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第1课 中国古代政治体制的形成与发展图文课件ppt
展开
这是一份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第1课 中国古代政治体制的形成与发展图文课件ppt,共41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先秦历史发展进程,夏朝世袭制,夏王禹的儿子启,商朝内外服制,分封制,侯卿士,宗法制,分封制与宗法制的关系,小结商周政体的特点,先秦时期的政治制度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公元前213年,秦始皇在咸阳官举行了一次规模盛大的祝寿酒会。宴会上,有人歌颂秦始皇“以诸侯为郡县,人人自安乐,无战争之患,传之万世”的功绩;也有人认为“事不师古而能长久者,非所闻也”,主张恢复股周制度,分封子弟功臣。秦始皇下令群臣廷议,丞相李斯坚决反对分封,秦始皇采纳了李斯的建议。于是,中央集权政治制度得以确立。
一、先秦时期的政治制度
原始人群 → 母系氏族 → 父系氏族
夏 商 西周
夏朝建立了世袭制,商朝建立了内外服制,西周实行分封制与宗法制。
夏朝以前,中国传说黄帝、尧、舜、禹时期部落或部落联盟实行民主推选首领的制度——禅让制
王位世袭代替了“禅让制”。政治权力由“传贤”演化为“传子”,“家天下”的制度由此开始,宗族关系从此成为基本的政治关系。
关于启的继位,古书中有不同记载。《史记·夏本纪》写道:“益(禹晚年培养的接班人)让帝禹之子启。”《战国策·燕策一》记载:“启与支党攻益,而夺之天下,是禹名传天下于益,其实令启自取之。”
商朝建立后,实行内外服制,商王直接控制内服王畿地区,王畿四周是外服。据记载,商朝已经有较系统的国家机构和分掌内外服各类事务的官吏。
3.西周——分封制和宗法制
目的:“封建亲戚,以藩屏周” ——《左传》对象:同姓贵族、异姓功臣或旧贵族权利:诸侯在国内又分封卿大夫,卿大夫再分封士,形成贵族等级分封序列。意义:西周分封制是较商朝内外服制更进一步的政治制度,诸侯虽享有受封土地上的统治权,但要服从周天子的政令,承担对周王室的义务。
西周政体的基本特征:①分封制与宗法制相配合 ②政治权力分配与血缘关系相结合
▲ 大盂鼎 鼎内有铭文291字,内容包括周康王向盂讲述文王、武王建国的经验,告诫盂要忠心辅佐王室,还记载了赐予盂的器物与人口等信息。这是研究西周分封制和社会状况的重要史料。
思考点:商朝实行内外服制,西周推行贵族等级分封制,你认为两者有哪些相同和不同之处?
周天子与各级贵族都实行嫡长子继承制(“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春秋·公羊传》)
法制保证各级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是分封的依据和保障,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
说一说:你对这段话的理解并作简要评论。
①君主治国没有绝对的权力
②原始民主传统,对君主的权力有制约作用。
③国家遇到重大问题时,君主要征求平民“国人”的意见,国人也可以通过舆论来影响朝政。
4.春秋——分封制开始解体
①原始民主传统,在春秋各国政治中仍然有一定影响(国家遇到重大问题时,君主要征求平民“国人”的意见,国人也可以通过舆论来影响朝政)
②春秋时期,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宗法血缘关系的瓦解,贵族等级分封制开始解体。
5.战国——封建政治制度开始产生
春秋时期,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宗法血缘关系的瓦解,贵族等级分封制开始解体。
为适应社会变化的需要,各国在政治上进行了重大改革(如:秦国的商鞅变法)
①君主权力加强②郡县制、官僚制等封建政治制度开始产生
秦统一后确立的政治制度,主要包括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郡县制等。
公元前221年,秦灭六国,结束了春秋战国长期割据混战的局面,秦完成统一
历代封建王朝沿用并不断发展、强化,皇帝制在中国历史上延续了2133年(公元前221年——1912年)
皇帝制度是秦朝政治制度的核心,“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丞相和诸大臣听命于皇帝,一切政治、军事、法律事务的决定权都在皇帝手中。(“主独制于天下而无所制也”——李斯)
三公之下是分掌国家各种政务和皇室事务的卿,泛称“九卿”。九卿下设若干部门,处理具体事务。
三公九卿共同组成中央政府,国家重大事务往往由公卿进行廷议,最后由皇帝裁断。
——秦朝开创的地方行政制度
4.严密的文书行政管理制度
在秦朝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治理中,文书发挥着重要作用,各级官僚机构以文书推行行政管理。秦朝还建立了以邮传为中心的文书传送系统,以保障皇帝和中央的政令能够传送到全国各地。文献与出土材料均反映秦朝文书十分繁密。秦始皇日夜批阅大量文书,不达到一定的数量“不得休息”。
▲“书同文字”木方 此木方说明秦统一后不仅在全国范围统一了文字的字形与字体,还统一了官职、法律、名物等方面的用语。
课堂讨论: 秦朝开创了哪些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秦朝用郡县制代替分封制有什么意义?
三、两汉至明清时期政治制度的演变
1.中央行政制度的演变
①汉承秦制,中央仍设三公九卿;②汉武帝设“中朝”,中央行政中枢的权力逐渐由丞相转移到皇帝亲信手中,从而使外朝丞相的权力大大削弱。
刘秀将尚书台确立为新的行政中枢,三公权力受到削弱。
东汉政论家仲长统总结的三公权力被削弱的原固是什么?
实行三省六部制(隋朝确立、唐朝完善)
①三省:指中书省、门下省和尚书省,是由皇帝直接掌控的中枢。②职能:中书省是受命于皇帝的决策机构 门下省是审议封驳朝廷政令的机构 尚书省是执行机构。③长官:三省长官中书令、门下侍中、尚书令与尚书仆射并称宰相, 分掌宰相职权,他们共同议政的地方叫政事堂。④六部:尚书省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分工处理各项 具体政务。⑤意义:三省六部制体系完整,职责分明,相互制约,可以有效履 行封建国家的不同职能。
①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宰相):最高行政长官②枢密院:掌管军政③三司:掌握财政
实行中书省总理全国政务的中枢制度
明太祖朱元璋废丞相,明成祖朱棣设内阁。内阁大学士在殿阁值守,备皇帝顾问,协助皇帝处理各种政务,内阁逐渐成为事实上的行政中枢。
雍正帝(爱新觉罗·胤禛)设立军机处,由军机大臣直接秉承皇帝旨意,处理军国大事。军机处逐渐成为掌管处理全国军政事务的中枢。
宋朝中央机构实行“二府三司”制
▲养心殿西暖阁 雍正帝之后这里作为清朝皇帝批阅奏折及与军机大臣商议政事之所。
2.地方行政制度的演变
▲ 唐朝沙州节度使张承奉致都僧统等帖 节度使是唐朝中后期州以上的地方军政长官。此帖有“沙州节度使印”,是沙州节度使给都僧统等的帖。
查阅相关资料,结合课文内容,想想:中国古代自秦汉以后为什么要坚持实行以郡县制为主体的地方行政制度?它有什么历史作用?
查阅相关资料,了解廷议、朝议、集议的基本形式,进一步认识中国古代中央集权下中央决策的方式。
小结:中国古代主要政治制度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高中历史第1课 中国古代政治体制的形成与发展说课课件ppt,共15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第1课,专制主义,封建社会,官僚政治,秦朝文书行政管理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第1课 中国古代政治体制的形成与发展课文内容ppt课件,共33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商内外服制度,认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第1课 中国古代政治体制的形成与发展教课课件ppt,共31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中央三公九卿制,有何特点,地方郡县制,两汉中外朝制度,隋唐三省六部制,宋朝二府三司制,元朝中书一省制,明清的内阁军机处,从君主权利的演化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