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8.1 梦游天姥吟留别说课ppt课件
展开他,是中国诗人队伍里的游侠。横扫中原山水大地,狂飙突进。洞庭烟波,赤壁风云,蜀道猿啼,浩荡江河,豪气纵横,灵动飞扬。 他,仗诗走天涯,饮酒闯天下。“盛唐诗酒无双士,青莲文苑第一家”;“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余下的三分啸成剑气。绣口一吐, 就是半个盛唐”。他的豪放旷达无人能及,他的飞逸潇洒无人能比。一挥宽舒袂袖即成一派洪流猛浪。 同学们,你们知道他是谁吗?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静宁西南),隋末其先人流寓碎叶(今吉尔吉斯斯坦北部托克马克附近)。幼时(5岁时)随父迁居绵州昌隆县(今四川江油)青莲乡。
“五岁育六甲,十岁观百家”,“十五观奇书,作赋凌相如”。有远大的抱负,“愿为辅弼”、“安社稷”、“济苍生”。20岁后,蜀中漫游,二十五岁起“辞亲远游”,仗剑出蜀。天宝元年42岁应召赴长安,贺知章一见,称为谪仙人,荐于唐玄宗,唐玄宗“降辇步迎”,待诏翰林。被排挤出京后,漫游江湖间,761年,请缨杀敌,因病折回。次年,病死当徒,初葬采石矶。其诗风雄奇豪放,想像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他善于从民歌、神话中汲取营养私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丽绚烂的色彩,是屈原以来积极浪漫主义诗歌的新高峰。
印象李白(701——762)
读书和任侠时期(25岁前)“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仗剑远游(42岁前)“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长安三年(44岁)“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再度漫游(到55岁) 身经战乱( 安史之乱 )
1.开元十八年(730年),李白第一次入长安,到各个王公贵族府上投递自 己的作品,望其门而不得入,败兴而归。2.天宝元年(公元742年),由于玉真公主和贺知章的交口称赞,玄宗召 李白进宫。尝奉诏醉中起草诏书,引足令高力士脱靴,宫中人恨之,谗 谤于玄宗,2年后被赐金放还。3.天宝十二年(754年),李白第三次来到长安。这次是为了向朝廷告发 安禄山造反之事,同时进献济时之策,实现他济苍生、安社稷的夙愿。结果碰上朝廷正在处置“诬告”安王爷谋反的罪犯,遂打消了揭发念头。
这首诗作于出翰林之后。天宝三载,李白被唐玄宗赐金放还,这是李白政治上的一次大失败。离长安后,曾与杜甫、高适游梁、宋、齐、鲁,又在东鲁家中居住过一个时期。这时东鲁的家已颇具规模,尽可在家中怡情养性,以度时光。可是李白没有这么作,他有一个不安定的灵魂,他有更高更远的追求,于是离别东鲁家园,又一次踏上漫游的旅途。这首诗就是他告别东鲁诸公时所作。虽然出翰林已有年月了,而政治上遭受挫折的愤怨仍然郁结于怀,所以在诗的最后发出那样激越的呼声。
古体诗:古体诗是与近体诗相对而言的诗体,近体诗形成前的各种诗歌体裁,也称古诗、古风。除需用韵之外,不受格律限制。从诗句的字数看,有所谓四言诗、五言诗和七言诗等;诗句字数不整齐的古诗,称为“杂言古诗”。杂言,也就是长短句,从三言到十一言,可以随意变化。不过,篇中多数句子还是七言,所以杂言算是七言古诗。杂言诗由于句子的长短不受拘束,给人一种奔放排奡的感觉。
该诗的另一个标题为“梦游天姥山别东鲁诸公”,全诗是通过记叙“梦游天姥”的经历,来“留(诗)(赠)别(东鲁诸公)”。梦游就是梦中游览;天姥就是天姥山,在今天的浙江新昌的东面,传说登山的人能听到仙人天姥唱歌的声音,山因此而得名。吟,本意就是吟咏,也就是作诗后来作为一种诗体的名称,即乐府诗的一种体裁。 和“歌”“行”相仿,其音节格律较自由,有五言、七言、杂言等。留别:临行赠言。“送别诗”和“留别诗”都写离别时的离愁别绪;送别诗是送者所作,留别诗是离者所作。
初读:理字音、读节奏、把握内容。
读准下列汉字的读音。
天姥 ( ) 天台( ) 剡( )溪 渌( )暝( ) 殷( )栗( ) 澹( )扉( ) 訇( )鸾( ) 屐( )
mǔ tāi shàn lùmíng yǐnlì dànfēi hōngluán jī
解释下列字词的含义。 明灭: 横: 拔: 因: 渌: 清:
忽明忽暗。直插。超出。依据。清。凄清。
青云梯:暝:殷:栗:青青:澹澹:
指直上云霄的山路。日落,天黑。动词,震响。惊,使动用法。黑沉沉的。波浪起伏的样子。
列缺:扉:訇然:青冥浩荡:金银台:云之君:鸾回车:
闪电。门扇。 形容声音很大。 青冥,指天空。浩荡,广阔远大的样子。 金银铸成的宫阙,指神仙居住的地方。 云里的神仙。 鸾鸟驾着车。
恍:觉时:向来:东流水:摧眉折腰:
恍然,猛然。 醒时。 原来。 像东流的水一样一去不复返。 低头弯腰。摧眉,即低眉。
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列缺霹雳,丘峦崩摧。洞天石扉,訇然中开。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 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列缺/霹雳,丘峦/崩摧。洞天/石扉,訇然/中开。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海外来客们谈起瀛洲,烟波渺茫实在难以寻求。越中来人说起天姥山,在云雾忽明忽暗间有人可以看见。天姥山仿佛连接着天遮断了天空,山势高峻超过五岳,遮掩过赤城山。天台山虽高一万八千丈,面对着它好像要向东南倾斜拜倒一样。
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 我根据越人说的话梦游到吴越,一天夜晚飞渡过明月映照下的镜湖。镜湖上的月光照着我的影子,一直伴随我到了剡溪。谢灵运住的地方如今还在,清澈的湖水荡漾,猿猴清啼。
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 我脚上穿着谢公当年特制的木鞋,攀登直上云霄的山路。上到半山腰就看见了从海上升起的太阳,在半空中传来天鸡报晓的叫声。无数山岩重叠,道路盘旋弯曲,方向不定,迷恋着花,依倚着石头,不觉天色已晚。
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列缺霹雳,丘峦崩摧。洞天石扉,訇然中开。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 熊在怒吼,龙在长鸣,岩中的泉水在震响,使森林战栗,使山峰惊颤。云层黑沉沉的,像是要下雨,水波动荡生起了烟雾。电光闪闪,雷声轰鸣,山峰好像要被崩塌似的。仙府的石门,“訇”的一声从中间打开。洞中蔚蓝的天空广阔无际,看不到尽头,日月照耀着金银做的宫阙。
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 用彩虹做衣裳,将风作为马来乘,云中的神仙们纷纷下来。老虎弹奏着琴瑟,鸾鸟驾着车,仙人们成群结队密密如麻。忽然魂魄惊动,我猛然惊醒,不禁长声叹息。醒来时只有身边的枕席,刚才梦中所见的烟雾云霞全都消失了。
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人世间的欢乐也是像梦中的幻境这样,自古以来万事都像东流的水一样一去不复返。告别诸位朋友远去东鲁啊,什么时候才能回来?暂且把白鹿放牧在青崖间,等到要远行时就骑上它访名山。岂能卑躬屈膝去侍奉权贵,使我不能有舒心畅意的笑颜!
思考,这首诗可以分为几部分?每部分写了什么内容?明确:全诗分为三部分。(1)第一段:入梦缘由。(2)第二段:梦游幻境:飞度镜湖—登山览胜—洞天仙境—梦醒若失。(3)第三段:抒情言志,出梦慨叹:蔑视权贵。揭示全诗主旨: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入梦缘由——入梦——梦醒
思考: 1.为何从“瀛洲”谈起?2.除了瀛洲外,此段中还提到了哪些山?有何作用?
思考:1.既然题为“梦游天姥”,为何开篇要“谈瀛洲”?
明确:衬托,以虚衬实。 增添天姥山神话色彩, 勾起了作者神游天姥的念头。
2.除了瀛洲外,此段中还提到了哪些山?有何作用?
明确:五岳、赤城、天台。 衬托天姥山的高大雄伟。
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天台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描写天姥山的神奇和高大, -----交待入梦之由
自由阅读第一部分,争取背诵
第一部分背诵提示: 海……,烟…… 越……,云…… 天姥……,势拔…… 天台……,对此……
第二段共描绘了几幅图景?请注意以时间和地点为序,将几幅画面找出来,并点出这些画面的特点?
【说梦、赏梦】从梦境的四幅画面入手,体会诗作的主要意境
意境的赏析思路:①景——寻意象 ②境——组画面 ③情——品情感
示范: 月夜剡溪 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意象:湖、月、影、溪水、猿声 特点:清幽表述:(我因神奇的传说,而进入梦幻的世界。)那晚在月夜清光的朗照下,我飞度过明镜似的镜湖。皎洁的月色衬着我飞度的身影,伴我抵达剡溪。我降落在谢灵运当年歇息的地方,眼前清波荡漾,耳畔猿声清亮。这是一幅清丽恬静幽美的画面,诗人沉浸其中,充满愉悦神往。表述要点:※景物、画面需突出特征 ※在描摹出图景后,用一句简练的话语概括这些景物所营造的情境的氛围特点 ※诗人的情感隐含在画面中要细心领会
明确:李白借谢灵运来写自己,也表达 了自己要效仿谢灵运寄情山水、鄙弃俗世。
思考:诗人为何提到“谢公”?
谢灵运是南朝时期著名的山水派诗人,他热衷政治仕途,但很不顺利;后来他干脆辞官,领着僮仆门生几百人游山玩水,以排遣政治上的不满。
白昼山中登临所见: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 意象:日出、天鸡、千岩、迷花 特点:壮美 表述:我脚着谢灵运当年特制的登山木屐,径直攀上高耸入云的山阶。半山腰处正遇远方的海面一轮旭日喷薄而出,空中回荡着天鸡高亢的鸣叫。山中万花迷眼,我在奇石间盘旋,不知不觉中暮色降临。这是一幅雄奇壮美的画面,诗人为之迷醉神荡,乐而忘返。
“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诗人用什么手法写出了天姥山什么特点?
傍晚山中 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意象:熊咆、龙吟(殷、栗、惊)云、雨、烟 特点:恐怖表述:夜来临,熊在咆哮,龙在长吟,震荡着岩石山泉,使幽深的树林战栗,叫层层山巅震惊。乌云低垂,山雨欲来。水波荡漾,烟霭迷蒙。这是一幅惊悚震撼的画面,诗人为之惊悸。
夜晚仙府列缺霹雳,丘峦崩摧。洞天石扉,訇然中开。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意象:霹雳、洞天石扉、青冥浩荡、日月、霓衣、风马、云君纷纷、虎鸾、仙人如麻 特点:欢乐 忽然,闪电划破夜空,惊雷震碎峰峦。神仙洞府的大门在巨声中闪开。洞府里青空寥阔,深不见底,金银台上,日月辉映,金碧辉煌。看谁来了?绚丽的云霞为裳,浩荡的清风作马,云神纷纷降临了。猛虎弹起琴瑟啊,凤鸾驾起了车,仙人济济一堂,直觉得眼花缭乱。这是一幅富丽堂皇、热闹盛大、和乐融融的画面,让人惊叹艳羡,令人神往。表现了诗人极度兴奋愉快的心情。
就整体而言,诗人为我们描绘了一个什么样的梦境?诗人的心情如何?
诗人为我们描绘了一个离奇变幻、五彩缤纷的梦境。诗人徜徉其间,心神完全被奇特之景所吸引, “心颜”大开,幸福无比。
诗人梦醒后的心情怎样的,从哪些词语中可看出来?
明确:“长嗟”、“惟”、“失”反映了诗人从梦中惊醒后面对着现实时的痛苦惆怅.
分析梦境的情感由来 这个梦境从表层看来,景是虚的,然而我们知道梦某种程度上是现实的折射,反映着人的一种情感需求,比方说《牡丹亭》游园惊梦,比方说庄生梦蝶,你认为,李白何以要用这样一个梦境留别友人,他想表露一种什么样的心绪?
1、梦境中的奇幻壮美是超越于现实的理想世界,是李白心中的“桃花源”。 对理想世界的神往追求正反衬出诗人对现实世界的失望憎恶。
2、梦境暗合了他的人生,这个梦境也可以理解为他原本向往的布衣一日为公卿的理想.他寻梦,带着向往之情来到了长安,也曾得梦,有过类似“仙之人兮列如麻”欢乐的场景,可是最终梦想破灭,他被赐金放还,一切盛大欢乐的场面戛然而止.梦醒了,现实冰冷残酷。 作者借这个梦表达了一种“人生如梦”之感。
李白何以要用这样一个梦境留别友人,他想表露一种什么样的心绪?
李白早年就有济世安邦的抱负, 但他不屑于通过科举登上仕途,而是希望由布衣一跃而成为卿相。因此,他漫游全国各地, 结交名流,以扩大声誉。天宝元年,经友人推荐,被唐玄宗召入长安,已经42岁的李白以为大展抱负的机会来了,他也的确曾有过短暂的得意,然而不久他就发现李隆基仅只把他当作供己消遣的御用词人。同时李白一身傲骨,不肯与权贵同流合污,又因醉酒命玄宗的宠臣高力士脱靴,得罪了权贵,招致他们的排挤。甚至连玄宗也开始对他不满,因而他在长安仅住了一年多,就被唐玄宗以“赐金还乡”为名,逐出京城。在这短短的一年多时间里,李白亲眼目睹了统治集团内部的昏庸腐败,宫廷生活的残酷斗争。第二年,李白借离开东鲁,南游吴越之际, 写下了这首“留别”诗,诚挚地向亲友们表明了自己蔑视权贵,傲岸不屈,与宫廷生活彻底绝裂的态度。
因而我们亦可以把作者的梦境理解为是对他一年前的宫廷生活的折射。从“一夜飞度镜湖 月”中我们仿佛看到李白由一介布衣一跃而为万众仰慕的卿相。而当他进入宫廷,却发现他热切向往的上流社会原来是那么美好,从“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 云青青兮欲雨”等森然恐怖、风雨欲来的描写中,我们仿佛看到了宫廷生活的明争暗斗、冷酷无情和李白处境的孤危。虽然仙人们聚合的场面其乐融融,然而放浪不羁、桀骜不驯的李白却无法与他们合拍,诗人被排斥在外,只能作为上流社会的旁观者。总之,无论是把梦境理解为作者追求的理想境界,还是理解为作者摒弃的宫廷生活,他们所表现的主旨都是一致的,那就是:蔑视权贵,傲岸不屈。
诗人为何花如此多的笔墨来描绘梦境呢?对表现主题有什么作用?
明确:梦中仙境象征作者追求的理想境界。
厌恶黑暗现实
梦中仙境象征作者追求的理想境界。写仙境之美妙是为了反衬现实的丑恶,写自己对神仙世界的向往正是为了表明对黑暗现实的厌恶与不满,对自由的追求。为醒后的透悟、厌弃、消极、隐逸做铺垫。
齐读第二部分,争取背诵
背诵提示:我欲……,一夜……。湖月……,送我……谢公……,渌水……。脚著……,身登……半壁……,空中……。千岩……,迷花……熊咆……,栗深……。云青……,水澹……
列缺……,丘峦……。洞天……,訇然……青冥……,日月……。霓为……,云之……虎鼓……,仙之…….。忽……,恍……, 惟觉时 ……,失向来 …….。
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 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 须行即骑访名山。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使我不得开心颜!
面对现实,作者禁不住长嗟短叹。“世间”两句,作者是在感叹什么?
明确:世事虚幻无常,流露了人生如梦的 感伤情绪。
明确:绝不与恶势力妥协,保持自己的独 立人格,同时也显露出诗人逃避现 实的消极遁世的思想。
“且放”两句,诗人表明了自己什么志向?
“安能”两句表现出诗人什么性格和精神?
明确:蔑视权贵的性格和强烈的反抗精神。
自由阅读第三部分,争取背诵
第三部分背诵提示:世间……,古来……。别君……,且放……,须行……。安能……,使我……。
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由写梦转入写实,揭示全诗的中心意思。这是由梦醒后的徘徊失望引出的表现了诗人内心的矛盾。当中有对人生的伤感,逃避现实、消极处世的一面,也有鄙弃权臣贵戚的傲骨。后者更是主要的感情。
填 空:入梦的原因是:由现实转入梦境的过渡句是:由梦境转入现实的过渡句是:揭示全诗主题的两句诗是:
“海客谈瀛洲,……对此欲倒东南倾”
“忽魂悸以魄动,……失向来之烟霞”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再读:理解文章主旨、把握诗人形象。
1.全诗的“诗眼”是哪两句?你觉得本诗主要是写梦游天姥山还是另有意图?明确:“诗眼”是“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另有意图。其实,诗人是借梦游天姥山之事来抒发自己遭受排挤、被放出京的愤懑之情。
最后两句,是全诗的诗眼,点明了主题。人们对此有两种观点:一则认为表现了其消极避世、向往自由的思想;一则认为表现了其蔑视权贵、讥讽现实的思想。你怎么看呢?明确 李白的消极避世,却又不像桃花源式的完全置身于世外;他讥讽现实,却又不像屈原那般愤世嫉俗。总的来说,李白身上集“儒、道、侠”三者于一体,有儒家的积极用世,有道家的消极避世,又有侠客的仗剑豪情,但他的追求个性自由、蔑视权贵的精神是显而易见的。李白在被权贵排挤压制后,看透了朝廷及官场黑暗,他意识到自身的个性难与权贵为伍,更不愿过摧眉折腰、阿谀奉迎的奴性生活,因此他高呼“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绝尘而去,浪迹名山大川之间,活出自己率性、自由的人生风采。
2.诗人游的是天姥山,却首先谈瀛洲,有何用意?作者是怎样来表现天姥山的高峻的?明确:首先就用“烟涛微茫”的瀛洲的难求、难得来侧面衬托天姥山的可睹、可寻,这便是陪衬、铺垫的手法,这使诗一开始就带有神奇的色彩。作者将它与五岳、赤城、天台进行比照,运用夸张手法将其高耸的样子写得淋漓尽致。它纵可连天,横可遮天,五岳、赤城不在话下,万丈天台拜倒其脚下。诗人开篇就营造了一个神奇的氛围,将我们一步步引向那梦幻般的神仙境界。
3.“列缺霹雳……仙之人兮列如麻”十句诗描绘了梦中所说的洞天仙境的景象,那么诗人所描绘的洞天仙境具有怎样的特点?诗人为什么要描绘这样的景象?明确: ①诗人通过奇诡瑰丽的想象,以超越尘俗的意象,创造了一个神奇壮丽的洞天仙境。②“梦中的洞天仙境”象征着诗人追求的理想境界,写仙境主要是反衬社会现实的丑恶,写自己对神仙世界的向往正是为了表明对黑暗社会现实的厌恶。
4.诗的最后一段诗人直抒胸臆,抒发自己对人生、社会的感叹。“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两句反映了诗人怎样的人生态度?明确 这两句诗和上文中的“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相呼应,包含着诗人的失意与深沉的感慨,梦醒之后对仙境的留恋及惋惜。
作者用奇特的夸张描写了天姥山的雄姿,以主要的笔墨借助想象描绘了梦游天姥的情景,突出地展现了作者的浪漫主义风格。全诗通过梦境的描写反映了作者政治上的不得意和对权贵的不妥协态度。同时,也反映了他消极的避世态度。
全诗塑造了一个位怎样的诗人形象?明确:傲视权贵却又才华横溢的诗人形象,诗人气质不俗,潇洒浪漫,富于幻想,对自由充满向往。
三读:分析诗歌艺术特色、总结文言知识
1.奇特的构思这首留别诗,突破了古代这类诗大都写离愁的陈规旧俗,别出心裁地用“梦游”这一奇特的方式来构思全诗。全诗围绕一场游仙的梦幻而写,由瀛洲引出天姥,由“或可睹”引出梦游;再由天姥引出仙洞,由梦醒而生感慨。这样从现实到梦境,又从梦境到现实,借描绘仙境的美好,以揭示现实的丑恶;借抒发对理想的追求,以显示对权贵的憎恶;借惜别的机会赋诗,却写访游名山,以明自己的斗志,来表现“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的主题。
2.丰富的想像诗人驰骋想像的野马,徜徉在奇山秀水之间,描绘出一幅幅瑰丽变幻的奇景。其中有月光皎洁、渌水荡漾、白鹿青崖、镜湖映影的静幽之感,也有海日东升、浮光跃金、天鸡破晓的壮美晨光,有“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的胜景,也有电闪雷鸣、熊咆龙吟、列缺霹雳、丘峦崩摧的夜间奇景,还有琼楼银台、雍容和谐、富丽堂皇的仙府。奇景异境,变幻迭出。诗人构思出一幅幅梦游中的奇景,塑造出一个个梦幻中的生动形象,真可谓“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3.大胆的夸张本诗所描写的梦游,所表达的炽热情感,充分体现了诗人的夸张才能,他把想像中的事物写得活灵活现,惊心动魄。如天姥山横空耸立,山势超越了以险峻闻名的五岳,遮掩了高耸的赤城山,甚至连一万八千丈的天台山也拜倒在天姥山的脚下。诗人以夸张、烘托的手法,极言天姥山之高。尤其是“横”“拔”“掩”三字,气象博大,生动有力,突出了天姥山的高大雄奇,描绘出了天姥山横空出世的高大形象和磅礴气势。
4.句式灵活,语言流利自然,不事雕琢。 全诗以七言为主,杂用了四言、五言、六言和九言兼用楚辞句法。灵活多样的句式便于表达诗人奔放的思想感情。诗歌语言朴实自然,例如“天姥连天向天横”“对此欲倒东南倾”“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这些地方跟散文一样流畅,也只用了一些极其平常的字眼,却有很强的表现力。“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是对李白诗歌语言最生动的形容和概括。
1.词类活用对此欲倒东南倾 方位名词作状语,向东南洞天石扉,訇然中开 方位名词作状语,从中间云青青兮欲雨 名词作动词,下雨虎鼓瑟兮鸾回车 名词作动词,弹奏栗深林兮惊层巅 动词的使动用法,使……战栗;使……震惊2.古今异义烟涛微茫信难求古义:的确,实在;今义:指书信。云霞明灭或可睹古义:暗;今义:消灭,熄灭。势拔五岳掩赤城古义:超出;今义:抽出。3.通假字列缺霹雳 “列”同“裂”,分裂
课后拓展延伸:积累名句李白名句积累:(1)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秋浦歌》(2)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望庐山瀑布》(3)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赠汪伦》(4)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下独酌》(5)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6)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将进酒》(7)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8)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北风行》(9)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南陵别儿童入京》(10)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1)谢公屐《南史·谢灵运》记载:谢灵运游山,必到幽深高峻的地方,他备有一种特制的木屐,屐底装有活动的齿;上山时去掉前齿,下山时去掉后齿。谢灵运:吴越会稽人,山水诗派的开创者。
(2)三山五岳三山是传说中的蓬莱、方丈、瀛洲;五岳指泰山、华山、衡山、嵩山、恒山;五岳各具特色:东岳泰山之雄,西岳华山之险,南岳衡山之秀,北岳恒山之奇,中岳嵩山之峻。五岳是远古山神崇拜、五行观念和帝王封禅相结合的产物,它们以象征中华民族的高大形象而名闻天下。三山五岳在中国虽不是最高的山,但都高耸于平原或盆地之上,这样也就显得格外险峻。东、西、中三岳地处黄河附近,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是华夏祖先最早定居的地方,对中华民族的文化发展有重要的意义。
(3)三座仙山:蓬莱、瀛洲、方丈。(《山海经》)(4)天姥:相传道教有“三十六洞天,七十二福地”之说,“天姥山”就是第十六福地,乃仙人居处游憩之地。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下列各题。赠李白鲁郡东石门送杜二甫杜甫李白秋来相顾尚飘蓬,醉别复几日,登临遍池台。来就丹砂愧葛洪。何时石门路,重有金樽开?痛饮狂歌空度日,秋波落泗水,海色明徂徕。飞扬跋扈为谁雄?飞蓬各自远,且尽手中杯!(注)天宝三载(744年)杜甫与赐金放还的李白在洛阳相识,遂相约同游梁宋。天宝四载(745年)同游齐赵,同年秋,两人在鲁郡(今山东兖州)东石门相别,杜甫写了赠诗,李白写了别诗。葛洪,东晋道士,自号抱朴子,入罗浮山炼丹。问题:请结合对这两首诗的理解,概括出李白这一人物的形象特点。
明确①才气纵横,狂放傲岸(或狂放不羁、豪迈狂放):杜诗三、四句是说李白尽日痛饮狂歌,可见狂放不羁;心雄万夫,可见济世之才。②怀才不遇,漂泊沦落:杜诗“飘蓬”句,李诗“飞蓬”句,均见李白如莲飘零;“飞扬跋扈为谁雄”可见李白不受重用,怀才不遇。③嗜酒如命,热爱山水:两首诗饮酒句“痛饮狂歌”“醉别”可见嗜酒情怀,李诗“登临遍池台”“秋波落泗水,海色明徂徕”可见其热爱山水情怀。④重情重义,珍惜友情:携手同游,别时痛饮。
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第三单元8(梦游天姥吟留别 登高 *琵琶行并序)8.1 梦游天姥吟留别完整版ppt课件: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第三单元8(梦游天姥吟留别 登高 *琵琶行并序)8.1 梦游天姥吟留别完整版ppt课件,共45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旅游达人,初识文本,深入研读梦由,深入研读入梦,深入研读梦醒,积极旷达,艺术特色,拓展延伸,链接高考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8.1 梦游天姥吟留别优质课件ppt: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8.1 梦游天姥吟留别优质课件ppt,文件包含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一梦游天姥吟留别ppt、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一梦游天姥吟留别doc、梦游天姥吟留别mp3等3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34页, 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8.1 梦游天姥吟留别优质课件ppt: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8.1 梦游天姥吟留别优质课件ppt,文件包含81《梦游天姥吟留别》课件pptx、81《梦游天姥吟留别》学案docx、81《梦游天姥吟留别》教案docx等3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52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