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梳理】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 第一章:地球和地图 知识框架+基础知识梳理
展开一、单元知识架构
二、单元知识清单
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
口诀一:
地球是个圆球体,这个事实人共知
6371(庐山起义)是半径,五点一亿表面积
要知赤道有多长,坐地日行八万里(4万千米)
口诀二: 口诀三:
地球模型地球仪,经线纬线看仔细; 0°经线在中间,东经西经在两边
东西为纬南北经,SNEW记清楚; 东经向东渐增大,西经向西渐增大
向北变大是北纬,向南变大为南纬; 最大经度180°,与0°经线共成圆
向东变大是东经,向西变大自然西; 赤道最长在中间,南纬北纬在两边
特殊纬线有五条,赤道极圈和回归; 向北增大是北纬,向南增大是南纬
半球划分是难题,二妞六姨分东西; 赤道起点为0°,南极北极90°
小小为东大大西,判断半球金钥匙。
口诀四:
西经二十度,东经一百六。一刀切下去,东西两半球
南北半球分,赤道零纬度。四季温带显,南北相反出
一、课标新增:
1、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太阳系中有八大行星,按照与太阳的距离由近及远依次为: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2、地球中存在生命的原因:①日地距离适中-温度适宜
②地球周围形成里厚厚的大气层-大气适宜
③地球上有水资源。
二、地球的形状与大小
1、地球的形状: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2、人们对地球的认识过程:
直觉认识 根据太阳及月亮形状推测 实践证明 直观看到
“天圆地方” 地球可能是球体 麦哲伦环球航行 人造卫星拍照
3、说明地球是个球体的证据:
①麦哲伦环球航行 ②看帆船出现的过程(先看到桅杆再看到船身)
③地球的卫星照片 ⑤登高望远(站得高看得远)
4、地球的大小:平均半径6371千米,最大周长(赤道周长)约为4万千米,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
三、地球的模型----地球仪:
1、定义:①地球仪:仿照地球的形状,按照一定比例缩小制作的地球模型。
②地轴:地球仪旋转时绕转的中心轴,也是地球的自转轴,是人们假象的轴。
③两极:在地球仪上,地轴与地球表面的交点称之为极点,对着北极星方向的为北极-地球最北点。与北极对应的点为南极-地球最南点。
④赤道:在南北两极中间,与南北两极等距并且与经线垂直的线。
3、比较学习纬线与经线,纬度与经度
| 纬线和纬度 | 经线和经度 |
形状 | (与赤道平行)圆 | (连接南北极点)半圆 |
长度 | 长度不相等。从赤道向两极逐渐缩短,在南北两极缩成一点,其中赤道是最长纬线圈 | 经线长度都相等 |
方向 | 纬线指示东西方向,所有纬线相互平行 | 经线指示南北方向,所有经线均相交于南北极点 |
度数划分 | 范围:0°~90°(赤道为0°,南北极点各为90°) 规律:向北增大是北纬,向南增大是南纬 (赤道向两极逐渐增大,赤道以北为北纬,赤道以南是南纬。) | 范围:0°~180°(东西经180°是重合的,称180°经线;0°经线又叫本初子午线,是经度起始线。) 规律:向东增大是东经,向西增大是西经(0°经线向东向西逐渐增大,其以东是东经,以西是西经) |
字母表示 | 赤道以北称北纬,用“N”表示 赤道以南称南纬,用“S”表示 | 0°经线以东是东经,用“E”表示 0°经线以西是西经,用“W”表示 |
重要的经纬线 | ①赤道(0°纬线):南北半球的分界线,赤道以北为北半球(北纬N都在北半球),赤道以南为南半球(南纬S都在南半球)。 ②低、中、高纬度地区划分: 低纬度地区:0°~30° 中纬度地区:30°~60° 高纬度地区:60°~90° ③南北回归线:23.5°N、23.5°S ④南北极圈:66.5°N、66.5°S | ①东半球与西半球划分界线:20°W和160°E构成的经线圈(经线圈:东经经线+西经经线=180°) 西半球经度包括:160°E——180°——20°W 东半球经度包括: 20°W ——0°——160°E 口诀:小小为东,大大为西。 注: 不用0°和180°组成的经线圈划分东西半球是因为该经线圈所经国家较多,为了尽量避免把一个国家划分到两个半球。 |
4经纬网定位(重点内容)
①经纬网的作用:确定某点的地理位置,即定位。利用经纬网定位在航海、航空、交通、军事,以及气象观测的那个许多方面,都有广泛用途。
②利用经纬网定位时,在确定某点位置时,一定要标注经度和纬度,经度标注东经(E),西经(W),纬度标注北纬(N),南纬(S),字母要写在度数后面。
③利用经纬网定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经线指示南北方向,依据纬度经度确定方向。例如,图中A地在B地的东北方向等
例:
A( 15°N, 60°W) A( 0°, 30°W) 甲:50°N ,20°E 北半球,东半球,
B(0°, 30°W) B(30°N,60°E) 中纬度地区(纬度带)
C(30°S, 90°W) C(30°S,60°E) 乙: 20°S,170°W,南半球,西半球,低纬度地区(纬度带)
图一中,A在B的西北方向。图2中B在C的正北方向。
第二节:地球的运动
口诀一 地球的运动
倾斜身子绕日转,春夏秋冬逆时针;
白昼长短在变化,夏长冬短春秋分;
直射点,在移动,往返南北回归间;
太阳高度昼长短,四季变化因此来;
极昼极夜极圈内,终年寒冷是寒带;
回归线间有直射,终年炎热是热带;
四季分明是温带,五带特征记心间
口诀二 昼夜交替和四季变化
地球自转,昼夜更换。
绕日公转,四季出现。
自转一日,公转一年。
自西向东,方向不变。
口诀三 地球五带
地球有五带,全靠四线分;
回归间热带,极圈分寒温;
寒温各有二,五带温不均。
1、比较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 绕转中心 | 方向 | 周期 | 产生现象 |
自转 | 地轴 |
① 自西向东 ②北极上空:逆时针 ③南极上空:顺时针 | 一天, 约24小时 | AB为晨昏线 甲在夜半球 乙在昼半球
① 昼夜更替 地球是不发光不透明球体 不停自西向东自转 ②时间差异 : 时间东早西晚(乙早甲晚) ③日月星辰东升西落 |
公转 | 太阳 |
自西向东 | 一年 | ①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 ②昼夜长短的变化 ③四季的更替 ④五带的划分 |
2、地球公转运动的特征:地球的公转和自转是同时进行的。地球公转时,地轴倾斜,北端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
3、地球公转产生的现象
(1)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
(2)昼夜长短变化:
②是 春分日,时间是3月21日,此时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平分。
①是 夏至日,时间是6月22日,此时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半球达到一年中昼最长,夜最短。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昼现象,南极圈及其以南地区出现极夜现象。
④是 秋分日,时间是9月23日,此时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平分
③是 冬至日,时间是12月22日,此时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北半球达到一年中昼最短,夜最长。南极圈及其以南地区出现极昼现象,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夜现象。
(3)四季更替:太阳直射点总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来回移动,从而导致地球在公转轨道的不同位置,表面受太阳照射的情况不同,获得热量不同,便产生了季节的变化。(南、北半球季节相反)
北半球四季:春季—3、4、5 夏季—6、7、8 秋季—9、10、11 冬季—12、1、2
(4)五带的划分:根据太阳光照到达地面的多少,把地球表面划分为五个带:热带、北温带、南温带、北寒带、南寒带。
A温度带是热带,气候特点终年炎热,有太阳直射现象,无极昼极夜现象
B温度带是北温带, C温度带是南温带, 气候特点四季分明 无太阳直射现象,无极昼极夜现象
D温度带是北寒带,E温度带是南寒带,气候特点终年严寒有极昼极夜现象,无太阳直射现象
分界线:
D与B 是北极圈,66.5°N
B与A是北回归线,23.5°N
A与C 是南回归线,23.5°S
C与E 是南极圈,66.5°S
第三节:地图的阅读
口诀一:
学习地理看地图,首先明确三要素;
方向图例比例尺,判断方法要掌握;
比例尺,会换算,千米厘米是10万;
分母范围和详略,比例大小来判断。
指向标,指向北,经线南北纬东西;
十字光标定方向,万能方法要牢记。
1、地图三要素:比例尺、方向、图例是地图的“语言”。
2、地图上的比例尺:
①公式: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
②表示方法:
文字式 —— 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1千米
数字式 —— 1:1 000 00或者1/1 000 00(注意:这种表示方法不带单位,但实际单位其实就是厘米)
线段式 —— 0 1千米
③比例尺的大小比较:比例尺大小是指比值的大小
比较时先转化成统一的形式如数字式,分子为1,分母大,比例尺小;分母小,则比例尺大
注意单位换算,且单位要统一,分子为1
④比例尺大小与地图的关系相同图幅比较)
| 表示范围的大或小 | 表示内容的详或略 |
比例尺较大 | 小 | 详 |
比例尺较小 | 大 | 略 |
a如图幅相同,比例尺越大,地图所表示的实际范围越小,但表示的内容详细,精确度高;
反之,比例尺越小,地图所表示的实际范围越大,但表示的内容简略,精确度低。
b如果地图所表示的实际范围相同,比例尺越大,图幅面积越大;比例尺越小,图幅面积越小。
c规律:大范围地区的地图多采用较小比例尺(如世界政区图),小范围地区的地图多选用较大比例尺
3、地图上的方向:
(1)普通地图:通常按照“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方法辨别方向。
右图中A点在B点的正西方向
C点在A点的东南方向
B点在C点的西北方向
(2)有指向标的地图:在有指向标的地图上,要根据指向标来确定方向。
指向标箭头一般指向北方,与箭头相反的方向是南方,垂直于箭头方向左侧是西方,右侧是东方。
右图中A点在B点的西南方向
C点在A点的东北方向
B点在C点的正西方向
指向标地图判读方法:①将指向标平移 ②转动地图,使指向标箭头朝上,再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判读。
(3)经纬网地图:
① 方格状或圆弧形经纬网图:
a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b辨别南北纬:纬度数值向北递增的为北纬,向南递增的为南纬,同一纬线上的各点方向关系为正东正西。
c辨别东西经:经度数值向东递增的为东经,向西递增的是西经,同一经线上的各点方向关系为正南正北。
②以南北极为中心的经纬网图:
a 判别南北极:根据地球自转的方向自西向东,在北极上空看呈逆时针,在南极上空看呈顺时针。再依据极点判断南北方向
b辨别东西:依据地球自转方向判断东西。顺着地球自转方向为东,反之为西。顺着地球自转方向,经度增加的为东经度,经度减小的为西经度。
左图中A点在B点的西北方向
C点在A点的东南方向
B点在C点的西南方向
左图中甲点在乙点的正西方向,
乙点在丙点的正北方向,
丙点在甲点的东南方向。
4、地图上的图例:地图上表示各种地理事物的符号叫图例(常见的图例要能认识)
5、选择适用的地图:根据使用目的选择地图,根据内容详略选择地图,海量信息的电子地图
(1)寻找国家、城市等,需要查看的是政区图。
(2)寻找山脉、地形类型等,需要查看地形图。
(3)寻找出行路线等,需要查看交通图。
(4)根据内容详略选择比例尺的大小的地图。
第四节:地形图的判读
口诀一:
地形图,不难读,看好颜色和标注;
向低突出是山脊,向高突出是山谷;
分布密集是陡坡,缓坡分布较稀疏;
高原平原都平坦,高低要靠颜色辨;
坡度陡缓和高低,山地丘陵来辨析;
1、等高线地形图
①、海拔和相对高度(如右图)
1500米是甲地海拔: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称为海拔。
1000米是甲乙相对高度:某个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叫做相对高度。(相对高度即两地的海拔高度之差。)
②、把陆地海拔高度相同的点连接成的线就是等高线。 同一条等高线上的各点的海拔相同。
相邻的两条等高线间的高程差相等(即等高距)。
③、等高线的疏密状况表示坡度的陡与缓:坡度陡的地方,等高线密集,坡度缓的地方,等高线稀疏。
④、判读山地不同部位等高线形态
山顶(山峰) | 山脊 | 山谷 | 鞍部 | 陡崖 |
等高线闭合 中间高四周低 | 等高线向低处凸出 山脊线也叫分水线 | 等高线向高处凸出 山谷线也叫集水线 山谷常形成河流 | 两个相邻山顶的中间部分 | 垂直或近似垂直的陡坡。(攀岩) 等高线重合。 |
2、等深线:把海洋中深度相同的点连接成线。从等深线上标注的深度,可以看出海洋的深浅等。
红色箭头爬山更省力,原因:等高线稀疏,坡度较缓
①是山脊,②是山谷,③是鞍部,④是陡崖,⑤是山峰,⑥海拔是200米,⑦海拔范围600--700米
3、分层设色地形图:
①定义:在不同的等高线之间,着上不同的颜色(海洋则着上深浅不同的蓝色),可以一目了然的看出地面的高低形态和海底的起伏状况。
②地图上各种颜色表示的高度(深度)范围,需要查看图上所附的高度表。
③陆地表面五种基本地形类型:山地、丘陵、高原、平原、盆地
④分层设色地形图上
高原:海拔在500米以上,面积较大,外围陡峭,内部起伏较为和缓
山地:海拔在500米以上,具有耸立的山峰,陡峭的山坡
丘陵:海拔在500米以下,地势起伏较大
平原:海拔在200米以下,宽广平坦。图中用绿色表示平原。
盆地:四周高,中间低
4、地形剖面图:可以直观地表示地面上沿某一方向地形的起伏状况。
【期末复习】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单元知识梳理:第一章 地球和地图: 这是一份【期末复习】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单元知识梳理:第一章 地球和地图,共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地球和地球仪,地图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期末复习】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单元知识梳理:第一章 地球和地图: 这是一份【期末复习】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单元知识梳理:第一章 地球和地图,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地球的形状,人们对地球的认识过程,说明地球是个球体的证据,地球的大小,地球仪的组成,比较纬线,经纬网定位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期末全复习】2022-2023学年 中图版地理 七年级上学期-第一章 地球和地图(知识梳理): 这是一份【期末全复习】2022-2023学年 中图版地理 七年级上学期-第一章 地球和地图(知识梳理),文件包含期末全复习2022-2023学年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上学期-第一章地球和地图知识梳理原卷版doc、期末全复习2022-2023学年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上学期-第一章地球和地图知识梳理答案版doc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3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