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中物理九年级全册第十三章内能单元测试题-带答案详解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6/13628291/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人教版九年级全册第十三章 内能综合与测试单元测试课时训练
展开九年级物理第十三章单元测试题
姓名:________班级:________考号:________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54分)
1、将肉片直接放入热油锅里爆炒,会将肉炒焦或炒糊,大大失去鲜味。厨师预先将适量的淀粉拌入肉片中,再放到热油锅里爆炒,炒出的肉片既鲜嫩味美又营养丰富,对此现象说法不正确的是
A.在炒肉片过程中,肉片的温度升高,内能增加
B.在炒肉片过程中,肉片内能增加主要通过做功实现的
C.附着在肉片外的淀粉糊有效防止了肉片里水分的蒸发
D.附近能闻到肉香体现了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
2、如图是某物质加热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下列对图象的分析中正确的是
A.0~t1时间内该物质一定是固体
B.T2一定是物质的沸点
C.0~t1时间内物质的分子热运动加剧
D.t1~t2时间内物质的温度不变内能不变
3、分别在冷水和热水中同时注入一滴墨水,5s后的现象如图所示,该现象说明
A.只有热水的分子在做热运动
B.热水有内能,冷水没有内能
C.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
D.扩散只能在液体中发生,不能在气体、固体中发生
4、关于热现象,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物体的机械能和物体的内能是同种形式的能,都与物体的机械运动和分子热运动以及分子间的相互作用情况有关
B.铁丝很难被拉断,说明分子之间只存在引力
C.分子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D.扩散现象只能说明分子是运动的,不能说明分子之间存在空隙
5、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小强的爸爸已经发誓戒烟很久了,小强的妈妈出差回家闻了闻被子,小强爸不得不承认吸过几口,这是分子热运动保留了证据
B.打气筒的活塞处于中部位置时,封住出气口,发现压缩气体很费劲,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外抽活塞使气体体积增大也很费劲,说明分子间存在斥力
C.水面上漂着一块木板,双手水平提起木板,木板离水时特别费劲,离水后很轻松,“费劲”主要是因为木板离水时分子引力的作用
D.小时候我们吹过的肥皂泡泡,弹性好不易破,主要是分子引力起了作用
6、分子很小,看不见摸不着,但我们可以通过一些直接感知的现象经过合理的推测来认识分子,下列推测既合理又符合事实的是
A.现象:花香扑鼻;推测: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
B.现象:空气中沙尘飞舞;推测: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
C.现象:注射器内的水很难被压缩;推测:水分子之间没有间隙
D.现象:磁铁上吸住了很多铁屑;推测:分子之间存在引力作用
7、关于热量、温度、内能之间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温度不变,一定没有吸热 B.物体吸收热量,温度一定升高
C.物体温度升高,内能一定增加 D.物体温度升高,一定吸收热量
8、爆米花是将玉米放入密闭的铁锅内,边加热边翻动一段时间后,当铁锅突然打开时,随着 “砰”的一声,玉米变成玉米花.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玉米粒主要通过翻动铁锅对其做功,使其内能增加
B.玉米粒主要通过与铁锅间的热传递,使其内能增加
C.玉米粒内水份受热膨胀对粒壳做功爆开,内能不变
D.玉米粒内水份受热膨胀对粒壳做功爆开,内能增加
9、山东气象台每天都会发布我省主要城市的天气预报,下表列出的是2013年4月23日内陆城市济南和沿海城市青岛两地的气温情况。根据气温变化情况作出的判断和判断依据正确的是
A.城市甲是青岛,依据是水的比热容较大
B.城市乙是济南,依据是砂石的比热容较大
C.城市甲是济南,依据是砂石的比热容较大
D.城市乙是青岛,依据是水的比热容较大
10、夏天,海边的昼夜温差小,这是因为水的比热容较大,下列现象中不能反映水的这一特性的是
A. 汽车发动机的冷却循环系统用水做工作物质
B.春天的夜晚,农民往稻田里灌水以防秧苗冻坏
C.炎热的夏天常常在教室的地面上洒水
D.城区建造人工湖以降低“热岛效应”造成的夏季高温
11、两个相同的容器分别装满了质量相等的甲、乙两种液体,用同一热源分别加热,液体温度与加热时间关系如图3所示,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甲液体的比热容大于乙液体的比热容
B.如果升高相同的温度,两液体吸收的热量相同
C.加热相同时间,甲液体吸收的热量等于乙液体吸收的热量
D.加热相同时间,甲液体吸收的热量大于乙液体吸收的热量
12、夏天,人们喜欢到海边度假。白天,海风拂面,带来丝丝凉意,夜间却不会很凉。而沙漠的夏天昼夜温差可达50℃。对这种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
A.太阳照射沙漠地区的时间较长 B.海边有风而沙漠地区可能没有
C.海水的比热容比沙石的比热容大 D.太阳直射沙漠地区,斜射海边
13、由于水的比热容比沙石或干泥土的比热容大,所以在沿海地区陆地表面的气温比海面的气温昼夜变化显著。因此
A.白天的海风多是从陆地吹向海面,夜晚的海风多是从海面吹向陆地
B.白天的海风多是从海面吹向陆地,夜晚的海风多是从陆地吹向海面
C.白天和夜晚的海风多是从陆地吹向海面
D.白天和夜晚的海风多是从海面吹向陆地
14、下列说法中,能反映物体放出热量的多少跟物体质量有关的是
A. 不同质量的同种物质,降低相同的温度,放出的热量不同
B. 相同质量的同种物质,降低不同的温度,放出的热量不同
C. 相同质量的不同物质,降低相同的温度,放出的热量一般不同
D. 不同质量的同种物质,降低不同的温度,放出的热量一般不同
15、将质量相同的甲、乙、丙三块金属加热到相同的温度后,放到上表面平整的冰块上,经过一定时间后,冰块形状基本不再变化时的情形如图所示.则三块金属的比热容C甲、C乙、C丙大小相比
A.C甲最大 B.C乙最大
C.C丙最大 D.C甲=C乙=C丙
16、下面关于分子动理论和物体内能变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A、钢水冷却,温度降低,内能一定不减少
B、压在一起的铅片和金片几年后剖开,切面互相渗透,属于扩散现象
C、冬天用热水袋取暖,人体感到暖和,是用做功的方法改变物体的内能
D、“和平号空间站”退役后坠入大气层与空气摩擦生热是用热传递方法改变物体内能
17、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在一个厚壁玻璃筒里放一块浸有少量乙醚(乙醚极易挥发)的棉花,用力把活塞迅速下压,棉花就会立即燃烧。根据该实验现象得出的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气体比液体更容易被压缩
B.浸有少量乙醚可以降低棉花的着火点
C.活塞迅速下压,乙醚蒸气液化放出热量,使棉花燃烧
D.外界对物体做功时,物体的内能会增加
18、小文在做“开水煮白菜”这道菜的过程中,有以下分析,
其中正确的是
A.放一点盐,汤就有了咸味,说明分子只在液体中运动
B.菜做好起锅时,清香扑鼻,说明分子只在高温下运动
C.白菜的内能增加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实现
D.白菜的内能增加是通过做功的方式实现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16分)
19、物体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分子间是有 ,分子在不停地做 运动,分子间存在相互 。这就是分子动理论的初步知识。
20、利用一个空瓶子和一个装有红棕色二氧化氮气体的瓶子(平板玻璃盖住瓶口),用来证明气体的分子是运动的。已知二氧化氮的密度大于空气的密度,实验时,应该把装有二氧化氮气体的瓶子放在空瓶子的 方。
21、 “花气袭人知骤暖,鹊声穿树喜新晴”,这是南宋诗人陆游《村居书喜》中的两句诗.对于前一句,从物理学角度可以理解为:花朵分泌的芳香油分子 加快,说明当时周边的气温突然 .夏天,雨后天晴,池塘里荷叶上的水珠随荷叶拂动而滚动不止,当两滴滚动的水珠相遇时,会汇合变成一滴较大的水滴,这说明: 。
22、汽车是我们十分熟悉的交通工具,也包含丰富的物理知识:水作为汽车发动机的冷却剂,这是因为水的____________较大;发动机把热量传给水是通过 ___(填“做功”或“热传递”)的方式使水的内能增加的。
23、冰糖葫芦(如图6)是许多同学的最爱。其制作方法如下:将洗净的山楂穿在竹签上,然后将一定量的白糖放入锅中加热,利用 的方法增加糖的内能,待白糖熔化成糖浆后,在山楂上蘸上糖浆,等糖浆 热量(填“吸收”或“放出”)变成固态,冰糖葫芦就做好了。
24、砂石的比热容为0.92×103J/(kg·℃),它表示质量为_______ __的砂石,温度每升高1℃所吸收的热量为_____ ______。当质量为30kg的砂石放出8.28×104J的热量后,其温度将降低___ ________。
25、太阳能热水器具有安全、节能、经济和环保等优点,当它吸收太阳能后,水的温度将会升高,这是通过 方式改变了水的内能。某太阳能热水器盛有l00kg水,若水温由20℃升高到70℃,则水箱里的水吸收了___ _____J的热量[c水=4.2×103J/(kg·℃)]。
三、实验,探究题(每空2分,共20分)
26、两个同样的烧杯,内装温度、质量相同的水和某种液体,用同样的酒精灯加热,每隔1min记录一次它们的温度,测得如下数据:
时间/min | 0 | 1 | 2 | 3 | 4 | 5 |
水的温度/℃ | 20 | 22 | 24 | 26 | 28 | 30 |
某种液体的 温度/℃ | 20 | 23 | 26 | 29 | 32 | 35 |
回答下列问题:
(1)在加热时间相同的条件下,升温快的是_______________;
(2)如果它们升高相同的温度,_______________吸收的热量多;
(3)由此可根据公式_____________,推出C水 ____C液(填“>”“<”或“=”)
(4)根据以上数据可算出C液=_______________;
27为了探究物体温度升高时吸收热量的多少与哪些因素有关,实验室中准备了以下仪器:
两个规格相同的电加热器,两个相同的酒精灯,两个相同的烧杯,两支温度计,手表,铁架台,火柴,适量的水和煤油.
(1)为了完成实验,还需要的仪器有____________.
(2)为了准确地控制物体吸收热量的多少,在上述提供的热源中,选________比较合理. 实验中通过 来确定吸收热量的多少.
(3)某小组实验中记录了实验数据(见表二),分析第1、2 次或第3、4次实验数据可看出;同种物质升高相同温度时,吸收的热量与物质的____________有关;分析第1、3 次或第2、4 次实验数据可看出:质量相同的水和煤油升高相同的温度,吸收的热量与物质的________________有关.
四、计算题(共10分)
28、为了测定铅的比热容,把质量为200g的铅块加热到98℃,再投入到80g的12℃的水中,混合后水的温度为18℃。若不计热损失,
求(1)水吸收的热量? (2)铅的比热容。
物理第十三章单元测试题答案
1C.2C 3C 4C 5B 6A 7C 8B 9B. 10D
11.答案为:(1)小于;(2)小于;(3)等于;(4)乙.
12. C
13. B
14. A
15.C
16.B
17.D
18.C.
20.答案为:下.
二氧化氮的密度大于空气的密度,如果把二氧化氮气体放到上方的话,由于自身密度大的缘故,二氧化氮分子也会下沉到下方的空气瓶子中去,就不能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21.答案为:运动(扩散);升高;分子间有吸引力.
22. 答案为:比热容;热传递.
23.答案为:热传递;熔化;放出;
24,答案为:0.92×103J,3℃.
25,答案为:升高,增加,热传递,2.1×107.
26·答案为:(1)某种液种;(2)水;(3)Q=cm△t;>;(4)2.8×103J/(kg•℃).
27答案是:(1)天平.(2)电加热器.(3)质量、种类.(4)研究动能与速度和质量的关系.
28·解:(1)水吸收的热量:
Q吸=c水m水(t-t0水)
=4.2×103J/(kg•℃)×0.08kg×(18℃-12℃)
=2.016×103J;
(2)∵不计热损失,Q吸=Q放,
∴铅的比热容:
c铅=
Q吸 |
m铅(t0铅−t铅) |
=
2.016×103J |
0.2kg×(98℃−18℃) |
=126J/(kg•℃).
答:(1)水吸收的热量为2.016×103J;
(2)铅的比热容是126J/(kg•℃).
人教版九年级全册第2节 内能单元测试随堂练习题: 这是一份人教版九年级全册第2节 内能单元测试随堂练习题,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实验,探究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版九年级全册第十三章 内能综合与测试单元测试一课一练: 这是一份人教版九年级全册第十三章 内能综合与测试单元测试一课一练,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实验与探究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物理人教版九年级全册第十三章 内能综合与测试单元测试达标测试: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人教版九年级全册第十三章 内能综合与测试单元测试达标测试,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填空题,探究创新,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