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文言虚词“焉“和”也“的用法及练习 课件
展开
这是一份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文言虚词“焉“和”也“的用法及练习 课件,共3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文言虚词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十八个文言虚词:之乎者也 因为所以 何则而与焉 于其乃且若注意:不能机械地套用十八个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应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通过前后语境进行辨析
而、何、乎、乃、其、且、 若、所、为、焉、也、以、 因、于、与、则、者、之
(一)用作代词。(二)用作副词。(三)用作语气助词。(四)用作兼词。
(一)【焉】--用作代词。
1.第三人称做宾语,相当于“之”,译作“他”或“它”。①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为了等待那些考察民风的人知道看到它。②犹且从师而问焉。尚且跟从老师并且请教老师。③去今之墓而葬焉,其为时止十有一月耳。距离现在修墓安葬他们,为时不过十一个月罢了。
(二)【焉】--用作副词。
1.表疑问,可译为“哪里”,“怎么”。①且焉置土石?况且怎么放置土块和石头呢?
2.表反问,可译为“哪里”,“怎么”。①割鸡焉用牛刀?杀鸡哪里要用杀牛的刀呢?②未知生,焉知死?活人的事情还没有弄清楚,哪有时间去研究死人的事情和该为死人做些什么?
(三)【焉】--语气助词。
1.句末语气词 ,表陈述。①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等到燕子丹用荆轲刺秦王作为计策,开始加速了这个祸端啊。②然则一羽之不举,为不用力焉。这样看来,举不起一根羽毛,是不用力气的缘故。
2.句末语气词 ,表反问。①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高官厚禄却不辨是否合乎礼义就接受了它。这样,高官厚禄对我有什么好处呢?②王若隐其无罪而就死地,则牛羊何择焉?您如果痛惜它没有罪过却要走向死亡的地方,那么牛和羊又有什么区别呢?
3.句中语气词,表示停顿,不译。①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否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不知句子停顿要问老师,有疑惑不能解决却不愿问老师;小的方面学习了大的却丢了。我没有看到他的明达。②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不一会儿,明月从东山后升起,在斗宿与牛宿之间来回移动。
4.作形容词、副词、名词词尾,相当于“然”,译为“……的样子”、“……地”或不译。①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涡,矗不知其几千万落。盘旋的样子,曲折的样子,如密集的蜂房,如旋转的水涡,高高地耸立着,不知道它有几千万座。②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硿(kōng)硿焉。在乱石中间选一两处敲打它,硿硿地发出声响。
(四)【焉】--兼词。
兼有介词“于”和代词“是”、“之”的作用,相当于“于之”、“于此”、“于彼”、“于是”。译为:在其中、从这里、在这里、在那里、从那里。①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多人同行,必定有我的老师在其中。②积土成山,风雨兴焉。堆积土石成了高山,风雨就从这里兴起了。③若不阙秦,将焉取之?如果不使秦国土地亏损,将从哪里得到(他所奢求的土地)呢?
解释句中“若”字的意义和用法。
1.于是余有叹焉 ________《游褒禅山记》2.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________《愚公移山》(冬夏换季,才能往返一次)3.盘盘焉,囷囷焉 ________《阿房宫赋》1~2句末语气词,一般可不译。3.语气助词,形容词、副词词尾,“……的样子”。
4.或师焉,或否焉,小学而大遗 ________《师说》5.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________《赤壁赋》6.而人之所罕至焉 ________《游褒禅山记》4~5句中语气词,表示停顿,相当于“也”。6.代词,相当于“之”。
7.且焉置土石 ________《愚公移山》8.永之人争奔走焉 ________《捕蛇者说》7.疑问副词,“怎么”。8.兼词,相当于“于之”“于此”。
(一)用作语气助词。(二)固定搭配。
(一)【也】--用作语气助词。
1.句末语气词,表判断。 ①廉颇者,赵之良将也。廉颇是赵国优秀的将领。②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城北的徐公,是齐国的美男子。③张良曰:“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张良说:“是沛公的参乘樊哙。”
2.句末语气词,表陈述或解释。 ①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现在项庄拔剑起舞,他的意图常在沛公身上啊。②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小的方面倒要学习,大的方面反而放弃不学,我没看出那种人是明智的。.③即不忍其觳觫(hú sù),若无罪而就死地,故以羊易之也。就是不忍看它那副恐惧发抖的样子,毫无罪过而走向受死的地方,所以用羊去换它。
3.句末语气词,表肯定、感叹。 ①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我这个粗野卑贱的人,想不到将军的胸怀如此宽大啊!②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到了割下头发来对天发誓,抱头痛哭,眼泪沾湿衣襟的可怜地步,是多么衰败啊!
4.句末语气词,表疑问或反诘。 ①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苏轼的容色忧愁凄怆,(他)整好衣襟坐端正向客人问道:“箫声为什么这样哀怨呢?②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邻国的百姓不见减少,我的百姓不见增多,这是为什么呢?③公子畏死邪?何泣也?难道公子怕死?为什么哭?
5.句末语气词,表祈使。 ①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其还也。 进攻不能战胜,围攻又没有后援的部队,我们还是还回去吧。②当相与共谋之,勿令姊有穷途之虑也。应当一起谋划这件事,不要使姐有走投无路的忧虑。
6.句中语气词,表停顿,舒缓语气,引起下文。 ①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古代从师学习的风尚不流传已经很久了!②是说也,人常疑之。这种说法,人们常常怀疑它。③其闻道也亦先乎吾。他懂得道理本来就比我早。
(二)【也】--固定搭配。
1.【……之谓也】【其……之谓也】【其……之谓乎】意思是“说的就是……啊” ①诗云:“他人有心,予忖(cǔn)度之。”——夫子之谓也。《诗经》说:“别人有什麽心思,我能揣测出。”这就是说的先生您吧。”②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听到过许多道理,便以为没有人比得上自己知道得多,说的就是我啊。③其李将军之谓也!说的这不正是李将军吗!
2.【也哉】语气助词连用,为加强语气,多有感叹或反诘之意。 ①岂独伶(línɡ)人也哉!哪里仅仅是伶人(的导致的)呢? ②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又感叹古代刻写的文献未能存留,后世讹传而无人弄清其真相的事,怎么能说得完呢?
解释句中“也”字的意义和用法。
1.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________《邹忌讽齐王纳谏》2.张良曰:“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 ________《鸿门宴》3.雷霆乍惊,宫车过也 ________《阿房宫赋》1~2句末语气词,表示判断。3.句末语气词,表示陈述或解释语气。
4.呜呼!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 ________《六国论》5.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 ________《伶官传序》6.公子畏死邪?何泣也 ________《信陵君窃符救赵》4~5用在句中或句末,表示肯定、感叹的语气。6用在句末,表示疑问或反诘语气。
7.吾王庶几无疾病与,何以能鼓乐也 ________《庄暴见孟子》(我们大王喜好音乐,为什么要使我们这般穷困呢?)8.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谁得而族灭也 ________《六国论》9.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其还也 ________《烛之武退秦师》7~8用在句末,表示疑问或反诘语气。9.用在句末,表示祈使语气。
10.吾王之好田猎,夫何使我至于此极也 ________《庄暴见孟子》(我们大王喜好音乐,为什么要使我们这般穷困呢?)11.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 ________《邹忌讽齐王纳谏》10~11表示感叹语气。
12.其闻道也亦先乎吾 ________《师说》13.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________《师说》12~13用在句中,表示语气停顿,以舒缓语气。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文言虚词“而“的用法及练习 课件,共22页。
这是一份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文言虚词“何““乎”的用法及练习 课件,共35页。
这是一份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文言虚词“乃“和“其”的用法及练习 课件,共36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文言虚词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