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2022-2023学年高三生物上学期第一次摸底考试试题(Word版附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山西省2022-2023学年高三生物上学期第一次摸底考试试题(Word版附答案),共2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生物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下列关于组成细胞的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核酸的合成需要相应蛋白质的参与
B. 人体血液中Ca2+含量过高会出现抽搐症状
C. ATP、磷脂、抗体、RNA的组成元素中都有C、H、O、N、P
D. 几丁质是蓝细菌细胞壁以及甲壳类动物外骨骼的组成成分
【答案】A
【解析】
【分析】1、几丁质也是一种多糖,又称为壳多糖,广泛存在于甲壳类动物和昆虫的外骨骼中。
2、蛋白质的功能-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
①构成细胞和生物体的重要物质,即结构蛋白,如羽毛、头发、蛛丝、肌动蛋白;
②催化作用:如绝大多数酶;
③传递信息,即调节作用:如胰岛素、生长激素;
④免疫作用:如免疫球蛋白(抗体);
⑤运输作用:如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细胞膜上的载体蛋白。
3、无机盐的功能:
(1)维持正常的生命活动,如哺乳动物血液中钙离子含量过低引起抽搐;(2)是细胞内复杂化合物的组成部分,如铁是血红素的组成元素;(3)维持细胞的酸碱平衡以及正常的渗透压,如碳酸根离子和碳酸氢根离子。
【详解】A、核酸的合成需要多种酶的参与,而绝大多数酶属于蛋白质,如DNA复制过程中需要的解旋酶和DNA聚合酶都属于蛋白质,A正确;
B、人体血液中Ca2+含量过低会出现抽搐症状,含量过高会出现肌无力的现象,B错误;
C、ATP包括腺苷和磷酸基团,组成元素为C、H、O、N、P,磷脂由磷酸和脂肪酸构成的,组成元素为C、H、O、N、P,抗体属于蛋白质,组成元素为C、H、O、N等,没有P元素,RNA属于核酸,组成元素为C、H、O、N、P,C错误;
D、几丁质也是一种多糖,又称为壳多糖,广泛存在于甲壳类动物和昆虫的外骨骼中,而蓝细菌属于原核生物,其细胞壁成分为肽聚糖,D错误。
故选A。
2. 哺乳动物胰腺细胞的代谢活动十分旺盛,下列细胞结构与对应功能表述错误的是( )
A. 核糖体:以氨基酸为原料合成多肽链
B. 内质网:肽链的加工、折叠
C. 高尔基体:蛋白质的加工、分类和包装
D. 线粒体:葡萄糖氧化与ATP合成
【答案】D
【解析】
【分析】1、中心体的功能:在有丝分裂前期,发出星射线,构成纺锤体。
2、有些动物细胞能分泌蛋白质,分泌蛋白形成过程:分泌蛋白最初是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中由氨基酸形成多肽,然后进入内质网进行加工,形成有一定空间结构的蛋白质,内质网以“出芽”形式形成囊泡,包裹着要运输的蛋白质到达高尔基体,并实现膜融合,在此时,对蛋白质进一步修饰加工,然后再形成囊泡,移动到细胞膜,再次实现膜融合,并将蛋白质分泌到细胞外。
【详解】ABC、分泌蛋白形成过程:分泌蛋白最初是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中由氨基酸形成多肽,然后进入内质网进行加工,形成有一定空间结构的蛋白质,内质网以“出芽”形式形成囊泡,包裹着要运输的蛋白质到达高尔基体,并实现膜融合,在此时,对蛋白质进一步修饰加工,然后再形成囊泡,移动到细胞膜,再次实现膜融合,并将蛋白质分泌到细胞外,ABC正确;
D、线粒体不能直接利用葡萄糖,只能利用呼吸作用第一阶段的产物丙酮酸,D错误。
故选D。
3. “任何实验的价值和效用,取决于所使用材料对于实验目的的适合性。”下列关于实验材料的选择,正确的是( )
A. 选用甘蔗汁进行还原糖的检测 B. 选用菠菜叶的下表皮观察叶绿体
C. 选用洋葱根尖观察细胞有丝分裂 D. 选用小鼠卵巢观察细胞减数分裂
【答案】C
【解析】
【分析】睾丸中精子的形成过程是连续的,能统计到各个时期的细胞且数量多,而卵巢中卵细胞的形成过程是不连续的,不能统计各个时期的细胞且数量少。
【详解】A、甘蔗中富含蔗糖,蔗糖属于非还原性糖,因此不能选用甘蔗汁进行还原糖的检测,A错误;
B、菠菜的下表皮细胞无叶绿体,B错误;
C、洋葱根尖细胞能进行有丝分裂,因此可选用洋葱根尖观察细胞有丝分裂,C正确;
D、观察动物细胞减数分裂过程时,可选用小鼠精巢组织进行,不可选用小鼠卵巢,因为卵巢中产生的卵细胞的数目比较少,且减数第二次分裂要在受精过程中才能完成,不适用,D错误。
故选C。
4. 细胞膜上的转运蛋白与物质跨膜运输有关。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载体蛋白转运物质都是逆浓度梯度的 B. 通道蛋白转运物质都是顺浓度梯度的
C. 载体蛋白转运物质自身构象会改变 D. 水分子可借助通道蛋白进出细胞
【答案】A
【解析】
【分析】生物膜上的转运蛋白分为载体蛋白和通道蛋白两种类型。载体蛋白与相应物质结合后,通过改变自身空间结构转运物质;通道蛋白能形成穿膜小孔或通道,物质通过小孔或通道跨膜转运
【详解】A、载体蛋白介导的可以是主动运输,也可以是协助扩散,故载体蛋白转运物质可以顺浓度梯度运输,也可以是逆浓度梯度运输,A错误;
B、通道蛋白转运物质属于协助扩散,该方式都是顺浓度梯度的,B正确;
C、体蛋白与相应物质结合后,通过改变自身空间结构转运物质,C正确;
D、水分子更多的是借助通道蛋白以协助扩散方式进出细胞,D正确。
故选A。
5. 下图是某种二糖在最适条件下的水解反应模型。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图中①在高温下会因肽键断裂而永久失活
B. 图中②可代表二糖中的蔗糖或乳糖
C. 生物体内各种酶作用所需的最适条件一致
D. 图中模型可用来解释酶具有高效性
【答案】B
【解析】
【分析】1、蔗糖和乳糖都属于二糖,蔗糖由一分子的葡萄糖和一分子的果糖组成,乳糖由一分子的葡萄糖和一分子的半乳糖组成。
2、分析题图:某种二糖在最适条件下的水解反应模型,其中①在化学反应前后不发生改变,表示酶,②表示底物,③和④表示②水解的产物,该模型可以解释酶的专一性。
【详解】A、图中①属于酶。酶的化学本质绝大多数属于蛋白质,蛋白质类的酶在高温下会因空间结构破坏而永久失活,A错误;
B、识图分析可知,图中②表示底物,在酶的催化作用下水解为产物③和④两种物质,因此②可代表二糖中的蔗糖或乳糖,B正确;
C、生物体内含有多种酶的存在,各种酶作用所需的最适条件不同,如胃蛋白酶的最适pH值大约为1.5,而唾液淀粉酶的最适pH值接近中性,C错误;
D、图中模型可用来解释酶具有专一性,D错误。
故选B。
6. 某生物兴趣小组为了验证艾弗里关于肺炎链球菌转化实验的结论,将加热致死的S型肺炎链球菌破碎后,设法去除绝大部分糖类、蛋白质和脂质,制成细胞提取液并均分到编号为①②③④的四支试管中,下列实验不能获得活的S型细菌的是( )
A. 将①号试管中的提取液与R型活细菌混合培养
B. 在②号试管的提取液中加入蛋白酶,处理一段时间后与R型活细菌混合培养
C. 在③号试管的提取液中加入DNA酶,处理一段时间后与R型活细菌混合培养
D. 在④号试管的提取液中加入RNA酶,处理一段时间后与R型活细菌混合培养
【答案】C
【解析】
【分析】1、肺炎链球菌转化实验的实质是S型细菌的DNA片段整合到了R型细菌的DNA中,进而在R型细菌中指导合成了S型细菌的一些物质,使R型细菌转化成了S型细菌。
2、一般情况下,转化率很低,只有极少数R型细菌被S型细菌的DNA侵入并发生转化,培养基中(或小鼠体内)的大量S型细菌大多是由转化后的S型细菌繁殖而来的。
【详解】A、①号试管中存在S细菌的DNA,R型活细菌混合培养后可获得活的S型细菌,A不符合题意;
B、在②号试管的提取液中加入蛋白酶可水解蛋白质,但S型细菌的DNA还在,处理一段时间后与R型活细菌混合培养可获得活的S型细菌,B不符合题意;
C、在③号试管的提取液中加入DNA酶,DNA酶可水解S型细菌的DNA,处理一段时间后与R型活细菌混合培养不能发生转化,不能获得活的S型细菌,C符合题意;
D、在④号试管的提取液中加入RNA酶,S型细菌的DNA还在,处理一段时间后与R型活细菌混合培养,能获得活的S型细菌,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7. 2020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发现丙型肝炎病毒(HCV)的三位科学家。HCV为单股正链RNA病毒,用+RNA表示,病毒增殖过程中遗传信息的传递过程如图所示。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
A. 过程①②③的碱基互补配对方式不完全相同
B. HCV的+RNA的复制需要经历一个逆转录过程
C. HCV的+RNA的翻译产物有多种功能
D. HCV的+RNA进入宿主细胞后同时开始复制和翻译
【答案】C
【解析】
【分析】据图可知,病毒的+RNA需要经过②③过程才能形成病毒的遗传物质+RNA,病毒的+RNA可作为翻译的模板。
【详解】A、过程①②③都是RNA和RNA之间发生碱基互补配对,因此碱基互补配对方式相同,A错误;
B、HCV的+RNA的复制需要经历两个RNA复制过程,B错误;
C、据图可知,HCV的+RNA的翻译产物有衣壳蛋白,酶等,因此具有多种功能,C正确;
D、由于+RNA复制需要的酶是+RNA为模板形成的酶催化形成的,因此HCV的+RNA进入宿主细胞后复制和翻译不是同时的,D错误。
故选C。
8. 下列有关基因表达与性状关系的描述,错误的是( )
A. 大多数情况下,基因与性状是一一对应的关系
B. 研究表明,吸烟等不良生活习惯会影响DNA甲基化水平
C. 研究发现,细胞分化的本质就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D. 一般来说,性状是基因与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
【答案】A
【解析】
【分析】基因对性状的控制:①基因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的性状;②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控制细胞代谢进而间接控制生物的性状。
【详解】A、多数情况下,基因与性状不是简单的线性关系,多数情况下一个基因控制一个性状,有时一个性状由多个基因控制,一个基因也可以影响多个性状,A错误;
B、吸烟会使人体细胞内的DNA甲基化水平升高,对染色体上的组蛋白也会产生影响,B正确;
C、研究发现,细胞分化的本质就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C正确;
D、基因与基因、基因与基因产物、基因与环境相互作用,精细地调节生物的性状,生物的性状由基因和环境共同决定的,D正确。
故选A。
9. 下列有关可遗传变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基因突变是基因片段的增添、缺失和替换
B. 染色体片段的重复必然导致基因种类的变化
C. 同源染色体上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的互换属于基因重组
D. 染色体数目变异在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过程中均可发生
【答案】D
【解析】
【分析】1、基因突变是DNA分子中发生碱基对的替换、增添和缺失而引起基因结构的改变。
2、基因重组是生物体进行有性生殖的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的重新组合,包括自由组合和交叉互换两类.
3、染色体结构的变异包括染色体片段的缺失、重复、倒位或易位等改变,染色体结构的变异导致染色体上基因的数目或排列顺序发生改变。
【详解】A、基因突变是基因中发生碱基对的替换、增添和缺失而引起基因结构的改变,A错误;
B、染色体片段的重复必然导致基因数量的增加,而种类一般不变,B错误;
C、同源染色体上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的互换属于基因重组,C错误;
D、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是真核细胞的分裂方式,真核细胞内存在染色体,因此染色体数目变异在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过程中均可发生,一般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后期或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后期以及有丝分裂的后期,D正确。
故选D。
10. 达尔文环球考察中发现,在加拉帕格斯群岛上生活着13种地雀,不同种之间存在生殖隔离。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地理隔离导致出现生殖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唯一方式
B. 不同岛屿的环境条件导致地雀发生了不同方向的变异
C. 地雀用于生物进化的研究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
D. 各个岛上不同地雀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了不同的变化
【答案】D
【解析】
【分析】1、物种:分布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具有一定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而且在自然状态下能够相互交配和繁殖,并能够产生可育后代的一群生物个体。
2、隔离:不同种群间的个体,在自然条件下基因不能发生自由交流的现象。常见的有地理隔离和生殖隔离。
【详解】A、生殖隔离的形成不一定是经过地理隔离形成的,如多倍体育种,A错误;
B、变异是不定向的,自然选择能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B错误;
C、科学研究属于直接价值,因此地雀用于生物进化的研究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C错误;
D、由于不同岛屿上的环境不同,因此在不同环境下,不同岛屿上的地雀种群基因频率发生了不同的变化,D正确。
故选D。
11. 吸食毒品会对神经系统造成严重损伤并使人上瘾,从而带来生理、心理上的巨大危害。下图是某种毒品的作用机理。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正常情况下,神经递质释放后突触后膜不会持续兴奋
B. 吸食毒品后,会使转运蛋白失去回收神经递质的功能
C. 长期吸食毒品,会导致突触后膜神经递质的受体增多
D. 吸食毒品会危害健康,禁毒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
【答案】C
【解析】
【分析】兴奋在两个神经元之间传递是通过突触进行的。突触由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三部分组成。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前膜的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进入突触间隙,作用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引起下一个神经元兴奋或抑制,因此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向的。突触可完成“电信号→化学信号→化学信号”的转变。
【详解】A、正常情况下,神经递质释放后作用于突触后膜,会被分解或回收到突触前膜,故不会引起突触后膜持续兴奋,A正确;
B、分析题图可知,吸食毒品后,毒品分子会与转运蛋白结合,会使转运蛋白失去回收神经递质的功能,B正确;
C、由图可知:毒品通过与转运蛋白结合影响神经递质的回收,使神经递质留在突触间隙持续发挥作用,导致突触后膜上的神经递质受体减少,C错误;
D、吸食毒品会危害健康,禁毒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应该共同抵御毒品危害,D正确。
故选C。
12. 阿尔茨海默病是一种老年期较为常见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临床上以记忆障碍、失语、失认以及人格和行为改变等为特征,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阿尔茨海默病患者丧失的记忆、语言等功能是人脑特有的高级功能
B. 阿尔茨海默病患者丧失的主要是短时记忆,长时记忆为永久性记忆不会遗忘
C. 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出现失语症状,可能与大脑左半球相关区域细胞损伤有关
D. 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看不懂文字、听不懂讲话,说明大脑皮层V、S区受损
【答案】C
【解析】
【分析】1、大脑:大脑皮层是调节机体活动的最高级中枢,是高级神经活动的结构基础,其上有语言、听觉、视觉、运动等高级中枢。
2、各级中枢的联系:神经中枢的分布部位和功能各不相同,但彼此之间相互联系,相互调控。一般来说,位于脊髓的低级中枢受脑中相应高级中枢的调控,这样,相应器官、系统的生理活动,就能进行得更加有条不紊和精确。
【详解】A、语言功能是人脑特有的高级功能,A错误;
B、记忆过程的四个阶段为感觉性记忆,第一级记忆、第二级记忆和第三级记忆,其中第二、三级记忆相当于长时记忆,第二级记忆仍会发生遗忘,B错误;
C、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出现失语症状,可能与大脑左半球相关区域细胞损伤有关,C正确;
D、大脑皮层言语区中,W区为书写中枢,V区为视觉性语言中枢,S区为运动性语言中枢,H区为听觉性语言中枢,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看不懂文字、听不懂讲话,说明大脑皮层V、H区受损,D错误。
故选C。
13. 2022年,猴痘疫情拉响全球公共卫生警报。下图是猴痘病毒侵入人体后引起的某种特异性免疫反应过程,图中A、B为有关物质。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 细胞毒性T细胞依赖B物质识别靶细胞
B. A物质为抗体,最终与猴痘病毒表面的抗原特异性结合
C. T细胞在胸腺中成熟,可分为辅助性T细胞和细胞毒性T细胞等
D. 猴痘病毒侵入机体后,细胞毒性T细胞的细胞周期可能会变短
【答案】B
【解析】
【分析】据图可知,A为辅助性T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B细胞靶细胞膜上的抗原物质,细胞毒性T细胞与靶细胞密切结合,可导致靶细胞裂解死亡。
【详解】A、B为靶细胞膜上的抗原物质,细胞毒性T细胞依赖B物质识别靶细胞,A正确;
B、A为复制性T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可促进细胞毒性T细胞的增殖和分化,B错误;
C、T细胞在胸腺中成熟,可分为辅助性T细胞和细胞毒性T细胞等,C正确;
D、猴痘病毒侵入机体后,细胞毒性T细胞在细胞因子和抗原刺激下会增殖分化,其细胞周期会变短,D正确。
故选B。
14. 某兴趣小组同学利用玉米胚芽鞘完成了a~f组实验,其中g是某同学对f组实验的推测。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
A. a、b组实验结果说明胚芽鞘的生长与尖端有关
B. c、d组实验结果说明胚芽鞘的感光部位在尖端
C. e组实验结果说明造成胚芽鞘弯曲生长的化学物质是吲哚乙酸
D. g的推测是错误的,胚芽鞘生长状况应该与e组结果相似
【答案】C
【解析】
【分析】尖端产生的生长素在单侧光的条件下会发生横向运输,使背光侧生长素含量高于向光侧,植物表现为向光生长。
【详解】A、a、b组的自变量为是否含有尖端,有尖端的a组表现为生长,而没有尖端的b组表现为不生长,因此实验结果说明胚芽鞘的生长与尖端有关,A正确;
B、c、d组的自变量为是否有尖端,有尖端的c组能弯向光源生长,没有尖端的d组不能弯向光源,说明弯向光源生长与尖端感受光照有关,B正确;
C、e组实验结果说明造成胚芽鞘弯曲生长的化学物质是由尖端产生的,不能说明其为吲哚乙酸,C错误;
D、f中含有生长素的琼脂块放在了右侧,会导致右侧生长较快,胚芽鞘会弯向左侧生长,因此g的推测是错误的,胚芽鞘生长状况应该与e组结果相似,D正确。
故选C。
15. 研究人员发现,在特定的光照等条件下,光敏色素接受光信号后,关键的转录因子CO结合在成花素基因启动子区域,激发该基因表达出成花素,成花素运输到植物茎顶端分生组织,促进植物开花。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 CO促进植物开花,说明CO是一种植物激素
B. 光敏色素是一类蛋白质,分布在植物的各个部位
C. 植物开花是由环境因素、基因表达和激素共同调节完成的
D. 成花素促进植物开花的过程中存在着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答案】A
【解析】
【分析】分析题意可知:“成花素的化学本质是一种由FT控制合成的蛋白质,CO会结合在成花素基因FT靠近转录起始的部位,从而激发基因的表达,由该基因表达出的成花素会运输到茎顶端,促进植物开花。”说明植物的开花受基因影响,光周期引起的成花素的表达也可调控植物的开花。
【详解】A、植物激素是植物细胞合成对植物生长发育起调节作用的物质,CO能调控基因的表达,促进开花,是种光周期输出因子,并不能证明CO是一种植物激素,A错误;
B、光敏色素是一类 信息分子,分布在植物的各个部位,其中在 分生组织的细胞内比较丰富,B正确;
C、植物的开花受基因影响,同时光周期引起的成花素的表达也可调控植物的开花,C正确;
D、分析题意可知,在特定光照等条件下,成花素运输到植物茎顶端分生组织,促进植物开花,成花素促进植物开花的过程中存在着基因的选择性表达,D正确。
故选A。
16. 下列关于“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培养过程中,培养用具和培养液必须经过严格的灭菌处理
B. 从瓶中吸出培养液进行计数之前,不必摇匀培养瓶中的培养液
C. 先向计数室内滴加培养液,然后再将盖玻片放在计数室上
D. 为了方便酵母菌计数,培养后期的培养液应稀释后再计数
【答案】D
【解析】
【分析】实验注意事项:(1)由于酵母就是单细胞微生物,因此计数必须在显微镜下进行;显微镜计数时,对于压线的酵母菌,应只计固定的相邻两个边及其顶角的酵母菌。(2)从试管中吸出培养液进行计数前,需将试管轻轻振荡数次,目的是使培养液中的酵母菌均匀分布,减少误差。(3)每天计算酵母菌数量的时间要固定。(4)溶液要进行定量稀释。(5)本实验不需要设置对照和重复,因为该实验在时间上形成前后对照,只要分组重复实验,获得平均值即可。
【详解】A、在实验前,必须要对培养用具和培养液进行严格的灭菌处理,以避免杂菌污染,影响实验结果,实验过程中不能灭菌,A错误;
B、从试管中吸出培养液进行计数前,需将试管轻轻振荡数次,目的是使培养液中的酵母菌均匀分布,B错误;
C、先将盖玻片放在计数室上,然后再向计数室内滴加培养液,C错误;
D、由于后期培养液中菌体数量多,不易计数,因而为了便于计数先要进行稀释再计数,D正确。
故选D。
17. “苗多欺草,草多欺苗”反映了农作物和田间杂草的数量变化关系。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草”是影响“苗”种群密度变化的密度制约因素
B. “苗”种群数量的变化受到种群内部生物因素的影响
C. 若去除全部田间杂草,“苗”就会出现“J”形增长
D. “苗”和“草”共同利用同样有限的资源和空间,会产生相互排斥现象
【答案】C
【解析】
【分析】影响种群动态的因素分两类:(1)密度的制约因素,其影响程度与种群密度有密切关系的因素,如竞争、捕食、寄生、疾病和种内调节等生物因素。分过度补偿、补偿不足、均衡补偿三种。(2)非密度制约因素,其影响程度与种群密度无关的因素,如温度、降水、风等气候因素,污染、环境的pH等环境因素。当种群密度大时,个体间的接触就频繁,传染病也容易蔓延,可见疾病属密度制约因素。而寒潮来临,种群中总有一定比例的个体死亡,这种影响与种群密度没有明显关系,故属非密度制约因素。因此属于非密度制约因素影响的严寒。
【详解】A、密度制约因素,其影响程度与种群密度有密切关系的因素,如竞争、捕食、寄生、疾病和种内调节等生物因素,“草”是影响“苗”种群密度变化的密度制约因素,A正确;
B、“苗”种群数量的变化受到种群内部生物因素的影响,如种群内部个体之间对于空间和营养等的竞争,B正确;
C、由于空间等其他资源的限制,即使去除全部田间杂草,“苗”也不会出现“J”形增长,C错误;
D、“苗”和“草”共同利用同样有限的资源和空间,两者之间存在竞争,会产生相互排斥现象,D正确。
故选C。
18. 下表是某自然水域不同鱼种在不同季节所占质量百分比、栖息位置和食物种类。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种类
各季节所占质量百分比
栖息位置
食物种类
春季
夏季
秋季
冬季
矛尾虾虎鱼
13.19
10.15
10.45
14.97
底栖
钩虾、糠虾等
方氏云蚓鱼
12.09
3.08
0
0
近岸底层
海蜇虾、浮游动物
斑尾刺虾虎鱼
0
0
5.00
14.29
近岸底层
幼鱼、小型软体动物
安氏新银鱼
5.49
0
0
16.33
近岸上层
小型鱼虾
A. 四种鱼栖息于不同的水层,可充分利用自然水域资源( )
B. 方氏云鲥鱼和斑尾刺虾虎鱼栖息位置相同,说明生态位相同
C. 研究不同鱼种在不同季节所占质量百分比,有利于指导渔业生产
D. 人类的捕捞活动可改变该自然水域的物种丰富度,进而改变群落的演替方向
【答案】B
【解析】
【分析】在群落中,各个生物种群分别占据了不同的空间,使群落形成一定的空间结构。群落的空间结构包括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等方面,植物的垂直结构主要是光照引起,植物的垂直分布为动物提供栖息空间和食物,导致动物也存在垂直结构;由于地形的变化、土壤湿度和盐碱度的差异、光照强度的不同、生物自身生长特点的不同,以及人与动物的影响等因素生物存在水平结构。
【详解】A、四种鱼栖息于不同的水层,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可充分利用自然水域资源,A正确;
B、一个物种在群落中的地位或作用,包括所处的空间位置、占用资源情况以及与其他物种的关系等,称为这个物种的生态位。因此方氏云鲥鱼和斑尾刺虾虎鱼栖息位置相同,不能说明生态位相同,B错误;
C、研究不同鱼种在不同季节所占质量百分比,可合理确定捕捞时间,有利于指导渔业生产,C正确;
D、人类的捕捞活动会导致某些鱼类数量减少,可能会改变该自然水域的物种丰富度,进而改变群落的演替方向,D正确。
故选B。
19. “嫦娥四号”运载火箭内的密封载荷罐中,搭载了棉花、油菜、酵母菌和果蝇等六种生物作为样本。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 该密封载荷罐中的酵母菌属于消费者
B. 该密封载荷罐需要来自罐外的能量补充
C. 该密封载荷罐内的碳循环在群落与非生物环境之间进行
D. 该密封载荷罐的稳定性主要取决于营养结构的复杂程度
【答案】A
【解析】
【分析】1、负反馈调节是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量力的基础,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才能维持相对稳定,而自我调节能力的大小与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的复杂程度有关。
2、能量是维持生态系统存在和发展的动力,是生态系统的基本功能之一,应特别注意以下内容:能量流动的起点是生产者,能量的源头是太阳能;能量的输入总量是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固定的太阳能总量;散失的能量是通过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呼吸作用分解有机物时产生的,最终以热能的形式散失掉。
3、生态系统的成分:生产者(主要包括绿色植物)、消费者(主要是各种捕食关系的动物和寄生关系的动物)、分解者(主要是包括细菌和真菌)和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如光能、水、无机盐等)。
【详解】A、酵母菌属于真菌,是生态系统的分解者,A错误;
B、该密封载荷罐是密封的,若保证载荷罐的正常运行,则需要输入光能,B正确;
C、物质循环是指组成生物体的各种元素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的往复循环过程,因此该密封载荷罐内的碳循环在群落与非生物环境之间进行,C正确;
D、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取决于生物的种类和营养级的复杂程度,即生态系统营养结构的复杂程度,D正确。
故选A。
20. 2022年北京冬奥会成为历史上首个实现“碳中和”的冬奥会,兑现了“绿色办奥”的庄严承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建立低碳交通保障系统,增大了生态足迹
B. 建立动植物监测系统,只是保护物种的多样性
C. 建立垃圾回收利用系统,提高了能量传递效率
D. 冬奥会设计遵循循环、协调、整体等生态学原理
【答案】D
【解析】
【分析】生态足迹:又叫生态占用,指在现有技术条件下,维持某一人口单位(一个人、一个城市、一个国家或全人类)生存所需的生产资源和吸纳废物的土地及水域面积。生态足迹越大,代表人类所需的资源越多,对生态和环境的影响越大。
【详解】A、建立低碳交通保障系统,减小了生态足迹,A错误;
B、保护生物多样性就是保护物种多样性、基因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因此建立动植物监测系统,不只是保护物种的多样性,B错误;
C、垃圾回收再利用实现了能量多级利用,提高了生态系统的能量利用效率,但不能提高能量传递效率,C错误;
D、冬奥会通过建立动植物监测系统、动物救助中心、低碳交通保障体系、垃圾回收利用体系等多项举措,兑现了“绿色办奥”的庄严承诺,所以冬奥会设计遵循循环、协调、整体等生态学原理,D正确。
故选D。
21. “舌尖上的中国”蕴含了传统发酵技术。下列对传统发酵食品制作过程的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腐乳制作过程中,密封处理有利于毛霉的生长
B. 泡菜制作过程中,密封处理有利于乳酸菌发酵
C. 果酒制作过程中,拧松瓶盖有利于排出二氧化碳
D. 果醋制作过程中,打开容器有利于醋酸菌发酵
【答案】A
【解析】
【分析】1、腐乳制作原理:毛酶等微生物产生的蛋白酶能将豆腐中的蛋白质分解成小分子的肽和氨基酸;脂肪酶可将脂肪分解成甘油和脂肪酸。豆腐乳的前、后期制作中温度和空气条件:豆腐乳的前期制作温度控制在15℃~18℃环境条件下,因为毛霉属需氧型微生物,因而放置在空气中即可;豆腐乳的后期制作温度控制在30℃条件下,且要放入坛中密封坛口;在豆腐乳的后期制作过程中,能防止杂菌生长,利于后期成熟的因素:腌制中的盐,卤汤中的酒、香辛料以及对坛子消毒、装坛密封时用酒精灯火焰处理坛口等,都有抑制微生物生长的作用。
2、制作泡菜要用到乳酸菌,乳酸菌是厌氧菌,分解有机物是不需要氧气的,因此泡菜坛要加盖并用一圈水来封口,以避免外界空气的进入,否则如果有空气进入,就会抑制乳酸菌的活动,影响泡菜的质量。
3、参与果酒制作的微生物是酵母菌,其新陈代谢类型为异养兼性厌氧型。果酒制作的原理:
(1)在有氧条件下,反应式如下:C6H12O6+6H2O+6O2 6CO2+12H2O+能量;
(2)在无氧条件下,反应式如下:C6H12O62CO2+2C2H5OH+能量。
4、参与果醋制作的微生物是醋酸菌,其新陈代谢类型是异养需氧型。果醋制作的原理:醋酸菌是-种好氧性细菌,只有当氧气充足时,才能进行旺盛的生理活动;当氧气、糖源都充足时,醋酸茵将葡萄汁中的果糖分解成醋酸。
【详解】A、毛霉的代谢类型是异养需氧型,腐乳制作过程中,前期制作温度控制在15℃~18℃环境条件下,因为毛霉属需氧型微生物,因而放置在空气中即可,腐乳的后期制作温度控制在30℃条件下,且要放入坛中密封坛口,A错误;
B、制作泡菜要用到乳酸菌,乳酸菌是厌氧菌,在无氧的条件下,乳酸菌发酵产生乳酸,使得菜具有特殊的风味,如果有空气进入,就会抑制乳酸菌的活动,影响泡菜的质量,B正确;
C、果酒发酵是利用酵母菌在无氧条件下生成酒精并有二氧化碳生成,所以应密闭容器制造无氧条件,又要定时拧松瓶盖排出二氧化碳,C正确;
D、参与果醋制作的微生物是醋酸菌,其新陈代谢类型是异养需氧型,果醋制作过程中,打开容器有利于醋酸菌发酵,D正确。
故选A。
22. 含有C、H、N的某种有机物S难以降解,会对环境造成污染。研究人员按照下图所示流程从淤泥中分离得到能高效降解S的细菌菌株。实验过程中需要甲、乙两种培养基,甲的组分为无机盐、水和S,乙的组分为无机盐、水、S和Y。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甲、乙培养基均属于选择培养基,乙培养基中的Y物质是琼脂
B. 甲、乙两种培养基为细菌的生长提供水、碳源、氮源和无机盐等营养物质
C. 图中步骤③采用稀释涂布平板法,用平板培养细菌一般需要将平板倒置
D. 若用乙平板对该菌计数时,统计的菌落数往往比活菌的实际数目偏多
【答案】D
【解析】
【分析】在微生物学中,将允许特定种类的微生物生长,同时抑制或阻止其他种类微生物生长的培养基,称为选择培养基。虽然各种培养基的具体配方不同,但一般都含有水、碳源(提供碳元素的物质)、氮源(提供氮元素的物质)和无机盐。另外还需要满足微生物生长对pH、特殊营养物质以及氧气的要求。
【详解】A、由题干信息可知,甲、乙培养基均含有有机物S,两者都属于选择培养基,A正确;
B、甲、乙两种培养基都含有水、碳源(提供碳元素的物质)、氮源(提供氮元素的物质)和无机盐,B正确;
C、据图可知,乙中的菌落分布均匀,故图中步骤③采用稀释涂布平板法,用平板培养细菌一般需要将平板倒置,以防止培养基被污染,C正确;
D、乙采用的方法是稀释涂布平板法,该方法计数时,统计的菌落数往往比活菌的实际数目低,原因是 当两个或多个细胞连在一起时,平板上观察到的只是一个菌落,D错误。
故选D。
23. 采用机械方法将早期胚胎切割后移植,可以获得同卵双胎或多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胚胎分割时,应选取发育良好、形态正常的囊胚或原肠胚
B. 利用胚胎分割技术可以获得两个基因型完全相同的胚胎
C. 胚胎分割时,需将囊胚的滋养层进行均等分割
D. 胚胎移植前,通常取内细胞团进行性别鉴定
【答案】B
【解析】
【分析】1、胚胎分割的特点:来自同一胚胎的后代具有相同的遗传物质,胚胎分割可以看做动物无性繁殖或克隆的方法之一。
2、进行胚胎分割时,应选择发育良好、形态正常的桑椹胚或囊胚。对囊胚阶段的胚胎进行分割时要注意将内细胞团均等分割,否则会影响分割后胚胎的恢复和进一步发育。
【详解】A、胚胎分割时,应选取发育良好、形态正常的桑椹胚或囊胚,A错误;
B、来自同一个胚胎的后代具有相同的遗传物质,因此利用胚胎分割技术可以获得两个基因型完全相同的胚胎,B正确;
C、胚胎分割时需将囊胚阶段的内细胞团进行均等分割,C错误;
D、胚胎移植前,通常取滋养层细胞进行性别鉴定,D错误。
故选B。
24. 科学家通过诱导黑鼠体细胞去分化获得诱导性多能干细胞(iPS),继而利用iPS细胞培育出与黑鼠遗传特性相同的克隆鼠,流程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黑鼠体内获得的体细胞贴壁生长后会出现接触抑制现象
B. 2-细胞胚胎只能通过人工方法从灰鼠输卵管内获得
C. 重组囊胚通过胚胎移植技术移入白鼠子宫内继续发育
D. iPS与黑鼠的ES细胞同样具有分化为体内各种细胞的潜能
【答案】B
【解析】
【分析】哺乳动物胚胎干细胞简称ES或EK细胞,来源于早期胚胎或从原始性腺中分离出来,据此分析作答。
【详解】A、动物细胞培养过程中会出现接触抑制的现象,此时需要进行分瓶处理,A正确;
B、图中2细胞胚胎可用人工方法从灰鼠输卵管内获得,该过程称为冲卵,也可从早期胚胎中获取,B错误;
C、图中重组囊胚通过胚胎移植技术移入白鼠子宫内继续发育,该技术的实质是早期胚胎在相同生理环境条件下空间位置的转移,C正确;
D、iPS属于多能干细胞,与黑鼠的ES细胞同样具有分化为体内各种细胞的潜能,D正确。
故选B。
25. 下图是培育“番茄—马铃薯”杂种植株的过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过程Ⅰ需要用纤维素酶、果胶酶处理去除细胞壁
B. 过程Ⅱ常用PEG融合法、高Ca2+-高pH融合法等进行诱导
C. 过程Ⅲ完成的标志是杂种细胞再生出细胞壁
D. 过程Ⅳ与过程Ⅴ培养基中生长素与细胞分裂素的比值相同
【答案】D
【解析】
【分析】据图分析,图示过程I为去除植物细胞壁获得原生质体,过程II为原生质体融合,过程III为再生出细胞壁,IV、V是植物组织培养。
【详解】A、植物细胞壁的成分主要是纤维素和果胶,过程Ⅰ需要用纤维素酶、果胶酶处理去除细胞壁获得原生质体,A正确;
B、过程Ⅱ是诱导原生质体融合,常用PEG融合法、高Ca2+-高pH融合法等进行,B正确;
C、过程Ⅲ是杂种细胞的融合,该过程完成的标志是杂种细胞再生出细胞壁,C正确;
D、过程IV和过程V是诱导植物生芽和生根的过程,生长素与细胞分裂素的比值不同,D错误。
故选D。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包括5个小题,共50分。
26. 自然界中一些植物有很特殊的CO2,同化方式,如下图所示。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这类植物白天气孔_____(填“开放”或“关闭”),光合作用所需的CO2,来源于苹果酸脱羧和_____释放的CO2。
(2)这类植物晚上吸收的CO2,通过生成苹果酸储存在_____中。夜间吸收的CO2_____(能不能)合成(CH2O),判断理由是_____。
(3)某兴趣小组的同学推测这类植物可能生活在干旱地区。若以液泡中的pH作为检测指标,请设计实验来验证这类植物在干旱环境中存在这种特殊的CO2,固定方式_____。(简要写出实验思路和预期结果)
【答案】(1) ①. 关闭 ②. 呼吸作用
(2) ①. 液泡 ②. 不能 ③. 没有光照,光反应不能正常进行,无法为暗反应提供所需的ATP、NADPH
(3)实验思路:取若干生理状态相同的植物甲,平均分为A、B两组并于夜晚测定其细胞液pH值。将A组置于干旱条件下培养,B组置于水分充足的条件下培养,其它条件保持相同且适宜。一段时间后,分别测定A、B两组植物夜晚细胞液的pH值并记录
预期结果:A组pH值小于B组,且B组pH值实验前后变化不大,说明植物甲在干旱环境中存在这种特殊的CO2固定方式
【解析】
【分析】据图可知,图1植物“夜间气孔开放,吸收的CO2生成苹果酸储存在液泡中”;图2是植物白天叶肉细胞气孔关闭,据此分析作答。
【小问1详解】
据图可知,这类植物白天气孔关闭,光合作用所需的CO2,来源于液泡中储存的苹果酸脱羧释放和呼吸作用释放的CO2。
【小问2详解】
据图可知,这类植物晚上气孔开放,吸收的CO2,通过生成苹果酸储存在液泡中;夜间吸收的CO2不能合成(CH2O),是由于有机物的合成需要光反应提供的NADPH和ATP。
【小问3详解】
实验设计时遵循对照原则和单一变量原则,无关变量相同且适宜,若以pH作为检测指标,验证植物甲在干旱环境中存在这种特殊的CO2固定方式,具体实验思路为:取若干生理状态相同的植物甲,平均分为A、B两组并于夜晚测定其细胞液pH值。将A组置于干旱条件下培养,B组置于水分充足的条件下培养,其它条件保持相同且适宜。一段时间后,分别测定A、B两组植物夜晚细胞液的pH值并记录。由于植物甲在干旱环境中存在这种特殊的CO2固定方式(液泡中pH变小),因此预期结果为:A组pH值小于B组,且B组pH值实验前后变化不大,说明植物甲在干旱环境中存在这种特殊的CO2固定方式。
27. 玉米是雌雄同株异花植物,为有利于进行育种实践且获得抗虫品系,科研人员进行了两项实验研究:
Ⅰ.用纯合雌雄同株品系甲培育出雌株突变品系乙(雄性不育)。突变品系乙的产生原因是2号染色体上的基因T突变为t,T对t为完全显性。
Ⅱ.将抗虫基因A转入雌株突变品系乙,获得抗虫的品系丙。
请回答有关问题:
(1)雌株突变品系用于育种实践的优点是杂交实验时不需要_____,可简化实验步骤。
(2)让品系丙(Att)与品系甲(TT)植株杂交,F1中抗虫∶非抗虫约为_____。F1中抗虫与非抗虫植株的性别表现均为_____(填“雌株”或“雌雄同株”)。
(3)为研究A基因是否插入2号染色体上,选取(2)中F1的抗虫植株自交,观察统计F2的表型及比例,若_____,则A基因位于2号染色体上;若_____,则A基因不位于2号染色体上。
【答案】(1)去雄 (2) ①. 1∶1 ②. 雌雄同株
(3) ①. 抗虫雌株∶抗虫雌雄同株∶不抗虫雌雄同株=1∶2∶1 ②. 抗虫雌雄同株∶抗虫雌株∶不抗虫雌雄同株∶不抗虫雌株=9∶3∶3∶1
【解析】
【分析】分离定律适用于一对相对性状,自由组合定律是对两对及两对以上的相对性状适用的。自由组合定律是以分离定律为基础的,无论多少对相对独立的性状在一起遗传,再怎么组合都会先遵循分离定律。
【小问1详解】
雌株突变品系中不能产生可育的花粉,因此在杂交实验中免去了去雄的操作。
【小问2详解】
让品系丙(Att)与品系甲(TT)植株杂交,Att产生的雌配子类型为At∶t=1∶1,TT只产生T一种配子,因此子一代中ATt∶Tt=1∶1,即F1中抗虫∶非抗虫约为1∶1,由于子一代均含有T基因,因此子一代均为雌雄同株。
【小问3详解】
子一代的抗虫植株基因型为ATt,若A基因位于2号染色体上,即品系丙中A和t连锁,则子一代ATt会形成的配子和比例为At∶T=1∶1,雌雄配子随机结合可形成AAtt∶ATt∶TT=1∶2∶1,表型为抗虫雌株∶抗虫雌雄同株∶不抗虫雌雄同株=1∶2∶1;若A基因不位于2号染色体上,则两对基因独立遗传,单独分析抗虫与不抗虫的性状,由于亲代只有一个A基因,可看做A0,自交子代抗虫∶不抗虫=3∶1,单独分析Tt,自交子代雌雄同株∶雌株=3∶1,因此综合分析子代可知,抗虫雌雄同株∶抗虫雌株∶不抗虫雌雄同株∶不抗虫雌株=9∶3∶3∶1。
28. 人在剧烈运动时,机体会出现一些生理变化。下图是人体稳态调节机制的示意图,A~E表示结构,a~f表示物质,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与运动前相比,B结构中的胰岛A细胞的分泌活动会加强,分泌b_____(填名称),该激素具有_____、_____等生理功能,从而使血糖水平升高;另外,C结构分泌的c_____(填名称)也可调节血糖含量。
(2)因运动体温升高,该刺激的信号传入位于_____(填图中字母)中的体温调节中枢,通过调节皮肤血管和汗腺,增加散热;同时d_____(填名称)合成和分泌减少,导致e和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和分泌_____,使机体产生的热量减少,维持体温相对稳定。
(3)因运动而大量出汗,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A中的_____兴奋,引发D释放f_____(填名称),促进_____,以维持细胞外液渗透压稳定。
【答案】(1) ①. 胰高血糖素 ②. 促进肝糖原分解 ③. 非糖物质转化 ④. 肾上腺素
(2) ①. A ②. 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 ③. 减少
(3) ①. 渗透压感受器 ②. 抗利尿激素 ③. 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
【解析】
【分析】据图分析,B是胰岛,a是胰岛素,b是胰高血糖素,C是肾上腺,c是肾上腺素,D是甲状腺,e是促甲状腺激素,E是甲状腺,f是抗利尿激素。
【小问1详解】
胰岛A细胞分泌的激素b是胰高血糖素;胰高血糖素具有促进肝糖原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等生理功能;C是肾上腺,分泌的激素c是肾上腺素,也可升高血糖。
【小问2详解】
体温调节中枢位于下丘脑,对应图中的A;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存在分级调节,运动体温升高时,d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合成和分泌减少,导致e促甲状腺激素和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和分泌减少,使机体产生的热量减少,维持体温相对稳定。
【小问3详解】
因运动而大量出汗,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A下丘脑中的渗透压感受器兴奋,引发D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以维持细胞外液渗透压稳定。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山西省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摸底考试生物试题含答案,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河南省顶级名校2022-2023学年高三生物上学期12月摸底考试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实验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山西省太原市2022-2023学年高三生物上学期期中质量监测试题(Word版附答案),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