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新高考)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课文梳理 (含详解)
(新高考)高考语文一轮复习选择性必修中册(二)课文梳理《课文3 过秦论》 (含详解)
展开
这是一份(新高考)高考语文一轮复习选择性必修中册(二)课文梳理《课文3 过秦论》 (含详解),共13页。
[复习重点] 1.积累并记牢120个实词中的“过”“亡”“遗”三字及次常用字“策”“制”。2.背诵全文,翻译重点句子。
基础积累 奠基高考
一、基础夯实
(第1段)秦孝公据崤函之固,拥雍州之地,君臣固守以窥周室,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当是时也,商君佐之,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外连衡而斗诸侯。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
1.解释加点的词语
①务( ) ②具( ) ③斗( ) ④拱手( )
答案 ①从事 ②器械 ③使……争斗 ④两手合抱,形容毫不费力
2.理解性默写
①《过秦论》中,以“席卷天下,包举宇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形容秦孝公的远大抱负。
②在《过秦论》中,作者提到秦孝公在商鞅的辅佐下进行了一系列的变革,这些变革中对内的措施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囊括四海之意 并吞八荒之心 ②内立法度 务耕织 修守战之具
3.翻译画线的句子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秦孝公占据着崤山和函谷关这样险固的地势,拥有雍州的土地,君臣牢固防守,以便窥视周朝的政权。(得分点:固、窥)
(第2段)孝公既没,惠文、武、昭襄蒙故业,因遗策,南取汉中,西举巴、蜀,东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天下之士,合从缔交,相与为一。当此之时,齐有孟尝,赵有平原,楚有春申,魏有信陵。此四君者,皆明智而忠信,宽厚而爱人,尊贤而重士,约从离衡,兼韩、魏、燕、楚、齐、赵、宋、卫、中山之众。于是六国之士,有甯越、徐尚、苏秦、杜赫之属为之谋,齐明、周最、陈轸、召滑、楼缓、翟景、苏厉、乐毅之徒通其意,吴起、孙膑、带佗、倪良、王廖、田忌、廉颇、赵奢之伦制其兵。尝以十倍之地,百万之众,叩关而攻秦。秦人开关延敌,九国之师,逡巡而不敢进。秦无亡矢遗镞之费,而天下诸侯已困矣。于是从散约败,争割地而赂秦。秦有余力而制其弊,追亡逐北,伏尸百万,流血漂橹;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强国请服,弱国入朝。延及孝文王、庄襄王,享国之日浅,国家无事。
4.解释加点的词语
①爱( ) ②致( ) ③相与( )
④离( ) ⑤叩( ) ⑥延( )
⑦镞( ) ⑧费( ) ⑨弊( )
⑩北( )
答案 ①吝惜 ②招致,招引 ③共同,一道 ④离散 ⑤攻打 ⑥迎击 ⑦箭头 ⑧损失 ⑨弱点 ⑩败逃的军队
5.理解性默写
①在《过秦论》中,作者提到战国诸雄为了遏制强秦,不惜花费重金和以封地为待遇,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过秦论》中,战国诸雄为了对抗强大的秦国,采取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外交策略。
③《过秦论》中对“战国四公子”做出高度评价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过秦论》中,最能体现诸侯各国“合纵”失败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以致天下之士 ②合从缔交 相与为一 ③皆明智而忠信 宽厚而爱人 尊贤而重士 ④于是从散约败 争割地而赂秦
6.翻译画线的句子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秦孝公死后,惠文王、武王、昭襄王继承已有的基业,沿袭前代的政策,向南夺取了汉中,向西攻取了巴蜀,向东割占了肥沃的土地,向北收取了非常重要的地区。(得分点:没、蒙、因、举)
(第3段)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百越之君,俯首系颈,委命下吏。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隳名城,杀豪杰;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渊,以为固。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天下已定,始皇之心,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7.解释加点的词语
①奋( ) ②烈( ) ③振( )
④御( ) ⑤履( ) ⑥至尊( )
⑦六合( ) ⑧鞭笞( ) ⑨委( )
⑩怨( ) ⑪践( ) ⑫池( )
⑬信( ) ⑭谁何( ) ⑮金城( )
⑯帝王( )
答案 ①振兴 ②功业 ③举起 ④驾驭,统治 ⑤名词作动词,登上 ⑥至高无上的地位,指帝位 ⑦天地四方 ⑧奴役 ⑨托付 ⑩仇恨 ⑪踏 ⑫护城河 ⑬可靠的 ⑭盘诘查问 ⑮坚固的城池 ⑯名词作动词,称帝称王
8.理解性默写
①《过秦论》中,最能体现出秦始皇统一天下势不可当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过秦论》中,写秦始皇统一天下后,在文化上采取措施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振长策而御宇内 吞二周而亡诸侯 履至尊而制六合 ②废先王之道 焚百家之言
9.翻译画线的句子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秦始皇接着就废除古代帝王的治世之道,焚烧各学派的著作,来使百姓愚蠢;毁坏高大的城墙,杀掉英雄豪杰;收缴天下的兵器,集中到咸阳,销毁兵器,冶炼它们铸造十二个铜人,以便削弱百姓的反抗力量。(得分点:愚、隳、兵)
(第4段)始皇既没,余威震于殊俗。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才能不及中人,非有仲尼、墨翟之贤,陶朱、猗顿之富;蹑足行伍之间,而倔起阡陌之中,率疲弊之卒,将数百之众,转而攻秦;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10.解释加点的词语
①殊俗( ) ②牖( ) ③枢( ) ④中人( ) ⑤揭( ) ⑥赢( )
⑦景( )
答案 ①不同的风俗,指边远的地方 ②窗户 ③门扇开关的枢轴 ④平常的人 ⑤举 ⑥担负 ⑦同“影”,像影子一样
11.理解性默写
①《过秦论》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句极言陈涉的出身贫寒和地位低贱。
②在《过秦论》中,贾谊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短短的四个句子就写出了陈涉举义旗并得到天下热烈响应的情况。
答案 ①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 氓隶之人
而迁徙之徒也 ②斩木为兵 揭竿为旗 天下云集响应 赢粮而景从
12.翻译画线的句子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陈涉)置身于戍边队伍中,却在田野间突然兴起,率领疲惫不堪的士卒,带领几百人的队伍,回过头来攻打秦国。(得分点:蹑足、行伍、将)
(第5段)且夫天下非小弱也,雍州之地,崤函之固,自若也。陈涉之位,非尊于齐、楚、燕、赵、韩、魏、宋、卫、中山之君也;锄櫌棘矜,非铦于钩戟长铩也;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深谋远虑,行军用兵之道,非及乡时之士也。然而成败异变,功业相反,何也?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比权量力,则不可同年而语矣。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然后以六合为家,崤函为宫;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13.解释加点的词语
①铦( ) ②抗( ) ③道( )
④乡时( ) ⑤试使( ) ⑥度( )
⑦絜( ) ⑧致( ) ⑨万乘( )
⑩序( ) ⑪朝( ) ⑫有( )
⑬作难( ) ⑭七庙( )
答案 ①锋利 ②匹敌,相当 ③方法 ④先前。乡,同“向” ⑤假使 ⑥衡量,比较
⑦衡量 ⑧造成,获得 ⑨兵车万辆。表示军事力量强大 ⑩安置使有序 ⑪使……朝见
⑫同“又” ⑬起事 ⑭古代天子的宗庙
14.理解性默写
①在《过秦论》中,贾谊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句总结了秦占地由小到大,势力由弱到强,最终统治诸侯,长及百年的历史。
②《过秦论》结尾一段在列举了陈涉的诸多弱点后,总结出了陈涉与当年诸侯联盟完全不能相提并论的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过秦论》指出秦的过失即灭亡的原因在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然秦以区区之地 致万乘之势 序八州而朝同列 百有余年矣 ②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 比权量力 则不可同年而语矣 ③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15.翻译画线的句子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再说,秦朝的天下并没有缩小变弱,雍州的土地,崤山和函谷关的险固,依然像是原来的样子。(得分点:小弱、自若)
记忆导图
二、重点梳理
1.120个实词积累、识记
(1)过
過 過 过
小篆 隶书 繁体楷书 简体楷书
“过”本来写作“過”,是形声字,小篆从“辵”部(即辶),咼(guō)声(古音相近)。表示走过、经过。
义项
例句
①
《过秦论》
②
闻大王有意督过之(《鸿门宴》)
③
雷霆乍惊,宫车过也(《阿房宫赋》)
④
大母过余曰(《项脊轩志》)
⑤
一出门,裘马过世家焉(《促织》)
⑥
过蒙拔擢(《陈情表》)
⑦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劝学》)
答案 ①指斥过失 ②责备 ③经过 ④探望 ⑤超过 ⑥过分,过于 ⑦错误
识记方法 “过”的本义是“走过、经过”。“走过”别人自然就是“超过”别人了,做事“超过”太多会变成“过分”,物极必反,事情做得“过分”容易出现“过错”,出错当然就会被“责备”。
阅读小迁移——解释加点字 信陵君过(经过)侯生门,闻侯生有才,欲过(拜访)之。令仆从访之,未果,信陵君督过(责备)之,仆从以为过(过分)矣。又令访之,仆从再访,乃闻侯生外出,不过(超过)几日便归。信陵君见侯生曰:“吾未能先闻之,是吾之过(过错)也。”
(2)亡
亡 亡
甲骨文 小篆 隶书 楷书
“亡”是象形字,甲骨文像人躲在掩体后面。表示逃亡、逃跑。
义项
例句
①
追亡逐北,伏尸百万
②
秦无亡矢遗镞之费
③
吞二周而亡诸侯
④
故不孝不慈亡(《兼爱》)
答案 ①动词作名词,逃走的人 ②丢失 ③使动用法,使……灭亡 ④同“无”,没有
识记方法 “亡”的本义是“逃跑”。作名词则为“逃走的人”。逃跑即人“失掉”,国家“失掉”即“灭亡”,生命“失掉”即“死亡”,东西失掉当然就“没有”了。
阅读小迁移——解释加点字 楚欲亡(使……灭亡)齐,齐王使大夫晏子于楚,楚人欲捕晏子,其从曰:“楚王无义,汝当亡(逃跑)去。”晏子不从,与楚王辩,曰:“齐亡(灭亡)于楚无益。”楚王亡(同“无”,没有)以应,遂存齐。
(3)遗
遗
金文 小篆 楷书
在金文中,“遗”是一个会意字:上方是一只手;中间一竖表示遗落的东西;左下方是一个表示“动”的符号,表示手中的东西会落下去。因此“遗”的本义是遗失。
义项
例句
①
蒙故业,因遗策
②
秦无亡矢遗镞之费
③
夜不闭户,路不拾遗
④
小学而大遗(《师说》)
⑤
置币遗单于(《苏武传》)
答案 ①前人遗留下的 ②丢失 ③遗失的东西 ④舍弃,放弃 ⑤送给,给予
识记方法 “遗”的本义是“失掉,遗失”。用作名词则是“遗失之物”;遗失东西往往是“忘掉,忽略”了;失掉的东西只好“留下来”给别人捡;由“失掉之物”义又可引申出特指义“排泄(大小便)”。由“留”义引申出“死者留下的”“送给”“送信”“赠送”等义。
阅读小迁移——解释加点字 赵国因遗(遗留的,留下的)策,揽人才。闻廉颇虽老而欲效力于国,赵王则使人问之。使者回报一餐间三遗[排泄(大小便)]矢。赵王厚遗(给予,馈赠)廉颇以遣之。廉颇以为赵王小施而大遗(遗弃)。
2.通假字
例句
本字及意义
①孝公既没
②合从缔交
③赢粮而景从
④而倔起阡陌之中
⑤非及乡时之士也
⑥百有余年矣
答案 ①同“殁”,死 ②同“纵”,合纵是六国联合起来共同对付秦国的策略 ③同“影”,像影子一样 ④同“崛”,兴起 ⑤同“向”,先前 ⑥同“又”,表示整数之外再加零数
3.古今异义词
词语
例句
解析(古今义)
①以致
以致天下之士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连词,用在下半句话的开头,表示下文是上述原因所形成的结果(多指不好的结果)
②爱人
宽厚而爱人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丈夫或妻子;恋爱中男女的一方
③中人
才能不及中人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为双方介绍买卖、调解纠纷等并做见证的人
答案 ①以,来;致,招致、招引 ②爱护别人 ③平常的人
4.多义实词
词语
例句
意义
(1)策
①蒙故业,因遗策
②振长策而御宇内
③策扶老以流憩(《归去来兮辞》)
④策之不以其道(《马说》)
(2)制
①吴起……赵奢之伦制其兵
②秦有余力而制其弊
③履至尊而制六合
④增其旧制(《岳阳楼记》)
⑤其制稍异于前(《项脊轩志》)
答案 (1)①策略、政策 ②马鞭子 ③拄着 ④名词作动词,用马鞭子打
(2)①统领、统率 ②制服 ③控制、统制 ④规模 ⑤式样
5.词类活用
例句
活用类型及释义
①履至尊而制六合
②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③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
④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
⑤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⑥追亡逐北
⑦尊贤而重士
⑧因利乘便
⑨且夫天下非小弱也
⑩以愚黔首
⑪会盟而谋弱秦
⑫约从离衡
⑬流血漂橹
⑭吞二周而亡诸侯
⑮却匈奴七百余里
⑯序八州而朝同列
答案 ①名词作动词,登上 ②名词作动词,称帝称王 ③名词作动词,用瓮做/用草绳系
④名词作状语,像席子一样/像包裹一样/像口袋一样 ⑤名词作状语,像云一样/像回声一样/像影子一样 ⑥动词作名词,逃跑的人/败逃的军队 ⑦形容词作名词,贤能的人;意动用法,以……为重 ⑧形容词作名词,“利”和“便”都指“便利的条件” ⑨形容词作动词,变小/变弱 ⑩使动用法,使……变愚蠢 ⑪使动用法,使……变弱 ⑫使动用法,使……离散 ⑬使动用法,使……漂浮 ⑭使动用法,使……灭亡 ⑮使动用法,击退,使……退却
⑯使动用法,使……朝见
6.特殊句式
例句
句式特点(请指出标志词)
①此四君者,皆明智而忠信……
②铸以为金人十二
③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
④仁义不施
答案 ①判断句 标志词:皆 ②定语后置句 中心词是“金人”,“十二”是定语,无标志词 ③被动句 标志词:为 ④宾语前置句 正常语序为“不施仁义”,无标志词
7.文化常识
(1)战国四公子:战国时代末期,以养“士”著称的有魏国的________魏无忌、______国的平原君赵胜、楚国的______黄歇、齐国的孟尝君田文。因其四人都是礼贤下士、结交宾客之人,后人称之为“战国四公子”(亦称“战国四君”)。
(2)陶朱:春秋时期越国的________。他帮助越王勾践灭掉吴国后,离开越国到陶,自称“陶朱公”。他因善于做生意而致富,所以后人常以“陶朱”为________的代称。
(3)连衡合从:连衡,也作“连横”。秦国采用的一种离间六国的策略,使它们各自同秦国联合,从而各个击破,连横派的主要代表是________。合从,从,通“纵”,六国联合起来共同对付秦国的策略,合纵派的主要代表是______。
(4)百越:古代________居住在桂、浙、闽、粤等地,每个部落都有名称,统称“百越”,也叫“百粤”。中国古代对周边少数民族统称为戎、狄、蛮、夷、胡,有“东夷、南蛮、西戎、北狄”之说。
(5)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
八荒,也叫八方,指东、西、南、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八个方向,指离中原极远的地方。后泛指周围、各地。四面八方遥远的地方,犹称“天下”。
(6)履至尊而制六合
六合:________、________和东、南、西、北四方。
(7)序八州而朝同列
八州:天下(“九州”)除雍州之外的其他八个州。
九州:亦称“九土”,代指________。古代将全国划分为九州,关于九州的说法不一,一般认为包括兖州、冀州、青州、徐州、豫州、荆州、扬州、雍州、梁州。
(8)一夫作难而七庙隳
七庙:本指四亲(高祖、曾祖、祖、父)庙、二祧(高祖的父和祖父)庙和始祖庙。《礼记·王制》:“天子七庙,三昭三穆,与太祖之庙而七。”后泛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信陵君 赵 春申君 (2)范蠡 富人 (3)张仪 苏秦 (4)越族 (5)东南 东北 西南 西北 (6)天 地 (7)全国各地(或“中国”) (8)天子的宗庙
三、高考考过的背诵名句
补写出下面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贾谊在《过秦论》中交代陈涉的身份,说他不过是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且是被迁戍边的兵卒。(2021年新高考Ⅰ卷)
答案 (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 氓隶之人
特别小练习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秦并兼诸侯山东三十余郡,缮津关,据险塞,修甲兵而守之。然陈涉以戍卒散乱之众数百,奋臂大呼,不用弓戟之兵,锄櫌白梃,望屋而食,横行天下。秦人阻险不守,关梁不阖,长戟不刺,强弩不射。楚师深入,战于鸿门,曾无藩篱之艰。于是山东大扰,诸侯并起,豪俊相立。秦使章邯将而东征,章邯因以三军之众要市于外,以谋其上。群臣之不信可见于此矣子婴立遂不寤藉使子婴有庸主之材仅得中佐山东虽乱秦之地可全而有宗庙之祀未当绝也。
(节选自贾谊《过秦论》下篇)
A.群臣之不信/可见于此矣/子婴立遂/不寤/藉使子婴有庸主之材/仅得中佐/山东虽乱/秦之地可全而有/宗庙之祀未当绝也
B.群臣之不信/可见于此矣/子婴立遂/不寤/藉使子婴有庸主之材/仅得中佐山东/虽乱/秦之地可全而有/宗庙之祀未当绝也
C.群臣之不信/可见于此矣/子婴立/遂不寤/藉使子婴有庸主之材/仅得中佐山东/虽乱/秦之地可全而有/宗庙之祀未当绝也
D.群臣之不信/可见于此矣/子婴立/遂不寤/藉使子婴有庸主之材/仅得中佐/山东虽乱/秦之地可全而有/宗庙之祀未当绝也
答案 D
解析 “遂”为连词,其前应断开,排除A、B两项。“虽乱”的主语为“山东”,中间不应断开,排除C项。故选D。
参考译文
秦兼并了崤山以东诸侯三十多个郡,修治渡口关隘,占据各地的险要地势,整修精良的武器装备,来镇守这些地方。然而陈涉凭着几百名散乱的戍卒,振臂大呼,不用弓箭、矛戟等兵器,手持锄把、木棍,只要看到有人家住的房屋就能吃上饭,纵横驰骋于天下。秦军险阻之地防守不住了,关卡和桥梁来不及关闭,长戟来不及挥舞,强弩来不及发射。楚军深入,在鸿门交战,竟然连像篱笆那样的阻拦都没有遇到。这时崤山以东大乱,诸侯纷纷起事,豪杰们争相自立为王。秦王派章邯率兵东征,章邯趁机凭借众多兵力在外面跟诸侯做交易,来图谋他的君主。大臣们的不可靠,从这件事就可以看出来了。子婴即位,最终也不曾觉悟。假使子婴有一般君主的才能,仅仅得到中等的辅佐之臣,崤山以东地区即使叛乱,秦的土地还是可以保全的,宗庙的祭祀也不会断绝。
拓展训练 走进高考
(2019·全国Ⅰ)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孝文皇帝初立,闻河南守吴公治平为天下第一,故与李斯同邑而常学事焉,乃征为廷尉。廷尉乃言贾生年少,颇通诸子百家之书。文帝召以为博士。是时贾生年二十余,最为少。每诏令议下,诸老先生不能言,贾生尽为之对,人人各如其意所欲出。诸生于是乃以为能不及也。孝文帝说之,超迁,一岁中至太中大夫。贾生以为汉兴至孝文二十余年,天下和洽,而固当改正朔,易服色,法制度,定官名,兴礼乐,乃悉草具其事仪法,色尚黄,数用五,为官名,悉更秦之法。孝文帝初即位,谦让未遑也。诸律令所更定,及列侯悉就国,其说皆自贾生发之。于是天子议以为贾生任公卿之位。绛、灌、东阳侯、冯敬之属尽害之,乃短贾生曰:“洛阳之人,年少初学,专欲擅权,纷乱诸事。”于是天子后亦疏之,不用其议,乃以贾生为长沙王太傅。贾生既辞往行,及渡湘水,为赋以吊屈原。为长沙王太傅三年。后岁余,贾生征见。孝文帝方受釐,坐宣室。上因感鬼神事,而问鬼神之本。贾生因具道所以然之状。至夜半,文帝前席。既罢,曰:“吾久不见贾生,自以为过之,今不及也。”居顷之,拜贾生为梁怀王太傅。梁怀王,文帝之少子,爱,而好书,故令贾生傅之。文帝复封淮南厉王子四人皆为列侯。贾生谏,以为患之兴自此起矣。贾生数上疏,言诸侯或连数郡,非古之制,可稍削之。文帝不听。居数年,怀王骑,堕马而死,无后。贾生自伤为傅无状,哭泣岁余,亦死。(节选自《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
B.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
C.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
D.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
答案 C
解析 “于郡中”是介词结构,前面有谓语动词“闻”,“闻于郡中”是状语后置句,中间不可断开,据此排除D项。“吴廷尉”是“为河南守”的主语,中间不可断开,据此排除A项。“门下”是状语,应为“召置(于)门下”;“甚幸爱”的主语是“吴廷尉”,而非“门下”,故应在“甚幸爱”前断开,排除B项。故选C。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诸子百家是先秦至汉初学术派别的总称,其中又以道、法、农三家影响最深远。
B.诏令作为古代的文体名称,是以皇帝的名义所发布的各种命令、文告的总称。
C.礼乐指礼制和音乐,古代帝王常常用兴礼乐作为手段,以维护社会秩序的稳定。
D.就国,是指受到君主分封并获得领地后,受封者前往领地居住并进行统治管理。
答案 A
解析 “道、法、农三家影响最深远”错。在诸子百家中,影响较大的主要是儒家、墨家、道家和法家。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贾谊初入仕途,展现非凡才能。他受到廷尉推荐而入仕,当时年仅二十余岁,却让诸生自觉不如,不久得到文帝越级提拔,一年之间就当上太中大夫。
B.贾谊热心政事,遭到权要忌恨。他认为汉朝建立二十余年,政通人和,应当全盘改变秦朝法令,因此触及权贵利益,受到诋毁,文帝后来也疏远了他。
C.贾谊答复询问,重新得到重用。文帝询问鬼神之事,对贾谊的回答很满意,于是任命他为自己钟爱的小儿子梁怀王的太傅,又表示自己也比不上贾谊。
D.贾谊劝止封侯,文帝未予采纳。文帝封淮南厉王四个儿子为侯,贾谊认为祸患将自此兴起;数年之后,梁怀王堕马死,贾谊觉得未能尽责,悲泣而死。
答案 C
解析 “于是任命他为自己钟爱的小儿子梁怀王的太傅,又表示自己也比不上贾谊”错,事件顺序颠倒。从原文来看,是孝文帝先表示自己也比不上贾谊,然后才任命他为自己钟爱的小儿子梁怀王的太傅。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乃短贾生曰:“洛阳之人,年少初学,专欲擅权,纷乱诸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贾生数上疏,言诸侯或连数郡,非古之制,可稍削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于是说贾谊坏话道:“洛阳之人,年轻学浅,一味想独揽权力,使事情变得复杂混乱。”
(2)贾生屡次上奏,说诸侯封地有的接连数郡,不合古代制度,可以逐渐削减其封地。
解析 (1)“短”,说坏话、诽谤;“擅权”,独揽权力;“纷乱”,使……复杂混乱。(2)第一个“数”,多次、屡次;“稍”,逐渐、渐渐;“削”,削减。
5.(原创题目)司马迁把贾谊与屈原放到一起作传,你认为原因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原因是屈原与贾谊都有报国之志,却都怀才不遇,只能郁郁寡欢,结局令人同情。
参考译文
贾生名为贾谊,是洛阳人。在十八岁时就因能诵读诗书会写文章而在郡中闻名。吴廷尉担任河南郡守时,听说贾谊才学优异,就把他召来置于自己门下,非常器重他。孝文帝刚即位,听说河南郡守吴公治下政治清明,为全国第一,(吴公)以前和李斯是同乡,又经常向李斯学习做事,于是征召他担任廷尉。吴廷尉就说贾谊虽然年轻,却很精通诸子百家的典籍。汉文帝就征召贾谊,让他担任博士之职。此时贾谊年纪才二十多岁,(在博士中)最为年轻。每次孝文帝下令让博士们讨论一些问题,那些老先生都无话可说,贾谊却能一一回答,人人都觉得说出了自己想说的话。诸生因此都认为才能比不上贾谊。孝文帝也非常高兴,对他破格提拔,一年之内就升任太中大夫。贾谊认为,从西汉建立到孝文帝时已有二十多年了,天下太平,正是应该改正历法、变易服色、订立制度、设定官名、振兴礼乐的时候,于是初步制定了所有这些事项的礼仪法度,崇尚黄色,官印数字用五,创设官名,完全改变了秦朝的旧制。孝文帝刚刚即位,谦虚退让而来不及。各项法令的修改审定,以及诸侯全都到自己的封地上去,这些主张都是贾谊提出的。于是孝文帝就和大臣们商议,想提拔贾谊担任公卿之职。周勃、灌婴、东阳侯、冯敬这些人都嫉妒他,于是说贾谊坏话道:“洛阳之人,年轻学浅,一味想独揽权力,使事情变得复杂混乱。”于是,孝文帝后来也疏远了贾谊,不再采纳他的意见,而任命他为长沙王太傅。贾谊向孝文帝告辞之后前往长沙,在渡湘水的时候,写下一篇辞赋来凭吊屈原。贾谊担任长沙王太傅三年。一年多之后,贾谊被召回京城拜见皇帝。当时孝文帝刚刚接受过神的降福保佑,坐在宣室(接见贾谊)。孝文帝因为有感于鬼神之事,就(向贾谊)询问鬼神的本原。贾谊也就趁机周详地讲述了所以会有鬼神之事的种种情形。到半夜时分,孝文帝(已听得很入神,不知不觉地)在座席上往贾谊身边移动。听完之后,孝文帝说:“我好长时间没见贾谊了,自认为能超过他,现在看来还是不如他。”过了不久,孝文帝任命贾谊为梁怀王太傅。梁怀王是孝文帝的小儿子,受孝文帝宠爱,又喜欢读书,因此让贾谊当他的老师。孝文帝又将淮南厉王的四个儿子都封为列侯。贾谊劝谏,认为祸患将自此兴起。贾生屡次上奏,说诸侯封地有的接连数郡,不合古代制度,可以逐渐削减其封地。孝文帝没有听从。过了几年,梁怀王骑马时从马上掉下来摔死了,没有留下后代。贾谊认为这是自己作为太傅没有尽到责任,非常伤心,哭泣了一年多,也死去了。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新高考)高考语文一轮复习选择性必修中册(一)课文梳理《课文2 苏武传》 (含详解),共14页。
这是一份(新高考)高考语文一轮复习选择性必修中册(一)课文梳理《课文1 屈原列传》 (含详解),共13页。
这是一份(新高考)高考语文一轮复习选择性必修下册(一)课文梳理《课文3 兰亭集序》 (含详解),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