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背知识清单】高中生物(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2.1 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 同步必备知识清单
展开新人教版生物学必修1《分子与细胞》知识梳理
第二章 组成细胞的分子
第1节 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
一、组成细胞的元素和化合物
1.组成细胞的元素
(1)生物界和非生物界的统一性和差异性:
生物体内的元素在地壳中都能找到,体现了生物与非生物的统一性。生物与非生物、不同种生物之间元素含量的差异体现了 多样性 。
(2)存在形式:组成细胞的元素来源于无机自然界,在细胞中大多数以化合物形式存在。
(3)分类:
①大量元素(含量较多):C、H、O、N、P、S、K、Ca、Mg等。
A.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的划分依据是元素的含量,一般以元素含量占生物总重量万分之一的比率为标准,而不是生理作用。
B.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都是生物体所必需的,但生物体内含有的元素不一定都是必需元素,如Pb。
C.基本元素占人体细胞鲜重比例是O>C>H>N,而占人体细胞干重比例是C>O>N>H。
②微量元素(含量很少):Fe、Mn、Zn、Cu、B、Mo等。
2.组成细胞的化合物
组成细胞的化合物有两大类,即无机化合物和有机化合物;前者包括水、无机盐;后者包括蛋白质、核酸、糖类、脂质_;其中含量较最多的两种化合物为水、蛋白质。细胞内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水。细胞内含量最多的有机化合物:蛋白质。占细胞干重最多的化合物:蛋白质。
3.组成细胞元素的主要作用
(1)维持生命活动:如K+可保持心肌正常兴奋性,硼(B)可促进花粉的萌发和花粉管的伸长。
(2)组成化合物:如糖类、脂质和蛋白质中都含有C、H、O等元素。
二、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
1.实验原理
(1)还原糖(葡萄糖、麦芽糖、果糖等)+斐林试剂砖红色沉淀。
(常见的还原糖:葡萄糖、果糖、半乳糖、乳糖、麦芽糖.常见非还原糖:蔗糖、淀粉。)
(2)脂肪+苏丹Ⅲ染液→橘黄色。
(3)蛋白质+双缩脲试剂→紫色。
2.斐林试剂和双缩脲试剂比较
| 使用对象 | CuSO4浓度(g/mL) | 原理 | 用法 | 实验现象 |
斐林 试剂 | 还原糖 | 0.05 | 还原糖上的醛基或羰基与新制Cu(OH)2反应 | 甲液和乙液混合后加入至样液中进行水浴加热 | 砖红色沉淀 |
双缩脲试剂 | 蛋白质 | 0.01 | 肽键与碱性环境下的Cu2+结合形成络合物 | 现加A液再加B液,不用水浴加热 | 紫色溶液 |
3.实验材料的选择
(1)所选材料应富含被检测的有机物,易出现明显的实验现象。
例:还原糖鉴定:甘蔗(×) 葡萄(√ )
(2)材料本身应为白色或近于白色,不干扰实验结果。
例:还原糖鉴定:西瓜(×) 苹果(√ )
4.三类有机物的检测在操作步骤上的差异
(1)唯一需要加热的——还原糖的检测,若不加热,则无砖红色沉淀出现。
(2)唯一需要显微镜的——花生子叶切片脂肪的检测。
(3)混合后加入的——斐林试剂;分别加入的——双缩脲试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