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单元复习汇总
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复习课件(一)
展开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复习课件(一),共60页。
目 录古诗词复习壹《野望》 王绩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文学常识】 《野望》是隋末唐初诗人王绩的作品。此诗描写了隐居之地的清幽秋景,在闲逸的情调中,带着几分彷徨,孤独和苦闷,是王绩的代表作,也是现存唐诗中最早的一首格律完整的五言律诗。作者王绩(585—644),字无功,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隋末唐初诗人。【作品主题】 全诗于萧瑟怡静的景色描写中流露出孤独抑郁的心情,抒发了惆怅、孤寂的情怀。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首联借陶渊明“登东皋以舒啸”的诗句,暗含诗人归隐之后,尝耕东皋之意。B.颔联和颈联运用工笔细描的表现手法,精细地描画出了农村生活的真实场景。C.颔联和颈联运用动静结合的表现手法,使诗歌充满画面感,突出了乡村气息。D.尾联表明了诗人在现实当中难觅知音,孤苦无依,只好追怀古代的高士贤人。B应是白描的手法,以质朴的语言描画2.本诗的颔联和颈联在描写景物上有何特点?请简要赏析。答:①颔联和颈联主要采用了动静结合的手法。②颔联写远山近树,一片秋色,在夕阳的余晖中越发显得苍茫静穆;颈联写牧人和猎马的出现,使整个画面活动了起来。③动静结合,描写了一幅略显苍凉的田园牧歌式的山村秋晚图。《黄鹤楼》 崔颢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文学常识】 《黄鹤楼》是唐代诗人崔颢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此诗描写了在黄鹤楼上远眺的美好景色,是一首吊古怀乡之佳作。【作品主题】 这首诗描写了诗人登临古迹黄鹤楼,通过泛览眼前景物,即景而生情,寂寞之感,加之神话传说的触动,通过吊古伤今,抒发了思念家乡的愁情。3.诗中最能概括作者感情的是哪一个字?在对全诗整体感悟的基础上,请简要分析诗人在尾联中是如何表达这种感情的。答:“愁”字。全诗意境开阔,吊古伤今,虚实相映,情景交融。尾联将“乡愁”之情与“日暮”“烟波’’之景相交融,由景生情,融情于景,表达了诗人的思乡之情。4.五、六句写登楼所见的实景,请用自己的语言将画面描述出来。答:天气晴好,江北汉阳的树木清晰分明,鹦鹉洲上的青草繁茂浓绿。三、《使至塞上》 王维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文学常识】 《使至塞上》是王维所作的“边塞诗”。作者王维,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著名诗人、画家,字摩诘,号摩诘居士,世称“王右丞”,因笃信佛教,有“诗佛”之称,与孟浩然合称“王孟”。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作品主题】 这首诗叙述了作者出使塞上的艰苦行程,以传神的笔墨描绘了塞外壮阔绮丽的景象及到达边塞访问的情况,表达了诗人出使边塞的悲壮情怀和难以排遣的孤寂之情。5.对本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这首诗首尾叙事,中间写景,融写景、叙事、抒情于一体。B.颔联既言事又写景,更在叙事写景中传达出诗人出汉塞入胡天时激动、自豪的情感。C.这首诗中最值得称颂的是颈联,它充分体现了王维诗歌“诗中有画”的特色。D.这首诗形象生动地描绘出壮丽、奇特、别致的塞外风光,动静结合,意境雄浑。B抒情被排挤出朝廷的苦闷6.从景物描写和表达的思想感情两个方面,说说你对“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的理解。随风而去的“征蓬”和进入胡天的“归雁”,也是远赴边塞的诗人自己的写照;诗人以“蓬”、“雁”自比,从中透露出诗人内心忧怨难言的激愤抑郁之情。《渡荆门送别》 李白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文学常识】 《渡荆门送别》是唐代大诗人李白青年时期在出蜀漫游的途中写下的一首诗。作者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是屈原之后最具个性特色的浪漫主义诗人。有“诗仙”之美誉,与杜甫并称“李杜”。【作品主题】这首诗通过对出蜀至荆门沿途所见景物的描写,展现了一幅雄奇壮丽的画卷,抒发了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表达了作者对故乡无限爱恋的真挚感情。 7.请用自己的话形容“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的景色。 答:长江流过荆门以下,河道迂曲,流速减缓。晚上,江面平静时,俯视月亮在水中的倒影,好像天上飞来一面明镜似的;日间,仰望天空,云彩兴起,变幻无穷,结成了海市蜃楼般的奇景。 8.古人用语往往一字传神。“山随平野尽”句中哪个字用得好?试作简要赏析。 答:“随”字化静为动(或“以静写动”),写出群山随着平原的出现而不复见,形象地描绘了渡过荆门后的壮阔景象,表现了诗人喜悦开朗的心情。《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文学常识】 《钱塘湖春行》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一首描写西湖颇具盛名的七律。作者白居易(772~846),唐代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在文学上,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其诗语言通俗,人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和元稹并称“元白”,和刘禹锡并称“刘白”。【作品主题】这首诗通过描写湖水、云、早莺、新燕等景物,展现了一幅景色明丽、春意盎然,充满生机的西湖早春图,抒发了诗人对西湖,对早春景象的喜爱与赞美之情。9.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是一首七言律诗。它描绘了刚刚披上春装的西湖生意盎然的景色,抒写了作者对西湖美好春光的喜爱。B.三、四句中,诗人抓住了“争”、“啄”这两个极具表现力的词语,勾画、渲染了一幅早莺争向暖树、新燕啄泥衔草的动态画面。C.五、六两句,作者看到的是一派繁花盛开、花团锦簇的美丽景象,而浅浅的小草,翠绿如茵,刚刚能将马蹄埋没。D.结尾处写诗人来到绿树成荫的白沙堤上,这里的景色美不胜收,让人久久不忍离去,他不禁发出“最爱”这样的赞叹。C花朵初绽10.诗歌第二联中“几处”“谁家”用得极其精妙,换作“处处”“家家”就没有这种效果。联系全诗,说说为什么?答:“几处”“谁家”照应“早莺”“新燕”,说明早莺尚少,新燕不多,表达了钱塘湖初春季节的特点和作者的欣喜之情。如果改为“处处”“家家”,就没有这种表达效果。《饮酒(其五)》 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文学常识】 《饮酒·其五》(结庐在人境)是晋朝大诗人陶渊明创作的组诗《饮酒二十首》的第五首诗。作者陶渊明(365~427),晋朝时期诗人、辞赋家、散文家。又名潜,字元亮,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作品主题】 这首诗通过对田园生活中自然景物的描写,表现了诗人远离世俗、悠然自得的心境,反映出他超脱世俗的人生追求和不与统治阶级同流合污的高洁人格。11.下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饮酒》主要表达了诗人如何从大自然里悟出人生的真正意义,获得恬静的心境这一内容。 B“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句与杜甫《望岳》中“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都借归鸟来写诗人陶醉自然而不愿做官的感受。 C“此中有真意”与《归园田居(其三)》中“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都表达了诗人返朴归真的人生理想。 D陶渊明爱菊,菊花成了远离尘俗、洁身自好的品格象征;周敦颐说莲,莲花象征着君子美好的品德。他们都托物言志,寄托了一种高洁的情致。B《望岳》中表现出诗人雄心壮志的豪迈气概12.前人评论这首诗时曾说,“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中的“见”字用得非常精妙,换成“望”字就没有这种效果。请你说说为什么。 答:因为“见”字生动地描绘出了作者在东篱下采菊时的悠闲,不是有意去“望”,而是无意所“见”,从而很好地表现出了诗人悠然恬静的心境。 悠然自得,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活状态。 《春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文学常识】 《春望》是唐代大诗人杜甫创作的一首诗。作者杜甫(712~770),字子美,自称少陵野老,是唐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宋以后被尊为“诗圣”,与李白并称“李杜”。许多优秀作品,显示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因被称为“诗史”。【作品主题】 这首诗通过描写安史之乱中长安的荒凉景象,抒发了作者触景伤怀、忧国思家的感情。表现出诗人热爱国家、眷恋家人的美好情操。13.花鸟本是可娱之物,为何在诗人眼里见到后反而落泪心惊? 14.颈联真切的表达了战乱中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心情。它能引起人的共鸣,成为千古名句。“连三月”写______________;“抵万金”言______________。答:这里是以乐景衬爱情,因为诗人感时伤怀,加之久别思乡之苦,即便是站在花前,也无心观赏,反而会对花溅泪,即便听到悦耳的鸟鸣声,也无意倾听,反而会因鸟鸣而惊心。思念离散亲人战祸之长家书难得 盼望得到亲人音讯 《雁门太守行》 李贺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文学常识】 《雁门太守行》是唐代诗人李贺运用乐府古题创作的一首描写战争场面的诗歌。作者李贺(790—816),唐代诗人。字长吉,福昌(今河南宜阳西)人。【作品主题】 这首诗以色彩斑斓的词语描绘悲壮的战争风云,构成了奇特的意境,歌颂了守边将士浴血奋战、视死如归、精忠报国的英雄气概。15.本诗选自______________,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著名诗人,史称为“______________”,字______________,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并称唐代“三李”。李贺是中唐______________的代表,又是中唐到晚唐诗风转变期的重要人物。《李贺诗歌集》李贺唐代诗鬼长吉李白,李商隐浪漫主义16.首联写景又写事:第一句运用______________和比喻,渲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个“压”字,把敌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及交战双方力量悬殊、守军将士处境艰难等等,淋漓尽致地揭示出来。第二句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借日光显示______________。颔联从听觉和__________两方面渲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颈联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场面。尾联引用________写出将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夸张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人马众多,来势凶猛 守城将士披坚执锐,严阵以待守军威武雄壮视觉战场的悲壮气氛和战斗的残酷 援军部队夜袭和浴血奋战的场面典故 誓死报效国家的决心《赤壁》 杜牧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作者杜牧,字牧之,号称杜紫薇,又号樊川居士,晚唐时期杰出的诗人、散文家,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 【文学常识】【作品主题】这首咏史抒怀诗,借对赤壁之战的评述来抒发诗人的自负感慨,吐露壮志未酬、报国无门的抑郁不平。【作品主题】17.试说说“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的深刻含义。 18.若将“铜雀春深锁二乔”换成“国破家亡在此朝”好不好?为什么?答:这两句诗表达了作者对历史兴亡的感叹,他认为历史上英雄的成功都有某种机遇,只要有机遇,相信自己总会有作为,反映出作者抑郁不平的心境。答:不好。以二乔的命运形象代表东吴的命运,更能体现诗句的形象性,能以小见大,感情表达更含蓄。十、 《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 李清照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文学常识】 《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是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的作品。这首词气势磅礴、音调豪迈,是婉约派词宗李清照的另类作品,具有明显的豪放派风格,是李词中仅见的浪漫主义名篇。作者李清照,宋代女词人。号易安居士,齐州章丘(今属山东)人。【作品主题】词人把真实的生活感受融入梦境,以梦游的方式,以人神对话为内容,实现了梦幻与生活、历史与现实的有机结合,充分显示了作者性情中豪放不羁的一面。19. 本词被评家誉为“无一毫粉钗气”,请结合词中写景的语句,简析本词意境和风格上的特色。 答:开头两句写天、云涛、晓雾、星河、千帆,景象极为壮丽;“接”“连”二字把四垂的天幕、汹涌的云涛、弥漫的大雾自然地组合在一起,展现出一幅辽阔、壮美的海天相接的图画,描绘出一种瑰奇雄伟的境界。下阕的“九万里风鹏正举”三句虚实结合,形象愈益壮伟,境界愈益恢弘。词作中对于开阔壮美的境界富于浪漫主义的想象,表现出作者内心一种刚健昂扬的气概,词风豪放。20.“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中“嗟”“谩”二字值得品味,请根据这两个字的意蕴,说说这两句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嗟”字生动地写出了词人彷徨忧虑的神态,表明自己在人生道路上日暮途远,茫然不知所措的叹惋。“谩”字流露出心中的哀怨惆怅:一是空有诗情诗才,因知音(丈夫)早逝,而无人能会意;二是慨叹自己身逢乱世,有着对现实无能为力的苦闷和怀才不遇的愤懑。文言文复习贰一、课文主旨。 本文写了从重庆到宜昌这一千多里路途之中,作者所见到的形势最为险峻但风光无限的三峡。课文通过对三峡不同季节的景致的描绘,为我们展现了一幅壮丽、迷人的画卷。同时,作者将自己的情感融于各种景色之中,表达了他对祖国壮丽山河的热爱之情。《三峡》《答谢中书书》 文章描绘了秀美的山川景色,表达了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和能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感,也流露出作者归隐林泉的高洁志趣。《记承天寺夜游》本文通过对庭院中月光的描写,创造了一个清幽宁静的境界,传达出作者复杂微妙的心境,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都融入其中。《与朱元思书》:文章描绘了富春江上自富阳至桐庐这一段的山光水色,创造了一种清新自然的意境,表现出作者陶醉于山水的生活情趣,同时也流露出作者对功名利禄的鄙弃和对官场政务的厌倦。《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本文阐明了战争成败的关键是人心向背,强调了“人和”的重要性,提出了“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这一中心论点,并由此得出“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统治者应施行仁政的结论。《富贵不能淫》:本文通过景春与孟子的对话,表明作为大丈夫应该具有“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品质。《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本文通过摆事实、讲道理,论证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观点,告诉我们逆境出人才、多难兴邦的道理。《愚公移山》:文章通过愚公移山的成功,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坚强毅力,也说明做任何事情,只要有决心,有毅力,踏实苦干,坚韧不拔,就一定能够战胜困难,取得胜利。《周亚夫军细柳》:本文通过记叙汉文帝巡视、慰劳细柳军的过程,表现了周亚夫治军严整、忠于职守的“真将军”风采。二、巩固练习。(一)基础知识梳理。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素湍( ) 曦月( ) 飞漱( ) 属引( ) 沉鳞( ) 轩邈( ) 千仞( ) 畎亩( ) 拂士( ) 穷匮( ) 弓弩( ) 缥碧( )tuānxīshùzhǔlínmiǎorènquǎnbìkuìnǔpiǎo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1)不见曦月 (2)虽乘奔御风 (3)则素湍绿潭 (4)属引凄异(5)鸢飞戾天者 (6)经纶世务者 (7)夕日欲颓 (8)念无与为乐者(9)荷担者三夫 (10)惩山北之塞日光,这里指太阳即使急流延长至、到达筹划、治理坠落考虑,想到肩负、扛。苦于(11)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12)良多趣味 (13)舜发于畎亩之中 (14)晓雾将歇 (15)天子且至(16)寡助之至了解、明白甚,很兴起,指被任用消散将要极点3.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1)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同“ ”,意思: (2)蝉则千转不穷“ ”同“ ”,意思: (3)窥谷忘反“ ”同“ ”,意思: (4)往之女家“________”同“_______”,意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阙缺空隙、缺口转啭鸟鸣,这里指蝉鸣反返返回女汝你(5)曾益其所不能“ ”同“ ”,意思: (6)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同“ ”,意思: (7)入则无法家拂士“ ”同“ ”,意思: (8)汝之不惠“ ”同“ ”,意思: 曾增增加衡横梗塞、不顺拂弼辅佐惠慧聪明(9)无陇断焉“ ”同“ ”,意思: (10)军士吏被甲“ ”同“ ”,意思: (11)改容式车“ ”同“ ”,意思: (12)亲戚畔之“ ”同“ ”,意思: 陇垄高地被披穿着式轼车前横木。这里用作动词,指扶轼畔叛背叛4.解释下列多义词。(1)自(2)绝 ①沿溯阻绝②绝巘多生怪柏③天下独绝在亲自从断绝极(高)独一无二的,绝妙的(3)与(4)为参与。这里有“欣赏,领悟”给和,同是作为(5)上(6)道在上面皇帝,皇上方法道路(7)戒(8)诚告诫谨慎真正,确实诚心(9)命(10)固(11)使(12)得教导、训诲指派,命令顽固巩固使臣派遣,命令能够实现5.写出下列加点词的古义和今义。(1)三里之城古义: 今义: (2)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古义: 今义: (3)所以动心忍性古义: 今义: (4)何苦而不平古义: 今义: 内城城墙;城市国防国家用来表示因果关系的关联词愁什么何必自寻苦恼,用反问的语气表示不值得6.指出下列加点词的活用类型并解释。(1)任意东西 (2)猛浪若奔(3)互相轩邈 (4)富贵不能淫 (5)人恒过 (6)吾与汝毕力平险 名词用作动词,向东或向西(漂流)动词用作名词,飞奔的马形容词用作动词,往高处远处伸展动词的使动用法,使……惑乱,使……迷惑名词用作动词,犯错误形容词用作名词,险峻的大山(7)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8)介胄之士不拜(9)夕日欲颓名词作状语,用箕畚装土石名词用作动词,披甲戴盔形容词用作动词,坠落(4)而7.解释下列常见的虚词。(1)之(2)以(3)于(4)而动词,到代词,代女儿取独助词,的补充音节,无实义介词,凭借连词,相当于“来”给从到表顺承表并列表修饰(5)则(6)其(7)且(8)焉如果就他的用在“如……何”前面加强反问语气将近况且哪里语气词,不译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2)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3)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夕阳快要落山了,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跃出水面。如果不是在正午,就看不到太阳;不是在半夜,就看不到月亮。只是缺少像我俩这样的闲人罢了。(4)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5)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6)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即使骑着骏马,驾着疾风,也没有这么快。震慑天下不能靠武器的锐利。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景色了。(7)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8)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9)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得志的时候,与百姓一同遵循正道而行;不得志的时候,独自走自己的道路。富贵不能使他迷惑,贫贱不能使他动摇,威武不能使他屈服。这样的人才称得上大丈夫。你思想顽固,顽固到了不可改变的地步,连寡妇和小孩都比不上。(10)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 (11)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 (12)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军中官兵都穿戴盔甲,刀出鞘,张开弓弩,把弓拉满。穿戴着盔甲之将不行跪拜礼,请允许我以军礼参见(陛下)。层层的悬崖,排排的峭壁,把天空和太阳都遮蔽了。(13)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14)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15)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水都是浅青色,千丈之深的地方也能一望到底。内心忧困,思虑堵塞,然后才能有所作为。(二)简答题。9.《三峡》中,“清荣峻茂”写了哪几种景物?它们各有什么特点?郦道元为什么会发出“良多趣味”的感慨?结尾引用三峡渔歌有什么作用? 写了水、树、山、草四种景物。水清澈,山高耸,树繁茂,草茂盛。因为他被三峡奇丽可爱、雄伟险峻的美景吸引,内心感到欢乐,所以才发出这样的感慨。结尾渲染三峡秋季萧瑟、凄清的氛围,佐证三峡山高水长的特点。10.《答谢中书书》中说“山川之美,古来共谈”,请简要概括“山川之美”表现在哪些方面。①山水的相映之美,如“高峰”与“清流”;②色彩搭配之美,如“五色”与“青林翠竹”;③晨昏变化之美,如“晓雾”与“夕日”;④动静映衬之美,青林翠竹为静,猿鸟沉鳞为动。11.请品析《记承天寺夜游》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的妙处。 ①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月光比喻成“积水”,把竹柏的影子比喻成“藻、荇”,②生动形象地描绘出一个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似真似幻的美妙境界。12.《与朱元思书》与《三峡》都写到了猿鸣,写作目的有什么不同?《与朱元思书》通过猿鸣表现了环境的热闹、有活力,《三峡》通过猿鸣烘托环境的凄清。13.《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从作战入手,举了两个例子,从中可以看出战争要取得胜利的因素有哪几个?作者认为它们之间的关系如何?战争要取得胜利的因素有“天时”“地利”“人和”三个。三者中,作者认为,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条件,但最终起决定作用的还是“人和”,即人心所向,上下团结。14.说说“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现实意义。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我们每个中国人的行为准则。在现实生活中,面对金钱、利益的诱惑,我们要不乱其心;在国家民族利益受到损害的时候,我们要敢于挺身而出,不怕牺牲,做一个真正的大丈夫。15.孟子认为造就人才的客观因素和主观因素分别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概括。 客观因素:艰苦环境的磨炼。主观因素:知错能改,有困惑、思虑阻塞时能想出解决办法,并付诸实践。16.作者在“愚公”和“智叟”的命名上有什么深意? ①“愚”和“智”是一对反义词,作者用一对反义词为两人命名,可以形成鲜明的对比,一个高尚,一个平庸。②作者在命名上还特意将这两个人物加以颠倒:将大智若愚者命名为“愚”,将鼠目寸光、冥顽不灵者命名为“智”。这一颠倒,不仅加重了对比的色调,而且增强了讽刺的效果。③“公”和“叟”是带有一定感情色彩的:“公”是敬称,相当于“老人家”;“叟”则是一般的甚至带有一丝不敬的称呼,相当于“老头子”。这一安排反映了作者的感情倾向。17.课文标题是《周亚夫军细柳》,为什么还要写刘礼军霸上、徐厉军棘门?文章表现了周亚夫的什么品质?运用对比的手法,更能突出周亚夫“真将军”的风范。文章表现了周亚夫恪尽职守(忠于职守)、军纪严明(治军严整)、刚正不阿的品质。综合练习叁【演练1】《黄鹤楼》1、唐代诗人崔颢在《黄鹤楼》中既融入了仙人乘鹤的传说中,又描绘了黄鹤楼的近景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黄鹤楼》中用对偶的描写在黄鹤楼上所见之景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唐代诗人崔颢在《黄鹤楼》中与马致远《天净沙 秋思》中“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意境相仿、直抒胸臆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演练2】《使至塞上》1、《使至塞上》一诗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即景设喻,以物自比,表达了诗人惆怅、抑郁的心情。2、由名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可以使人联想到范仲淹《渔家傲》中同是写边塞景象的句子是:长烟落日孤城闭。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演练3】《钱塘湖春行》1、白居易在《钱塘湖春行》中,借莺燕的活动来传达春天来临的信息并表达自己喜悦之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抓住早春特点,从俯视角度描写花草(植物)的优美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几处早莺争暖树乱花渐欲迷人眼谁家新燕啄春泥浅草才能没马蹄【演练4】《饮酒》1、陶渊明的《饮酒》中表明诗人决意摆脱尘世的干扰,过闲适恬静的生活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陶渊明的《饮酒》中写出了人之闲逸自在、山之肃穆高远,创造了“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之境界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表达了诗人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悠然见南山采菊东篱下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演练5】《春望》1、杜甫的《春望》中写出望中之所见,表现长安春日满目凄凉、传达出诗人忧国伤时之情的语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写战火连绵,久盼家音,抒发千古以来战争中人们共同感受的名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杜甫的《春望》中通过描写乐景来反衬诗人悲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杜甫在《春望》一诗中悲哀国破家亡,伤感离乱之痛,表现他爱国,念家的美好情操,诗中能够表现他忧愁而日益衰老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浑欲不胜簪白头搔更短【演练6】《雁门太守行》1.诗中运用比喻,夸张手法,渲染敌军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和城内将士披坚执锐,严阵以待的情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把激战中的边塞风光写得很壮美。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显然是潜师夜袭,一场苦战。“易水”二字使人联想起战国时刺客荆轲的《易水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黄金台相传是战国时燕昭王所筑,渴望贤才,置千金于台上,延请天下奇才。诗人借用这个典故,既与战争的地点相吻合,又是对天子和将士的守边将士浴血奋战、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的称颂。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胭脂凝夜紫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演练7】《赤壁》1、《赤壁》中借古物兴感慨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运用议论手法诗中隐含作者独特的见解,表达自己怀才不遇、生不逢时的情绪以小见大,借二乔的命运反映赤壁之战重大影响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折戟沉沙铁未销东风不与周郎便自将磨洗认前朝铜雀春深锁二乔【演练8】《渔家傲》1、李清照在《渔家傲》词中展现了一幅辽阔、壮美的海天一色图卷,形成一种浑茫无际的境界,并为全篇的奇情壮采奠定了基调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李清照在《渔家傲》中感慨自己空有才华不能施展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词人经过海上航行,一缕梦魂仿佛升入天国,见慈祥的天帝。在幻想的境界中,词人塑造了一个态度温和、关心民疾的天帝。_____________________,虽然只是一句异常简洁的问话,却饱含着深厚的感情,寄寓着美好的理想。4、李清照在《渔家傲》中,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句用路途遥远而时光易逝来比喻理想难以实现,写出了词人晚年孤独无依的痛苦感受。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我报路长嗟日暮殷勤问我归何处【演练9】《浣溪沙》1、晏殊《浣溪沙》词上片两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构成“新”“旧”的对比。2、诗中着重写今日的感伤、被誉为“千古奇偶”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曲新词酒一杯无可奈何花落去去年天气旧亭台似曾相识燕归来【演练10】下列对《野望》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该诗是现存较早的五言律诗,格律严整,开唐代律诗风气之先。B.首联的“徙倚欲何依”化用了曹操的诗句“绕树三匝,何枝可依”。C.颈联中的“返”与“归”,重在暗示诗人找到了内心的归宿。D.尾联诗人放声高歌,怀念伯夷和叔齐,希望与他们为伍。C“返”“归”写的是诗人眼见的景象,并未暗示诗人找到了内心的归宿。且全诗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忧伤无助【演练11】下列对《黄鹤楼》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诗歌从神话传说落笔,遥想“昔人”已乘鹤而去,既写出了黄鹤楼的历史悠久,又增添了黄鹤楼的神异色彩。B.诗歌前四句三见“黄鹤”,二见“去”“空”,回环咏叹,抒发了诗人那种求而不得、待而不来的迷惘与惆怅之情。C.诗人登高远眺,长江对岸汉阳城的树木清晰可见,鹦鹉洲的芳草长势喜人,此时他对家乡的热爱之情油然而生。D.这是一首七言律诗,诗中偶句押“ou”韵,韵脚是“楼”“悠”“洲”“愁”,读起来朗朗上口,音调和谐,旋律优美。C思念之情【演练12】下列对《使至塞上》的理解和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A.首联点题,交代地点和事由,表现了关塞迢迢,山高路远,烘托了孤寂心境。B.颔联“征蓬”“归雁”的意象,或是实写所见景物,更是即景生情,以景物自比。C.整首诗采用“起承转合”的结构,布局精巧;颔联采用对仗的手法,韵律和谐。D.“候骑”是等候在此的士兵,表现了边塞将士对诗人的欢迎,让人倍感温暖。D“候骑”指的是“负责侦察、巡逻的骑兵”。“边塞将士对诗人的欢迎,让人倍感温暖”理解错误,尾联中诗人情绪已经高涨起来,似为前线大捷而欢欣鼓舞,诗人个人失意的情绪在大漠雄浑景象的净化下已然消散,有的只是慷慨悲壮的情感,表现出的是诗人的乐观豁达。【演练13】下列选项中对《渡荆门送别》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点题,以叙事为主,交代地点和事由,用语简洁。B.颔联以移动的视角描写景物变化,是诗人行舟观景时的真实体验。C.尾联由欣赏美景转入思乡之叹,直接表达诗人对故乡的依恋之情。D.这首诗是李白青年时期出蜀至荆门时所作,写出了诗人心境的变化。C尾联不直接说自己思念家乡,而说家乡之水情深意重,恋恋不舍,含蓄地抒发了诗人的思乡之情。【演练14】下列对白居易《钱塘湖春行》一诗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首联点题,交代游踪,从孤山寺北出发,到贾公亭以西,远眺湖面,春水初涨,云脚低垂,与湖面相接。B.颈联以“乱花迷眼”“浅草没蹄”的画面,生动形象地展示了初春百花盛放,草木繁茂的景象。C.尾联用“最爱”一词直抒胸臆,抒发了诗人对钱塘湖春天美景的喜爱之情。D.全诗紧扣“早春”着笔,运用富于表现力的语言加以描绘,形象鲜活,色彩鲜明,清新自然。B“乱花迷眼”是说春花初放,而未缤纷;“浅草没蹄”说的是芳草才生,尚未长高,仅能没过马蹄的样子。【演练15】下列对《饮酒》理解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写诗人虽身居闹市,但门庭冷落,表现出诗人的孤独与寂寞。B.“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运用了设问的修辞方法,反映了诗人超凡脱俗、毫无名利之念的精神世界。C.“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中的“见”字,写出了诗人看到南山美景时的随意与自然,表现出了诗人悠然恬静的心境。D.“此中有真意”中的“真意”与《归园田居(其三)》中“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的“愿”指的都是自然之趣和人生真谛。A首联写诗人住在众人聚居的闹市,却没有世俗交往的喧闹,表现出诗人超凡脱俗的精神境界.【演练16】下列各项中对《春望》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首联写望中所见,国都在沦陷后已变得残破不堪,然而山河依旧是原来的样子;春天降临长安城,然而眼前却是乱草丛生。虽是写景,却也痛切地表达了诗人念家悲己的感情。B.颔联将人的情感赋予花和鸟,生动形象地表现出诗人面对国都破败的无奈感慨和绵绵愁绪。C.颈联“三月”表明丧乱之久,“抵万金”形容家书珍贵,表达了诗人对妻儿的强烈思念。D.全诗所写意象甚多,从“远景”的山河城郭,到“中景”的荒草残木,再到“近景”的春花飞鸟,一直到“自身”的白发,步步推进,“镜头”越来越小,将宏大的家国之悲,渐渐渗透凝缩在诗人自己身上。A忧国伤时【演练17】下面选项中,对《雁门太守行》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雁门太守行”是古乐府曲名“行”是古诗体裁,本诗借用它作诗题写当时战事。B.首联“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写景也是写事,渲染战前敌军压境,我军英勇应战的危急、紧张气氛;暗示战斗的残酷,为下文描写战斗的惨烈做铺垫。C.颈联“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此句中“鼓寒”指的是战鼓的声音低沉重浊,“不起”指的是战士们在这样沉重的鼓声中无力击鼓,斗志难振。D.尾联“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引用典故,表达了守城将士们誓死报效君王的决心。C“不起”是因为夜寒霜重,战鼓擂不响,根据尾联可知,面对重重困难,将士们毫不气馁,故“无力击鼓,斗志难振”的表述有误。【演练18】阅读《赤壁》,选出鉴赏有误的一项( )A.这是一首咏史诗。诗中的“前朝”,指东汉末年的战乱时代;“铜雀”即铜雀台,是曹操的休闲行乐之处。B.诗歌由“折戟”这一小物引发思古之幽情,用“二乔”的命运来折射东吴命运,体现了“大中取小,小中见大”的写法。C.三、四句假设东风不助周瑜,二乔定会被曹操锁进铜雀台,由此表达了作者的历史兴亡之感。D.整首诗尺幅之中有历史的大气象,形象中又寓哲理,同时还蕴含着作者忧国忧民的情怀。D诗人即物起兴,托物咏史,点明赤壁之战关系到国家存亡、社稷安危;同时暗指自己胸怀大志却不被重用【演练19】下列对《渔家傲》诗歌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李清照的词以婉约细腻为主,《渔家傲》是其婉约词的代表之作。B.诗中“归”字饱含作者经历人生道路上的流徙奔波后,希望得到一个理想归宿的热切愿望。C.“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表达了诗人空有才华、终遭逢不幸的深沉慨叹。D.本词通过记梦表现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传达出积极进取的力量。A李清照虽为婉约派词人,但也不乏豪放之作,这首词风格雄奇,不同于婉约词,充分显现了作者性情中豪放不羁的一面。【演练20】解释下列红色词语。1.则素湍绿潭 2.沉鲮竞跃 3.欣然起行 4.念无与为乐者 5.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6.从流飘荡 7.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 8.父命之 9.与民由之 10.舜发于畎亩之中 11.行拂乱其所为 12.而后作 13.方七百里 14.年且九十 15.惩山北之塞 16.寒暑易节 17.上自劳军 18.居无何 19.使人称谢 20.其将固可袭而虏也 白色潜游在水中的鱼儿 高兴的样子想到只是随着真正,确实 教导遵循启用违背,阻碍有所作为方圆将近苦于 更替慰劳过了致意 一定【演练21】解释下列句中红色的词类活用。1.虽乘奔御风 2.夕日欲颓 3.负势竞上 4.军霸上 5.富贵不能淫 6.任意东西 7.互相轩邈 8.饿其体肤 9.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10.介胄之士不拜 1.动词用作名词,飞奔的马, 2.形容词作动词,坠落,落下 3.名词作动词,向上 4.名词用作动词,驻军 5.使动用法,使......迷惑,惑乱6.名词作状语,向东向西 7.形容词作动词,争着向高处远处伸展 8.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饥饿 9.名词作状语,用箕畚 10.名词作动词,披甲戴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