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区西川中学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区西川中学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含答案),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推断题,实验题,科学探究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2023学年西川中学九年级上第一次化学月考试卷化学试题一、选择题(共15小题,,每题3分,共4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答案)1. 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由物理性质决定的是A. 氧气用于医疗急救 B. 氦可用于制造低温环境C. 氮气用于制硝酸、氮肥 D. 氮气用作焊接金属的保护气2. 诗词是民族灿烂文化中的瑰宝。下列著名诗句中隐含有化学变化的是:①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②白玉为床金作马 ③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④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⑤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A. ①③⑤ B. ②④ C. ③⑤ D. ③④3. 下列各图中“ ”和“●”分别表示两种质子数不同的原子,其中属于混合物的是A. B. C. D. 4. 某同学用加热高锰酸钾的办法制取氧气,实验结束时,发现试管炸裂,造成试管炸裂的原因可能是:①没有给试管均匀加热;②试管外壁有水;③试管口没略向下倾斜;④忘了加催化剂;⑤加热时试管与灯芯接触;⑥用排水法收集完氧气后,先熄灭酒精灯,然后将导管撒离水面A. 全部 B. ①②③ C. 除④外 D. 除④⑥外5. 对生活中下列现象的解释错误的是 现 象解 释A湿衣服在夏天比在冬天干得快温度升高,分子运动速率加快B6000L氧气在加压下可装入容积为40L的钢瓶中气体分子间间隔大,易于压缩C将蔗糖放入水中,不搅拌也会消失分子在不断运动D自行车轮胎在阳光下暴晒而炸裂分子受热,分子体积变大 A. A B. B C. C D. D6. 北京冬奥会冰壶赛场,制冰师在冰道上喷洒水珠,水珠遇冷迅速凝固成冰粒,该过程称为“打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冰粒中分子停止运动 B. “打点”过程中分子间空隙没有改变C. 水珠与冰粒的分子构成相同 D. 水珠凝固成冰粒后分子数目减少7. 如图所示是实验室制备、收集、验满、验证氧气性质的操作,其中操作正确的是A. B. C. D. 8. 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能与多种物质反应。下列对有关反应的描述正确的是A. 细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的三氧化二铁B. 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生成无色无味的气体C. 铁、硫、石蜡在氧气中的燃烧都是化合反应D. 物质与氧气发生的反应属于氧化反应,氧气具有助燃性9. 拉瓦锡在研究空气成分时,将氧化汞(HgO)收集后加强热,反应微观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为分解反应B. 该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C. 该反应中,原子的种类发生了变化D. 分子和原子均可构成物质10. 如图所示的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 B. C. D. 11. 化学概念间有包含、并列、交叉等不同关系。下列选项符合如图所示关系的是 ABCDX化合反应纯净物物理变化化学反应Y氧化反应混合物化学变化化合反应 A A B. B C. C D. D12. 在下列蜡烛燃烧的实验中,对有关实验现象描述错误的是 A. 实验1中蜡烛火焰逐渐熄灭 B. 实验2白瓷板表面无明显变化C. 实验3外焰部分的火柴杆最先变黑 D. 实验4烧杯的内壁有水雾生成13. “暖宝宝贴”(主要成分为铁粉)发热的原理是铁粉和氧气、水发生反应放热。用“暖宝宝贴”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广口瓶容积为270mL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实验后量筒中水的体积读数为45mL(实验前量筒中水的体积为100mL)。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 铁的锈蚀属于缓慢氧化过程B. 若测得空气中氧气含量偏低,可能是铁粉不足C. 必须等温度恢复至室温后,才能记录量筒内剩余水的体积D. 本次实验测得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约为16.7%14. 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 左右两图燃烧匙中的红磷和白磷不能换成硫或木炭B. 上述实验都可以证明空气中含有N2、O2、CO2和稀有气体C. 右图实验利用了铜丝的导热性D. 右图实验结束左侧玻璃管内液面约上升到刻度低于1处,原因可能是白磷不足15. 高锰酸钾是一种重要的化工产品,某种生产高锰酸钾的工业流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步骤Ⅰ中发生了物理变化 B. 步骤Ⅱ中氮气是生成物之一C. 步骤Ⅲ中水是反应物之一 D. 上述流程中KOH可以循环利用二、填空题16. 空气是一种非常宝贵的资源。(1)氮气是生产化肥的重要原料。空气中氮气所占的体积分数为__________。(2)PM2.5是指大气中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下列行为会增加PM2.5的是 (填序号);A. 焚烧垃圾 B. 治理工地扬尘C. 汽车尾气的排放 D. 控制烟花爆竹的燃放(3)空气污染物除了可吸入颗粒物外,不包括__________。(填序号);①二氧化碳 ②二氧化硫 ③一氧化碳 ④二氧化氮(4)下列治理空气污染的措施中,不正确的是__________(填序号)①提倡绿色出行,发展公共交通 ②植树造林③将化工厂烟囱建高后排放废气 ④加强大气监测(5)某同学为研究动物的呼吸作用,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实验过程中将观察到,澄清石灰水__________,细玻璃管中的红墨水__________(填“从左往右”或“从右往左”,或不移动)。17. 从分子、原子的角度认识化学反应是化学研究的基本方法。下列变化过程的微观示意图(“”表示氧原子,“”表示氢原子)。(1)变化Ⅰ的过程中,没有发生变化的最小微粒是__________(填微粒名称);(2)下列关于变化Ⅱ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填写序号);A. 分子的化学性质没有改变 B. 分子变小了C. 分子间的距高变小了 D. 分子的种类发生了改变(3)根据图示写出该反应的符号表达式____________________。(4)从变化Ⅱ的微观过程可分析出,该变化过程的一条宏观信息是____________________。三、推断题18. 某同学为探究一瓶无色液体A成分,做了如下实验:①在A中加入黑色粉末B,在常温下就能迅速产生气体C,同时生成了常温下为液体的纯净物D,而B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没有改变。②该同学将气体C收集起来,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盛有C的集气瓶中,木条剧烈燃烧。③另外将黄色粉末E点燃后放入盛C的集气瓶中,能剧烈燃烧,生成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F,请你根据该同学的实验回答问题:(1)写出以上物质的名称:B__________,其中B起____________________作用,此反应属于__________(填“化合”或“分解”下同)反应(2)写出E+C→F的符号表达式:____________________,此反应属于__________反应,用于该反应的集气瓶下端留有少量水,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四、实验题19. 实验室制取氧气和探究氧气性质。根据如图实验装置,请回答:(1)仪器a的名称是__________;实验室用氯酸钾固体(以二氧化锰为催化剂)加热的条件下制取氧气发生装置选择__________(填“A”或“B”)。(2)检查装置A气密性的方法是:夹紧止水夹,往a仪器中加水,一段对间后,水__________流下(填“能”或“不能”),则气密性良好。(3)用装置F和另一种仪器(除导管外)收集并测量氧气(O2)体积,另一仪器名称为__________。收集氧气时,F中气体应从导管__________(填“b”或“c”)端通入。(4)若用装置G收集氧气(O2),气体应从导管__________(填“d”或“e”)端通入,检验氧气是否收集满的方法是用带火星的木条放在__________(填“d”或“e”)端,则氧气收集满。(5)制取气体:由反应物状态、反应发生的条件选用气体的发生装置,由气体的密度与空气相比较的大小、气体是否难溶解于水等性质,选用收集装置。①实验室常用加热无水醋酸钠和碱石灰固体混合物的方法制备甲烷,发生装置选择__________(填字母)。②用装置C而不用装置D收集甲烷,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6)小李同学选用上图装置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混合来制取较纯净的氧气,由于该同学动作太慢氧气还没有收集满,容器内的反应就停止了,若想集满这瓶气体,在不拆卸装置的前提下,请你他想出两种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Y形管在不同的实验中作用各不相同(如图)若实验室利用装置甲制备少量氧气,正确的操作是将____________________(填“固体转移至液体”成“液体转移至固体”),若实验室利用装置乙制备氧气,酒精灯应加热Y形管内__________(填“a”或“b”)处的高锰酸钾,请写出该反应的符号表达式____________________。20. 某兴趣小组设计如下图实验装置探究“分子的运动”。【实验一】:资料信息:酚酞溶液遇碱性物质变红,遇酸性物质不变色,氨水呈碱性。【实验过程】(1)图Ⅰ所示实验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此实验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但是在实验时同学们闻到了一股难闻的刻激性气味,于是小明对原实验装置进行改进,装置如图Ⅱ,并如下操作:a.向B、C、E三支试管中分别加入5mL的蒸馏水,各滴入2滴无色酚酞溶液,振荡,观察溶液颜色。b.在A、D试管中分别加入2mL浓氨水,立即用带橡皮塞的导管按实验图Ⅱ连接好,并将D试管放置在盛有热水的烧杯中,观察几分钟。【分析讨论】(2)E试管放有酚酞溶液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3)图Ⅱ中试管B、C中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由该现象可以得到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4)对比改进前的实验,改进后实验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5)氨气由分子构成,其化学符号为NH3,下列表示氨分子的模型是 。(填序号)A. B. C. D. 【实验二】乙同学将实验一进行改进(如图3所示)后进行有关分子性质的探究实验,在试管中的把滤纸条上相间滴有无色酚散溶液,试管口塞上一团蘸有浓氨水的棉花(由于棉花上的浓氨水而闻到有刺激性气味),(6)图3试管中看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已知:①浓氨水能挥发出氨气,浓盐酸能挥发出氯化氢气体,二者接触反应会产生白烟(即氧化铵固体)。②由于分子质量小,所以化学上引入了分子的相对质量来表示分子的质量,即相对分子质量。③氨气分子的相对质量是17,氢化氢分子的相对质量是36.5。如图所示,在玻璃管两端分别放入蘸有浓氨水和浓盐酸的棉花团。发现C处产生的白烟较多。(7)由此可知,分子的运动速率与相对分子质量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三】(8)丙同学设计实验如图4所示,在一个玻璃杯中放入的50mL水,向水中放入一大块糖块,在容器外壁沿液面画一条水平线,当糖块消失后,液面比水平线__________(“高”“低”“相平”),这一现象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五、科学探究题21. 学习了MnO2对过氧化氢分解有催化作用的知识后,某同学想:氧化铁(Fe2O3)能否起到类似MnO2的催化作用呢?于是进行了以下探究。【猜想】Ⅰ、氧化铁不是催化剂,也不参加反应,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Ⅱ、氧化铁参与反应生成O2,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发生改变;Ⅲ、氧化铁是反应的催化剂,反应前后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及结论】用天平称量0.2g氧化铁,取5mL5%的过氧化氢溶液于试管中,进行如图一实验:(1)填写下表;步骤③现象步骤⑥步骤⑦现象结论溶液中有气泡冒出,带火星木条复燃称量所等固体质量为___g溶液中有气泡冒出,__________。猜想Ⅰ、Ⅱ不成立;猜想Ⅲ成立【表达与交流】过氧化氢被氧化铁(Fe2O3)催化分解放出氧气的符号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反思与拓展一】(2)甲同学为研究催化剂种类对催化效果的影响,在相同温度下,用等量的两份过氧化氢溶液设计了图二实验,大家认为该方案不可行,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物质反应的速度除了与是否使用催化剂,反应物间的接触面积有关还与____________________有关。(试写出一点)(3)以下有关催化剂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填序号)。①催化剂只能加快化学反应速率 ②某些化学反应可以有多个催化剂③一种物质可能作为多个反应的催化剂 ④所有化学反应都需要催化剂【反思与拓展二】【提供资料】二氧化锰和氧化铁也能作为氯酸钾分解的催化剂。该兴趣小组乙同学又对这两种催化剂催化氯酸钾分解的效果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进行了探究实验,记录数据如下:(在相同的加热条件下)编号实验1实验2实验3实验4氯酸钾质量/g5555催化剂 二氧化锰氧化铁氯化钾催化剂质量/g 0.50.50.5收集50mL氧气所需时间/s1714958154(4)设置实验1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5)通过分析发现,两种催化剂的催化效果最佳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发现问题】(6)乙同学在进行实验1时,发现维持加热条件不变,再继续收集50mL氧气,所需时间明显少于171s,于是补做实验4后,你认为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022—2023学年西川中学九年级上第一次化学月考试卷化学试题一、选择题(共15小题,,每题3分,共4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答案)【1题答案】【答案】B【2题答案】【答案】C【3题答案】【答案】B【4题答案】【答案】C【5题答案】【答案】D【6题答案】【答案】C【7题答案】【答案】A【8题答案】【答案】D【9题答案】【答案】C【10题答案】【答案】A【11题答案】【答案】A【12题答案】【答案】B【13题答案】【答案】D【14题答案】【答案】B【15题答案】【答案】B二、填空题【16题答案】【答案】(1)78% (2)AC (3)① (4)③ (5) ①. 变浑浊
②. 从右向左【17题答案】【答案】(1)氢原子和氧原子 (2)AC (3)H2+O2H2O (4)物理变化三、推断题【18题答案】【答案】(1) ①. 二氧化锰 ②. 催化 ③. 分解 (2) ①.
②. 化合 ③. 吸收有害气体,防止污染空气四、实验题【19题答案】【答案】(1) ①. 长颈漏斗 ②. B (2)不能 (3) ①. 量筒 ②. c (4) ①. e ②. d (5) ①. B ②. 甲烷的密度比空气小 (6) ①. 再加入适量的双氧水 ②. 从分液漏斗向锥形瓶内加水 (7) ①. 液体转移至固体 ②. a ③. KMnO4K2MnO4+MnO2+O2【20题答案】【答案】(1) ①. 甲烧杯中的溶液变红色 ②. 分子在不断运动 (2)对比实验 (3) ① C中酚酞溶液比B中酚酞溶液先变红 ②. 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率越快 (4)可以防止氨气逸出,污染空气(合理即可) (5)D (6)滤纸条从C到A依次变红 (7)相对分子质量越小,分子运动速率越快 (8) ①. 低 ②. 分子间有间隔五、科学探究题【21题答案】【答案】 ①. 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 ②. 0.2 ③. 带火星木条复燃 ④. ⑤. 过氧化氢浓度不同 ⑥. 温度 ⑦. ②③##③② ⑧. 对比
⑨. 二氧化锰##MnO2 ⑩. 反应生成的氯化钾能够加快氯酸钾的分解速率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区成都西川中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学期开学化学试题(),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计算题,推断与流程,实验探究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区成都西川中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学期开学化学试题,共6页。
这是一份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区西川中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1月期中化学试题(解析版),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考生使用答题卡作答,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下列实验操作错误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