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考点大串讲】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知识串讲+专题过关+期中模拟卷(含详解)
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期中期末考点专题10:期中模拟题(二)
展开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期中期末考点专题10:期中模拟题(二),文件包含专题10期中模拟题二-2022-2023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期末考点大串讲部编版解析版docx、专题10期中模拟题二-2022-2023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期末考点大串讲部编版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6页, 欢迎下载使用。
一、积累与运用(28分)
1.古诗文默写。(8分)
(1)兄女曰:“________________。”公大笑乐。(《咏雪》)
(2)正是江南好风景,______________。 (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3)曹操《观沧海》一诗中描写海水荡漾、峰峦叠立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思念情怀”是古诗词中一个常见的主题。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中借景抒情,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了游子漂泊在外的思乡之情;而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中则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借“明月”寄托了他对远方朋友的牵挂与思念。
2.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酝酿(yùn) 发髻(jì) 高邈(miă) 人声鼎沸(dĭng)
B.贪婪(lăn) 收敛(liàn) 侍弄(sì) 咄咄逼人(duó)
C.棱镜(léng) 徘徊(huái) 祷告(dă) 众目睽睽(kuí)
D.粗犷(guăng) 儒家(rú) 倜傥(tăng) 踉踉跄跄(qiàng)
3.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2分)
A.朗润 慷概 呼朋引伴 翻来复去
B.憔瘁 酝酿 人声典沸 小心翼翼
C.瘫痪 诀别 美不胜收 惊慌失措
D.安祥 蓦然 截然不同 孤苦伶丁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学习中有不懂的地方,要及时向他人请教,更要做到不耻下问。
B.母亲节了,妈妈收到你送的花,开心地说:“这花真漂亮,让妈妈美不胜收了!”
C.当派出所民警表示该小区并无此人时,男子才恍然大悟,知晓自己上当了。
D.清晨的首都国际机场人声鼎沸,来自世界各地的记者、体育迷们陆续赶到这里。
5.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2分)
A.很多人在长期使用新的输入方法后,出现了提笔忘字和书写不够规范。
B.我们在生活中要有改正错误、认识错误的勇气。
C.会不会用心观察,能不能重视积累,是能否提高写作水平的关键。
D.通过开展“每月少开一天车”的活动,可以使新昌的空气更加清新。
6.选出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无误的一项( )(2分)
A.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世称“诗仙”。
B.《论语》,儒家经典著作,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共20篇。宋代列为“七经”之一。
C.马致远,号千里,字东篱,元代戏曲作家,散曲家。
D.《世说新语》,南朝宋临川王刘义庆组织编写的一部志人小说集,《咏雪》和《陈太丘与友期行》分别出自《言语》和《方正》。
7.综合实践。(4分)
为引导同学们正确交友,你所在的班级正在举行以“有朋自远方来”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积极参加并完成以下任务。
(1)【拟写标语】为激发同学们参与活动的热情,请为本次活动拟一条宣传标语。
(2)【设计活动】请为本次活动设计两种活动形式。
活动一:__________;
活动二:_________。
阅读名著选段,完成下面小题。(6分)
文段一
“去拿你的书来。”他慢慢地说。
这所谓“书”,是指我开蒙时候所读的《鉴略》,因为我再没有第二本了。我们那里上学的岁数是多拣单数的,所以这使我记住我其时是七岁。
我忐忑着,拿了书来了。他使我同坐在堂中央的桌子前,教我一句一句地读下去。我担着心,一句一句地读下去。
两句一行,大约读了二三十行罢,他说:“给我读熟。背不出就不准去看会。”他说完,便站起来,走进房里去了。
我似乎从头上浇了一盆冷水。但是,有什么法子呢?自然是读着,读着,强记着,而且要背出来。
文段二
衍太太现在是早已经做了祖母,也许竟做了曾祖母了;那时却还年青,只有一个儿子比我大三四岁。她对自己的儿子虽然狠,对别家的孩子却好的,无论闹出什么乱子来,也决不去告诉各人的父母,因此我们就最愿意在她家里或她家的四近玩。
举一个例说罢,冬天,水缸里结了薄冰的时候,我们大清早起一看见,便吃冰。有一回给沈四太太看到了,大声说道:“莫吃呀,要肚子疼的呢!”这声音又给我母亲听到了,跑出来我们都挨了一顿骂,并且有大半天不准玩。我们推论祸首,认定是沈四太太,于是提起她就不用尊称了,给她另外起了一个绰号,叫作“肚子疼”。
衍太太却决不如此。
8.文段一和文段二分别出自《朝花夕拾》中的《__________》和《__________》两篇文章。
9.小明阅读了文段二,隐约觉得衍太太不太靠谱,总觉得在她和蔼的外表下隐藏着什么。请你结合文段二及其全篇内容,至少列举两件事,告诉小明衍太太是一个怎样的人。
10.小鲁迅上课描绣像被寿镜吾老师批评,这件事被衍太太和他父亲知道了,当小鲁迅先后面对衍太太和父亲这两个人时,他们分别可能就这件事对小鲁迅说些什么呢?请把你的猜测写下来。
衍太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鲁迅的父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古诗文阅读(17分)
(一)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后面小题。(5分)
峨眉山月歌
李白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1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这首诗首句“峨眉山月半轮秋”点出了诗人远游的时令是在秋天。
B.诗中连续使用了五个地名,造成空间迅速转换之感,让人感觉到行船之快。
C.诗人即将离开故乡外出闯荡,内心的憧憬和对未来的不安自然地流露在诗中。
D.诗歌采用寓情于景的写法,山、月、江水等景致的整合变幻,衬托出诗人即将离开故乡时的复杂情。
12.“思君不见下渝州”中的“君”指谁?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3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12分)
【甲】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
(节选自《十二章》)
【乙】
子曰:“且芝兰生于深林,不以无人而不芳,君子修道立德,不谓穷困而改节。为之者人也,生死者,命也。”
子路问于孔子曰:“君子亦有忧乎?”子曰:“无也。君子之修行也,其未得之,则乐其意,既得之,又乐其治,是以有终身之乐,无一日之忧。小人则不然,其未得也,患弗得之,既得之,又恐失之,是以有终身之忧,无一日之乐也。”
(选自《孔子家语·在厄》)
13.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4分)
(1)为人谋而不忠乎 谋:_____
(2)不逾矩 逾:_____
(3)思而不学则殆 殆:_________
(4)又乐其治 乐:_____
1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2)且芝兰生于深林,不以无人而不芳。
15.阅读【甲】文,联系实际,说说你对“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观点的看法。(2分)
16.阅读两篇选文,你怎样理解孔子对于富贵和贫穷的态度?(2分)
三、现代文阅读(25分)
(一)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面小题。(10分)
秋天的怀念
史铁生
①双腿瘫痪以后,我的脾气变得暴怒无常。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我面前的玻璃砸碎;听着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母亲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边红红的,看着我。“听说北海的花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她总是这么说,母亲喜欢花,可自从我的腿瘫痪后,她侍弄的那些花都死了。“不,我不去!”我狠命地锤打这两条可怕的腿。喊着:“我活着有什么劲!”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②可我却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后来妹妹告诉我,她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翻来覆去睡不了觉。
③那天我又独自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唰唰啦啦”地飘落。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什么时候?”“你要是愿意,就明天?”她说,我的回答已经让她喜出望外了。“好吧,就明天。”我说。她高兴得一会儿坐下,一会儿站起:“那就赶紧准备准备。”“哎呀,烦不烦?几步路,有什么好准备的!”她也笑了,坐在我身边,絮絮叨叨地说:“看完菊花,咱们就去‘仿膳’,你小时候就爱吃那儿的豌豆黄儿。还记得那回我带你去北海吗?你偏说那杨树花是毛毛虫,跑着,一脚踩一个……”她忽然不说了。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儿,她比我还敏感。她又悄悄地出去了。
④她出去了,就再也没回来。
⑤领居们把她抬上车时,她还在大口大口地吐着鲜血。我没想她已经病成那样,看着三轮车远去,也绝没想到那竟是永远的诀别。
⑥邻居家的小伙子背着我去看她的时候,她正艰难地呼吸着,像她那一生艰难的生活。别人告诉我,她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话是:“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那个还未成年的女儿……”
⑦又是秋天,妹妹推我去北海看菊花。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妹妹也懂。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
17.有人认为根据本文的主要内容,应该将题目换成“怀念我的母亲”更好,你是否赞同?为什么?(3分)
18.联系上下文,揣摩第①段中加点词的作用。(2分)
母亲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
19.请从内容、修辞或情感等角度,赏析第⑦段中划线句子。(2分)
20.文中的母亲留下的最后一句话是:“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我那个还未成年的女儿……”,结合自己对文章的理解,你认为这位母亲没有说完的话应该是什么?请以她的口吻写下来。(3分)
(二)阅读朱成玉的《母亲这把干柴》一文,完成下面小题。(15分)
①在外地工作的时候,母亲在给我的信中说:留给你的一树李子,熟透了,一个一个落到地上,最后一个都落了,你还没回来!
②我仿佛看到母亲站在那李子树下,忧伤地捡起最后一个李子,内心该是怎样的落寞和荒芜!
③我看到了那个佝偻着的身影,那一把我赖以取暖的干柴。
④终生的劳碌让母亲驼了背,这一点和外婆很像,外婆老的时候,腰弯得厉害,随时都有吻到脚背的可能,看上去,仿佛一个悲伤的句号。
⑤如今,母亲也在通往“句号”的路上。母亲这一生,承受着多少失望,又扶着多少希望,倚在风雨飘摇的门框,望着我们回家的路啊!
⑥我为何不能早一点迈进她的门槛?
⑦小时候的深秋,母亲常常带着我去郊外割荒草回家做引火柴,那时候母亲力气很大,腰也不驼,所以她的柴火总是很大的一捆,母亲扛在肩头一点也不吃力,甚至不妨碍和我玩耍。没想到,很多年后,能让我最确切地形容母亲的词汇,竟然就是这把干柴。
⑧母亲扛着家的重担,也扛着一家人的暖,因为爱,那担子再重,她都不忍换一下肩膀。母亲低眉顺眼了一辈子,只为了,给家的灶膛里添一把柴火。
⑨母亲,孤单的背影是我眼中的繁华。以此为枕,推开一个又一个清晨。任我怎样在梦里奔腾,也走不过她目光里的哀凉。
⑩没有玩具,母亲给我们做。缝沙包,扎毽子,用硬一点的纸画扑克,我们的童年其乐融融。贫穷让我们消瘦,却并未让我们晦暗,为了在风中唤醒一盏灯笼,母亲耗尽了整整一生的火柴。
⑪母亲骨子里是个浪漫的人,但凡父亲单位里发了电影票,不管刮风下雨还是北风呼号,都会领着我去看,我记不住片子的内容,记住了母亲的怀抱,那种温暖让人贪恋,往往电影还没看完,我就睡着了。回去的路上,母亲叫不醒我,只好背着我,怕我感冒,就用她的外套蒙着我的头,自己穿着单薄的衬衫闯进风里,扣子开了,也来不及去系,像一本被打开的经书,让我念诵不已。
⑫我贪玩,黑天了也没回家,母亲出来寻找,一遍一遍唤着我的名字。很远我就能听见,手提灯笼的母亲,是离我身体最近的一片海。
⑬母亲这把干柴,越来越轻了。我们和岁月,都是榨汁机,压榨得母亲,再也滴不出一滴汁液来。
⑭母亲老了,生病的时候,我抱着她上手术台,母亲很轻,骨头仿佛都变成空心的,一点分量都没有。让我想起在生活的最低谷,母亲掉着眼泪说:“如果谁肯把我买了去,我倒也乐意,给你们换几顿饱饭!”
⑮可是母亲这把干柴,卖不上好价钱,又轻又瘦的一捆,谁都不肯瞧上一眼。
⑯有一次回家小住,我执意睡在母亲身边,像小时候那样,依偎着她。孩子好奇地问:“爸爸,你这么大了,为啥还让奶奶抱啊。”我说:“爸爸虽然长大了,可是在你奶奶眼里,爸爸永远是个孩子。”
⑰母亲可以变得越来越小,但是她的怀抱,却永远辽阔。
⑱那一夜,我在和母亲有关的梦里取暖,习惯性失眠的母亲,她的梦,又在哪个角落里漂移呢?
⑲梦里的母亲步履蹒跚,可不知为何,我怎么追也追不上她!
(摘自《经典美文》2020.06期)
21.文章回忆了我童年时代母亲的几件小事,请按顺序把没有概括出来的补充出来。(2分)
A.母亲带着我去郊外割荒草回家做引火柴→__________________B.→C.______________→D.我贪玩天黑没回家,母亲手提灯笼找我。
22.文章朴实中饱含真情。请细读文章,具体分析作者饱含着哪些情感在里面?(4分)
23.下列对文章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文中的母亲是一个为家庭和子女能扛重担、任劳任怨、辛勤劳作和一生都在关心疼爱子女的典型农村女性形象。
B.文章语言朴实,感情真挚。作者虽选取的是日常生活中的点滴小事,却写出了母爱的伟大无私。
C.文中说“贫穷让我们消瘦,却并未让我们晦暗”,是因为母亲给我们自制沙包、毽子、扑克等玩具,让我们童年生活虽穷虽苦,但我们童年仍可以其乐融融。
D.文中用“腰弯得厉害,随时都有吻到脚背的可能”“看上去,仿佛一个悲伤的句号”,生动准确地写出了母亲因年老而驼背佝偻的形象。
24.按要求,结合文章内容情感,理解下列句子。(4分)
(1)从修辞角度,对“我们和岁月,都是榨汁机,压榨得母亲,再也滴不出一滴汁液来。”一句进行赏析。
(2)结合文章内容情感,理解“母亲可以变得越来越小,但是她的怀抱,却永远辽阔。”一句的含义。
25.说说作者为什么把母亲比作干柴?(3分)
三、作文(50分)
26.味道,并不单纯是指舌尖体验到的酸甜苦辣,用心感受到的滋味才更耐人寻味。各种滋味都是平凡生活的一部分,愿你生活中的万般滋味浸润你的心灵,使你双目清亮,心思纯正。
请你以“上了初中的滋味”为题,写一篇作文,表达自己的真实情感。
要求:(1)合理选材,不落俗套。
(2)文从字顺,写成一篇记叙文;
(3)书写字体规范,卷面整洁;
(4)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地名,人名;
(5)不少于500字。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专题10:期中模拟题(二)- 2022-2023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期末考点大串讲(部编版)(原卷版),共2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积累与运用,古诗文阅读,现代文阅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期中期末考点专题09:期中模拟题(一),文件包含专题09期中模拟题一-2022-2023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期末考点大串讲部编版解析版docx、专题09期中模拟题一-2022-2023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期末考点大串讲部编版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4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期中期末考点专题08:考场作文高分范文(专题过关),文件包含专题08考场作文高分范文专题过关-2022-2023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期末考点大串讲部编版解析版docx、专题08考场作文高分范文专题过关-2022-2023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期末考点大串讲部编版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0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