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刿论战 课件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3631011/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曹刿论战 课件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3631011/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曹刿论战 课件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3631011/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曹刿论战 课件第4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3631011/0/3.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曹刿论战 课件第5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3631011/0/4.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曹刿论战 课件第6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3631011/0/5.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曹刿论战 课件第7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3631011/0/6.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曹刿论战 课件第8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3631011/0/7.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第六单元20 曹刿论战背景图课件ppt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第六单元20 曹刿论战背景图课件ppt,共28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长勺之战,疏通文意,曹刿形象,庄公形象,《左传》简介,关于历史散文体例,写作特色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齐鲁长勺之战也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弱胜强的战役之一。这次战争发生的时间是春秋初期,交战双方是强大的齐国和弱小的鲁国。交战地点是鲁国的长勺,所以史称“长勺之战”。
春秋时期,齐国是个大国,鲁国是个中等国,齐大鲁小,齐强鲁弱。齐国的国君齐襄公荒淫无道,国内危机四伏,他的两个弟弟公子小白和公子纠都逃到国外避难。当时,公子小白逃到莒(jǔ)国,公子纠逃到鲁国。齐襄公十二年(前686),公孙无知(齐襄公的堂弟)杀死齐襄公,自立为君。次年,齐国的大臣杀死篡君夺位的公孙无知,国内无君。这时公子小白和公子纠都想回国争夺帝位,于是鲁国和莒国各自派兵分别护送公子纠和公子小白赶回齐国。公子小白抢先回到齐国,做了国君,是为齐桓公(春秋时有名的“五霸”之一)。之后,齐桓公立即出兵攻打鲁国,并迫使鲁国杀死同他争夺君位的公子纠。第二年,即鲁庄公十年(前684),齐国再次出兵攻打鲁国。鲁军在曹刿的指挥下,于长勺大败齐军,并将其赶出了鲁国的国境,这就是《曹刿论战》所记叙的齐鲁长勺之战。
曹 刿 又何间焉肉食者鄙 弗敢加也小惠未徧 小信未孚战于长勺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 望其旗靡彼竭我盈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
吃肉的人。这里指当权者
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衣食这类用来安身的东西,不敢独自享受
回答。一般用于下对上的回答
虚夸。这里指虚报,以少报多
(这只是)小信用,未能让神灵信服
小知识: 春秋时代的战争1
春秋时代大多没有常备军,有战事时,国君亲任统帅,贵族任各级军官,而士兵则临时从奴隶中征集。曹刿说的“民弗从也”就是针对这种征集工作来说。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这)是尽职分之类的事情
可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
鲁庄公十年的春天,齐国军队攻打我们鲁国。鲁庄公将要迎战。曹刿请求庄公接见。他的同乡说:“大官们会谋划这件事的,你又何必参与呢?”曹刿说:“大官们目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于是进宫廷去见庄公。曹刿问庄工:“您凭借什么跟齐国打仗?”庄公说:“衣食这类养生的东西,从不敢独自享受,一定把它分给别人。”曹刿回答说:“这种小恩小惠不能遍及百姓,老百姓是不会听从您的。”鲁庄公说:“祭祀用的牛羊、玉器、丝织品之类,我从来不敢虚报数目,一定对神灵说实情。”曹刿说:“这点诚意难以使人信服,神是不会保佑您的。”庄公说:“大大小小的案件,虽然不能件件都了解得清楚,但一定要根据自己的诚心处理。”曹刿说:“这才是尽本职的事,可以凭这一点去打仗。作战时请允许我跟您去。”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鲁庄公和他共乘一辆战车
向下察看车轮碾出的痕迹
登上车前的横木眺望齐国军队
鲁庄公和曹刿同坐一辆战车,在长勺和齐军作战。庄公(一上阵)就要击鼓进军,曹刿说:“现在不行。”等到齐军擂过三通战鼓后,曹刿说:“可以击鼓进军啦。”齐军大败。庄公正要下令驱车追赶齐军。曹刿说:“还不行。”说完就下了战车去察看齐军车轮轧出的痕迹,又登上车前横木远望齐军的队形,这才说:“可以(追击了)。”于是追击齐军。
小知识: 春秋时代的战争2
春秋时代的作战方式是车战:一车四马,上乘三个甲士(一人驾车,左右各一),车后还有72步卒。击鼓是进攻的信号。进攻时战车冲锋在前,步卒紧跟其后。打败的一方往往离开车辙,人仰马翻,落荒而逃。所以本文有“公与之乘”“登轼而望之”“视其辙乱”等语。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第一次击鼓能够鼓起士气
充满。这里指士气正旺盛
打了胜仗以后,鲁庄公询问取胜的原因。曹刿答道:“打仗,要靠勇气。第一次击鼓能够振作士兵们的勇气,第二次击鼓勇气减弱,第三次击鼓勇气已经穷尽了。敌方的勇气已经穷尽而我方的勇气正盛,所以打败了他们。齐是大国,难以摸清它的情况,怕的是有埋伏。我看到他们的车印混乱,望见他们的军旗也倒下了,所以才下令追击他们。”
1.齐鲁长勺之战,鲁国能够以弱胜强的主要原因是什么?试结合课文简要分析。2.结合课文的具体内容,谈谈你对曹刿和鲁庄公这两个人物的认识。3.课文仅用二百多字就叙述了长勺之战的全过程。说说课文是怎样安排详略的。
2.课文中哪两个字最能概括曹刿这一人物的特点?文中着重刻画了他什么性格特点?结合文章举例说明。
远 谋政治上: 为国分忧,有远见卓识,深谋远虑 军事上: 机敏持重,善于把握战机;知“士气盈竭”,有当机立断的才干;知“战场虚实”,有务实求真的才智。
“未战考君德,方战养士气,既战察敌情,步步精详,著著奇妙,此乃所谓远谋也。”
3.有人说,鲁庄公是一个昏君。你同意这种说法吗?请结合课文发表你的看法。
【“鄙”,具体表现在】 (1)把战争寄托在近臣和神灵身上。 (2)用兵轻举妄动,急功近利。 (3)取胜而不知胜。 缺点:政治无能、军事无知、目光短浅、鲁莽草率。 优点:能虚心求教,信任曹刿,让他参与指挥,识人识才,任人唯贤。
3.本文仅用二百余字就写出了长勺之战的全过程,想一想:作者是怎样安排详略的?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
本文以曹刿为中心,详细描写了他在战前、战中、战后的表现;详写人物的语言,即“论战”,对于战争双方对峙、交锋的具体经过等则略写。 这样安排叙事清楚,详略得当,有力地突出了中心。
《左传》又称《春秋左氏传》或《左氏春秋》,是记载春秋时期各诸侯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文化等方面的一部编年体史书。 相传是春秋时期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体史书,书中保存了大量古代史料,文字简练生动,尤其善于描写战争及复杂事件,善于通过对话和行动表现人物性格,对后代散文发展有很大影响。
《左传》《公羊传》《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
历史散文也称史传文,它有国别、编年、纪传三体。 国别体:通过各国史事个别独立地排列载述,以完成对某一历史进程的叙述。国别体史书有《国语》和《战国策》。《国语》是以记言为主,兼及记事;《战国策》是以记事为主。 编年体:即以时间为经,以事件为纬来叙写史实。它的优点是线索清楚,背景明确,系统性较好;不足是不便于集中而广泛地描写人物。《春秋》《左传》和《资治通鉴》都是编年体。 纪传体:即以人物为中心叙写历史,为司马迁所独创。古代官方编辑的“二十四史”用的都是纪传体。这种体例对后世影响很大。
以此课文为例,说说《左传》在写人记事上的艺术特色。
(1)内容上,详略得当,重点突出。(2)结构上,过渡自然,前后照应。 (3)语言上,简练生动,以“记言”来“记事”。(4)人物形象对比鲜明。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齐人三鼓,鲁军一鼓,齐师败绩
下视其辙,登轼望之,遂逐齐师
进攻时机:齐人三鼓之后, 彼竭我盈之时
追击时机:辙乱旗靡之时
本文以齐鲁长勺之战为背景,论述了必须取信于民,运用正确的战略战术,掌握战机,才能取得战争的胜利的道理,生动刻画了曹刿作为卓越的军事家富有远谋的特点。语言简练,情节详略得当,充分代表了《左传》的艺术成就,该文是《左传》中的名篇。
文公伐原①,令以三日之粮。三日而原不降,公令疏军而去之。谍出曰:“原不过一二日矣!”军吏以告,公曰:“得原而失信,何以使人?夫信,民之所庇也,不可失。”乃去之,及孟门②,而原请降。
〔注释〕
①原:姬姓小国,在今河南济源北。②孟门:原国地名,在原城附近。
1.下面句子画线的字意义不相同的一组是A.可以一战 何以使人B.得原而失信 登轼而望之C.乃入见 乃去之D.令以三日之粮 闻寡人之耳者2.翻译句子。夫信,民之所庇也,不可失也。
信义是人民赖以生存的保障,不可失信。
3.两文都强调政治上( )是取得战争胜利的重要条件,此文中反映这一重要思想的典型句子是( )。
夫信,民之所庇也,不可失也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20 曹刿论战课堂教学ppt课件,共17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关键词之,论·战争,论·人物,论·启示,鲁庄公真的“鄙”吗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语文九年级下册第六单元20 曹刿论战备课课件ppt,共52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第21课曹刿论战,背景简介,分析人物形象,政治远见,论战前准备,分析人物形象曹刿,军事才能,从战指挥,论战胜原因,归纳本文中心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第六单元20 曹刿论战试讲课ppt课件,共46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作品简介,背景链接,整体感知,结合注释读通大意,◆古今异义,字词清单,◆一词多义,◆词类活用,◆文言句式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英语朗读宝](http://img.51jiaoxi.com/images/c2c32c447602804dcbaa70980ee6b1a1.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