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一滴水经过丽江》教案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3634306/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2.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一滴水经过丽江》教案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3634306/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2.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一滴水经过丽江》教案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3634306/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一滴水经过丽江教案及反思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一滴水经过丽江教案及反思,共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过程,设计意图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共1课时)
教材与学情分析
《一滴水经过丽江》是统编义务教育教科书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自读课文。与本单元的其他游记作品及不同的是,本文是以“一滴水”的游踪为线索,全方位多角度地展开对古城丽江自然风光,人文风情进行描绘,构思新颖,视角独特,表达了作者对丽江的喜爱和赞美之情。八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朗读能力、理解能力和语言鉴赏能力,所以教学本课时会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我设计了一些活动方案(部分借鉴于《作业本》)引导学生去学习,帮助学生提升能力。本单元教学目标除了让学生了解游记的特点之外还要让学生把握游踪、写景的角度和方法,揣摩和品味语言,欣赏、积累精彩语句,能力要求较高,所以本课教学目标的制定有一定的高度。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最核心的任务是让学生体会作者这种独特的写作视角,学习新颖的构思,最终写一篇与本文类似的游记并与本单元的写作训练相结合。在教学时我会给出相应的学习支架及提供一些助读资料来帮助学生理解和学习相关的知识。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学习以物为叙述视角和时空转换安排结构的写作手法。
2.运用铺排的手法来描写景物。
过程与方法
1.朗读教学法,有感情朗读,感受丽江之美,体会本文语言的诗意之美。
2.情景教学法,感受作者以“一滴水”的视角从多方面来描写丽江的自然风光和人文风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欣赏美、热爱美的思想情感,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
1.有感情朗读,感受丽江之美,体会本文语言的诗意之美。
2.感受作者以“一滴水”的视角从多方面来描写丽江的自然风光和人文风情。
教学难点:
1.理解独特视角写作的艺术之妙,学习以“物”为叙事角度、按时空转换安排结构的方法。
2.学习铺排的手法来描写景物。
三、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这是一篇自读课文,提前布置学生预习准备,课堂上学生直接作交流,教师检查。)
资料
(1)丽江:即丽江市,云南省辖地级市,位于云南省西北部云贵高原与青藏高原的连接部位,海拔高度为2418米。北连迪庆藏族自治州,南接大理白族自治州,西邻怒江傈僳族自治州,东与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和攀枝花市接壤。丽江古城区是中国罕见的保存相当完好的少数民族古城,集中了纳西文化的精华,完整地保留了宋、元以来形成的历史风貌。 丽江自古以来是丝绸之路和茶马古道的中转站,丽江有建于南宋的丽江古城,纳西族名称叫“巩本知”,“巩本”为仓廪,“知”即集市,丽江古城曾是仓廪集散之地。
(2)作者:阿来,藏族,1959年生,四川马尔康人,作家。代表作有《尘埃落定》《空山》《格萨尔王》《大地的阶梯》等,其中《尘埃落定》获第五届茅盾文学奖。他的作品往往有特殊的藏文化气息,文字干净、隽永、富有诗意。
字音词意
砚(yàn) 蘸(zhàn) 轻盈(yíng) 喧哗(xuān huá) 驿道(yì) 矗立(chù) 映照(yìng)
闸门(zhá) 苍劲(jìng) 犹豫(yù) 翡翠(fěi) 眺望(tià) 擦拭(shì) 硕大(shuò)
亭台楼阁(gé) 目眩神迷(xuàn) 五彩斑斓(lán)
轻盈:形容身材苗条,动作轻快。
喧哗:声音大而杂乱。
驿道:古代传递政府文书等用的道路,沿途设有驿站。
矗立:高耸地立着。
眺望:从高处往远处看。
亭台楼阁:泛指多种供游赏、休息的建筑物。
目眩神迷:眼花缭乱,心神摇荡。多形容所见情景令人惊异。
五彩斑斓:颜色多,色彩错杂灿烂,且耀眼。形容颜色非常好看,色彩相当丰富 。
(二)课堂导入
有位学者曾说:“最美的课堂在路上。”这句话的言外之意:在旅途中,我们饱览名山大川、名胜古迹的同时还可以增广见识,开阔眼界。不错,通过这个单元的学习,我们领略了雄浑壮美的壶口瀑布,奇绝险远的长江源头格拉丹东和威严瑰奇的勃朗峰,想必大家都还意犹未尽。今天我们又要跟随着一滴小水珠去感受淳朴而又厚重的丽江文化。
(三)教学活动
学习任务一 “一滴水”的美妙之旅
1.小水滴带着夙愿游历美丽的丽江,请通读全文,帮小水滴记录下它完整的旅途经历。(该活动直接借鉴了《作业本》该课中“学习任务一”第2小题。学生仿照已给出的短句句式,对文中语句进行概括就可以得出答案,难度较低。)
玉龙雪山上的苏醒→黑暗里的漫长等待→( )→玉河中的犹豫徘徊→
( )→丽江坝里的欢乐的流淌→( )
在这段美妙的旅程中,小水滴带领读者们游览丽江,感受丽江之美。请跳读课文,找出相关的语句,说说在此次旅程中你看到了哪些和谐美好的画面,可用四字短语概括其特点,请用以下句式进行交流。(该活动的设计是让学生感知丽江的地域特色、风土人情,这是游记类文章带给读者最基本的功用,应该让学生放慢脚步享受此次“美妙的精神之旅”。用四字短语概括其特点,说说对丽江的初步印象,难度不大。)
示例:我从“我还顺着人们远眺的目光看见了玉龙雪山,晶莹夺目矗立在蓝天下面。潭水映照雪山,真让人目眩神迷啊。人们在桥上,在堤上,说着不同的语言。”这几句话中,读出了这是壮丽秀美的丽江。
我来说一说:
我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中,读出了这是_______的丽江。
作者阿来是位诗人,本文读来让人有种诗意的美感,参考示例,请找出其他运用铺排手法写景的语句,美美地读一读,并做简要的赏析。(该活动的设计是对《作业本》学习任务二第3小题进行了改编,原来的学习任务只是找出运用铺排手法的语句,根据“知识卡片”的提示,几乎没有难度,把铺排句改成诗歌,只是形式上稍作变化,实质上增加不了多少诗意,对学生的能力没有进一步的提升要求。个人觉得用朗读设计和鉴赏语句的活动对提升学生的能力会更有意义一些。有相关知识的解说和示例,学生再进行赏读,实践的难度会降低,学生基本上可以完成该学习任务。)
知识卡片:
铺排是铺陈、排比的简称,是将一连串内容紧密关联的景观物象、世态人情、人物形象等,按照一定的顺序组成一组结构基本相同、语气基本一致的句群。它既可以淋漓尽致细腻铺写,又可以一气贯注、加强语势,还可以渲染某种环境、气氛和情绪。
【示例】
原句:“我乘水车转轮缓缓升高,看到了古城,看到了狮子山上苍劲的老柏树,看到了依山而起的重重房屋,看见了顺水而去的蜿蜒老街。”
朗读设计:“缓缓升高”语速稍缓,三处“看到了”每个分句之间停顿时间越来越长,“苍劲、重重、顺水而去”稍加重音读,边读边在脑海中呈现出相应的画面。
赏析:此句运用了排比的手法,描写了“一滴水”在水车转轮上视线慢慢延伸所看到的古城景色,增强了感染力,表现了丽江的古老而又宁静。
我的学习成果展示:
原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朗读设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赏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习任务二 解锁“一滴水”的奥秘
4.结合下面两个材料,你可以解释作者为什么要以“一滴水”的视角来写丽江吗?(该活动的设计是对《作业本》“学习任务三”第6小题的改编,原活动的目的除了探究视角的作用之外,还意图引导学生去阅读阿来其他的作品,而我只需要学生深入理解创作时选择视角的重要性,修改之后意图就只有一个,目标更明确。这是探究类的学习任务,难度较大,除了已给的材料之外,还需教师的点拨指引。)
材料一:
有一天,我醒来,发现自己变成了坚硬的冰。和更多的冰挤在一起,缓缓向下流动。
……是的,我又化成了一滴水,和瀑布里另外的水大声喧哗着扑向山下。
……我已经奔流到了丽江坝放牧着牛羊的草甸上,我也要去四方街。
……但是,眼前一黑,我就和很多水一起,跌落到地底下去了。丽江人把高山溪流跌落到地下的地方叫做落水洞。落水洞下面,是很深的黑暗。曲折的水道。安静的深潭。在充满寂静和岩石的味道的地下,我又睡去了。
……再次醒来,时间又过去了好几百年。
……黄昏时,主人再去打水浇花时,我又回到了穿城而过的水流之中。这时,古城五彩的灯光把渠水辉映得五彩斑斓。
……黎明时分,作为一滴水,我来到了喧腾奔流的金沙江边,跃入江流,奔向大海。
材料二:
“武威行后,又到丽江,其实都在作关于藏文化边缘区的一些相关调查。说调查也不准确,因为材料多从书面上来,但从书上搜得材料后,还要想到这些事实的曾经的发生地,感受一番。不意,当地政府知道我到了丽江,邀我写一篇适合中小学生读的关于丽江的文字。这是很不好写的文字,试着写了。交卷给丽江当地外,也贴在这里,聊作丽江之行的一个纪念。”
(作者阿来在微博上发表《一滴水经过漓江》时所写。)
我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师点拨:丽江的景物大多与水有关,水是无形的,流动的,可以巧妙地把古今时空串联起来,用一滴水贯串全文,获得自由的视角。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富有童真童趣,更能激发读者的兴趣,符合中小学生的阅读心理特点。
5.作者以“一滴水”贯串全文,获得了全方位的自由视角,把丽江古城的自然人文景观完美地呈现在读者的眼前,使人犹如身临其境。请你根据下面表格里的提示,完成空格。(该活动的设计是让学生理解时空转换安排结构的写作手法。也可解释文章中景物的呈现看似跳跃却又衔接紧密的疑惑,借助表格与“我的发现”可稍微降低学习难度。)
学习任务三 选个“点”, 览名胜
6.《一滴水经过丽江》真是一篇别具一格的游记,作者不是以人的游踪为线索,而是以________的踪迹为线索,通古贯今,自上而下,从____和_____两个维度,以全方位的自由视角,向人们展现了丽江古城,表达了作者对丽江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该活动的设计是改编了《作业本》学习任务一第1小题,原题是为了让学生全面了解文章内容,改编之后的意图是为了让学生总结本课所学的写作手法。以填空的形式进行总结,难度较低,同时为接下来启发学生完成写作服务。)
7.请你以“物”的口吻,选择一个合适的“点”(物),模仿着这篇课文向大家介绍你所游历的一处名胜,写一篇游记。(该活动的设计是改编了《作业本》学习任务三第7小题,原题中写作对象仅限于校园,改变后学生的写作对象有更多的选择。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学以致用,在“写作助手”中给出支架。课堂学习时间有限,可以让学生在课后写作,佳作可在班级群中交流。)
写作助手:
1.所选的“点”能否实现观察视角的自由转换?
2.所选的“点”能否自然地体现景物在时空上的变化?
3.能否用上铺排的手法突出景物的特点?
四、设计意图
这是一篇游记,通读全文之后,首先得让学生对课文有整体感知,帮小水滴记录下它完整的旅途经历,这是为了理清文章思路,把握作者的游踪。第二个学习任务是跳读课文,用四字短语概括丽江和谐美好的画面,这是让学生进一步感知丽江的地域特色、风土人情,这是游记类文章带给读者最基本的功用,应该让学生放慢脚步享受此次“美妙的精神之旅”。第三个任务是品味文章细节之处的语言美,寻找语言的美点并进行赏析,语言鉴赏这是本单元重要的学习目标之一,同时学习铺排手法,为本课的写作训练打基础。第四个学习任务是探究本文的视角,本文以第一人称来写,体现了文章的真实性,而“我”却是“一滴水”,视角新颖独特,值得去探究这一视角有哪些优势,作者选用这一视角的原因是什么,这可以启发学生在写作中如何选择巧妙的视角。第五个学习任务是深入理解本文的时空转换,过渡自然的技巧,让学生学会这种写作手法这是本课学习的重点和难点。第六个学习任务以填空的形式对本文写作手法进行总结,同时为接下来启发学生完成写作任务服务。第七个学习任务就是把本课所学的知识学以致用,进行创作,与本单元的写作任务相衔接。
该教学设计线上或线下教学都适用。
课文原句
“看”的具体方式
我乘水车转轮缓缓升高,看到了古城,看到了狮子山上苍劲的老柏树,看到了依山而起的重重房屋,看见了顺水而去的蜿蜒老街。
①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由街上到人家
在宽广的丽江坝中流淌,穿越大地时,头顶上是满天星光。一些薄云掠过月亮时,就像丽江古城中,一个银匠,正在擦拭一只硕大的银盘。
③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由早上到晚上
我的发现:作者的视角非常灵活,“看”的方式多样:时而由远观近,时而升高远望,时而抵近细察,时而一瞥即逝,时而由城内到田园,时而由白天到傍晚,时而由夜晚到黎明……时空自由,这一滴水把时空上不相关联的景物紧密地衔接在一起,完成了一个景物到另一个景物的自然过渡。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一滴水经过丽江教学设计,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导入新课,预习检查,合作探究,拓展延伸——假如你是“一滴水”,达标检测,课堂小结,布置作业,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一滴水经过丽江教案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导入,读课文,交流话题,给出资料,布置作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一滴水经过丽江教案设计,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