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北京版六年级下册圆柱与圆锥教学设计
展开
课题名称 | ||||||
课题课时 | 圆柱的认识 | |||||
学科 | 数学 | 年级 | 六年级 | |||
教材版本 | 北京版 | |||||
教学设计参与人员 | ||||||
| 姓名 | 单位 | 联系方式 | |||
设计者 |
|
|
| |||
本课研究专题 | ||||||
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数学课程标准解读(2011年版)》指出:空间观念作为空间想象力发展的基础受到普遍重视,也成为我国义务教育阶段几何课程的主要目标之一。空间观念是创新精神所需的基本要素,没有空间观念和空间想象力几乎很难谈到发明与创造。
二、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小学数学北京版教材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教学内容,是属于图形与几何领域知识内容。本单元教材主要包括圆柱的认识和表面积、圆柱的体积、圆锥的认识和体积等知识。学生在低年级已经通过实物和模型直观认识了圆柱体,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长方形、正方形、圆形等一些平面图形和长方体和正方体两个立体图形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索含有曲面的几何体——圆柱的基本特征。本节课的课程内容,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为核心展开,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问题指引的作用,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和完整解决问题的机会,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推理能力以及空间观念,从而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与空间想象能力。
三、学情分析: 通过对班里33名同学进行前测发现:学生在生活中都见过圆柱形,认识圆柱形,能够举出2个或以上圆柱形物体的实例,但是语言描述的不够清楚准确。这说明学生对于圆柱形有一定的表象认识,在辨认抽象的圆柱模型时,有2人漏选,1人把圆台错选成圆柱,大部分学生能够以两个面是圆形的等语言描述圆柱形的组成。然而大部分学生却不能准确、清楚地描述圆柱形的特点,这说明学生虽然已经建立起圆柱形的表象,但是并没有抽象出圆柱形的特征,对于圆柱的侧面学生更是很陌生。在观察圆柱的展开图时,有一小部分的同学出现了偏差,他们把圆柱形的底面选成了椭圆形,这是由与书本上的立体图形是一个透视图,用肉眼观察会觉得底面是一个椭圆,这也说明学生对圆柱形的特征不够清晰。 | ||||||
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 | ||||||
一、 教学目标: 1、联系生活,经历从实物抽象出圆柱的过程,认识圆柱的基本特征。 2、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分析和想象等活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二 、教学重点:认识圆柱的基本特征。 三、 教学难点: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 ||||||
教学过程 | ||||||
一、认识圆柱及其特征。 PPT出示图片 师:你知道这些物体的外形是什么形状吗? 生:长方体、圆柱体、正方体、圆柱体、长方体、圆柱体、圆柱体…… 师:哪些是我们研究过的图形?说一说长、正方体的特征。 追问:什么是棱?什么是顶点? 生:两个面相交的线段叫作棱。三条棱相交的点叫作顶点。 师:长方体和正方体是从面、棱、顶点三个要素研究的,今天我们就来研究一个全新的立体图形圆柱。(出示课题:圆柱的认识)
师:请同学们拿出自己的圆柱形物体看一看,摸一摸,想一想圆柱形有什么特征? 学生先独立思考,再同桌交流,最后集体总结归纳。 预设:2个圆形的面,面积相等;1个弯曲的面;无棱、无顶点。 师:如何证明两个面大小相等? 师:像这样的图形就是圆柱。(PPT从实物中抽象出圆柱模型。) 师:我们把圆柱形上下两个相等的面叫作圆柱的底面,围成圆柱的曲面叫作圆柱的侧面。(板书) 师:在生活中你还知道哪些物体的外形都是圆柱形的? 学生举例。 师:看来圆柱形的物体在生活中无处不在。 设计与图:以旧引新,学生容易将新知识纳入原有的知识网络中,便于学生理解。在认识圆柱及其特征时,以学生熟悉的物体为基础,通过看一看、摸一摸、想一想等活动,抽象出圆柱形的几何图形,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二、认识圆柱的高 PPT出示蜡烛燃烧过程。 师:有一根圆柱形的蜡烛,燃烧一段时间后有什么变化? 生:蜡烛的长短、高矮变了。 师:蜡烛的高矮或长短指的是什么?可以指一指。 师:我们把圆柱两底面之间的距离叫做高。(板书出圆柱的高) 师:请同学们先估一估自己圆柱形物体的高,再测量验证? 师:你来说一说估计值和测量值。 师:谁能说一说测量中有什么需要注意的? 生:尺子垂直于底面,0刻度与底面对齐。 师:圆柱的高只能量这里吗?还可以测量哪里? 师:这说明什么?生:圆柱的高无数条,而且长度相等。 师:同学们圆柱形的高都认识了吗?请你指出下面圆柱形的高。 设计意图:认识圆柱的高,把圆柱中比较抽象的高与生活中的实物相联系,帮助学生认识圆柱的高,并且在测量中进一步理解圆柱形的高。
三、火眼金睛 师:看来同学们已经对圆柱有了一定的认识,下面老师就考考你们,先请前后桌之间交换圆柱物体。 不借助工具的情况下,看一看、估一估自己手中的圆柱形物体,谁的最接近底面直径是6厘米,高是19厘米的圆柱形? 设计意图:学生根据描述构建符合原型的直观想象,并且在逻辑上对图形特征进行分析,最后在实物中反映出描述的结果,培养学生的数感和空间观念。 (没有圆柱符合的话就找几个圆柱让学生判断大小,是高了矮了?还是胖了瘦了?)
四、初步感知圆柱侧面展开图与圆柱之间的关系。 活动一:你能利用手中的长方形纸正好围成一个圆柱形的纸筒吗?这个长方形与圆柱形各部分之间有什么关系?可以在下面写一写、画一画。要求:先独立思考,再小组交流。 师:题目信息中有什么需要注意的?正好围成是什么意思? 反馈: (1)长方形的长相当于圆柱形的底面周长,长方形的宽相当于圆柱形的高,长方形面积等于圆柱形的侧面积。
(学生一边说一边板书,说清楚你是如何发现的?) 师:还可以怎么围?
(2)长方形的宽相当于圆柱形的底面周长,长方形的长相当于圆柱形的高,长方形面积等于圆柱形的侧面积。
活动二:还有哪些学过的平面图形可以正好围成一个圆柱形?先静静的想一想,再拿出学具操作验证,并找一找这些图形和圆柱形之间的关系。 反馈:正方形、平行四边形。正方形的一个边长是圆柱形的底面周长,正方形的另一个边长是圆柱形的高,正方形的面积和圆柱侧面积相等;平行四边形的底是圆柱形的底面周长,高是圆柱形的高,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和圆柱侧面积相等。
总结:我们可以利用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正好围成一个圆柱形的纸筒,那也就是说圆柱形的侧面展开后可以是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 设计意图:1、在利用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制作圆柱的活动中,发现平面图形与圆柱形之间可以相互转化,明确侧面展开图与圆柱各部分之间的对应关系,体会化曲为直和对应的数学思想。2、学生经历猜想、分析、验证等过程,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力,知道圆柱侧面的展开图可以是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
五、利用长方形旋转形成圆柱形,体会面动成体的过程。 师:同学们,除了围还有其它方法可以利用长方形创造出圆柱形吗?(学生自由想象) 师:老师这里有一个方法,你看懂了吗? 视频演示动态过程。 师:除了以长为轴旋转,还可以怎么选择?生:以宽为轴。 (生:中间为轴。师:是个好办法,今天我们只来研究以长和宽为轴的情况。) 师:请以小组为单位,拿出学具试着转一转,静静地想象旋转的过程,思考:长方形和旋转后得到的圆柱形之间有什么关系? 反馈: (1) 长方形的长是圆柱的高,宽是底面半径。 (2) 长方形的宽是圆柱的高,长是底面半径。 师:看来圆柱不单单是一个静止的物体,也可以通过长方形的旋转得到一个圆柱体,但是需要我们的想象。即便是这样,同学们依旧找到了长方形和圆柱之间的关系,真了不起! 设计意图:了解面动成体的形成过程,让学生感受二维到三维的转化,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 ||||||
板书设计 | ||||||
圆柱的认识 长 底面周长 底面 宽 高
高 侧面 长方形面积 圆柱侧面积
底面
| ||||||
北京版圆柱与圆锥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北京版圆柱与圆锥教学设计,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具、学具准备,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小学数学北京版六年级下册圆柱与圆锥教案: 这是一份小学数学北京版六年级下册圆柱与圆锥教案,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 创设情境,复习导入,激趣质疑,自主探究,拓展延伸,总结本课所学知识,板书设计,教学反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小学北京版圆柱与圆锥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小学北京版圆柱与圆锥教学设计,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游戏导入,创设情境,自主探索,掌握新知,巩固练习,课堂总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