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检测练习第1页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检测练习第2页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检测练习第3页
    还剩7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检测练习

    展开

    这是一份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检测练习,共10页。
    第六单元习题一、选择题1.下面加点字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A.产(kuàng càn   排闼(tà)          B.tāng  nüè   菜畦(qí)   C.    qiū    白霎霎(shā)          D.记zǎi   zhàng 打场(cháng2.下列词语书写全对的一组是(     A.摇蓝  晶莹  包裹  恩赐         B.慷概  颠簸  泛滥  供献C.和霭  擎天  荞麦  咸淡 D.粼粼  枯竭  遨游  青苔3.与词语“耳闻目睹”结构相似的一项是(     A.排山倒海    B.地动山摇    C.惊涛骇浪    D.天涯海角4.下列诗句中加点字词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A.如今直上银河        疑是银河落九天B.千里莺啼绿映红       千里江陵一日还C.更尽一杯酒       天下谁人不识D.浪淘风簸天涯       花木成畦手5.下面对诗句的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两山/排闼/送青来B.千里莺/啼/绿映红C.多少/楼台/烟雨中D.如今/直上/银河去6.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这件事被弄得满城风雨,尽人皆知,已经难以再掩盖下去了。B.这两位美术家的绘画都非常好,画法各有千秋C.足球比赛即将拉开帷幕,队员们彼此发出海誓山盟,立志夺冠。D.节日的羊城张灯结彩,大街上车辆行人川流不息7. 《青山不老》一文,题目所起的作用是(     A.概括主要内容     B. 点明文章主旨 C. 引出下文         D. 引起读者兴趣8.下面对“农民一有了土地,就把整个生命投入了土地” 理解最准确的是     A.农民把整个人都睡到了土地上B.农民一拥有土地,人就会变。C.农民把所有精力都投入了土地。D.农民愿意在土地上度过一辈子。9. 与“这是中国人自己修筑的第一条铁路,一定要把它修好” 这句话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A. 这是中国人自己修筑的第一条铁路,难道不把它修好吗?B. 这是中国人自己修筑的第一条铁路,非把它修好不可!C. 这是中国人自己修筑的第一条铁路,不可能不把它修好。D. 这是中国人自己修筑的第一条铁路,怎么能修好它呢?10下列对文段主要内容的概括,最为恰当的一项是(     )“嫦娥一号”卫星在地月转移轨道上经过 114 小时的“长途跋涉”,来到距月球约 200 公里的近月点时,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于 5 日 11 时 37 分对“嫦娥一号”卫星成功实施了一次近月制动,顺利完成了第一次“太空刹车”动作。卫星被月球捕获,进入环月轨道,成为我国第一颗月球卫星。A.“嫦娥一号”卫星来到近月点B.“嫦娥一号”卫星“长途跋涉” 114 小时C.“嫦娥一号”卫星实施近月制动D.“嫦娥一号”卫星进入环月轨道 二、判断题11.“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中“九曲”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黄河曲曲折折,排山倒海的气势;“自天涯”生动地表现了黄河的源远流长。(     12.《只有一个地球》一文主要从地球的渺小,自然资源有限,目前人类无法移居别的星球三个方面来说明只有一个地球的事实。(     13.“人类生存所需要的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等,本来是可以不断再生,长期给人类做贡献的。”这句话运用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写出了这些资源原先的可再生性,突出了现在的不可再生性。(    14.三黑的理想虽然美好,但是在当时的环境下还是不大可能实现的。(     15.“他用林业收入资助每户买了一台电视机——他还有宏伟设想,还要栽树,知道自己爬不起来为止。”这句话中的破折号表示与语意转折。(     三、积累与运用1.《浪淘沙》的作者是      代诗人       ,他被称为“     ”。读了诗中的“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这两句,我不禁想到了李白《将进酒》中的名句                                                  2.杜牧的《江南春》中                               。一句,给江南春色增添了一种扑朔迷离的美。诗中“     ”“      ”二字把莺歌燕舞、桃红柳绿的美景写得有声有色。  3.《书湖阴先生壁》是    代诗人       写的。题目中的“书”的意思是      。题目的意思是                    。因此这首诗是      诗。    4.五行是指                      ,五谷是指                      五音是指                       ,五彩是指                       四、阅读理解(一)课内阅读阅读《只有一个地球》选段,回答问题。人类生活所需要的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本来是可以不断再生,长期给人类做贡献的。但是 (      )人类随意毁坏自然资源,不顾后果地滥用化学品,   使它们不能再生,    造成了一系列生态灾难,给人类生存带来了严重的威胁。1.在文中的括号里填上恰当的关联词。2.结合句子理解加点字的意思。 生:                用:          3.短文提到的可再生资源有:(      )(         )(           )4.根据内容理解,完成下面填空。 (1)从文中“       ”一词可以看出这段文字两句话之间是        关系。 (2)地球上自然资源遭到破坏的原因一是                      ,二是                  (3)文中的本来一词不能够去掉,因为                                                                 5.根据课内外的了解,写出所知道的生态灾难的类型。(至少3个)                                                                         6.根据这段文字提出的问题,设计两条保护和节约资源的广告语。                                                                                                                                                (二)课外阅读。阅读文章,完成文后练习1-5题。
                     人类能在地球上生活多久(节选)
      人类能在地球上生活多久?这既涉及可持续发展战略,涉及地球为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所提供的资源,也涉及地球的外在环境究竟能在多少年内维持不变。
      太阳是决定地球外在环境最重要的因素。根据近代天文学家的理论,太阳将持续而稳定地向地球提供光和热,地球绕太阳旋转的平均半径,将长期维持不变,至多只有极小的摆动,这一过程将至少还持续40亿年。过了40亿年后,太阳将逐渐膨胀而演化为红巨星,最后将地球完全吞吃到它的“肚子”里。
      太阳对地球的影响实在是太巨大了,“只要太阳吼一吼,地球立即抖一抖”。至于人类,却承受不了地球的任何抖动!不过,太阳为地球持续提供长达4000万年的光和热却是没有问题的,因为在4000万年的年代里,所消耗的能量还不到太阳总量的1%!所以,研究人类在地球上持续生存和发展的问题,至少要以人类能在地球上持续生存4000万年为奋斗目标!
      但是人类面临的真正威胁,却是来自人类自身。如果人们认为400年前伽利略是近代科学之父的话,那么这400年来科学、技术以及工业、农业的发展,就远远超过自有人类历史以来的400万年间的成就。与此同时,近400年来所消耗的地球上的资源,也大大超过了在400万年间人类所消耗的资源总量!如果按照现在消耗不断增长的趋势发展下去,试问4000年后乃至4000万年后的地球将是什么样的面貌?
      地球上的资源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可再生资源,另一类是不可再生资源。虽然人类可以用消耗可再生资源的办法补充一些不可再生资源,但这在数量上毕竟是有限度的。所以,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的问题,归根结底将取决于地球上的资源能在多少年内按照某些资源的消耗标准维持人类的正常生活。
      其实,4000万年只是一个保守的说法,太阳的光和热,完全可能持续更长一些时间,即使太阳系内出现某些反常事件,如小行星撞击地球,但也不太可能在4000万年内发生,而且人们完全能发射有超强破坏力的导弹,使小行星改变航道;所以,地球上的居民,至少在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是大可不必“杞人无事忧天倾”的!
      但是,真正值得忧虑的,是人,是人能否控制人类自身!
      1.本文从两个方面回答了“人类能在地球上生活多久”的问题,分别是                                                                             
      2.第段中,作者说,“太阳为地球持续提供长达4000万年的光和热却是没有问题的”。他这样说的根据是什么?
                                                                            3.第段中,作者说,“但是人类面临的真正威胁,却是来自人类自身”。“来自人类自身”的威胁指什么?                                                                         4.按要求分析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这一过程将至少还持续40亿年。”“这一过程”指什么?                                                                                                                                                    (2)“但是,真正值得忧虑的,是人,是人能否控制人类自身!”说说“控制人类自身”的含义。                                                                          5.读本文后,你学到了哪些知识?请列出两条。
                                                                           (三)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材料一:读什么书,取决于为什么读。人之所以读书,无非有三种目的。一是为了实际的用途,例如,因为职业的需要而读专业书籍,因为日常生活的需要而读实用知识。二是为了消遣,用读书来消磨时光,可供选择的有各种无用而有趣的读物。三是为了获得精神上的启迪和享受,如果是出于这个目的,我觉得读人文经典是最佳选择。(选自周国平《经典和我们》)材料二:2017年我国成年国民在传统纸媒和电媒上的人均分配时间表材料三:加拿大的两位科学家将观看电视的人的大脑神经与测试仪器连在一起,得出结论:电视主要是在和我们的身体而不是心智对话。具体来说,人类的心智至少需要半秒钟才能为复杂的刺激提供适当的感觉闭合,而电视拒绝给我们这半秒钟。媒体研究专家卢格曼早在20世纪70年代就认为,书籍是与我们的左脑交流,而电视是与我们的右脑交流,而左脑通常是负责理智的部分,电视使我们头脑中理智的部分休眠。因此,对于习惯电视画面的孩子来说,阅读印刷媒体是痛苦的,几乎令人无法忍受,它无法适应我们目光跳动的习惯。(摘自报纸)1.上面三则材料是六年级的小宇同学在调查过程中搜集到的。从中可以看出,该同学搜集信息的渠道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根据材料一,周国平认为人们读书的目的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阅读三则材料,下列说法有误的是(  )A.为了消遣,我们可以阅读各种无用而有趣的读物。B.我国成年国民看电视的时间远远超过读书读报的时间。C.阅读书籍是在和我们的右脑交流。D.人类的心智至少需要半秒钟才能为复杂的刺激提供适当的感觉闭合。4.结合三则材料,你会对那些爱看电视不爱读书的小朋友提出哪些建议?理由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5 CDBDB   CBCDD二、判断题 × √ ××√三、积累与运用1.《浪淘沙》的作者是 唐代   代诗人 刘禹锡  ,他被称为“ 诗圣  ”。读了诗中的“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这两句,我不禁想到了李白《将进酒》中的名句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  奔流到海不复回   2.杜牧的《江南春》中 南朝四百八十寺    多少楼台风雨中   。一句,给江南春色增添了一种扑朔迷离的美。诗中“    ”“    ”二字把莺歌燕舞、桃红柳绿的美景写得有声有色。  3.《书湖阴先生壁》是 代诗人 王安石 写的。题目中的“书”的意思是 书写  。题目的意思是  书写在湖阴先生墙壁上  。因此这首诗是 题壁 诗。    4.五行是指  金、木、水、火、土  ,五谷是指 稻、麦、黍、菽、稷   五音是指  宫、商、角、徵、羽  ,五彩是指 黄、青、赤、白、黑     四、阅读题(一)课内阅读1、因为   不但   生:  重新         用: 不加节制 ( 水资源 )( 土地资源 )(  生物资源 )  (1)    但是  转折2 随意毁坏自然资源化学品  (3) 准确的点明可再生资源已经遭受破坏,以及这些资源的以前可再生和现在的不可再生,给人们以警示 5.比如:泥石流 沙尘暴 山体滑坡 土地沙漠化 干旱 水涝灾害6.比如:(1)节约用水,从点滴开始。(2)保护水资源人人参与,保护水资源代代受益。(3) 爱护今天的自然,自然将呵护你的明天。(4)如果人类不从现在节约水源,保护环境,人类看到 的最后一滴水将是自己的眼泪。   (二)课外阅读1.地球上的资源能按某些资源的消耗标准维持人类多少年正常生活。②人类能否合理利用资源2.因为在4000万年的年代里,所消耗的能量还不到太阳总量的1%。 3.对资源过度的消耗(意思相近即可)。   4.(1)太阳将持续而稳定地向地球提供光和热,地球绕太阳旋转的平均半径,将长期维持不变,至多只有极小的摆动 (2)a.控制人类对资源的损耗。b.控制人类对生存环境的破坏。(答出一种即可)。5.答出文章所涉及的两点知识即可。(三)非连续性文本1.阅读书籍 网上浏览 阅读报纸 2.,周国平认为人们读书的目的主要有 为了实际的用途 为了消遣 为了获得精神上的启迪和享受 3.C4.建议:减少看电视的时间,增加读经典的时间。理由:只有认真地诵读经典,才能自我发现和自我成长,才能得到精神上的启迪和享受,才能更好地锻炼大脑。 

    英语朗读宝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