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第二课 物质运动与人生行动 教案(表格式) 教案 2 次下载
- 第三课 能动自觉与自强不息 教案(表格式) 教案 2 次下载
- 第四课 普遍联系与人际和谐 教案(表格式) 教案 2 次下载
- 第五课 发展变化与顺境逆境 教案(表格式) 教案 2 次下载
- 第六课 矛盾观点与人生动力 教案(表格式) 教案 2 次下载
中职政治 (道德与法治)人教版哲学与人生(第3版)第一课 客观实际与人生选择优秀表格教学设计
展开
授课章节 | 第一单元 坚持从实际出发脚踏实地走好人生路 | 授课日期 |
| ||||
授课题目 | 第一课 客观实际与人生选择 | ||||||
授课类型 | 理论课 讨论课 | 授课时数 | 2课时 | ||||
教学目标 |
知识目标 | 使学生了解一切从实际出发的辩证唯物主义基本观点。理解从实际出发、尊重客观规律是进行人生选择、走好人生路的前提。 | |||||
能力目标 | 培养学生运用本课知识把握客观规律,判明客观实际,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人生选择的基本能力。 | ||||||
情感目标 | 培养学生正视现实,自强不息,尊重规律,脚踏实地的人生态度与观念。 | ||||||
教学重点 | 1.一切从实际出发的观点和方法。 2.正确选择适合自己发展的人生道路。 | ||||||
教学难点 | 1.物质世界的统一性和多样性。 2.人生发展的现实性与可能性。 | ||||||
教学资源 | 多媒体课件教学 | ||||||
教学方法 | 讨论法、案例分析法。 | ||||||
板
书
设
计 | 一、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1.把客观实际作为想问题、办事情的出发点,做到主观符合客观。 2.从实际出发,就要探寻和把握客观事物的内在规律,做到实事求是。 3.一切从实际出发是做好各项工作和处理好人生问题的基本要求。 二、客观实际是人生选择的前提和基础 1.正确进行人生选择,走好人生路,也要从客观实际出发。 2.人生实际既包括对象的实际,也包括人自身条件的实际。 3.人生不同阶段有不同的实际。 三、人生选择的多样性和可能性 1. 物质世界的统一性与多样性为人生选择提供了多种可能性。 2.人生发展的现实性与可能性。 3.总有一条适合你的人生路。 四、从实际出发,选择适合自己发展的人生道路 1.做力所能及的选择,使自己的选择符合自己的主观条件。 2.适应时代潮流,使自己的选择适应社会环境和时代的需要。 3.抓住选择的机遇,主动选择,把握自己的命运。
| ||||||
教学过程 | 时间分配 |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目的 | |||
引入 |
「」 分钟 | 公元前638年11月初一,宋楚两军在泓水(今河南柘城北)相遇。宋军的数量小于楚军,处于劣势。但是宋军占据了河边的有利地形,在楚人还没渡完河的时候,宋军已经列阵完毕。公子目夷建议说:“彼众我寡,我军获胜的希望不大,不如趁现在楚军还没有完全渡过泓水,我们发动截击,完 全有把握扭转劣势。”宋襄公不听,他认为截击正在渡河的对手是不道德的,于是就约束全军不得出击。待楚军渡过泓水、正在慌忙列阵的时候,公子目夷又建议 道:“我们趁敌人还没有列阵完毕,掩杀过去,还有希望获胜。”宋襄公又拒绝说:“要等敌人列阵完毕,我军才能出战。”
| 通过这个故事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宋襄公会失败?引导学生得出客观实际的含义,以及一切从实际出发的重要性。通过引导得出下列三个结论。 |
| |||
新
课 |
「」 分钟 | <新课讲授> 一、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通过这个故事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宋襄公会失败?引导学生得出客观实际的含义,以及一切从实际出发的重要性。通过引导得出下列三个结论。 1.把客观实际作为想问题、办事情的出发点,做到主观符合客观。 2.从实际出发,就要探寻和把握客观事物的内在规律,做到实事求是。 运用教材第3页中“张仲景诊病”一例,强调客观事物具有内在规律性。 运用教材第4页中“存奶请客”一例,强调违反客观规律的后果。 3.一切从实际出发是做好各项工作和处理好人生问题的基本要求。 二、客观实际是人生选择的前提和基础 一只秃鹰飞过王宫,看见王宫中的一只黄莺十分受到国王的宠爱,于是就问黄莺:“你是怎么得到国王宠爱的?” 黄莺回答说:“我到王宫后,唱歌十分动听,国王非常喜欢听我唱歌,就经常拿珍珠来打扮我。” 秃鹰听了,心中很是羡慕,它想:“我也应该学学黄莺,这样说不定国王也会喜欢上我的。”于是它就飞到国王睡觉的地方,开始叫起来。正好国王在睡觉,听了秃鹰的叫声,感到十分恐怖。就叫属下去看看是怎么回事。属下禀报说是秃鹰在叫。国王感到十分愤怒,就吩咐手下去把秃鹰抓来,并命令拔光秃鹰的羽毛。 秃鹰浑身疼痛、满是伤痕地回到鸟群中,它恼羞成怒,到处对别的鸟儿说:“这都是黄莺害的,我一定要报仇!” 通过这个故事,要求学生思考秃鹰的问题到底出在哪里。再进行分析,引导学生得出以下结论。 1.正确进行人生选择,走好人生路,也要从客观实际出发。 2.人生实际既包括对象的实际,也包括人自身条件的实际。 3.人生不同阶段有不同的实际。 一位先哲询问古罗马的两面门神:“请问尊神,你为什么一个头长着两副面孔?”“为的是一面察看过去,记取历史的教训;一面展望未来,给人们以美好的憧憬。”门神说。 “可是,您为什么不注视最有意义的现在呢?”先哲问道。 “现在……”门神哑然了。 “要知道,”先哲说道:“过去是现在的逝去,明天是今天的继续。您既然无视现在,对那逝去者即使了如指掌,对未来者纵然明察秋毫,又意义何在?” “呜呜……”门神听到此,忍不住抽泣起来。 原来,正是由于先哲所指出的原因,它没有看守住罗马的城池,被敌人攻陷了,于是,人们遗弃了它…… 三、人生选择的多样性和可能性 近代德国著名的哲学家和科学家莱布尼兹有一天同国王谈论哲学。莱布尼兹说世界上没有两个彼此完全相同的东西。国王不信,马上命人在花园里找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结果总是被莱布尼兹挑出它们之间的差别。其实何止是树叶,世界上一切事物都不会是完全相同的,即使是孪生兄弟,也有差异。有一位作家说过:“世上没有两粒相同的沙子,没有两只相同的苍蝇,没有两双相同的手掌,没有两个相同的鼻子。”这个作家这样说是有道理的,世界上的事物和现象,形形色色、千差万别、千姿百态。莱布尼兹对国王说世界上没有两个彼此完全相同的东西后,他又继续说世界上没有两个彼此完全不同的东西。国王又不信,马上命人在花园里找两片完全不同的树叶。结果总被莱布尼兹指出它们之间相同的地方。这个问题概括起来,就是世界上的事物和现象居然千差万别,但又具有物质统一性。 1. 物质世界的统一性与多样性为人生选择提供了多种可能性。 使用教材中的“名人名言”引导学生理解人生发展的现实性与可能性。 2.人生发展的现实性与可能性。使用教材第9页中“残奥冠军侯斌”一例,引导学生思考。总结出总有一条适合你的人生路。 3.总有一条适合你的人生路。 四、从实际出发,选择适合自己发展的人生道路 23岁的文花枝,是湖南省湘潭市新天地旅行社的一名导游员。文花枝出生在韶山市大坪乡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家境贫寒,为供弟妹读书,她做出了不少牺牲。2000年,成绩优秀的花枝中专毕业后,在浙江的一家酒店找到了一份工作,打工3年里,花枝没回家过过年,她把省下的钱,全部寄给了家里。平时出游在外,文花枝考虑最多的总是游客。她说:“作为导游,得为游客着想!”一次,一位游客发现文花枝在解说时直冒冷汗,问她是不是身体不舒服,她说没事儿。游客很心疼,要她坐下来休息一下,但她硬是坚持带游客将所有的景点参观完后,才瘫坐在车里。 2005年8月28日,22岁的文花枝率团旅游途中遭遇交通事故,在自己左腿严重骨折的情况下,她对前来施救的救援人员说:“我是导游,请先救游客。”直到最后一名游客被送上救护车,文花枝才同意接受施救。因错过了最佳救治时机,文花枝最终左腿高位截肢。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文花枝做出了这样的选择?什么样的人生能实现自我的价值?从而得出下列的几个要点。 1.做力所能及的选择,使自己的选择符合自己的主观条件。 2.适应时代潮流,使自己的选择适应社会环境和时代的需要。 3.抓住选择的机遇,主动选择,把握自己的命运。 组织学生进行选择实践与评价:要求学生写出希望自己将来第一份工作应该具备的五个条件,并排列顺序。然后对这些条件进行逐项删除并排序。最后剩下的一个条件,往往是学生心目中最重要的,也是真正需要的条件。最后对这个条件进行分析,判断其是否符合客观实际。 引导学生完整理解“客观实际”的概念。体会从实践到认识的第一次飞跃。 |
通过这个故事,要求学生思考秃鹰的问题到底出在哪里。再进行分析,引导学生得出以下结论。
以此故事,引导学生正确理解过去、现在和未来。
以此故事引导学生认识物质世界的统一性与多样性的概念。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文花枝做出了这样的选择?什么样的人生能实现自我的价值?从而得出下列的几个要点。
|
| |||
安全教育
|
「」 分钟 | 结合《生活·生命与安全》课程,有针对性地对学生开展安全教育,特别要加强防火、防溺水、防踩踏、交通安全、预防易发传染病、食品卫生方面的安全教育,努力做到普遍教育和针对性教育有机结合,使安全教育细致、深入,贴近实际。在抓好安全防范教育的同时,要认真制定处置各类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
|
| |||
作
业
布
置 | 1.宋代诗人苏轼在“题西林壁一诗中说:“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它体现了( )。 A.人是无法真正认识事物的 B.客观事物是不断变幻的 C.人的主观认识是受到客观条件限制的 D.客观条件不能限制主观认识 2.“实事求是”这句成语中的“是”字是指( )。 A. 客观实际 B. 客观规律 C. 主观愿望 D. 正确观点 3.下列哪一项内容属于个人自身实际中的主观条件( )。 A.自己的体质 B.自己的学业基础 C.自己的家庭情况 D.自身的性格 4.下列哪个成语可以正确体现从客观实际出发进行人生选择( )。 A.量力而行 B.自知之明 C.不自量力 D. 妄自菲薄 5.以爱因斯坦的观点看来:支配着人的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的是( )。 A.物质 B.意识 C.社会 D.精神 答案:1.C 2.B 3.D 4.A 5.C
| ||||||
教学反思 及自我评价 | 通过教学使多数学生基本了解一切从实际出发的辩证唯物主义基本观点。理解从实际出发、尊重客观规律是进行人生选择、走好人生路的前提。情感态度观念:培养学生正视现实,自强不息,尊重规律,脚踏实地的人生态度与观念。培养学生运用本课知识把握客观规律,判明客观实际,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人生选择的基本能力。
| ||||||
邛崃市职业教育中心教案
教者:彭 枭
授课章节 |
| 授课日期 | 2013年2月 | ||||
授课题目 |
| ||||||
授课类型 | 理论课 讨论课 | 授课时数 | 2课时 | ||||
教学目标 |
知识目标 |
| |||||
能力目标 |
| ||||||
情感目标 |
| ||||||
教学重点 |
| ||||||
教学难点 |
| ||||||
教学资源 | 多媒体课件教学 | ||||||
教学方法 | 讨论法、案例分析法。 | ||||||
板
书
设
计 |
| ||||||
教学过程 | 时间分配 |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目的 | |||
引入 |
「」 分钟 |
|
|
| |||
新
课 |
「」 分钟 |
|
|
| |||
安全教育
|
「」 分钟 |
|
|
| |||
作
业
布
置 |
| ||||||
教学反思 及自我评价 |
| ||||||
中职政治 (道德与法治)部编高教版(2023)哲学与人生第3课 追求人生理想优质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中职政治 (道德与法治)部编高教版(2023)哲学与人生<a href="/zz/tb_c4037238_t8/?tag_id=27" target="_blank">第3课 追求人生理想优质教案设计</a>,共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中职第3课 追求人生理想一等奖教案: 这是一份中职<a href="/zz/tb_c4037238_t8/?tag_id=27" target="_blank">第3课 追求人生理想一等奖教案</a>,共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中职第一单元 立足客观实际 树立人生理想第3课 追求人生理想教学设计及反思: 这是一份中职第一单元 立足客观实际 树立人生理想第3课 追求人生理想教学设计及反思,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