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八年级上册第1节 电荷与电流导学案
展开(1)知识与技能
1.了解摩擦起电现象及带电体的性质;
2.能够构建原子中电荷分布模型,从而理解摩擦起电的本质;
3.知道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2)过程与方法
1.经历体验活动感受摩擦起电;
2.通过科学史对静电的认识过程,领悟科学的研究方法与本质;
3.利用对原子电荷分布模型,领悟宏观现象背后都可以找到科学解释。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将摩擦起电现象与本质用于解释生活中物体的带电现象,建立本节内容与生活的关联,发现科学的生活价值。
【教学重难点】
重点:摩擦起电的本质;电荷的相互作用规律
难点:摩擦起电的本质;实验方案的设计
【课中学习】
任务一:动手体验,摩擦起电
1.你用什么方法能让身边物体带电?
材料:笔、直尺、气球、小纸屑、绒毛、泡沫球等……
2.实验现象:
3.实验结论:
任务二:构建模型,揭示本质
材料一:原子中有两种带电粒子:质子和电子,由于质子所带的正电荷和电子所带的负电荷电量相等、电性相反,所以原子显电中性。
阅读材料,分别画出摩擦前玻璃棒中原子内部的电荷分布情况。
材料二:富兰克林在给柯林森的第五封信中写道电荷守恒现象,即电荷不能因摩擦而创生,它只是从一个摩擦物体转移到另一个摩擦物体上。
材料三:一般来说原子核里正电荷数量是很难改变,而电子却能摆脱原子核的束缚。
2.活动二:模拟丝绸与玻璃棒摩擦过程中二者原子内部电荷变化?
(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正电)
材料:黑板贴、 “+”、“—”小磁铁
3.摩擦起电的本质是什么?
任务三:走进科学,探究规律
探索电荷间相互作用(正正、负负、正负)
要求:观察实验现象,归纳实验结论。
材料:固定支架、毛皮、2根橡胶棒、丝绸、2根玻璃棒
任务四:活化知识,学会应用
1.认识验电器的结构
2.使用验电器。
(1)未摩擦的玻璃接触验电器金属球,观察现象;
(2)摩擦过的玻璃棒接触验电器金属球,观察现象;
(3)摩擦过的橡胶棒接触验电器金属球,观察现象。
【拓展提升】为什么带电的物体能够吸引不带电的轻小物体?
【学后反思】
1.请回顾你从设计实验、实验操作、现象观察记录到思考总结的探究过程,你能不能掌握这种科学探究解决问题的程序和方法,并在以后的探究活动中主动运用这种程序和方法?写下你的体会。
2.本节课你所获得的核心知识有哪些?你还觉得有什么内容比较薄弱?需要老师提供何种帮助?你还有什么好的经验可以跟大家分享,写在下方区域。
4.1.1电荷与电流
任务一:1.摩擦2.现象:相互吸引3:摩擦起电 活动二:3:得失电子 任务四:无现象 张开 张开 【拓展提升】感应起电之后正负相吸,质量较小所以能够吸引
浙教版八年级上册第4节 变阻器优质学案设计: 这是一份浙教版八年级上册第4节 变阻器优质学案设计,共5页。
初中科学浙教版八年级上册第1节 电荷与电流精品学案及答案: 这是一份初中科学浙教版八年级上册第1节 电荷与电流精品学案及答案,共8页。
初中科学浙教版八年级上册第1节 电荷与电流精品学案: 这是一份初中科学浙教版八年级上册第1节 电荷与电流精品学案,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