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鲁科版高中物理必修第一册第2章素养培优课1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应用课件+学案+练习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鲁科版高中物理必修第一册第2章素养培优课1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应用课件+学案+练习含答案,文件包含鲁科版高中物理必修第一册第2章素养培优课1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应用课件ppt、鲁科版高中物理必修第一册素养培优集训1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应用含答案doc、鲁科版高中物理必修第一册第2章素养培优课1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应用学案doc等3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34页, 欢迎下载使用。
素养培优集训(一)(建议用时:40分钟)(教师用书独具)一、选择题1.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第1 s内、第2 s内、第3 s内的平均速度之比为( )A.1∶3∶5 B.1∶4∶9C.1∶2∶3 D.1∶∶A [由于第1 s内、第2 s内、第3 s内的位移之比s1∶s2∶s3=1∶3∶5,而平均速度=,三段时间都是1 s,故三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之比为1∶3∶5,故A正确。]2.(多选)如图所示,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A、B、C、D为其运动轨迹上的四点,测得AB=2 m,BC=3 m,且物体通过AB、BC、CD所用的时间均为0.2 s,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的加速度为20 m/s2B.物体的加速度为25 m/s2C.CD=4 mD.CD=5 mBC [由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连续相等时间内的位移差为常数,即Δs=aT2可得:a== m/s2=25 m/s2,故A错误,B正确;根据CD-BC=BC-AB,可知CD=4 m,故C正确,D错误。]3.物体先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a1=2 m/s2,加速一段时间t1,然后接着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直到速度减为零,已知整个运动过程所用时间t=20 s,总位移为300 m,则物体运动的最大速度为( )A.15 m/s B.30 m/sC.7.5 m/s D.无法求解B [设最大速度为vm,匀加速直线运动过程:1=(0+vm)=vm,匀减速直线运动过程:2=(vm+0)=vm,所以s=1t1+2t2=(t1+t2)=t,解得vm=30 m/s。]4.(2020·福建厦门一中高一上检测)一辆汽车在水平地面上沿直线行驶,在0~2t时间内做匀加速直线运动,速度由0变为v。在2t~3t时间内做匀减速直线运动,速度由v变为0,在这两段时间内,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加速度的大小之比为2∶1B.位移的大小之比为2∶1C.平均速度的大小之比为1∶2D.平均速度的大小之比为2∶1B [根据题意作出汽车运动的vt图像。如图所示。根据图线的斜率等于加速度,可得加速度的大小之比a1∶a2=∶=1∶2,A错误;位移的大小之比x1∶x2=v·2t∶vt=2∶1,B正确;平均速度的大小之比1∶2=∶=1∶1,C、D错误。]5.(多选)(2019·四川眉山高一上期末)如图所示,物体从O点开始做初速度不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在第一个时间T内通过位移s1到达A点,紧接着在第二个时间T内通过位移s2到达B点,则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A.物体运动的加速度为B.物体运动的加速度为C.物体在A点的速度大小为D.物体在B点的速度大小为BC [由Δs=aT2得物体的加速度为a=,故A错误,B正确;A点对应该过程的中间时刻,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可知,该点的瞬时速度等于该过程中的平均速度,即vA=,故C正确;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时间公式有vB=vA+aT=+T=,故D错误。]6.物体自O点由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A、B、C、D是轨迹上的四点,测得sAB=2 m,sBC=3 m,sCD=4 m。且物体通过AB、BC、CD所用时间相等,则OA间的距离sOA为( )A.1 m B.0.5 m C.m D.2 mC [设物体通过AB、BC、CD所用时间分别为T,则B点的速度vB==,根据Δs=aT2,得a==,则vA=vB-aT=-=,则sOA== m。故C正确,A、B、D错误。]7.为了测定某轿车在平直路上启动阶段的加速度(轿车启动时的运动可近似看成是匀加速直线运动),某人拍摄了一张在同一底片上多次曝光的照片,如图所示,如果拍摄时每隔2 s曝光一次,轿车车身总长为4.5 m,那么这辆轿车的加速度为( )A.1 m/s2 B.2.25 m/s2C.3 m/s2 D.4.25 m/s2B [据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Δs=s2-s1=aT2,读出s1、s2,代入即可计算。轿车车身总长4.5 m,则图中每一小格为1.5 m,由此可算出两段距离分别为s1=12 m和s2=21 m,又T=2 s,则a== m/s2=2.25 m/s2,故选B。]8.(2020·安徽池州高一上期末)(多选)图中ae为珠港澳大桥上四段110 m的等跨钢箱连续梁桥,若汽车从a点由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通过ab段的时间为t,则 ( )A.汽车通过bc段的时间为tB.汽车通过b点的速度等于汽车通过ad段的平均速度C.汽车通过ce段的时间为(2-)tD.汽车通过c点的速度小于汽车通过ae段的平均速度C [根据x=at2可得出t=,汽车通过ab、bc、cd、de段所用的时间之比为1∶(-1)∶(-)∶(2-),可得通过bc段的时间为(-1)t,故A错误;汽车通过ae段的时间为2t,b点为ae段的中间时刻,故通过b点的速度等于ae段的平均速度,故B错误;汽车通过cd段的时间为(-)t,通过de段的时间为(2-)t,通过ce段的时间为(2-)t,故C正确;匀变速直线运动中点位置的速度大于此阶段的平均速度,D错误。]9.(多选)(2020·辽宁六校协作体高一上期中)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先后经过A、B两点时的速度分别为v和7v,经历时间为t,则 ( )A.前半程速度增加了3.5vB.经过A、B中间时刻的速度是4vC.前时间内通过的位移比后时间内通过的位移少1.5vtD.通过前位移所需时间是通过后位移所需时间的2倍BCD [设A、B两点中间位置的速度为v,则v-v2=2a;(7v)2-v2=2ax,联立解得v=5v,故在前半程速度增加量为4v,A错误;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中间时刻瞬时速度等于平均速度,故v==4v,B正确;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为a==,根据Δx=aT2可知,前时间内通过的位移比后时间内通过的位移少Δx=a=·=1.5vt,故C正确;物体通过前位移所用时间为t1==,物体通过后位移所用时间为t2==,得t1=2t2,故D正确。]10.(2020·吉林省实验中学高一上月考)光滑斜面的长度为l,一物体自斜面顶端由静止开始匀加速滑至底端,经历的时间为t,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物体运动全过程中的平均速度大小为B.物体在时刻的瞬时速度大小为C.物体运动到斜面中点时瞬时速度大小为D.物体从斜面顶端运动到斜面中点所需的时间为B [物体运动全过程中的平均速度大小v==,A正确;在时刻,物体的瞬时速度大小等于全程的平均速度大小,B错误;若末速度大小为v,则=,v=,故物体运动到斜面中点时瞬时速度大小v中==,C正确;设物体的加速度大小为a,到达中间位置用时t′,则l=at2,=at′2,所以t′=t,D正确。]二、非选择题11.一辆汽车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已知途中先后经过相距27 m的A、B两点所用时间为2 s,汽车经过B点时的速度为15 m/s。求:(1)汽车经过A点时的速度大小和加速度大小;(2)汽车从出发点到A点经过的距离;(3)汽车经过B点后再经过2 s到达C点,则BC间距离为多少?[解析] (1)设汽车运动方向为正方向,过A点时速度为vA,则AB段平均速度为AB=故sAB=ABt=t,解得vA=12 m/s对AB段:a==1.5 m/s2。(2)设出发点为O,对OA段(v0=0):由v2-v=2as得sOA==48 m。(3)汽车经过BC段的时间等于经过AB段的时间,由位移差公式有:sBC-sAB=aT2,得sBC=sAB+aT2=27 m+1.5×22 m=33 m。[答案] (1)12 m/s 1.5 m/s2 (2)48 m (3)33 m12.(新情境题)一个冰球在冰面上滑行,依次通过长度都是L的两段距离,并继续向前运动,它通过第一段距离的时间为t,通过第二段距离的时间为2t。如果冰球在冰面上的运动可看作匀变速直线运动,求冰球在第一段距离末时的速度。[解析] 方法一由题意可得,冰球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其运动简图如图所示。以冰球过A点为起始时刻、起始点,设A、B、C三点的速度分别为v0、v1、v2,由s=t得从A到B:L=t, ①从B到C:L=×2t, ②从A到C:2L=×3t, ③联立①②③式解得v1=。方法二根据v=知:AB段中间时刻的速度v3=,BC段中间时刻的速度v4=,这两个时刻相隔的时间为t,则匀减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大小a==,据s=v0t+at2,有L=v1×2t-a(2t)2,将a代入得v1=。[答案] 13.(2020·云南宣威高一上月考)从斜面上某一位置每隔0.1 s释放一个小球,释放后小球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在连续释放几个后,对在斜面上滚动的小球拍照,拍下了如图所示的照片,测得xAB=15 cm,xBC=20 cm,(1)小球运动的加速度多大?(2)拍摄时球A的速度vA多大?(3)小球A上面正在运动的小球最多可能还有几个?[解析] 小球释放后做匀加速直线运动,且每相邻的两个小球之间的时间间隔相等,均为0.1 s,可以认为A、B、C、D各点是一个小球在不同时刻的位置。(1)由推论Δx=aT2可知,小球的加速度a=== m/s2=5 m/s2。(2)小球在B点的速度等于在AC段的平均速度,即vB== m/s=1.75 m/s。则vA=vB-aT=1.75 m/s-0.1×5 m/s=1.25 m/s(3)由速度公式可得A球运动时间t== s=0.25 s,所以A球上方最多还有2个小球。[答案] (1)5 m/s2 (2)1.25 m/s (3)2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