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新高考)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考点专题练18《文言文阅读之文言翻译关注文言虚词》(2份打包,解析版+原卷版)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资料中包含下列文件,点击文件名可预览资料内容
    • 原卷
      (新高考)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考点专题练18《文言文阅读之文言翻译关注文言虚词(原卷版.doc
    • 解析
      (新高考)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考点专题练18《文言文阅读之文言翻译关注文言虚词》(解析版).doc
    (新高考)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考点专题练18《文言文阅读之文言翻译关注文言虚词(原卷版第1页
    (新高考)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考点专题练18《文言文阅读之文言翻译关注文言虚词(原卷版第2页
    (新高考)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考点专题练18《文言文阅读之文言翻译关注文言虚词(原卷版第3页
    (新高考)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考点专题练18《文言文阅读之文言翻译关注文言虚词》(解析版)第1页
    (新高考)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考点专题练18《文言文阅读之文言翻译关注文言虚词》(解析版)第2页
    (新高考)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考点专题练18《文言文阅读之文言翻译关注文言虚词》(解析版)第3页
    还剩7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2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新高考)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考点专题练18《文言文阅读之文言翻译关注文言虚词》(2份打包,解析版+原卷版)

    展开

    这是一份(新高考)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考点专题练18《文言文阅读之文言翻译关注文言虚词》(2份打包,解析版+原卷版),文件包含新高考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考点专题练18《文言文阅读之文言翻译关注文言虚词》解析版doc、新高考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考点专题练18《文言文阅读之文言翻译关注文言虚词原卷版doc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1页, 欢迎下载使用。
    备战2022年高考语文考点微专题
    考点18 文言文阅读之文言关注文言虚词
    【命题趋势】
    文言虚词是文言文的重中之重,一般不单独考核,放到翻译中考核,尤其在翻译中逐点赋分,再则往往虚词表达某种句间关系,理解虚词的作用和用法是理解文意的关键。平时要注意积累,掌握一些规律。
    【真题再现】
    【2019年六省市新高考模拟卷】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汉二年,汉王与诸侯击楚,何守关中,侍太子,治栎阳。为法令约束,立宗庙社稷宫室县邑。辄奏上,可,许以从事;即不及奏上,辄以便宜施行,上来以闻。汉五年,既杀项羽,定天下,论功行封。群臣争功,岁余功不决。高祖以萧何功最盛,封为酂侯,所食邑多。功臣皆曰:“臣等身被坚执锐,多者百余战,少者数十合,攻城略地,大小各有差。今萧何未尝有汗马之劳,徒持文墨议论,不战,顾反居臣等上,何也?”高帝曰:“诸君知猎乎?”曰:“知之。”“知猎狗乎?”曰:“知之。”高帝曰:“夫猎,追杀兽兔者狗也,而发踪指示兽处者人也。今诸君徒能得走兽耳,功狗也。至如萧何,发踪指示,功人也。且诸君独以身随我,多者两三人,今萧何举宗数十人皆随我,功不可忘也。”群臣皆莫敢言。
    (1)辄奏上,可,许以从事;即不及奏上,辄以便宜施行,上来以闻。
    (2)今萧何未尝有汗马之劳,徒持文墨议论,不战,顾反居臣等上,何也?
    【答案】
    (1)萧何诸事总要奏请汉王,经汉王同意,准许执行;倘若来不及奏请汉王,就根据情况酌情处理,汉王回来了再当面报告。
    (2)如今萧何未曾有汗马功劳,只管管文书案卷,发发议论,不打仗,反倒功居我等之上,为什么?
    【解析】
    第一句中,“可”,认可、赞同;“从事”,做、施行;“辄”,第一个“辄”:总是,第二个“辄”:就;“便宜”,最合适的方式;“闻”,使……知道。
    句意:萧何诸事总要奏请汉王,经汉王同意,准许执行;倘若来不及奏请汉王,就根据情况酌情处理,汉王回来了再当面报告。
    第二句中,“徒”,只是;“议论”,发表见解;“文墨”,指文书辞章,也指从事文书辞章写作;“不战”,从不上战场;“顾”,表转折,却,反而;“何也”,为什么。
    句意:如今萧何未曾有汗马功劳,只管管文书案卷,发发议论,不打仗,反倒功居我等之上,为什么?
    参考译文:
    汉二年,汉王联合诸侯一起攻打楚国,萧何留守关中,侍奉太子,在栎阳处理政务。他制定各种法令制度,建立宗庙、社稷、宫殿、县邑,萧何诸事总要奏请汉王,经汉王同意,准许执行;倘若来不及奏请汉王,就根据情况酌情处理,汉王回来了再当面报告。汉五年,已经消灭了项羽,平定了天下,汉王要评定功劳,进行封赏。(由于)群臣争功,过了一年多仍然没把功劳的大小决定下来,高祖认为萧何的功劳最大,把他封为侯,给他的食邑很多,功臣们都说:“我们亲自身披铠甲,手执兵器作战,多的打过一百多次仗,少的也经历了几十次战斗,攻破敌人的城池,夺取敌人的土地,战功大小各有等差。如今萧何未曾有汗马功劳,只管管文书案卷,发发议论,不打仗,反倒功居我等之上,为什么?”高祖说:“诸位懂得打猎吗?”功臣们回答:“懂得。“又问:“你们知道猎狗吗?”答道:“知道的。”高祖说:“打猎的时候,追赶扑杀野兽兔子的是猎狗,可是能够发现踪迹向猎狗指示野兽所在之处的是猎人,现在你们诸位只能奔走追获野兽,功劳如同猎狗。至于像萧何,他能发现踪迹,指示方向,功劳等同猎人,何况你们都只是本人追随我,至多不过加上两三个亲属,而现今萧何发动全宗族几十个人都跟随我,他的功劳是不能忘记的。”群臣听了,都不敢再说什么。
    【考点详解】
    文言文中,连词、介词、副词、助词、叹词都是虚词,代词也被看作虚词。
    从意义上看,实词的意思显得实在具体,能表示名称、动作、状态等;虚词表示实词(短语)之间、句子之间的意义关系、结构关系以及语气,有的可以用现代汉语的词语翻译出来,有的不能。从功能上看,各类实问分别能充当句子的主语、宾语、定语、谓语等;虚词有的能充当状语(副词),有的与实词组合充当状语、补语(如介词),有的起连接词语或句子的作用(连词、结构助词),有的起标志作用(如宾语前置的标志)。
    1.18个常见文言虚词的分类(以常用词性为标准)
    ①代词:之、何、其
    ②副词:乃
    ③连词:而、且、与、则、若
    ④介词:因、为、于、以
    ⑤助词:焉、乎、也、者、所
    (2)关联虚词
    ①连接上下文句的连词:因、则、而
    ②连接词或词组的连词:而、以、与
    ③连接词或词组的介词:于、以、乎、与、为
    2.虚词推断技巧
    (1)语境推断
    常见虚词大多有多种用法。词性词义变化较为复杂,要确定其具体意义和用法,必须结合上下文,利用文意解题。
    (2)词性界定
    有些文言虚词往往兼有多种词性,根据语境,只要能推断出其词性不一样,那么其用法肯定也不同。
    (3)结构推断
    有些文言文句子结构整齐,讲究对仗,常常采用互文的修辞格,我们可以利用这一结构特点推知文言虚词的词义和用法。如“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以”和“而”相对,可见这里的“以”是连词,相当于 “而”。
    (4)句位分析
    一些虚词在句中不同位置就起不同作用。如“也”,句末助词,表判断、陈述、疑问、感叹等语气,在句中一般起舒缓语气的作用。
    (5)关照全句
    判断虚词的意义和用法要有全局意识,许多虚词的意义不实在,在句中主要起一定的语法作用或表语气.因此只有依靠对全句的分析和把握才能准确理解它。如“之”字在“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句中用于主谓结构,表示取消句子的独立性,而在“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句中作定浯后置的标志。这两个“之”均为助词,只能从语法作用上把握。
    (6)分析搭配
    虚词跟其他句子成分的搭配关系,也决定了它的用法。如“以”字的用法有一个规律,即“以”后面是名词、代词,“以”为介词;“以”后面是动词,“以”为连词。如《兰亭集序》“犹不能不以之兴怀”中“以”与后面代词“之”构成介词结构,表原因;在《烛之武退秦师》“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中“以”用在动同前,为连词表目的。
    (7)代入检验
    将判断出来的意义、用法代入句子中,若结合上下文,语意通畅,即可验证准确。如“而、且”都有表承接、转折的意义.若判断为承接关系,可用“就、随后、那么”替代,若判断为转折关系,则可用“可是、但是”替代,替代后若前后语意不通畅,则说明判断不准。
    【对点训练】
    1.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娄宿率叛将折可求众号十万来攻,分其军为十,以正月旦为始,日轮一军攻城,聚十军并攻,期以三旬必拔。彦仙意气如平常,登谯门,大作技乐。潜使人缒而出,焚其攻具,金人愕而却。食尽,煮豆以啖其下,而取汁自饮。娄宿雅奇彦仙才,尝啖以河南兵马元帅,彦仙斩其使。
    金益兵急攻,城陷,彦仙率众巷战,矢集身如猥,左臂中刃不断,战愈力。金人惜其才,以重赏募人生致之,彦仙易敝衣走渡河。至城陷,民无贰心,虽妇女亦升屋以瓦掷金人,金人怒,屠其城,全陕遂没。
    (选自《宋史·李彦仙传》,有删改)
    (1)潜使人缒而出,焚其攻具,金人愕而却。
    (2)金人惜其才,以重赏募人生致之,彦仙易敝衣走渡河。
    【答案】
    (1)暗中使人系绳而出,焚烧金人攻城的器具,金人惊愕而退却。(2)金人爱惜他的才能,重赏招募人生擒他,彦仙换上破旧的衣服逃走渡过黄河
    【解析】
    (1)题得分点有:潜:暗中。缒:将人系绳往下送。却:退走。
    (2)题得分点有:致:招致,擒获。易:改变,换上。敝:破旧的。走:逃跑。河:黄河。
    参考译文:
    娄宿率领叛将折可求部号称十万人来攻打陕州,把军队分成十部分,从正月初一开始,每天轮流一军攻打州城,然后聚集十军合力进攻,期望用三十天时间一定攻克。彦仙意态像平常一样,登上望楼,大肆作技宴乐,暗中使人系绳而出,焚烧金人攻城的器具,金人惊愕而退却。粮食尽,彦仙煮豆来给部下吃,而取豆汁自饮。娄宿很惊奇彦仙的才能,曾经用河南兵马元帅的官职引诱他,彦仙斩杀了金人使者。
    而金人增兵加紧攻城,州城陷落,彦仙率领大家展开巷战,箭头像刺猬一样集中在他身上,左手臂多次被刀砍伤,但战斗愈加努力。金人爱惜他的才能,重赏招募人生擒他,彦仙换上破旧的衣服逃走渡过黄河,到州城陷落,百姓没有二心,即使是妇女也登上屋顶用瓦投掷金人。金人愤怒了,屠杀了城里所有的人,整个陕州全部陷没。
    2.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宋初,拜殿中侍御史,改屯田员外郎、判大理寺。其官属与堂吏附会宰相赵普,擅增刑名,因上言,欲求见太祖以白其事。未引对,直诣讲武殿奏之,辞气俱厉。帝怒,令左右曳出,诏置极典,俄怒解,黜为商州司户参军,刺史知德骧旧为省郎,以客礼之。及奚屿知州,希宰相旨,至则倨受庭参。德骧不能堪,出怨言,屿衔之。适有言德骧至郡为文讪上者,屿召德骧与语,潜遣吏绐其家人取得之,即械系德骧,具状以闻。太祖贷其罪,削籍徙灵武。
    淳化二年,其婿如京副使卫濯讼有邻子秘书省校书郎孝先内乱,帝素怜德骧,恐暴扬其丑,不以孝先属吏,止除名配均州。德骧坐失教,责授感德军行军司马,并其子少府少监有终责授衡州团练副使。德骧因惭愤成疾,三年,卒,年七十五。
    (节选自《宋史·雷德骧传》,有删改)
    (1)适有言德骧至郡为文讪上者,屿召德骧与语,潜遣吏绐其家人取得之。
    (2)帝素怜德骧,恐暴扬其丑,不以孝先属吏,止除名配均州。
    【答案】
    (1)恰好有人说德骧到郡县后写文章毁谤皇帝,奚屿召见德骧跟他谈话,暗巾派官吏欺骗德骧的家人拿到文章。(2)太宗一向怜惜德骧,恐怕张扬他的家丑,不把孝先交给官吏处置,只除去名籍流配均州。
    【分析】
    第一句关键点:“适”:“恰好”;“潜”:“暗中”;“绐”:“欺骗”;“之”:“文章”。
    第二句关键点:“怜”:“怜惜”;“暴扬”:“张扬”;“以”:“把”;“属吏”:“交给官吏处置”;“止”:“只”。
    参考译文:
    北宋初年,雷德骧授任殿中侍御史,改任屯田员外郎、判大理寺。他的下属官吏与中书省官吏依附宰相赵普,擅自增加刑罚名目,因而上言,想求见太祖报告此事,还没有被引见应对,他就直接到讲武殿上奏,言辞语气都很严厉。太祖发怒,命令左右侍从把他拖出去,诏令处以死刑。不久皇上怒气消解,贬他为商州司户参军。刺史知道德骧过去担任省部郎官,用客人的礼节待他。等到奚屿任商州刺史,迎合宰相的旨意,到任后就傲慢地接受属吏在公堂上的参见。德骧不能忍受,口出怨言,奚屿怀恨在心。恰好有人说德骧到郡县后写文章毁谤皇帝,奚屿召见德骧跟他谈话,暗中派官吏欺骗德骧的家人拿到文章,立即给德骧戴上枷锁拘禁起来,罗列罪状报告朝廷。太祖宽恕他的罪行,削除官籍流放灵武。
    淳化二年,他的女婿如京副使卫濯诉告雷有邻的儿子秘书省校书郎雷孝先家乱,太宗一向怜惜德骧,恐怕张扬他的家丑,不把孝先交给官吏处置,只除去名籍流配均州。德骧因有失教诲,责罚授感德军行军司马,他的儿子少府少监有终被责罚授衡州团练副使。德骧因惭愧愤恨患病,淳化三年,去世,终年七十五岁。
    3.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六年春,嘉贞又入朝。俄有告其在军奢僭及赃贿者,御史大夫王睃因而劾奏之,按验无状,上将加告者反坐之罪。嘉贞奏曰:“昔者天子听政于上,瞍赋曚诵,百工谏,庶人谤,而后天子斟酌焉。今反坐此辈,是塞言者之路,则天下之事无由上达。特望免此罪,以广谤诵之道。”从之,遂令减死,自是帝以嘉贞为忠。
    嘉贞虽久历清要,然不立田园。及在定州,所亲有劝植田业者,嘉贞曰:“吾忝历官荣,曾任国相,未死之际,岂忧饥馁?若负谴责,虽富田庄,亦无用也。比见朝士广占良田,及身没后,皆为无赖子弟作酒色之资,甚无谓也。”闻者皆叹伏。
    (摘编自《旧唐书·张嘉贞传》)
    (1)今反坐此辈,是塞言者之路,则天下之事无由上达。
    (2)比见朝士广占良田,及身没后,皆为无赖子弟作酒色之资,甚无谓也。
    【答案】
    (1)如今给告状者定反坐罪,这是阻塞直言劝谏的人的道路,那么天下的事就没有途径向上传达了。(2)近来看到朝官广占良田,等到他们身死之后,都被不肖子孙做了酒色之资。实在没有意义啊。
    【分析】
    (1)坐,判罪;是,这;由,机会,途径。
    (2)比,近来;没,通“殁”,死;为,表被动,被;无赖,不肖,没有出息的;无谓,没有意义。
    参考译文:
    开元六年春天,张嘉贞又入朝。不久有人诬告张嘉贞在军镇花费奢侈逾越规制以及收受钱财贿赂,御史大夫王睃趁机弹劾他,经审查不实,皇上想要将告发者处死。张嘉贞(为那人)辩解说:“以前天子处理政事听从上天的旨意,盲人赋读,百官劝谏,让平民百姓的议论传上来,然后天子斟酌处理。如今给告状者定反坐罪,这是阻塞直言劝谏的人的道路,那么天下的事就没有途径向上传达了。希望(皇上)能够免除这个人的罪过,来广开言路。”皇上听从了他的意见,于是下令免除诬告者的死刑。皇帝因此认为张嘉贞忠诚。
    张嘉贞虽然长时间做过各种要职,却不购置田园。到了定州,与他亲近的人都劝他置办些田宅,张嘉贞说道:“我拥有做官的荣光,曾经做过宰相,只要没有死,难道会缺吃少穿吗?如果犯下罪行,即使广有田产,也全无用处。近来看到朝官广占良田,等到他们身死之后,都被不肖子孙做了酒色之资。实在没有意义啊。”听到的人都感叹敬服。
    4.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年二十,出都诣尚书令沈约,面试之,因戏异曰:“卿年少,何乃不廉?”异逡巡未达其旨,约乃曰:“天下唯有文义棋书,卿一时将去,可谓不廉也。”寻有诏求异能之士,五经博士明山宾表荐异。武帝召见,使说《孝经》《周易》义,甚悦之,谓左右曰:“朱异实异。”后见明山宾曰:“卿所举殊得人。”
    病卒,时年六十七,诏赠尚书右仆射。旧尚书官不以为赠,及异卒,武帝悼惜之,方议赠事,左右有善异者,乃启曰:“异生平所怀愿得执法。”帝因其宿志,特有此赠。异居权要三十余年,善承上旨,故特被宠任。
    (节选自《南史·朱异传》)
    (1)出都诣尚书令沈约,面试之,因戏异曰:“卿年少,何乃不廉?”
    (2)左右有善异者,乃启曰:“异生平所怀愿得执法。”帝因其宿志,特有此赠。
    【答案】
    (1)来到京城拜访尚书令沈约,沈约当面测试他,趁机捉弄朱异说:“你年纪轻轻,为什么那么贪心呢?”(2)身边的人中有和朱异交好的,就启奏说:“朱异平生所想要的,就是希望做执法官。”武帝按照他向来的志愿,特别给予这一封赠。
    【分析】
    赋分点:(1)出都:来到京城。诣:拜访。面:名词作状语,当面。因:趁机。戏:捉弄。
    (2)左右:身边的人。善:和……交好。乃:就。因:按照。特:特别。
    参考译文:
    二十岁时,来到京城拜访尚书令沈约,沈约当面测试他,趁机捉弄朱异说:“你年纪轻轻,为什么那么贪心呢?”朱异有所迟疑,没有理解沈约的意思,沈约就说:“天下只有文义棋书,你一下子全拿走了,可以说贪心了。”不久(朝廷)有诏令寻求有特殊才能的人士,五经博士明山宾上表荐举朱异。武帝召见朱异,让他解说《孝经》《周易》义理,(听后)很满意,对左右的人说:“朱异的确‘异’。”后来见到明山宾说:“你所荐举的人很合适。”
    生病去世,终年六十七岁。下诏赠为尚书仆射。以前的尚书官职不用以封赠,等到朱异去世,武帝悼念怜惜他,正讨论给朱异封赠的事情,身边的人中有和朱异交好的,就启奏说:“朱异平生所想要的,就是希望做执法官。”武帝按照他向来的志愿,特别给予这一封赠。朱异身居显位三十多年,善于迎合武帝的旨意,所以特别被宠幸重用。
    5.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宏妾弟吴法寿性粗狡,恃宏无所畏忌,辄杀人。死家诉,有敕严讨。法寿在宏府内,无如之何。武帝制宏出之,即日偿辜。南司奏免宏司徒、骠骑、扬州制史。武帝注曰:“爱宏者兄弟私亲,免宏者王者正法,所奏可。”宏自洛口之败,常怀愧愤,都下每有窃发,辄以宏为名,屡为有司所奏,帝每贳之。
    十七年,帝将幸光宅寺,有士伏于骡骑航待帝夜出。帝将行,心动,乃于朱雀航过。 事发,称为宏所使。帝泣谓宏曰:“我人才胜汝百倍,当此犹恐颠坠,汝何为者?我非不能为周公、汉文,念汝愚故。”宏顿首曰:“无是,无是。”于是以罪免。而纵恣不悛,奢侈过度,修第拟于帝宫。后庭数百千人,皆极天下之选。所幸江无畏服玩伴于齐东昏潘妃,宝直千万。好食鲫鱼头,常日进三百,其它珍膳盈溢,后房食之不尽,弃诸道路。
    (节选自《南史·萧宏传》)
    (1)爱宏者兄弟私亲,免宏者王者正法,所奏可。
    (2)而纵恣不悛,奢侈过度,修第拟于帝宫。
    【答案】
    (1)爱惜萧宏的是兄弟私人亲情,免除萧宏的是王者正当法律,所奏准许。
    (2)然而他放纵恣意不知悔改,奢侈过度,修建的府第可与皇帝宫殿相比。
    【分析】
    (1)题的得分点有:爱,爱惜;免,免除;正法,正当的法律;“可”,许可。
    (2)题的得分点有:恣纵,放任,放纵;悛,悔改;拟,比拟,相比。
    参考译文:
    萧宏侍妾的弟弟吴法寿性情粗横狡诈,倚仗着萧宏无所忌惮,随意就杀人。死者家属申诉,有敕令严厉追究。吴法寿躲在萧宏府内,(衙门官吏)不知拿他怎么办。梁武帝下旨令萧宏把他交出来,立即偿罪。南司上奏请求免除萧宏的司徒、骠骑大将军、扬州刺史职务。武帝批注说:“爱惜萧宏的是兄弟私人亲情,免除萧宏的是王者正当法律,所奏准许。”萧宏自从洛口之败后,常怀惭愧愤懑之心,京城里每当有盗取之事发生,就打着萧宏的名义,他屡次被有关衙门官吏弹劾,梁武帝每次都赦免了他。
    然而他放纵恣意不知悔改,奢侈过度,修建的府第可与皇帝宫殿相比。后庭有数百上千个女子,都是极尽天下之人选。他所宠幸的江无畏的服饰玩物可比齐东昏侯的潘妃,珠宝价值千万。她喜好吃鲫鱼头,常常每天要进三百条,其他珍奇的膳食也充盈过度,后房姬妾吃也吃不完,丢弃到路上。
    6.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王导,字茂弘,光禄大夫览之孙也。父裁,镇军司马。导少有风鉴,识量清远。初袭祖爵即丘子。司空刘寔寻引为东阁祭酒,迁秘书郎、太子舍人、尚书郎,并不行。
    时元帝为琅玡王,与导素相亲善。导知天下已乱,遂倾心推奉,潜有兴复之志,帝亦雅相器重,契同友执,及徒镇建康,吴人不附,居月余,士庶莫有至者,导患之。会敦来朝,导谓之曰:“琅玡王仁德虽厚,而名论犹轻。兄威风已振,宜有以匡济者。”会三月上巳,帝亲观禊,乘肩舆,具威仪,敦、导及诸名胜皆骑从。吴人纪瞻、顾荣,皆江南之望,窃觇之,见其如此,威惊惧,乃相率拜子道左。
    导善于因事,虽无日用之益,而岁计有余。时帑藏空竭,库中惟有綀数千端,鬻之不售,而国用不给。导患之,乃与朝贤俱制綀布单衣,于是士人翕然竞服之,綀遂踊贵。乃令主者出卖,端至一金。其为时所慕如此。
    (节选自《晋书·王导传》)
    (1)吴人纪瞻、顾荣,皆江南之望,窃觇之,见其如此,咸惊惧,乃相率拜于道左。
    (2)导患之,乃与朝贤俱制綀布单衣,于是士人翕然竞服之,綀遂踊贵。
    【答案】
    (1)吴人纪瞻、顾荣,都是江南一带有名望的人,也悄悄地前来观看,见王敦、王导等人竟如此恭敬,都大吃一惊,于是相继在路边施礼拜迎。
    (2)王导担忧这件事,就和朝中的一些名贤都裁剪这种綀布来做成衣服,于是士大夫一致(都、纷纷)(效仿他们)竞相穿这种衣服,于是綀的价格上涨。
    【解析】
    (1)“吴人纪瞻、顾荣,皆江南之望”判断句;“望”,名词,有名望的人;“觇”,观看;“相率”,相继。
    (2)“患”,担忧;“制”,裁剪;“踊贵”,物价上涨。
    参考译文:
    当时元帝还是琅玡王,与王导关系很紧密。王导知道天下已经开始出现动乱,于是全心全意辅佐琅玡王,暗中立下了兴复朝纲的志愿。元帝也非常信任器重他,两人就如同好朋友一般。等到元帝转为镇守建康时,吴地的人不愿意归附,到建康已有一个多月了,士族百姓都还没有人来登门拜谒,王导为这件事很焦急。正巧遇到王敦来朝,王导对他说:“琅玡王仁义德行虽厚,但名望还不够大。你现在的威望名声已经很高了,应该帮一帮琅玡王。”此时正值三月上巳节,元帝亲自出外郊游观看人们修褉驱邪的活动,乘着轿子,摆着全副仪仗,而王敦、王导和一些知名人士都骑马跟随。吴人纪瞻、顾荣,都是江南一带有名望的人,也悄悄地前来观看,见王敦、王导等人竟如此恭敬,都大吃一惊,于是相继在路边施礼拜迎。
    王导善于根据具体情况灵活办事,虽然每天开支日用没有多余,可一年总还有些节余。当时朝廷财政枯竭库藏空虚,只有几千端粗丝布,拿到市场售卖却无人购买,因而朝廷开支非常困难。王导担忧这件事,就和朝中的一些名贤都裁剪这种綀布来做成衣服,于是士大夫一致(都、纷纷)效仿他们竞相穿这种衣服,于是綀的价格上涨。这才今主管者去卖,每端布匹卖到一两金。王导就是这样为人所仰慕。
    7.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方今力役过烦,赋敛过厚。教化溥而民不悦;法度严而民不从。昔汲黯言于武帝曰:“陛下内多欲而外施仁义,奈何欲效唐、虞之治乎?”方今国则愿富,兵则愿强,城池则愿高深,宫室则愿壮丽,土地则愿广,人民则愿众。于是多取军卒,广籍资财,征伐不休,营造无极,如之何其可治也?臣又见洪武四年录天下官吏,十三年连坐胡党,十九年逮官吏积年为民害者,二十三年罪妄言者。大戮官民,不分臧否。其中岂无忠臣、烈士、善人、君子?于兹见陛下之薄德而任刑矣。水旱连年,夫岂无故哉!
    赞曰:敬心以缝掖诸生,言天下至计,虽违于信而后谏之义,然原厥本心,由于忠爱。以视末季沽名卖直之流,有不可同日而语者也。
    (《明史·周敬心传》)
    (1)方今力役过烦,赋敛过厚。教化溥而民不悦;法度严而民不从。
    (2)言天下至计,虽违于信而后谏之义,然原厥本心,由于忠爱。
    【答案】
    (1)当今劳役过多,赋敛过重,教化薄弱而百姓不高兴,法规制度严厉而百姓不依从。
    (2)周敬心谈论天下大计,虽然违背了得到信任以后才去进谏的道理,然而推究他的本心,是因为忠心爱国。
    【分析】
    (1)题得分点有:方今,当今;力役,劳役;烦,多;溥,薄弱。
    (2)题得分点有:信,得到信任;义,道理,或做法;原,推究;厥,他的。
    参考译文:
    当今劳役过多,赋敛过重,教化薄弱而百姓不高兴,法规制度严厉而百姓不依从。当年汲黯对武帝说:“陛下对内多欲,对外施仁义,又怎么能效仿尧舜的太平盛世呢? ”当今朝廷希望国家富强,兵力强大,城池高深,宫室壮丽,土地辽阔,人口众多。在这个时候穷兵黩武,广敛资财,征伐不休,修建宫室没有穷尽,如此天下怎么能大治呢?我观察到洪武四年,任用天下官吏,十三年惩治了牵连胡惟庸的余党,十九年逮捕多年危害百姓的官吏,二十三年对妄言者判罪,对官民大开杀戒,不分好坏。他们当中难道没有忠臣、有抱负有志向的人、善人、君子吗?由此可以看出陛下轻视德治而滥用刑法。水旱连年,难道没有原因吗?”
    赞词说:周敬心凭借儒家的一个国子监的学生,谈论天下大计,虽然违背了得到信任以后才去进谏的道理(做法),然而推究他的本心,是因为忠君爱国。用他与衰微时期沽名钓誉之类的人相比,那些人真的不能与周敬心相提并论了。
    8.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二十三年,驾幸玉华宫,时玄龄旧疾发,诏令卧总留台。及渐笃,追赴宫所,乘担舆入殿,将至御座乃下。太宗对之流涕,玄龄亦感咽不能自胜,敕遣名医救疗,尚食每日供御膳,若微得减损,太宗即喜见颜色,如闻增剧,便为改容凄怆。玄龄因谓诸子曰:“吾自度危笃,而恩泽转深,若孤负圣君,则死有余责。”后疾增剧,累遣中使候问。上又亲临,握手叙别,悲不自胜。寻薨,年七十。谥曰文昭,陪葬昭陵。玄龄尝诫诸子以骄奢沉溺,必不可以地望凌人,又云:“袁家累叶忠节,是吾所尚,汝宜师之。”
    (选自《旧唐书•房玄龄传》)
    (1)吾自度危笃,而恩泽转深,若孤负圣君,则死有余责。
    (2)袁家累叶忠节,是吾所尚,汝宜师之。
    【答案】
    (1)我自己估计病势危急严重,皇上对我的恩惠却越来越重,如果辜负了皇上,那么死了也还有未尽的责任。(2)袁家累世忠诚有气节,这是我所尊崇的,你们应该向他们学习。
    【分析】
    赋分点:(1)“度”,估计;“笃”,严重;“孤”,辜负;“余责”,未尽的责任。
    (2)“累叶”,累世、世代;“节”,有气节;“尚”,尊崇;“师”,以……为师,学习。
    参考译文:
    贞观二十三年,皇上驾临玉华宫,当时玄龄老病复发,皇上下诏令他睡在总留台。到他渐渐病重,玄龄追赴玉华宫,坐偏轿入殿,将近到皇帝御座才下轿。太宗对他流泪,玄龄也感伤悲咽得不能自我控制。下诏派名医救治,掌管皇帝膳食的官员每天对他供应御膳。如果他的病略能减退,太宗就高兴得露出喜色;如果听说病情加重,就变得满面凄怆。房玄龄于是对儿子们说:“我想我是病得快要死了,皇上对我的恩惠却越来越重,如果亏负了皇上,那么死了也还有责任。”后病情加重,多次派宦官问候。皇上又亲自光临,握手叙别,悲不能忍。不久去世,享年七十。谥号叫文昭,把他安葬在太宗为自己预先营造的昭陵墓地。房玄龄曾经就骄横奢侈积习不改的问题训诫过儿子们,一定不能用地位名望欺压别人,又说:“袁家累世忠诚有气节,这是我所尊崇的,你们应该向他们学习。”
    9.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湛闻之,举声大哭。俭遽止之曰:“何得便尔?”湛曰:“百口居家,即时屠灭,云何不哭!”哭数十声,徐谓俭曰:“为我白齐王,王本以穷乌投人,赖朝廷假王羽翼,荣宠至此。属国步多虞,不能竭忠报德,乃欲乘人间隙,有不臧之心。信惑行路无识之语,欲以羸败之兵,守关问鼎。今魏德虽衰,天命未改。且王之恩义,未洽于民,但见其败,未见有成。苏湛不能以百口居家,为王族灭。”宝夤复报曰:“此自救命之计,不得不尔。所以不先相白者,恐沮吾计。”湛复曰:“凡为大事,当得天下奇士。今但共长安博徒小儿辈计校,办有成理不?湛恐荆棘必生庭阁。愿乞骸骨还乡里,脱得因此病死,可以下见先人。”宝夤素重之,以湛病,且知不为己用,听还武功。
    (选自《魏书·苏湛传》,有删改)
    (2)宝夤素重之,以湛病,且知不为己用,听还武功。
    【答案】
    (1)这是我自己救命的计策,不得不这样。不预先告知你的原因,是怕你会阻止我的计划。
    (2)萧宝夤向来器重苏湛,由于苏湛有病,而且知道他不会为自己所用,就允许他回到武功。
    【分析】
    (1)题得分点有:尔,代词,这样;白,告诉;相,偏指一方,这里可译为“你”;沮,阻止。
    (2)题得分点有:素,一向、向来;重,看重;以,因为、由于;听,听凭、听任。
    参考译文:
    苏湛听了这番话,放声大哭。姜俭急忙劝止他说:“你怎么能就这样痛哭?”苏湛说:“我百口之家,即将遭到屠灭,为什么不痛哭!”又大哭了几十声,才慢慢对姜俭说道:“你替我禀告齐王,他本来是因处境艰难而投靠别人,仰赖朝廷给予的保护,才像今天这样荣华宠耀。适逢国家多难,不能尽忠报德,竟想利用可乘之机,怀不善之心。听信迷惑于路旁之人没有见识的话,想要凭弱败之兵,据守函谷关造反窥伺皇位。如今魏国德政虽然衰落,但天命并未改变。况且齐王的恩义,没有广施于人民,我只能看到他的失败,看不到他成功。我苏湛不能让自己百口之家,为了他而受到族灭。”萧宝夤又告诉他说:“这是我自己救命的计策,不得不这样。不预先告知你的原因,是怕你会阻止我的计划。”苏湛回复说:“凡是要做大事,应当得到天下奇士的支持。如今你只同长安的赌徒小儿们计议,有办成的道理吗?我深恐在庭院中必定会生荆棘。只希望能退职回归乡里,倘若因这次生病而死去,就可以到地下去见我的祖先了。”萧宝夤向来器重苏湛,由于苏湛有病,而且知道他不会为自己所用,就听任他回到武功。
    10.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时封赏逾制,内宠猥盛,蕃乃上疏谏曰:“近习以非义授邑,左右以无功传赏。又比年收敛,万人饥寒,不聊生活,而采女[注]数千,食肉衣绮。陛下宜采求失得,择从忠善,使褒责诛赏,各有所归。”帝颇纳其言。车驾幸广成校猎。蕃上疏谏曰:“臣闻人君有事于苑囿,唯仲秋西郊。顺时讲武,杀禽助祭,以敦孝敬。如或违此,则为肆纵。”书奏不纳。与黄琬共典选举,不偏权富,而为势家郎所谮诉,坐免归。
    (节选自《后汉书·陈蕃传》)
    (注)采女:宫女。
    (1)又比年收敛,万人饥寒,不聊生活,而采女数千,食肉衣绮。
    (2)与黄琬共典选举,不偏权富,而为势家郎所谮诉。坐免归。
    【答案】
    (1)又连年征税,万民饥饿寒冷,没有赖以生存的方法,然而宫女有几千人,吃肉穿华丽的衣服。
    (2)(陈蕃)与黄琬一起主管官吏的选取任用,不偏袒权贵富豪,因此被有权势的人家的子弟诬陷,获罪免官归家。
    【分析】
    赋分点:(1)“比”:接连;“收敛”:征税;“聊”:依赖;凭借;“衣”:名词作动词,穿着。
    (2)“典”:主管;“偏”:偏袒;“谮”:诬陷;“坐”:获罪。
    参考译文:
    当时封爵赏赐逾越制度,受宠的内官众多,陈蕃于是上疏劝谏说:“近身侍从不合道义却授予封邑,左右的宠臣无功却给予赏赐。又连年征税,万民饥饿寒冷,无法维持生计,然而宫女却有几千人,吃肉穿绸。陛下应搜求政事得失,选择忠诚善良之人任用他们,使奖赏处罚,各得其所。”桓帝采纳了他不少意见。桓帝驾临广成苑围猎。陈蕃上疏劝谏说:“我听说帝王到苑囿狩猎,只在仲秋郊祀的时候,顺应时节,操练武备,射杀禽兽,以助祭祀,用来劝勉孝敬之情。如果有人违反这些,就算是放纵无度了。”奏书送上,桓帝没有采纳。(陈蕃)与黄琬一起掌管官吏选任举荐(之职),不偏袒权贵富豪,因此被豪族子弟诬陷控告,获罪免官归家。
    【模拟提升】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
    李冲,字思顺,陇西人。显祖末,为中书学生。高祖初,公车征为秘书中散,典禁中文事,以修整敏惠,渐见宠待。及议礼仪律令,润饰辞旨,刊定轻重,无不访决焉。冲竭忠奉上,知无不尽,出入忧勤,形于颜色;虽旧臣戚辅,莫能逮之,无不服其明断慎密而归心焉。高祖亦深相仗信,亲敬弥甚,君臣之间,情义莫二。东宫既建,拜太子少傅。车驾南伐,加冲辅国大将军,统众翼从。自发都至于洛阳,霖雨不霁,仍诏六军发轸。高祖戎服执鞭御马而出,群臣启颡于马首之前。高祖曰:“长驱之谋,庙算已定,今大将军进,公等更欲何云?”冲进曰:“今者之举,天下所不愿,唯陛下欲之。臣有意而无其辞,敢以死请。”高祖大怒曰:“方欲经营宇宙,一同区域,而卿等儒生,屡疑大计,斧钺有常,卿勿复言!”仍策马出。车驾渡淮,别诏安南大将军元英、平南将军刘藻讨汉中,召雍泾岐三州兵六千人拟戍南郑,克城则遣。冲表谏曰:“秦州险厄,地接羌夷,自西师出后,饷援连续,加氐胡叛逆,所在奔命,运粮擐甲,迄兹未已。今复豫差戍卒,悬拟山外,虽加优复,恐犹惊骇,终攻不克,徒动民情,连胡结夷,事或难测。且昔人攻伐,或城降而不取;仁君用师,或抚民而遗地。且王者之举,情在拯民;夷寇所守,意在惜地。校之二义,德有浅深。惠声已远,何遽于一城哉?且魏境所掩,九州过八,民人所臣,十分而九。所未民者,惟漠北耳。宜待大开疆宇,广拔城聚,多积资粮,食足支敌,然后置邦树将,为吞并之举。今钟离、寿阳,密迩未拔;诸城、新野,跬步弗降。东道既未可以近力守,西蕃宁可以远兵固?若果欲置者,臣恐终以资敌也。又今建都土中,地接寇壤,方须大收死士,平荡江会。轻遣单寡弃令陷没恐后举之日众以留守致惧求其死效未易可获。推此而论,不戍为上。”高祖从之。冲机敏有巧思,勤志强力,孜孜无怠,旦理文簿,兼营匠制,几案盈积,剞劂在手,终不劳厌也。
    (选自《魏书·李冲传》,有删节)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轻遣单寡/弃令陷没/恐后举之日/众以留守致惧/求其死效/未易可获
    B.轻遣单寡弃令/陷没/恐后举之日/众以留守致惧/求其死效/未易可获
    C.轻遣单寡/弃令陷没/恐后举之日/众以留守/致惧求其死效/未易可获
    D.轻遣单寡弃令/陷没/恐后举之日/众以留守/致惧求其死效/未易可获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中书学,是北魏时的一个中央教育机构,相当于国立最高学府太学,其存在时间仅有几十年。
    B.公车,是最早出现的为去京应试的举人服务的皇家公车,后也代指举人进京应试。文中即用后一种解释。
    C.庙算,“庙”指旧时供祀先祖神位的屋舍,又指王宫的前殿。文中的“庙算”指的是朝廷对战事进行的谋划。
    D.经营,文中指规划营治,与《项羽本纪》中“谓霸王之业,欲以力征经营天下”的意思相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李冲才学颇高。他掌管宫中文事很得宠爱,以致于礼仪法令的润色修改,都要咨询他,请他判定。
    B.李冲敢于直谏。高祖执意南征时,唯有李冲一人有所行动,以死直谏,指出高祖一己所愿的错误。
    C.李冲颇有远见。高祖准备派兵戍守南郑,他建议高祖当务之急是广收死士,先助朝廷平定江会。高祖听从了他的建议。
    D.李冲工作勤勉。他不仅负责整理文册,还要兼顾制定法令制度,几案上堆满文书,仍坚持雕琢辞句,不觉劳烦。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虽旧臣戚辅,莫能逮之,无不服其明断慎密而归心焉。
    (2)东道既未可以近力守,西蕃宁可以远兵固?
    5.李冲上表谏言不宜戍守南郑的理由是什么?请简要概括。
    【答案】1.A 2.B 3.B
    4.(2)即使是老臣、外戚辅臣,没有人能比得么他,(这些臣子们)没有人不佩服他的英明果断、认直细致而信服的。
    (2)东部地区还没能用近处的军力防守,难道西蕃可以用远处的兵力固守吗?
    5.①不可守:地势险峻,远离国土,接壤敌境。或:粮草援助跟不上。②不必守:王者美德在于抚民,不必急于得到一座城。③不能守:近城未克,远守助敌。
    【分析】
    1.句子大意是:而轻率派遣单寡兵力,攻守西方孤城,使其陷没敌手,臣担心以后采取行动之日,大家以留守为难,不愿前往,陛下您要求其将士效死朝廷,也就不易做到了。
    “单寡”是“遣”的宾语,后面断开,排除BD;
    “以留守”是“致惧”的原因,二者不能断开,排除C。
    故选A。
    2.B.“文中即用后一种解释”错。文中句子是“公车征为秘书中散”,可见这里的“公车”指官署名。
    故选B。
    3.B.“唯有李冲一人有所行动”错。原文是“高祖大怒曰:‘方欲经营宇宙,一同区域,而卿等儒生,屡疑大计,斧钺有常,卿勿复言! ’”由“卿等儒生”可知并非只有李冲一人劝谏。
    故选B。
    4.(1)题得分点有:虽,即使;逮,及,比得上;归心,顺服。
    (2)题得分点有:近力,近处的军力;宁,难道;可以,可以用,可以凭借。
    5.题目要求分析李冲上表谏言不宜戍守南郑的理由。
    “秦州险厄,地接羌夷,自西师出后,饷援连续,加氐胡叛逆,所在奔命,运粮擐甲,迄兹未已”,从地势上来看,地势险峻,远离国土,接壤敌境,粮草援助跟不上,不可守。
    “仁君用师,或抚民而遗地。且王者之举,情在拯民;夷寇所守,意在惜地。校之二义,德有浅深。惠声已远,何遽于一城哉?”,王者美德在于抚民,不必急于得到一座城,不必守。
    “今钟离、寿阳,密迩未拔;诸城、新野,跬步弗降。东道既未可以近力守,西蕃宁可以远兵固?若果欲置者,臣恐终以资敌也”,近城未克,远守助敌,不能守。
    参考译文:
    李冲,字思顺,陇西人。显祖献文帝拓跋弘末年,李冲做中书学生。高祖孝文帝拓跋宏即帝位初年,按惯例升李冲为秘书中散,掌管宫中文书事务,因为他的行为严谨,作事机敏,逐渐受到宠信。等到朝廷商议礼仪律令,润饰辞意,改定字句,高祖总是与李冲一起商量。李冲竭尽忠诚侍奉圣上,知无不尽,出入勤勉,形于颜色;即使是老臣、外戚辅臣,没有人能比得么他,(这些臣子们)没有人不佩服他的英明果断、认直细致而信服的。魏高祖也更加深深地相信依靠他,更加亲近尊重他,君臣之间,情义无间。东宫建成之后,朝廷拜授他为太子少傅。皇帝车驾南征,加授李冲为辅国大将军,统领军马随从皇帝。自京城出发至于洛阳,阴雨连绵,天不开晴,皇帝仍诏六军出发。魏高祖一身戎装,手执马鞭,乘马而出,群臣在马上行君臣之礼。高祖说:“长驱南境的计划,在京时就已商议好,而今大军即将进发,你们都有什么话要说?” 李冲上前说:“今天这个行动,天下之人都不情愿,只有陛下您一个人要这样做。为臣有请您回驾之意但一时无辞可说,惟以一死请陛下改变初衷。” 魏高祖大怒说:“朕正要经营宇宙,统一海内,而你们这些儒生,却屡屡疑惑我的大计划,战事有它的常规,你们不要再多嘴!”打马出发。车驾渡淮河,另诏安南大将军元英、平南将军刘藻讨伐汉中,命令雍、泾、岐三州兵马六千人准备戍守南郑,一旦城池被攻下,立即派遣。李冲上表谏说:“秦州地理险厄,位置接近羌夷,自从征西部队出发之后,粮饷支援连续不断,加上氐、胡人叛逆朝廷,所在奔命,运粮拥甲,至今仍然如此。今又预遣守城士兵,孤单单派到山外,虽然给他们优厚的待遇,臣仍担心他们会害怕。假如最终攻不下南郑,那就会扰动民众,假如他们连结胡夷,事情结果就难以预测了。况且过去的人攻伐,或有城降而不获取;仁君用兵,或有抚慰其民而遗其地。而且王者的举措,情在拯救百姓;夷寇所守,意在爱惜土地。比较二者意旨,德行有其深浅。如果君主声誉远播,何止是一城一地的得失?而且魏境所领,九州过八,所统臣民,十分有九。所未为我民者,只是漠北与江外而已。臣认为应待我魏大开疆宇、广拔城池,多积资粮,足以对付敌人,然后再行置邦树将,开始并吞之举。而今钟离、寿阳,近在眼前却未拔除;诸城、新野,一步之遥却未降归。东道既不能因近而力守,西蕃怎能因遥远而使兵固?如真要设置,为臣担心这最终是帮助了敌人。又加上现在在中原建都,地接敌寇疆城,正需大收勇士,平荡长江以南。而轻率派遣单寡兵力,攻守西方孤城,使其陷没敌手,臣担心以后采取行动之日,大家以留守为难,不愿前往,陛下您要求其将士效死朝廷,也就不易做到了。由此而论,不戍为上策。”高祖接纳了他的意见。李冲生性机敏,常有巧思,勤勉志刚,孜孜无怠,旦理公务,兼营建造,文案上堆满文牍,手中常拿刻刀,始终不觉劳累。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10题。
    苏辙字子由,年十九,与兄轼同登进士科,又同策制举。
    哲宗立,以秘书省校书郎召。元祐元年,为右司谏。初,神宗以夏国内乱,用兵攻讨,乃于熙河增兰州,于延安增安疆、米脂等五寨。二年,夏遣使贺登位,使还,未出境,又遣使入境。朝廷知其有请兰州、五寨地意,大臣议弃守未决。辙言曰:“顷者西人虽至,疆埸之事,初不自言。度其狡心,盖知朝廷厌兵,确然不请,欲使此议发自朝廷,得以为重。朝廷深觉其意,忍而不予,情得势穷,始来请命,一失此机,必为后悔。彼若点集兵马屯聚境上许之则畏兵而予不复为恩不予则边衅一开祸难无已。间不容发,正在此时,不可失也。况今日之事,主上妙年,母后听断,将帅吏士,恩情未接,兵交之日,谁使效命?若其羽书沓至,胜负纷然,临机决断,谁任其责?”于是朝廷许还五寨,夏人遂服。迁起居郎、中书舍人。
    朝廷以吏部元丰所定吏额,比旧额数倍,命辙量事裁减。辙乃白宰执,请据实立额,俟吏之年满转出,或事故死亡者勿补,及额而止。不过十年,羡额当尽。功虽稍缓,而见吏知非身患,不复怨矣。吕大防命诸司吏任永寿与省吏数人典之,遂背辙议以立额,日裁损吏员,复以好恶改易诸局次。永寿复以赃刺配,大防略依辙议行之。
    徽宗即位,徙永州、岳州,已而复太中大夫,提举凤翔上清太平宫。崇宁中,蔡京当国,又降朝请大夫,罢祠,居许州,再复太中大夫致仕。筑室于许,号颍滨遗老,自作传万余言,不复与人相见。终日默坐,如是者几十年。政和二年,卒,年七十四。追复端明殿学士。淳熙中,谥文定。
    辙性沉静简洁,为文汪洋澹泊,似其为人,不愿人知之,而秀杰之气终不可掩,其高处殆与兄轼相迫。
    (选自《宋史·苏辙传》,有删改)
    6.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彼若点集/兵马屯聚境上/许之则畏兵/而予不复为恩/不予则边衅一开/祸难无已
    B.彼若点集兵马/屯聚境上/许之则畏兵而予/不复为恩/不予则边衅一开/祸难无已
    C.彼若点集兵马/屯聚境上/许之则畏兵/而予不复为恩/不予则边衅一开/祸难无已
    D.彼若点集/兵马屯聚境上/许之则畏兵而予/不复为恩/不予则边衅一开/祸难无已
    7.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制举,宋代又称特科,经大臣引荐由皇帝直接主持考试,主要为选拔特殊人才而设。
    B.刺配:古代刑罚,在犯人脸部刺字并发配边远地方。《水浒传》多次提及此刑罚。
    C.罢祠:祠,指祠禄官,宋代特有的一种官职。“罢祠”就是免去祠禄官一职的意思。
    D.致仕:古代官吏交还官职告老退休,“解官”“下车”“乞骸骨”等与之意义相近。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元祐二年,西夏派遣使者来宋,表面上恭贺神宗登基,实质上想要请求安疆等五座营寨归属他们。
    B.为改善人浮于事的现象,朝廷命令苏辙依据各机构的具体情况裁减多余吏员,过程并非一帆风顺。
    C.苏辙晚年境况颇为失意,近十年的时间内,居住在许州自建的房屋内,每天沉默独坐,直至逝世。
    D.苏辙在为人方面低调内敛,在写作方面文风鲜明,颇具特征,有些佳作可以与苏轼的作品比肩。
    9.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度其狡心,盖知朝廷厌兵,确然不请,欲使此议发自朝廷,得以为重。
    (2)辙乃具以白宰执,请据实立额,俟吏之年满转出,或事故死亡者勿补,及额而止。
    10.结合本文,概括朝廷授予苏辙谥号“文定”的依据。
    【答案】6.B 7.D 8.A
    9.(1)揣测他们的狡诈用心,大概是了解现在朝廷不愿意用兵(战争),所以不主动请求,想要让这样的提议出自朝廷,能够以此来体现他们的重要性。
    (2)苏辙于是详细报告给宰相,请求根据实际需要确定名额,等到吏员年限期满,或者突发事故、自然死亡的,都不再补充名额,一直减到限定的名额为止。
    10.美德或文学才干;安邦定国。
    【分析】
    6.句意:他们如果调集兵马,驻在边境上,答应他们就是怕兵势而给予他们,不再是恩典,不给就开启边界冲突,祸害无穷。
    “兵马”作“点集”的宾语,二者中间不能断开,排除AD。
    “畏兵而予”状中结构,“畏兵”作“予”的状语,中间不能断开,排除C。
    故选B。
    7.D.“下车”指官员到某地上任,“悬车”与“致仕”的意思相似。
    故选D。
    8.A.“表面上恭贺神宗登基”错误。应是恭贺“哲宗”登基。
    故选A。
    9.(1)度,揣测;厌兵,不愿意用兵;重,重要性。
    (2)具,详细;立额,确定名额;俟,等到;事故,突发事故;额,限定的名额。
    10.由“辙性沉静简洁,为文汪洋澹泊,似其为人”,可知,苏辙性情沉静简洁,文章写的好,据此概括出原因有“美德或文学才干”;
    他进谏和夏交兵之事,语颇中的,一些措施也能收到较好效果,故可概括出“安邦定国”。
    参考译文:
    苏辙,字子由,十九岁时,和哥哥苏轼一同考中进士科,又一同参加制举的策论考试。
    哲宗皇帝继位,凭借秘书省校书郎的身份被召回。元祐元年担任右司谏。起初,神宗因夏国内乱,用兵进攻,于是在熙河增设兰州,在延安增设安疆、米脂等五寨。元祐二年,夏国派使者贺哲宗登位,使者回去,尚未出境,又派使者入境。朝廷知道他们有请求兰州、五寨土地的意思,大臣讨论守或弃尚未决定。苏辙说:“最近西夏使者虽然来到,边界的事,并没有说起。猜他们狡猾的心思,大约知道朝廷厌倦战争,坚持不提出请求,想使这个建识让朝廷提出,以提高自己的地位。朝廷深知这个意思,忍着不给,要他们迫于势穷力竭,才来请求,但一失这机会,一定会后悔。他们如果调集兵马,驻在边境上,答应他们就是怕兵势而给予他们,不再是恩典,不给就开启边界冲突,祸害无穷。时间紧迫,正在这时,不可失计。何况今天的事,主上年轻,母后垂帘听政,将帅士兵们,尚未接受恩惠,战争之日,叫谁去出力效命?如果军书纷至沓来,胜败纷纭,临时作出决断,由谁来负责?”于是朝廷允许还西夏五寨,夏人顺服。升苏辙为起居郎、中书舍人。
    朝廷认为吏部元丰时所定吏员名额,比过去吏员名额多几倍,命令苏辙依事务轻重裁减。吏法处理。苏辙于是对宰相全部讲出自己的看法,要求根据实际定数额,等吏员中的年满转出,或因事死亡的就不再补员,减到限额为止。不过十年,多余的名额也就减完。收效虽然慢些,而现任的吏员知道与自己无关,不再抱怨。吕大防命令各司吏任永寿和中书省吏员几个人管这事,便违背苏辙的建议而定额,每天裁减吏员,又因自己的爱憎改变各部门次第。任永寿又因贪赃刺字流放,吕大防就大致依苏辙的建议实行。
    徽宗即位,移水州、岳州,不久恢复为太中大夫,提举凤翔上清太平宫。崇宁年间,蔡京掌握国政,又降为朝请大夫,取消宫观官,住在许州,又复授太中大夫退休。在并州建屋,自号颍滨遗老,自己作了万余字的传,不再和别人相见。整天静坐,这样过了将近十年。政和二年,去世,享年七十四岁。追复端明殿学士。淳熙年间,谥为文定。
    苏辙性情沉静简洁,写文章气势宏大而淡泊,和他的为人相似,不愿被人知道,而俊秀杰出之气终究不可掩饰,他的高超大致和哥哥苏轼相近。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1-15题。
    苏元老,字子廷。幼孤力学,长于《春秋》,善属文。轼谪居海上,数以书往来。轼喜其为学有功,辙亦爱奖之。黄庭坚见而奇之,曰:“此苏氏之秀也。”举进士,调广都簿,历汉州教授、西京国子博士、通判彭州。
    政和间宰相喜开边西南帅臣多啖诱近界诸族使纳土分置郡县以为功致茂州蛮叛,帅司遽下令招降。元老叹曰:“威不足以服,则恩不足以怀。”乃移书成都帅周焘曰:“此蛮跳梁山谷间,伺间窃发。彼之所长,我之所短,惟施、黔两州兵可与为敌。若檄数千人,使倍道往赴,贤于官军十万也。其次以为夔、陕兵大集,先以夔兵诱其前,陕兵从其后,不十日,贼必破。彼降而我受焉,则威怀之道得。今不讨贼,既招而还,必复叛,不免重用兵矣。”焘得书,即召与计事。元老又策:“茂有两道,正道自湿山趋长平,绝岭而上,其路险以高;间道自青崖关趋刁溪,循江而行,其路夷以径。当使正兵阵湿山,而阴出奇兵捣刁溪,与石泉并力合攻,贼腹背受敌,擒之必矣。”焘皆不能用,竟得罪。后帅至,如元老策,蛮势蹙,乃降。
    除国子博士,历秘书正字、将作少监、比部考功员外郎,寻除成都路转运副使,为军器监,司农、卫尉、太常少卿。
    元老外和内劲,不妄与人交。梁师成方用事,自言为轼外子,因缘欲见之,且求其文,拒不答。言者遂论元老苏轼从孙,且为元祐邪说,其学术议论,颇仿轼、辙,不宜在中朝。罢为提点明道宫。元老叹曰:“昔颜子附骥尾而名显,吾今以家世坐累,荣矣。”未几卒,年四十七。有诗文行于时。
    (节选自《宋史·列传第九十八》,有删节)
    1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政和间/宰相喜开边西南/帅臣多啖诱近界诸族使纳土/分置郡以为功/致茂州蛮叛/帅司遽下令招降/
    B.政和间/宰相喜开边西南/帅臣多啖诱近界诸族/使纳土分置郡县以为功/致茂州 蛮叛/帅司遽下令招降/
    C.政和间/宰相喜开边西南/帅臣多啖诱近界诸族/使纳土分置郡县以为功/致茂州蛮叛帅司/遽下令招降/
    D.政和间/宰相喜开边西南/帅臣多啖诱近界诸族使纳土/分置郡县以为功/致茂州蛮叛帅司/遽下令招降/
    1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跳梁,既可指跳跃、腾跃,也可形容跋扈、强横,在文中指后者。
    B.用事,意为执掌政权,“当国”“用世”“视事”等词也有此意。
    C.元祐,本是宋哲宗的年号,后来也借指反对新政的旧党及其成员。
    D.颜子,是后世对颜回的尊称,他师从孔子,是孔门七十二贤之一。
    1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苏元老幼年丧父,勤勉好学。他曾多次得到苏轼、苏辙等人的称赞、鼓励,被看作苏家的俊秀之才。
    B.苏元老睿智聪慧,富有谋略。密人叛乱,他两次建议周焘动用武力征服,但周焘都没有听从他的意见。
    C.苏元老通明典义,经历丰高。既担任过教授、国子博士等学官之职,也曾任职于运输、农事等不同部门。
    D.苏元老外表和顺,内心刚强。梁师成想以自已是苏轼流落在外的儿子为由见他并求取文章,遭到拒绝。
    1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若檄数千人,使倍道往赴,贤于官军十万也。
    (2)间道自青崖关趋刁溪,循江而行,其路夷以径。
    15.苏元老被“罢为提点明道宫”的根本原因是什么?请根据文本简要概括。
    【答案】11.A 12.B 13.B
    14.(1)如果发檄文调几千人,使他们日夜兼程(或:一天走两天的路)赶来与敌人作战,胜过十万官兵。
    (2)小路从青崖关向刁溪,沿江而行,那条路又平又直。
    15.得罪了梁师成。
    【分析】
    11.本句意为:政和年间,宰相喜欢开拓西南边界,帅臣多利诱近界各族人交出土地,分置州县作为功劳,以致茂州蛮叛乱,安抚司马上下令招降。
    “啖诱近界诸族使纳土”中,“使纳土”是让“近界诸族”交出土地,“土”作“纳”的宾语,在其后断开,排除BC。
    “叛”是“蛮”的谓语,而“帅司”是个官职名,作“下令招降”的主语,在其前断开,排除D。
    故选A。
    12.B.“‘视事’等词也有此意”错误,“视事”指官吏到职办公,并无“执掌政权”之意。
    故选B。
    13.B.“他两次建议周焘动用武力征服,但周焘都没有听从他的意见”错误,原文“焘得书,即召与计事。元老又策……焘皆不能用,竟得罪”可见,他第一次建议时,周焘立即召他来计事,可以是打算听从他的意见,只是他给予的详细攻打计划兵分两路,而周焘都不能采用,不是不听从意见。
    故选B。
    14.(1)若:如果。檄:发檄文。倍道:兼程。贤于:胜过,比……更好。
    (2)间道:抄小路。趋:前往。循:沿着。夷:平坦。径:直。
    15.找到题干要求的“罢为提点明道宫”的语段,“梁师成方用事,自言为轼外子,因缘欲见之,且求其文,拒不答。言者遂论元老苏轼从孙,且为元祐邪说,其学术议论,颇仿轼、辙,不宜在中朝。罢为提点明道宫”,意思是:梁师成当权,自称是苏轼外妇所生,想以此和他相见,而且求他的文章,苏元老拒不答覆。谏官于是论奏苏元老是苏轼堂孙,而且主张元祐党人的邪说,他的学术和议论,仿效苏轼、苏辙,不适宜在朝廷任官。罢官为提点明道宫。
    由此可见,他被罢官纯粹是因为得罪了正在当政的梁师成。
    参考译文:
    苏元老字子廷。幼年丧父努力学习,长于《春秋》之学,善于写文章。苏轼贬官海边,多次有书信往来。苏轼喜欢他的学问有功力,苏辙也爱护勉励他。黄庭坚见了他很赏识,说:“这是苏氏的俊秀。”中进士,调任广都主簿,历任汉州教授、西京国子博士、通判彭州。
    政和年间,宰相喜欢开拓西南边界,帅臣多利诱近界各族人交出土地,分置州县作为功劳,以致茂州蛮叛乱,安抚司马上下令招降。苏元老叹息说:“威力不足以服人,施恩也就不能使人感激。”于是写信给成都帅臣周焘说:“蛮人在山谷中逞强,窥测时机发动祸乱。他们的所长,是我们所短,惟有施、黔两州的兵可以和他们对敌。如果发檄文调几千人,赶来与敌人作战,胜于官兵十万。其次从夔州、陕州调大军会合,先用夔州兵引诱于前,陕州兵接着攻其后,不到十天,敌人必被攻破。他们投降而我们接受,那畏威怀德都有了。现在不征讨贼人,既招降而来,一定又背叛,不免重新用兵。”周焘得信,立即召他来商量。苏元老又建议:“茂州有两条路,正路从湿山到长平,越过山岭而上,那里道路险高;旁路从青崖关向刁溪,沿江而行,这里路平坦又近。应使正面军队在湿山,而暗中派奇兵攻下刁溪,和石泉并力合攻,贼人腹背受敌,一定可以捉到他们。”周焘都不能用,最终获罪。后帅臣到来,照苏元老计策,蛮人势穷力竭,就投降了。
    任国子博士,历任秘书正字、将作少监、比部考功员外郎,不久任成都路转运副使,任军器监,司农、卫尉、太常少卿。
    苏元老外表和顺内心刚强,不随便和人交往。梁师成当权,自称是苏轼外妇所生,想以此和他相见,而且求他的文章,苏元老拒不答覆。谏官于是论奏苏元老是苏轼堂孙,而且主张元祐党人的邪说,他的学术和议论,仿效苏轼、苏辙,不适宜在朝廷任官。罢官为提点明道宫。苏元老叹息说:“从前颜渊附孔子骥尾而声名显著,我现在因家族受连累,这很荣耀。”不久去世,享年四十七岁。有诗文流传于当时。


    相关试卷

    考点18 文言文阅读之文言翻译关注文言虚词-备战2022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考点微专题(新高考版):

    这是一份考点18 文言文阅读之文言翻译关注文言虚词-备战2022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考点微专题(新高考版),文件包含考点18文言文阅读之文言翻译关注文言虚词解析版-备战2022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考点微专题新高考版doc、考点18文言文阅读之文言翻译关注文言虚词原卷版-备战2022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考点微专题新高考版doc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1页, 欢迎下载使用。

    考点19 文言文阅读之文言翻译关注文言句式(解析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考点微专题(全国卷版):

    这是一份考点19 文言文阅读之文言翻译关注文言句式(解析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考点微专题(全国卷版),共26页。

    考点17 文言文阅读之文言翻译关注文言虚词(解析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考点微专题(全国卷版):

    这是一份考点17 文言文阅读之文言翻译关注文言虚词(解析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考点微专题(全国卷版),共21页。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