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人教部编版第2课 古代两河流域课时训练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人教部编版第2课 古代两河流域课时训练,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夯基达标,培优促能,同步中考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九年级历史上册 第2课 古代两河流域 作业 一、夯基达标1.下图所示的流域孕育的古代文明国度是( ) A.古代埃及 B.古巴比伦 C.古代印度 D.古代中国 2.下图是《汉谟拉比法典》石柱(局部),石柱上记录法典内容的文字是( ) A.象形文字 B.甲骨文字 C.楔形文字 D.梵文3.古代西亚的两河流域是人类最早的文明之一。“两河”是指( )A.印度河和恒河 B.黄河和长江 C.尼罗河和刚果河 D.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 《一本书读懂世界史》一书中的“古巴比伦的兴衰”收录了这样一个案例:奴隶阿卜对主人尼布说“你不是我的主人”,结果阿卜被判割掉耳朵。阿卜被判的法律出自《汉谟拉比法典》 B.《中华民国约法》C.《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D.《南京条约》及其附件5.某部法典中记载:“打掉他人牙齿的人将会被敲掉牙齿,挖去别人眼睛的人也要被挖出眼睛。”这也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 这部法典比较全面地反映了( )A.古罗马的社会情况 B.古巴比伦的社会情况C.古代印度的社会情况 D.古希腊的社会状况6.阅读图片,回答问题 图1 图2 (1)图1位于哪个大河流域。(2)图2石柱上刻着的是哪个文明古国的什么文献?在世界法制史上有何重要地位? 二、培优促能1.找关键词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之一,某刊物中“史海拾贝”栏目出现了“两河流域”“汉谟拉比法典”两个关键词,据此我们可以断定该栏目介绍的是( )A.古埃及文明 B.古印度文明 C.古巴比伦文明 D.古希腊文明下列选项中属于早期古巴比伦文明的代表性文明成果的是( )种姓制度、 佛教 B.分封制、甲骨文和青铜器C.象形文字、金字塔 D.楔形文字、《汉谟拉比法典》3.观察下图,对其解读不正确的一项是 ( ) 《汉谟拉比法典》石柱体现了君权神授的思想 B.用楔形文字书写维护奴隶主的利益 D.反映古埃及社会状况4.古埃及人根据尼罗河水的涨落等制定了每年365天的太阳历,把一年分为泛滥季;两河流域人发明了60进位制,用于丈量土地、计算粮食产量和人工。这说明( )A.地理环境影响文明内涵 B.不同文明可以互相影响 C.农耕文明影响文明内涵 D.大河流域文明高度发达5.从下述材料中可知古巴比伦王国( )A.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B.法律形同一纸空文 C.严格保护私有财产 D.维护奴隶主的利益6.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1901年,法国考古队在伊朗古城苏萨遗址发现一根黑色的玄武岩石柱。石柱上端是浮雕,下端刻满法典条文。法典分序言、正文、结语三大部分,正文部分共282条,其中有35条已经磨损,但根据在苏撒及其他地方发现的泥版文书上的法典抄本片段,大部分得以补上,石柱现存巴黎卢浮宫博物馆。如图为石柱的上部浮雕。材料二 该法典片段:倘理发师未告知奴隶之主人而剃去非其奴隶的奴隶标识者,则此理发师应断指。(1)浮雕中站立的人物是法典的颁布者,法典因此而得名。这是哪个国家的哪部古代法典,它在世界文明史的地位怎样? (2)浮雕中的画面表达了怎样的政治观? (3)石柱和其他泥板文书上使用的应为何种文字? (4)材料二中该法典的规定反映了什么问题? 三、同步中考1.如下图所示知识结构图,①处的内容应为( ) A.《汉谟拉比该法典》 B.《十二铜表法》 C.《查士丁尼法》 D.《天方夜谭》2.下列世界古代文明成果,属于下图所示文明地区的文明所创造的是( ) A.金字塔 B.《汉谟拉比法典》 C.司母戊鼎 D.帕特农神庙3.古代亚非地区的文明古国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文明成果,为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下列文明古国与文明成果搭配正确的是( )A.古埃及一甲骨文 B.古印度一金字塔C.古巴比伦一《汉谟拉比法典》 D.中国一种姓制度4.20世纪初,考古学家发现了一块刻有古巴比伦国王汉谟拉比像的黑色石柱,它被称为“一件历史和文学作品……目前世界上最古老的司法典籍”。这件“作品”代表的古代文明是A.古代埃及文明 B.古代两河流城文明C.古代印度文明 D.古代中国文明5.《汉谟拉比法典》中有许多关于租赁、雇佣、交换、借贷等方面的规定,这主要说明当时A.奴隶制度发达 B.商品经济活跃 C.等级制度森严 D.法制传统悠久6.下面的古巴比伦王国汉谟拉比在位时统治者的行为和职责。据此可以推断古巴比伦( )A.重视农业发展 B.法律体系严密C.维护奴隶主阶级利益 D.商品经济活跃
九年级历史上册 第2课 古代两河流域 作业 一、夯基达标1.下图所示的流域孕育的古代文明国度是( ) A.古代埃及 B.古巴比伦 C.古代印度 D.古代中国 答案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古代两河流域的认识,准确把握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与古巴比伦文明的关系。我们通过已学知识知道:人类四大文明古国的古代埃及文明诞生在非洲东北部的尼罗河流域。选项A与题干的两河无关。选项B古巴比伦证书两河流域诞生的文明古国。选项C“古代印度”诞生与印度河和恒河流域,和题干“两河”的不一致。选项D“古代中国”诞生与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与题干的“两河”不一致。故选B。本题将历史置于具体空间之中,了解世界古文明成就,要求客观观察与分析历史事物,做出准确的理解;考查“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的学科核心素养。2.下图是《汉谟拉比法典》石柱(局部),石柱上记录法典内容的文字是( ) A.象形文字 B.甲骨文字 C.楔形文字 D.梵文答案C【解析】题目考查的内容是孤岛两河流域文明成果的代表《汉谟拉比法典》。汉谟拉比法典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即用文字书写记录的法典,而两河流域的苏美尔人很早就发明了“楔形文字”,所以选项C是正确的;选项A“象形文字是古埃及人最早发明的文字”古埃及留下金字塔文明成果,并没有留下法典这一文明成果,与题干无关。选项B“甲骨文”是古代中国的文明成果,古代中国没有留下《汉谟拉比法典》文明成果,故与题干不符。选项D“梵文”是古印度文字,古印度留下的文明成果是佛教,故于题干无关。所以此题选择C。本题依据重要史料进行分析论证;考查“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的学科素养。3.古代西亚的两河流域是人类最早的文明之一。“两河”是指( )A.印度河和恒河 B.黄河和长江 C.尼罗河和刚果河 D.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古代文明的地理位置,根据题意“古代西亚”,在人类文明的发祥地中属于“两河流域”的是指西亚的幼发拉底河-底格里斯河流域,两河流域冲积的平原叫美索不达米亚平原,D选项符合题意。A选项“印度河和恒河”位于南亚次大陆,非西亚,不符合题意。选项C“尼罗河和刚果河”位于非洲,不符合题干限制。此题故选D。本题是在一定的时空条件下,了解文明产生于不同地域;考查“时空观念”“史料实证”的学科核心素养。 《一本书读懂世界史》一书中的“古巴比伦的兴衰”收录了这样一个案例:奴隶阿卜对主人尼布说“你不是我的主人”,结果阿卜被判割掉耳朵。阿卜被判的法律出自《汉谟拉比法典》 B.《中华民国约法》C.《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D.《南京条约》及其附件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世界古代文明之一的古代两河流域,古代两河流域诞生的是古巴比伦王国,在国王汉莫拉比统治时期古巴比伦王国处于最强盛时期,这时期汉莫拉比制定了较为完备的法典—《汉谟拉比法典》,A选项复核题意。B选项《中华民国约法》和C选项《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以及D选项《南京条约》都是中国近代史的文献。与题干“古巴比伦的兴衰无关”,所以此题选A。本题在于了解世界古文明成果,考查“时空观念”“史料实证”的学科核心素养。5.某部法典中记载:“打掉他人牙齿的人将会被敲掉牙齿,挖去别人眼睛的人也要被挖出眼睛。”这也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 这部法典比较全面地反映了( )A.古罗马的社会情况 B.古巴比伦的社会情况C.古代印度的社会情况 D.古希腊的社会状况答案B【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题干的“打掉他人牙齿的人将会被敲掉牙齿,挖去别人眼睛的人也要被挖出眼睛。”和“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都显示出是《汉谟拉比法典》,《汉谟拉比法典》是古巴比伦王国的国王汉莫拉比颁布的法典,从这部法典可以清晰地了解古巴比伦社会,故B选项符合题意;ACD选项与《汉谟拉比法典》无关。故此题答案选B。本题是运用史料说明历史问题依据可信史料对历史进行认识,考查“史料实证”和“唯物史观”的学科核心素养。6.阅读图片,回答问题 图1 图2 (3)图1位于哪个大河流域。答:尼罗河流域(4)图2石柱上刻着的是哪个文明古国的什么文献?在世界法制史上有何重要地位?答:古巴比伦王国 《汉谟拉比法典》是迄今已知世界上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古代世界文明。(1)依据题目图1,结合所学可知,该题考查的是埃及的文明成就中的“古埃及的金字塔,而古埃及位于非洲东北角,尼罗河贯穿埃及南北,所以答案为尼罗河流域。(2)依据题目图2,结合所学可知,该题考查的是古代两河流域文明古巴比伦王国的《汉谟拉比法典》石柱,所以答案文明古国为古巴比伦王国 ,文献指《汉谟拉比法典》,重要地位是迄今已知世界上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本题体现了在掌握世界古代的文明成果,将历史时间置于具体地理空间中加以考察;考查了“时空观念”“史料实证”的学科核心素养。 二、培优促能1.找关键词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之一,某刊物中“史海拾贝”栏目出现了“两河流域”“汉谟拉比法典”两个关键词,据此我们可以断定该栏目介绍的是( )A.古埃及文明 B.古印度文明 C.古巴比伦文明 D.古希腊文明【答案】C【解析】据所学知,题目中“两河流域、汉谟拉比”可以断定考查的是古代两河流域文明。古巴比伦王国是幼发拉底河中游的一个小王国,公元前18世纪,汉谟拉比在位时,完成了两河流域的统一事业,还制定了一部较为系统和完整的法典,据此该栏目介绍的是选项C“古巴比伦文明”A选项“古埃及文明的主要成果有金字塔、象形文字以及太阳历”题干均为体现,选项B”古印度文明的主要成果是种姓制度和佛教”,选项“古希腊文明的主要成果是克里特文明以及雅典的民主政治”他们均与题干无关,排除ABD选项,此题选C。下列选项中属于早期古巴比伦文明的代表性文明成果的是( )种姓制度、 佛教 B.分封制、甲骨文和青铜器C.象形文字、金字塔 D.楔形文字、《汉谟拉比法典》【答案】D【解析】根据题目“古巴比伦文明的代表性文明成果”。选择A“种姓制度、佛教”是古印度文明的代表性成果,与题干无关,排除。选项B“分封制、甲骨文和青铜器”是古代中国文明代表性成果,与题干无干,排除。选项C“象形文字、金字塔”是古埃及文明的代表性成果,与题干无关,排除。据所学知识两河流域的苏美尔人发明了“楔形文字”,“古巴比伦王国统一两河流以后制定了较为完整的法典《汉谟拉比法典》”,所以选项D复核题目的规定,此题选D3.观察下图,对其解读不正确的一项是 ( ) 《汉谟拉比法典》石柱体现了君权神授的思想 B.用楔形文字书写维护奴隶主的利益 D.反映古埃及社会状况【答案】D【解析】根据题目“不正确的一项”是逆向选择的题型。题目所给的图片《汉谟拉比法典》,石柱的上部是太阳神沙马什把象征权力的绳环和木杖交给汉谟拉比,寓意为君权神授,石柱的下部是用楔形文字写成的法律条文,从法典可知,奴隶制度在古巴比伦相当发达,法典严格保护奴隶主的利益,课件选项ABC均符合古巴比伦王国《汉谟拉比法典》的知识内容,而选项D“反映古埃及社会状况”与题干无关。故此题选择D4.古埃及人根据尼罗河水的涨落等制定了每年365天的太阳历,把一年分为泛滥季;两河流域人发明了60进位制,用于丈量土地、计算粮食产量和人工。这说明( )A.地理环境影响文明内涵 B.不同文明可以互相影响 C.农耕文明影响文明内涵 D.大河流域文明高度发达【答案】A【解析】根据题干“古埃及人根据尼罗河水的涨落等制定了每年365天的太阳历,把一年分为泛滥季;两河流域人发明了60进位制,用于丈量土地、计算粮食产量和人工”可知大河流域的地理环境造就了古代农耕文明,为了指导农业生产出现了与之相匹配的科技文化,说明地理环境影响文明内涵,A项正确;题干反映的是农耕文明影响科技文化,而不能“决定”,排除C项;“尼罗河”“两河流域”反映的是大河文明的科技文化,不涉及不同的文明,排除C项;题干“太阳历”“六十进位”反映的是历法、数学等科技方面的成就,不代表整个大河流域的文明成果,也不能体现其文明高度发达,排除D项。故此题选择A5.从下述材料中可知古巴比伦王国( )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B.法律形同一纸空文 C.严格保护私有财产 D.维护奴隶主的利益【答案】D【解析】根据资料“贵族使平民及奴隶的眼睛受损可免于赔偿”可知在维护奴隶主的利益,D项正确;“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法律形同一纸空文和严格保护私有财产,材料没有体现,排除ABC项。故此题选D项。6.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1901年,法国考古队在伊朗古城苏萨遗址发现一根黑色的玄武岩石柱。石柱上端是浮雕,下端刻满法典条文。法典分序言、正文、结语三大部分,正文部分共282条,其中有35条已经磨损,但根据在苏撒及其他地方发现的泥版文书上的法典抄本片段,大部分得以补上,石柱现存巴黎卢浮宫博物馆。如图为石柱的上部浮雕。材料二 该法典片段:倘理发师未告知奴隶之主人而剃去非其奴隶的奴隶标识者,则此理发师应断指。(5)浮雕中站立的人物是法典的颁布者,法典因此而得名。这是哪个国家的哪部古代法典,它在世界文明史的地位怎样?答:古巴比伦 《汉谟拉比法典》 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6)浮雕中的画面表达了怎样的政治观?答:君权神授(或者王权神授)(7)石柱和其他泥板文书上使用的应为何种文字?答:楔形文字(8)材料二中该法典的规定反映了什么问题?答:法典维护奴隶主的利益,奴隶没有人身自由。【解析】依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该题考查的是古代两河流域的文明成就,有两河流域的苏美尔人发明的楔形文字,古代两河流域的统一强盛的王国古巴比伦王国,在国王汉谟拉比统治时期实行君主专制制度,制定了较为完整的法典《汉谟拉比法典》以及法典的地位、内容和影响等方面内容根据题目设问,(1)所问的国家即是“古巴比伦王国”,哪部法典指的是“《汉谟拉比法典》,法典的地位则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2)所问浮雕中画面表达的政治观观,则需要解读站着的最高统治者汉谟拉比接受的是太阳神授予的权杖,意为“君权神授”。(5)所问的文字,古代两河流域的文字是“楔形文字”.(4)材料“倘理发师未告知奴隶之主人而剃去非其奴隶的奴隶标识者,则此理发师应断指。”显示出奴隶属于奴隶主,其他人对奴隶主拥有的奴隶不得实施任何行为。故可以找出答案是“法典维护奴隶主的利益,奴隶没有人身自由”。本题要求掌握古代两河流域文明成果,要求能够运用可信的史料客观叙述历史事物并进行论述;考查“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和“家国情怀”的学科核心素养。 三、同步中考1.如下图所示知识结构图,①处的内容应为( ) A.《汉莫拉比该法典》 B.《十二铜表法》 C.《查士丁尼法》 D.《天方夜谭》【答案】A【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古代两河流域的文明成就包括《汉莫拉比法典》和楔形文字,所以①处应该是《汉谟拉比法典》,A项正确;《十二铜表发》和《查士丁尼法》是古代罗马的文明成就,排除BC项《天方夜谭》是阿拉伯帝国兴起后取得的文明成就,排除D项。故选A。2.下列世界古代文明成果,属于下图所示文明地区的文明所创造的是( ) A.金字塔 B.《汉谟拉比法典》 C.司母戊鼎 D.帕特农神庙【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古巴比伦文明。根据所学古巴比伦王国知识可知,公元前18世纪,古巴比伦王国的国王汉谟拉比统一了两河流域,建立起中央集权的奴隶制国家。为了维护奴隶主的利益,汉谟拉比制定了一部法典,史称《汉谟拉比法典》,这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B项正确;金字塔是古埃及文明,排除A项;司母戊鼎是中国文明,排除C项;帕特农神庙是古希腊文明,排除D项。故选B。本题在于了解历史发展的空间要素,掌握认识历史地图的方法,考查了“时空观念”核心素养。3.古代亚非地区的文明古国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文明成果,为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下列文明古国与文明成果搭配正确的是( )A.古埃及一甲骨文 B.古印度一金字塔C.古巴比伦一《汉谟拉比法典》 D.中国一种姓制度【答案】C【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汉谟拉比法典》是古巴比伦文明,《汉谟拉比法典》是世界上现存的古代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C符合题意;甲骨文是古中国文明,A排除;金字塔是古埃及文明,B排除;种姓制度是古印度文明,D排除。故选择C。本题是史料为依据,通过对世界古代文明成果进行对比分析,考查“历史解释”的核心素养。4.20世纪初,考古学家发现了一块刻有古巴比伦国王汉谟拉比像的黑色石柱,它被称为“一件历史和文学作品……目前世界上最古老的司法典籍”。这件“作品”代表的古代文明是A.古代埃及文明 B.古代两河流城文明C.古代印度文明 D.古代中国文明【答案】B【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题干的“一块刻有古巴比伦国王汉谟拉比像的黑色石柱”指的是《汉谟拉比法典》石柱。《汉谟拉比法典》是古代两河流域的古巴比伦国王国王汉谟拉比制定,属于古代两河流城文明成就,故B符合题意;古代埃及文明的象征是金字塔,排除A;古代印度文明的成就主要是种姓制度、佛教等,排除C;古代中国文明的成就主要是甲骨文、青铜器等,排除D。故选B。5.《汉谟拉比法典》中有许多关于租赁、雇佣、交换、借贷等方面的规定,这主要说明当时A.奴隶制度发达 B.商品经济活跃 C.等级制度森严 D.法制传统悠久【答案】B【解析】材料“有许多关于租赁、雇佣、交换、借贷等方面的规定”体现的是当时商品经济较为活跃,B项正确;材料与奴隶制度发达、等级制度森严及法制传统悠久的说法无关,排除ACD项。故选B项。6.下面的古巴比伦王国汉谟拉比在位时统治者的行为和职责。据此可以推断古巴比伦( ) A.重视农业发展 B.法律体系严密C.维护奴隶主阶级利益 D.商品经济活跃【答案】A【解析】根据题干“下令并严厉监督总督兴修水利”“分管各城市和州的军事、行政、税收、司法和水利灌溉”“管理公社的土地、分配水流、管理市场、管理税收和司法等”可知这三段文字都提到了要注意水利,反映的是古巴比伦重视农业,故A项正确;表格内容没有涉及法律体系严密、维护奴隶主阶级利益、商品经济活跃的信息,排除BCD项。故选A。本题运用史料说明历史问题依据可信史料对历史进行认识,在辨析相关史料的基础上,形成历史认识,考查“史料实证”和“唯物史观”“历史解释”的学科核心素养。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第2课 古代两河流域精品同步达标检测题,文件包含作业设计人教版初中历史九年级上册第2课古代两河流域原卷版docx、作业设计人教版初中历史九年级上册第2课古代两河流域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4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第2课 古代两河流域优秀当堂达标检测题,共6页。
这是一份九年级上册第11课 古代日本当堂检测题,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知识点突破,6世纪前的日本,武士和武士集团,探究活动,当堂练习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