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2023济宁育才中学高三上学期10月线上阶段性检测及答案(九科)
2023济宁育才中学高三上学期10月线上阶段性检测地理试题含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2023济宁育才中学高三上学期10月线上阶段性检测地理试题含解析,共3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济宁市育才中学2022年高三收心考试
地理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70分)
我国某校地理兴趣小组于某日北京时间12:30在学校附近拍下了一张“白墙树影”的照片,此时树干影子刚好与东西向白墙垂直。1小时后该小组再次来到此地进行第二次观察。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该学校最可能位于( )
A. 山西太原 B. 山东济南 C. 甘肃兰州 D. 辽宁沈阳
2. 该小组发现,第二次观察到的墙面树影较第一次的( )
A. 东移且按逆时针方向转动 B. 西移且按顺时针方向转动
C. 变短且按逆时针方向转动 D. 变长且按顺时针方向转动
3. 新疆天山北坡森林与草原交相辉映,分布具有明显的规律性,水分条件较好的地方多是森林,相对欠好的地方为草原。下图中四地为森林景观的是( )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下图为我国某山地自行车越野赛赛区骑行路线及周边等高线地形图(单位:米),该山区在每年6月下旬组织山地自行车越野挑战赛。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 下列关于该赛区骑行路线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赛事期间较低概率遇到风雨 B. 沿线相对高差不超过1千米
C. 线路呈环形,多沿山谷分布 D. 运动员前后半程的用时相等
5. 骑行线路中,补给站和医疗站设置数量最多的路段是( )
A. ab段 B. bc段 C. cd段 D. da段
6. 北京时间12点,某正在比赛的运动员发现太阳从右前方照来,该运动员可能骑行在( )
A. a点 B. b点 C. c点 D. d点
2022年3月上、中旬,我国西南许多地区出现连续炎热天气。重庆更是打破3月中旬历史纪录,连续多天达到“夏日”标准。虽然重庆有“火炉”之称,但3月就连续7天“夏日”,还是历史头一次,比常年提前整整两个月。图为重庆地区今年3月72小时气温变化统计图。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7. 此时段重庆气温日较差最小的日期是3月( )
A. 8日 B. 9日 C. 10日 D. 11日
8. 气温打破历史记录的原因,最可能是( )
A. 太阳辐射异常 B. 太阳活动异常 C. 下垫面状况异常 D. 大气环流异常
9. 这种气温状况对当地人们经营活动影响最大的是( )
A. 人们纷纷脱掉冬装改穿夏装 B. 服装销售商需加快换季销售节奏
C. 农业春耕生产节奏提前 D. 空调经销商销售节奏被打乱
季风爆发是指西南季风在印度半岛的建立过程。受季风爆发的影响,中国南海地区的天气由干燥、少云转为多云、多雨,而表层水温保持相对稳定。2000年5月10~13日和6月8~12日,南海地区经历了2次明显的季风爆发过程。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0. 第一次季风爆发时,中国南海地区( )
A. 太阳辐射增强 B. 海水蒸发减弱 C. 海面辐射增强 D. 海面风力减弱
11. 与第一次季风爆发相比,第二次季风爆发时中国南海地区获得的短波辐射量明显增加。推测出现以上现象的原因最可能是( )
A. 大气辐射增强 B. 海洋热量净增 C. 季风风力较弱 D. 空气对流较弱
南风热岛,是指在偏南风的吹拂之下,当夜间周边地区处于普遍降温的大背景下,该地区恒定在较高温度或者存在夜间温度逆升的现象,与周边地区相比形成闭合的高温中心,这种现象就是“南风热岛”。下图为地处山东丘陵北麓城市济南某日发生典型“南风热岛”的温度曲线变化图。完成下面小题。
12. 济南发生“南风热岛”现象最典型的季节是( )
A. 早春 B. 夏季 C. 初秋 D. 冬季
13. 关于济南发生“南风热岛”成因正确的是( )
①受局部气压影响,南风势力较强
②南部山地形成的焚风效应加强
③城市南北之间存在明显气压差
④水汽充足,往往形成较强的降水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气温年较差是一年中最高月平均气温与最低月平均气温的差值,下图是北美部分地区气温年较差(单位:℃)分布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4. 该地区气温年较差空间分布规律大致是( )
A. 由北向南增大 B. 由平原向山地增大
C. 由西向东增大 D. 由沿海向内陆增大
15. 导致太平洋沿岸气温年较差小于大西洋沿岸的主要因素是( )
A. 大气环流 B. 地形 C. 植被 D. 洋流
16. 由图中数据可推测,大陆( )
A. 西岸降水量多于东岸 B. 东岸河流的结冰期小于内陆
C. 西岸的海洋性强于东岸 D. 东岸的森林覆盖率大于内陆
乌蒙山呈东北—西南走向,高耸于滇东北和黔西北高原,会泽地处乌蒙山主峰地段。昆明准静止锋通常在滇中昆明与黔中贵阳之间摆动。下图示意某年1月10日—2月16日贵阳(106.7°E,26.6°N)、会泽(103.3°E,26.4°N)、昆明(102.7°E,25°N)3站地面气温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7. 图示期间,昆明准静止锋移动方向为( )
A. 昆明—会泽—贵阳 B. 贵阳—昆明—会泽 C. 贵阳—会泽—昆明 D. 会泽—贵阳—昆明
18. 昆明准静止锋西进明显的时间有( )
①1月15日 ②1月21日 ③2月1日 ④2月4日
A. ①③ B. ②④ C. ①② D. ③④
19. 为减少天气对越冬农作物的经济损失,会泽县农民可采取( )
①覆盖地膜 ②增施化肥 ③适时冬灌 ④间作套种
A. ①③ B. ②④ C. ①② D. ③④
左图为我国某区域水系图,右图为①湖泊及与其相连河流的水位变化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0. 冬半年②河段河水流动方向是( )
A. 自西流向东 B. 自西南流向东北 C. 从东流向西 D. 从东北流向西南
21. 若该河流与湖泊夏季水位差变大,则该河流甲地以上河段可能( )
A. 修建水库 B. 对外调水 C. 植树造林 D. 毁林开荒
太平洋流入北冰洋的海水量及物质能量受季节性风向影响最为明显。下图示意太平洋表层海水经白令海峡流入北冰洋。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2. 太平洋表层海水年内流入楚科奇海域最多时段为( )
A. 3—5月 B. 6—8月 C. 9—11月 D. 12月—次年2月
23. 太平洋表层海水流入过多,对楚科奇海域带来的主要影响是( )
A. 海陆轮廓巨变 B. 浮游生物减少 C. 区域降水减少 D. 加速海冰消融
地质学上,海水从海岸入侵陆地的过程叫“海进”,反之称为“海退”。海水在向陆地推进或退却的过程中,沉积物的颗粒大小会随水深深度发生变化。一般而言,深度越深,沉积物颗粒越小。下图示意海进或海退时形成的沉积序列,图中aa'、bb'表示垂直剖面,1.2、3、4表示海面位置的时间变化顺序。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4. 根据材料图文信息可判断( )
A. 图a表示海进过程,图b表示海退过程 B. 形成图a沉积序列过程中海平面下降
C. 图a陆地面积缩小,图b陆地面积扩大 D. 形成图b沉积序列过程中地壳上升
25. 关于海退沉积序列的特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沉积物颗粒自下而上变粗②新岩层面积大于老岩层③沉积物颗粒自下而上变细④新岩层面积小于老岩层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26. 海退序列常常不如海进序列保存完整,是因为海退序列( )
A. 不易被海水淹没 B. 形成时间较短 C. 易受外力侵蚀 D. 沉积物数量少
下图为某地地质剖面图。完成下面小题。
27. 图中可能找到化石的是(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28. 图中甲处( )
A. 岩层受挤压形成向斜构造 B. 受断层影响下陷形成谷地
C. 因岩浆活动地表出露喷出岩 D. 因外力作用地下埋藏变质岩
大兴安岭北段冻土广布,积雪期长逾8个月。该区域生长的兴安落叶松对水分要求高,生长季为6月至9月初。研究表明,该区域气候趋向暖干;3月气温升高,西坡兴安落叶松的生长受到明显抑制,但对东坡的兴安落叶松影响较小。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9. 该区域西坡兴安落叶松的生长受到抑制的主要原因是3月气温升高导致( )
A 3月土壤蒸发加剧 B. 3月土壤温度降低 C. 5月积雪融水减少 D. 7月冻土厚度变薄
30. 下列气象要素中,与该区域西坡兴安落叶松生长具有显著正相关关系的是( )
A. 1~2月降雪量 B. 11~12月降雪量 C. 上一年的生长季均温 D. 当年的生长季均温
鸟类的飞行高度受大气中氧含量的限制,一般不高于5000米,绝大多数鸟类是在400~1000米高度飞行的。勒布沟是我国鸟类分布最为丰富的地域之一,位于东喜马拉雅山南坡,总体由北向南倾斜,降水较为丰富,从底部到山顶依次分布有山地雨林、山地常绿阔叶林、山地针阔叶混交林、山地暗针叶林、高山灌丛草甸以及永久冰雪带。图1示意勒布沟暖车(5一7月)鸟类数量垂直分布,图2示意勒布沟暖车留鸟及夏候岛类物种数量垂直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1. 勒布沟成为我国鸟类分布最为丰富的地域之一的主要原因是( )
A. 地广人稀 B. 生境复杂多样 C. 海拔高 D. 气候温暖湿润
32. 由图可知,勒布沟( )
A. 鸟类在空间分布上较为集中 B. 留鸟的数量多于夏候鸟
C. 鸟类种类随海拔升高总体先增后减 D. 海拔越高鸟类数量越少
33. 入秋后,勒布沟的大多数夏候鸟最可能飞往( )
A. 西伯利亚 B. 东南亚 C. 三江平原 D. 柴达木盆地
浙江某校地理兴趣小组在老师的指导下,开展了一次“土壤形成与地理环境关系”的研学活动,发现考察地土壤剖面呈均匀的土红色,腐殖质少,质地较黏重。完成下面小题。
34. 该地土壤腐殖质少的原因,解释合理的是( )
①风化作用弱,提供有机质少
②水热条件好,分解作用快
③降水丰富,淋溶作用强
④植被破坏,水土流失严重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①②④ D. ②③④
35. 小明从研学地点带回一袋土壤想用于阳台种植花草,以下改良措施及因果关系正确的是( )
A. 倒入茶叶渣—减缓土壤氧化 B. 掺入河沙—增加土壤透气性
C. 加入化肥—增加土壤有机质 D. 浇纯净水—降低土壤盐碱度
二、综合题(共30分)
36.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三江并流地区由金沙江、澜沧江、怒江及其流域内的山脉组成,涵盖范围约170万公顷。该地区包括了九个自然保护区和十个风景名胜区,有100多座海拔5000米以上造型迥异的雪山,与雪山相伴的是静谧的原始森林和星罗棋布的数百个冰蚀湖泊。然而好多峡谷谷底却有荒漠分布,河畔荒凉一片。“三江并流”地区占中国国土面积不到0.4%,却拥有全国20%以上的高等植物和全国25%的动物种数,被誉为“世界生物基因库”,是我国中药资源的重要宝库。下图为三江并流区域图。
(1)简要说明三江并行奔流自然奇观的形成原因。
(2)请运用相关地理学原理解释“三江并流”地区虽然地处湿润的亚热带,但“好多峡谷谷底却有荒漠分布,河畔荒凉一片”的原因。
(3)分析“三江并流”地区动植物种类丰富的原因。
37.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察尔汗盐湖位于青海省柴达木盆地南部海拔最低处,在格尔木市和都兰县境内,海拔2670米,是中国最大的盐湖,有格尔木河等10多条内陆河注入。这里曾是海洋的一部分,经过漫长的地理过程在该盐湖上形成厚厚的坚硬盐盖,青藏铁路在盐盖上穿行而过。
材料二∶察尔汗盐湖附近区域图(图甲)和格尔木河流域植被与地形关系图。
(1)说明察尔汗地区由海洋变为盐湖直至形成盐盖的演变过程。
(2)结合图乙从土壤角度分析三个地貌单元的植被覆盖出现差异的原因。
(3)说明青藏铁路建在盐盖上的原因。
38.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夏求。
若尔盖湿地是我国面积最大的高寒泥炭沼泽湿地,主要由白河和黄河主河道构成(下左图)。白河是黄河的一级支流,蜿蜒曲折,河床起伏小且宽浅,自然状态下河湾迁移频繁。某科研团队于某年夏季在白河中游某段进行河湾迁移调查,发现河湾凸岸湾顶处为面积较大的砾石边滩,上覆砾石和少量淤泥,从凸岸内侧(西南方)到外侧(东北方)依次发育了湿生植被,草本植被和灌木植被三种不同的植被种群,呈条带状环绕凸岸(右图),不同的植被种群彤成于河湾迁移的不同时期。
(1)从水循环的角度简析若尔盖湿地的形成条件。
(2)指出右图中凸岸植被生物量空间分异的规律,并从水分和土壤因素分析原因。
(3)随着右图中地区河湾不断迁移,推测右图中湿生植被区域植被种群的演替并说明原因。
济宁市育才中学2022年高三收心考试
地理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70分)
我国某校地理兴趣小组于某日北京时间12:30在学校附近拍下了一张“白墙树影”的照片,此时树干影子刚好与东西向白墙垂直。1小时后该小组再次来到此地进行第二次观察。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该学校最可能位于( )
A. 山西太原 B. 山东济南 C. 甘肃兰州 D. 辽宁沈阳
2. 该小组发现,第二次观察到的墙面树影较第一次的( )
A. 东移且按逆时针方向转动 B. 西移且按顺时针方向转动
C. 变短且按逆时针方向转动 D. 变长且按顺时针方向转动
【答案】1. A 2. D
【解析】
【1题详解】
根据材料信息可知:此照片拍摄时间为北京时间12:30,树干影子与东西向白墙垂直,说明此时太阳位于正南方,当地地方时为12:00,由此可以计算出当地的经度为112.5°E,根据选项所给城市的经度位置,判断该学校最可能位于山西太原,A正确,排除BCD。故选A。
2题详解】
根据材料中的“1小时”之后可知:当地时间由正午转为午后,太阳视运动位置偏西,所以墙面树影东移且按顺时针方向转动,太阳高度角变小,所以墙面树影变长,因此D正确,排除ABC。故选D。
【点睛】太阳方位问题:
北半球夏半年,全球太阳东北升,西北落(极昼极夜区除外)
北半球冬半年,全球太阳东南升,西南落(极昼极夜区除外)
北半球极昼地区的太阳:正北升,正北落
南半球极昼地区的太阳:正南升,正南落
春秋分日:全球太阳正东升,正西落
3. 新疆天山北坡森林与草原交相辉映,分布具有明显的规律性,水分条件较好的地方多是森林,相对欠好的地方为草原。下图中四地为森林景观的是( )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答案】C
【解析】
【详解】从图中可知,乙丙地位于河谷地带,谷口向西侧敞开,利于西风进入。丙位于谷地的南侧,为阴坡,光照弱,水分不易蒸发,土壤水分条件好;乙地位于河谷的北侧,为阳坡,光照充足,蒸发旺盛,水分条件不如丙地,B错误,C正确;甲位于山地东侧,为西风的背风坡,A错误;丁位于山脊,不利于水分保持,D错误。故选C。
下图为我国某山地自行车越野赛赛区骑行路线及周边等高线地形图(单位:米),该山区在每年6月下旬组织山地自行车越野挑战赛。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 下列关于该赛区骑行路线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赛事期间较低概率遇到风雨 B. 沿线相对高差不超过1千米
C. 线路呈环形,多沿山谷分布 D. 运动员前后半程的用时相等
5. 骑行线路中,补给站和医疗站设置数量最多的路段是( )
A. ab段 B. bc段 C. cd段 D. da段
6. 北京时间12点,某正在比赛的运动员发现太阳从右前方照来,该运动员可能骑行在( )
A. a点 B. b点 C. c点 D. d点
【答案】4. C 5. A 6. C
【解析】
【4题详解】
根据经纬度判断,该地位于大巴山,气候类型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材料指出“该山区在每年6月下旬组织山地自行车越野挑战赛”,降水较多,A错误;图中等高距是200米,骑行路线最高点海拔高度在2400-2600米之间,最低点在1200-1400米之间,故沿线相对高度在1000-1400米之间,大于1000米,B错误;读图可知,该骑行线路大致呈环形,骑行路线处等高线向高值凸出,主要沿山谷分布,C正确;根据图示信息,赛程后半段穿越等高线次数多于前半段,且赛程过半后体力消耗大,用时应较长,D错误。故选C。
【5题详解】
运动员骑行至ab段时赛程已经过半,且前半段需要连续爬坡,体力消耗大,需要补给。该段坡度大,线路曲折,多弯道、后半段下坡,安全风险大,需要医疗站,A正确;be段、 cd段、da段穿越等高线少于ab段,爬坡距离短,需要的补给站和医疗站较少,BCD错误。故选A。
【6题详解】
该地为108°E附近,北京时间(120°E)12点时,该地地方时不到12点,太阳位于东南天空,故该运动员发现太阳从右前方照来,该运动员大致向偏东骑行,C正确;a点时是向偏西骑行,b点时向偏南骑行,d点时向偏北骑行,不符合“某正在比赛的运动员发现太阳从右前方照来”,ABD错误。故选C。
【点睛】地形特征的描述,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地形类型(平原、山地、丘陵、高原、盆地)、地势起伏状况、多种地形条件下主要地形的分布、海拔状况、海岸线分布状况。
2022年3月上、中旬,我国西南许多地区出现连续炎热天气。重庆更是打破3月中旬历史纪录,连续多天达到“夏日”标准。虽然重庆有“火炉”之称,但3月就连续7天“夏日”,还是历史头一次,比常年提前整整两个月。图为重庆地区今年3月72小时气温变化统计图。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7. 此时段重庆气温日较差最小的日期是3月( )
A. 8日 B. 9日 C. 10日 D. 11日
8. 气温打破历史记录的原因,最可能是( )
A. 太阳辐射异常 B. 太阳活动异常 C. 下垫面状况异常 D. 大气环流异常
9. 这种气温状况对当地人们经营活动影响最大的是( )
A. 人们纷纷脱掉冬装改穿夏装 B. 服装销售商需加快换季销售节奏
C. 农业春耕生产节奏提前 D. 空调经销商销售节奏被打乱
【答案】7. C 8. D 9. B
【解析】
【7题详解】
由图片可知,图中气温变化幅度最小的日期是在10日,即10日的气温日较差最小。故选C。
【8题详解】
太阳辐射稳定,A错误;太阳活动具有周期性,由材料可知,该现象是 历史头一次,B错误;下垫面变化较小,C错误;大气环流异常可以导致气 温异常,D正确。故选D。
【9题详解】
3月大部分地区气温较低,重庆气温异常升高人们需要换装,服装销售商要加快换季销售节奏,B正确;脱掉冬装改夏装,是生活活动,不是经营活动,A错误 ;农业春耕是农业活动,也不是经营活动,C错误;空调生产和经营是常年都开展的,节奏不会因短时升温被打乱,D错误。故选B。
【点睛】重庆2022年气候预测研判:气温偏高、降水偏多、灾害性天气偏重。
季风爆发是指西南季风在印度半岛的建立过程。受季风爆发的影响,中国南海地区的天气由干燥、少云转为多云、多雨,而表层水温保持相对稳定。2000年5月10~13日和6月8~12日,南海地区经历了2次明显的季风爆发过程。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0. 第一次季风爆发时,中国南海地区( )
A. 太阳辐射增强 B. 海水蒸发减弱 C. 海面辐射增强 D. 海面风力减弱
11. 与第一次季风爆发相比,第二次季风爆发时中国南海地区获得的短波辐射量明显增加。推测出现以上现象的原因最可能是( )
A. 大气辐射增强 B. 海洋热量净增 C. 季风风力较弱 D. 空气对流较弱
【答案】10. B 11. D
【解析】
【10题详解】
第一次季风爆发时中国海南地区多云多雨,所以大气的削弱作用强,太阳辐射减弱,A错误。由于太阳辐射减弱,所以导致海水蒸发量减少,B正确。由于表层水温相对稳定,所以海面辐射相对稳定,C错误。由于季风爆发会导致中国南海多云多雨,所以海面风力应当增强,D错误。故B正确。
【11题详解】
南海地区获得的短波辐射增加会导致海洋热量增加,引起地面辐射增强,进而导致大气辐射增强,所以大气辐射增强与海洋热量净增是出现短波辐射量明显增加的结果,而不是原因,所以AB错误。同样都是季风爆发期,并不能说明第二次季风减弱,C错误。空气对流较弱会导致阴雨天减少,使地面获得的太阳短波辐射增强,是中国南海地区获得的短波辐射量明显增加的原因,D正确。故D正确。
【点睛】太阳辐射是短波辐射,地面辐射是长波辐射。大气对流运动越强越有可能出现多云多雨天气。大气云层越厚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越强,对地面的保温作用越强。
南风热岛,是指在偏南风的吹拂之下,当夜间周边地区处于普遍降温的大背景下,该地区恒定在较高温度或者存在夜间温度逆升的现象,与周边地区相比形成闭合的高温中心,这种现象就是“南风热岛”。下图为地处山东丘陵北麓城市济南某日发生典型“南风热岛”的温度曲线变化图。完成下面小题。
12. 济南发生“南风热岛”现象最典型的季节是( )
A. 早春 B. 夏季 C. 初秋 D. 冬季
13. 关于济南发生“南风热岛”成因正确的是( )
①受局部气压影响,南风势力较强
②南部山地形成的焚风效应加强
③城市南北之间存在明显的气压差
④水汽充足,往往形成较强的降水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答案】12. A 13. A
【解析】
【12题详解】
由材料可知,南风热岛是指在偏南风的吹拂下,这个南风主要是夏季风,所以济南在早春时可以受到来自海洋的夏季风影响,A正确;材料中该地气温变化不符合济南夏季气温特点,B错误;初秋时,强大的亚洲高压开始盛行,所以济南主要是偏北风影响,是冬季风,C错误;济南属于华北,冬季平均气温低于0°C,不符合该地气温变化,D错误,所以选A。
【13题详解】
由于济南在山东丘陵的北麓,所以受局地山谷风的影响,南风势力会增强,①正确;南风经过爬升,在济南一侧形成焚风效应,②正确;城市位于山麓北侧,南北之间纬度的差异,会存在明显的气压差,③正确;济南位于背风一侧,所以水汽下沉,不易凝结,降水较少,④错误。综上所述,A正确,BCD错误,所以选A。
【点睛】南风热岛,顾名思义就是在偏南风的吹拂之下,某一地区的气温变化与周边大不相同,主要表现为在白天该地区与周边地区温度变化基本一致,但夜间周边地区处于普遍降温的大背景下该地区恒定在较高温度或者存在夜间温度逆升的现象,与周边地区相比形成闭合的高温中心,这种现象就是南风热岛。南风热岛的出现与整个大气环流和局地小气候有着密切的关联。我国北方部分城市也存在着一定的风力热岛现象,比如北京,由于北部存在较高的燕山山脉,使得冷空气翻越燕山影响北京的时候出现下沉增温,加上城市环流的因素形成北风热岛;石家庄西部有太行山脉,冷空气翻越太行山时也会出现类似的热岛,称之为西风热岛等等。
气温年较差是一年中最高月平均气温与最低月平均气温的差值,下图是北美部分地区气温年较差(单位:℃)分布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4. 该地区气温年较差空间分布规律大致是( )
A. 由北向南增大 B. 由平原向山地增大
C. 由西向东增大 D. 由沿海向内陆增大
15. 导致太平洋沿岸气温年较差小于大西洋沿岸的主要因素是( )
A. 大气环流 B. 地形 C. 植被 D. 洋流
16. 由图中数据可推测大陆( )
A. 西岸的降水量多于东岸 B. 东岸河流的结冰期小于内陆
C. 西岸的海洋性强于东岸 D. 东岸的森林覆盖率大于内陆
【答案】14. D 15. A 16. C
【解析】
【14题详解】
根据材料可知,图示为气温年较差等值线分布图;从图示等值线数值来看,沿海地区气温年较差小,内陆地区大,即图示区域气温年较差空间分布总体呈由沿海向内陆、由南向北增大的趋势,A错误,D正确。图中从西部山地向中部平原气温年较差增大,由中部平原向东部山地气温年较差减小,BC错误。故选D。
【15题详解】
图示地区太平洋沿岸常年受西风影响,形成温带海洋气候,终年温和多雨,温差较小;大西洋沿岸受海洋影响小,形成温带大陆性气候,温差较大,故太平洋沿岸气温年较差小于大西洋沿岸的主要因素是大气环流,A正确。地形对气温年较差有影响,但不是主要因素,B错误。植被对气温年较差影响不大,C错误。两者都位于沿海地区,太平洋沿岸常年为暖流,大西洋沿岸常年为寒流,对气温年较差无影响,D错误。故选A。
【16题详解】
气候具有海洋性的表现之一便是气温年较差小,从图中看大陆西岸的气温年较差小,而大陆东岸的气温年较差大,所以大陆西岸的海洋性强于东岸,C正确。根据图示气温数据无法推测降水量的多少及植被覆盖率的高低,A、D错误。在图中,读不出寒冷期持续的时间,因此无法判断河流结冰期的长短,B错误。故选C。
【点睛】影响气温的因素:纬度位置、大气环流、地形、洋流、海陆分布等。
乌蒙山呈东北—西南走向,高耸于滇东北和黔西北高原,会泽地处乌蒙山主峰地段。昆明准静止锋通常在滇中昆明与黔中贵阳之间摆动。下图示意某年1月10日—2月16日贵阳(106.7°E,26.6°N)、会泽(103.3°E,26.4°N)、昆明(102.7°E,25°N)3站地面气温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7. 图示期间,昆明准静止锋移动方向为( )
A. 昆明—会泽—贵阳 B. 贵阳—昆明—会泽 C. 贵阳—会泽—昆明 D. 会泽—贵阳—昆明
18. 昆明准静止锋西进明显的时间有( )
①1月15日 ②1月21日 ③2月1日 ④2月4日
A. ①③ B. ②④ C. ①② D. ③④
19. 为减少天气对越冬农作物的经济损失,会泽县农民可采取( )
①覆盖地膜 ②增施化肥 ③适时冬灌 ④间作套种
A. ①③ B. ②④ C. ①② D. ③④
【答案】17. C 18. A 19. A
【解析】
【17题详解】
准静止锋过境时会带来阴雨天气,导致气温下降。读图可知,图示时段内三地均经历了温度下降的过程,贵阳在1月10日至15日之间经历降温,会泽在1月15日至20日以及1月30日至2月4日经历了两次降温过程,昆明在2月14日左右经历了降温过程,可判断昆明准静止锋的移动方向为贵阳—会泽—昆明,C正确,ABD错误,故选择C项。
【18题详解】
由贵阳、会泽、昆明的经度位置可知,贵阳至会泽的经度跨度大于会泽至昆明的经度跨度,即昆明准静止锋到达会泽时,是昆明准静止锋西进最明显的时间。由图可知,1月15日左右贵阳、会泽昆明的气温较低,降温幅度大,受昆明准静止锋的影响大,西进明显,A正确,1月21日,昆明、贵阳降温不明显,会泽略微下降,B错误;2月1日,会泽气温下降,昆明气温上升,C错误;2月4日,三地气温呈现出上升趋势,D错误。故选A。
【19题详解】
由图可知,受昆明准静止锋的影响,会泽会出现低温天气,即影响会泽越冬作物的天气主要是低温冻害。覆盖地膜可以减少地表热量的散失,保护农作物免受低温冻害的影响,A正确;增施化肥能够提高土壤肥力,提高农作物产量,不能抵御低温冻害,B错误;适时冬灌可以延缓降温速度,保护越冬作物,但效果相对于地膜效果较差,C错误;间作套种可以有效利用农时与耕地,不能防治低温冻害,D错误,故选择A项。
【点睛】间作指在同一田地上于同一生长期内,分行或分带相间种植两种或两种以上作物的种植方式,套种是指在前季作物生长后期的株行间播种或移栽后季作物的种植方式。对比单作它不仅能阶段性地充分利用空间,更重要的是能延长后季作物的生长季节,提高复种指数,提高年总产量。
左图为我国某区域水系图,右图为①湖泊及与其相连河流的水位变化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0. 冬半年②河段河水流动方向是( )
A. 自西流向东 B. 自西南流向东北 C. 从东流向西 D. 从东北流向西南
21. 若该河流与湖泊夏季水位差变大,则该河流甲地以上河段可能( )
A. 修建水库 B. 对外调水 C. 植树造林 D. 毁林开荒
【答案】20. B 21. D
【解析】
【20题详解】
②河段为湖泊与河流之间,其流动方向与湖泊和河流的水位高度有关。从图中可以看到冬半年湖泊水位高于河流水位,故此时应由湖泊流向河流,即②河段应由西南流向东北方向,B选项正确,排除其他选项。故选B。
【21题详解】
该河流与湖泊夏季水位差变大,因湖泊夏季水位年变化相对较小,故其水位差变大,主要与河流水位变化有关。图中夏季河流水位高于湖泊水位,若其水位差变大,故应河流水位升高。若甲地以上河段修建水库,水库具有拦截洪水的作用,其夏季水位应降低,A选项错误。若甲地以上河段对外调水,则其水位应降低,B选项错误。若甲地以上河段植树造林,植被具有保持水土、涵养水源的作用,能起到调节径流等相关作用,其夏季水位(丰水期)不会上升,C选项错误。若甲地以上河段毁林开荒,使得植被调节径流作用减弱,大量的降水快速汇集至河流,使得河流夏季水位上升,D选项正确。故选D。
【点睛】河流水与湖泊水可以“相互补给”:①丰水期,河流水补给湖泊水;②枯水期,湖泊水补给河流水。当河流进入枯水期时,河流水位低于湖泊水位,即湖泊水涌入河流(相当于湖泊补给河流)。
太平洋流入北冰洋的海水量及物质能量受季节性风向影响最为明显。下图示意太平洋表层海水经白令海峡流入北冰洋。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2. 太平洋表层海水年内流入楚科奇海域最多的时段为( )
A. 3—5月 B. 6—8月 C. 9—11月 D. 12月—次年2月
23. 太平洋表层海水流入过多,对楚科奇海域带来的主要影响是( )
A. 海陆轮廓巨变 B. 浮游生物减少 C. 区域降水减少 D. 加速海冰消融
【答案】22. B 23. D
【解析】
【22题详解】
材料提示:“太平洋流入北冰洋海水量受季节性风向影响最为明显”,图示海域夏季以东南风为主,且楚科奇海域夏季极地东风势力较弱,年内流入北冰洋海水量最多,B正确,排除ACD。故选B。
【23题详解】
太平洋海水流入楚科奇海域对海陆轮廓影响小,A错误; 暖海水造成楚科奇海域海水升温,且暖海水从低纬带来众多浮游生物,故楚科奇海域浮游生物增多,B错误;暖流流经楚科奇海域,对沿岸起到增温增湿作用,一定程度上降水会增多,C错误;太平洋海水从低纬地区注入高纬地区,暖海水会加剧楚科奇海域海冰消融,故D正确。故选D。
【点睛】洋流对气候的影响,主要是通过气团活动而发生的间接影响。因为洋流是它上空气团的下垫面,它能使气团下部发生变性,气团运动时便把这些特性带到所经过的地区,使气候发生变化。一般说,有暖流经过的沿岸,气候比同纬度温暖;有寒流经过的沿岸,气候比同纬度寒冷。
地质学上,海水从海岸入侵陆地的过程叫“海进”,反之称为“海退”。海水在向陆地推进或退却的过程中,沉积物的颗粒大小会随水深深度发生变化。一般而言,深度越深,沉积物颗粒越小。下图示意海进或海退时形成的沉积序列,图中aa'、bb'表示垂直剖面,1.2、3、4表示海面位置的时间变化顺序。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4. 根据材料图文信息可判断( )
A. 图a表示海进过程,图b表示海退过程 B. 形成图a沉积序列过程中海平面下降
C. 图a陆地面积缩小,图b陆地面积扩大 D. 形成图b沉积序列过程中地壳上升
25. 关于海退沉积序列的特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沉积物颗粒自下而上变粗②新岩层面积大于老岩层③沉积物颗粒自下而上变细④新岩层面积小于老岩层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26. 海退序列常常不如海进序列保存完整,是因为海退序列( )
A. 不易被海水淹没 B. 形成时间较短 C. 易受外力侵蚀 D. 沉积物数量少
【答案】24. B 25. B 26. C
【解析】
【24题详解】
根据材料中“图中1、2、3、4表示海面位置的时间变化顺序”,可推知图a从1到4表示海平面下降,陆地面积扩大,为海退过程,B正确,AC错误。图b从1到4表示海平面上升,陆地面积缩小,为海进过程,D错误。故B正确。
【25题详解】
海退沉积序列为图a。根据材料“深度越深,沉积物颗粒越小”可知,海退期间,海水深度变浅,则沉积物颗粒变粗。即早期海水较深时形成的沉积层颗粒较细,覆盖在底部,后期海水较浅时形成的沉积层颗粒较粗,覆盖在上层,因此沉积物颗粒自下而上变粗,①正确。海退期间,海洋面积变小,即早期海洋面积较大,形成的沉积层面积较大,后期海洋面积较小,形成的沉积层面积较小,④正确,所以B正确,ACD错误。故B正确。
【26题详解】
海进过程中陆地被海水淹没,海退过程中海底出露成为陆地,A错误。无法判断形成时间的长短,B错误。海退过程中海底出露成为陆地,易受外力侵蚀,从而破坏沉积序列的完整,C正确。入海泥沙数量影响沉积层的厚度,不影响沉积层的完整性,D错误。故C正确。
【点睛】海平面上升,陆地面积缩小,为海进过程。海平面下降,陆地面积扩大,为海退过程。海退期间,海洋面积变小。海退期间,海水深度变浅,则沉积物颗粒变粗。海进过程中陆地被海水淹没,海退过程中海底出露成为陆地。
下图为某地地质剖面图。完成下面小题。
27. 图中可能找到化石的是(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28. 图中甲处( )
A. 岩层受挤压形成向斜构造 B. 受断层影响下陷形成谷地
C. 因岩浆活动地表出露喷出岩 D. 因外力作用地下埋藏变质岩
【答案】27. B 28. A
【解析】
【27题详解】
据所学可知,化石是存留在沉积岩中的古生物遗体、遗物或遗迹。结合示意图,①为沉积物不是岩石,因此不可能形成化石,A错误;②是砂岩,属于沉积岩的一种,可能找到化石,B正确;③为大理岩,是石灰岩在高温高压下受变质作用形成的变质岩,不会有化石,C错误;④是花岗岩,地下岩浆侵入岩石缝隙冷却凝固形成,不会有化石,D错误。故选B。
28题详解】
据图可知,甲处岩层向下凹陷,是岩石受到挤压变形成为向斜构造,A正确;甲处南部有断层,甲位于断层上升区域形成阶地,B错误;甲处地下岩石分别为砾岩、砂岩、石灰岩,都是外力沉积作用形成,岩浆喷出地表形成岩浆岩,C错误;甲处先受到外力沉积作用,后来经过固结成岩作用形成沉积岩,岩石类型是沉积岩,不是变质岩,D错误。故选A。
【点睛】化石一般存在于“沉积岩”中。生物死亡之后的遗体被当时的泥沙掩埋起来,后来这些生物遗体中的有机质分解殆尽,坚硬的部分如外壳、骨骼、枝叶等与包围在周围的沉积物一起经过石化变成了石头。但是它们原来的形态、结构(甚至一些细微的内部构造)依然保留着。我们把这些石化了的生物遗体、遗迹就称为化石。由于遗体是被沉积物掩埋,所以化石一般存在于沉积岩中。
大兴安岭北段冻土广布,积雪期长逾8个月。该区域生长的兴安落叶松对水分要求高,生长季为6月至9月初。研究表明,该区域气候趋向暖干;3月气温升高,西坡兴安落叶松的生长受到明显抑制,但对东坡的兴安落叶松影响较小。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9. 该区域西坡兴安落叶松的生长受到抑制的主要原因是3月气温升高导致( )
A. 3月土壤蒸发加剧 B. 3月土壤温度降低 C. 5月积雪融水减少 D. 7月冻土厚度变薄
30. 下列气象要素中,与该区域西坡兴安落叶松生长具有显著正相关关系的是( )
A. 1~2月降雪量 B. 11~12月降雪量 C. 上一年的生长季均温 D. 当年的生长季均温
【答案】29. C 30. A
【解析】
【29题详解】
据材料可知,大兴安岭北段冻土广布,积雪期长逾8个月,西坡3月份气温异常偏高,虽然蒸发加剧,但积雪融水量大,土壤并不缺水,故A错,3月气温升高,土壤温度升高,故B错, 3月气温升高 ,积雪大量融化,使5月积雪融水减少,兴安落叶松对水分要求高,影响其生长,故C正确,7月冻土厚度变薄不会使兴安落叶松的生长受到抑制,故D错。故选C。
【30题详解】
据上题分析可知,该区域西坡兴安落叶松生长受抑制与水分不足有关,1-2月降雪量越大,3月到5月,融雪量越大,水分越足,兴安落叶松长势越好,故A正确,11~12月距离来年春天积雪融化的时间较长,11-12月降雪量较少,但1-2月降雪多,则11-12月的降雪量会与落叶松生长具有负相关的关系,B错,兴安落叶松主要受水分影响,受温度影响较小,故CD错。故选A。
【点睛】组成陆地环境各要素(气候、地形、水文、生物、土壤)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和相互渗透,构成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鸟类的飞行高度受大气中氧含量的限制,一般不高于5000米,绝大多数鸟类是在400~1000米高度飞行的。勒布沟是我国鸟类分布最为丰富的地域之一,位于东喜马拉雅山南坡,总体由北向南倾斜,降水较为丰富,从底部到山顶依次分布有山地雨林、山地常绿阔叶林、山地针阔叶混交林、山地暗针叶林、高山灌丛草甸以及永久冰雪带。图1示意勒布沟暖车(5一7月)鸟类数量垂直分布,图2示意勒布沟暖车留鸟及夏候岛类物种数量垂直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1. 勒布沟成为我国鸟类分布最为丰富的地域之一的主要原因是( )
A. 地广人稀 B. 生境复杂多样 C. 海拔高 D. 气候温暖湿润
32. 由图可知,勒布沟( )
A. 鸟类在空间分布上较为集中 B. 留鸟的数量多于夏候鸟
C. 鸟类种类随海拔升高总体先增后减 D. 海拔越高鸟类数量越少
33. 入秋后,勒布沟的大多数夏候鸟最可能飞往( )
A. 西伯利亚 B. 东南亚 C. 三江平原 D. 柴达木盆地
【答案】31. B 32. C 33. B
【解析】
【31题详解】
结合文字材料“位于东喜马拉雅山南坡,总体由北向南倾斜,降水较为丰富”可知勒布沟水热条件好,相对高差大,垂直分异明显,小气候复杂多样,具有不同的生境,造就了该地区丰富的物种多样性,从而成为我国鸟类分布最为丰富的地域之一,B选项正确。海拔高 ,气候温暖湿润,是生境复杂多样的因素,故C选项和D选项错误;地广人稀都是物种丰富的原因,但不是勒布沟鸟类丰富的主要原因,A选项错误。故选B。
【32题详解】
由图可知,各海拔范围均有鸟类分布,鸟类的空间分布较为分散,A选项错误;留鸟的种类数量多于夏候鸟,但数量不一定多于夏候鸟,B选项错误:随海拔的升高,鸟类数量和鸟类种类总体均呈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C选项正确,D选项错误。故选C。
【33题详解】
入秋后,勒布沟气温降低,食物资源相对于暖季较为匮乏,夏候鸟将飞往比较温暖的地区;东南亚地处热带,全年高温,最可能成为勒布沟夏候鸟的目的地,B选项正确。西伯利亚、三江平原纬度高,气温更低,A选项和C选项错误。柴达木盆地纬度高、海拔高气温低,入秋后,不适宜候鸟生存,D选项错误。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影响物种丰富的因素。主要有:气候、纬度、海拔高度、相对高度、生存空间、天敌、人类活动、环境质量等。
浙江某校地理兴趣小组在老师的指导下,开展了一次“土壤形成与地理环境关系”的研学活动,发现考察地土壤剖面呈均匀的土红色,腐殖质少,质地较黏重。完成下面小题。
34. 该地土壤腐殖质少的原因,解释合理的是( )
①风化作用弱,提供有机质少
②水热条件好,分解作用快
③降水丰富,淋溶作用强
④植被破坏,水土流失严重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①②④ D. ②③④
35. 小明从研学地点带回一袋土壤想用于阳台种植花草,以下改良措施及因果关系正确的是( )
A. 倒入茶叶渣—减缓土壤氧化 B. 掺入河沙—增加土壤透气性
C. 加入化肥—增加土壤有机质 D. 浇纯净水—降低土壤盐碱度
【答案】34. D 35. B
【解析】
【34题详解】
土壤腐殖质是已死的生物体在土壤中经微生物分解而形成的有机物质。风化作用不能给土壤提供有机质,①错误,ABC排除。水热条件好,微生物分解作用快,有机质被大量分解,②正确;降水丰富,淋溶作用强,植被破坏,水土流失严重,使得有机质被侵蚀搬运走,③④正确,D正确。故选D。
【35题详解】
通过材料“发现考察地土壤剖面呈均匀的土红色,腐殖质少,质地较黏重”可知土壤需要增加土壤肥力、改善土壤的透气性、改善土壤的酸碱性。倒入茶叶渣可以改变土壤的酸碱性,A错误;掺入河沙,可以增加土壤透气性,B正确;加入有机肥可以增加土壤有机质,C错误; 浇纯净水不能降低土壤中盐分量,浇纯净水蒸发后,土壤中盐分没有变化,D错误。故选B。
【点睛】盐碱化土壤的改良方法:物理改良(平整土地、及时松土保持土壤墒情、铺设客土)、水利改良(灌水洗盐)、化学改良(施用大量有机质)、生物改良(种植耐盐碱的植物)。
二、综合题(共30分)
36.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三江并流地区由金沙江、澜沧江、怒江及其流域内的山脉组成,涵盖范围约170万公顷。该地区包括了九个自然保护区和十个风景名胜区,有100多座海拔5000米以上造型迥异的雪山,与雪山相伴的是静谧的原始森林和星罗棋布的数百个冰蚀湖泊。然而好多峡谷谷底却有荒漠分布,河畔荒凉一片。“三江并流”地区占中国国土面积不到0.4%,却拥有全国20%以上的高等植物和全国25%的动物种数,被誉为“世界生物基因库”,是我国中药资源的重要宝库。下图为三江并流区域图。
(1)简要说明三江并行奔流自然奇观的形成原因。
(2)请运用相关地理学原理解释“三江并流”地区虽然地处湿润的亚热带,但“好多峡谷谷底却有荒漠分布,河畔荒凉一片”的原因。
(3)分析“三江并流”地区动植物种类丰富的原因。
【答案】(1)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碰撞导致地壳隆升,形成南北纵列的横断山脉;地势起伏大,河流流速快,流水的侵蚀和切割作用强,形成峡谷;在亚热带湿润气候条件下,降水丰富,流量大。
(2)“三江并流”地区山高谷深,山脉对气流阻挡作用强;山脉走向大致与季风风向垂直,背风坡降水少;背风坡气流下沉,增温效应显著,且峡谷谷底地形封闭,暖空气容易集聚,使水分蒸发旺盛。
(3)地处亚热带季风地区,气候温暖湿润,适宜动植物生长繁衍;山高谷深,相对高度大,垂直带谱复杂;地处西南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低,受人类活动破坏少;建立了众多的自然保护区,物种得到有效保护。
【解析】
【分析】本大题以三江并流区域为材料, 设置三道小题,涉及板块运动、生物多样性、气候类型分布与成因等相关知识点,重点考查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区域认知能力、地理实践力等。
【小问1详解】
由图知三江并流地区位于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的碰撞区,两大板块的碰撞引发了横断山脉的急剧挤压、隆升;本区为亚热带湿润气候,降水丰富,河流流量大,地形起伏大使河流流速快,流水的侵蚀和切割作用强,形成河谷;高山与大江交替分布,形成世界上独有的三江并行奔流的自然奇观。
【小问2详解】
“好多峡谷谷底却有荒漠分布,河畔荒凉一片”主要原因是因为谷地地区气候干热。“三江并流”地区山高谷深、山脉走向大体上垂直于西南季风或者东南季风,山体对盛行风的阻挡作用明显,山脉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使得河谷地区气候较为干旱,背风坡的气流在下沉过程中还具有增温效应,致使河谷干旱;山高谷深,峡谷谷底地形封闭,暖空气不易扩散,加剧河谷底部干热环境的形成。
【小问3详解】
据图可知“三江并流”地区纬度低,热量充足,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丰富,良好的水热资源有利于动植物的生长繁衍。根据文字材料,该地山高谷深,相对高度大,水热条件组合类型多样,山地垂直带谱复杂,动植物种类众多;据材料“该地区包括了九个自然保护区和十个风景名胜区”可知该地建立了众多的自然保护区,物种得到有效保护。该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低,生物的生存受人类活动影响小。
37.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察尔汗盐湖位于青海省柴达木盆地南部海拔最低处,在格尔木市和都兰县境内,海拔2670米,是中国最大的盐湖,有格尔木河等10多条内陆河注入。这里曾是海洋的一部分,经过漫长的地理过程在该盐湖上形成厚厚的坚硬盐盖,青藏铁路在盐盖上穿行而过。
材料二∶察尔汗盐湖附近区域图(图甲)和格尔木河流域植被与地形关系图。
(1)说明察尔汗地区由海洋变为盐湖直至形成盐盖的演变过程。
(2)结合图乙从土壤角度分析三个地貌单元的植被覆盖出现差异的原因。
(3)说明青藏铁路建在盐盖上的原因。
【答案】(1)地壳抬升形成青藏高原,局部凹陷形成柴达木盆地;察尔汗地区因地势低,积水成湖;因气候干旱(降水少、光照强、多大风)蒸发旺盛;随径流进入湖内的盐分不断积累,盐度越来越高,结晶出盐粒积累形成盐盖。
(2)洪积平原:地形坡度较大,土壤颗粒粗大,水分下渗较快,土壤贫瘠,植被覆盖率较差;湖积平原∶土壤颗粒较细,水分条件好,适宜植被生长,植被覆盖率最高;湖滨平原:地下水埋藏浅,蒸发旺盛,土壤盐碱化,不适宜植被生长,植被覆盖率最低。
(3)盐盖坚硬,路基稳定,避免了冻土的影响;盐盖平坦,施工方便,建设成本低。
【解析】
【分析】本题察尔汗盐湖的形成和植被分布为背景,涉及地表形态变化、自然地理整体性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分析材料,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详解】(1)读图文资料可知,地壳抬升形成青藏高原,察尔汗地区因地势低,集水成湖,因海拔升高,气候变干旱(降水少、光照强、多大风)蒸发旺盛。且入湖径流小于蒸发,随径流进入湖内的盐分不断积累,盐度越来越高,结晶出盐粒不断积累形成盐盖。
(2)读图可知,湖积平原植被覆盖率最高,其次是洪积平原,湖滨平原植被覆盖率最低。洪积平原地形坡度较大,土壤颗粒粗大,大气降水下渗较快,土壤贫瘠不适宜植被生长。湖积平原土壤颗粒较细,水分条件好,适宜植被生长。湖滨平原地下水埋藏浅,蒸发旺盛,土壤盐碱化严重,不适宜植被生长。
(3)相对青藏高原上的冻土而言,盐盖坚硬,路基牢固、稳定,避免了冻土对铁路的影响。盐盖平坦,施工方便,建设成本低,气候干燥,道路维护方便,因此青藏铁路建在盐盖上
38.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夏求。
若尔盖湿地是我国面积最大的高寒泥炭沼泽湿地,主要由白河和黄河主河道构成(下左图)。白河是黄河的一级支流,蜿蜒曲折,河床起伏小且宽浅,自然状态下河湾迁移频繁。某科研团队于某年夏季在白河中游某段进行河湾迁移调查,发现河湾凸岸湾顶处为面积较大的砾石边滩,上覆砾石和少量淤泥,从凸岸内侧(西南方)到外侧(东北方)依次发育了湿生植被,草本植被和灌木植被三种不同的植被种群,呈条带状环绕凸岸(右图),不同的植被种群彤成于河湾迁移的不同时期。
(1)从水循环的角度简析若尔盖湿地的形成条件。
(2)指出右图中凸岸植被生物量空间分异的规律,并从水分和土壤因素分析原因。
(3)随着右图中地区河湾不断迁移,推测右图中湿生植被区域植被种群的演替并说明原因。
【答案】(1)海拔高,气温低,蒸发弱;径流汇入多,来水量大;河道弯曲起伏小,径流流速慢,排水不畅;冻土发育,难以下渗。
(2)生物量空间分布规律:西南少,东北多。
原因:西南为砾石边滩,丰水期易被淹没,土壤湿度过大,影响植被根系发育;土壤发育较差,植被较少。东北形成时间较长,土壤发育较好,植被较多;地势略高,湿度不至于过大。
(3)由湿生植被向草本植被演替。随着泥沙沉积,凸岸将向西南方向扩展,原湿生植物区域土层加厚,含水量下降。
【解析】
【分析】本题以若尔盖湿地为情境,设置三道小题,考查湿地的形成条件、土壤性质与植被演替原因等知识点,重点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以及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等学科素养。
【小问1详解】
从水循环的角度简析若尔盖湿地的形成条件要从水循环的环节来思考,水循环包括蒸发、降水、径流以及下渗等环节,从蒸发的角度来说,海拔高,气温低,蒸发弱。从径流的角度来说,径流汇入多,来水量大,河道弯曲起伏小,径流流速慢,排水不畅。从下渗的角度来说,冻土发育,难以下渗。
【小问2详解】
根据右图的信息可以判断出凸岸植被生物量为西南少,东北多。这是由于西南为砾石边滩,丰水期易被淹没,土壤发育较差,影响植被根系发育,导致植物量相对较少。而东北形成时间较长,土壤发育较好,植被较多,并且地势略高,湿度适宜,导致植物量相对较多。
【小问3详解】
随着右图中地区河湾不断迁移则湿生植被区域植被种群将由湿生植被向草本植被演替。因为随着泥沙沉积,凸岸将向西南方向扩展,原湿生植物区域土层加厚,含水量下降,导致不再适合原有的湿生植被生长,而草本植被能够适应此环境。所以植被种群将由湿生植被向草本植被演替。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陕西省咸阳育才中学高二上学期段性检测(二)地理试题含解析,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图中①自然带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4天津南开区高三上学期阶段性质量检测(一)地理试题含解析,文件包含天津市南开区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阶段性质量检测一地理试题含解析docx、天津市南开区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阶段性质量检测一地理试题无答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0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3届重庆育才中学高考冲刺考试地理试题(含解析),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组,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