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经 理解性教学教案
展开
这是一份诗经 理解性教学教案,共1页。
课题____《诗经》二首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2019_年_3_月_13_ 日学什么(知识、技能、情感)学情学习层次(记忆、理解、熟练运用、高级任务)学习活动设计如何评估目标(与作业匹配)1、了解《诗经》的基本知识及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2、赏析诗歌,体会诗歌的含蓄美、朦胧美、意境美、音乐美。 3、初步掌握“赋、比、兴”的艺术表现手法和反复咏唱章法的节奏特点。 4、比较分析《关雎》与《蒹葭》不同的艺术形式。1.已知点: 2.困难点: 3.训练点: 4.提升点:记忆、理解 记忆、理解 理解、联系、转化 分析、比较、概括 一、自主预习,掌握文化常识。1、文化常识填空。2、标注“窈窕、琴瑟、寤寐、蒹葭”等读音。4、解释“淑女、伊人、溯游”等诗词意思。二、初读诗歌,感受音韵美,感知诗歌内容。1、对照注释,合作翻译两首诗歌。2、齐读《蒹葭》,体会《蒹葭》的音韵美。3、交错朗读《关雎》和《蒹葭》,把体会到的音韵美朗读出来。三、听读诗文:感受诗歌的画面美。1、教师配乐朗诵,学生闭目想象。2、小组选派一位同学描绘脑海中的画面,教师提示要求:有什么景物?什么人物?他们的衣着打扮这样?各自的活动怎样?四、赏读:体味诗歌的情感美1、请男女同学各一人完成朗读,说说这些情感是通过怎样的方式表达出来的。2、学生讨论,交流后发言。3、教师出示:赋、比、兴的文学定义,学生朗读并强化理解。五、分析比较不同诗歌艺术形式,模仿创作。1、结合诗歌内容,说说《关雎》与《蒹葭》不同的艺术形式。2、模仿《关雎》或《蒹葭》的艺术形式,自创一首诗歌体。 开火车回答,要求正确率100% 课堂提问,小组组长回答,组员补充,90%学生能有情感地朗读。 教师引导。要求选派的学生能基本上根据要求说出诗歌的画面美。 口头交流,PPT呈现。要求30%以上的同学能说出两首诗歌不同的艺术形式,50%的同学能粗浅地创作诗歌。 作业本P65页预习一、预习二 八下教案161页自主探究 作业本66页导学二 作业本68页拓展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