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优分级练】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第02课《济南的冬天》培优分级练(含解析)
展开第02课 济南的冬天
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划线字注音。
| chéng | xiāng |
|
|
|
贮蓄 | 清 | 边 | 着落 | 狭窄 | 水藻 |
【答案】zhù;zhuò;zhǎi;zǎo;澄;镶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学生字音拼读和汉字书写的能力。需要学生在平时多读课文,注意读音,多积累词语,多读课下注释,多查字典等工具书。解答时注意“贮 、 着 ”的注音以及“ 澄 、 镶 ”的写法。
故答案为:zhù;zhuò;zhǎi;zǎo;澄;镶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字音的拼读能力和汉字的识记书写能力。这类题除平时的积累外,需注意容易混淆的形似字和多音字的读音,还要注意形近字和易错字的写法 。
培优第一阶——基础过关练
1.《济南的冬天》一文的作者 ,原名 ,字 ,北京人。他是我国现代著名的 、 。主要作品有小说 、 ,话剧 、 等。
【答案】老舍;舒庆春;舍予;小说家;戏剧家;《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茶馆》;《龙须沟》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课本上《济南的冬天》一文知识点的掌握能力。老舍(1899年2月3日—1966年8月24日),男,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另有笔名絜青、鸿来、非我等。因为老舍生于阴历立春,父母为他取名“庆春”,大概含有庆贺春来、前景美好之意。上学后,自己更名为舒舍予,含有“舍弃自我”,亦即“忘我”的意思。北京满族正红旗人。中国现代小说家、作家、语言大师、人民艺术家、北京人艺编剧 ,新中国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老舍的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二马》等,剧本《龙须沟》、《春华秋实》、《全家福》、《茶馆》等,报告文学《无名高地有了名》,中篇小说《月牙儿》、《我这一辈子》、《出口成章》,短篇小说集《赶集》、《樱海集》、《蛤藻集》、《火车集》、《贫血集》及作品集《老舍文集》(16卷)等。
故答案为:
1、老舍
2、舒庆春
3、舍予
4、小说家
5、戏剧家
6、《骆驼祥子》
7、《四世同堂》
8、《茶馆》
9、《龙须沟》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作家作品的了解掌握情况,关键在于平时的积累。注意掌握作者、生活时代、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尤其注意掌握具体的情节内容。
2.指出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
①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儿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
②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儿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儿粉色。
③看吧,由澄清的河水慢慢往上看吧,空中,半空中,天上,自上而下全是那么清亮,那么蓝汪汪的,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
【答案】比喻;拟人;比喻
【解析】【分析】“ 树尖儿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 ”是比喻中的明喻。“ ,那点儿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 ”是典型的拟人修辞;“ 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 ”是比喻中的暗喻。
故答案为: 比喻 ;拟人 ;比喻
【点评】本题考查考生对修辞手法的理解和辨析的能力。学生要了解常用修辞的特点和作用,结合具体的语句进行分析。
3.下面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老舍纪念馆是一家在丰富胡同19号的普通的一座四合院。
B.温晴的济南,使济南人民带来了欢乐。
C.雪后的济南即使很寒冷,但绝对让人感到温馨。
D.会不会用心观察,能不能用上写景技巧,是能否写好景物的关键。
【答案】D
【解析】【分析】A句宾语不详,逻辑混乱;B句把“使”改为“给”;C句关联词不当,应把“即使”改为“虽然”。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辨析病句的能力。解答本题,先要熟悉常见的病句类型及其特点,要特别注意成分残缺、搭配不当、语序不当、结构混乱的语病;然后采用语感审读、句子紧缩、逻辑分析等方法找到病句的病因;最后“对症下药”,根据语病修改病句,注意不能改变句子的原意。
4.下面句子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对于一个在北平住惯的人,像我,冬天要是不刮风,便觉得是奇迹;济南的冬天是没有风声的。对于一个刚由伦敦回来的人,像我,冬天要能看得见日光,便觉得是怪事;济南的冬天是响晴的。
B.请闭上眼睛想:“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
C.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它们安静不动地低声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
D.就是这点幻想不能一时实现,他们也并不着急,因为有这样慈善的冬天,干啥还希望别的呢!
【答案】B
【解析】【分析】B句中“想”后面的内容不应用引号,“暖和安适地睡着”后面的分号改为逗号。正确的应该是: 请闭上眼睛想: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
故答案为:B
【点评】此题考查学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对于标点符号的正确运用,需要认真掌握标点符号的用法,特别要注意典型例句中的标点符号的典型用法。逗号是句子之间的停顿;句号是句子结束;问号是有疑问的句子;冒号有提示下文和总结上文的作用;说的话要用引号。解答此类题,需要正确掌握常用标点的使用方法,尤其注意一些容易出错的用法
5.将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
刚刚下过一夜小雪,积雪还没来得及将古镇覆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耀眼的阳光下,古镇上到处可以看见斑斑积雪
②阳光已经穿破云层抚摸大地
③古老的砖石和清新的白雪参差交织,黑白分明,像是一幅色彩对比强烈的版画
④在路边,在屋脊,在树梢,在河边的石阶上,积雪反射着阳光,一片晶莹
A.②①④③ B.②③④① C.③②①④ D.①②③④
【答案】A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句子的连贯衔接。通读后可知,语段写的是阳光照耀下的古镇的雪景。由“还没来得及”可知,后面紧跟②合适。①紧接着写了阳光照耀下古镇的积雪。④承接①中的“到处可以看见斑斑积雪”,分别写了路边、屋脊、树梢、河边石阶上的积雪。③以一个比喻作结,形象地写出了阳光下古镇雪景之美。
故答案为:A
【点评】句子的衔接连贯,必须结合文段的整体把握结构,体会句子与句子之间的关系,分析句式的特点,然后再进行回答。
6.下列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文章开头作者用北平的多风和伦敦的多雾反衬出济南冬天风的柔和和天气的响晴。
B.文中描绘了阳光下济南的全景、冬日山景、冬日水色等三幅图画。
C.作者在描绘济南冬天的景色时,选取了几种具有代表性的事物:阳光、小山、小雪、绿水等。
D.作者写冬天的水色,先写天光、水色融为一体,描绘其鲜亮色彩,再以水藻之绿衬托水之清澈。
【答案】D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作者先以水藻之绿衬托水之清澈,再写天光、水色融为一体,描绘其鲜亮色彩。
故答案为:D
【点评】课内文章内容的理解,一定要在整体把握文章内容、结构和情感的基础上,结合每一个选择项进行分析。
7.学完《济南的冬天》,七年级(3)班开展了“走进美丽的冬天”的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加并完成以下任务。
(1)【冬之诗】古诗词中描写冬天景色的诗句不胜枚举,请结合自己的积累,写出完整的一句。
(2)【冬之韵】不仅描写冬天的诗多,歌唱冬天的歌曲也很多,请看:
我爱你,塞北的雪/飘飘洒洒漫天遍野/你的舞姿是那样的轻盈/你的心地是那样的纯洁/你是春雨的亲姐妹哟/你是春天派出的使节,春天的使节……(《塞北的雪》歌词)
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上面歌词。
(3)【冬之情】请概括下面材料的要点。
在沈阳铁路局持续开展的“三个出行”“五个常态化”活动的过程中,餐饮服务段通辽车间广大干部职工以优质、真情、贴心的服务赢得了广大旅客的一致赞许。北风凛冽,寒意渐浓,但乘务人员热情周到的服务却带给旅客春天般的温暖。
【答案】(1)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2)歌词运用拟人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塞北的雪轻盈、洁白的特点,赞美了她是春天的使者,给人带来希望与美好……
(3)寒冬真情暖人心。
【解析】【分析】⑴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掌握及运用能力,题干中要求描写冬天景色的诗句,这类诗文很多,平时常积累就能轻松的回答出。此类题目默写时要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尤其是注意一些生僻字,近似字的写法,不能出现错别字或漏字、多字。答题时笔画要清晰,答完后要检查,避免低级错误。
如:1、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____白居易《问刘十九》
2、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____柳宗元《江雪》
3、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____王冕《白梅》
4、朔风如解意,容易莫摧残。____崔道融《梅花》
5、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____柳宗元《江雪》
6、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____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7、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____王安石《梅花 / 梅》
8、江南几度梅花发,人在天涯鬓已斑。____刘著《鹧鸪天·雪照山城玉指寒》
9、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____王昌龄《从军行七首·其四》
10、乱山残雪夜,孤烛异乡人。____崔涂《除夜 / 巴山道中除夜书怀 / 除夜有怀》
⑵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鉴赏分析能力,歌词中将塞北的雪当人来描写,如”舞姿“”心地“,从”那样的轻盈,那样的纯洁“可以分析出塞北的雪的特征,把塞北的雪写成是”春雨的亲姐妹,是春天的使节“,由此可看出,塞北雪的象征意义及作者对塞北雪的情感流露。
⑶本题考察学生提炼材料要点的能力。首先确实时间是”寒冬时节“,事件是”沈阳铁路局持续开展的活动,以优质、真情、贴心的服务赢得了称赞“,结果是”给旅客春天般的温暖“。据此进行提炼概括。
故答案为:⑴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⑵ 歌词运用拟人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塞北的雪轻盈、洁白的特点,赞美了她是春天的使者,给人带来希望与美好……
⑶ 寒冬真情暖人心。
【点评】⑴本题考查诗文名句的背诵和默写。答题时应注意,古诗文默写题都是以记忆、积累为根本的,然后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赏析。解题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歌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合适的诗句,三是答题时不能写错别字。
⑵此题考查学生对歌词内容的理解和赏析诗歌的能力。解答时,需要在把握歌词内容的基础上,抓住关键词句再做具体分析。赏析诗歌需准确指出赏析的角度(修辞、重点词语、手法等),结合词句阐释有什么表达效果,抓住具体歌词分析即可。
⑶此题主要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概括能力。做这类题目的方法是:找出与题目相关的段落原文,然后根据题目的要求,找准关键词,准确概括。
培优第二阶——拓展培优练
●课内重点语段阅读
济南的冬天
老 舍
①对于一个在北平住惯的人,像我,冬天要是不刮风,便觉得是奇迹;济南的冬天是没有风声的。对于一个刚由伦敦回来的人,像我,冬天要能看得见日光,便觉得是怪事;济南的冬天是响晴的。自然,在热带的地方,日光是永远那么毒,响亮的天气反有点叫人害怕。可是,在北中国的冬天,而能有温晴的天气,济南真得算个宝地。
②设若单单是有阳光,那也算不了出奇。请闭上眼想: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蓝天下很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他们唤醒,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
③小山整把济南围了个圈儿,只有北边缺着点口儿。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他们全安静不动地低声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真的,济南的人们在冬天是面上含笑的。他们一看那些小山,心中便觉得有了着落,有了依靠。他们由天上看到山上,便不觉地想起:“明天也许就是春天了吧?这样的温暖,今天夜里山草也许就绿起来了吧?”就是这点儿幻想不能一时实现,他们也并不着急,因为有这样慈善的冬天,干啥还希望别的呢!
④最妙的是下点儿小雪呀。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儿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儿,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儿更美的山的肌肤。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儿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儿粉色。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
⑤古老的济南,城里那么狭窄,城外又那么宽敞,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儿雪,对,这是张小水墨画,也许是唐代的名手画的吧。
⑥那水呢,不但不结冰,反倒在绿萍上冒着点儿热气。水藻真绿,把终年贮蓄的绿色全拿出来了。天儿越晴,水藻越绿,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况且那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看吧,由澄清的河水慢慢往上看吧,空中,半空中,天上,自上而下全是那么清亮,那么蓝汪汪的,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这块水晶里,包着红屋顶、黄草山,像地毯上的小团花的小灰色树影。
⑦这就是冬天的济南。
8.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第①段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将济南的冬天与北平、伦敦、热带的冬天进行比较,突出济南冬天的天气温晴的特点。
B.第②段运用了拟人、设问等手法写出了济南冬天的温暖。
C.第⑥段描写的对象是济南的水,其特征是温暖、澄清。
D.本文多用比喻和拟人的手法,不但形似,而且神似,生动贴切,意味无穷。
9.下列关于画横线句子的理解和分析,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描写黄白相间的山坡,春风化雪,不久人们就会见到山坡原有的颜色。
B.表现济南冬天的温和,雪化了,有水在山坡流动;“山的肌肤”指山坡的草地。
C.描写济南冬天的温和,有水蒸气蒸发升腾的美景,不久雪就会全化了,山坡上有的颜色比雪色更美。
D.描绘了雪色与草色相间的美景,像穿着好看的衣服;“山的肌肤”可以想象成春天来临后满山花草覆盖的景象,即便是雪后也只是越发显出济南冬日的温和。
10.有人认为第④段文字是按空间顺序来写的,也有人认为是按时间顺序写的雪,你的看法呢?请简要说说你的理由。
【答案】8.B
9.D
10.均可以
示例一:按空间顺序,层次分明地描写了山尖、山坡、山腰的景物。
示例二:按由白天到傍晚的时间顺序来写,其标志是“等到快日落的时候”。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平时要认真听课,做好笔记,做题时多将选项和原文进行对比。
(2)本题考查学生对画线句子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要善于从修辞手法、表达的情感等角度去分析。
(3)本题考查学生对写景状物顺序的把握,以及个性化探究问题的能力。写景状物要么移步换景按照空间顺序,要么按照游踪的先后顺序进行,当然时空顺序兼而有之都可能。
8.B.“设问”手法,于文无据。结合第二段的文字“设若单单是有阳光,那也算不了出奇。请闭上眼想: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蓝天下很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他们唤醒,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这里很显然用了拟人的手法。最后一句话不是设问而是“反问”表示这里就是个理想的境界,是个温暖的地方。
故答案为:B。
9.题干要求选择对画横线句子的理解和分析,最恰当的一项 ,该题的重点是“最恰当的一项”,要多比较,选出最佳。
A.“春风化雪,不久人们就会见到山坡原有的颜色”的说法,不符合作者的意思,排除;
B.“有水在山坡流动”的分析不当,原文是“带水纹的花衣”,并不是水在流动,而且“山的肌肤”也不完全只指山坡上的草地;
C.“有水蒸气蒸发升腾的美景”“ 山坡上有的颜色比雪色更美 ”的分析,曲解文意,完全不符合作者的表达本意;
D .表述正确;
故答案为:D。
10.请简要说说你的理由。重点不是答时间顺序还是空间顺序,而是要说出理由、依据。所谓空间顺序就是位置的变化,如果回答第四段采用了空间顺序就要抓“山尖、山坡、山腰”等位置转换来作为依据;如果回答是时间顺序,就要找出文章中的时间名词,很显然“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说明作者从白天写到了黄昏时节。
示例一:按空间顺序,层次分明地描写了山尖、山坡、山腰的景物。
示例二:按由白天到傍晚的时间顺序来写,其标志是“等到快日落的时候”。
●课后拓展阅读
迟来的雪
鲁先圣
一个冬天都没有一场雪。不论见到谁大家都在问:什么时候下雪啊?可是,不论人们怎么望眼欲穿,雪迟迟没有来。
快过完腊月,到了年了,人们猜测:俗语说干冬湿年,过年应该下雪了吧?可是,天气预报告诉大家,春节期间是晴好的天气,雪还是没有一丝影子。
很多人已经不抱什么希望了,大家想,也许,这个冬春就没有雪了。
但是,就在这样的时候,在马年刚刚开始行程的第六天,农历的初六,雪静悄悄地飘然而至了。
第一场雪都是这个样子的。开始的时候,人们以万分的惊喜欢迎它,多半年没有见到它的身影了,人们像期待着一个老朋友一样盼望着与它重逢。但是,它却总是像捉迷藏似的,很羞赧地躲藏在云层的后面,躲藏在树梢的上面,躲藏在阴冷的屋角里。可是,当你不经意之间,它又铺天盖地而来,飘飘洒洒,迅速弥漫了天地之间。
在济南生活了20多年的光景,每年的第一场雪,我是一定不会错过的。而今年城市迎来的第一场雪,又有特别的意义。一个冬天没有下,开春就是一场漫天大雪。雪悄悄地下了一整夜,早晨醒来推开窗子,窗子上、树上,到处是厚厚的积雪。我即刻叫醒妻儿,赶快下楼去赏雪。可是我又想,楼下的这样一点空间,哪里有天地弥漫的雪景啊,雪的壮观,雪的景色,都是在漫无边际的旷野里。
没有任何异议,三口人决定开车去城南的旷野,去山坡,去湖边。
过了外环路,就是漫无边际的旷野了。我们全然没有了刚刚下楼时的畏缩,眼前白雪皑皑的万千景色,让我们迅速丢掉了所有的矫饰和矜持,冲出车子,在那白色闪光的雪地上来回地奔跑起来。路边、山坡上的树和冬青,都变成一个个蘑菇或雪人。我欣赏着远山那洁白的妩媚,妻儿打起了雪仗,旷野的上空不时传来他们激动的呐喊。
然后,我们去湖边,沿着湖岸的公路前行,慢慢欣赏着这里的宁静。在这样的雪天,是一定要看看宁静的湖水的。当四周的山峦都被大雪覆盖,湖水却比往日更加澄澈。这样的时刻,它俨然是一个思考着的哲学家。
整整一个上午,我们完全陶醉在银白色的旷野里。当我们返回的时候,街道上的积雪已经打扫干净,城市里的雪景总是短暂的。
但是,对于我来说,每年的第一场雪,都是一件大事,是一个充满魅力和惊奇的事件。你在平常的世界里进入梦乡,可是,当你醒来的时候,你却处在完全不同的另一个世界里,这样的神奇能不让人感到万分震撼吗?而且,这一切都不是在轰轰烈烈中完成的,而是在我们熟睡的时候,无声无息的,一点一点慢慢飘落下来。
想到这些,你能够不相信造化的神奇,不折服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吗?
(选自《人民日报》2014年2月15日)
11. 文中作者描绘出了马年第一场雪 的特点,表达了对雪的喜爱与赞美之情。
12. 文章开头连续三段写“没有雪”,有何用意?
13. 自选角度,简要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
14. 为什么说每年的第一场雪“是一个充满魅力和惊奇的事件”?
【答案】11.在人们不经意间到来,铺天盖地,飘飘洒洒
12。写出了人们焦急的心情,凸显对下雪的渴望,为下文雪的到来奠定情感基础。
13.运用了拟人与排比的修辞手法,赋予雪以人的情感,将下雪写成捉迷藏一样的趣事,写出了雪的灵动,侧面衬托了人们渴望下雪的心情。同时也增强了语言的气势和感染力。
14.大雪在无声无息中飘然而至,世间万物银装素裹,使人仿佛置身于一个全新的世界。
【解析】【分析】11.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筛选有效信息的能力。从” 但是,就在这样的时候……它又铺天盖地而来,飘飘洒洒,迅速弥漫了天地之间“ 这两段话中整理概括出马年第一场雪 的特点。
12.本题考查开头段落的作用。从结构上来说是落笔点题,点明文章的中心,开门见山,总领全文或起到引起下文的作用。从内容上来说是为下文作铺垫和衬托,为后面内容描写打下伏笔,文中写出了人们盼雪到来,渴望下雪的焦急的心情,为下文雪的到来蓄势,奠定了文章情感基础。
13.本题考查鉴赏文章中富有表现力的语句。一般遵循”方法+效果+情感“这六个字的原则,但是无论运用什么写作方法,在分析效果时,都必须与人物的形象与情感联系起来,同时还要有全局意识及联系全文来鉴赏要分析的句子,这里要结合拟人人与排比的修辞手法来赏析。
14.本题考查学生从文中筛选有效信息的能力,这类题目应明确信息筛选的方向及挑选的范围和标准,其次,要对原文语句进行加工概括,用凝练准确的语言来作答。此题通过筛选得知原因是:大雪在无声无息中飘然而至,世间万物银装素裹,是人仿佛置身一个全新的世界。
故答案为:11. 在人们不经意间到来,铺天盖地,飘飘洒洒
12. 写出了人们焦急的心情,凸显对下雪的渴望,为下文雪的到来奠定情感基础。
13. 运用了拟人与排比的修辞手法,赋予雪以人的情感,将下雪写成捉迷藏一样的趣事,写出了雪的灵动,侧面衬托了人们渴望下雪的心情。同时也增强了语言的气势和感染力。
14. 大雪在无声无息中飘然而至,世间万物银装素裹,使人仿佛置身于一个全新的世界。
培优第三阶——中考沙场点兵
快递里的深情
①自从故乡的小镇上有了快递网点后,我隔三差五就会给老家的父亲邮寄一些物品回去。起初的时候,父亲闻听需要凭借手机取件码才能取出快递,吓得不知如何是好——思想保守的他,最怕接触“新鲜事物”。父亲平日里从不“捣鼓”手机,他生怕一不小心,就把银行卡里的养老钱“捣鼓”没了,所以给他买的智能手机,也成了可有可无的摆设。
②父亲的忧惧丝毫阻挡不了我往家里邮寄东西的频率,每次收到取件短信通知后,他都不得不硬着头皮骑上电动三轮车,去距家8里路之遥的集镇上取件。一段时间过后,取的快递多了,父亲便不再惧怕其中的“深奥”与“繁琐”,以至于再收到取件短信通知时,都会喜不自胜地直奔集镇。而快递,也成了我们父子之间紧密联系的温情纽带。
③一个平淡如水的周末,我打电话告诉父亲说,我准备再给家里邮寄一点东西回去。父亲忙不迭地一口回绝:“家里什么都有,千万别乱花钱!”我说东西都已打包,明早就能发出。父亲一听“木已成舟”,也就不再作无谓的争辩了,他放低声音问我这回又寄了什么?我说有给奶奶的保健品,给你的茶叶,给小侄女小侄子的烧鸡,还有一些山野干货。
④后来的日子里,我经常出其不意地给家里寄东西,父亲每次收到快递后,都会打电话将我训斥一番,且每次训斥的时长都在一刻钟以上。父亲的训斥蕴含一个规律——先是将我“骂”得狗血喷头,后又对我关怀备至。不管父亲多么怒火中烧,我的心里都会灿如春花,因为从他那声情并茂的训斥里,我能够感受到父亲很是享受在乡亲们的见证下,频频收到儿子寄来的“孝心包裹”的自豪感,即便他怕我为此胡乱花钱,以致给生活带来负担。父亲只想成为我们迈向美好生活的助推器,不想沦为通往幸福之路的绊脚石。但对我来说,能够时常在电话里聆听到父亲“声嘶力竭”的“训斥”亦是十分开心的事,至少可以说明,声如洪钟的父亲,身体依然康健,精气神依旧十足。
⑤一个春日的下午,我突然收到一份发自老家的快递,拆开一看顿时泪目,里面是一双父亲做的布鞋,这也是他老人家给我寄的第一份快递。我依稀记得曾在无意间和他说过,我特别喜欢穿他做的布鞋,没想到随口说的一句话,父亲竟然记在了心里,并重拾起搁置了多年的手艺给我做了这双布鞋。父亲的视力虽大不如前,体力也每况愈下,但针线活的功夫依旧不减当年。那一针一线犹如他那鬓角的白发,洗尽了平凡岁月的铅华,凝结着血浓于水的真爱。捧着那双布鞋,我再度潸然泪下。
⑥渐渐地感受到了快递带给生活的便利后,父亲也开始频繁地给我邮寄东西,只是他寄的物品大都非常经济实惠。比如,春天他会给我寄香椿和野莱,夏天寄瓜果和蔬菜,秋天寄玉米和黄豆,冬天寄冬瓜和红薯,自家地里一年四季产的粮菜果蔬,他都会第一时间给我寄来让我尝鲜,以致后来他每次给我打电话的结束语,都变成了“缺啥少啥和我说,我给你快递寄过去”。
⑦快递,让相隔两地的父子,忘却了地理和时空上的距离。我们频繁地给彼此邮寄的东西,并非都是对方真正所需之物,我们邮寄的,其实是一份份沉甸甸的期盼、祝福和牵念。我期盼自己寄出去的每一份快递,都是一剂疏解思念之苦的灵丹妙药,更祈愿这一份份蕴含在快递里的绵绵真情,会馨香衡远、历久弥坚。
15.细读选文,就内容方面提出一个有思考价值的问题。
16.选文的线索是什么?围绕线索,选文写了哪件事最让“我”感动?
17.为什么面对父亲的训斥,“我”却总是很开心?
18.请任选一个角度,对选文中画线的句子进行简要赏析。
19.选文第⑦段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有什么表达效果?
【答案】15.示例一:为什么父亲一开始惧怕取快递,后来又“喜不自胜”?
示例二:怎样理解第⑦段中“快递,让相隔两地的父子,忘却了地理和时空上的距离”的含意?
16.快递里的深情;“我”无意中说起喜欢穿父亲做的布鞋,没想到他竟真的给“我”寄来一双亲手做的布鞋。
17.因为从他声情并茂的训斥里,“我”能够感受到父亲很是享受在乡亲们的见证下,频频收到儿子快递的自豪感;从他声如洪钟的训斥里,“我”能够感受到父亲身体很康健,精气神十足。
18.示例一:运用比喻的修辞,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父亲想帮助“我”过上美好生活,而不是给“我”的生活带来负担的愿望,突出了父亲对“我”的关怀体贴。
示例二:运用对比的表现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父亲想帮助“我”过上美好生活,而不是给“我”的生活带来负担的愿望,突出了父亲对“我”的关怀体贴。
19.议论|篇末点题,总结全文;表达了父子之间一份份沉甸甸的期盼、祝福和牵念之情。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进行个性化探究的能力。做这种题需要整体把握文本,然后提出自己有见地的观点或看法。
(2)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文章的线索,筛选主要故事情节的能力。文章的线索往往是一件事物或行文中的情感,要仔细阅读才能把握住作者的行文脉络。
(3)本题考查学生品味关键语句,体味文章的情感旨趣的能力。要从作者的观点态度及整个文章的主题揭示等角度去思考。
(4)本题考查学生赏析文章的关键语句,品味精彩语言艺术的能力。要善于从修辞手法、表现手法等角度,剖析出作者的情感和态度来。
(5)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段的主要表达方式,探讨其表达效果的能力。多从主旨的揭示等角度把握。
15.题干要求:细读选文,就内容方面提出一个有思考价值的问题。首先细读文本,了解内容梗概。这篇文章反映了两代人,跨越时空的爱,表达是浓浓的父子情。题目是“快递里的深情”,正是写的父子情深,但通过的媒介是“快递”,这就有了时代的印记。日趋发达的快递业,让时空相隔的我们有了别样的寄托和祝福方式。但是纵览全文,父亲最初取快递是惧怕的“父亲闻听需要凭借手机取件码才能取出快递,吓得不知如何是好”;后来“再收到取件短信通知时,都会喜不自胜地直奔集镇”。我们可以据此提问:
为什么父亲一开始惧怕取快递,后来又“喜不自胜”?
文章最后一段的首句“快递,让相隔两地的父子,忘却了地理和时空上的距离”,含义隽永,耐人寻味。我们可以拟出问题:怎样理解第⑦段中第一句话的含意?
16.通览全文,结合文章的标题,不难发现,全文的线索就是“快递里的深情”。全文围绕这一情愫而展开故事,表现的父子间的浓浓情感。第二问选文写了哪件事最让“我”感动?“让‘我’感动”,显然行为主体是父亲。细读文本可知“我”无意中说起喜欢穿父亲做的布鞋,没想到他竟真的给“我”寄来一双亲手做的布鞋。是的,“我”不经意的一句话却成了父亲心上的重要的事,这表现了父亲的舐犊情深。一双布鞋,值不了多少钱,但却是父亲“亲手做的”这就是用金钱都无法衡量的了。文字写道:父亲的视力虽大不如前,体力也每况愈下,但针线活的功夫依旧不减当年。那一针一线犹如他那鬓角的白发,洗尽了平凡岁月的铅华,凝结着血浓于水的真爱。所以当父亲寄来亲手做的布鞋时,“我”潸然泪下。
17.题干要求回答:为什么面对父亲的训斥,“我”却总是很开心?表面看是很矛盾的。面对“训斥”一般情况是拒绝和排斥的,但“我”却总是很开心。这就不得不令读者细细地品味。原来“父亲每次收到快递后,都会打电话将我训斥一番,且每次训斥的时长都在一刻钟以上。父亲的训斥蕴含一个规律——先是将我‘骂’得狗血喷头,后又对我关怀备至。不管父亲多么怒火中烧,我的心里都会灿如春花,因为从他那声情并茂的训斥里,我能够感受到父亲很是享受在乡亲们的见证下,频频收到儿子寄来的‘孝心包裹’的自豪感,即便他怕我为此胡乱花钱,以致给生活带来负担”。也就是说他的“训斥”背后是关爱,是希望儿子过得好,希望我不要胡乱花钱。而“我”的开心是基于他能声如洪钟的训斥里,说明此时父亲身体很康健,精气神十足,而且从他声情并茂的训斥里,“我”能够感受到父亲很是享受在乡亲们的见证下,频频收到儿子快递的自豪感。即“我”的开心源于能一定程度地回馈父亲,表现孝心;二,父亲能训斥“我”,但至少说明他的身体状况还是可以的,令“我”非常欣慰。
18.题干要求任选一个角度,对选文中画线的句子进行简要赏析。
画线句是“父亲只想成为我们迈向美好生活的助推器,不想沦为通往幸福之路的绊脚石”。要求从两个角度分析,可以从比喻的修辞手法和对比的表现手法角度考虑。该句将推动美好生活的积极因素比作“助推器”,把阻挡生活更好地发展比作“绊脚石”。作者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父亲想帮助“我”过上美好生活,而不是给“我”的生活带来负担的愿望,突出了父亲对“我”的深切地关爱。 两个喻体“助推器”和“绊脚石”,一个积极昂扬,一个阻挡行进,两相对比。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父亲想帮助“我”过上美好生活,而不是给“我”的生活带来负担的愿望。总而言之,在赏析的时候,都要善于从情感的角度,主旨揭示的角度分析作答。
19.我们首先要知道常见的表达方式有:记叙、议论、抒情、描写、说明等。第⑦段“快递,让相隔两地的父子,忘却了地理和时空上的距离。我们频繁地给彼此邮寄的东西,并非都是对方真正所需之物,我们邮寄的,其实是一份份沉甸甸的期盼、祝福和牵念。我期盼自己寄出去的每一份快递,都是一剂疏解思念之苦的灵丹妙药,更祈愿这一份份蕴含在快递里的绵绵真情,会馨香衡远、历久弥坚”,更多的是一种生活感悟,带有哲理启示性的论调,所以是议论性的文字,故该段采用的表达方式是“议论”。作者最后一段采用议论的表达方式,有升华主旨的作用,能进一步揭示主题:父子之间一份份沉甸甸的期盼、祝福和牵念之情,不因为时间空间阻隔而减弱、减缓。血浓于水的亲情值得我们永远珍爱,且行且珍惜;亲情是我们人生记忆中温馨的珠玉,历久弥足珍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