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7.1《短歌行》课件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3627795/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7.1《短歌行》课件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3627795/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7.1《短歌行》课件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3627795/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7.1《短歌行》课件第4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3627795/0/3.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7.1《短歌行》课件第5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3627795/0/4.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7.1《短歌行》课件第6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3627795/0/5.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7.1《短歌行》课件第7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3627795/0/6.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7.1《短歌行》课件第8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3627795/0/7.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必修 上册第三单元7(短歌行 *归园田居(其一))7.1 短歌行教课ppt课件
展开
这是一份必修 上册第三单元7(短歌行 *归园田居(其一))7.1 短歌行教课ppt课件,共44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酒文化,贤才难得,忧贤才难得,忧功业未就,忧人生短暂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了解相关文化常识,熟练地诵读并能够背诵诗歌。2.结合时代背景,把握诗歌的情感主旨和艺术手法。3.体会诗歌中忧叹人生短暂,求贤若渴的思想内容,学习曹操对理想、事业的不懈追求,激发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观沧海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龟虽寿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曹操:字孟德,小字阿瞒,东汉末年沛国谯郡人,著名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三国中曹魏政权的奠基人。 罗贯中说他是“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实际上,曹操雄才大略,“外定武功,内兴文学”。
政治家:屯田;兴修水利;用人唯才 军事家:讨董卓;灭袁绍;统一北方;著有《孙子略解》《兵书接要》等兵书。 文学家:“建安文学”的代表人物之一,与其子曹植、曹丕合称“三曹”。他们开创的一代诗风,被称为“建安风骨”,团结在他们身边的一批诗人叫做“建安诗人”。
建安风骨:指汉魏之际“三曹” (曹操、曹丕、曹植)、“建安七子”(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等人诗文的俊爽刚健风格。他们继承了汉乐府民歌的现实主义传统,以风骨遒劲而著称,并具有慷慨悲凉的阳刚之气,形成了文学史上“建安风骨”的独特风格,被后人尊为典范。
建安十三年,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先后击败吕布、袁术等豪强集团,又在著名的官渡之战一举消灭了强大的袁绍势力,统一了北方。这年冬天,亲率百万大军,列阵长江,欲一举荡平“孙刘联盟”,统一天下。在大战前夕,酒宴众文武百官,饮至半夜,忽闻鸦声望南飞鸣而去。曹操有感此景而横槊赋诗《短歌行》。
歌行:古代诗歌体裁,属于乐府诗一类。 《短歌行》:汉乐府的曲调名。“长歌”、“短歌”是依照歌词音调的长短而言。一般说,长歌比较热烈奔放,短歌比较短促,微吟低徊,适于抒发内心的忧愁和苦闷。诗句都是四字句,朗读节奏为二二节拍。 除了“行”,还有“歌、吟、引、曲、谣、辞”都是诗歌的体裁。如《琵琶行》《李凭箜篌引》《代悲白头吟》等。
譬如 呦呦 子衿 三匝度阡 越陌 契阔 谈讌鼓瑟 可掇 吐哺
pì yōu jīn zādù qiān mò qì kuò yànsè duō tǔ bǔ
朗读诗歌要求:1.声音洪亮。 2.读准语气、语调。 3.读出情感。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辍?忧从中来,不可断绝。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䜩,心念旧恩。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这首诗写了什么内容?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整体的感情基调是怎样的?
这首诗通过宴会的歌唱,抒写了诗人求贤若渴的思想和统一天下的雄心壮志。是一曲“求贤歌”,感情基调慷慨悲凉。
这首诗用了哪一个字来表达诗人的情感?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当:对着几何:古:多少 今:几何学的简称譬如:就像何以解忧:应是“以何解忧”,宾语前置杜康:相传最早造酒的人,这里代酒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译文: 一边喝酒一边高歌,感叹人生短暂。好比晨露转瞬即逝,苦于过去的时日实在太多!席上歌声激昂慷慨,心中的忧思难以散去。靠什么来排解忧闷?惟有喝酒方可解脱。
手法:感叹中有问,表达诗人对人生的思考。
比喻,以“朝露”为喻,抒发了对年华易逝的苦闷和人生苦短的感叹。
设问,自问自答,突出心中的苦闷。
借代,“杜康”相传是最早造酒的人,以造酒的杜康代酒,形象突出,引人联想
内容:时光易逝,人生苦短。
一忧:人生短暂
一壶浊酒喜相逢 ——浊酒一杯家万里 ——举杯消愁愁更愁 ——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表达的是边关将士为国杀敌的豪情壮志,豪迈。
“会须一饮三百杯”,“金樽清酒斗十千”—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忧人生短暂,因而作者借酒浇愁。这样一来,全诗的基调是不是消极的、低沉的?
这种忧是进取中的忧叹,追求中的苦闷,是远大理想还没有实现时所产生的烦恼,是一种积极的情感。表达了诗人抓紧时机,大干一番事业的强烈愿望,隐含着的是积极昂扬的精神。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译文: 有才学的人才啊,你们令我朝夕思慕。只是因为你们的缘故,让我思念到如今。鹿群呦呦欢鸣,穿梭在绿坡吃艾蒿。一旦四方贤才光临舍下,我将奏瑟吹笙宴请宾客。
子:对人的尊称衿:古式的衣领悠悠:长久的样子,形容思虑连绵不断沉吟:原指小声叨念和思索,这里指对贤才的思念和倾慕呦呦:鹿叫的声音
《诗经·郑风·子衿》: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
“衿”的古代人的衣领,诗中指代姑娘所思念的情人。
内容: 思念贤才,礼遇嘉宾。
《诗经·小雅·鹿鸣》,描写宾主欢宴的情景。只要你们到我这里来,我是一定会待以“嘉宾”之礼。
表达了求贤难得的惶恐。
诗人如何表达求贤若渴之情的?
手法:借代 “青青子衿”用典 引用诗经当中的典故比兴 用“子衿”“鹿鸣”比兴表达作者求贤若渴的心情,说明贤才若来投奔于已,必将极尽礼节招待他。
情感:思——求贤若渴
【小故事】官渡之战期间,袁绍的谋臣许攸,多次为袁绍献计,都不被采纳,袁绍甚至把他当成了曹操的奸细,许攸一怒之下就投奔了曹操,曹操听说许攸来降,喜出望外,连鞋子都来不及穿上,就赤着脚,奔出账外迎接许攸。许攸也因为感激曹操的礼遇,归附之后立即献出奇计,让曹操夜袭乌巢,火烧袁绍的粮仓,最终是曹操以弱胜强,战胜了袁绍。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䜩,心念旧恩。
《诗·邶风·击鼓》:“生死契阔,与子成说。”,契阔,久别重逢。讌,通“宴” 。
掇,拾取,摘取。通“辍”,停止。
陌,东西向田间小路。阡,南北向的小路。穿过纵横交错的小路。
枉用相存:屈驾来访。枉,枉驾;用,以;存,问候,思念。表达访求贤才的态度。
译文: 那些人才就如明月,我什么时候才能招为己用?忧伤不觉从起内心,难以断绝。穿过纵横交错的小路,屈驾前去访问贤能。 就像久别重逢的老友谈心宴饮,诉说往日的情谊一样。
手法: 比喻,将贤才喻为明月,并通过想象,恰如其分地表达渴望贤才来归的心意。 用典,引用诗经中的典故,写出诗人求贤若渴的心情。照应 期盼贤才求贤不止,忧愁不止,仍然是写“忧”,在情感上照应第一个八句。 “贤才”到来,以礼待贤,仍是想象贤才归已时的欢快场面,照应第二个八句。
内容:渴盼人才,忧思难解。
比喻明明如月——贤才何时可掇——贤才难求
这里的“忧”和上文的“忧”一样吗?诗人为何而忧?
明确:不一样,上文忧的是人生短暂,年华已逝。这里诗人求贤若渴,可是贤才并没有来,作者在此吐露的是求贤不得之忧。
当时,各据一方的军阀为了发展自己的势力,都在用尽一切办法延揽人才。 孙权有周瑜、鲁肃、张昭等,刘备有诸葛亮、关羽、张飞等,即使刘表之流,手下也有一些谋士。曹操虽然拥有诸多的谋士猛将,但为了完成统一天下的宏伟功业,他希望天下所有的人才都聚集在他这里。在曹操热烈的求贤过程中,焦虑和痛苦不时地向他袭来。
建安十五年(210年),曹操颁布《求贤令》:“天下未定,此特求贤之急时也。……二三子其佐我明扬仄陋,唯才是举,吾得而用之。”大胆打破家世门第对仕进的传统观念,果断选拔来自各阶层的有识之士。 曹操还多次颁布《举士令》《举逸才令》来招揽人才。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管子·形解》中陈沆说:“山不厌土,故能成其高;海不厌水,故能成其深;王者不厌士,故天下归心。”比喻人才越多越好。表达广纳人才的真诚。
以“乌鹊南飞”暗喻人才南流。
“绕树三匝,何枝可依?”比喻在三国鼎立的局面下有些人才犹豫不决,彷徨不知何去何从。流露出诗人唯恐贤者不来归附的焦虑。表达难觅贤才的孤独。
《韩诗外传》,据说周公自言:“吾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也;又相天下,吾于天下亦不轻矣。然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犹恐失天下之士。”说明自己像周公一样求贤若渴的心情,表达爱才之情的殷勤。
译文:明月朗朗 ,疏星闪烁,乌鸦向南飞去。绕树飞了好几圈,不知道哪里可以栖身? 高山不拒土石才能成就巍峨,大海不弃涓流才能浩瀚无边。我要像周公为见贤才连吃进口中的食物都吐出来了那样礼遇贤才,让天下的人心都归向我。
内容:虚心纳士,竭尽诚心。
手法: 用典 比喻
三忧——功业未就
1.在诗中你读出了怎样的曹操?这样一个人物,才华超众,关心民生疾苦,为何遭人诟骂呢? 2.“诗言志,歌咏怀”。结合曹操的忧,说说诗人抒写了什么“志”?
1.在诗中你读出了怎样的曹操?这样一个人物,才华超众,关心民生疾苦,为何遭人诟骂呢?明确: 诗人曹操是一个求贤若渴、抱负远大、积极进取开创新局面的领导形象。 主要是受名著《三国演义》的影响。在《三国演义》和戏剧舞台里曹操的性格特征是阴险、奸诈、残暴。
《三国演义》中的定位:奸雄。一般而言,中国历史上都城设在北方的朝代,就会以直接继承曹魏的西晋司马炎的晋朝为正统。而定都在南方的,就会以刘备的蜀国为正统。明朝定都南京,罗贯中于是就取了刘备做正统。另外封建王朝一直认为不是同姓人篡位的就是乱臣贼子,曹丕废汉称魏,所以曹操也就背了另外一个骂名。在《三国演义》中说曹操:“子,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也。”
他的“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他的“千里无鸡鸣,白骨露于野;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等,他的文学造诣以及三曹对诗歌的贡献,用鲁迅先生在《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一文中说:“曹操是一个很有本事的人,至少是一个英雄。我虽不是曹操一党,但无论如何,总是非常佩服他。”
艺术作品中的曹操只是一个艺术形象,不能等同于现实中曾经叱咤风云的三国人物曹操。
2.“诗言志,歌咏怀”。结合曹操的忧,说说诗人抒写了什么“志”?
广纳人才建功立业统一天下
这首诗感慨时间短暂,贤才难得,功业未就,表达了自己想要归纳贤才,建功立业,一统天下的雄心壮志。
对《短歌行》中典故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出自《诗经·郑风·子衿》,原是一首女子思念男子的情诗,曹操用来表达自己对贤才的渴求。
B.“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出自《诗经·小雅·鹿鸣》,原诗表现的是天子宴请群臣的盛况和宾主之间融洽的温情。
C.“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化用《管子·形解》的话,用比喻手法说明自己渴望多纳贤才。“山”“海”表明了自己远大的志向。
D.“周公吐哺”是出自《史记·鲁周公世家》的一个典故。曹操在这里以周公自比,是说自己也有周公那样的胸襟,一定会热切殷勤地接待贤才。
全诗运用比喻、反问、设问、借代、典故和《诗经》中“兴”的笔法,把对客观社会生活的描绘与主观思想上苦闷忧郁情绪的抒发有机地结合起来,曲折有致地表达了自己的志向,立意深远想象丰富,感情充沛。
1.背诵诗歌,默写诗歌。2.完成课后相关习题。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7.1 短歌行课文ppt课件,共31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短歌行》,第一层,第二层,第三层,第四层,运用典故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第三单元7(短歌行 *归园田居(其一))7.1 短歌行授课ppt课件
这是一份语文必修 上册7.1 短歌行示范课课件ppt,共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