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中包含下列文件,点击文件名可预览资料内容
![【知识清单】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山川美景-同步必备知识清单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3644059/1/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知识清单】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山川美景-同步必备知识清单02](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3644059/1/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知识清单】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山川美景-同步必备知识清单03](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3644059/1/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知识清单】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山川美景-同步必备知识清单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3644059/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知识清单】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山川美景-同步必备知识清单02](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3644059/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知识清单】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山川美景-同步必备知识清单03](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3644059/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还剩17页未读,
继续阅读
成套系列资料,整套一键下载
【知识清单】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山川美景-同步必备知识清单
展开
这是一份【知识清单】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山川美景-同步必备知识清单,文件包含第三单元山川美景-2022-2023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同步必背知识清单部编版学生版docx、第三单元山川美景-2022-2023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同步必背知识清单部编版教师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40页, 欢迎下载使用。
2022-2023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同步必背知识清单(部编版)第三单元 山川美景必背知识清单10 三峡一、【主要内容】本文以凝练生动的笔墨描写出了三峡的 的景色,抒发了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二、【文本链接】1.长江三峡西起重庆市奉节县的白帝城,东至湖北省宜昌市的南津关,全长193千米,跨重庆奉节、重庆巫山、湖北巴东、湖北秭归、湖北宜昌。包括 , 和 三段峡谷。因瞿塘峡挺拔险峻,巫峡幽深秀丽,西陵峡滩险湍急,故有“瞿塘雄,巫峡秀,西陵险”之说。长江三峡有许多名胜古迹,白帝城、黄陵、南津关、孙夫人庙等。他们同旖旎的山水风光交相辉映,名扬四海。长江三峡是世界大峡谷之一,以壮丽河山的天然胜景闻名中外2.《水经》是三国时代桑钦所著的一部地理学著作,此书简要记述了137条全国主要河流的水道情况。原文仅一万多字,记载相当简略,缺乏系统性,对水道的来龙去脉及流经地区的地理情况记载不够详细、具体。为此郦道元利用自己所掌握的第一手资料,亲自给《水经》作注,是为《水经注》。其中,《三峡》一篇原本只是注释的一部分,但因其章法严谨,浑然一体而独立成篇,有较高的文学价值。三、【必背要点】(一)重点词语【字音】阙处( ) 襄陵( ) 绝巘( ) 属引( ) 沿溯( ) 飞漱( ) 曦月( ) 素湍( ) 长啸( ) 郦道元( ) 林寒涧( )肃 重岩叠嶂( )【通假字】略无阙处: 。【古今异义】(1)或王命急宣 (古义: ;今义:常用于选择复句的关联词)(2)至于夏水襄陵(古义: ;今义:常连在一起,表示另提一事)(3)虽乘奔御风 (古义: ;今义:虽然)(4)泪沾裳 (古义: ;今义:衣服)(5)不以疾也 (古义: ;今义:疾病)(6)良多趣味 (古义: ;今义:好)【一词多义】(1)自: 自三峡七百里中( ) 非亭午夜分( )(2)绝: 沿溯阻绝( ) 绝多生怪柏( ) 哀转久绝( ) (3)清: 回清倒影( ) 清荣峻茂( )【词类活用】(1)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奔: )(2)回清倒影(清: )(3)晴初霜旦(霜: )(4)空谷传响(空谷: )(5)林寒涧肃(寒, ;肃, 。)【特殊句式】省略句:(1)清荣峻茂( )(2)有时朝发白帝( )(二)文白对译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 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绝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 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 “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三)文学常识1.郦道元(约470—527年 ),字 , 范阳涿县(今河北涿州)人。 家、散文家。青少年时代在青州度过。北魏孝文帝太和年间,官至御史。为官清刻严峻,不避权贵,后为关右大使,被雍州刺史萧宝夤暗杀。他一生好学不倦,博览群书,有感于《水经》简而难通,立志为《水经》作注。经过实地考察,他旁征博引,征引群书四百多种,著有《水经注》四十卷,极大地丰富了原书内容。《水经注》文笔隽永,描写生动,既是一部内容丰富多彩的地理著作,也是一部优美的山水散文汇集。因此,他可称为我国游记文学的开拓者,对后世游记散文的发展影响颇大。另著《本志》十三篇及《七聘》等文,已佚。2.《水经注》名为注释《水经》,实则以《水经》为纲,广为补充发展,自成巨著。全书详细记载了一千多条大小河流及有关的历史遗迹、人物掌故、神话传说等,是我国 名著。该书还记录了不少碑刻墨迹和渔歌民谣,文笔绚烂,语言清丽,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它与裴松之的《三国志注》、刘孝标的《世说新语注》、李善的《文选注》齐名,合称“四大名注”。《水经注》不仅是一部地理志,也是一部山水游记。《水经注》受楚辞、汉赋影响,写景部分多用四字句,文体骈散相间,富有文学气息,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四、【好句积累】与三峡有关的诗句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李白《朝发白帝城》巫山夹青天,巴水流若兹。巴水忽可尽,青天无到时。——李白《上三峡》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李白《峨眉山月歌》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巴东三峡猿鸣悲,猿鸣三声泪沾衣。——无名氏《巴东三峡歌》必背知识清单11 短文两篇一、【主要内容】1.《答谢中书书》是陶弘景写给朋友谢中书的一封回信。信中以清峻的笔触描绘了秀美的山川景色,并通过借古证今,强调了“ ”的观点,表达了作者 之情和与 之感。(传达出自己与自然融合的生命愉悦,体现了作者酷爱自然、归隐林泉的志趣。)2.《记承天寺夜游》通过对 的描写,创造了一个清幽宁静的艺术境界,传达了作者复杂微妙的心境: 、 、 、 都包含在其中,表现作者寄情自然美景易排遣忧郁的豁达宽广的胸襟。二、【文本链接】1.南北朝时,因政局动荡,矛盾尖锐,不少文人往往遁迹山林,从自然美中寻求精神上的解脱。因而他们在书信中常常描山绘水,表明自己所好,并作为对友人的安慰,如陶弘景的《答谢中书书》就属于此类。这类作品虽没有表现积极进步的政治观点,但却以其高超的艺术笔力,创作了具有相当美学价值的精品,具有较高的鉴赏意义。2.元丰二年(1079年),苏轼因对新法持有不同意见,被网罗罪名投入监狱。四个多月后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地方军事助理官)。官衔上还加了“本州安置”字样,不得签署公事,不得擅离安置所。《记承天寺夜游》这篇平淡自然的小品文,就写于作者被贬黄州的第四年。由于贬谪的悲凉、失意的落寞,因此,利用夜晚赏月排遣心中的苦闷,故作者借景抒情写了此文,表达了对美的追求和对生活的热爱。三、【必背要点】(一)重点词语【字音】夕日欲颓( ) 沉鳞竞跃( ) 与其奇者( ) 未寝( ) 相与( ) 遂( ) 藻( ) 荇( ) 竹柏( )【古今异义】1.四时俱备(古义: 今义:时间)2.晓雾将歇(古义: 今义:知道)(古义: 今义:休息)3.夕日欲颓( 古义: 今义:消沉,委靡)4.古来共谈( 古义: 今义:谈论)5.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古义: ; 今义:但是,表转折关系的连词)6.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古义: ;今义:名词,耳朵。)7.月色入户(古义: ; 今义:住户、人家)8.念无与为乐者(古义: ; 今义:纪念,思念 ,读)9.盖竹柏影也(古义: ; 今义:器物上有遮盖作用的东西。)10.相与步于中庭(古义: 。今义:庭院中间。)【一词多义】与: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 念无与为乐者: 。书:谢答中“书”书: ; 谢答中书“书”: 。与:相与步于中庭: 念无与为乐者: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空:庭下如积水空明: 空谷传响: 。【词类活用】五色交辉: 。【特殊句式】1.倒装句相与步于中庭:(我们)便一起在庭院中散步。(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只不过缺少像我们俩这样的闲人罢了。( )2.省略句解衣欲睡:(我)脱下衣服准备睡觉。(省略 )3.判断句盖竹柏影也:大概是竹子跟柏树的影子吧?(起 作用)(二)文白对译《答谢中书书》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 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夕阳欲颓(tuí),沉鳞竞跃(yuè)。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 未复有能与(yù)其奇者。 《记承天寺夜游》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suì)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未寝(qǐn ),相与(yǔ)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zǎo)、荇(xìng)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松柏(bǎi)?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三)文学常识1.陶弘景(456—536),字通明,自号华阳隐居,丹阳秣陵(今江苏南京)人。南朝齐梁时期的道教思想家、医药家,道教茅山派代表人物之一,卒谥贞白先生。曾任诸王侍读,后辞官隐居句曲山。但国家每有吉凶征讨大事,无不前往咨询,月中常有数信,人称“ ”。作品有《陶隐居集》《本草经集注》等。2.苏轼(1037—1101),字 ,号 , 人。 著名的文学家,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都有杰出的成就,与他的父亲 、弟弟 合称“三苏”,均在“唐宋八大家”之列。他是宋仁宗嘉佑二年(1057年)的进士,官至翰林学士、知制诰、礼部尚书。曾上书力言王安石新法之弊,后因作诗刺新法下御史狱,遭贬,卒后追谥“文忠”,北宋中期的文坛领袖,文学巨匠。他擅长诗、词、散文:在诗歌上,与黄庭坚并称“ ”,今存其诗2700多首,题材广泛,内容丰富多彩,代表了北宋诗的最高成就;在北宋词坛上,开辟了豪放词风,同杰出词人辛弃疾并称为“ ”;散文方面,他以扎实的功力和奔放的才情,发展了欧阳修平易舒缓的文风,与欧阳修并称“ ”。在政治上属以司马光为领袖的旧党。在书法方面成就极大,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 ”。他的论画卓有所见,主张“神似”“传神”,提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在画史上很有影响。他善画竹石,其真迹今仅存《古木怪石图》。著有《东坡全集》、《东坡乐府》。(四)文体知识和传统文化1.“书”,即书信。古人的书信又叫“尺牍”或“信札”,是一种 文体,多 。尺牍的文学功能多种多样,可以抒情,如司马迁的《报任安书》、林觉民的《与妻书》;可以写景,如吴均的《与朱元思书》;可以写私人化的事情和感情,如嵇康的《与山巨源绝交书》;可以谈论文学,如曹丕的《与吴质书》;如此等等。另外,书信不一定都用“书”标明,如苏轼的《与子由弟》等。2.中国古代书信称谓后的提称语足下:敬辞。古代下称上或同辈相称都可用足下。膝下:旧时子女致父母的书信,多以“父母亲大人膝下”起首。人幼时常依于父母膝下,家书中用“膝下”,既表敬重,又显出对父母的眷依之情。慈鉴、爱鉴、双鉴、芳鉴、礼鉴:致母亲,可称“慈鉴”。夫妻或情意亲密的男女之间,可用“爱鉴”。给友人夫妻的信中,可用“双鉴”。女子间往来书信,可用“芳鉴”。给居丧者的信,可用“礼鉴”。公鉴:写给团体或多人的信函中,请求对方共同鉴察的敬辞,一般位于所列人名之后。道席、讲席、撰席、著席:席,席位。道席,多用作学生对师长的尊称。讲席,对从事教育、讲学者的敬称。撰席、著席,旧时对以写文章为业者的通称。四、【好句积累】苏轼写“月”的诗词名句清夜无尘,月色如银。——《行香子·述怀》雨洗东坡月色清,市人行尽野人行。——《东坡》灯火钱塘三五夜,明月如霜,照见人如画。——《蝶恋花·密州上元》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阳关曲·中秋月》夜阑风静欲归时,惟有一江明月碧琉璃——《虞美人·湖山信是东南美》明月如霜,好风如水,清景无限。——《永遇乐·长忆别时》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五、【诵读积累】报任安书(节选)(西汉)司马迁古者富贵而名磨灭,不可胜记,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盖西伯(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抵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故述往事、思来者。乃如左丘无目,孙子断足,终不可用,退而论书策,以舒其愤,思垂空文以自见。【参考译文】古时候虽富贵但名字磨灭不传的人,多得数不清,只有那些卓异而不平常的人才在世上著称。(那就是:)西伯姬昌被拘禁而扩写《周易》;孔子受困窘而作《春秋》;屈原被放逐,才写了《离骚》;左丘明失去视力,才有《国语》;孙膑被截去膝盖骨,《兵法》才撰写出来;吕不韦被贬谪蜀地,后世才流传着《吕氏春秋》;韩非被囚禁在秦国,写出《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都是一些圣贤们抒发愤懑而写作的。这些都是人们感情有压抑郁结不解的地方,不能实现其理想,所以记述过去的事迹,让将来的人了解他的志向。就像左丘明没有了视力,孙膑断了双脚,终生不能被人重用,便退隐著书立说来抒发他们的怨愤,想到活下来从事著作来表现自己的思想。必背知识清单12 与朱元思书一、【主要内容】 本文作者从行船游江的实见实感出发,由远及近地着力描绘了 的水光山色,抒发了作者对官场的 、对功名利禄的 以及希望寄情山水的思想情感。二、【文本链接】《与朱元思书》是 山水小品中的名作,原是作者给友人朱元思信中的一段话,写的是浙江境内富春江的秋景;原信中应当另有所述,但已散轶,亦无其他资料可考,只留下这看似随兴所至而写下的一段文字。虽然只是片段,但这段文字无论从内容还是结构上看,都有相对的完整性,是一篇优秀的山水小品。吴均生活的南北朝时期,政治黑暗,社会动乱。一些仕途失意或受佛教、道教影响的人便遁迹山林,避世隐居。吴均一生的仕途也不如意。梁武帝时,他私撰《齐春秋》,武帝恶其实录,焚其稿,免其职。他在《与顾章书》中说:“仆去月谢病,还觅薜萝。”表明自己辞官隐退后,将要到石门山中隐居。因此,这篇文章不单纯是写景,而是寓情于景,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寄情山水之中、向往美好大自然的志趣;同时,也含蓄地抒发了对世间追求利禄之徒的讽刺之意。三、【必背要点】(一)重点词语【字音】缥碧( ) 急湍( ) 轩邈( ) 泠泠( ) 嘤嘤( ) 鸢飞( ) 戾天( ) 经纶( ) 窥谷( ) 千转( )不穷【通假字】(1)蝉则千转不穷( )(2)窥谷忘反( )【古今异义】(1)一百许里 古义: 。 今义:应允,或者,可能。(2)鸢飞戾天者 古义: 。 今义:罪过,乖张。(3)经纶世务者 古义: 。 今义:比喻规划、管理政治的才能。【一词多义】(1)绝:猿则百叫无绝( ) 天下独绝( )(2)上:负势竞上( ) 横柯上蔽( )(3)直:直视无碍( ) 争高直指( )(4)百:一百许里( ) 猿则百叫无绝( )(5)无:直视无碍( ) 猿则百叫无绝( )【词类活用】(1)负势竞上: (2)互相轩邈: (3)任意东西: (4)风烟俱净: (5)横柯上蔽: (6)猛浪若奔: (7)望峰息心: 【特殊句式】1.省略句(1)从流飘荡,任意东西(省略 )(2)急湍甚箭(省略 )2.倒装句鸢飞戾天者( )(二)文白对译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 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piǎo)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 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 轩邈(xuān miǎo),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líng)作响; 好鸟相鸣,嘤嘤(yīng)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yuān)飞戾(lì)天者, 望峰息心;经纶(lún)世务者,窥(kuī)谷忘反。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三)文学常识吴均(469-520),字 ,吴兴故鄣(今浙江安吉)人。 文学家。工于写景,诗文自成一家,“均文体清拔有古气,好事者或学之,谓为“ ”。吴均善于用骈文写书信,今存“吴均三书”(《与施从事书》《与朱元思书》《与顾章书》),皆以写景见长。(四)文体知识骈文,也称“骈体文”“骈俪文”或“骈偶文”,因其常用 字句和 字句,故也称“四六文”或“骈四俪六”。它是和散文相对的一种文体,起源于汉、魏,形成于南北朝。骈文的最大特点是讲求对仗,即所谓“骈偶”(两马并驾为骈,两人并处为偶)。全篇以 为主,构成字数相等的上下联,句法结构相互对称,词性、词义相互配对,句式通常是四字句和六字句相互交替。四、【好句积累】富春江之美远岸平如剪,澄江静似铺。——(唐)罗隐江霏山气生白烟,忽如飞雨洒我船。倚蓬独立久未眠,静看水月摇清圆。—— (元)吴师道天下佳山水,古今推富春。——(元)吴桓赞钱塘江尽到桐庐,水碧山青画不如。——(唐)韦庄 三吴行尽千山水,犹道桐庐景情美。——(宋)苏轼)一折青山一扇屏,一湾清水一条琴。无声诗兴有声画,须在桐庐江上寻。——(清)刘嗣绾五、【诵读积累】(一)与施从事书 故鄣县东三十五里,有青山,绝壁干天,孤峰入汉;绿嶂百重,清川万转。归飞之鸟,千翼竞来;企水之猿,百臂相接。秋露为霜,春萝被径。风雨如晦,鸡鸣不已。信足荡累颐物,悟衷散赏。 【参考译文】故鄣县向东三十五里,有一座青山,悬崖陡峭高峻,山峰直插天际;青翠的山峦层层叠叠,流水千折百回。归巢的鸟儿争相飞来,饮水的猿猴成群结队。秋天清晨的露水凝结成了霜花,绿萝覆盖了小路。风雨交加,天色灰暗,鸡见不到太阳,便慌乱地鸣叫。悠闲地欣赏这样的景致,确实会让人消除烦恼,怡情养性,有所感悟。(二)与顾章书仆去月谢病,还觅薜萝。梅溪之西,有石门山者,森壁争霞,孤峰限日,幽岫含云,深溪蓄翠。蝉吟鹤唳,水响猿啼。英英相杂,绵绵成韵。既素重幽居,遂葺宇其上。幸富菊花,偏饶竹实。山谷所资,於斯已办。仁智所乐,岂徒语哉!【参考译文】我上个月因病辞官,还乡寻觅隐居之处。梅溪的西面,有座石门山,陡峭的崖壁与云霞争高下,独立的山峰遮住了太阳,幽深的洞穴蕴涵着云雾,深谷小溪积聚着翠绿。蝉噪鹤鸣,水声响猿猴啼。和谐动听的声音相互混杂,声调悠长有音韵之美。我既然一向推重隐居,就在那山上筑了房子。幸而此地多菊花,周边多竹笋。山谷中的生活资料,在这里齐备了。这种地方被仁人智士所喜爱,岂是虚言啊。必背知识清单13 唐诗五首一、【主要内容】《野望》写的是 景。全诗通过萧瑟静谧的景色描写和诗人面对牧者猎者虽相见而不相识的情景,流露出诗人 的心情,抒发了 的情怀。《黄鹤楼》这首诗描写了诗人登黄鹤楼时的所见所感,通过凭吊古迹,抒发了诗人 的愁绪。《使至塞上》叙述了诗人出使边塞的艰苦行程,描绘了塞外奇特壮丽的风光,同时表达了诗人 的思想感情。《渡荆门送别》通过对 沿途所见景物的描写,抒发了诗人对大好河山的赞美之情,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 。《钱塘湖春行》全诗紧扣“ ”着笔,从孤山寺起,至白沙堤终。诗人紧扣景物和季节特征,通过对春水初涨、莺争暖树、燕啄春泥、花迷人眼、草没马蹄、翠柳遮堤六组画面的描摹,把早春钱塘湖的明媚春光描绘得 ,表达了诗人愉悦的心情和对西湖早春盛景的无比喜爱之情。二、【文本链接】《野望》:王绩入唐后以秘书省正字待诏门下省,不久辞官还乡。贞观中出为太乐丞,旋又告归。此诗作于诗人辞官隐居东皋(今山西万荣)之时。 《黄鹤楼》:唐代诗人崔颢游宦到湖北武昌的黄鹤楼,有感而作。此诗描写了在黄鹤楼上远眺的美好景色,是一首 之佳作。据说李白为之搁笔,曾有“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的赞叹。 《使之塞上》:开元二十五年(737年),河西节度副使崔希逸战胜吐蕃,唐玄宗命王维以监察御史的身份出塞宣慰,察访军情。这实际是将王维排挤出朝廷。这首诗作于诗人赴边途中,描写了出塞沿途的景色。 《渡荆门送别》:这首诗是诗人于开元十三年(725年)辞亲远游,出蜀至荆门时赠别家乡而作。诗人从“五岁诵六甲”起,直至二十五岁远渡荆门,一直在四川生活。读书于戴天山上,游览峨眉,隐居青城,对蜀中的山山水水怀有深挚的感情。这一次从三峡出蜀,面对江滩平原,眼界大开,心旷神怡,不由得即景抒情,写下了这首广为传诵的五言律诗。 《钱塘湖春行》:写于长庆三年(823年)春,白居易任杭州刺史的时候,到西湖游玩,骑马走在白沙堤上,远看风景迷人的西湖,被它特别的气质吸引了,在不知不觉中感受到了初春的美好。他心旷神怡,诗兴大发,写下了这首著名的七言律诗,抒发了自己对西湖春天的赞美和热爱之情。三、【必背要点】(一)重点词语【字音】东皋( ) 徙倚( ) 犊( ) 崔颢( ) 芳草萋萋( ) 候骑 ( ) 燕然 ( ) 荆门( ) 【释义】(1)薄暮: 。(2)徙倚: 。(3)采薇: 。(4)晴川: 。(5)历历: 。(6)萋萋: 。(7)属国: 。(8)征蓬: 。(9)平野: 。(10)大荒: 。(11)月下飞天镜: 。(12)海楼: 。(13)怜: 。(14)暖树: 。(15)迷: (16)才: (二)内容赏析(一)野望 (唐·王绩)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内容、炼字:“东皋”点明 ,“薄暮”点明 ,“ ”字领起中间两联的写景。第二句借“ ”的动作和“ ”的心理描写,表现了诗人百无聊赖的彷徨心情。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画面:举目四望,到处是一片秋色,山川笼罩在夕阳的余晖中,越发显得萧瑟。静谧的背景之上,牧人驱犊归家,猎人满载而回,似乎兴致盎然。 内容:写 中所见景物。颔联总写秋色,是静景、远景,颈联写牧人与猎马,是动景、近景。牧人与猎马的特写,带着牧歌式的田园气氛,使整个画面活动了起来。这四句诗宛如一幅山林秋晚图,光与色,远景与近景,静态与动态,搭配得恰到好处。 用典:巧用“ ”的典故,道出了诗人内心的苦闷和怅惘:既然在现实生活中找不到相知相识的朋友,那就只好追怀伯夷、叔齐那样不食周粟、上山采薇的隐逸之士了。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赏析】本诗首尾两联抒情言事。中间两联写景,经过以情写景、借景言情的层层深化描写,把诗人的孤寂彷徨之情与笼罩四野的秋色暮景巧妙的联结起来,给读者带来直觉的艺术观感和美的愉悦。诗中所蕴含的不尽之意,更使人们长久地咀嚼、回味。(二)黄鹤楼 (唐·崔颢)内容、炼字:从 起笔,增加了黄鹤楼的神异色彩,再从古代回到现实,现在鹤去楼空。一个“ ”字,似有无限感慨,刻画了诗人凭栏远眺,吊古伤今陷入无限沉思的形象。昔人已乘黄鹤去, 此地空余黄鹤楼。内容:“空悠悠”使人看到 的广袤,而“千载”则使人看到了 的无限性。时空组合产生了历史的纵深感和空间的开阔感,前两联虚中有实,抚今追昔,写出了诗人对世事变化难以逆料的感慨。炼字:前两联两个“空”字,体现了诗人 的情感。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内容:诗人从怀古之思回到现实中,转写登楼所见之 之景,境界阔大,色彩鲜明。两句对仗工整,各用一个叠词,声调铿锵,音韵清朗,富有音乐美。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情感:以作 结。由景生情,形象鲜明,诗人凭栏远望,故乡却为暮霭所隔,望不可见而生无限愁思的形象仿佛可见。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赏析】首两联劈空写来,发人去楼空、岁月不再之慨,寄托着诗人入世虚无的悲叹。末两联,以明丽之景写江中景色之美,画面顿生明暗对比,但随即落笔暮霭烟波,景致陡暗,乐景写哀,归思难收,令人读罢,如幻如梦,愁绪无限。(三)使至塞上(唐·王维)内容:点题,交代地点及事由。写自己轻车简从,要前往边境慰问将士。“ ”表现出形单影只的情状,表达行程中内心的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内容:承接上联,直抒内心感受。既言事,又写景,传达出 的内心感受。手法:“征蓬”与“归雁”,“出汉塞”与“入胡天”,一“征”一“归”,一“出”一“入”,对比强烈,凄凉中蕴含悲壮。修辞、情感:运用 的修辞手法,以“ ”“ ”自比,即景生情,暗写诗人被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画面:极目大漠,不见村落,只见一线孤烟,冲霄上腾,与天相接,显得格外笔直;遥望长河,不见树木,只见一轮落日在河面浮动,显得格外浑圆。情感:以传神的笔墨勾勒出一幅奇美壮丽的塞外风光图,营造了一种开阔雄浑的氛围,表现了诗人 的情感。炼字:“大”写出了沙漠的浩瀚,“ ”写出了景物的单调,“ ”表现孤烟的劲拔、坚毅之美。“孤”“直”二字写出景物的简单纯净,有一种震撼人心的力量,“ ”表现黄河的杳无尽头,“ ”表现落日之低之大,形象地描绘了奇美壮丽的边塞景象。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内容:与首联呼应,继续写出使一事。诗人行至萧关,探马来报,都护逐杀敌军,已到了最前线,流露出诗人对都护的赞赏以及对前线战事的关心。用典:“ ”为用典,不是实指燕然山,而是代指前线,暗示前方战事取得了胜利。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赏析】诗歌开头以 起笔,却于看似平淡的叙事中融入了诗人的情感,照应了题目。颔联,紧承首联,以“征蓬”“归雁”自比,衬托作者的处境和心情,形象贴切,生动传神。颈联对 的描绘,正应了“诗中有画”一说。尾联,照应了首联的“欲问边”,说明作者即将完成“问边”的使命。(四)渡荆门送别(唐·李白)内容:紧扣诗题,交代了此行的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画面:山随平旷的原野的出现逐渐消失,江水奔流到辽远无际的原野之中。内容、炼字:紧承起句,移步换景,勾勒出一幅气势雄浑的万里长江图。一个 “ ”字,将群山与平野的位置逐渐变换、推移,生动地展现出来,给人以空间的流动感;一个“入” 既写出了江水流向远方,水天相接的开阔境界,又展现诗人乐观开朗的情怀。又展现了诗人的广阔胸襟。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画面:月亮倒映在水中,犹如从天水飞来一面明镜,云彩升起,变幻无穷,形成了海市蜃楼般的景象。内容、炼字:变换视角,描写长江的 与 。诗人在此展开丰富的想象,将水中的月影比喻成明镜,用海市蜃楼形容江中云霞之美,想象大胆、奇特。著一“ ”字,动感十足,神韵完备,既写出了月亮如影随形之感,又唤起诗人童话般的美妙联想。下句一“ ”字,拟人生情,引人联想。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内容、炼字:运用 ,写故乡的水不远万里来送自己行舟远游,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热爱和依恋之情。“送”字直接点题,“故乡水,送亲人”,别具情趣,耐人寻味。【赏析】这是一首 诗,别具一格地写出了故乡山水陪伴诗人、万里护送友人的动人情景,构思巧妙,想象瑰丽。颔联远眺近观,触目生情:船行江上,山随水走,眼前呈现出一片空阔平坦的漠漠旷野。“随”字化静为动,传神生辉,给人以青山挺立,纷至沓来,舟行江上,应接不暇之感。颈联俯仰生辉,绘月描云,瑰丽生情。上句写晚上,仰观天宇,皓月当空,银辉四射;俯察江流,明月倒映,皎洁如镜。这一联感受新奇,想象天真,色彩斑斓,意境奇丽,充分表现出诗人的兴奋喜悦之情。尾联呼应标题,点明主旨。(五)钱塘湖春行(唐·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内容:首联点题,交代游踪。第一句点明 ,第二句写 ,写诗人行至孤山寺和贾亭时看到的山光水色,勾画出钱塘湖早春的轮廓,是从大处落笔。画面(第二句):春天湖水初涨,水面刚刚与湖岸齐平。白云重重叠叠,同湖面上的波澜连成一片,看上去浮云很低。炼字:“ ”“ ”两个动词,描绘出一幅早莺争向暖树,新燕啄泥衔草的动态景象,生动地展示了初春的勃勃生机。“ ”说明早莺还少,勾画出早莺鸣叫的此呼彼应和诗人左右寻声的情态。“ ”似问非问,灵巧俏皮,彰显了诗人对钱塘湖的喜爱之情。画面:远处近处都有早莺婉转的叫声,它们嬉戏追逐,争着抢着往向阳的树头飞,不知谁家新归的燕子在湖边飞上飞下,忙着衔泥筑巢。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炼字:“ ”字描绘出早春时节百花齐放,争奇斗艳的景象;“ ”字生动地描绘出初春小草刚抽出嫩芽的情态,突出春草生机盎然的特点;“ ”既写了草浅,也写了人在钱塘湖边骑马游春的习俗。画面:乱花初放,而未缤纷,但可以预见即将盛放,会让人眼花缭乱;芳草才生,尚未长高,仅能没过马蹄。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情感:尾联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喜悦的心情。“ ”点明诗人行踪,与首联呼应;“ ”“ ”,颜色鲜明,一派春和景明气象;“ ”说明诗人余兴未阑。抒发了诗人对钱塘湖早春美景的喜爱之情。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赏析】本篇作于诗人任杭州刺史期间,这首诗紧扣环境和季节的特征,把刚刚披上春衣的西湖,描绘得生意盎然、恰到好处,令人仿佛身临其境。前四句写 ,范围宽广;后四句专写 ,归结到白沙堤。前面是先点明环境,再写景;后面是先写景,然后再点明环境。诗以孤山寺起,以白沙堤终,从点到面,又由面回到点,中间的转换,不见痕迹。(三)文学常识王绩(约589-644),字 ,号 ,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唐代诗人。作品多以山水田园为题材,有避世的思想和抑郁的感慨,与唐初流行的浮靡诗风显然有别。崔颢(?-754),汴州(今河南开封)人,唐代诗人。少年为诗,意浮艳,多陷轻薄;后来的 生活使他的诗风大变,风骨凛然,雄浑奔放,有《崔颢集》 。王维(701-761),唐代诗人,字 ,曾任尚书右丞等官职,世称 ,素有“ ”之称。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作家,与孟浩然并称“ ”。其诗、画成就都很高,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著有《王右丞集》。李白(701-762) ,字 ,号 ,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 ”。与杜甫并称为“ ”。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主要作品有《静夜思》《将进酒》《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月下独酌》等,有《李太白集》传世。 白居易(772-846),字 ,号 ,祖籍太原,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 ”,与刘禹锡并称“ ”。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 ”和“诗王”之称。著有《白氏长庆集》。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四)文体知识1.律诗是唐朝流行起来的一种中国诗歌体裁,属于 诗的一种,因格律要求非常严格而得名。律诗的格律非常严谨,在句数,字数,押韵,平仄,对仗各方面都有严格规定:1.律诗每首限定四联八句,四联依次为 、 、 、 。五律规定每句五字,全首共40字;七律规定每句七字,全首共56字。2.限定用平声韵,而且一韵到底,中间不得换韵。 3.每首中间两联必须用对偶,这是律诗的重要特点。 4.律诗还讲究声韵美,讲究押韵,一般二、四、六、八句押韵,押平声韵。还讲究平仄。2山水田园诗:古代汉族诗歌之一。源于南北朝的谢灵运和晋代陶渊明,以唐代 、 ,宋代 为代表。这类诗以描写自然风光、农村景物以及安逸恬淡的隐居生活见长。诗境隽永优美,风格恬静淡雅,语言清丽洗练,多用白描手法。四、【诵读积累】(一)野望(宋)翁卷一天秋色冷晴湾,无数峰峦远近间。闲上山来看野水,忽于水底见青山。(二)登金陵凤凰台(唐)李白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三)登高(唐)杜甫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四)上李邕(唐)李白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假令风歇时下来,犹能簸却沧溟水。世人见我恒殊调,闻余大言皆冷笑。宣父犹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轻年少。(五)将进酒(唐)李白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六)问刘十九(唐)白居易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2022-2023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同步必背知识清单(部编版)第三单元 山川美景必背知识清单10 三峡一、【主要内容】本文以凝练生动的笔墨描写出了三峡的 的景色,抒发了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二、【文本链接】1.长江三峡西起重庆市奉节县的白帝城,东至湖北省宜昌市的南津关,全长193千米,跨重庆奉节、重庆巫山、湖北巴东、湖北秭归、湖北宜昌。包括 , 和 三段峡谷。因瞿塘峡挺拔险峻,巫峡幽深秀丽,西陵峡滩险湍急,故有“瞿塘雄,巫峡秀,西陵险”之说。长江三峡有许多名胜古迹,白帝城、黄陵、南津关、孙夫人庙等。他们同旖旎的山水风光交相辉映,名扬四海。长江三峡是世界大峡谷之一,以壮丽河山的天然胜景闻名中外2.《水经》是三国时代桑钦所著的一部地理学著作,此书简要记述了137条全国主要河流的水道情况。原文仅一万多字,记载相当简略,缺乏系统性,对水道的来龙去脉及流经地区的地理情况记载不够详细、具体。为此郦道元利用自己所掌握的第一手资料,亲自给《水经》作注,是为《水经注》。其中,《三峡》一篇原本只是注释的一部分,但因其章法严谨,浑然一体而独立成篇,有较高的文学价值。三、【必背要点】(一)重点词语【字音】阙处( ) 襄陵( ) 绝巘( ) 属引( ) 沿溯( ) 飞漱( ) 曦月( ) 素湍( ) 长啸( ) 郦道元( ) 林寒涧( )肃 重岩叠嶂( )【通假字】略无阙处: 。【古今异义】(1)或王命急宣 (古义: ;今义:常用于选择复句的关联词)(2)至于夏水襄陵(古义: ;今义:常连在一起,表示另提一事)(3)虽乘奔御风 (古义: ;今义:虽然)(4)泪沾裳 (古义: ;今义:衣服)(5)不以疾也 (古义: ;今义:疾病)(6)良多趣味 (古义: ;今义:好)【一词多义】(1)自: 自三峡七百里中( ) 非亭午夜分( )(2)绝: 沿溯阻绝( ) 绝多生怪柏( ) 哀转久绝( ) (3)清: 回清倒影( ) 清荣峻茂( )【词类活用】(1)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奔: )(2)回清倒影(清: )(3)晴初霜旦(霜: )(4)空谷传响(空谷: )(5)林寒涧肃(寒, ;肃, 。)【特殊句式】省略句:(1)清荣峻茂( )(2)有时朝发白帝( )(二)文白对译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 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绝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 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 “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三)文学常识1.郦道元(约470—527年 ),字 , 范阳涿县(今河北涿州)人。 家、散文家。青少年时代在青州度过。北魏孝文帝太和年间,官至御史。为官清刻严峻,不避权贵,后为关右大使,被雍州刺史萧宝夤暗杀。他一生好学不倦,博览群书,有感于《水经》简而难通,立志为《水经》作注。经过实地考察,他旁征博引,征引群书四百多种,著有《水经注》四十卷,极大地丰富了原书内容。《水经注》文笔隽永,描写生动,既是一部内容丰富多彩的地理著作,也是一部优美的山水散文汇集。因此,他可称为我国游记文学的开拓者,对后世游记散文的发展影响颇大。另著《本志》十三篇及《七聘》等文,已佚。2.《水经注》名为注释《水经》,实则以《水经》为纲,广为补充发展,自成巨著。全书详细记载了一千多条大小河流及有关的历史遗迹、人物掌故、神话传说等,是我国 名著。该书还记录了不少碑刻墨迹和渔歌民谣,文笔绚烂,语言清丽,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它与裴松之的《三国志注》、刘孝标的《世说新语注》、李善的《文选注》齐名,合称“四大名注”。《水经注》不仅是一部地理志,也是一部山水游记。《水经注》受楚辞、汉赋影响,写景部分多用四字句,文体骈散相间,富有文学气息,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四、【好句积累】与三峡有关的诗句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李白《朝发白帝城》巫山夹青天,巴水流若兹。巴水忽可尽,青天无到时。——李白《上三峡》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李白《峨眉山月歌》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巴东三峡猿鸣悲,猿鸣三声泪沾衣。——无名氏《巴东三峡歌》必背知识清单11 短文两篇一、【主要内容】1.《答谢中书书》是陶弘景写给朋友谢中书的一封回信。信中以清峻的笔触描绘了秀美的山川景色,并通过借古证今,强调了“ ”的观点,表达了作者 之情和与 之感。(传达出自己与自然融合的生命愉悦,体现了作者酷爱自然、归隐林泉的志趣。)2.《记承天寺夜游》通过对 的描写,创造了一个清幽宁静的艺术境界,传达了作者复杂微妙的心境: 、 、 、 都包含在其中,表现作者寄情自然美景易排遣忧郁的豁达宽广的胸襟。二、【文本链接】1.南北朝时,因政局动荡,矛盾尖锐,不少文人往往遁迹山林,从自然美中寻求精神上的解脱。因而他们在书信中常常描山绘水,表明自己所好,并作为对友人的安慰,如陶弘景的《答谢中书书》就属于此类。这类作品虽没有表现积极进步的政治观点,但却以其高超的艺术笔力,创作了具有相当美学价值的精品,具有较高的鉴赏意义。2.元丰二年(1079年),苏轼因对新法持有不同意见,被网罗罪名投入监狱。四个多月后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地方军事助理官)。官衔上还加了“本州安置”字样,不得签署公事,不得擅离安置所。《记承天寺夜游》这篇平淡自然的小品文,就写于作者被贬黄州的第四年。由于贬谪的悲凉、失意的落寞,因此,利用夜晚赏月排遣心中的苦闷,故作者借景抒情写了此文,表达了对美的追求和对生活的热爱。三、【必背要点】(一)重点词语【字音】夕日欲颓( ) 沉鳞竞跃( ) 与其奇者( ) 未寝( ) 相与( ) 遂( ) 藻( ) 荇( ) 竹柏( )【古今异义】1.四时俱备(古义: 今义:时间)2.晓雾将歇(古义: 今义:知道)(古义: 今义:休息)3.夕日欲颓( 古义: 今义:消沉,委靡)4.古来共谈( 古义: 今义:谈论)5.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古义: ; 今义:但是,表转折关系的连词)6.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古义: ;今义:名词,耳朵。)7.月色入户(古义: ; 今义:住户、人家)8.念无与为乐者(古义: ; 今义:纪念,思念 ,读)9.盖竹柏影也(古义: ; 今义:器物上有遮盖作用的东西。)10.相与步于中庭(古义: 。今义:庭院中间。)【一词多义】与: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 念无与为乐者: 。书:谢答中“书”书: ; 谢答中书“书”: 。与:相与步于中庭: 念无与为乐者: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空:庭下如积水空明: 空谷传响: 。【词类活用】五色交辉: 。【特殊句式】1.倒装句相与步于中庭:(我们)便一起在庭院中散步。(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只不过缺少像我们俩这样的闲人罢了。( )2.省略句解衣欲睡:(我)脱下衣服准备睡觉。(省略 )3.判断句盖竹柏影也:大概是竹子跟柏树的影子吧?(起 作用)(二)文白对译《答谢中书书》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 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夕阳欲颓(tuí),沉鳞竞跃(yuè)。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 未复有能与(yù)其奇者。 《记承天寺夜游》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suì)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未寝(qǐn ),相与(yǔ)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zǎo)、荇(xìng)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松柏(bǎi)?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三)文学常识1.陶弘景(456—536),字通明,自号华阳隐居,丹阳秣陵(今江苏南京)人。南朝齐梁时期的道教思想家、医药家,道教茅山派代表人物之一,卒谥贞白先生。曾任诸王侍读,后辞官隐居句曲山。但国家每有吉凶征讨大事,无不前往咨询,月中常有数信,人称“ ”。作品有《陶隐居集》《本草经集注》等。2.苏轼(1037—1101),字 ,号 , 人。 著名的文学家,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都有杰出的成就,与他的父亲 、弟弟 合称“三苏”,均在“唐宋八大家”之列。他是宋仁宗嘉佑二年(1057年)的进士,官至翰林学士、知制诰、礼部尚书。曾上书力言王安石新法之弊,后因作诗刺新法下御史狱,遭贬,卒后追谥“文忠”,北宋中期的文坛领袖,文学巨匠。他擅长诗、词、散文:在诗歌上,与黄庭坚并称“ ”,今存其诗2700多首,题材广泛,内容丰富多彩,代表了北宋诗的最高成就;在北宋词坛上,开辟了豪放词风,同杰出词人辛弃疾并称为“ ”;散文方面,他以扎实的功力和奔放的才情,发展了欧阳修平易舒缓的文风,与欧阳修并称“ ”。在政治上属以司马光为领袖的旧党。在书法方面成就极大,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 ”。他的论画卓有所见,主张“神似”“传神”,提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在画史上很有影响。他善画竹石,其真迹今仅存《古木怪石图》。著有《东坡全集》、《东坡乐府》。(四)文体知识和传统文化1.“书”,即书信。古人的书信又叫“尺牍”或“信札”,是一种 文体,多 。尺牍的文学功能多种多样,可以抒情,如司马迁的《报任安书》、林觉民的《与妻书》;可以写景,如吴均的《与朱元思书》;可以写私人化的事情和感情,如嵇康的《与山巨源绝交书》;可以谈论文学,如曹丕的《与吴质书》;如此等等。另外,书信不一定都用“书”标明,如苏轼的《与子由弟》等。2.中国古代书信称谓后的提称语足下:敬辞。古代下称上或同辈相称都可用足下。膝下:旧时子女致父母的书信,多以“父母亲大人膝下”起首。人幼时常依于父母膝下,家书中用“膝下”,既表敬重,又显出对父母的眷依之情。慈鉴、爱鉴、双鉴、芳鉴、礼鉴:致母亲,可称“慈鉴”。夫妻或情意亲密的男女之间,可用“爱鉴”。给友人夫妻的信中,可用“双鉴”。女子间往来书信,可用“芳鉴”。给居丧者的信,可用“礼鉴”。公鉴:写给团体或多人的信函中,请求对方共同鉴察的敬辞,一般位于所列人名之后。道席、讲席、撰席、著席:席,席位。道席,多用作学生对师长的尊称。讲席,对从事教育、讲学者的敬称。撰席、著席,旧时对以写文章为业者的通称。四、【好句积累】苏轼写“月”的诗词名句清夜无尘,月色如银。——《行香子·述怀》雨洗东坡月色清,市人行尽野人行。——《东坡》灯火钱塘三五夜,明月如霜,照见人如画。——《蝶恋花·密州上元》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阳关曲·中秋月》夜阑风静欲归时,惟有一江明月碧琉璃——《虞美人·湖山信是东南美》明月如霜,好风如水,清景无限。——《永遇乐·长忆别时》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五、【诵读积累】报任安书(节选)(西汉)司马迁古者富贵而名磨灭,不可胜记,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盖西伯(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抵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故述往事、思来者。乃如左丘无目,孙子断足,终不可用,退而论书策,以舒其愤,思垂空文以自见。【参考译文】古时候虽富贵但名字磨灭不传的人,多得数不清,只有那些卓异而不平常的人才在世上著称。(那就是:)西伯姬昌被拘禁而扩写《周易》;孔子受困窘而作《春秋》;屈原被放逐,才写了《离骚》;左丘明失去视力,才有《国语》;孙膑被截去膝盖骨,《兵法》才撰写出来;吕不韦被贬谪蜀地,后世才流传着《吕氏春秋》;韩非被囚禁在秦国,写出《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都是一些圣贤们抒发愤懑而写作的。这些都是人们感情有压抑郁结不解的地方,不能实现其理想,所以记述过去的事迹,让将来的人了解他的志向。就像左丘明没有了视力,孙膑断了双脚,终生不能被人重用,便退隐著书立说来抒发他们的怨愤,想到活下来从事著作来表现自己的思想。必背知识清单12 与朱元思书一、【主要内容】 本文作者从行船游江的实见实感出发,由远及近地着力描绘了 的水光山色,抒发了作者对官场的 、对功名利禄的 以及希望寄情山水的思想情感。二、【文本链接】《与朱元思书》是 山水小品中的名作,原是作者给友人朱元思信中的一段话,写的是浙江境内富春江的秋景;原信中应当另有所述,但已散轶,亦无其他资料可考,只留下这看似随兴所至而写下的一段文字。虽然只是片段,但这段文字无论从内容还是结构上看,都有相对的完整性,是一篇优秀的山水小品。吴均生活的南北朝时期,政治黑暗,社会动乱。一些仕途失意或受佛教、道教影响的人便遁迹山林,避世隐居。吴均一生的仕途也不如意。梁武帝时,他私撰《齐春秋》,武帝恶其实录,焚其稿,免其职。他在《与顾章书》中说:“仆去月谢病,还觅薜萝。”表明自己辞官隐退后,将要到石门山中隐居。因此,这篇文章不单纯是写景,而是寓情于景,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寄情山水之中、向往美好大自然的志趣;同时,也含蓄地抒发了对世间追求利禄之徒的讽刺之意。三、【必背要点】(一)重点词语【字音】缥碧( ) 急湍( ) 轩邈( ) 泠泠( ) 嘤嘤( ) 鸢飞( ) 戾天( ) 经纶( ) 窥谷( ) 千转( )不穷【通假字】(1)蝉则千转不穷( )(2)窥谷忘反( )【古今异义】(1)一百许里 古义: 。 今义:应允,或者,可能。(2)鸢飞戾天者 古义: 。 今义:罪过,乖张。(3)经纶世务者 古义: 。 今义:比喻规划、管理政治的才能。【一词多义】(1)绝:猿则百叫无绝( ) 天下独绝( )(2)上:负势竞上( ) 横柯上蔽( )(3)直:直视无碍( ) 争高直指( )(4)百:一百许里( ) 猿则百叫无绝( )(5)无:直视无碍( ) 猿则百叫无绝( )【词类活用】(1)负势竞上: (2)互相轩邈: (3)任意东西: (4)风烟俱净: (5)横柯上蔽: (6)猛浪若奔: (7)望峰息心: 【特殊句式】1.省略句(1)从流飘荡,任意东西(省略 )(2)急湍甚箭(省略 )2.倒装句鸢飞戾天者( )(二)文白对译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 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piǎo)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 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 轩邈(xuān miǎo),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líng)作响; 好鸟相鸣,嘤嘤(yīng)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yuān)飞戾(lì)天者, 望峰息心;经纶(lún)世务者,窥(kuī)谷忘反。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三)文学常识吴均(469-520),字 ,吴兴故鄣(今浙江安吉)人。 文学家。工于写景,诗文自成一家,“均文体清拔有古气,好事者或学之,谓为“ ”。吴均善于用骈文写书信,今存“吴均三书”(《与施从事书》《与朱元思书》《与顾章书》),皆以写景见长。(四)文体知识骈文,也称“骈体文”“骈俪文”或“骈偶文”,因其常用 字句和 字句,故也称“四六文”或“骈四俪六”。它是和散文相对的一种文体,起源于汉、魏,形成于南北朝。骈文的最大特点是讲求对仗,即所谓“骈偶”(两马并驾为骈,两人并处为偶)。全篇以 为主,构成字数相等的上下联,句法结构相互对称,词性、词义相互配对,句式通常是四字句和六字句相互交替。四、【好句积累】富春江之美远岸平如剪,澄江静似铺。——(唐)罗隐江霏山气生白烟,忽如飞雨洒我船。倚蓬独立久未眠,静看水月摇清圆。—— (元)吴师道天下佳山水,古今推富春。——(元)吴桓赞钱塘江尽到桐庐,水碧山青画不如。——(唐)韦庄 三吴行尽千山水,犹道桐庐景情美。——(宋)苏轼)一折青山一扇屏,一湾清水一条琴。无声诗兴有声画,须在桐庐江上寻。——(清)刘嗣绾五、【诵读积累】(一)与施从事书 故鄣县东三十五里,有青山,绝壁干天,孤峰入汉;绿嶂百重,清川万转。归飞之鸟,千翼竞来;企水之猿,百臂相接。秋露为霜,春萝被径。风雨如晦,鸡鸣不已。信足荡累颐物,悟衷散赏。 【参考译文】故鄣县向东三十五里,有一座青山,悬崖陡峭高峻,山峰直插天际;青翠的山峦层层叠叠,流水千折百回。归巢的鸟儿争相飞来,饮水的猿猴成群结队。秋天清晨的露水凝结成了霜花,绿萝覆盖了小路。风雨交加,天色灰暗,鸡见不到太阳,便慌乱地鸣叫。悠闲地欣赏这样的景致,确实会让人消除烦恼,怡情养性,有所感悟。(二)与顾章书仆去月谢病,还觅薜萝。梅溪之西,有石门山者,森壁争霞,孤峰限日,幽岫含云,深溪蓄翠。蝉吟鹤唳,水响猿啼。英英相杂,绵绵成韵。既素重幽居,遂葺宇其上。幸富菊花,偏饶竹实。山谷所资,於斯已办。仁智所乐,岂徒语哉!【参考译文】我上个月因病辞官,还乡寻觅隐居之处。梅溪的西面,有座石门山,陡峭的崖壁与云霞争高下,独立的山峰遮住了太阳,幽深的洞穴蕴涵着云雾,深谷小溪积聚着翠绿。蝉噪鹤鸣,水声响猿猴啼。和谐动听的声音相互混杂,声调悠长有音韵之美。我既然一向推重隐居,就在那山上筑了房子。幸而此地多菊花,周边多竹笋。山谷中的生活资料,在这里齐备了。这种地方被仁人智士所喜爱,岂是虚言啊。必背知识清单13 唐诗五首一、【主要内容】《野望》写的是 景。全诗通过萧瑟静谧的景色描写和诗人面对牧者猎者虽相见而不相识的情景,流露出诗人 的心情,抒发了 的情怀。《黄鹤楼》这首诗描写了诗人登黄鹤楼时的所见所感,通过凭吊古迹,抒发了诗人 的愁绪。《使至塞上》叙述了诗人出使边塞的艰苦行程,描绘了塞外奇特壮丽的风光,同时表达了诗人 的思想感情。《渡荆门送别》通过对 沿途所见景物的描写,抒发了诗人对大好河山的赞美之情,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 。《钱塘湖春行》全诗紧扣“ ”着笔,从孤山寺起,至白沙堤终。诗人紧扣景物和季节特征,通过对春水初涨、莺争暖树、燕啄春泥、花迷人眼、草没马蹄、翠柳遮堤六组画面的描摹,把早春钱塘湖的明媚春光描绘得 ,表达了诗人愉悦的心情和对西湖早春盛景的无比喜爱之情。二、【文本链接】《野望》:王绩入唐后以秘书省正字待诏门下省,不久辞官还乡。贞观中出为太乐丞,旋又告归。此诗作于诗人辞官隐居东皋(今山西万荣)之时。 《黄鹤楼》:唐代诗人崔颢游宦到湖北武昌的黄鹤楼,有感而作。此诗描写了在黄鹤楼上远眺的美好景色,是一首 之佳作。据说李白为之搁笔,曾有“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的赞叹。 《使之塞上》:开元二十五年(737年),河西节度副使崔希逸战胜吐蕃,唐玄宗命王维以监察御史的身份出塞宣慰,察访军情。这实际是将王维排挤出朝廷。这首诗作于诗人赴边途中,描写了出塞沿途的景色。 《渡荆门送别》:这首诗是诗人于开元十三年(725年)辞亲远游,出蜀至荆门时赠别家乡而作。诗人从“五岁诵六甲”起,直至二十五岁远渡荆门,一直在四川生活。读书于戴天山上,游览峨眉,隐居青城,对蜀中的山山水水怀有深挚的感情。这一次从三峡出蜀,面对江滩平原,眼界大开,心旷神怡,不由得即景抒情,写下了这首广为传诵的五言律诗。 《钱塘湖春行》:写于长庆三年(823年)春,白居易任杭州刺史的时候,到西湖游玩,骑马走在白沙堤上,远看风景迷人的西湖,被它特别的气质吸引了,在不知不觉中感受到了初春的美好。他心旷神怡,诗兴大发,写下了这首著名的七言律诗,抒发了自己对西湖春天的赞美和热爱之情。三、【必背要点】(一)重点词语【字音】东皋( ) 徙倚( ) 犊( ) 崔颢( ) 芳草萋萋( ) 候骑 ( ) 燕然 ( ) 荆门( ) 【释义】(1)薄暮: 。(2)徙倚: 。(3)采薇: 。(4)晴川: 。(5)历历: 。(6)萋萋: 。(7)属国: 。(8)征蓬: 。(9)平野: 。(10)大荒: 。(11)月下飞天镜: 。(12)海楼: 。(13)怜: 。(14)暖树: 。(15)迷: (16)才: (二)内容赏析(一)野望 (唐·王绩)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内容、炼字:“东皋”点明 ,“薄暮”点明 ,“ ”字领起中间两联的写景。第二句借“ ”的动作和“ ”的心理描写,表现了诗人百无聊赖的彷徨心情。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画面:举目四望,到处是一片秋色,山川笼罩在夕阳的余晖中,越发显得萧瑟。静谧的背景之上,牧人驱犊归家,猎人满载而回,似乎兴致盎然。 内容:写 中所见景物。颔联总写秋色,是静景、远景,颈联写牧人与猎马,是动景、近景。牧人与猎马的特写,带着牧歌式的田园气氛,使整个画面活动了起来。这四句诗宛如一幅山林秋晚图,光与色,远景与近景,静态与动态,搭配得恰到好处。 用典:巧用“ ”的典故,道出了诗人内心的苦闷和怅惘:既然在现实生活中找不到相知相识的朋友,那就只好追怀伯夷、叔齐那样不食周粟、上山采薇的隐逸之士了。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赏析】本诗首尾两联抒情言事。中间两联写景,经过以情写景、借景言情的层层深化描写,把诗人的孤寂彷徨之情与笼罩四野的秋色暮景巧妙的联结起来,给读者带来直觉的艺术观感和美的愉悦。诗中所蕴含的不尽之意,更使人们长久地咀嚼、回味。(二)黄鹤楼 (唐·崔颢)内容、炼字:从 起笔,增加了黄鹤楼的神异色彩,再从古代回到现实,现在鹤去楼空。一个“ ”字,似有无限感慨,刻画了诗人凭栏远眺,吊古伤今陷入无限沉思的形象。昔人已乘黄鹤去, 此地空余黄鹤楼。内容:“空悠悠”使人看到 的广袤,而“千载”则使人看到了 的无限性。时空组合产生了历史的纵深感和空间的开阔感,前两联虚中有实,抚今追昔,写出了诗人对世事变化难以逆料的感慨。炼字:前两联两个“空”字,体现了诗人 的情感。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内容:诗人从怀古之思回到现实中,转写登楼所见之 之景,境界阔大,色彩鲜明。两句对仗工整,各用一个叠词,声调铿锵,音韵清朗,富有音乐美。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情感:以作 结。由景生情,形象鲜明,诗人凭栏远望,故乡却为暮霭所隔,望不可见而生无限愁思的形象仿佛可见。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赏析】首两联劈空写来,发人去楼空、岁月不再之慨,寄托着诗人入世虚无的悲叹。末两联,以明丽之景写江中景色之美,画面顿生明暗对比,但随即落笔暮霭烟波,景致陡暗,乐景写哀,归思难收,令人读罢,如幻如梦,愁绪无限。(三)使至塞上(唐·王维)内容:点题,交代地点及事由。写自己轻车简从,要前往边境慰问将士。“ ”表现出形单影只的情状,表达行程中内心的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内容:承接上联,直抒内心感受。既言事,又写景,传达出 的内心感受。手法:“征蓬”与“归雁”,“出汉塞”与“入胡天”,一“征”一“归”,一“出”一“入”,对比强烈,凄凉中蕴含悲壮。修辞、情感:运用 的修辞手法,以“ ”“ ”自比,即景生情,暗写诗人被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画面:极目大漠,不见村落,只见一线孤烟,冲霄上腾,与天相接,显得格外笔直;遥望长河,不见树木,只见一轮落日在河面浮动,显得格外浑圆。情感:以传神的笔墨勾勒出一幅奇美壮丽的塞外风光图,营造了一种开阔雄浑的氛围,表现了诗人 的情感。炼字:“大”写出了沙漠的浩瀚,“ ”写出了景物的单调,“ ”表现孤烟的劲拔、坚毅之美。“孤”“直”二字写出景物的简单纯净,有一种震撼人心的力量,“ ”表现黄河的杳无尽头,“ ”表现落日之低之大,形象地描绘了奇美壮丽的边塞景象。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内容:与首联呼应,继续写出使一事。诗人行至萧关,探马来报,都护逐杀敌军,已到了最前线,流露出诗人对都护的赞赏以及对前线战事的关心。用典:“ ”为用典,不是实指燕然山,而是代指前线,暗示前方战事取得了胜利。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赏析】诗歌开头以 起笔,却于看似平淡的叙事中融入了诗人的情感,照应了题目。颔联,紧承首联,以“征蓬”“归雁”自比,衬托作者的处境和心情,形象贴切,生动传神。颈联对 的描绘,正应了“诗中有画”一说。尾联,照应了首联的“欲问边”,说明作者即将完成“问边”的使命。(四)渡荆门送别(唐·李白)内容:紧扣诗题,交代了此行的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画面:山随平旷的原野的出现逐渐消失,江水奔流到辽远无际的原野之中。内容、炼字:紧承起句,移步换景,勾勒出一幅气势雄浑的万里长江图。一个 “ ”字,将群山与平野的位置逐渐变换、推移,生动地展现出来,给人以空间的流动感;一个“入” 既写出了江水流向远方,水天相接的开阔境界,又展现诗人乐观开朗的情怀。又展现了诗人的广阔胸襟。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画面:月亮倒映在水中,犹如从天水飞来一面明镜,云彩升起,变幻无穷,形成了海市蜃楼般的景象。内容、炼字:变换视角,描写长江的 与 。诗人在此展开丰富的想象,将水中的月影比喻成明镜,用海市蜃楼形容江中云霞之美,想象大胆、奇特。著一“ ”字,动感十足,神韵完备,既写出了月亮如影随形之感,又唤起诗人童话般的美妙联想。下句一“ ”字,拟人生情,引人联想。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内容、炼字:运用 ,写故乡的水不远万里来送自己行舟远游,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热爱和依恋之情。“送”字直接点题,“故乡水,送亲人”,别具情趣,耐人寻味。【赏析】这是一首 诗,别具一格地写出了故乡山水陪伴诗人、万里护送友人的动人情景,构思巧妙,想象瑰丽。颔联远眺近观,触目生情:船行江上,山随水走,眼前呈现出一片空阔平坦的漠漠旷野。“随”字化静为动,传神生辉,给人以青山挺立,纷至沓来,舟行江上,应接不暇之感。颈联俯仰生辉,绘月描云,瑰丽生情。上句写晚上,仰观天宇,皓月当空,银辉四射;俯察江流,明月倒映,皎洁如镜。这一联感受新奇,想象天真,色彩斑斓,意境奇丽,充分表现出诗人的兴奋喜悦之情。尾联呼应标题,点明主旨。(五)钱塘湖春行(唐·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内容:首联点题,交代游踪。第一句点明 ,第二句写 ,写诗人行至孤山寺和贾亭时看到的山光水色,勾画出钱塘湖早春的轮廓,是从大处落笔。画面(第二句):春天湖水初涨,水面刚刚与湖岸齐平。白云重重叠叠,同湖面上的波澜连成一片,看上去浮云很低。炼字:“ ”“ ”两个动词,描绘出一幅早莺争向暖树,新燕啄泥衔草的动态景象,生动地展示了初春的勃勃生机。“ ”说明早莺还少,勾画出早莺鸣叫的此呼彼应和诗人左右寻声的情态。“ ”似问非问,灵巧俏皮,彰显了诗人对钱塘湖的喜爱之情。画面:远处近处都有早莺婉转的叫声,它们嬉戏追逐,争着抢着往向阳的树头飞,不知谁家新归的燕子在湖边飞上飞下,忙着衔泥筑巢。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炼字:“ ”字描绘出早春时节百花齐放,争奇斗艳的景象;“ ”字生动地描绘出初春小草刚抽出嫩芽的情态,突出春草生机盎然的特点;“ ”既写了草浅,也写了人在钱塘湖边骑马游春的习俗。画面:乱花初放,而未缤纷,但可以预见即将盛放,会让人眼花缭乱;芳草才生,尚未长高,仅能没过马蹄。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情感:尾联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喜悦的心情。“ ”点明诗人行踪,与首联呼应;“ ”“ ”,颜色鲜明,一派春和景明气象;“ ”说明诗人余兴未阑。抒发了诗人对钱塘湖早春美景的喜爱之情。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赏析】本篇作于诗人任杭州刺史期间,这首诗紧扣环境和季节的特征,把刚刚披上春衣的西湖,描绘得生意盎然、恰到好处,令人仿佛身临其境。前四句写 ,范围宽广;后四句专写 ,归结到白沙堤。前面是先点明环境,再写景;后面是先写景,然后再点明环境。诗以孤山寺起,以白沙堤终,从点到面,又由面回到点,中间的转换,不见痕迹。(三)文学常识王绩(约589-644),字 ,号 ,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唐代诗人。作品多以山水田园为题材,有避世的思想和抑郁的感慨,与唐初流行的浮靡诗风显然有别。崔颢(?-754),汴州(今河南开封)人,唐代诗人。少年为诗,意浮艳,多陷轻薄;后来的 生活使他的诗风大变,风骨凛然,雄浑奔放,有《崔颢集》 。王维(701-761),唐代诗人,字 ,曾任尚书右丞等官职,世称 ,素有“ ”之称。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作家,与孟浩然并称“ ”。其诗、画成就都很高,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著有《王右丞集》。李白(701-762) ,字 ,号 ,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 ”。与杜甫并称为“ ”。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主要作品有《静夜思》《将进酒》《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月下独酌》等,有《李太白集》传世。 白居易(772-846),字 ,号 ,祖籍太原,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 ”,与刘禹锡并称“ ”。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 ”和“诗王”之称。著有《白氏长庆集》。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四)文体知识1.律诗是唐朝流行起来的一种中国诗歌体裁,属于 诗的一种,因格律要求非常严格而得名。律诗的格律非常严谨,在句数,字数,押韵,平仄,对仗各方面都有严格规定:1.律诗每首限定四联八句,四联依次为 、 、 、 。五律规定每句五字,全首共40字;七律规定每句七字,全首共56字。2.限定用平声韵,而且一韵到底,中间不得换韵。 3.每首中间两联必须用对偶,这是律诗的重要特点。 4.律诗还讲究声韵美,讲究押韵,一般二、四、六、八句押韵,押平声韵。还讲究平仄。2山水田园诗:古代汉族诗歌之一。源于南北朝的谢灵运和晋代陶渊明,以唐代 、 ,宋代 为代表。这类诗以描写自然风光、农村景物以及安逸恬淡的隐居生活见长。诗境隽永优美,风格恬静淡雅,语言清丽洗练,多用白描手法。四、【诵读积累】(一)野望(宋)翁卷一天秋色冷晴湾,无数峰峦远近间。闲上山来看野水,忽于水底见青山。(二)登金陵凤凰台(唐)李白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三)登高(唐)杜甫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四)上李邕(唐)李白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假令风歇时下来,犹能簸却沧溟水。世人见我恒殊调,闻余大言皆冷笑。宣父犹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轻年少。(五)将进酒(唐)李白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六)问刘十九(唐)白居易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语文朗读宝](http://img.51jiaoxi.com/images/231c23b6141fe3610b7ae5ce90bd68e9.png)
相关资料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