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高教版(中职)基础模块 上册苏幕遮 范仲淹公开课课件ppt
展开1.体会范仲淹词的阔远之境; 2.把握范仲淹的羁旅乡思之情; 3.鉴赏词中的佳句。
范仲淹(989—1052) ,字希文,吴县(今属江苏)人。北宋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在参知政事任上,提出过政治革新的方案,主持庆历改革,史称“庆历新政”,因守旧派阻挠而未果。文章骈散相间,气势磅礴,散文《岳阳楼记》为千古名篇,其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其千古名句。词则能突破唐末五代词的绮靡风气,开拓了词的领域,可以说是苏轼豪放词的先声。卒谥文正,有《范文正公集》。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②天接水③,芳草④无情,更在斜阳外⑤。
碧云满天,黄叶遍地。
秋天的景色映进了江上的碧波,江面上笼罩着寒意绵绵的迷蒙空翠的烟雾。
远山映照着夕阳,天空连接着江水。
无情芳草连着天涯,更在西斜的太阳之外。
苏幕遮: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幕”亦作“莫”、“摩”等。
黯乡魂⑥,追⑦旅思⑧,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因思念家乡而忧伤。黯,内心忧郁凄惋的样子。
追随,可引申为纠缠。
因思念家乡而黯然销魂,羁旅的愁思缠扰不休。
每天夜里除非是美梦才能使人入睡。
当明月照高楼时不要独自倚栏眺望。
端起酒来浇去心头的愁苦,可是却化作了滴滴相思的眼泪。
本词上下阕各写什么?
主题:抒写羁旅相思之情
特点:鲜艳浓烈烟雾迷蒙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
分析:词句中所写的意象,说说其特点:
画面:夕阳西垂芳草萋萋
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下面句中的意象及其画面又是什么?它能让人引起什么联想?
秋高气爽,在晴空万里的天幕上飘荡着云彩,大地铺满了金黄色的树叶。远处无边的秋色与浩淼的水波相连,碧翠的秋水,在金风的吹拂下,泛起层层的涟漪,远远望去不甚清晰,似有烟雾笼罩,分不清哪是水,哪是天。上阕用多彩的画笔,描写出绚丽高远的深秋景色。
上阕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主要写了景物怎样的特点?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
此两句分别是以谁的口吻来写的?理解这两句的含义。
一种说法是:妻子说的第一句,作者说的第二句。(妻子追丈夫,丈夫梦妻子) 另一种说法是:作者思念家乡,黯然销魂。妻子好梦相随,别感凄恻。
体现出一种思念家乡,渴望亲人之情。
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这两句选取的意象分别是什么?试对这两句作简要欣赏。
赏析: 倚楼之孤影,带酒之泪痕,刻画出思乡之旅人,形象鲜明,很有感染力。
下阕借景抒情,表达客思乡愁带给词人的困扰。
写景入手,情景交融。上片写出典型的秋天之景,从开始那开阔的境界,到以斜阳芳草作结,引出下片之中明显的思乡怀人之情。作者上片中的芳草斜阳引发出的想家思亲之情,水到渠成。而在下片之中,用带酒泪痕所刻出的思家之人更让读者印象深刻,回味无穷。
再次品读全词,试从写作手法上来赏析作者是如何来传情达意的?
高教版(中职)基础模块 上册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其二) 林则徐获奖课件ppt: 这是一份高教版(中职)基础模块 上册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其二) 林则徐获奖课件ppt,共16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作者简介,写作背景,告别家人,边防营地,解读赏析,运用典故,合作探究,直抒胸臆,语言沉郁诙谐,艺术特色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教版(中职)基础模块 上册*二十四 廉颇蔺相如列传 司马迁试讲课ppt课件: 这是一份高教版(中职)基础模块 上册*二十四 廉颇蔺相如列传 司马迁试讲课ppt课件,共56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作者简介,《史记》,中国古代史书的体例,时代背景,读准字音,课文详解,参考译文,文章思路,交友习语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教版(中职)基础模块 上册二十三 劝学 荀 子完整版ppt课件: 这是一份高教版(中职)基础模块 上册二十三 劝学 荀 子完整版ppt课件,共34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参考译文,课文分析,课文详解,文章思路,论证方法,语言特点,文言知识归纳,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特殊句式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