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9.3《声声慢 》课件

    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9.3《声声慢 》课件第1页
    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9.3《声声慢 》课件第2页
    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9.3《声声慢 》课件第3页
    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9.3《声声慢 》课件第4页
    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9.3《声声慢 》课件第5页
    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9.3《声声慢 》课件第6页
    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9.3《声声慢 》课件第7页
    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9.3《声声慢 》课件第8页
    还剩14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9.3* 声声慢(寻寻觅觅)教课课件ppt

    展开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9.3* 声声慢(寻寻觅觅)教课课件ppt,共22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写作背景,题解声声慢,教师范读,直接抒情,间接抒情,意象分析,酒秋风,晚境人格追求,梧桐雨,伤悲寂寥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12日),号易安居士,汉族,山东省济南章丘人。宋代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能诗,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时咏史,情辞慷慨,与其词风不同。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散佚。后人有《漱玉词》辑本。今有《李清照集校注》。
    南渡之苦国破家亡丧夫之痛颠沛流离
    声声慢,词牌名,又名“胜胜慢”“人在楼上”“寒松叹”“凤求凰”等。此调最早见于北宋晁补之词,古人多用入声,有平韵、仄韵两体。平韵者以晁补之、吴文英、王沂孙词为正体仄韵者以高观国《声声慢·壶天不夜》为正体。此调风格缓慢哽咽,如泣如诉,多写愁苦忧思题材,代表作品有李清照《声声慢·寻寻觅觅》等。
    《声声慢》 宋·李清照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寻觅[mì] 凄凄惨惨戚戚[qī] 乍暖还[huán]寒 最难将[jiānɡ]息
    全词可以分为几个层次?
    每个层次分别讲了什么内容?
    这首词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疏通大意,划分层次上片:第一层:从“寻寻觅觅”至“晚来风急”。 写寒风袭人之时,自己却孤寂无依。第二层:从“雁过也”至“却是旧时相识”。 点出对亡夫赵明诚的怀念。下片:第一层:从“满地黄花”到“如今有谁堪摘”。 紧承上片的悼亡,哀叹如今无人与我共摘。第二层:从“守着窗儿”至“怎一个愁字了得”。 着重刻画词人愁苦悲痛的心境。
    本词抒发了作者孤寂落寞、悲凉愁苦的心绪
    词中有哪些抒发词人情感的句子?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这是对前文的概括。概括了“乍暖还寒、晚来风急、旧时雁过、满地黄花、梧桐秋雨”等情景,浸满了作者凄苦的哀愁。然而作者的哀愁又何止这些呢?作者的愁太多太多了。身世之痛,家国之痛,孤独之病等等,仅用一个“愁”字又如何包括得尽,概括得了。从这句话我们可以得知,词人是愁绪满怀的,几乎要被愁所淹没。
    直接抒情的作用直接抒情又称直抒胸臆,可以使感情表达得朴实真切,震动人心。直接抒情一般适用于抒发强烈而紧张的感情。直接抒情的特点是叙述时感情强烈,节奏时快、紧张,情感直露,容易把握。答题示范:词人运用了直接抒情的手法,通过叙写……,表达了……的情感。“……”如何如何,使情感更加强烈真切,富有感染力。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间接抒情的作用:通过对某些事物、某个问题的表达、描写、议论,含蓄地抒发自己的感情。间接抒情的特点是抒情含蓄婉转,富有韵味,感染力强。答题示范:(以借景抒情为例)词人运用了借景抒情的手法,通过描写……的景象,含蓄地表达自己……的情感。诗人带着情去观察景物,以有情之笔去描写景物,使感情附着于景物,景物浸染上感情,景生情,情生景,情景交融,浑然无隔。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李清照的一生悲喜浮沉,都有酒相伴,然而此时的情怀已非三杯两盏淡酒可以交代。乍暖还寒时候,晚来风急,伤心过雁,满地黄花,梧桐秋雨,正点点滴滴,作者独自守着窗儿,铺天盖地的忧愁令她无处躲藏,杯中的清酒也麻痹不了痛楚的神经。这岂是一个愁字可以了得!
    并非酒淡,而是愁情太重,酒力难压心愁,自然就觉得酒味淡,这是作者的主观感受,一个淡字,写尽作者晚年是何等凄凉惨淡。
    词人喝酒不仅是为了消愁,还是为了抵御晚秋凄凉的冷风。在本词的语境中,秋风就是承载了作者愁情的一种意象。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雁到秋天,由北向南飞,词人亦四北方人,到南方来避难,所以是“旧时相识”,但雁可以回到北方,而人只能客居江南,这便增加了词人的天涯沦落之感。古有“雁足传书”之说,此刻她的相思之情将要寄托给何人呢?于是心中的那份亡夫之痛油然而生。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醉花阴》——以黄花自比,体现贤淑﹑温存的妻子形象。《声声慢》——凋零枯萎的菊花,象征词人憔悴的容颜和孤苦飘零的晚境。国破家亡,孤苦漂泊,词人的感情已渐渐融入到了落花之中。此处黄花同时也代表作者高尚的人格追求。现实的落差令词人倍感凄凉孤独,黄花也因包含词人的血泪沉甸甸的,遂满地堆积。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正是因为没了昔日生活的闲情雅致,于是词人只好独自守在窗边,消磨这无趣又悲凉的岁月。此时天空中下起了雨,滴在了院中那枯黄的梧桐上。梧桐叶落,细雨霏霏,洒落梧桐,这既是梧桐在落泪,不也是词人的心头在滴泪吗?这里将凄凉的景色与词人痛苦的心情交融在一起了,令人心碎。
    分析“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妙在何处?
    【情感】词的开头连用十四个叠字,营造了一个凄清悲凉的氛围,层层渲染,加浓了愁妇内心空虚试图寻觅精神慰藉的表现。【音律】十四个叠字,在音律和旋律上形成了一种“大珠小珠落玉盘”的音乐感受。从语言的声调来看,上片的十四个叠字,除了“冷冷”、“觅觅”以外,其他都是齿声字,读起来短促、轻细而又凄清,从而在语言的音响上表达出一种孤独、寂寞、凄苦、悲惨等极为错综复杂而细致微妙的心理活动状态。从语言的节奏感来看,这些叠字都为二节拍——两字一顿断,都是扬抑格——先重后轻。这说明作者善于从语言本身的自然音响和节奏中传达出特定环境下的情感活动,增强了作品的艺术感染力,造成吞声饮泣的美学效果。
    【内容】从不同的叠字所起的作用来看,在这十四个叠字之间,既有相互联系的一面,又有相互区别的一面。“凄凄”一叠是七组叠字中的关扭,起着承上启下、联系前后的重要作用。“凄”字和其他字的组合能力很强,在这里,它可以把外部的环境和内心的感受自然和谐地组合在一起。【构词】从构成词组的角度看,“凄”字可以和这首词里的“冷”、“清”、“惨”、"戚”等字结合,构成“凄冷”、“凄清”、“凄惨”、“凄戚”等词。从“冷冷”、“清清”、“惨惨”、“戚戚”四组叠字来看,“冷冷”、“清清”是描写周围环境,“惨惨”“戚戚”则是写内心的感受,而“凄凄”这组叠字就起着由“冷冷清清”的环境描写过渡到“惨惨戚戚”的心理描写的媒介作用。
    叠字的作用:情感:层层渲染,营造氛围音律:富有节奏感内容:承上启下,联系前后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反映词人心中若有所失的精神状态,环境孤寂,心情空寂,无处排遣寄托。开头三句,由浅入深,文情并茂地写出词人疾苦无告的凄凉心境,为全词打下了哀婉凄凉的基调。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词人紧接着叙写悲苦心境产生的原因:天气。本应说由于环境不佳,心情很坏,身体也觉得难以适应。然而词人此处不说环境之冷清,心之惨戚,而独归之于天气之“乍暖还寒”。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词人借酒浇愁,然而心中愁绪却难以排遣。词人不明说心中的万千愁绪,而是借言淡酒不足以敌急风,用意上风雅含蓄,行文上腾挪。词外之情,得以表露。酒之淡更显愁之浓,一个淡字,表明词人晚年是何等的凄凉惨淡。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词人哀戚之时,南飞的大雁横空而过,她抬眼望去,多么像在溪亭近旁,绣水江边时常见的那只呀?北来的鸿雁啊,家国可曾无恙?溪亭可免于战火?耦花还那样娇艳吗?可南飞的雁群却头也不回地飞走了。只留下词人独自徘徊伤心。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紧承上阙仰望天空,下阙由远及近,转入对自己庭院内眼前残秋之景的具体描绘,进一步表达愁情。枯萎凋零的菊花多象自己憔悴的容颜、孤苦飘零的晚境。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不能看天空过雁,不想摘地上黄花,只好孤孤单单地靠着窗儿,怎样才能挨到天黑呢?真是苦到了极点。黄昏尚且难熬,那么漫漫长夜又将如何度过呢?一种凄清的苦况蕴含于平淡语言之中,发人深思。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梧桐一叶知秋,本身就是牵愁惹恨的事物,再加上淋淋漓漓的凄苦的秋雨,不仅滴在耳边,更滴向心头。“滴滴答答,滴滴答答”的雨声,对于伤心的词人来说,不仅是打在窗前的梧桐叶上,也仿佛敲在词人那颗破碎的心上。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这是对前文的概括,“乍暖还寒”、“晚来风急”、“旧时雁过”、“满地黄花”等这些情景,浸满了作者凄苦的哀愁,然而哀愁又何止这些呢?颠沛流离之苦、亡夫之痛、家国之恨、孤独之悲等等,仅用一个愁字又如何概括得尽呢! ﹖过雁、黄花、梧桐细雨眼前这一切使词人的哀愁重重叠加,直至无以复加,不知怎样形容,也难以形容,于是词人再也不用什么铺垫、渲染、对比,而是直截了当地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简单直白,反而更觉神妙,更有韵味,更甚咀嚼。
    《一剪梅》 宋·李清照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注释】红藕:红色荷花 玉簟:精美的竹席
    本词运用了什么抒情手法?请指出并赏析。本词中出现了哪些意象?请找出并说说它们的作用。
    课堂小结 全词结构——层层递进 表现手法——直接抒情, 间接抒情 诗歌赏析——意象的作用, 叠字的作用 全词情感——愁

    相关课件

    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9.3* 声声慢(寻寻觅觅)课前预习课件ppt: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9.3* 声声慢(寻寻觅觅)课前预习课件ppt,共42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赏意象愁情,论为何生愁,“愁”之内涵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必修 上册9.3* 声声慢(寻寻觅觅)课文ppt课件:

    这是一份语文必修 上册9.3* 声声慢(寻寻觅觅)课文ppt课件,共43页。

    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9.3* 声声慢(寻寻觅觅)教课课件ppt: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9.3* 声声慢(寻寻觅觅)教课课件ppt,共39页。

    英语朗读宝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