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2023届部编版语文高考古诗文阅读课件合集
2023届人教部编版高中语文古诗复习:意象物与画面题课件
展开
这是一份2023届人教部编版高中语文古诗复习:意象物与画面题课件,共51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高考真题演练,常见的意象物,掌握答题技巧,考察类型,设问方式,意象的内涵及作用,答题思路,答题模板,意象物的内涵,画面赏析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物形象(傲视权贵、忧国忧民、山水田园、壮志难酬、矢志报国、别友思乡、爱恨情仇) 景物形象古代诗歌的形象 事物形象(以事物为具体描写对象,在描写中将事物人格化)
三.景物形象“一切景语皆情语”,诗中的景物往往也是人物(常常是诗人自己)感情的外在表现,它经常带有一定的主观色彩。鉴赏诗歌的景物形象,就是要把握景物所体现出来的绚丽、雄奇、清幽、凄冷等特点,感受它们所表达出来的意境。对于景物形象的考查有两种类型:意象类和意境类。1.意象“意”是指诗人的主观情意,“象”是指诗人感受到的客观物象,“意象”即意中之象,融入了诗人情思的形象。例柳宗元的《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这首诗中的“千山”“鸟”“孤舟”“蓑笠翁”“寒江”“雪”,已经不再是简单的物象,而是熔铸了诗人感情一不屈服于环境, 傲然倔强,充满主观情绪意味的意象了。
意象是历史文化积淀的产物,受到民族文化与民族心理的制约,具有一定的约定俗成性,即意象的共性。如“ 折柳”寓“惜别怀远”之意。在把握意象的时候,既要了解意象的共性,又要唤醒个人的生活底蕴、人生阅历去深入分析诗歌语境,以便了解意象在诗中的寓意,即意象的个性。例贺知章《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当中的“柳”就是一种个性,它代表的不是“惜别怀远”,而是表现烂漫的春光。
(1)草木类:梅、兰、竹、菊、草、落花、杨花、杨柳、松柏、梧桐、丁香、桃花、芭蕉(2)动物类:大雁、蝉、猿、杜鹃、燕子、鹧鸪、乌鸦、青鸟(3)自然气象类:夕阳、流水、雨、月(4)器乐类:羌笛、琵琶、戍角、关山月、梅花落、后庭花、霓裳羽衣曲、杨柳曲、劳歌(5)送别地点类:南浦、长亭、西楼、灞桥(6)边塞军旅类:楼兰、吴钩、关山
(1)草木类梅——敢为人先,不畏权贵——君子梅花在严寒中最先开放,受到诗人的敬仰与赞颂,宋人陈亮《梅花》中的“一朵忽先变,百花皆后香”,抓住梅花最先开放的特点,写出了它不怕挫折,敢为天下先的品质,既是咏梅,也是咏自己。兰——清雅幽香,追求淡泊—— 君子兰花因其幽香和优美,故常用来比喻美好的东西。如兰交——志同道合之人,兰途—— 美好的前途,兰质—— 如兰一般的品质。李白的《古风,孤兰生幽园》:“孤兰生幽园,众草共芜没。虽照阳春耳,复悲高秋月。飞霜早渐沥,绿艳恐休歇。若无清风吹,香气为谁发?”竹——正直谦虚,坚贞高洁——君子、隐士竹具有“宁折不弯”的豪气和“中通外直”的度量,是中华民族品格的象征,竹的自然形态跟人的道德追求相关联。例苏轼《於潜僧绿筠轩》:“可使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医。”是将竹视为名士风度的最高评价。
菊——不畏权贵,淡泊名利——志士,隐 士菊开于深秋之际,本本分分守着志节,淡雅素朴象征着现实社会中的仁人志士、正人君子、隐士的性格,菊也成为文人淡泊名利,不求闻达的精神载体。如郑思肖《画菊》中“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又如陶渊明《饮酒》“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草——触动忧思, 思念绵绵——离别羁旅草随时序生长,易于触动久别的忧思,碧草连天,似将人的思念引向远方,古诗文中写离别远行、离愁别恨,常以草来寄托或映衬。例李叔同《送别》“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落花一花落春归——伤春悲秋, 青春易逝古人云:落花有意,流水无情。“落花”“ 流水”一去不返,常引起诗 人对时光流逝、青春难再、人生无常的感慨,多用在惜春诗词中。杨花——离愁别绪—— 游子思归,好友相别杨花暮春时节漫天飞舞,飘飘洒酒,给人一种飘忽不定、漂泊不归的感觉,最容易勾起离别者的愁绪。例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 此寄》“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杨柳——柳枝依依,缠绵悱恻——送别怀人“柳”“留”二字谐音因而“折柳”相留,表示情真意切的惜别之情,故古人有“折柳赠别”的习俗。杨柳有着袅娜的姿态,因而被赋与缠绵悱侧、哀怨凄婉的情怀。松柏——正气凛然,坚贞高洁——高洁之士“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松柏生长环境恶劣,经寒不衰,具有一种凛然正气,文人笔下的松柏是坚贞、孤直和高洁的象征,古人常通过咏松柏来表现自己对高风亮节的赞美和追求。例李白的“松柏本孤直,难为桃李颜。”梧桐——悲秋之情——孤独失意者; 引来凤凰——美好人格秋天到来,梧桐树叶凋落,以梧桐写悲秋是古人常用的手法,例苏轼《卜算子·缺月挂疏桐》“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神话传说中,凤是神鸟,能引来凤凰的梧桐树,自然是祥瑞的植物,梧桐与美好的人格息息相通,后来发展成美好人格的象征符号。例《诗经 .大雅.卷阿》:“凤凰鸣矣,于彼高冈。梧桐生矣,于彼朝阳。”
丁香——愁结不解——愁思古人发现丁香结(也就是丁香的花包)极似人的愁心,所以常用此来表示愁思。例五代的牛峤《感恩多 .自从南浦别》:“自从南浦别,愁见丁香结。”桃花——芳华鲜美——春天的象征; 比拟美人桃花作为春天的使者,抒写诗人春之情结,以桃花比拟美人,将桃花作为美人的化身,盛赞青春女子的娇媚。例《 桃花》“满树和娇烂漫红,万枝丹彩灼春融。”又如《 诗经》“桃之天天,灼灼其华。”芭蕉——孤独凄凉芭蕉心经常紧缩在一起,是愁苦、孤独、寂寞和离情别绪的象征,芭蕉本身已是愁情的象征,再加上淅淅沥沥的雨声,让人倍觉凄凉。例李商隐《代赠二首.其一》“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
(2)动物类大雁——春秋迁徙, 鸿雁传书——思乡之情—— 游子、 怀人鸿雁南迁阵容非常壮观,当一群群大雁雄姿勃发地掠过长空时,亦能唤起古人雄浑悲壮的审美感受,这种感受对于边塞诗人来说尤为强烈。例贺朝《从军行》“鸣鸡已报关山晓,来雁遥传沙塞寒。”雁是候鸟,春秋迁徙,这种景象每每牵动游子的思乡之情,因此诗人常常借雁抒情,寄寓自己浓浓的乡愁和对亲人的思念之情。例韦应物《 闻雁》“故园吵何处?归思方悠哉。淮南秋雨夜,高斋闻雁来。”蝉——栖高饮露 ——志行高洁古人误以为蝉是以餐风饮露为生的,故把蝉视为高洁的象征,并咏之颂之,或借此来寄托理想抱负,或以之暗喻自己坎坷不幸的身世。例虞世南《蝉》“垂缕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猿——叫声凄切——悲凉凄清猿的叫声凄切,令人泣下,曾有古民谣:“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故古诗中常用猿鸣来烘托悲凉凄清的气氛。例杜甫《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诸清沙白鸟飞回。”
杜鹃(杜宇、布谷、子规)——叫声凄切——悲凉凄清传说周朝末年蜀地的君主望帝,名叫杜宇,他死后魂化为杜鹃鸟,暮春啼哭至于口中流血,其声哀怨悲凄,动人肺腑。而杜鹃花则传为杜鹃血染成。后世即以杜鹃啼血来喻悲苦之情,或用作离愁的寄托。代代文人墨客,已经把杜鹃鸟定位为悲鸟,悲愁的象征物。例白居 易《琵琶行》“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燕子——惜春;怀人;抒发感慨一是表现春光的美好,传达惜春之情;二是表现爱情的美好,传达思念情人之切;三是表现世事变迁抒发昔盛今衰、人事代谢、国破家亡的感慨和悲愤。例晏殊《 破阵子》:“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又如晏殊《破阵子》“罗幔轻寒,燕子双飞去。”再如刘禹锡《乌衣巷》“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鹧鸪——惆怅;游子感怀;思乡表达离别的伤感惆怅或是对故乡的思念,行者的离伤。例郑谷《鹧鸪》“暖戏烟芜锦翼齐,品流应得近山鸡。雨昏青草湖边过,花落黄陵庙里啼。游子乍闻征袖湿,佳人才唱翠眉低。相呼相应湘江阔,苦竹丛深日向西。”诗人紧紧把握住人和鹧鸪在感情上的联系,咏鹧鸪而重在传神韵,使人和鹧鸪融为一体,构思精妙缜密,深得读者好评,作者也因此诗而时誉远播,人称“郑鹧鸪”。
乌鸦——荒凉、 衰败经常出现在坟头等荒凉之处,诗歌中常借助乌鸦表达衰败荒凉之兆,有伤感、倦归、凄清之感。例秦观《满庭芳.山抹微云》“斜阳外,寒鸦万点,流水绕孤村。”青鸟——信使传递书信,信使的象征。例李商隐《无题》“蓬山此去无多路,青乌殷勤为探看。”
(3)自然气象类夕阳——苍茫沉郁, 怀古幽情——思乡怀古夕阳多给人以沮丧和失落之感,在特定的环境中,会给人以苍茫沉郁之感,和时序流转有关,古代游子思妇们特别善用夕阳来抒发他们的情思,也常以夕阳意象塑造辽阔、苍莽的意境,抒发思古之幽情。例《西洲曲》“鸿飞满西洲,望郎上青楼。楼高望不见,尽日栏杆头。”王维《使至塞 上》“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圈。”例周邦彦的《西河.金陵怀古》则巧妙运用拟人手法将夕阳与兴亡联系起来:“燕子不知何世,向寻常巷陌人家相对,如说兴亡斜阳里。”流水——流水时光易逝,情意绵绵;爱恨情长“子在川上日:“逝者如斯夫。”流水一去不复返,故古人常以流水喻时光的流逝,慨叹时光易逝,生命苦短。悠悠流水,延绵不绝,千年未变,诗人常以流水喻感情的绵远、悠长、无尽。例李煜《虞美人》“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雨——生机;孤独、漂泊一是喜雨应时而降,润物无声焕发生机,安静祥和, 企望幸福;二是苦雨:历时弥久,造成阻隔,急骤迅猛,造成破坏孤独愁苦,漂泊沦落。例如杜甫《春夜喜雨》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明代袁凯《客中夜坐》“一声新雁三更雨,何处行人不断肠!”月——悲欢离合,游子思归;追思历史游子思归,彻夜难眠,唯有天上的明月相伴,此时,月亮的清清冷冷跟游子内心的寂寞冷清融合到起,再加上在自然界中,月明月阴月圆月缺与圆满、欠缺相关联。因而诗人笔下的月便常常与悲欢离合的情感相联系。例张继《 枫桥夜泊》“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月升月落 月圆月缺,月是变化的。古人常以月的意象感叹生命的流逝岁月的流逝,表现对历史的浩叹和追思以及对千古直远深邃浩渺的宇宙的认识。李白的《把酒问月》从“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的醉意中探索着“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的生命哲理,从而发出了“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的生命感慨。
(4)器乐类羌笛——凄切思归古代西部的一种乐器,它所发出的是凄切之音,唐代边塞诗中经常提到,往往表示成边思归。例如王之涣《凉州词》“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琵琶——哀伤相思其音多萧瑟哀伤,常表相思、送别、怀旧等。如白居易《琵琶行》“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戍角——战争驻防士兵的号角,常用来展现边地生活的艰辛以及战争的残酷。关山月——离别乐府曲调,多写征戍离别之情。如王昌龄《从军行七首》“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
梅花落——孤独曲调名,表达主人公的孤独落寞之情。后庭花——亡国之音即《玉树后庭花》,南朝陈亡国之君陈叔宝所作。后世多称之为亡国之音。例杜牧《泊秦淮》“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霓裳羽衣曲——歌舞升平相传是唐玄宗所制,主要表现歌舞升平的景象。杨柳曲——伤别, 怀念征人乐府曲调,有时也作“折杨柳”,主要写军旅生活。从梁、陈到唐代、多为伤别之词,以怀念征人为多。劳歌——送别本指在劳劳亭送客时唱的歌,劳劳亭旧址在今南京市西南、是一个著名的送别之地。“劳歌"后成为送别歌的代称。
(5)送别地点类南浦——送别水边送别的场所,古人水边送别并非只在南浦,但由于长期的民族文化技染,南浦已成为水边送别之地的代名词。例范成大《横塘》“南浦春来绿一川,石桥朱塔两依然。”长亭——惜别驿路十里一长亭, 五里一短亭,供行人休息和送别,是陆上的送别场所,蕴含依依惜别之情。例李白《菩萨蛮》“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西楼——伤心地西楼是一个象征性的概念,或指代闺房,或指代曾经聚会之所,或指代孤独寂寞的居所,或指代登高望月怀远的地点。在诗词中,西楼多属泛指,常指伤心地,是排遣忧伤或遥望故国爱人友人的处所。例李煜《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灞桥——离别灞桥是我国历史上最著名的桥梁之一,素有“关内之胜,于此为最”等美誉。长安人士远送东行者至此,常折下柳枝以表达惜别之情,由此灞桥也成为分别的代称。
(6)边塞军旅类楼兰——边境之敌“楼兰”代指边境之敌,“破楼兰”指建功立业。吴钩——宝刀——励志报国“吴钩"是古地吴地制造的一种弯形宝刀,在诗歌中成为驰骋疆场,励志报国的精神象征。例李贺《南园十二首·其五》“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关山——关塞山川一般泛指关塞山川,后也指遥远的地方。
2.意境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象的境界,它是诗人主观的“意”(思想感情)与客观的“境”(自然景物)的有机统一,是诗人的主观思想感情与诗中所描绘的生活图景有机融合而形成的一种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意境与意象的区别。从形式上看,意象与词句相关,意境则与全篇对应。品味意境一定要借助意象,因为意象是构成意境的具体的单位。例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这首诗有如下意象:黄鹤楼、烟花、孤帆、长江等。这些意象组合起来便成了一幅融情于景的画面。诗中没有直抒对友人依依不舍的眷恋,而是通过孤帆消失、 江水悠悠的意境和久立江边、怅然若失的诗人形象来表达送别友人的深情挚意。字面上句句写景,实际上句句都在抒情,可谓一切景语皆情语。常见的意境特点:雄浑壮丽、幽清明净、沉郁孤愁、和谐静谧、开阔苍凉、高远辽阔
一、意象的内涵及作用
二、画面赏析题
点意象析内容表情感(作用)
①本诗通过……意象,
②写出了……内容,
③表达了…的感情(作用)。
点画面析内容表情感(作用)
①本诗塑造了……画面,
②写出了……内容,
③表达了…的感情(作用)。
古诗十九首 · 明月何皎皎
无名氏
明月何皎皎,照我罗床帏。
忧愁不能寐,揽衣起徘徊。
客行虽云乐,不如早旋归。
出户独彷徨,愁思当告谁!
引领还入房,泪下沾裳衣。
通过意象理解下面这首古诗抒发的思想感情。
古诗十九首 · 明月何皎皎
无名氏
明月何皎皎,照我罗床帏。
忧愁不能寐,揽衣起徘徊。
客行虽云乐,不如早旋归。
出户独彷徨,愁思当告谁!
引领还入房,泪下沾裳衣。
通过意象理解下面这首古诗抒发的思想感情。
①《古诗十九首》中借用了“明月”这一意象,(点意象)
②而明月多与乡愁相联,带来愁绪,由明月引发了夜不能寐的游子的乡愁。(析内容)
③表达了一个久客异乡的游子的思乡之情。(表情感)
癸卯岁始春怀古田舍二首(其二)
【东晋】陶渊明
先师有遗训,忧道不忧贫。瞻望邈难逮,转欲志长勤。
秉耒欢时务,解颜劝农人。平畴交远风,良苗亦怀新。
虽未量岁功,既事多所欣。耕种有时息,行者无问津①。
日入相与归,壶浆劳近邻。长吟掩柴门,聊为陇亩民。
[注]① 问津:指孔子让子路向两位隐士长沮、桀溺问路的典故。“平畴交远风,良苗亦怀新”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注]① 问津:指孔子让子路向两位隐士长沮、桀溺问路的典故。“平畴交远风,良苗亦怀新”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①本句描绘了一幅生机勃勃、万物滋长的春日美景。(点画面)
②长势良好的禾苗,焕发出勃勃生机。平旷的田野上,从远处吹来的微风,轻轻拂过禾苗。(析内容)
③表达了作者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对闲适生活的陶醉。(表情感)
春中田园作
王维
屋上春鸠鸣,村边杏花白。
持斧伐远杨,荷锄觇泉脉。
归燕识故巢,旧人看新历。
临觞忽不御,惆怅远行客。
诗人在前六句中借助哪些意象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景象?
诗人在前六句中借助哪些意象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景象?①诗人借助斑鸠、杏花、泉脉、归燕、故巢以及人(的活动)等意象,(点意象)②表现出浓郁的春天气息,诗中无论是人还是物,似乎都在春天的启动下,满怀憧憬,展望和追求美好的春天,(析内容)③透露出社会生活安定,人们精神面貌健康、饱满的景况。(表情感)
春日怀秦髯
李彭
山雨萧萧作快晴,郊园物物近清明。
花如解语迎人笑,草不知名随意生。
晚节渐于春事懒,病躯却怕酒壶倾。
睡余苦忆旧交友,应在日边听流莺。
颔联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
颔联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 ①描绘了一幅生机盎然、美丽明媚的春天景象。(点画面) ②花朵好像听懂了人的语言一样对着人笑,不知名的草随意地生长。(析内容) ③表达了诗人对春日美景的喜爱,对大自然风光的热爱。(表情感)
至正改元辛巳寒食日示弟及诸子侄①
(元)虞集
江山信美非吾土,飘泊栖迟近百年。
山舍墓田同水曲,不堪梦觉听啼鹃。
【注】①这首诗作于元顺帝元年寒食日祭扫祖墓时。诗人的先祖虞允文曾在宋高宗绍兴年间大破金兵,暂时稳定了南宋局面,但最终宋朝还是灭亡了。你是如何理解诗中“啼鹃”这一意象的?请结合末句简要分析。
【注】①这首诗作于元顺帝元年寒食日祭扫祖墓时。诗人的先祖虞允文曾在宋高宗绍兴年间大破金兵,暂时稳定了南宋局面,但最终宋朝还是灭亡了。你是如何理解诗中“啼鹃”这一意象的?请结合末句简要分析。①啼鹃,相传古代蜀主望帝之魂所化,啼声甚悲,往往用来寄托国家的兴亡。(点意象+析内容)②这首诗末句语意双关,明写暮春杜鹃哀啼使人难过,暗中寄托了国家兴亡的悲戚。语意含蓄,隐晦曲折而又感情深沉。(表情感)
狮子林竹下偶咏
【明】徐贲
客来竹林下,时闻涧中琴。
经房在幽竹,庭户皆春阴。
孤吟遂忘返,烟景生逾深。
诗人徐贲也是明代著名的画家,擅长山水。这首诗中诗人运用了哪些意象,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诗人徐贲也是明代著名的画家,擅长山水。这首诗中诗人运用了哪些意象,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① 诗人通过竹林、琴声、经房等意象描绘了一幅幽静、雅致的春景图。②客从竹下来,琴声阵阵,幽竹静静,春阴蒙蒙,令人流连忘返。③诗人对清幽的环境、闲适生活的喜爱之情。
山中① 王勃
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
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
山中 王维
荆溪②白石出,天寒红叶稀。
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
【注】①王勃《山中》大概作于诗人被废斥后在巴蜀作客期间。②荆溪:本名长水、浐水,源出陕西蓝田县西南秦岭山中,北流至长安东北入灞水。两首诗诗题相同,但格调意境迥乎不同,请结合两诗意象的不同特点,分析两诗各体现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山中① 王勃
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
山中 王维
荆溪②白石出,天寒红叶稀。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
【注】①王勃《山中》大概作于诗人被废斥后在巴蜀作客期间。②荆溪:本名长水、浐水,源出陕西蓝田县西南秦岭山中,北流至长安东北入灞水。两首诗诗题相同,但格调意境迥乎不同,请结合两诗意象的不同特点,分析两诗各体现了诗人怎样的感情。王勃的《山中》,秋风萧瑟,黄叶飘零,意象枯涩凄凉,表现了诗人羁旅之悲,思乡之苦。(点意象+析内容+表情感)王维的《山中》,溪流婉转,红叶鲜明,翠色浓郁,富于诗情画意,毫无萧瑟枯寂之感,表现了诗人对山中景色的真诚喜爱。(点意象+析内容+表情感)
简卢陟① 韦应物
可怜白雪曲②,未遇知音人。恓惶戎旅下,蹉跎淮海滨。
涧树含朝雨,山鸟哢③ 余春。我有一瓢酒,可以慰风尘。
清明日对酒 高翥④
南北山头多墓田,清明祭扫各纷然。纸灰飞作白蝴蝶,泪血染成红杜鹃。
日落狐狸眠冢上,夜归儿女笑灯前。人生有酒须当醉,一滴何曾到九泉。
[注]① 卢陟:人名,韦应物外甥。② 白雪曲:《阳春白雪》又名《阳春古曲》,指战国时代楚国的一种高雅乐曲。③ 哢(lòng):指鸟的鸣叫。④ 高翥(1170—1241):南宋诗人,余姚人,游荡江湖,布衣终身。
分析两首诗歌中“酒”这一意象所蕴含的诗人不同的思想感情。
简卢陟① 韦应物
可怜白雪曲②,未遇知音人。恓惶戎旅下,蹉跎淮海滨。
涧树含朝雨,山鸟哢③ 余春。我有一瓢酒,可以慰风尘。
清明日对酒 高翥④
南北山头多墓田,清明祭扫各纷然。纸灰飞作白蝴蝶,泪血染成红杜鹃。
日落狐狸眠冢上,夜归儿女笑灯前。人生有酒须当醉,一滴何曾到九泉。
[注]① 卢陟:人名,韦应物外甥。② 白雪曲:《阳春白雪》又名《阳春古曲》,指战国时代楚国的一种高雅乐曲。③ 哢(lòng):指鸟的鸣叫。④ 高翥(1170—1241):南宋诗人,余姚人,游荡江湖,布衣终身。
分析两首诗歌中“酒”这一意象所蕴含的诗人不同的思想感情。
① 韦诗中的“酒”,表达了诗人对卢陟的一种劝慰,希望他能够从怀才不遇、戎旅恓惶、岁月蹉跎的悲伤中走出来,享受自然的美好、生活的乐趣。
(点意象+析内容+表情感)
② 高诗中的“酒”,表达了诗人及时行乐的思想,实际上是故作旷达,诗人尚在阳间,就已经想到死后别人祭祀他的酒他一滴也尝不到了,这又是何等的悲哀!(点意象+析内容+表情感)
晚游宿田家
越其杰①
云香深染帻,花气暗沾衣。
村犬随人吠,山蜂逐客飞。
柴门新上月,荷篠②晚耘归。
暂就田家宿,欣然进蕨薇③。
【注】①越其杰,贵州贵阳人,明万历34年举人。此诗作于闲居故里郊游之时。②篠(xiǎ):竹制农具。③蕨薇:蕨菜,嫩时可食。诗人抓住了哪些意象来表现贵州山乡怎样的景致?
【注】①越其杰,贵州贵阳人,明万历34年举人。此诗作于闲居故里郊游之时。②篠(xiǎ):竹制农具。③蕨薇:蕨菜,嫩时可食。诗人抓住了哪些意象来表现贵州山乡怎样的景致?①诗人抓住了香云、花气、吠犬、山蜂、柴门、新月、田家等意象。②营造了香云缭绕,花气沾衣,犬随人吠,山蜂追逐,新月初上,荷锄晚归,借宿农家,共进晚餐的美好景象。③表现了诗人兴致悠然、陶然田家的心境,写出了贵州山乡悠闲散淡、古朴宁静的农家生活情景。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古诗鉴赏常见题型-描绘画面 课件,共27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题型示例,答题方法,例题解析,天高气爽,简单描绘画面,概括画面特点,牛刀小试,萧条凄凉,常见意境术语举例,概括意境特点的角度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3届高考专题复习:古诗中的意象 课件,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我寄愁心与明月,请月见证悲凉的历史,给你一杯忘情水,以水象征生命的流逝,以水象征盛衰的变化,水的意象,流水落花共添愁,松梅竹菊寓高洁,梧桐叶落透悲凉,寂寞惆怅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3届高考语文专项复习:古代诗歌意象物与画面题 课件,共55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高考真题演练,常见的意象物,掌握答题技巧,考察类型,设问方式,意象的内涵及作用,答题思路,答题模板,意象物的内涵,画面赏析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