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 (2019)必修2 信息系统与社会3.1 信息安全与保护评优课课件ppt
展开重点:个人信息及其保护
越来越多的信息泄露事件,凸现了大数据时代个人信息安全面临的新挑战。伴随电子商务、社交网络、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的全面普及,个人信息安全风险也在不断升级。从2010年全球著名社交网站Facebk遭遇“泄密门”,到2011年程序员网站CSDN的600万个人用户信息被泄露,再到2014年12306网站用户信息泄露等事件中我们不难发现,个人信息安全事故所带来的威胁和侵害,是信息社会中人们共同面临的风险。
图3.1.1 互联网漫画
“在互联网上,没人知道你是一条狗”( On the Internet, nbdy knws yu are a dg),该漫画于1993年7月由彼得.施泰纳( Peter steiner)刊登在《纽约客》上,用以描述互联网的匿名特性。今非昔比,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信息系统每时每刻都在记录着人们的一言一行。用户数据被各种信息系统搜集、分析甚至被交易,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在如今的互联网上,每个人都知道你是一条狗”。
根据以上材料讨论:(1)我们的哪些信息被互联网所记录?(2)被互联网记录的这些信息给我们带来了哪些便利?产生了哪些安全隐患?(3)大数据时代的“便利”和“安全”,有怎样的关系?
3.1.1 个人信息及其保护
个人信息可以分为个人敏感信息和个人一般信息。个人敏感信息主要指露或修改,会对信息主体造成不良影响的信息。个人敏感信息包括身份证号码码、政治观点、基因、指纹等。各行业对个人敏感信息的鉴定也有所不同,主要是依据接受服务的个人意愿和各自业务特点来确定。个人一般信息是指除个人敏感信息以外的个人信息。
2、个人信息泄露的危害
个人信息泄露是指不愿意让外界了解的个人信息被外界知晓。个人信息一旦泄露,轻者导致个人或家庭被骚扰、隐私被公开。例如,临近暑假,学生家长往往会接到各类补习班的电话;刚买下一套房时,各类推销装修的电话又会接踵而至,让人不堪其扰。更严重的是,不法分子会利用所泄露的信息从事各种犯罪活动。2016年震惊全国的“徐玉玉被电信诈骗案”就是犯罪分子窃取贫困学生申请助学金的个人信息,以发放助学金为由实施电信诈骗而引发的恶性案件。近几年,还有不少学生也遭受过类似诈骗带来的伤害。
徐玉玉,山东临沂人。2016年8月21日,因被诈骗电话骗走上大学的费用9000元,伤心欲绝,郁结于心,最终导致心脏骤停,继而离世。 2018年2月1日,其案件入选“2017年推动法治进程十大案件”。
3、个人信息泄露的渠道
(1)个人信息注册进无意泄露
人们为了获取某些网络应用服务,主动在其平台上注册账号,提供相应的资料,如姓名、身份证号码、邮箱地址、手机号码等一系列个人真实信息,平台数据库就记录了所有的个人信息;又如,参加某些商家或机构组织的问卷调査或抽奖活动,往往要求填写个人真实信息,这就相当于将个人信息主动提供给了这些商家或机构。另外,智能手机安装APP软件时,过度开放软件所需权限,无形中也增加了信息泄露的可能性。
(2)网上交流时被恶意窃取
网上交流越来越频繁,聊天、购物、购票、传输文件等操作都可以被记录下来,这些记录下来的信息中不乏个人隐私,如购物平台的账号密码、银行卡号等。某些手机还会详尽记录用户的行踪数据,即便关闭其定位功能,个人的位置信息仍然可以被收集。 如果使用的计算机或手机遭受病毒、黑客等攻击或意外丢失,保存在计算机或手机中的信息极易被泄露。特别是手机,如果随意丢弃或卖掉,即使删除或恢复到出厂前设置,其中的数据信息仍然有可能被不法分子恢复并窃取。 随着无线网络覆盖面越来越广;不法分子经常在公共场所建立所谓的免费Wi-F,诱骗大家去使用。使用者的移动终端一旦使用此Wi-Fi上网,所有数据都有可能被不法分子窃取。
随着大数据技术的不断发展,个人在网络上能得到的信息和服务越来越多精准推送、个性服务给大家带来了便捷,但同时,也意味着个人数据在网上公开得越来越多。大数据时代,如何在数据公开和个人数据保护之间取得平衡?
国家立法主要是由政府通过制定法律的方式,确立对个人信息隐私权的保护,并在此基础上建立相应的司法或者行政措施。早在1980年,欧洲就起草完成了保护个人资料的《保护自动化处理个人资料公约》。2013年2月1日,我国首个个人信息保护国家标准《信息安全技术公共及商用服务信息系统个人信息保护指南》开始实施。
人们为了获取某种服务,往往需要在网络上提供个人信息。为此,作为从事网络服务或提供网络产品的主体机构必须要制定并遵循行业行为规范或标准,有效实现对网络用户个人信息的保护。行业自律既要兼顾对个人信息的保护,又要避免因立法过于严格而对网络技术发展造成的不利影响。
(3)个人信息安全意识
对于个人而言,最为重要的保护措施是提升自身的信息安全意识,在日常生活和工作学习中多加注意,警惕可能发生的信息泄露情况,了解必要的保护措施,确保个人和他人的信息安全。比如说,要经常修改信息系统的口令,以免被不法分子盗用;不要随意提供个人或亲属信息,以免信息被非法机构收集、贩卖;一旦发现个人信息被不法分子盗用,要及时加以制止。危害严重的,要第一时间到当地公安机关报案或通过法律途径进行维权等。
3.1.2 信息社会责任
2017年6月开始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明确规定了网络运营者、企事业单位和个人在信息安全中应承担的责任和享有的权利。自觉遵守信息社会中的道德准则和法律法规,也是信息社会对公民提出的新要求。
这是一起“现实版失孤”的虚假新闻,在网上引起了广泛的传播。 “他从张家口一路走来,只为找到半年前丢失的儿子。大家看到了动动手,一起帮一下忙,谢谢大家。或许奇迹真的会发生。”2月23日开始,这条图文信息在社交媒体上疯转,一位父亲双手拿着寻人启事,身形瘦弱但挺拔,赢得了不少网民的信任。不少加V认证的微博、微信号均沦陷于此条“现实失孤”的虚假消息,并形成多层级传播。 3月23日16时42分,公安部打拐办主任陈士渠发布微博称“已部署调查该寻人启事的真伪;18时32分,@陈士渠继续发布消息,称“经查,无此案,事主联系电话打不通,孩子照片系一童星,此消息系谣言”。24日,@陈士渠继续发布3条相关辟谣信息,并将“编造儿童失踪谣言上网发布涉嫌违法犯罪,应当追责”的微博置顶,引发关注。——摘自《人民日报》(2015年4月16日23版)根据以上材料试着讨论:(1)社交网络应用平台给人们带来了哪些便利?(2)如何辨别网络信息的真伪(3)在自媒体时代,如何有效杜绝网络谣言,做一个合格的数字公民?
关于数字公民的定义,学术界尚无统一定论。美国国际教育技术协会提出:合格的数字公民,是指“能够安全地、合法地、符合道德规范地使用数字化信息和工具的人”。数字公民应具有较高的数据意识、计算思维能力,具备利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能力。信息时代的公民也应该负责地、恰当地使用各种信息技术,积极参与社会活动,承担起促进社会发展的责任。
(2)数字公民素养教育
图3.1.3 数字公民教育理念
在信息社会中,信息法规,主要包括:知识产权法、信息安全法、信息公开法、新闻出版与传播法、电子商务法及有关计算机犯罪法律等;而信息伦理则是由全体社会成员在信息活动中不断磨合形成的普遍遵循的伦理规范,是对社会成员信息活动与行为的对错善恶进行评判的批判性框架主要内容包括网络伦理和计算机伦理等。试想一下,你的同学在未经允许的情况下把你的照片发到朋友圈中,该同学的行为一般不会受到法律的制裁,但他会受到伦理道德的谴责。如果该同学利用你的照片从事网络犯罪,他必将受到法律的严惩。
知识产权通常是指法律规定的人们对于自己创造或拥有的智力成果所享有的各种权利的总称,包括相应的人身权利和财产权利。知识产权从本质上说是一种无形财产权,是智力成果或者是知识产品,是一种无形财产或者是一种没有形体的精神财富,是创造性的智力劳动所创造的劳动成果。知识产权还可以包括书籍、歌曲、电影、绘画、发明、公式和十算机程序等。
开放源代码 开放源代码运动(OSS)起源于自由软件运动。20世纪80年代,理查德·马修·斯托曼不满当时大量软件被肆意地加以版权保护,并与金钱挂钩的现象率先发起了自由软件运动。 1984年,斯托曼创造了一套完全自由、免费、兼容于UNⅨ的操作系统GNU。1985年9月,斯托曼正式发表了著名的GNU宣言,对于GNU计划做了详细的阐述。1989年,斯托曼创造性地提出了“反版权”和“版权属左”,即 Cpyleft的概念。 1991年,芬兰大学生林纳斯·本纳第克特·托瓦兹在GNUGPL条例下发布了他自己创作的操作系统内核,该操作系统内核被命名为 GNU/Linux,简称Linux。该计划得到了全世界众多开发者的参与和支持。 1997年,美国人埃里克·斯蒂芬·雷蒙在他的著作《大教堂与集市》中首先提出了开放源代码软件这一概念。雷蒙认为,自由软件的意义不在于完全替代现存的商业软件,而在于自由软件开放过程中所体现出的巨大开发能力及让所有人可以参与的模式,通过该模式可以快速提升程序本身的质量。
自媒体时代已经到来,人人皆可为“记者”,随时随地利用手中的手机或其他移动设备,拍摄视频、照片或录制声音、编辑文本,第一时间发布信息到网站、微博、贴吧、朋友圈。 发布新闻、传递信息在自媒体时代已不再是媒体记者的专利,信息流传的模式从“我不在现场”变为“我在现场”。进行社会舆论监督、反映社情民意是自媒体带给人们最大的好处。但是,普通民众在突发事件现场对事件进行“现场直播”时,如果没有经过“专业”训练,虽对事件的解决能够起到一些推动作用,但也会出现一些伦理失范现象,比如网络谣言”、“网络诽谤”等。
1、在现实生活中,举例说明哪些信息属于个人敏感信息。我们要保护好自己的隐私,同时又应该如何尊重他人的敏感信息?2、列举近年来影响范围广泛的信息泄露事件。
高中信息技术学考复习必修2信息系统与社会第三章第一节信息安全与保护教学课件: 这是一份高中信息技术学考复习必修2信息系统与社会第三章第一节信息安全与保护教学课件,共11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数字公民教育理念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信息技术第三章 信息系统安全3.1 信息安全与保护背景图课件ppt: 这是一份高中信息技术第三章 信息系统安全3.1 信息安全与保护背景图课件ppt
中图版 (2019)必修2 信息系统与社会4.1.1 信息系统安全风险试讲课课件ppt: 这是一份中图版 (2019)必修2 信息系统与社会4.1.1 信息系统安全风险试讲课课件ppt,共36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后门程序,人脸识别,阅读拓展,病毒库,实践活动,废旧设备的处理,练习提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