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统编版必修2 经济与社会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教学设计及反思
展开高中政治必修二教学设计
第四课.第一框
《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
【课标要求】
1.了解我国个人收入的方式与合法途径,解释个人收入分配政策的完善。
2.评析实现共同富裕、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收入分配政策。
【教学目标】
1.结合现实国情,理解我国现阶段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的必然性和重要意义,坚定制度自信。
2.结合具体案例,理解按劳分配的内容和意义,阐释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的分配原则。
3.结合生活实际,正确认识按要素分配的必要性和意义。
4.结合家庭收入具体情况,了解我国居民收入的方式与合法途径,懂得劳动者应通过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致富。
5.正确辨析对待劳动的不同态度,懂得劳动是财富的源泉,树立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观念。
6.理解和认同完善个人收入分配的具体政策和措施,提高社会责任感。
7.分析我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取得的成就,懂得消除贫困是保障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实现共同富裕的必然要求。
【教学提示】
以“如何从收入分配中品味获得感”为议题,探究实现共同富裕、完善个人收入分配的意义和途径。
1.可查阅统计部门的资料,或通过走访政府有关部门的工作人员,了解哪些收入形式属于初次分配,哪些属于再分配,或统计家庭收入中来自初次分配和再分配的情况。
2.可调研不同类型企业按劳分配和按要素分配的方式,讨论如何促进收入分配更合理、更有序。
【教学重难点】
1.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必要性及其意义
2.多种分配方式与途径的必要性及其意义
3.个人收入分配的完善
【课时安排】
2课时
【评价标准】
项目 | Ⅰ | Ⅱ | Ⅲ | Ⅳ |
学科能力 | 描述与分类 | 解释与论证 | 预测与选择 | 辨析与评价 |
核心素养 | 政治认同 | 科学精神 | 法治意识 | 公共参与 |
————————第一课时始——————
【教学过程】
议题一:按劳分配与多种分配方式
优化情境 (基础) | 问题驱动 (关键) | 重点 难点 | 学科能力 | 核心素养 | 答案示例 (科学性与开放性) |
[情境1] 小李一家的收入情况 | (1)阅读教材P44—45,说说小李一家的收入体现了哪些分配方式?(5分钟) (2)我国为什么要实行这样的分配方式?(2分钟)
|
我国现阶段的分配方式
| Ⅰ
Ⅱ
| Ⅰ
ⅠⅡ
| (1)按劳分配与按要素分配的分配方式,这也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 (2)①根本原因:我国的分配制度与分配方式是由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水平不平衡、多层次的状况决定的。②直接原因:我国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决定了我国现阶段必须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个人收入分配制度。 |
过渡:以上两种分配方式,既由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多层次性决定,同时又推动了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 | |||||
[情境2] 小李一家的收入情况 | (1)第一小组,说明我国实行按劳分配的内涵、原因及其意义。(8分钟) ①为什么要对社会总产品要作必要的扣除? ②为什么要以劳动为尺度,而不是按需分配或者平均分配? ③依据按劳分配的内涵,等量劳动必须获得等量报酬吗? (2)第二小组,说明我国实行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内涵、原因及其意义。(8分钟) ①各种生产要素所有者参与分配,意味着生产要素创造了价值吗? ②公有制范围内只有按劳分配吗?非公有制经济中存在按劳分配吗? ③按劳分配与按劳动要素分配有何区别? ④劳动收入与非劳动收入有何区别?
|
我国现阶段的分配方式
| ⅠⅡ
ⅠⅡ
| ⅠⅡ
ⅠⅡ
| (1)按劳分配 内涵:①在公有制经济中,有劳动能力的社会成员必须参加劳动。②在对社会总产品作必要的扣除后,以劳动者提供的劳动(包括劳动数量和质量)为尺度分配个人收入,多劳多得,少劳少得。 原因:①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的生产力发展水平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物质基础。②生产资料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③社会主义条件下人们劳动的性质和特点,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直接原因。 意义:①效率角度:实行按劳分配有利于充分调动劳动者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励劳动者努力学习科学技术,提高劳动技能,从而促进社会生产发展。②公平角度:是对剥削制度的根本否定,是消灭剥削和消除两极分化的重要条件,体现劳动者共同劳动、平等分配的社会地位。 (2)按要素分配 内涵:按劳动、知识、技术、管理、资本、土地等生产要素参与分配。 原因:与多种所有制经济相适应则存在多种分配方式,劳动、知识、技术、管理、资本等要素也参与收入分配。 意义:①效率角度:让各种要素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增加居民收入,推动资源优化配置,促进经济发展。②公平角度:是对各种要素所有权存在的合理性与合法性的确认,实现分配起点的公平与获得收入的机会均等。 |
过渡:我国生产力发展水平、基本经济制度以及分配方式,使得我国居民收入来源多样化。 |
议题二:居民获得收入的途径
优化情境 (基础) | 问题驱动 (关键) | 重点 难点 | 学科能力 | 核心素养 | 答案示例 (科学性与开放性) |
[情境3] 小李一家的收入情况
| (1)结合材料,分析小李一家获取收入的途径。(8分钟) (2)从环节上看,国民收入包括初次分配、再分配与第三次分配等环节。小李一家哪些收入属于初次分配,哪些属于再分配? (6分钟) ①转移支付与转移性收入有何区别? ②转移支付与转移性收入是按劳分配吗?是按生产要素分配吗? |
居民收入的 途径 与 环节
| Ⅰ
Ⅰ
| Ⅰ Ⅱ
Ⅰ Ⅱ
| (1)①劳动性收入:指通过劳动所获得的收入,包括工资、奖金、津贴,还包括单位为员工缴纳的社会保险费、住房公积金等。 ②财产性收入:指通过自己所拥有的各类财产获得的收入,例如因持有债券、银行存款和以其他形式贷出货币获得的收入,股票投资的股息红利和因股票价格上涨而获得的收入,向他人出租私有的房屋或其他资产获得的收入等,其本质是财产的增值性收益。 ③经营性收入:因从事个体或私营经济活动获得的收入。 ④转移性收入:指国家、单位、社会团体对个人或家庭的各种转移支付所获得的收入,例如养老金、社会救济和补助、政策性生产补贴和生活补贴、救灾款、经常性捐赠与各类赔偿、报销医疗费,住户之间的赡养收入,本住户非常住成员寄回带回的收入等,但不包括住户之间的实物馈赠。 (2)除了小李爷爷奶奶的养老金属于再分配之外,其它均属于初次分配。 |
课堂练习:(7分钟) | |||||
本课小结:(1分钟) (1)我国的分配制度 (2)居民收入的途径 (3)国民收入的环节 |
【板书设计】
【教学评价】
学生自评 | 等级(★★★★★) | 教师反思 | 等级(★★★★★) |
自主学习 |
| 学法指导 |
|
合作探究 |
| 活动驾驭 |
|
记忆闯关 |
| 重难突破 |
|
学以致用 |
| 解题指导 |
|
教学反思
|
|
————————第一课时完————————
————————第二课时始————————
议题一:劳动是财富的源泉
优化情境 (基础) | 问题驱动 (关键) | 重点 难点 | 学科能力 | 核心素养 | 答案示例 (科学性与开放性) |
[情境1] 小李家的家庭会议 | 结合材料,谈谈你对“劳动是财富的源泉”这一观点的理解。(4分钟)
|
劳动致富
| Ⅱ
Ⅲ
| ⅠⅡ
Ⅰ Ⅲ
| (1)劳动是财富的源泉,我们获得的任何收入归根到底都来自劳动创造。①劳动是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是人类的本质活动,是推动人类进步的根本力量。②劳动是人类改造自然的物质活动,是创造物质价值的活动,土地、资本、技术、管理等要素只进行价值转移,本身并不创造价值。 (2)①思想上:要弘扬劳动精神,树立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观念。要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诚实劳动,要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要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②行动上:通过诚实劳动、辛勤劳动、创造性劳动致富。 |
过渡:共同富裕是我国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不断优化收入分配政策,使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 |
议题二:完善个人收入分配的措施
优化情境 (基础) | 问题驱动 (关键) | 重点 难点 | 学科能力 | 核心素养 | 答案示例 (科学性与开放性) |
[情境1] 我国基尼系数变化图 视频1:国富之后如何民强 视频2:初次分配与再分配都要兼顾效率与公平 | (1)2003至2017年我国人均可支配收入基尼系数的变化说明了什么?(5分钟,含视频播放4分钟) (2)我国收入差距有哪些表现?收入差距拉大的原因主要有哪些?(1分钟)
|
收入差距 及其表现 | ⅠⅢ
ⅠⅡ
| Ⅱ
Ⅱ
| (1)说明我国收入差距总体呈现下降趋势,但是2015年以来又有所扩大。 (2)我国收入差距主要表现为个人之间、城乡之间、地区之间、行业之间。收入差距拉大的原因包括市场机制、产业结构、分配体制等方面存在的问题。
|
过渡:为了矫正市场与体制方面带来的问题,我国政府出台了系列政策,缩小贫富差距,促进共同富裕。 | |||||
[情境2] 小李所在村的变化
| (1)我国为什么要缩小城乡贫富差距,促进共同富裕?(2分钟) (2)结合材料一、二,讨论如何促进收入分配更合理、更有序?(3分钟,梳理四项主要措施)
关于两个同时与同步,按照“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的逻辑开展教学。(5分钟) 关于初次分配与再分配,讨论以下问题: ①效率与公平的关系。(5分钟) ②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转移支付是如何调节个人收入分配、促进社会公平的?(5分钟) ③对比个税修订前后个人所得税的缴纳情况,辨析:个人所得税起征点越高越好?或者:个人所得税减除费用标准是不是越高越公平?(6分钟) 关于调节收入分配秩序,突出橄榄型社会结构的意义。(2分钟) 关于消除贫困,按照“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的逻辑开展教学。(6分钟) |
完善收入分配 的 措施
| Ⅱ
Ⅲ
ⅠⅡⅢ
ⅠⅡ ⅡⅢ
ⅡⅢⅣ
ⅠⅢ
ⅠⅡⅢ
| ⅠⅡ
ⅠⅡ
ⅠⅡ
ⅠⅡ ⅠⅡ
ⅠⅡⅢ
ⅠⅡ
ⅠⅡ
| (1)①收入分配是民生之源,是改善民生、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最重要、最直接的方式。②优化收入分配,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是促进社会公平、解决当前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的重要体现。③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有利于扩大内需,推动供给侧改革,促进以国内循环经济为主体的供需链条的形成。 (2)①要坚持在经济增长的同时实现居民收入同步增长、在劳动生产率提高的同时实现劳动报酬同步提高。 ②在初次分配方面,要坚持按劳分配原则,完善按要素分配的体制机制,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在再分配方面,要完善以税收、社会保障、转移支付等为主要手段的再分配调节机制,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③要规范收入分配秩序,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增加低收入者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 ④必须坚持消除贫困。要动员全党全国全社会力量,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把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做到脱真贫、真脱贫。 ⑤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归根结底要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建设体现效率、促进公平的收入分配体系。
|
本课总结:(1分钟) (1)劳动是财富的源 (2)收入差距的表现及其原因 (3)缩小贫富差距、促进共同富裕的原因 (4)完善个人收入分配的措施 |
【板书设计】
【教学评价】
学生自评 | 等级(★★★★★) | 教师反思 | 等级(★★★★★) |
自主学习 |
| 学法指导 |
|
合作探究 |
| 活动驾驭 |
|
记忆闯关 |
| 重难突破 |
|
学以致用 |
| 解题指导 |
|
教学反思
|
|
————————第二课时完————————
人教统编版必修2 经济与社会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必修2 经济与社会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教学设计,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核心素养,课前准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课后作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政治 (道德与法治)人教统编版必修2 经济与社会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教案: 这是一份高中政治 (道德与法治)人教统编版必修2 经济与社会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教案,共8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课堂活动,导入新课,新课教学,课堂达标,本框总结,课堂检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政治 (道德与法治)人教统编版必修2 经济与社会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教案: 这是一份高中政治 (道德与法治)人教统编版必修2 经济与社会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教案,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核心素养,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