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22 智取生辰纲说课课件ppt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22 智取生辰纲说课课件ppt,共27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说课流程,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教学流程,圆形人物,主题探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部编教材 九年级上第六单元梳理故事情节人物言行+环境——人物形象
古典章回体长篇小说1.《水浒传》第十六回——整本书2.文白夹杂3.108个人物4.多义性主题
故事情节围绕“智取”二字逐步展开,记吴用等人劫取梁中书生辰纲的经过,悬念一个接着一个,明写护送队头领杨志警惕性之高,暗写晁盖等人用计之妙。
学习起点1.暑假学生已经阅读了《水浒传》整部小说,对相关情节并不陌生,且对小说主旨也有自己的认识。2.通过撰写宋江、吴用等人的人物形象报告,学生已经初步了解了部分水浒英雄的性格特点。
学习提升点1.能做到对《水浒传》部分情节的精读。2.能从多角度对杨志的人物形象进行评价,并能拓展延伸自主品析水浒其他英雄好汉。3.能进一步理解《水浒传》小说主旨,挖掘众好汉人被逼上梁山的原因。
1.通过情节表演、小组合作等方式,并结合《水浒传》十六回情节,把握情节发展脉络,能概括出吴用等人劫取生辰纲及杨志押送生辰纲用“智”的具体表现。
2.精读文本,探讨杨志严谨、机智的性格优点及粗暴蛮横、急功近利的性格弱点,能全面、客观评价杨志。
3.以单篇带全书,学习《水浒传》“圆形人物”塑造角色的手法,大多数学生能独立自主研究、评价其他梁山英雄人物形象。
4.结合材料,运用忠于文本、反向提问的方法,合作探讨杨志等梁山英雄被逼上梁山的主要原因,较为深入的理解《水浒传》小说主题,增强《水浒传》的阅读兴趣。
不分伯仲,以“智”相较功亏一篑,品“圆形”杨志结合全书,探多义主题
任务1:细读《水浒传》第12回至17回,疏通文本难懂字词。
[设计意图]熟悉《智取生辰纲》前后情节,了解主要人物尤其是杨志的相关内容。
任务2:指导五名同学表演吴用等人下药情节。
环节一:不分伯仲,以”智“相较
任务1.简要复述这场“英雄与英雄之间的斗智斗谋”的主要过程。
任务2.找找吴用等人劫取生辰纲用“智”体现在哪些方面。 要求:(1)看表演:听其言、观其行、察其色; (2)联系文本细节进行分析。
教师预设: 七个人立在桶边,开了桶盖,轮替换着舀那酒吃,把枣子过口。无一时,一桶酒都吃尽了……一个客人把钱还他,一个客人便去揭开桶盖,兜了一瓢,拿上便吃……只见这边一个客人从松林里走将出来,手里拿一个瓢,便来桶里舀了一瓢酒。那汉看见,抢来劈手夺住,望桶里一倾,便盖了桶盖,将瓢望地下一丢,口里说道:“你这客人好不君子相!戴头识脸的,也这般罗唣!” (巧下药)
任务2.找找吴用等人劫取生辰纲用“智”体现在哪些方面。 要求:(1)看表演:听其言、观其行、察其色; (2)联系文本细节进行分析。
教师预设: 那卖酒的汉子道:“不卖了!不卖了!这酒里有蒙汗药在里头!”众军陪着笑,说道:“大哥,值得便还言语?”那汉道:“不卖了!休缠!”这贩枣子的客人劝道:“你这个汉子!他也说得差了,你也忒认真,连累我们也吃你说了几声。须不关他众人之事,胡乱卖与他众人吃些。”那汉道:“没事讨别人疑心做甚么?”这贩枣子客人把那卖酒的汉子推开一边,只顾将这桶酒提与众军去吃。 (演双簧)
任务2.找找吴用等人劫取生辰纲用“智”体现在哪些方面。 要求:(1)看表演:听其言、观其行、察其色; (2)联系文本细节进行分析。
[设计意图]吴用等人买酒下药是本文最精彩的部分,用表演的形式丰富活动形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同时结合表演、文本进行分析,能让学生生动地体会到吴用等人“用智”的全过程,也为第下面探讨杨志的“智”做铺垫。
教师板书:巧选地、佯买酒、巧下药、扮商客、演双簧等。
任务3:小组合作(1)结合十六回中杨志的言行,谈谈杨志的“智”表现在哪些方面。(2)仿照老师板书,派代表上黑板写关键词。
教师预设: “若依小人说时,并不要车子,把礼物都装做十馀条担子,只做客人的打扮行货,也点十个健壮的厢禁军,却装做脚夫挑着。只消一个人和小人去,却打扮做客人,悄悄连夜送上东京交付。恁地时方好。” ——第十六回(扮商客)
教师预设: 此十担礼物都在小人身上,和他众人都由杨志,要早行便早行,要晚行便晚行,要住便住,要歇便歇,亦依杨志提调;如今又叫老都管并虞候和小人去,他是夫人行的人,又是太师府门下公,倘或路上与小人别拗起来,杨志如何敢和他争执得?若误了大事时,杨志那其间如何分说?——第十六回(要指挥) 五七日后,人家渐少,行客又稀,一站站都是山路。杨志却要辰牌起身,申时便歇。(巧换时)
[设计意图]该环节与概括吴用等人的“智”是类似的,基于上个环节的探讨,学生完全可以通过小组合作完成任务,并且仿照教师板书归纳关键词,也能锻炼学生的概括能力。同时,明确杨志是一个充满智慧的人。
学生板书:扮商客、要指挥、巧换时、少休息等。
不分伯仲,以“智”相较教学目标1、2——理清情节、分析吴用、杨志用“智”的表现
环节二:功亏一篑,品“圆形”杨志
任务1:纵使吴用的计策再完美,真的一点破绽都没有吗?明确:破绽不止一处,如卖酒的没有瓢买酒的却随身带着,好不奇怪。任务2:杨志行走江湖多年,又曾丢失过花石纲,为什么他看不出这些破绽呢?精读12-17回,朗读你找到的片段,进行分析。
任务2:杨志行走江湖多年,又曾丢失过花石纲,为什么他看不出这些破绽呢?精读12-17回,朗读你找到的片段,进行分析。
教师预设:(1)“你这般说话,却似放屁!前日行的须是好地面;如今正是尴尬去处,若不日里赶过去,谁敢五更半夜走?”(2)“快走!教你早歇!”(3)“快走!赶过前面冈子去,却再理会。”(4)“苦也!这里是甚么去处,你们却在这里歇凉!起来,快走!”(5)“一个不走的吃俺二十棍!”(6)“你们不得洒家言语,胡乱便要买酒吃!好大胆!” … …
任务1:纵使吴用的计策再完美,真的一点破绽都没有吗? 任务2:杨志行走江湖多年,又曾丢失过花石纲,为什么他看不出这些破绽呢?精读12-17回,朗读你找到的片段,进行分析。
明确:性格上急功近利、蛮横粗暴导致他未能及时发现破绽。
任务1:纵使吴用的计策再完美,真的一点破绽都没有吗?任务2:杨志行走江湖多年,又曾丢失过花石纲,为什么他看不出这些破绽呢?精读12-17回,朗读你找到的片段,进行分析。
[设计意图]水浒一百零八个英雄一直以来都是被称赞的对象。但一部优秀的小说作品中,人物不可能是“扁平”的,必然是优点与缺点并存,读出“圆形人物”,才是真正读懂了作品。这种基于文本,多角度、全方位地进行客观人物评述,正是对学生批判性思维的一种训练。
功亏一篑,品“圆形”杨志教学目标2、3——全面认识杨志,了解“圆形人物”
环节三:结合全书,探多义主题
任务1:小组合作:结合材料,讨论主旨。 ____________反 (官逼民反?公务员造反?民逼民反?……)
链接:A.再听其(宋江)言:“众弟兄听说,今皇上至圣至明,只被奸臣闭塞,暂时昏昧。有日云开见日,知我等替天行道,不扰良民,赦罪招安,同心报国,青史留名,有何不美?”(精读文本,忠于原文)B.(李逵):“便造反,怕怎地!晁盖哥哥便做了大宋皇帝,宋江哥哥便做了小宋皇帝;吴先生做个丞相,公孙道士便做个国师;我们都做上将军,杀去东京,夺了鸟位。”(精读文本,忠于原文)C.施耐庵为什么要写108将聚义梁山而不是18个或28个?(反向提问,拓展思路)D.如果生辰纲没有被劫,杨志能博个封妻荫子的未来吗?(反向提问,拓展思路) … …
[设计意图]《水浒传》的主题至今都众说纷纭,给学生提供材料或者思考方法,有助于能展开激烈的讨论,形成自己独立的见解。 在这个主题讨论中,交给他们两种方法,一是始终要忠于原文,二是反向提问。这是思维过程中很重要的品质。既锻炼了他们细读文本的能力,又训练了他们的批判性思维,从而更好的进行整本书阅读。
结合全书,探多义主题教学目标4——理解、评析多义主题
1.仿照对杨志的分析,结合“圆形人物”评价《水浒传》其他英雄好汉。2.运用“精读文本”“反向提问”的方法,简要论述对《水浒传》主题的理解,不少于500字。
[设计意图]巩固教学目标3、4
吴用等 巧下药演双簧扮商客巧选地佯买酒
杨志 扮商客要指挥巧换时少休息
聪明、细心急功近利粗暴蛮横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22 智取生辰纲示范课课件ppt,共35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预习检测,活动一,感知文章,活动二探究文本,智取生辰纲,课堂小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21 智取生辰纲课文ppt课件,文件包含21《智取生辰纲》课件pptx、《智取生辰纲》思维导图九图导览docx、范读《智取生辰纲》mp3等3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60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22 智取生辰纲示范课ppt课件,共4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智取生辰纲,第一课时,易错点,第二课时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