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最新版】23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之专题跟踪检测(十一) 生态系统及人与环境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最新版】23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之专题跟踪检测(十一) 生态系统及人与环境第1页
    【最新版】23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之专题跟踪检测(十一) 生态系统及人与环境第2页
    【最新版】23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之专题跟踪检测(十一) 生态系统及人与环境第3页
    还剩6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最新版】23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之专题跟踪检测(十一) 生态系统及人与环境

    展开

    这是一份【最新版】23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之专题跟踪检测(十一) 生态系统及人与环境,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不定项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2021·重庆模拟)将粪便等作为有机肥料施用到农田中以实现“无废弃物农业”、污水净化等是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措施。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当人和自然和谐统一,生态系统中的能量便可反复利用
    B.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是两个相对独立的过程
    C.“无废弃物农业”实现了能量的多级利用,但没有提高能量传递效率
    D.某种土壤小动物专以鸡粪为食,则说明鸡同化的能量中至少有10%流入该小动物种群
    解析:C 生态系统中的能量不能反复利用,A错误;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是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的整体,B错误;“无废弃物农业”实现了能量的多级利用,但没有提高能量传递效率,C正确;鸡粪中的能量是鸡的上一营养级生物同化的能量,所以流入该小动物种群的能量不是鸡同化的能量,D错误。
    2.(2021·山东模拟)农田生态系统是指人类在以作物为中心的农田中,利用生物和非生物环境之间以及生物种群之间的相互关系,通过合理的生态结构和高效生态机能,进行能量转化和物质循环,并按人类社会需要进行物质生产的综合体,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农田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显著低于同一地区的自然生态系统
    B.农田生态系统的生物与环境两大组分都受人的支配和干预
    C.农田生态系统同样具有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功能
    D.农田生态系统由于结构简单,不存在水平结构和垂直结构
    解析:D 农田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显著低于同一地区的自然生态系统,A正确;农田生态系统的生物与环境两大组分都受人的支配和干预,B正确;农田生态系统同样具有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功能,C正确;农田生态系统虽然结构简单,但仍然存在水平结构和垂直结构,D错误。
    3.(2021·皇姑区四模)化感作用指植物通过向外分泌化学物质对周围其他植物产生的影响。科学家通过对化感作用的研究,发现松与赤杨,锦鸡儿与杨树种在一起有良好的作用,而松与接骨木、榆树与栎树都具有相克现象,不能种在一起。以下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化感作用均表现为相互促进效果
    B.化感作用影响植物群落的物种组成
    C.可以利用化感作用合理地相间种植两种或两种以上作物
    D.化感作用体现了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功能
    解析:A 由题意可知,化感作用不仅有相互促进的效果,也有相互抑制和克制的效果,A错误;化感作用有相互促进和克制效果,所以会影响植物群落的物种组成,B正确;可以利用化感作用合理地相间种植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植物,如题中松和赤杨种在一起具有良好的效果,C正确;植物通过分泌化学物质对其他植物产生影响,体现了生态系统信息传递的功能,D正确。
    4.(2021·日照二模)食虫蝙蝠可利用回声定位捕捉夜行性昆虫,某些夜行性昆虫进化出超声波听觉及相应的行为反应,防御蝙蝠的回声定位捕食,如蛾类探测到与蝙蝠距离较近时,通过改变飞行路线,或盘旋向地面俯冲等行为被动防御;也有一些夜行性昆虫探测到蝙蝠的回声定位信号后释放出强烈的超声波进行积极反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食虫蝙蝠的回声定位诱导夜行性昆虫产生了不同防御类型
    B.夜行性昆虫的防御方式可能定向改变食虫蝙蝠的基因频率
    C.被动防御类与积极反击类昆虫存在生殖隔离,属于两个物种
    D.通过模拟蝙蝠的超声波诱捕某些夜行性害虫,属于机械防治
    解析:B 据题干可知,食虫蝙蝠通过回声定位对夜行性昆虫的防御类型进行了选择,但不能诱导其产生变异,A错误;夜行性昆虫的防御方式对食虫蝙蝠的变异起到选择作用,可能导致食虫蝙蝠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B正确;夜行性昆虫包括被动防御类与积极反击类,这两类昆虫均可能包含多个物种,C错误;模拟蝙蝠的超声波来诱捕某些夜行性害虫属于生物防治,D错误。
    5.(2021·海口模拟)如图表示不同生态系统中环境变化对生物群落的影响,a和b表示两个不同的生物群落。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a群落代表低多样性生物群落,b群落代表高多样性生物群落
    B.a群落遭到生物入侵一定会使生态系统结构变复杂,抵抗力稳定性增强
    C.b群落物种单一,容易随环境的变化而变化
    D.a、b群落均具备一定的缓冲外来冲击的能力
    解析:D 由图可知,在相同环境条件的影响下,b群落的变化明显,说明其生物多样性较低,A错误;a群落遭到生物入侵可能会使生态系统结构变简单,抵抗力稳定性减弱,B错误;图中无法判断b群落物种情况,C错误;群落a、b均具备一定的缓冲外来冲击的能力,只是能力大小不同,D正确。
    6.(2021·大连模拟)生物多样性指数是群落结构和功能复杂性的度量指标,地上生物量是指单位面积内植物地上部分的有机物的总量。如图为河西走廊某沙柳人工样地中沙柳种群地上生物量与多样性指数的关系,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沙柳群落内所有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共同构成了生物多样性
    B.随着种植面积的增大,该样地的多样性指数先增大后减小
    C.随着地上生物量逐渐增加,该样地的自我调节能力先增强后减小
    D.先后种植的沙柳高低错落,构成了群落的垂直结构
    解析:C 生物多样性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A错误;地上生物量是指单位面积内植物地上部分有机物总量,并不能看出随着种植面积增大,该地的多样性指数先变大后减小,B错误;随着地上生物量不断增加,多样性指数先增大后减小,故该地的自我调节能力先增强后减小,C正确;先后种植的沙柳高低错落,沙柳只是一种生物,而无论水平结构还是垂直结构,都是在群落的层次上讨论的,所以不构成群落的垂直结构,D错误。
    7.(2021·聊城一模)在两个或两个以上不同性质的生态系统交互作用处,由于某些生态因子或系统属性的差异和协同作用而引起系统某些组分及行为的较大变化称为边缘效应。边缘效应在其性质上可分为正效应和负效应,正效应表现出效应区比相邻生态系统具有更为优良的特性,如生产力提高、物种多样性增加等。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自然生态系统和人工生态系统都可能形成边缘效应
    B.引起边缘效应的生态因子包括物质、能量和信息等方面
    C.边缘效应往往会增加物种数量,也会降低某物种的种群密度
    D.效应区内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比相邻生态系统高
    解析:D 自然生态系统和人工生态系统都可能形成边缘效应,A正确;引起边缘效应的生态因子包括物质、能量和信息等方面,B正确;边缘效应往往会增加物种数量,也会降低某物种的种群密度,C正确;边缘效应在其性质上可分为正效应和负效应,效应区内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不一定比相邻生态系统高,D错误。
    8.(2021·菏泽模拟)低碳生活、绿色经济已成为人类共识。近期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了“碳达峰”的目标,并制定碳排放达峰的行动方案,其中包括植树造林、节能减排、利用新能源等形式。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碳在生物群落和非生物环境之间主要是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进行循环
    B.人类活动大量利用煤、石油等化石燃料,打破了生物圈中碳循环的平衡
    C.碳循环具有全球性,因此碳循环失衡影响的是整个地球的生态环境
    D.通过光合作用或化能合成作用,大气中的CO2转化为含碳有机物
    解析:A 碳在生物群落和非生物环境之间主要是以二氧化碳的形式进行循环,A错误;人类活动大量利用煤、石油等化石燃料,打破了生物圈中碳循环的平衡,B正确;碳循环具有全球性,因此碳循环失衡影响的是整个地球的生态环境,C正确;通过光合作用或化能合成作用,大气中的CO2转化为含碳有机物,D正确。
    9.(2021·济南二模)为了促进某自然保护区的恢复,人工投入了较多的物质。为了解该自然保护区生物的生存情况,科研机构对各营养级能量流动情况进行了定量分析,数据如表所示[单位:103 kJ/(m2·a)]。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该自然保护区的结构由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构成
    B.流入该自然保护区的总能量为5.267×106 kJ/(m2·a)
    C.表中“甲”代表流向分解者的能量,“B”的数值为119,“C”的数值为3
    D.第二营养级流向第三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约为17.97%
    解析:C 该自然保护区的结构由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和营养结构组成,其中组成成分由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构成,除此之外还有营养结构,A错误;流入该自然保护区的总能量为生产者固定的全部太阳能+输入有机物的能量=1 210+256+2 933+868+192+68+12=5.539×106 kJ/(m2·a),B错误;表中“甲”代表流向分解者的能量,“A”的数值为868+192-252-88-564=156,“B”的数值为156+68-63-23-19=119,“C”的数值为19+12-18-10=3,C正确;第二营养级流向第三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第三营养级从第二营养级得到的同化量(A)÷第二营养级的同化量=156÷(868+192)≈14.72%,D错误。
    二、不定项选择题
    10.(2021·丹东一模)如图为典型生态农业循环生产模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该生态系统中,物质可被循环利用,而不依赖于系统外的供应
    B.在该农业群落中,能量一般储存在有机物中并通过有机物进行传递,实现了能量的多级利用,提高了能量的利用率
    C.该体系营养级增多,散失能量增多,但果蔬和农田作物利用了鸡粪便中的能量,实现了能量的多级利用
    D.通过适当延长光照时间可以增加鸡的产蛋量,这是对生态系统物理信息的应用
    解析:AC 该生态系统中,物质可被循环利用,但物质循环具有全球性,且农田中作物收获会输出大量元素,需要系统外输入补充,A错误;在该农业群落中,能量储存在有机物中以化学能的形式进行传递,提高了能量的利用率,B正确;该体系营养级并未增多,而且果蔬和农田作物是光合自养生物,只能利用光能,无法利用鸡粪便中的能量,C错误;通过适当延长光照时间可以增加鸡的产蛋量,这是对生态系统物理信息的应用,D正确。
    11.(2021·新城区模拟)蚯蚓分解处理技术可实现固体废物的减量化和资源化,如图为某农业生态系统的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该生态工程能实现物质和能量的分级、充分利用
    B.影响蚯蚓分解处理效率的因素有温度、含水量等
    C.农作物和果树等植物获取的部分物质来自有机肥
    D.该生态系统中的蚯蚓属于分解者和次级消费者
    解析:D 该生态系统中,物质能在生态系统中循环往复,分层分级利用,能量也得到分级、充分利用,A正确;温度和含水量都会影响蚯蚓分解处理的效率,B正确;农作物、果树等植物获取的矿质营养可以来自有机肥的分解,C正确;生态系统中的蚯蚓属于分解者,不是次级消费者,D错误。
    12.(2021·江苏模拟)如图为某草原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部分图解,N代表能量值,丛枝菌根(AM)是该生态系统中一种同时具有植物根系和微生物特性的结构。AM真菌可以与宿主植物的根系形成菌丝体网络,增加宿主植物对矿质元素的吸收,从而促进宿主植物的生长,同时AM真菌自身必须依赖宿主植物为其提供光合产物以维持存活与生长。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蜣螂利用的能量N6属于第二营养级同化量的一部分
    B.合理放牧适量的牛羊,使eq \f(N2,N1)的值维持在较高水平
    C.AM真菌与宿主植物的种内关系是互利共生,是协同进化的结果
    D.AM真菌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草本植物的抗病能力
    解析:AC N6是第二营养级未同化的能量,仍属于其上一个营养级,因此蜣螂利用的能量N6属于草的同化量中的一部分,A错误;适量放牧,会减少因叶片相互遮挡以及竞争造成的部分牧草死亡等问题,有利于草的生长,因此能维持草对光能的利用率,即维持N2与N1的比值,B正确;由题干可知,AM真菌通过增加宿主植物对矿质元素的吸收,从而促进宿主植物的生长,同时AM真菌自身必须依赖宿主植物为其提供光合产物以维持存活与生长,故AM真菌与宿主植物之间是互利共生关系,这是两者协同进化的结果,不过这种关系不是种内关系,而是种间关系,C错误;AM真菌与宿主植物的根系形成菌丝体网络,可通过与病原菌竞争植物根系的位置,阻止病原菌入侵,而且AM真菌形成的菌丝体网络促进宿主植物对矿质元素的吸收,促进植物生长,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草本植物的抗病能力,D正确。
    三、非选择题
    13.(2021·青岛二模)研究发现,海洋生态系统中存在微型生物食物环(如异养浮游细菌→原生动物→桡足类),在富营养海域,微型生物食物环作为经典(捕食)食物链的一个侧支,是海域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补充途径;在贫营养海域,微型生物食物环在海洋食物链起始阶段的作用远大于经典食物链,是能量流动的主渠道。如图表示微型生物食物环与经典食物链关系示意图,字母A~H代表能量值,请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1)区别富营养海域和贫营养海域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随水深增加,浮游植物固定的太阳能逐渐减少,影响这一变化的主要非生物因素是________。
    (2)微型生物食物环中,能量流动的起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图示食物网中,鱼类与浮游动物之间能量的传递效率是_____________。
    (3)某同学认为,微型生物食物环实现了能量的循环流动,请对此观点的合理性做出评价并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近期,某国计划将未彻底处理的核废水排入大海,引发人们的热议。有人说“核废水入海”是世界性的海洋环境问题,对此你是如何理解的?(请从物质循环的角度作出解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群落的物种组成是区别富营养海域和贫营养海域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随水深增加,浮游植物固定的太阳能逐渐减少,影响这一变化的主要非生物因素是阳光。(2)微型生物食物环中,能量流动的起点是异养浮游细菌从死亡的浮游植物等途径中获得的能量,在图示食物网中,鱼类与浮游动物之间能量的传递效率是鱼类的同化量÷浮游动物的同化量×100%=eq \f(F,D)×100%。(3)能量流动的载体是物质循环,图示各营养级同化的能量大部分通过呼吸作用以热能的形式散失,在各营养级之间是逐级递减的,且有机粪便和分泌产物中的能量不能流向异养浮游细菌。因此不能说微型生物食物环实现了能量的循环流动。(4)物质循环具有全球性,核废水中的重金属参与物质循环,会对全球海洋环境造成危害。因此“核废水入海”是世界性的海洋环境问题。
    答案:(1)群落的物种组成 阳光 (2)异养浮游细菌从死亡的浮游植物等途径中获得的能量 eq \f(F,D)×100% (3)不合理,能量流动的载体是物质循环,图示各营养级同化的能量大部分通过呼吸作用以热能的形式散失,在各营养级之间是逐级递减的,且有机粪便和分泌产物中的能量不能流向异养浮游细菌 (4)物质循环具有全球性,核废水中的重金属参与物质循环,会对全球海洋环境造成危害
    14.(2021·丹东模拟)如图是某市第一中学修建的一个人工湿地,池塘边有一片芦苇滩,池塘底部种植了大量睡莲,水中放养了大量鱼类。一段时间后,睡莲全部被鱼吃光,后来学校每天用食堂的剩饭、剩菜饲喂鱼苗,“水体严重富营养化”等问题又出现了。该校生物兴趣小组尝试将池塘水泵入芦苇滩以净化水质。请分析回答:
    (1)输入该池塘生态系统的能量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监测池塘水质的变化,兴趣小组在每周周六的7:00、12:00、17:00三个时间点测定池塘水的pH,推测pH最高的时间点是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改善池塘水质,学校每天上午9:00开始将池塘水泵入芦苇滩,再从出水口引回,如此循环处理6 h,6 h循环水量约为池塘总水量的10%。如表是兴趣小组某天从进水口和出水口分别采集水样测定的相关指标的结果:
    ①耗氧量(COD)是指水体中的有机物等在特定条件下进行生物化学氧化过程中所消耗氧气的量。据表判断,水质污染程度与COD值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与进水口比较,出水口的水质得以明显改善,分析其原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结合所学知识,请为该校改善池塘水体富营养化提出2条合理化的建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根据题意可知,输入该人工生态系统的能量有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和投喂的剩饭、剩菜中有机物内的化学能。(2)为监测池塘水质的变化,兴趣小组在每周周六的7:00、12:00、17:00三个时间点测定池塘水的pH,影响池塘水pH改变的主要是水中的二氧化碳的含量变化,白天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导致池塘中的二氧化碳减少,使得池塘水pH增大,因此推测pH最高的时间点是17:00。(3)①耗氧量(COD)是指水体中的有机物等在特定条件下进行生物化学氧化过程中所消耗氧气的量。耗氧量越大说明水体中有机物越多,说明水质污染程度越高,表中显示进水口的耗氧量均高于出水口的耗氧量,说明出水口的水质有所改善,因此,水质污染程度与COD值呈正相关。②据表可知,每一个时间点,出水口与进水口比较,出水口的总磷、总氮含量和COD值均有所下降,这是因为芦苇等水生植物吸收池塘水中的N、P等元素用于植物的生长发育;芦苇根、茎对水流起阻滞、减缓作用,利于一些物质沉降,从而改善了富营养化的池塘的水质。(4)根据题意可知,池塘污染是由于池塘中的鱼类将池塘底的睡莲全部吃光,后又因为投入食堂的剩饭、剩菜饲喂鱼引起了富营养化,因此改善水质可以适当捕获一部分鱼类,维持池塘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其次根据通过芦苇塘的循环处理使水质得到改善,可以采取池塘中栽植沉水植物或更换清洁的水或者采用浮床生态工艺法净化污水的做法,改善池塘水质。
    答案:(1)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投喂的剩饭、剩菜中有机物内的化学能 (2)17:00 白天水中植物光合作用吸收CO2,pH增大 (3)①水质污染程度越高,COD值越大 ②芦苇吸收氮、磷等元素;芦苇的根、茎对水流起阻滞、减缓作用,利于一些物质沉降 (4)适当捕获一部分鱼类;池塘中栽植沉水植物 能量类型
    生物类型
    自身呼吸消
    耗的能量

    未被利用
    的能量
    流入下一营
    养级的能量
    输入有机
    物的能量
    生产者
    1 210
    256
    2 933
    868

    初级消费者
    252
    88
    564
    A
    192
    次级消费者
    63
    23
    B
    19
    68
    三级消费者
    18
    C
    10

    12

    11:00
    13:00
    15:00
    进水口
    出水口
    进水口
    出水口
    进水口
    出水口
    总磷含量
    0.39
    0.36
    0.35
    0.31
    0.39
    0.34
    总氮含量
    2.19
    2.06
    2.21
    2.02
    2.16
    1.91
    耗氧量(COD)
    10.08
    8.42
    10.08
    8.56
    9.35
    7.92

    相关试卷

    【最新版】23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之专题跟踪检测(十五) 实验与探究:

    这是一份【最新版】23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之专题跟踪检测(十五) 实验与探究,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不定项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最新版】23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之专题跟踪检测(十四) 基因工程:

    这是一份【最新版】23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之专题跟踪检测(十四) 基因工程,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不定项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最新版】23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之专题跟踪检测(十三) 细胞工程:

    这是一份【最新版】23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之专题跟踪检测(十三) 细胞工程,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不定项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