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比例的基本性质教案
展开
这是一份小学数学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比例的基本性质教案
《比例的基本性质》的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通过现实情境,认识比例,使学生理解比例的基本性质,进而掌握解比例的方法。2. 在比的知识基础上引出比例的意义,结合实例,提高学生将新、旧知识融会贯通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认知、观察、计算、发现、验证和总结能力。3. 在教学中,通过了解国旗的比例,渗透爱国主义思想。4. 在总结比例的基本性质的过程中,使学生感受到探索数学问题的乐趣。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比例的意义和比例的基本性质。难点: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并正确地写出比例。教具学具:课件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⒈什么叫做比例?2.判断下面每组中的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1) 6:9 和 10:15 (2)0.4 : 3.6 和18 : 23.明确学习目标:(1)认识比例的“项”以及“内项”和“外项”。 (2)理解并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会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正确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二、探究新知:(一)自学新知,提出自学要求:1.自学阅读、学习课本第41页“做一做”上面的内容。2.认真完成导学单上的题目。3.在小组内交流所得。(二)自学课本第41页内容,思考、并在小组内交流所得:1.组成比例的四个数叫做比例的___ 。 比例两端的两项叫做比例的_____,中间的两项叫做比例的_____。请指出这个 比例的内外项: 3 : 6 = 2 : 42.写成分数形式是怎样的?你还能找到内外项吗?3.两个内项和两个外项的积分别是多少?有什么关系?4.你发现在比例里有什么规律?请举例验证5.用字母表示你的发现:6.小结: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两个比能不能组成比例,关键要看两个外项的积是否( )两个内项的积,如果相等,则能组成( );如果不相等,则不能组成( )。(三)指名汇报并讲解1.教师补充:其实我们的发现与数学家不谋而合,他们也发现在“比例中,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并且给它起了个名字,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质。(板书:比例的基本性质)强调:1.比例写成分数形式 = ,这怎么相乘?(交叉相乘)2. 比例中两个比的后项都不能为0。三、巩固练习1.做一做: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下面哪组中的两个比可以组成比例。0.2∶2.5和4∶50 6∶3和8∶4四、基础练习1.在a:7=9:b中,( )是内项,( )是外项,a×b=( )。2.一个比例的两个内项分别是3和8,则两个外项的积是( ),两个外项可能是( )和( )。3.在一个比例里,两个外项互为倒数,那么两个内项的积是( ),如果一个外项是 ,另一个外项是( )。 五、(易错题)判断题。(1)0.4∶6和4∶10能组成比例。( ) (2)a÷b=2,c÷d=2,则a∶b=c∶d。 ( )(3)因为6+7=7+8,所以6:7=8:9 ()六、(变式题)选择题。根据3×12=4×9写出比例正确的( )。A.12∶9=4∶3 ‘C.3∶4=12∶9七、拓展训练:已知24×3=8×9,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 你能写出比例吗?你能写几个?八、分享收获 畅谈感想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我们是怎样探究比例的基本性质的?板书设计:比例的基本性质a:b=c:d(b,d≠0)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人教版六年级下册4 比例1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比例的基本性质教学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内容,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学过程,课件出示,板书设计,教学反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小学人教版比例的基本性质教学设计,共4页。
这是一份小学数学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比例的基本性质教学设计及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