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湖南省娄底市涟源市湄江镇大江口中学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物理试卷(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湖南省娄底市涟源市湄江镇大江口中学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物理试卷(含答案),共2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作图与实验探究题,综合应用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2023学年湖南省娄底市涟源市湄江镇大江口中学八年级(上)第一次月考物理试卷
一、单选题(本题共36分。每小题给出的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请将正确答案填写在下面的对应的方格内。每小题选对得3分,错选或未选的得0分。)
1.(3分)估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十分广泛,下列所估测的数据中最接近实际的是( )
A.乒乓球的直径约为10cm
B.八年级物理课本的长度约为25dm
C.初中生100m短跑成绩约为10s
D.初中生的步行速度约为4km/h
2.(3分)李白的七言绝句《早发白帝城》中有诗句“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诗句中描述的“轻舟”是运动的,所选择的参照物是( )
A.轻舟 B.山峰 C.船夫 D.船舱
3.(3分)如图所示的工具中最适合用于测量立定跳远成绩的是( )
A.量角器 B.卷尺
C.直尺 D.三角板
4.(3分)某同学用一刻度尺测量物理课本的宽度记录为17.28cm、17.82cm、17.81cm、17.83cm,则物理课本的宽度应为( )
A.17.70cm B.17.704cm C.17.8cm D.17.82cm
5.(3分)下列的哪个运动可以看作是匀速直线运动( )
A.钟表指针匀速转动
B.百米赛跑运动员在整个比赛过程中的运动
C.汽车在平直公路上行驶
D.火车在某段直轨道上快慢不变地运动
6.(3分)关于甲、乙两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如图甲物体保持静止状态
B.如图乙物体保持静止状态
C.甲图中物体的速度大于乙图中物体的速度
D.甲、乙两图中物体行驶的路程与所用时间都成正比例
7.(3分)关于声音的产生与传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只有固体的振动才能产生声音
B.声音不能在固体中传播
C.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D.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8.(3分)2022年6月5日,我国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时,地面指挥中心顿时掌声雷鸣。“掌声雷鸣”是指声音的( )
A.音调高 B.响度大 C.音色美 D.传播速度快
9.(3分)下列有关声现象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做“B超”诊断疾病,是利用超声波传递信息
B.将正在发声的扬声器对准烛焰,烛焰会摆动
C.真空不能传声,是用实验加推理的方法得出的
D.校园内植树可以防止噪声产生
10.(3分)“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是宋朝诗人辛弃疾的诗句。诗人能分辨出是蛙声,依据的是声音的( )
A.音调 B.响度 C.音色 D.频率
11.(3分)如图所示,将钢尺一端紧压在桌面上,改变另一端伸出桌面的长度,用大小相同的力拨动钢尺,钢尺发出声音的( )不同
A.音调 B.响度 C.音色 D.声速
12.(3分)如图所示,小慧同学用小锤轻敲和重敲音叉,并将正在发声的音叉轻触系在细绳上的乒乓球,听音叉发声的同时观察乒乓球被弹开的幅度变化。她想探究的问题是( )
A.声音产生的原因 B.声音传播的条件
C.音调和频率的关系 D.响度与振幅的关系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空2分,共24分)
13.(4分)如图是一辆小轿车上的速度表,此时这辆小轿车的速度为 ,豹子奔跑的速度为30m/s,这辆小轿车的速度比豹子奔跑的速度 (选填“快”或“慢”).
14.(4分)如图所示是比较运动快慢的两种方法,方法甲是相同时间比路程,方法乙是: 。物理学用速度描述运动快慢,公式为v=,这种方法与图中 (选填“甲”或“乙”)研究方法相同。
15.(4分)2022年元宵晚会上,在空间站中的航天员王亚平用古筝演奏了一曲《茉莉花》。古筝发出的声音是由于琴弦 产生的;改变拨弦的力度可以改变声音的 (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
16.(4分)听诊器诊病是利用了声能传递 ;利用超声波可以清洗钟表等精细机械,说明声能传递 。
17.(4分)跳广场舞已经成为人们健身的一项运动,优美的舞曲声是通过空气传入人耳的。为了不影响周围居民的生活和休息,跳舞时将音箱的音量调小,这是在 处减弱噪声。如图所示的噪声监测装置,该装置显示了噪声的 (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
18.(4分)下列为录制合成的声音波形图,由图可知,甲和丙的 相同,甲和丁的 相同(选填“音调”、“响度”)。
三、作图与实验探究题(22分,第19题4分,第20题8分,第21题10分)
19.(4分)(1)如图甲所示木块A的长度是 cm。
(2)小明用停表测量自己从长廊的A端走到B端所用的时间,停表的读数如图乙所示,他所用的时间是 秒。
20.(8分)小强利用带有刻度的斜面、小车和数字钟做“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实验,如图所示,让小车从斜面上的A点由静止开始滑下,图中数字钟显示的是小车在A、B、C三个位置对应的时间(显示时间的单位是“时:分:秒”)。
(1)由图可知,小车在AC段运动的平均速度为 m/s;(结果保留两位小数)
(2)通过小强的测量数据可以判断,小车在前半程的平均速度 (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全程的平均速度;
(3)小强想测量小车在整个运动过程中后半程的平均速度,他应该将小车从 (选填“A”或“B”)处静止释放,并在B处开始计时,在C处停止计时;
(4)在实验过程中,由于小车的运动时间较短,不便于计时,可以通过使斜面的倾斜程度变 (选填“陡”或“缓”)的方式改变小车的运动时间,达到便于测量时间的目的。
21.(10分)小明在探究声音传播条件的实验中,将正在发声的手机悬挂在密封的广口瓶内,用抽气筒将广口瓶中的空气抽出,如图a所示。
(1)抽气一段时间后,小明发现听到的手机声音没有明显变化,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可能是: 。
A.手机声音的响度太大
B.手机声音的频率太高
C.未塞紧瓶塞存在漏气
D.插入广口瓶中导管不够长
(2)经调整使器件完好后,再次用抽气筒有效地向外抽气;随着瓶内空气逐渐减少,小明发现听到的手机声音的音调 ,响度 。(均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3)如果把广口瓶内空气完全抽出,我们将 听到声音(选填“能”或“不能”)。
(4)小明推测,假如把如图b的装置放在月球上,敲击右边音叉时,与左边音叉接触的乒乓球 弹起(选填“会”、“不会”或“有可能”)。
四、综合应用题(本题共18分,其中第22题8分,第23题10分)
22.(8分)利用超声波可测海洋深度,已知声波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是1.5×103米/秒,若我国深海探测器某次下潜到水面下500米深处静止时发出信号,静待6秒钟后收到海底反射回来的声波,求:
(1)探测器此时到海底的距离是多少?
(2)若探测器平均下潜速度为2.5米/秒,从水面潜到海底需要多长时间?
23.(10分)一列长为500m的快速列车匀速通过一座1000m长的大桥,列车完全通过大桥所用的时间是30s。
(1)求列车过桥时的速度是多少?
(2)列车以这个速度完全通过2500m的隧道所用的时间是多少?
(3)恰好坐在列车尾端的小明通过该隧道所用的时间是多少?
2022-2023学年湖南省娄底市涟源市湄江镇大江口中学八年级(上)第一次月考物理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单选题(本题共36分。每小题给出的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请将正确答案填写在下面的对应的方格内。每小题选对得3分,错选或未选的得0分。)
1.(3分)估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十分广泛,下列所估测的数据中最接近实际的是( )
A.乒乓球的直径约为10cm
B.八年级物理课本的长度约为25dm
C.初中生100m短跑成绩约为10s
D.初中生的步行速度约为4km/h
【分析】首先要对选项中涉及的几种物理量有个初步的了解,对于选项中的单位,可根据需要进行相应的换算或转换,排除与生活实际相差较远的选项,找出符合生活实际的答案。
【解答】解:A、乒乓球的直径为4cm,故A错误;
B、一根筷子的长度约25cm,八年级物理课本的长度与此差不多,在25cm左右,故B错误;
C、男子百米世界纪录略小于10s,初中生百米时间在15s左右,故C错误;
D、初中生步行速度在1.1m/s=1.1×3.6km/h≈4km/h左右,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估测结果是一种科学的近似值,它不仅是一种常用的解题方法和思维方法而且是一种重要的科学研究方法,在生产和生活中也有着重要的作用,应用日常知识积累解答此题。
2.(3分)李白的七言绝句《早发白帝城》中有诗句“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诗句中描述的“轻舟”是运动的,所选择的参照物是( )
A.轻舟 B.山峰 C.船夫 D.船舱
【分析】在根据物体的运动情况选择参照物时,首先不能选研究对象本身为参照物;如果研究对象是运动的,就选择和研究对象位置发生变化的物体为参照物;如果研究对象是静止的,就选择和研究对象位置没有发生变化的物体为参照物。
【解答】解:A、研究对象是“轻舟”,所以不能选择“轻舟”做参照物,故A错误;
B、“轻舟”已过“万重山”,说明轻舟相对于山峰的位置不断变化,“轻舟”在运动,所以选择的参照物是山峰,故B正确;
C、相对于船夫,“轻舟”的位置没有变化,则“轻舟”是静止的,故C错误;
D、相对于船舱,“轻舟”的位置没有变化,则“轻舟”是静止的,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此题考查了运动和静止相对性的应用。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决定于所选择的参照物,参照物不同,物体运动状态可能不同。
3.(3分)如图所示的工具中最适合用于测量立定跳远成绩的是( )
A.量角器 B.卷尺
C.直尺 D.三角板
【分析】刻度尺的种类很多,根据不同的要求要选择不同量程、分度值的尺子,以满足不同需要。
【解答】解:要测量运动员的跳远成绩,成绩一般在2~3m之间,最小分度值达到1cm就比较适当,量程为0~5m的卷尺就可以,故B正确。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人们对身边常见的测量结果有所了解,能对结果的精确程度做出正确合理的判断,测量前先估测被测物体的长度,选择合适的分度值的刻度尺去测量,才能少走弯路,准确性高。
4.(3分)某同学用一刻度尺测量物理课本的宽度记录为17.28cm、17.82cm、17.81cm、17.83cm,则物理课本的宽度应为( )
A.17.70cm B.17.704cm C.17.8cm D.17.82cm
【分析】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可减小测量误差;多次测量时,每次的测量值相差不大,如果所测某一数据与其它数据偏差较大,则该数据是错误的,应舍去;然后求正确测量值的平均值,作为所测物体的长度。
【解答】解:比较测量结果知,“17.28cm”与其它三个测量结果比较,差别最大,所以是错误的,应该舍去;
物理课本的宽度为:L==17.82cm,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点评】此题考查的知识点主要是利用多次测量求平均值来减小误差,注意再求平均值时小数点后保留的位数和题目给出数据的小数点位数相同。
5.(3分)下列的哪个运动可以看作是匀速直线运动( )
A.钟表指针匀速转动
B.百米赛跑运动员在整个比赛过程中的运动
C.汽车在平直公路上行驶
D.火车在某段直轨道上快慢不变地运动
【分析】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大小和方向都保持不变即可判断。
【解答】解:A、钟表指针的运动方向不断变化,不是匀速直线运动,故A不符合题意;
B、百米赛跑运动员在整个比赛过程中速度是不断变化的,不是匀速直线运动,故B不符合题意;
C、汽车在平直公路上行驶,不一定沿直线运动,运动快慢也不一定不变,所以不一定是匀速直线运动,故C不符合题意;
D、火车在直轨道上运动,并且快慢不变,也就是运动速度大小和方向保持不变,是匀速直线运动,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点评】本题是一道基础题,熟练掌握匀速直线运动的特点即可正确答题。
6.(3分)关于甲、乙两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如图甲物体保持静止状态
B.如图乙物体保持静止状态
C.甲图中物体的速度大于乙图中物体的速度
D.甲、乙两图中物体行驶的路程与所用时间都成正比例
【分析】(1)在s﹣t图中,倾斜的直线表示物体做匀速运动;
(2)在v﹣t图中,平行于时间轴的直线表示物体做匀速运动;
(3)根据图甲,利用密度公式可以求出甲物体的速度,据此可比较甲、乙物体的速度大小;
(4)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根据s=vt可知物体行驶的路程与时间的关系。
【解答】解:A、在s﹣t图中,倾斜的直线表示物体做匀速运动,由图甲可知,甲物体做匀速运动,故A错误;
B、在v﹣t图中,平行于时间轴的直线表示物体做匀速运动,由图乙可知,乙物体做匀速运动,故B错误;
C、由图甲可知,当t甲=5s时,s甲=20m,则甲物体运动的速度v甲===4m/s,由图乙可知,乙物体运动的速度v乙=4m/s,则v甲=v乙,故C错误;
D、由于甲、乙物体都做匀速运动,根据s=vt可知,甲、乙物体行驶的路程都与所用的时间成正比例,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通过s﹣t图和v﹣t图描述物体的运动、速度公式的应用,解题的关键是能从图中获取相关信息。
7.(3分)关于声音的产生与传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只有固体的振动才能产生声音
B.声音不能在固体中传播
C.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D.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分析】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声音的传播是需要介质的。它既可以在气体中传播,也可以在固体和液体中传播。但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解答】解:A、固体、液体、气体的振动都会产生声音,故A错误;
B、声音可以在固体、气体、液体中传播,故B错误;
C、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故C错误;
D、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条件等多个知识点的理解,此题属于识记性内容,比较简单。
8.(3分)2022年6月5日,我国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时,地面指挥中心顿时掌声雷鸣。“掌声雷鸣”是指声音的( )
A.音调高 B.响度大 C.音色美 D.传播速度快
【分析】(1)音调:指声音的高低,由发声体的振动频率决定,频率越高,音调越高;
(2)响度:人耳感觉到的声音的大小,它跟发声体的振幅、距离有关,距离一定时,振幅越大,响度越大;振幅越小,响度越小;
(3)音色:发声体的声音品质,由发声体本身的特征决定,是区别声音的重要标志。
【解答】解:“掌声雷鸣”是指人耳感觉到的声音很大,即声音的响度大。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声音的特征,难度不大。
9.(3分)下列有关声现象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做“B超”诊断疾病,是利用超声波传递信息
B.将正在发声的扬声器对准烛焰,烛焰会摆动
C.真空不能传声,是用实验加推理的方法得出的
D.校园内植树可以防止噪声产生
【分析】(1)(2)声音即可以传递信息,又可以传递能量,故据实际情况分析即可判断;
(3)我们在学习物理过程中会采用很多研究方法。在探究“空气能传声”时,逐渐将真空罩内的空气抽出,根据听到罩内的闹钟的声音逐渐变弱,通过实验加推理的方法得到“真空不能传声”的探究结论;
(4)防止噪声污染的途径:在声源处减弱噪声,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在接收处减弱噪声。
【解答】解:A、用“B超”诊断疾病是利用超声波传递信息,故A正确;
B、放在正在发声的扬声器附近的烛焰,烛焰会不断摇晃,是扬声器发出的声音传递能量给烛焰,使烛焰不断摇晃,故B正确;
C、真空不能传声的结论是利用实验加推理的方法得出的,故C正确;
D、学校周围植树,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不能防止马路上噪声的产生,故D错误。
故选:D。
【点评】本题是声学综合题,比较简单,属于声学基础知识的考查。
10.(3分)“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是宋朝诗人辛弃疾的诗句。诗人能分辨出是蛙声,依据的是声音的( )
A.音调 B.响度 C.音色 D.频率
【分析】声音的三个特征分别是:音调、响度、音色,是从不同角度描述声音的,音调指声音的高低,由振动频率决定;响度指声音的强弱或大小,与振幅和距离有关;音色是由发声体本身决定的一个特性。
【解答】解:“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人们能分辨出蛙声主要是依据声音的音色不同,故ABD错误,C正确;
故选:C。
【点评】声音的特征有音调、响度、音色;三个特征是从三个不同角度描述声音的,且影响三个特征的因素各不相同。
11.(3分)如图所示,将钢尺一端紧压在桌面上,改变另一端伸出桌面的长度,用大小相同的力拨动钢尺,钢尺发出声音的( )不同
A.音调 B.响度 C.音色 D.声速
【分析】声音的三个特性:音调、响度、音色;响度跟发声体的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音调跟发声体的振动频率有关,频率越大、音调越高;音色跟发声体的结构和材料有关。
【解答】解:将钢尺一端紧压在桌面上,另一端伸出桌面,改变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用大小相同的力拨动钢尺,钢尺振动的快慢不同,钢尺发出声音的音调不同,物体振动得越快,发出的声音音调越高;物体振动得越慢,发出的声音的音调越低,所以钢尺会发出音调不同的声音。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了音调、响度和音色的区分,是一道基础题。
12.(3分)如图所示,小慧同学用小锤轻敲和重敲音叉,并将正在发声的音叉轻触系在细绳上的乒乓球,听音叉发声的同时观察乒乓球被弹开的幅度变化。她想探究的问题是( )
A.声音产生的原因 B.声音传播的条件
C.音调和频率的关系 D.响度与振幅的关系
【分析】响度是指声音的强弱,它与物体振幅有关和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距离发声体越远,响度越小。
【解答】解:用小锤轻敲和重敲音叉时,乒乓球被弹开的幅度不同,响度不同,故该实验是为了探究响度跟振幅的关系,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了响度与振幅的关系,属于基础题。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空2分,共24分)
13.(4分)如图是一辆小轿车上的速度表,此时这辆小轿车的速度为 80km/h ,豹子奔跑的速度为30m/s,这辆小轿车的速度比豹子奔跑的速度 慢 (选填“快”或“慢”).
【分析】根据速度表可读出此时的速度值,注意单位和分度值;将速度单位化成国际单位后(1km/h=m/s),再与豹子奔跑的速度比较快慢。
【解答】解:由图知,速度表的分度值是5km/h,指针指在“80”处,即此时这辆小轿车的速度为80km/h;
小轿车的速度为80km/h≈22.2m/s<30m/s,即这辆小轿车的速度比豹子奔跑的速度慢。
故答案为:80km/h;慢。
【点评】本题考查了速度表的读数、物体运动快慢的比较,关键是速度单位的换算。
14.(4分)如图所示是比较运动快慢的两种方法,方法甲是相同时间比路程,方法乙是: 相同路程比时间 。物理学用速度描述运动快慢,公式为v=,这种方法与图中 甲 (选填“甲”或“乙”)研究方法相同。
【分析】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有两种:一是运动相同路程,比较时间;二是运动相同时间,比较路程;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通过的路程叫速度。
【解答】解:由图乙可知,自行车和摩托车运动的路程相同,摩托车运动的时间小于自行车运动的时间,所以摩托车的速度大,运动的快。其比较运动快慢的方法是相同路程比时间;
物理学用速度描述运动快慢,物体在单位时间通过的路程叫速度,公式为v=,这种方法与甲方法是相同的。
故答案为:相同路程比时间;甲。
【点评】我们通常是用两种方法来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①相同时间比较路程,路程长的运动快;②相同路程比较时间,时间短的运动快。由于我们比较物体运动快慢需要同时考虑路程和时间这两个物理量,所以在物理学中,我们就引入了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即速度来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
15.(4分)2022年元宵晚会上,在空间站中的航天员王亚平用古筝演奏了一曲《茉莉花》。古筝发出的声音是由于琴弦 振动 产生的;改变拨弦的力度可以改变声音的 响度 (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
【分析】(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2)声音的三特征是:音调、响度和音色,响度是由声源振动的幅度决定的,振幅越大,响度越大;音调的高低和振动的频率有关,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音色由发声体本身的材料结构决定。
【解答】解:古筝发出的声音是由于琴弦振动产生的;
改变拨弦的力度,改变琴弦的振动幅度,可以改变声音的响度。
故答案为:振动;响度。
【点评】本题考查了声音的产生和声音的特性,属于基础性题目,难度不大。
16.(4分)听诊器诊病是利用了声能传递 信息 ;利用超声波可以清洗钟表等精细机械,说明声能传递 能量 。
【分析】(1)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如:隆隆的雷声预示着一场可能的大雨,“声呐”的利用、医用“B超”等;
(2)声音能够传递能量,如:利用声波来清洗钟表等精细的机械,“超声波碎石”等。
【解答】解:医生通过听诊器诊病,这是由于声音能够传递信息;
声波可以用来清洗钟表等精细机械,这是由于声音能够传递能量。
故答案为:信息;能量。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声与信息,声与能量的了解和掌握,是中考的热点。
17.(4分)跳广场舞已经成为人们健身的一项运动,优美的舞曲声是通过空气传入人耳的。为了不影响周围居民的生活和休息,跳舞时将音箱的音量调小,这是在 声源 处减弱噪声。如图所示的噪声监测装置,该装置显示了噪声的 响度 (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
【分析】(1)减弱噪声的途径:①从噪声的产生处减弱噪声﹣﹣消声;②在传播过程中,用柔软多孔的物质来吸收声波﹣﹣吸声;③在传播过程中,用真空玻璃等办法来隔断声波的传播﹣﹣隔声;
(2)响度:人耳感觉到的声音的大小,它跟发声体的振幅有关。观察图片,dB为响度的单位。
【解答】解:跳舞时将音箱的音量调小,这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声音的强弱由声音的响度决定,它跟发声体的振幅有关,噪声监测装置显示的是噪声的响度。
故答案为:声源;响度。
【点评】本题考查了响度及生活中减弱噪声的途径和措施,属于基础题型。
18.(4分)下列为录制合成的声音波形图,由图可知,甲和丙的 响度 相同,甲和丁的 音调 相同(选填“音调”、“响度”)。
【分析】声音的三个特征分别是:音调、响度、音色,是从不同角度描述声音的,音调指声音的高低,由振动频率决定,从波形上看,越密集则音调越高;响度指声音的强弱或大小,与振幅和距离有关,从波形上看,偏离平衡位置的幅度越大,响度越大;音色是由发声体本身决定的一个特性,从波形上看,波的形状越复杂,音色越动听。
【解答】解:由图可知,甲和丙的振幅相同,响度相同;甲和丁相同时间内振动的次数相同,振动的频率相同,音调相同。
故答案为:响度;音调。
【点评】从波形中观察出声音振动的频率和幅度,以及波的形状,再联系声音的三个特征,即可解答此题。
三、作图与实验探究题(22分,第19题4分,第20题8分,第21题10分)
19.(4分)(1)如图甲所示木块A的长度是 2.30 cm。
(2)小明用停表测量自己从长廊的A端走到B端所用的时间,停表的读数如图乙所示,他所用的时间是 281.9 秒。
【分析】(1)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时,要观察是否从0刻度线量起,起始端没从0开始,要以某一刻度当作“0”刻度,读出末端刻度值,减去前面的刻度即为物体长度,注意刻度尺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2)图中的停表表盘中的外盘一周是60s,每一小格表示1s,内盘一格是1分钟,把内外盘的示数相加即所测得的时间。
【解答】解:(1)由图甲可知,刻度尺的分度值是1mm,被测木块所对刻度尺的起始刻度值为6.00cm,终了刻度值为8.30cm,所以木块的长度为:8.30cm﹣6.00cm=2.30cm。
(2)在停表的中间表盘上,1min中间有两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0.5min,指针在“4”和“5”之间,偏向“5”一侧,所以分针指示的时间为4min;
在停表的大表盘上,1s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0.1s,指针在41.9s处,所以秒针指示的时间为41.9s,即停表的读数为4min41.9s=281.9s。
故答案为:(1)2.30;(2)281.9。
【点评】此题考查了停表、刻度尺的读数方法,刻度尺读数时,注意刻度尺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20.(8分)小强利用带有刻度的斜面、小车和数字钟做“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实验,如图所示,让小车从斜面上的A点由静止开始滑下,图中数字钟显示的是小车在A、B、C三个位置对应的时间(显示时间的单位是“时:分:秒”)。
(1)由图可知,小车在AC段运动的平均速度为 0.27 m/s;(结果保留两位小数)
(2)通过小强的测量数据可以判断,小车在前半程的平均速度 小于 (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全程的平均速度;
(3)小强想测量小车在整个运动过程中后半程的平均速度,他应该将小车从 A (选填“A”或“B”)处静止释放,并在B处开始计时,在C处停止计时;
(4)在实验过程中,由于小车的运动时间较短,不便于计时,可以通过使斜面的倾斜程度变 缓 (选填“陡”或“缓”)的方式改变小车的运动时间,达到便于测量时间的目的。
【分析】(1)由图可知小车在AC段运动的路程和时间,利用速度公式可求出小车在AC段运动的平均速度;
(2)由图可知小车在AB段运动的路程和时间,利用速度公式可求出小车在AB段运动的平均速度,据此分析解答;
(3)想测量小车在整个运动过程中后半程的平均速度,其运动的起点必须是A点;
(4)为了方便计时,让时间尽可能长一些,需要斜面的坡度缓一些。
【解答】解:(1)由图可知,刻度尺的分度值为0.1cm,小车在AC段运动的路程为sAC=80.0cm﹣0=80.0cm,小车在AC段运动的时间tAC=3s,
小车在AC段运动的平均速度:vAC==≈27cm/s=0.27m/s;
(2)小车在AB段运动的路程为sAB=80.0cm﹣40.0cm=40.0cm,小车在AB段运动的时间tAB=2s,
小车在AB段运动的平均速度:vAB===20.0cm/s=0.2m/s;
由以上分析可知,vAB<vAC,所以小车在前半程的平均速度小于全程的平均速度;
(3)小明想测量小车在整个运动过程中后半程的平均速度,其运动的起点必须是A点,计时的起点是B点;
(4)为了方便计时,让时间尽可能长一些,需要斜面的坡度就应该缓一些。
故答案为:(1)0.27;(2)小于;(3)A;(4)缓。
【点评】本题是研究小车在斜面上运动快慢实验,主要考查速度公式的应用、刻度尺的读数、秒表的读数以及对实验装置的改进,是一道常考题。
21.(10分)小明在探究声音传播条件的实验中,将正在发声的手机悬挂在密封的广口瓶内,用抽气筒将广口瓶中的空气抽出,如图a所示。
(1)抽气一段时间后,小明发现听到的手机声音没有明显变化,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可能是: C 。
A.手机声音的响度太大
B.手机声音的频率太高
C.未塞紧瓶塞存在漏气
D.插入广口瓶中导管不够长
(2)经调整使器件完好后,再次用抽气筒有效地向外抽气;随着瓶内空气逐渐减少,小明发现听到的手机声音的音调 不变 ,响度 变小 。(均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3)如果把广口瓶内空气完全抽出,我们将 不能 听到声音(选填“能”或“不能”)。
(4)小明推测,假如把如图b的装置放在月球上,敲击右边音叉时,与左边音叉接触的乒乓球 不会 弹起(选填“会”、“不会”或“有可能”)。
【分析】(1)该题第1、3、4小问涉及的知识均为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其本质为振动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因此声音的传播也需要介质;
(2)根据声音特性的影响因素来进行判断,音调与频率相关,人耳接收到的声音响度与振幅、扩散情况等因素有关。
【解答】解:(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因此如果声音没有明显变化,那一定是因为抽气没有把空气抽出,故推断出漏气;
(2)随着空气变少,介质慢慢变少,但是声源振动的频率并没有变化,因此音调不变,但是介质逐渐变少,会导致声音传播的过程受阻,因此人耳听到的响度变小;
(3)空气变少,声音逐渐变小,根据理想实验法可以推断,当完全没有空气时,就听不到声音了;
(4)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其本质原因为振动的传播需要介质,在真空中没有介质,因此振动无法传播,所以左侧的乒乓球不回弹起;
故答案为:(1)C;(2)不变;变小;(3)不能;(4)不会。
【点评】该题目为课本实验的变形,考查知识的方式比较灵活与新颖,有一定的难度。
四、综合应用题(本题共18分,其中第22题8分,第23题10分)
22.(8分)利用超声波可测海洋深度,已知声波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是1.5×103米/秒,若我国深海探测器某次下潜到水面下500米深处静止时发出信号,静待6秒钟后收到海底反射回来的声波,求:
(1)探测器此时到海底的距离是多少?
(2)若探测器平均下潜速度为2.5米/秒,从水面潜到海底需要多长时间?
【分析】(1)声音在水中的传播速度和传播的时间,利用速度公式计算出声音传播的路程,探测器此时到海底的距离为声音传播路程的一半;
(2)此处海洋深度等于探测器此时海底的距离加上探测器发出信号时到海面的距离,利用v=求出从水面潜到海底需要的时间。
【解答】解:已知声波的速度v=1.5×103m/s,声波传播的时间t=6s,探测器离水面距离s1=500m,
(1)声波所传播的路程s2=vt=1.5×103m/s×6s=9000m;
探测器此时到海底的距离:s3=s2=×9000m=4500m;
(2)此处海洋深度s=s1+s3=500m+4500m=5000m,
探测器从水面潜到海底需要的时间t′===2000s。
答:(1)探测器此时到海底的距离是4500米;
(2)若探测器平均下潜速度为2.5米/秒,从水面潜到海底需要2000s时间。
【点评】本题是回声测距问题,主要考查速度公式的应用,知道声音传播的路程是距离的一半是解题的关键。
23.(10分)一列长为500m的快速列车匀速通过一座1000m长的大桥,列车完全通过大桥所用的时间是30s。
(1)求列车过桥时的速度是多少?
(2)列车以这个速度完全通过2500m的隧道所用的时间是多少?
(3)恰好坐在列车尾端的小明通过该隧道所用的时间是多少?
【分析】(1)先得出火车过桥的路程(列车长加上桥长),利用速度公式得出火车的速度;
(2)先得出火车完全通过2500m的隧道的路程(列车长叫上隧道长),利用速度公式的变形式t=得出火车完全通过2500m的隧道所用的时间;
(3)小明通过隧道通过的路程等于该隧道长,根据速度公式的变形式t=得出小明通过该隧道所用的时间。
【解答】解:(1)火车过桥的路程s=500m+1000m=1500m,
火车的速度v===50m/s;
(2)火车完全通过2500m隧道的路程s′=2500m+500m=3000m,
火车完全通过2500m的隧道所用的时间t′===60s;
(3)小明通过该隧道的路程s′′=2500m,
小明通过该隧道所用的时间t″===50s。
答:(1)列车过桥时的速度是50m/s;
(2)列车以这个速度完全通过2500m的隧道所用的时间是60s;
(3)恰好坐在列车尾端的小明通过该隧道所用的时间是50s。
【点评】本题考查速度公式及其应用,能够正确的计算出路程,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湖南省娄底市涟源市九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含详细答案解析),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作图题,实验探究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湖南省娄底市涟源市八年级(上)月考物理试卷(10月份)(含解析),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0分),李白《夜宿山寺》诗中写到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湖南省娄底市涟源市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物理试卷,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 下列关于浮力的说法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