![3.2 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教案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9/13626598/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3.2 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教案02](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9/13626598/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高中政治 (道德与法治)人教统编版必修2 经济与社会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教案及反思
展开高中政治必修二教学设计
第三课.第二框
《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课标要求】
解释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教学目标】
1.结合我国制造业发展和经济增长动力变革面临的挑战,阐述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必要性。
2.回顾我国经济体系不断完善和发展的历史进程,说明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内涵和构成。
3.结合相关经济指标的数据,描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的变化,了解当前我国经济所处的发展阶段及其基本特征,理解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明确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必须建设好现代化经济体系。
4.结合我国实体经济发展的状况,理解建设创新引领、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的要求,阐明大力发展实体经济的意义和主要任务。
5.运用城乡区域发展的相关资料,明确建设彰显优势、协调联动的城乡区域发展体系的主要任务。
6.结合乡村产业发展、生态保护、社会建设、和谐发展的实例,理解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杜和总体部署。
7.比较不同区域的发展条件和发展特点,明确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总体部署。
8.结合区域、产业、行业、企业对外开放和共建“一带一路”的成就,理解建设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全面开放体系的要求,明确发展开放型经济的主要任务。
【教学提示】
以“如何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为议题,探究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必要性、意义和途径。
1.可通过查阅资料或请教专家,了解当前我国经济所处的发展阶段及其基本特征,思考为什么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
2.可搜集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的相关资料,探讨发展经济的着力点为什么要放在实体经济上。
3.可针对建设制造强国、发展先进制造业、发展现代服务业等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中的某个问题,组织调研或参观,撰写报告,提出对策建议。
【教学重难点】
1.建设现代经济体系的必要性
2.大力发展实体经济
3.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4.城乡协调与区域协调
【课时安排】
2课时
【评价标准】
项目 | Ⅰ | Ⅱ | Ⅲ | Ⅳ |
学科能力 | 描述与分类 | 解释与论证 | 预测与选择 | 辨析与评价 |
核心素养 | 政治认同 | 科学精神 | 法治意识 | 公共参与 |
————————第一课时始——————
【教学过程】
议题一: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必要性
优化情境 (基础) | 问题驱动 (关键) | 重点 难点 | 学科能力 | 核心素养 | 答案示例 (科学性与开放性) |
[情境1] 教材P38“探究与分享”
| (1)材料反映出我国经济发展存在哪些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2分钟) (2)如何解决这些问题? (2分钟) |
建立现代化 经济体系
| Ⅰ
Ⅲ
| Ⅱ
Ⅰ Ⅱ
| (1)①从发展方式上看,仍然存在依靠规模速度型粗放式增长的问题。②从经济结构上看,仍然存在中低端产业比重偏大、高端产业偏少的问题。③从发展动力上看,仍然存在过度依靠投资拉动、消费占比偏低的问题。④总体而言,我国经济发展质量不高。 (2)要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必须建立现代化经济体系,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经济增长动力。具体见PPT。 |
过渡:现代化经济体系是一个有机整体,要一体建设、一体推进,既要借鉴发达国家做法,更要符合中国国情。 |
议题二:创新引领、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
优化情境 (基础) | 问题驱动 (关键) | 重点 难点 | 学科能力 | 核心素养 | 答案示例 (科学性与开放性) |
[情境1] 教材P40“探究与分享”
| 结合材料,说说我国发展经济的着力点为什么要放在实体经济上?(3分钟)
|
大力发展实体经济
| Ⅱ
| Ⅱ
| ①实体经济是发展的主体和基础,是财富创造的根本源泉,是一国经济的立身之本,是国家强盛的重要支柱,是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根基。②我国已成为全球制造业第一大国,但是我国制造业还处在价值链的中低端,利润率普遍偏低。③在市场自发调节作用下,资金向金融、房地产集聚,存在“脱实向虚”的状况,对实体经济发展不利。 |
过渡:在全球经济复苏乏力和新冠疫情的双重冲击下,实体经济的发展存在许多困难,应该如何破解? | |||||
[情境2] 视频1: 实体经济有多难 | 结合视频,运用教材相关知识,从科技创新、财政支持、现代金融、市场环境等角度分别说明如何让做实业更有前途? (视频播放8分钟。分4个小组,讨论2分钟,展示1分钟,点评1分钟。本环节共24分钟。)
|
大力发展实体经济
| Ⅲ
| ⅠⅡ
| (1)科技创新角度:①推动现有技术的延续性创新和突破性创新。②推动技术成果的转化,实现技术与实体经济、社会服务的深度融合。③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 (2)财政支持角度:①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推行减税降费政策,降低实体经济生产与经营成本。②加大财政贴息力度,减轻实体经济融资成本。③加大科技型企业的财政补贴力度,促进技术研究与应用转化。 (3)现代金融角度:①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加大对实体经济的信贷支持。②对实体经济特别是小微企业实行普惠式贷款,降低融资成本。③支持利用资本市场直接融资。 (4)市场环境角度:①放宽市场准入门槛,公平公开公正参与市场竞争,优化制度环境。②建立亲清政商关系,简化办事流程,保护知识产权,创造良好营商环境。③营造脚踏实地、勤劳创业、实业致富的发展环境和社会氛围。 |
过渡: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背景下,大力发展实体经济,必须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什么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呢? | |||||
视频2: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 (1)什么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2)为什么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3)如何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本环节视频播放7分钟,以讲解为主,共13分钟。)
|
深化供给侧 结构 性 改革
| Ⅰ
Ⅱ
Ⅲ
| Ⅰ
Ⅱ
Ⅱ
| (1)内涵:调整经济结构,实现劳动力、土地、资本、技术、制度等要素的最优配置,提升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 (2)原因:①解决供求结构不平衡的问题,即产能过剩、供给质量不高;有效需求不足、需求质量提升。②解决债务高企、生产成本过高的问题。③使我国供给能力更好地满足广大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实现社会主义生产目的。 (3)措施: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从生产端入手,重点是促进产能过剩有效化解,促进产业优化重组,降低企业成本,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增加公共产品和服务供给,加快基础设施网络建设,增强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三去一降一补) |
本课总结:(1分钟) (1)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必要性 (2)建设创新引领、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 (3)大力发展实体经济 (4)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
【板书设计】
【教学评价】
学生自评 | 等级(★★★★★) | 教师反思 | 等级(★★★★★) |
自主学习 |
| 学法指导 |
|
合作探究 |
| 活动驾驭 |
|
记忆闯关 |
| 重难突破 |
|
学以致用 |
| 解题指导 |
|
教学反思
|
|
————————第一课时完————————
————————第二课时始————————
议题一:城乡区域发展体系
优化情境 (基础) | 问题驱动 (关键) | 重点 难点 | 学科能力 | 核心素养 | 答案示例 (科学性与开放性) |
[情境1] 教材P41“探究与分享” | (1)结合材料,说明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意义。(5分钟) (2)联系实际,为发展特色乡村经济提出具体建议。(5分钟) (知识拓展10分钟,本环节共20分钟。)
|
乡村振兴
城乡协调发展
| Ⅲ
Ⅲ
| Ⅱ
Ⅱ
| (1)①农村三大产业融合,就是农产品生产、加工和销售服务的融合,有利于培育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②延伸了产业链,拓宽了农民增收的渠道,有利于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③有利于实现乡村振兴,促进城乡协调发展。 (2)①用现代科技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发展特色农业。②提高农民素质,培养“新型职业农民”,打造乡村经济发展高素质人才队伍。③延长产业链条,加快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和现代食品产业,提高农产品附加值。④大力发展乡村休闲旅游产业,着力一批宜居宜业的特色村镇。⑤利用“互联网+”、人工智能等,大力推进农村电商和农产品电商发展。 |
过渡:乡村振兴,需要有城乡融合发展的思维。而促进城乡协调发展,需要对城镇化发展方向进行新的思考。 | |||||
[情境2] 教材P41“相关链接”:我国城镇化的方向 视频3:浙江省大湾区大花园大通道建设 | (1)我国城镇化的方向是什么?(1分钟) (2)结合我国城镇化方向,说明浙江省大湾区大花园大通道建设对于推动浙江省协调发展有何重要意义?(9分钟,含视频3分钟。) |
区域协调发展
| Ⅰ
Ⅲ
| Ⅰ
ⅠⅡ
| (1)形成以城市群为主体的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同发展的城镇格局。 (2)浙江省大湾区大花园大通道建设,通过基础设施共建、生态环境共保、区域资源共享、支柱产业共塑,能够有效促进资源优化配置,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促进经济社会生态协调发展,促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的同步发展,增强浙江省发展的整体性和竞争力,实现发展的平衡与不平衡的有机统一。
|
过渡:世界大国的技术与产业竞争,越来越通过湾区要素集聚体现出来。浙江省大湾区建设,体现了我国发展更高层次开放型经济的必然要求。 |
议题二:全面开放体系
优化情境 (基础) | 问题驱动 (关键) | 重点 难点 | 学科能力 | 核心素养 | 答案示例 (科学性与开放性) |
[情境1] 教材P42“探究与分享” | 结合材料,谈谈你对我国企业到海外投资的看法。(合作探究5分钟,知识讲解5分钟。本环节共10分钟。)
|
全面开放体系 | Ⅳ
| ⅠⅡ
| ①从客观条件来看,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要求国内企业必融入世界,加入全球化的分工中。不同国家比较优势各不相同,企业到海外投资有风险,但也有机会。 ②从企业经营目标来看,企业的经营目标是获取利润,对外投资不仅能扩大市场,还能用相对低的成本获取优质资源,能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 ③从企业自身的实力、条件和发展需要来看,我国有些企业的核心技术、产品与服务水平已经有能力接受国际市场考验。 |
本课总结:(2分钟) (1)城乡发展体系 (2)区域发展体系 (3)全面开放体系 | |||||
背诵:本课重难点知识3分钟。 |
【板书设计】
【教学评价】
学生自评 | 等级(★★★★★) | 教师反思 | 等级(★★★★★) |
自主学习 |
| 学法指导 |
|
合作探究 |
| 活动驾驭 |
|
记忆闯关 |
| 重难突破 |
|
学以致用 |
| 解题指导 |
|
教学反思
|
|
————————第二课时完————————
高中政治 (道德与法治)人教统编版必修2 经济与社会第二单元 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第三课 我国的经济发展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高中政治 (道德与法治)人教统编版必修2 经济与社会第二单元 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第三课 我国的经济发展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教学设计,共9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课 题,课 型,课 时,课标要求,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学科素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政治 (道德与法治)必修2 经济与社会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优秀第2课时教案: 这是一份政治 (道德与法治)必修2 经济与社会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优秀第2课时教案,共6页。
人教统编版必修2 经济与社会第二单元 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第三课 我国的经济发展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优秀第1课时教学设计及反思: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必修2 经济与社会第二单元 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第三课 我国的经济发展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优秀第1课时教学设计及反思,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