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比例的基本性质教学设计及反思
展开《比例的基本性质》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道比例各部分的名称.
2、探索并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
3、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能正确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教学重点:
理解并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
教学难点:
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教学过程:
一、复旧设疑,导入新课
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比例的意义,谁能说说什么叫做比例?
(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2、怎样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看比值是否相等)
: 和 : 6 : 3 和 8 : 5
(指名板演,其余学生在本上完成)
小结:根据比例的意义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关键是看比值是否相等。
3、揭示课题。
这节课,我们再来学习一种更快捷的方法来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板书课题)
二、明确目标,有的放矢
师:首先来了解一下本节课的学习任务: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1、知道比例各部分的名称. 2、探索并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3、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能正确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三、探究新知,解决问题
任务一:认识比例各部分名称
仔细阅读教材41页例1上面的内容,边读边思:
① 组成比例的四个数,叫做比例的( ),两端的两项叫做比例的( ),中间的两项叫做比例的( )。
例如: 2.4 : 1.6 = 60 : 40
( )
( )
② 把上面的比例写成分数形式:
=
▲四个项及每个项的位置都相同,只是形式不同,因而( )和( )仍是外项,( )和( )仍是内项,分数形式的比例,两个外项和两个内项正好(交叉)相对。
③ 练一练 指出比例的外项、内项。
6 : 10 = 9 : 15 =
: = 2 : =
任务二:探究比例的基本性质(小组学习)
例1. 计算下面比例中两个外项和两个内项的积,比较一下,你能发现什么?
(1)独立计算
2.4 : 1.6 = 60 : 40 =
2.4×40= 3×15=
1.6×60= 5×9=
(2)组内交流:比较一下,你有什么发现?
学生交流、探究,教师巡视指导。
(3)全班汇报
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
(4)举例验证一下吧!
学生举例验证
(5)小结: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这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质。
这个性质可以用字母表示为:a :b = c :d(b、d不为0)那么,ad=bc
任务三: 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 和 : 6 :3 和 8 :5
(师生合作完成并总结方法)
小结: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可以根据意义看比值,也可以根据性质看内项与外项的乘积。
四、巩固练习,拓展提升
第一关:百发百中(填一填)
1、在比例20:4=5:1中,比例的内项是( )和( ),外项是( )和( )。
2、已知比例 = ,5.5和4是比例的( )项。
3、如果6:x = y:9,那么xy =( );如果a:7 = 6:b,那么ab=( )。
4、如果7A=8B,那么A:B = ( ):( );B:A=( ):( )。
第二关:明察秋毫(判一判)
1、一个比例的两个外项分别是4和5,那么内项的积一定是20。 ( )
2、如果比例中的两个外项互为倒数,那么两个内项的积是1。 ( )
3、如果X÷Y= ,那么8X=5Y。 ( )
4、因为3×10=5×6,所以3:5=10:6。 ( )
第三关:运筹帷幄 (做一做)
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下面各组中的两个比是否可以组成比例,把组成的比例写出来。
6 : 9 和 9: 12 :和:
第四关:神机妙算 (想一想)
已知24×3=8×9,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你能写出比例吗?你能写出几个?
五、课堂达标、自我检测
教材第43页,5题(2)(4)
六、看书质疑,课堂总结。
师:大家打开书看一下41页的内容,看还有不理解的地方没有?
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生答)
师:比例的基本性质不仅是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的关键,也是解比例的重要依据,下节课我们将学习运用比例的基本性质解比例。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4 比例1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比例的基本性质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人教版六年级下册4 比例1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比例的基本性质教学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内容,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学过程,课件出示,板书设计,教学反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小学人教版比例的基本性质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小学人教版比例的基本性质教学设计,共4页。
小学数学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比例的基本性质教学设计及反思: 这是一份小学数学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比例的基本性质教学设计及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