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高教版中职高二语文期末复习大串讲拓展模块 专题07 现代文阅读 知识梳理+过关练习+练习解析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资料中包含下列文件,点击文件名可预览资料内容
    • 原卷
      高教版中职高二语文期末复习大串讲拓展模块 专题07 现代文阅读 过关练习原卷.docx
    • 解析
      高教版中职高二语文期末复习大串讲拓展模块 专题07 现代文阅读 过关练习解析.docx
    • 练习
      高教版中职高二语文期末复习大串讲拓展模块 专题07 现代文阅读 知识梳理.docx
    高教版中职高二语文期末复习大串讲拓展模块 专题07 现代文阅读 知识梳理+过关练习+练习解析01
    高教版中职高二语文期末复习大串讲拓展模块 专题07 现代文阅读 知识梳理+过关练习+练习解析02
    高教版中职高二语文期末复习大串讲拓展模块 专题07 现代文阅读 知识梳理+过关练习+练习解析03
    高教版中职高二语文期末复习大串讲拓展模块 专题07 现代文阅读 知识梳理+过关练习+练习解析01
    高教版中职高二语文期末复习大串讲拓展模块 专题07 现代文阅读 知识梳理+过关练习+练习解析02
    高教版中职高二语文期末复习大串讲拓展模块 专题07 现代文阅读 知识梳理+过关练习+练习解析03
    高教版中职高二语文期末复习大串讲拓展模块 专题07 现代文阅读 知识梳理+过关练习+练习解析01
    高教版中职高二语文期末复习大串讲拓展模块 专题07 现代文阅读 知识梳理+过关练习+练习解析02
    高教版中职高二语文期末复习大串讲拓展模块 专题07 现代文阅读 知识梳理+过关练习+练习解析03
    还剩7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2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高教版中职高二语文期末复习大串讲拓展模块 专题07 现代文阅读 知识梳理+过关练习+练习解析

    展开

    专题07    现代文阅读

    过关训练

    一、课内阅读

    (一)离太阳最近的树

    毕淑敏

    三十年前,我在西藏阿里当兵。

    这世界的第三极,平均海拔五千米,冰峰林立,雪原寥寂。不知是神灵的佑护还是大自然的疏忽,在荒漠的皱褶里,有时会不可思议地生存着一片红柳丛。它们有着铁一样锈红的枝干,凤羽般纷披的碎叶,偶尔会开出谷穗样细密的花,对着高原的酷寒和缺氧微笑。这高原的精灵,是离太阳最近的绿树,百年才能长成小小的一蓬。到藏区巡回医疗,我骑马穿行于略带苍蓝色调的红柳丛中,曾以为它必与雪域永在。

    一天,司务长布置任务——全体打柴去!

    我以为自己听错了,高原之上,哪里有柴?!

    原来是驱车上百公里,把红柳挖出来,当柴火烧。我大惊,说:“红柳挖了,高原上仅有的树不就绝了吗?”司务长回答,“你要吃饭,对不对?饭要烧熟,对不对?烧熟要用柴火,对不对?柴火就是红柳,对不对?”我说,“红柳不是柴火。它是活的,它有生命。做饭可以用汽油,可以用焦炭,为什么要用高原上惟一的绿色!”司务长说,“拉一车汽油上山,路上就要耗掉两车汽油。焦炭运上来,一斤的价钱等于六斤白面。红柳是不要钱的,你算算这个账吧!”挖红柳的队伍,带着铁锨、镐头和斧,浩浩荡荡地出发了。

    红柳通常都是长在沙丘上。一座结实的沙丘顶上,昂然立着一株红柳。它的根像一只巨大章鱼的无数脚爪,缠附至沙丘逶迤的边缘。

    我很奇怪,红柳为什么不找个背风的地方猫着呢?生存中也好少些艰辛。老兵说,你本末倒置了。不是红柳长在沙丘上,是因为有了这棵红柳,固住了流沙。随着红柳的渐渐长大,流沙被固住得越来越多,最后便聚成了一座沙山。红柳的根有多广,那沙山就有多大。

    啊,红柳如同冰山。露在沙上的部分只有十分之一,伟大的力量埋在地下。

    红柳的枝叶算不得好柴薪。它们在灶膛里像闪电一样,转眼就释放完了,炊事员说它们一点后劲也没有。真正顽强的是红柳强大的根系。它们如盘卷的金属,坚挺而硬韧,与沙砾黏结得如同钢筋混凝土。一旦燃烧起来,能持续而稳定地吐出熊熊的热量,好像把千万年来,从太阳那里索得的光芒,压缩后爆裂出来。金红的火焰中,每一块红柳根,都弥久地维持着盘根错节的形状,好像一颗傲然不屈的英魂。

    把红柳根从沙丘中掘出,蕴含着很可怕的工作量。红柳与土地生死相依,人们要先费几天的时间,将大半个沙山掏净。这样,红柳就枝桠遒劲地腾越在旷野之上,好似一副镂空的恐龙骨架。这时需请来最有气力的男子汉,用利斧,将这活着的巨型根雕与大地最后的联系一一斩断,整个红柳丛就訇然倒下了。

    连年砍伐,人们先找那些比较幼细的红柳下手,因为所费气力较少。但一年年过去,易挖的红柳绝迹,只剩那些最古老的树精了。掏挖沙山的工期越来越漫长,最健硕有力的小伙子,也折不断红柳苍老的手臂了。于是人们想出了高科技的法子——用炸药!只需在红柳根部,挖一条深深的巷子,用架子把火药探进去,人伏得远远的,将长长的药捻点燃。深远的寂静之后,只听轰的一声,再幽深的树怪,也尸骸散地了。

    我们餐风宿露。今年可以看到,去年被掘走红柳的沙丘,好像做了眼球摘除术的伤员,依旧大睁着空洞的眼眶,怒向苍穹。但这触目惊心的景象不会持续太久,待到第三年,那沙丘已烟消云散,好像此地从来不曾生存过什么千年古木,堆聚过亿万颗沙砾。听最近到过阿里的人讲,红柳林早已掘净烧光,连根须都烟消灰灭了。

    有时深夜,我会突然想起那些高原上的原住民,它们的魂魄,如今栖息在何处云端?会想到那些曾经被固住的黄沙,是否已飘洒到世界各地?从屋顶上扬起的尘雾,通常会飞得十分遥远。

     

    1. 对文章标题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1. 称红柳为“离太阳最近的树”只是因为它生长在平均海拔五千米的雪原之上,和太阳的距离很近;
    2. 红柳“离太阳最近”,从太阳那里索得了光和热,蕴涵着伟大的力量。
    3. 运用夸张的手法,写出红柳能够在恶劣雪原环境中生长,写出红柳生存的不易和顽强的生命力。
    4. “离太阳最近的树”是对红柳的称赞,赞美红柳的顽强和为人类牺牲的奉献精神。
    1. 对文中划线句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1. 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红柳的枝干比作铁,将碎叶比作凤羽,不但形象地写出了红柳的颜色形状,也写出了红柳的顽强不屈。
    2. 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将红柳当作人来写,“面对酷寒和缺氧微笑”写出了红柳无所畏惧的神态。
    3. 运用对比的修辞手法,将红柳和铁进行比较,写出了红柳不属于钢铁的顽强力量,得以在恶劣的雪原环境中扎根生长。
    4. 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 “微笑”一词写活了红柳无所畏惧、坦然自若的神态,生动的表现了红柳顽强的生命力。
    1. 下列对文中红柳形象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1. 生命力顽强     B.傲然不屈    C.无私奉献    D.乐观坚强
    1. 对文章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1. 文章通过对红柳的描写,赞颂了顽强的生命力和无私奉献精神,也为红柳最终被人类砍伐的悲剧命运而悲鸣。
    2. 作者认为红柳具有在超出大自然生存规律的恶劣环境中生存的顽强的生命力,本会与雪域永存,结果却出乎意料,文章暗含了对人类毁灭红柳行为的批判。
    3. 文中写到司务长决定砍伐红柳,是迫于无奈之举,从利益上去衡量,这样做是值得的,因此砍伐红柳的行为可以理解的。
    4. 文中的人们不仅亲手毁灭了高原上唯一的绿树,破坏了生态平衡,还理直气壮,振振有词,认识不到自己行为的可悲。文章饱含了对那时人们的无知的反思和伤感之情,突出了强烈的悲剧效果,引发人们深刻思考。

     

    (二)文学的趣味

    朱光潜

    ①孔子有言,“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仿佛以为知、好、乐是三层事,一层深一层;其实在文艺方面,第一难关是知,能知就能好,能好就能乐。知、好、乐三种心理活动融为一体,就是欣赏,而欣赏所凭的就是趣味。许多人在文艺趣味上有欠缺,大半由于在知上有欠缺。

    ②有些人根本不知,当然不会感到趣味,看到任何好的作品都如蠢牛听琴,不起作用。这是精神上的残废。犯这种毛病的人失去大部分生命的意味。

    ③有些人知得不正确,于是趣味低劣,缺乏鉴别力,只以需要刺激或麻醉,取恶劣作品疗饥过瘾,以为这就是欣赏文学。这是精神上的中毒,可以使整个的精神受腐化。

    ④有些人知得不周全,趣味就难免窄狭,像上文所说的,囿于某一派别的传统习尚,不能自拔。这是精神上的短视,“坐井观天,诬天藐小”。

    ⑤要诊治这三种流行的毛病,唯一的方剂是扩大眼界,加深知解。一切价值都由比较得来,生长在平原,你说一个小山坡最高,你可以受原谅,但是你错误。“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那“天下”也只是孔子所能见到的天下。要把山估计得准确,你必须把世界名山都游历过,测量过。研究文学也是如此,你玩索的作品愈多,种类愈复杂,风格愈纷歧,你的比较资料愈丰富,透视愈正确,你的鉴别力(这就是趣味)也就愈可靠。

    ⑥人类心理都有几分惰性,常以先入为主,想获得一种新趣味,往往须战胜一种很顽强的抵抗力。许多旧文学家不能欣赏新文学作品,就因为这个道理。就我个人的经验来说,起初习文言文,后来改习语体文,颇费过一番冲突与挣扎。在才置信语体文时,对文言文颇有些反感,后来多经摸索,觉得文言文仍有它的不可磨灭的价值。专就学文言文说,我起初学“桐城派”古文,跟着古文家们骂六朝文的绮靡,后来稍致力于六朝人的著作,才觉得六朝文也有为唐宋所不可及处。在诗方面,我从唐诗入手,觉宋诗索然无味,后来读宋人作品较多,才发现宋诗也特有一种风味。我学外国文学的经验也大致相同,往往从笃嗜甲派不了解乙派,到了解乙派而对甲派重新估定价值。我因而想到培养文学趣味好比开疆辟土,须逐渐把本来非我所有的征服为我所有。英国诗人华兹华斯说道:“一个诗人不仅要创造作品,还要能欣赏那种作品的趣味。”我想不仅作者如此,读者也须时常创造他的趣味。生生不息的趣味才是活的趣味,像死水一般静止的趣味必定陈腐。活的趣味时时刻刻在发见新境界,死的趣味老是囿在一个窄狭的圈子里。这道理可以适用于个人的文学修养,也可以适用于全民族的文学演进史。

     

    5.本文的中心论点是(    

    A.趣味是文学欣赏的基础

    B.研究文学应扩大眼界,加深知解

    C.想获得一种文学欣赏趣味,往往须战胜惰性。

    D.欣赏的文学作品越多,眼界越开阔,文学趣味也就越高。

    6.文章第一自然段运用到的论证方法是(   

    A.比喻论证    B.举例论证    C.对比论证     D.引用论证

    7.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文学趣味的欠缺大半是由于知的欠缺。

    B.只有读尽古今中外作品,才可提高文学趣味。

    C.许多旧文学家不能欣赏新文学作品,正是因为缺乏文学趣味。

    D.培养文学趣味好比开疆辟土,必须快速征服。

    8.下列对文章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中作者用了以喻明理、现身说法、巧妙引用等多种论证手法,

    使理论性较强的文学问题变得通俗易懂。

    1. 文章在论述三种通病时文章分三段排列,清晰明朗,在论证怎样获取“趣味”及“新趣味”时,行文繁密,论证透彻,这样,全文论证结构疏密多变,重点突出。
    2. 文章在第六自然段运用了对比论证,将中外文学进行对比,论证了中外文学大不相同的观点。
    3. 作者在论证过程中以个人经验为例,倍感亲切,深入浅出,增强说服力。

    二、课外阅读

    (一)母亲的鞋架

    夜深了,下了整整一天的秋雨还在淅淅沥沥地敲打着楼外的玻璃窗,发出滴滴答答的响声,母亲从我的记忆深处蹑手蹑脚地走出她的小房……

    随着职务的提升,不仅工作忙碌,应酬也多了起来,我回家再无规律。妻子渐渐习惯了,我每每回家太晚,她抱怨几句便不再理睬我。一次深夜回家,看到母亲在她的房门口,显然是在等我。我带着责备地说她:“娘,不用惦记我。您这么大年纪了,该多休息。”母亲结巴着说:“娘知道,娘担心你……”

    那以后,再没有看到母亲等在房门口。

    母亲只有我这么一个儿子,因为父亲早亡,我结婚后,母亲便跟着我和妻子同住。只有小学文化的母亲,牵挂着我爱着我,却最大限度地给我飞翔的自由。

    这一天,夜里回到家门口时,屋里传来了清脆的钟声---是大厅墙上老式挂钟报时的声音。抬手看看表,12点。“她们应该都睡了吧。”我想着,轻手轻脚地开门关门,脱鞋进房间……第二天吃早饭时,母亲突然对我说:“你昨天晚上怎么回来那么晚?都12点了吧?这样不好……”我一下愣住了,不知道母亲怎么会这么清楚。我边往母亲的碗里夹菜,一边敷衍着:“娘,我知道了。”以后,每次我回家晚了,第二天母亲总会大概地说出我回家的时间,但不再多说什么。我知道---母亲是在提醒我别回家太晚,提醒我不能对家过于疏淡。而我心头的疑问也越来越大:我每次晚归,母亲是怎么知道的呢?

    母亲在她43岁那年,因为一场意外,双眼失明,此后便一直生活在无光的世界。那晚,我又是临近12点才回到家中。因为酒喝的太多,我没有回房间睡觉,悄悄地去了阳台,想吹吹风,清醒一下。站了一会,大厅又传来报时的钟声,十二下,清脆而有节奏感,我开始踱回房间。刚到门口,我呆住了,在月光下,母亲正俯身在鞋架前,摸索着鞋架上的一双双鞋---她拿起一双放到鼻子前闻一闻,然后放回去,再拿起另一双……直到闻到我的鞋后,才放好鞋,直起身,转回她的房间。原来,母亲每天都是等待我的回来,为了不影响我和妻子,她总是凭借鞋架上有没有我的鞋来判断我是否回到家中,总是数着挂钟的钟声来确定时间。而她判断我的鞋子的方法竟然是依靠鼻子闻。我的泪水悄然滑出眼眶。我已经习惯以事业忙碌为借口疏淡了对母亲的关心,但母亲却像从前一样时刻牵挂着我。一万个儿子的心能不能抵得上一位母亲的心呢?那以后,我努力拒绝一些应酬,总是尽量早回家。因为我知道,家中有母亲在牵挂着我。母亲是63岁时病逝的,她去世后,我依然保持着早回家的习惯。我总感觉,那清朗的月光是母亲留下的目光,每夜都在凝视着我。

    又是深夜,下了整整一天的秋雨还在淅淅沥沥地敲打着楼外的玻璃窗,发出滴滴答答的响声。母亲从我的记忆深处蹑手蹑脚地走出她的小房,走到鞋架前,弯下腰来……

     

    1. 对文中划线句的赏析不正确的是(   
    1. 运用了动作描写,刻画了母亲仔细摸索鞋架上的鞋子并依靠鼻子闻的方法判断“我”是否回到家中的过程,写出了母亲用自己的方式等待我回家的良苦用心,体现了母亲对“我”的无微不至的关爱,给予“我”心灵的震撼。
    2. 运用了细节描写,“摸索”一词写出了母亲的行动不便,和上文写母亲双眼失明相呼应。
    3. 运用神态描写,“我呆住了”写出了母亲的行动给予“我”心灵的震撼,刻画出“我”惊讶、感动、自责的内心活动。
    4. 运用动作描写,“放好”“直起身”“转回”等词写出了母亲动作很流利,因为她判断出儿子已回家,内心非常轻松愉悦。
    1. 对文中人物形象分析正确的是(   
    1. 文中的“我”常以事业忙碌为借口,很晚回家,对妻子和母亲漠不关心。
    2. 文中的妻子总是抱怨“我”很晚才归家,不能理解“我”工作忙碌的辛苦。
    3. 文中的母亲一直在用自己的方式默默等待“我”回家,给予儿子无言的关爱。
    4. 文中的母亲会通过说出“我”回家的时间,来表达对“我”疏淡家庭的不满。
    1. 下列对文章结构内容赏析不正确的是(   
    1. 文章开头描写深夜滴答的雨声,引出对往事的怀念。设置悬念,引发读者阅读兴趣。
    2. 文章开头和结尾的环境描写,描写了深夜滴答的雨声,开头引出回忆,结尾总结全文,首尾呼应,结构完整。
    3. 文章结尾的环境描写,渲染了夜晚寂静的气氛,在这种气氛中,将对母亲的思念之情抒发到极致,深化了主题。
    4. 文章开头和结尾两处的环境描写所写之景相同,都起到了引起下文,渲染气氛的作用。
    1. 下列对文章主旨理解正确的是(   
    1. 文章通过对往事的回忆,表达了“我”因工作而忽略家庭的自责和愧疚之情。
    2. 文章通过写“我”的母亲,刻画了一位细致周到,默默无闻关爱子女的母亲形象,赞颂了母爱的伟大,并告诉我们要理解父母,孝顺父母。
    3. 文章通过记叙母亲通过闻鞋子来判断“我”是否回家一事,运用多种人物描写方法,刻画了母亲细致关爱子女的人物形象,写出了母爱的伟大,也写出了“我”因感受到母亲无言的爱后的自责,并因此做出的改变。
    4. 文章主要写了“我”的母亲对“我”无言的关爱,而“我”直至母亲去世后,才体会到无言的母爱,表达了我自责懊悔的心情。

    (二)芯片国产化任重道远

    ①2019年5月15日,美国对华为的一纸禁令闹得满城风雨。禁令中包括停止供货,终止进行中的订单等多种措施。一时之间,“芯片”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

    ②芯片是怎么被造出来的?为什么我们造芯片难度那么大?要回答这些问题,就得从芯片的工作原理说起。

    ③众所周知,只要是电子产品,就离不开芯片。芯片通常分为两种:一种是功能芯片,比如我们常说的中央处理器(CPU),就是带有计算功能的芯片;另一种就是存储芯片,比如电脑里的闪存(Flash),是一种能储存信息的芯片。

    ④这两种芯片,本质上都是载有集成电路的硅片。怎么理解呢?就是我们在一片硅片上,按照设计刻出一些凹槽,在凹槽里填充一些介质,从而使硅面上形成许多晶体管、电阻、电容和电感,让这片硅成了复杂的电路,得以实现一些特定的功能。所以,我们才会看到芯片放大图上有那么多弯曲、平行的凸起和纹路。

    ⑤听起来不难,做起来可要命。芯片的诞生分三个步骤,分别是设计、制作和封装,难度依次减弱。现在全球芯片设计基本集中在美国,制作集中在中国台湾地区和韩国,中国大陆大部分承担的是封装工作,也就是把芯片装到板上拿出去卖。可以说,在芯片的电路设计这个领域,中国的竞争力远不如美国和韩国。

    ⑥设计难,制作也不简单。我们来看具体过程。首先,需要提取纯硅,就是把二氧化硅(其实就是沙子)还原成硅单质,把硅打成硅锭切片,就得到了硅片——这相当于芯片的地基。这个步骤简单,我们的技术做得很不错。

    ⑦有了硅片后,就要在上面涂上一层胶,名为“光刻胶”。这是一种感光胶状物,当用紫外线加透镜去照射某一个部位,胶面会发生变化,之后利用化学原理进行腐蚀,光照过的部分就会被腐蚀掉,留下凹槽。此时,往凹槽里添加硼、磷等介质,就会出现一个半导体或者电容。以此类推,我们再涂一层胶,再照,再腐蚀,再掺入……不断重复,像搭房子一样搭出一个复杂的集成电路,也就是芯片的核心部分。

    ⑧然而,以上说的只是光刻技术的基本原理,实际操作起来要复杂得多,还会涉及波长等问题。光刻最主要的器械就是光刻机,这项技术长期被荷兰、日本、德国垄断,一台机器要花七八亿元人民币,而且他们只优先提供给中国台湾、韩国等地的大客户。中国大陆也有自己的光刻机,但是和世界先进水平比,差距还很大。

    ⑨现在看来,中国要真正做出自己的芯片,顶层设计和光刻技术是两大难题。但我们也有理由相信,以中国的科研实力和技术积累,突破这两个难关只是时间问题。

     

    13.文中第7段划线句运用的说明方法是(   

    1. 分类别    B.打比方    C.举例子    D.下定义

    14.本文的说明顺序是(   

    1. 逻辑顺序    B.时间顺序    C.空间顺序    D.发展顺序

    15.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目前全球芯片设计全部集中在美国,制作集中在中国湾地区和韩国,中国大陆大部分承担的是封装工作

    B.在芯片的电路设计这个领域,相比于美国和韩国,中国的技术水平还远远不如。

    C.光刻机技术长期被荷兰、日本、德国垄断,只优先提供给中国台湾、韩国等地的大客户。

    D.中国大陆的光刻机技术和世界水平相比,还差距很多。

    16.阅读全文,下列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芯片的诞生分三个步骤,分别是设计、制作和封装,难度依次减弱。中国芯片电路设计竞争力不大,光刻机技术水平差距和世界先进相比也比较大。

    B.中国要真正做出自己的芯片,必须要攻克顶层设计和光刻技术两大难题。

    C.中国虽然在芯片的设计和光刻技术上技术欠缺,但我国的芯片封装技术已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D.自主造芯片困难重重,但我们相信,以中国的科研实力和技术积累,突破这两个难关只是时间问题。

    (五)阅读是一种有重量的精神运动

    铁凝

    人工智能时代以疾风暴雨之势降临人间,深深地改变了人类生活、生产演化的规则,颠覆了人们衣食住行用的传统生活方式,也严峻地冲击着人们传统阅读书籍的习惯。如今,在几乎人人一部手机和电脑的情况下,网络阅读已成为人们生活重要的组成部分。人类的阅读行为也随之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眼睛在网上快速、便捷地“暴走”,逐渐替代以往细嚼慢咽似的传统阅读。但我觉得,人在获得大面积爆炸性信息的同时,也会有某种难言的失重感。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就我个人的经验而言,阅读其实是一种有重量的精神运动。

    上世纪70年代初,我还是一个少年,偷偷读到一本书,是法国作家罗曼·罗兰的《约翰·克里斯多夫》。记得扉页的题记上写着这样的两句话:“真正的光明绝不是永没有黑暗的时间,只是永不被黑暗所淹没罢了;真正的英雄绝不是永没有卑下的情操,只是永不被卑下的情操所屈服罢了。”这两句话使我深深感动,让我生出想要为这个世界做点什么的冲动。我初次领略到阅读的重量,它给了我身心的沉稳和力量。

    我的一位亲人,在同样的时代背景下,从城市下放到乡村,劳动之余,倚靠着田野的草垛通读了《资本论》和《列宁全集》。问他当时为什么读这些书,他只说是因为喜欢。也许正是阅读让他度过了那段苦难的岁月。

    今天想来,类似的阅读实在是一种无功利心的自发性之举。因其自发性,所以也没有预设的阅读期待,那不期而至的阅读收获便格外宝贵和难忘。难忘的还有一种沉入心底的重量,这重量撞击你,让你既甜蜜又酣畅。

    阅读的重量有时在于它的“重”,有时却在于它的“轻”。这“轻”,不是轻浮,而是一种无用之用,是阅读心境的解放。

    今天,我们的阅读与过去相比已经有了诸多变化。市场上卖得好的书往往是更靠近生活的、实用的书:养生、美容、商战、股票、英语……书海已经“茫茫”。各取所需的阅读已不再承载精神的重负,而是直奔主题,要的是立竿见影。

    阅读的功用是显而易见的。但是,我更想强调的是,“无用”的阅读,更多的是缓慢、绵密、恒久的渗透。这样的阅读不是生存甚至生计所必需的,但它让我们看到了生活的美好、温暖以及自身的价值。它的“无用”本身便是更大的作用。这何尝不是一种更高的阅读境界呢?这种自然存在的阅读状态,或许更能体现人生的精神价值吧。

    1.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   
    1.     阅读能够给人身心的沉稳和力量。
    2.     阅读的重量有时在于它的“重”,有时却在于它的“轻”。
    3.     阅读是一种有重量的精神运动
    4.     自然存在的阅读状态,更能体现人生的精神价值吧。

     

    1. 文中划线句运用的论证方法是(   
    1.     比喻论证    B.对比论证    C.举例论证    D.引用论证

     

    19.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网络阅读能使人们快速、便捷地获得大量信息,但人们也由此产生了某种难言的失重感。

    B.“无用”的阅读不为生计,令人心境解放,容易让我们感受到生活的美好、温暖和自身的价值。

    C.文章除了运用举例、对比的论证方法外,还运用了比喻论证,如第①段的“疾风暴雨之势”“细嚼慢咽似的”等。

    D.文章通过准确、通俗、朴实的语言将“有重量的精神运动”这个抽象的内容阐述得清楚明了。

    20.下列材料,能够论证本文观点,作为论据的一项是(    )

    A.“读书时也应该像牛进食一样,不但慢慢咀嚼,而且需要反刍,把吃进的草料再加以精磨详研,如此反复,当然效果极佳。”——刘心武

    B.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

    C.东吴大将吕蒙不喜读书,经过孙权再三劝读,他才答应。不久,鲁肃与吕蒙共商国是,发现他谈吐不凡,感慨他变化很大。吕蒙说:“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

    D.意大利卓越画家达·芬奇从小就爱好绘画,在老师的指导下,他苦练素描基本功,经过长期的艰苦磨炼和实践,终成一代艺术大师。

    语文朗读宝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使用学贝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即将下载

        高教版中职高二语文期末复习大串讲拓展模块 专题07 现代文阅读 知识梳理+过关练习+练习解析
        该资料来自成套资源,打包下载更省心 该专辑正在参与特惠活动,低至4折起
        [共10份]
        浏览全套
          立即下载(共1份)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