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光》知识点-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上册
展开五年级上册科学第一单元《光》知识清单
第1课时 有关光的思考
1.因为有了光,我们才能看到周围的一切。
2.通常我们把那些自身能发光的物体称为光源。太阳是最重要的光源,又如打开的手电筒、点燃的蜡烛、发光鱼、萤火虫等,
3.月亮不是光源,人们能看到它是因为它反射太阳的光。生活中还有一些物体本身不会发光,靠反射其他物体的光发亮的。如行星、镜子等。
4.是光源的物体有太阳光、星光、电灯光、萤火虫、烛光、发光鱼、荧光灯、激光、手电筒发出的光、火光等等。
不是光源的物体有:人眼看到的物体、汽车后视镜、月光等等。
5.太阳、激光笔等光源发出的光非常强烈,不能直接用肉眼去看,它们会对我们的眼睛造成伤害。
6.我们能看到物体,是因为物体正在发光或正在反射其他光源的光到我们的眼晴里,才能使我们看到它。
7.完全黑暗的房间里,我们无论过多久,都不能看到红苹果,是因为红苹果上没有光发出。
8.虽然我们人眼在完全黑暗的世界中不能看到物体,但是我们可以借助夜视仪来实现黑暗中看见物体的愿望。
9.夜视仪可以在“黑暗”的环境中,将人眼看不见的光转换成电子信号,让我们看到物体。
第2课时 光是怎样传播的[来源:Zxxk.Com]
1.我们在幕前,能够听到幕后说话人的声音,却看不见说话的人。这是因为声音可以透过幕布进行传播;而光沿直线传播,穿透不了厚实的幕布。
2.光穿过小孔实验中,两张卡纸间隔约15厘米,保持所有小孔在一条直线上,使手电筒的光能直接穿过这些小孔,光可以穿过小孔射在纸屏上;把中间的一张卡纸向左或向右移动大约5厘米,光则不能照在纸屏上。说明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3.光是以直线的形式传播的。速度约每秒30万千米。挡光的物体会有影子,是因为光是直线传播造成的。
4.光传播的速度很快,每秒约30万千米。太阳离地球的距离约为1.5亿千米,从太阳发出的光到达地球约需要8分钟。
5.生活中光直线传播的例子:手影游戏、小孔成像、排队看齐日食月食等现象的产生都可以说明光是以直线的形式传播的。
6.古代的人利用日影观测仪(日晷)计时。
7.阳光下物体影子的长短随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变化而变化,太阳位置最高时影子最短。影子的方向总是和太阳的方向相反。
第3课时 光的传播会遇到阻碍吗
1.光在受到一个物质或者一种物质的影响前能一直保持原来的传播方向。
2.光在传播中遇到不同的物体时,会发生通过、部分通过和不通过等现象。
3.在实验过程中不能用激光笔发出的光直接照射眼睛。
4.光能穿过玻璃,能看清玻璃前方物体的细节,像玻璃这样的物体是透明物体。
5.光能穿过纸,但看不清纸前方物体的细节,像纸这样的物体是半透明物体。
6.光不能穿过书和厚纸板,不能看到这本书前方的物体,像书、厚纸板这样的物体是不透明物体。
7.光在传播中遇到透明物体或半透明物体时,能穿过物体或部分穿过物体继续进行传播。遇到不透明物体时,光的传播会受到阻碍。
8.当月球运行到太阳和地球之间,如果三者恰好处在同一直线上时,月球就会部分或全部遮挡住太阳射向地球的光,月球的影子正好落到地球上,形成日食现象。
9.当月球运行到地球的阴影中时,此时的太阳、地球、月球恰好处在同一条直线上,地球就挡住了太阳射向月球的光,形成月食现象。
10.从日食和月食现象的产生可知,月球和地球都是一个不透明、不发光的球体。[来源:学.科.网Z.X.X.K]
第4课时 光的传播方向会发生改变吗
1.光从空气垂直进入水中,光的传播路线不会发生变化。
2.光从空气中斜射进入水中时,它的传播路线会发生改变,这个现象叫光的折射。
3.光的折射是指光从一种介质斜射进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改变,从而使光线在不同介质的交界处发生偏折的现象。
4.斜着看水中的筷子,浸在水中的部分变得向上折,这是由于光从水中斜射进入空气时,传播路线发生了改变。
5.在透明玻璃杯中放入铅笔,倒入水,从侧面、斜上方、背面这几个角度观察,铅笔在水中看上去“折断”了。而从正上方观察,铅笔还是原样,没有“折断”。
6.发生光的折射需要两个条件:一是光从一种透明介质进入另一种透明介质,二是光斜射。
7.光由空气斜射入水中时,光的路线发生变化;将铅笔倾斜放入盛有水的玻璃杯中,铅笔像折断一样;从方形鱼缸棱角处观察鱼缸中的金鱼,会发现鱼缸中的一条鱼看上去变成了两条,这些都是因为光的折射现象造成的。
8.生活中的光的折射现象。
(1)海市蜃楼。
(2)从水面上看水池中的鱼比实际的位置要高。
(3)从外边看玻璃鱼缸中的鱼变大、变多等。
(4)水中筷子“断了”。
(5)插鱼时往鱼的下部插。
第5课时 认识棱镜
1. 光由空气斜射入水中时,光的路线会发生变化,这种现象就是光的折射现象。光由空气斜射入玻璃等其他透明物体时,光也能发生折射。
2.棱镜是一种由两两相交但彼此均不平行的平面围成的透明物体,具有三条棱,横截面是三角形,用以分光或使光束发生色散。
3.棱镜是透明材料(如玻璃、水晶等)做成的多面体。
4.棱镜可以改变光的传播路线,它是控制光的传播路线的光学元件。
5.让一束强光(白光)通过三棱镜照到白屏上,可以观察到在白屏上形成了一条彩色光带,颜色依次是红、橙、黄、绿、蓝、旋、紫。这种现象叫光的色散。
6.尽管太阳光用肉眼看上去几乎是白色的,但它是由许多不同颜色的光组成的。当白光进入棱镜时,由于不同颜色的光发生折射的程度不一样, 就出现了红、橙、黄、绿、蓝、靛、紫等各种颜色的光。说明白光是由七种单色光组成的复色光。
7.彩虹的形成是一种光学现象,当太阳光照射到半空中的水滴,光线被折射及反射,在天空上形成拱形的七彩光谱,由外圈至内圈呈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颜色。
8.用相同比例的红、绿、蓝三种颜色组成的彩色轮快速旋转,观察到彩色轮变成了白色。这说明色光可以混合成白光。
9.将红光、绿光和蓝光这三种色光按不同的比例混合能产生其他任何色光,这三种色光叫色光的三原色。[来源:Z#xx#k.Com]
[来源:Zxxk.Com]
10.科学定律是可以用多种不同的实验加以证明的,定理是可以经得起反复检测的。
第6课时 光的反射现象
1.光碰到镜面会改变传播方向,被反射回去,这种现象叫光的反射,也叫反光。反射光也是沿直线传播的。
2.我们站在平面镜前,发现镜中的自己和实际的我们一样大。我们能够从镜子里看到自己,是由于光的反射现象形成的。
3.镜子的特点:镜子表面非常光滑,镜子的背面镀了一层水银。
4.与镜面反射现象一样,任何物体都能反射光,只不过光在不同物体表面的反射情况有所不同。
5.我们能够看到物体,就是因为物体反射的光进入了我们的眼睛。
6.宇航员在月球上安置了激光反射器,科学家向它发射光,光沿入射光的方向返回。科学家测量了光反射回地面的时间,从而计算出地球到月球的平均距离约为38.4万千米。
7.为了生活环境更明亮、生活更方便,人们利用光的反射原理做了很多努力:
(1)汽车反光镜。
(2)医生用的额镜。
(3)照明灯上的灯罩。
(4)教室里的墙壁要粉刷成白色。
8.光的反射有时也会给我们带来不便和危害:如建筑物的玻璃幕墙、釉面砖墙、磨光大理石等表面光滑,当光照射到它们的表面时会发生镜面反射,能量强亮度大,会给人们的生活工作等造成很大的不便,称为光污染。
7.如图,光在镜面的反射路线。
第7 课时 制作一个潜望镜
1. 潜望镜在科学研究和国防建设上有很多用途:
(1)科学家用潜望镜在地下室里观察火箭的发射 ;
(2)科研工作者用潜望镜保护墙内观测有放射性危险的实验;
(3)潜水艇在水下航行时用潜望镜观察海面和空中的情况 ;
(4)在坑道和坦克内无法观察外面的情况下,利用潜望镜就可以解决这些问题。
(5)在城市雨水、污水河流管道及城市供水、工业废水等管道中可以运用管道潜望镜观察管道中的情况,对于工作人员无法进入或者环境危险恶劣的空间运用潜望镜就是对检测人员人身安全的一种保障。
2.潜望镜是运用光的反射原理制成的。利用两个反射镜使物体的光线经两次反射而折向眼中,潜望镜之所以可以从下边看到上面的情况并且十分清楚,是因为两块平面镜互相平行,并且都与水平方向呈45度夹角,外面的景象通过平面镜的两次反射成像,从而让我们从下面看到了上面的景象。[来源:学.科.网]
3.制作潜望镜时注意盒子两对侧边上的斜线必须是45度角,上下两块平面镜面必须平行,镜面要相对。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把物体的反射光全部反射到另一块镜子上,然后全部反射到我们的眼睛中。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知识点: 这是一份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知识点,共3页。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声音》知识点: 这是一份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声音》知识点,共11页。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微小世界》知识点: 这是一份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微小世界》知识点,共1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