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阿克苏地区柯坪县柯坪湖州国庆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含解析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3650566/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2阿克苏地区柯坪县柯坪湖州国庆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含解析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3650566/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2阿克苏地区柯坪县柯坪湖州国庆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含解析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3650566/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所属成套资源:2022阿克苏地区柯坪县柯坪湖州国庆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及答案(九科)
2022阿克苏地区柯坪县柯坪湖州国庆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含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2022阿克苏地区柯坪县柯坪湖州国庆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含解析,共2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试卷
高一地理
一、单选题:共20题,每题3分,共60分
1. 太阳系内八大行星(由近到远)依次是( )
A. 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 B. 水星、金星、地球、火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木星
C. 火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木星、水星、金星、地球 D. 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2. 人类居住的地球,在天体类型中属于( )
A. 行星 B. 恒星 C. 星云 D. 卫星
3. 地球是宇宙中目前已知的唯一存在着高级智慧生物的天体,其适宜的条件有( )
①适宜的温度
②适宜生物呼吸的大气
③液体水存在
④安全、稳定的宇宙环境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4. 下列各组行星均属类地行星的是 ( )
A. 金星、地球、火星 B. 水星、木星、土星
C. 地球、天王星、木星 D. 火星、水星、冥王星
5. 下列物质属于天体的是( )
①卫星②按航线飞行的飞机③返回地面的神舟号宇宙飞船④流星体
A. ① B. ①② C. ①④ D. ①②③④
6. 平时我们肉眼看到太阳是
A. 太阳外部的整个大气层 B. 太阳内部
C. 太阳大气的色球层 D. 太阳大气的光球层
7. 下列关于太阳活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在黑子数目最多的地方和时期,耀斑等其他形式的太阳活动就很少出现
B. 太阳黑子的多少和大小,可以作为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
C. 太阳黑子多少的周期变化大约为11年,耀斑多少的变化周期大约分若干分钟
D. 太阳大气层从里向外分为光球、色球和日冕三层,黑子和耀斑就出现在光球层
8. 关于青藏高原年太阳辐射总量最多的原因,说法正确的是( )
①青藏高原平均海拔高,空气比较洁净,尘埃少,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小,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强
②青藏海拔高,空气比较稀薄,水汽含量少,云量较少,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小,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强
③青藏高原纬度较高
④阴雨天多,晴天少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③ D. ①③
9.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地球大气中有了氧气,才有了生物的发展演化
B. 蓝藻属于真核生物
C. 人类的出现是生物发展史上的重大飞跃
D. 目前地球处于寒冷期
10. 石炭~二叠纪是地质史上最重要的成煤时期,由此可推知当时的地理环境特点为:
A. 干燥、冷热多变 B. 全球气候分带明显
C. 湿润、森林茂密 D. 寒冷、冰雪广布
下图为某时期地质年代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植物界
藻菌时代
裸子植物
被子植物
动物界
脊椎动物
两栖动物
哺乳动物
地质年代
甲
乙
11. 甲、乙两个地质年代依次是( )
A. 古生代中生代 B. 元古宙古生代 C. 中生代古生代 D. 古生代新生代
12. 乙的末期( )
A. 哺乳动物灭绝 B. 恐龙灭绝 C. 蕨类植物繁盛 D. 人类出现
13. 下图为两幅等压线图,读图,A、B、C、D四处风力最大的是( )
A. A地 B. B地 C. C地 D. D地
14. 下图表示“南半球近地面等压线和风向示意图”,其中正确表示风向的是
A. A B. B C. C D. D
15. 读下图,关于空气运动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 ④处气温低,空气收缩下沉
B. ③处气压较④处高,所以空气下沉
C. ⑥处气温高、气压低,空气下沉补充
D. ①处空气上升是因为气压高
16. 以下四图中昼夜温差最大的是( )
A. B.
C. D.
17. 如图是形成北半球近地面风的各种力的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有( )
①图中a是使大气运动的水平气压梯度力
②图中b是使风力增强的地面摩擦力
③图中c是使风向向右偏转的地转偏向力
④图中c是使风向发生变化的气压梯度力
A. ①② B. ①③ C. ③④ D. ②④
18. 大气垂直分层中形成航空最佳飞行层的主要原因是该层
A. 气温下部高上部低,大气层的结构稳定 B. 大气以平流运动为主,大气的能见度好
C. 大气易电离,利于保持与地面短波通讯 D. 水汽含量多,尘埃少不容易成云致雨
2018年12月22日,中国航天科工集团“虹云工程”首颗卫星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标志着中国低轨宽带通信卫星系统建设迈出实质性一步。“虹云工程”计划发射156颗卫星,这些卫星将充当“太空路由器”角色,在距离地面1 000千米的低空轨道上组网围绕地球运行。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9. “虹云工程”首颗卫星从发射到进入预定轨道,依次经过的是( )
A. 对流层 中间层 高层大气
B. 高层大气 平流层 对流层
C. 平流层 高层大气 对流层
D 对流层 平流层 高层大气
20. “虹云工程”首颗卫星从发射到进入预定轨道,气温的垂直变化规律是( )
A. 降低—升高—降低—升高
B. 升高—降低—升高—降低
C. 降低—升高—降低
D. 升高—降低—升高
二、综合题
21. 读地震波速度与地球内部构造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地震波速度变化线中(S)表示____波,(P)表示____波。
(2)图中各圈层名称:A:____,B:____,C:____。
(3)S、P两种地震波大约陆地地下____km处速度明显加快,从而发现了D____不连续面。
(4)在2900km深处,S波____,P波波速____,从而发现了E____不连续面。
22. 读“太阳大气结构图”,回答下列问题。
(1)A为____层,该层出现的太阳活动是____,活动周期是____年。
(2)B是____层,该层有时会出现突然增亮的部分,叫做____。
(3)C是____层。
(4)太阳活动爆发时会对地球产生什么影响?
23. 读“某地区地质剖面图”,回答下列问题。
(1)三叶虫化石可能存在于____或____(填序号)地层,该时期应为____环境。
(2)②地层可能找到____动物化石,在该类动物繁盛时期的气候、植被特点为____。
(3)研究发现当地蕴藏着丰富的煤矿,在____(填序号)地层能找到。在该层成煤期____植物出现,____繁盛。
(4)图中地层由老到新依次是____(填序号),②时代结束的重要标志是____。
24. 读“大气的垂直分层示意图N”和“某地的气压状况图P”,图P是图N中的A层某地,该地位于北半球,回答下列问题。
(1)A为____层,其直接热源是____,该层大气温度随高度升高而____(升高或降低)。
(2)图P中1、2、3、4、5表示气压相等的数码是____,表示气压最高的数码是____。
(3)甲、乙两处气温较高的是____处,气压较高的是____处。
(4)若图P表示的是海滨地区晴热白天的热力环流图,则甲地为____(海洋或陆地);若表示的是城市和郊区之间的热力环流,则乙地为____(城市或郊区)。
(5)若图P表示的是北半球中纬度某平原地区,则甲、乙两地之间的风向为____。
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试卷
高一地理
一、单选题:共20题,每题3分,共60分
1. 太阳系内八大行星(由近到远)依次是( )
A. 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 B. 水星、金星、地球、火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木星
C. 火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木星、水星、金星、地球 D. 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考查的主要知识点为:太阳系的结构。太阳系以太阳为中心,由内向外依次分布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等八大行星,故D正确,ABC错误。故选D。
2. 人类居住的地球,在天体类型中属于( )
A. 行星 B. 恒星 C. 星云 D. 卫星
【答案】A
【解析】
【详解】人类居住的地球是太阳系八大行星之一,地球是行星,A正确。太阳是恒星,地球是太阳系八大行星之一,地球是行星,B错误。星云是由星际空间的气体和尘埃结合成的云雾状天体,地球是行星,C错误。卫星是绕行星公转的天体,地球是行星,D错误。故选A。
3. 地球是宇宙中目前已知的唯一存在着高级智慧生物的天体,其适宜的条件有( )
①适宜的温度
②适宜生物呼吸的大气
③液体水的存在
④安全、稳定的宇宙环境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地球上生命存在的条件,自身条件是有适宜的温度、水和可供生命呼吸的大气。外部条件是地球有安全、稳定的宇宙环境,故选D。
4. 下列各组行星均属类地行星的是 ( )
A. 金星、地球、火星 B. 水星、木星、土星
C. 地球、天王星、木星 D. 火星、水星、冥王星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太阳系八大行星的结构特征,将行星分为三类。类地行星包括:水星、金星、地球、火星;巨行星:木星、土星;远日行星:天王星、海王星。所以选A。
5. 下列物质属于天体的是( )
①卫星②按航线飞行的飞机③返回地面的神舟号宇宙飞船④流星体
A. ① B. ①② C. ①④ D. ①②③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天体的判断依据是:①看它是不是宇宙中物质的存在形式,星际物质尽管用肉眼看不见,但它是天体;②看它是不是宇宙间的物质,天体的某一部分不是天体;③看它是不是位于地球的大气层中,位于外层空间的是天体,位于地球大气层中的不是天体。因此卫星、流星体是天体,按航线飞行的飞机、返回地面的神舟号宇宙飞船位于地球大气层中,不是天体。故C正确,A、B、D错误。故选C。
6. 平时我们肉眼看到的太阳是
A. 太阳外部的整个大气层 B. 太阳内部
C. 太阳大气的色球层 D. 太阳大气的光球层
【答案】D
【解析】
【分析】本题考查太阳大气结构。
【详解】肉眼只能看到光球层,色球层和日冕层只有在日食时能看到,或借助仪器观测。
7. 下列关于太阳活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在黑子数目最多的地方和时期,耀斑等其他形式的太阳活动就很少出现
B. 太阳黑子的多少和大小,可以作为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
C. 太阳黑子多少的周期变化大约为11年,耀斑多少的变化周期大约分若干分钟
D. 太阳大气层从里向外分为光球、色球和日冕三层,黑子和耀斑就出现在光球层
【答案】B
【解析】
【分析】考查太阳活动的标志。
【详解】太阳大气由里往外分为光球层,色球层,日冕层。光球层上的太阳活动类型为黑子,色球层上的太阳活动类型为耀斑。黑子数目和耀斑大小变化的周期大约都为11年,所以黑子数目的多少才是太阳活动的主要标志,B正确。所以本题选择B选项。
8. 关于青藏高原年太阳辐射总量最多的原因,说法正确的是( )
①青藏高原平均海拔高,空气比较洁净,尘埃少,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小,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强
②青藏海拔高,空气比较稀薄,水汽含量少,云量较少,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小,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强
③青藏高原纬度较高
④阴雨天多,晴天少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③ D. ①③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考查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青藏高原平均海拔高,空气比较洁净,尘埃少,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小,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强;青藏海拔高,空气比较稀薄,水汽含量少,云量较少,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小,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强 ,青藏高原纬度较低,太阳高度角大,且晴天较多,据此分析①②正确,③④错误。故选A。
9.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地球大气中有了氧气,才有了生物发展演化
B. 蓝藻属于真核生物
C. 人类出现是生物发展史上的重大飞跃
D. 目前地球处于寒冷期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地球的演化等相关知识。
A、大气层中的氧气主要来自植物的光合作用,A错误;
B、蓝藻属于原核生物,B错误;
C、人类的出现是生物进化中的重大飞跃,C正确;
D、目前地球正处于温暖期,D错误。
故选C。
10. 石炭~二叠纪是地质史上最重要的成煤时期,由此可推知当时的地理环境特点为:
A. 干燥、冷热多变 B. 全球气候分带明显
C. 湿润、森林茂密 D. 寒冷、冰雪广布
【答案】C
【解析】
【详解】煤是地质史上的植物遗体经复杂的地质作用形成的,石炭~二叠纪既然是地质史上最重要的成煤时期,那就可以推知当时气候湿润、森林茂密,所以选C。
下图为某时期地质年代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植物界
藻菌时代
裸子植物
被子植物
动物界
脊椎动物
两栖动物
哺乳动物
地质年代
甲
乙
11. 甲、乙两个地质年代依次是( )
A. 古生代中生代 B. 元古宙古生代 C. 中生代古生代 D. 古生代新生代
12. 乙的末期( )
A. 哺乳动物灭绝 B. 恐龙灭绝 C. 蕨类植物繁盛 D. 人类出现
【答案】11. A 12. B
【解析】
【分析】
【11题详解】
由图可知,甲时期的主要动物包括海洋无脊椎动物、脊椎动物、两栖动物等,应为古生代时期,乙时期主要动物为爬行动物,应为中生代,A正确,BCD错误。故选A。
【12题详解】
中生代末期出现了生物大灭绝事件,中生代被称为恐龙的时代,因此恐龙灭绝,B正确。哺乳动物没有灭绝,蕨类植物繁盛是在古生代时期,人类出现是在新生代,ACD错误。故选B。
【点睛】地质时期生物的演化发展简史大概是:原始的蓝细菌、藻类→埃迪卡拉动物群→小壳动物群→澄江动物群→寒武纪生命爆发,三叶虫等原始节肢动物繁盛→半索动物出现、鱼类出现、腔肠动物繁盛、海洋节肢动物开始衰落、头足类、腕足类出现→泥盆纪植物登陆,之后节肢动物登陆、鱼类登陆→两栖动物及原始爬行动物出现→爬行动物繁盛,海洋中鱼类繁盛,陆地蕨类及原始裸子植物繁盛→恐龙繁盛,菊石繁盛,裸子植物繁盛→恐龙绝灭,爬行动物衰落,菊石绝灭,裸子植物衰落,原始哺乳动物和被子植物出现→哺乳动物和被子植物繁盛→人类出现。
13. 下图为两幅等压线图,读图,A、B、C、D四处风力最大的是( )
A. A地 B. B地 C. C地 D. D地
【答案】C
【解析】
【详解】读图,两图的图幅相同,等压线的气压差不同,比例尺不同。甲图的比例尺小,表示的实际范围大,单位距离上的气压差小,风力小,A、B错。乙图比例尺大,表示的实际范围小,单位距离上气压差大,C处等压线较密集,风力最大,C对,D错。故选C。
14. 下图表示“南半球近地面等压线和风向示意图”,其中正确表示风向的是
A. A B. B C. C D. D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水平气压梯度力方向可知,风总是由高压区吹向低压区,可排除B、D;南半球风向向左偏,C正确,A错误。故选C。
15. 读下图,关于空气运动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 ④处气温低,空气收缩下沉
B. ③处气压较④处高,所以空气下沉
C. ⑥处气温高、气压低,空气下沉补充
D. ①处空气上升是因为气压高
【答案】A
【解析】
【详解】在本热力环流示意图中,4地因地面温度低,地面上方空气冷却下沉,A正确。3处位于高空,4处位于地面,3处气压低于4处,B错误。6处空气下沉气温低气压高,C错误。1处空气上升是因为受热,气压低,D错误。所以选A。
16. 以下四图中昼夜温差最大的是( )
A. B.
C. D.
【答案】C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晴朗的白天和晴朗的夜晚这样的天昼夜温差是最大的,晴朗的白天空中的云量比较少,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比较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量较多,地面以及近地面的气温就比较高,而夜晚晴朗无云,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比较弱,地面的热量损失就比较严重,那么夜晚的温度就比较低。读图可知在ABCD四幅图中,C图的白天是晴朗的,夜晚也是晴朗的,因此可知四图中昼夜温差最大的是C图,可知ABD错误,故C正确。
【点睛】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晴朗的白天和晴朗的夜晚这样的天气的昼夜温差是最大的。
17. 如图是形成北半球近地面风的各种力的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有( )
①图中a是使大气运动的水平气压梯度力
②图中b是使风力增强的地面摩擦力
③图中c是使风向向右偏转的地转偏向力
④图中c是使风向发生变化的气压梯度力
A. ①② B. ①③ C. ③④ D. ②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读图可知,图中a由气压高处指向气压低处,与当地等压线垂直,因此应是使大气产生水平运动水平气压梯度力,①正确;图中b与风向相反,应为摩擦力,使风力减弱,②错。图中c与风向垂直指向右,应为改变风向的地转偏向力,不是水平气压梯度力,③正确,④错。故选B。
18. 大气垂直分层中形成航空最佳飞行层的主要原因是该层
A. 气温下部高上部低,大气层的结构稳定 B. 大气以平流运动为主,大气的能见度好
C. 大气易电离,利于保持与地面短波通讯 D. 水汽含量多,尘埃少不容易成云致雨
【答案】B
【解析】
【分析】考查平流层特征。
【详解】最佳飞行层是平流层;平流层下部气温低于上部(臭氧吸热,温度高),无对流现象,大气以平流为主,天气晴朗大气的能见度好,利于飞行。B正确。
2018年12月22日,中国航天科工集团“虹云工程”首颗卫星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标志着中国低轨宽带通信卫星系统建设迈出实质性一步。“虹云工程”计划发射156颗卫星,这些卫星将充当“太空路由器”角色,在距离地面1 000千米的低空轨道上组网围绕地球运行。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9. “虹云工程”首颗卫星从发射到进入预定轨道,依次经过的是( )
A. 对流层 中间层 高层大气
B. 高层大气 平流层 对流层
C. 平流层 高层大气 对流层
D. 对流层 平流层 高层大气
20. “虹云工程”首颗卫星从发射到进入预定轨道,气温的垂直变化规律是( )
A. 降低—升高—降低—升高
B 升高—降低—升高—降低
C. 降低—升高—降低
D. 升高—降低—升高
【答案】19. D 20. A
【解析】
【19题详解】
大气垂直方向上存在物理性质的显著差异,自下而上依次分为:对流层、平流层和高层大气。所以“虹云工程”首颗卫星从发射到进入预定轨道,依次经过对流层、平流层和高层大气。故本题选择D。
【20题详解】
“虹云工程”首颗卫星从发射到进入预定轨道,气温先降低(对流层:气体上冷下热,一般温度随高度递增而递减),后升高(平流层:气体上热下冷),后降低再升高(高层大气:高层大气的热状态受太阳紫外辐射加热所控制,所以大气温度随高度增高而增大),综合选项应该是:降低—升高—降低—升高。故本题选择A。
二、综合题
21. 读地震波速度与地球内部构造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地震波速度变化线中(S)表示____波,(P)表示____波。
(2)图中各圈层名称:A:____,B:____,C:____。
(3)S、P两种地震波大约在陆地地下____km处速度明显加快,从而发现了D____不连续面。
(4)在2900km深处,S波____,P波波速____,从而发现了E____不连续面。
【答案】(1) ①. 横 ②. 纵
(2) ①. 地壳 ②. 地幔 ③. 地核
(3) ①. 33 ②. 莫霍界面
(4) ①. 消失 ②. 变慢 ③. 古登堡界面
【解析】
【小问1详解】
图中SP两条曲线代表地震波传播速度变化曲线,从图中可以看出,两条曲线从地面向地球内部变化,波速先变大,在2900千米附近达到欧最大值,接下来,横波突然消失,纵波波速急剧下降,可判断S代表横波,P代表纵波。
【小问2详解】
依据地震波的传播速度变化,地球内部共划分三个圈层和两个不连续界面。由外向内依次是:地壳、莫霍面、地幔、古登堡面、地核。A是地壳,B是地幔,C是地核。
【小问3详解】
依据地震波的传播速度变化,地球内部共划分三个圈层和两个不连续界面,从图中可以看出,两条曲线从地面向地球内部变化,波速在地下33千米附近显著增大,划分出一个界面,为莫霍面。
【小问4详解】
从图中可以看出,S代表横波,P代表纵波,两条曲线在2900千米处有明显变化,横波突然消失,纵波传播速度急剧下降,出现第二个界面为古登堡面。
22. 读“太阳大气结构图”,回答下列问题。
(1)A为____层,该层出现的太阳活动是____,活动周期是____年。
(2)B是____层,该层有时会出现突然增亮的部分,叫做____。
(3)C是____层。
(4)太阳活动爆发时会对地球产生什么影响?
【答案】(1) ①. 光球 ②. 黑子##太阳黑子 ③. 11
(2) ①. 色球 ②. 耀斑
(3)日冕 (4)扰动电离层,干扰无线电短波通讯;扰动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使两极地区产生“极光”现象;许多自然灾害的发生也与太阳活动有关;影响天气和气候。
【解析】
【分析】本大题以太阳大气结构图为材料,涉及太阳的大气层结构、太阳活动及对地球的影响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
【小问1详解】
由题中图可以看出,A位于太阳大气层的最里层,为光球层,该层出现的太阳活动是太阳黑子。太阳活动的重要标志是太阳黑子和耀斑,它们在时间上呈现周期性的变化,最明显的周期平均约为11年。
【小问2详解】
由题中图可以看出,B位于太阳大气层的中间层,是色球层,该层有时会出现突然增亮的部分,叫做耀斑。
小问3详解】
由题中图可以看出,C位于太阳大气层的最外层,是日冕层。
【小问4详解】
太阳活动发射的电磁波会干扰地球的电离层,影响无线短波通讯;抛出的高能带电粒子干扰地球磁场,使地球出现“磁暴”现象;同时,高能带电粒子冲进两极地区,与那里的高空稀薄大气相互碰撞,还会出现极光;另外,地球上的一些自然灾害(如地震、水旱灾害等),与太阳活动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太阳活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区域的天气和气候。
23. 读“某地区地质剖面图”,回答下列问题。
(1)三叶虫化石可能存在于____或____(填序号)地层,该时期应为____环境。
(2)②地层可能找到____动物化石,在该类动物繁盛时期的气候、植被特点为____。
(3)研究发现当地蕴藏着丰富的煤矿,在____(填序号)地层能找到。在该层成煤期____植物出现,____繁盛。
(4)图中地层由老到新依次是____(填序号),②时代结束的重要标志是____。
【答案】(1) ①. ③ ②. ④ ③. 海洋
(2) ①. 爬行 ②. 气候温暖湿润,植被茂密。
(3) ①. ③ ②. 裸子 ③. 蕨类
(4) ①. ④,③,②,① ②. 恐龙灭绝
【解析】
【分析】本题以“某地区地质剖面图”为试题背景,涉及了沉积岩、地质年代和生物进化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的能力,旨在培养学生的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和人地协调观等核心素养。
【小问1详解】
结合所学可知,三叶虫属于古生节肢动物,生活在海底,生于寒武纪(5.7亿年前)即属于古生代早期,消亡于二叠纪末期(2.52亿年前)即属于古生代晚期,由题中的剖面图可知,三叶虫化石可能存在于③地层(古生代晚期)、④地层(古生代早期),该时期应为海洋环境。
【小问2详解】
读图可知,②地层为中生代地层,结合所学可知,中生代这段时期的优势动物是爬行动物,尤其是恐龙,所以中生代时期又被称为“爬行动物时代”,当时气候温暖湿润,裸子植物繁盛。所以在②地层中可能找到爬行类动物化石,该时期气候特点温暖湿润,植被茂密。
【小问3详解】
读图,结合所学可知,①新生代地层对应时期被子植物高度繁盛;②中生代地层对应时期裸子植物繁盛;③古生代晚期地层对应时期蕨类植物繁盛,是重要的成煤期,蕴藏着丰富的煤矿,在③地层成煤期裸子植物出现,蕨类植物繁盛。
【小问4详解】
结合所学可知,地质时代按照距现在的时间从长到短,依次为太古代、元古代、古生代、中生代和新生代5个时期;一般来说,沉积岩埋藏位置越靠下,年代越久,因此图中地层由老到新依次是④③②①。中生代末期发生了全球性生物大规模灭绝,②时代结束的重要标志是恐龙灭绝。
24. 读“大气的垂直分层示意图N”和“某地的气压状况图P”,图P是图N中的A层某地,该地位于北半球,回答下列问题。
(1)A为____层,其直接热源是____,该层大气温度随高度升高而____(升高或降低)。
(2)图P中1、2、3、4、5表示气压相等的数码是____,表示气压最高的数码是____。
(3)甲、乙两处气温较高的是____处,气压较高的是____处。
(4)若图P表示的是海滨地区晴热白天的热力环流图,则甲地为____(海洋或陆地);若表示的是城市和郊区之间的热力环流,则乙地为____(城市或郊区)。
(5)若图P表示的是北半球中纬度某平原地区,则甲、乙两地之间的风向为____。
【答案】(1) ①. 对流 ②. 地面 ③. 降低
(2) ①. 1、2、3##123 ②. 5
(3) ①. 乙 ②. 甲
(4) ①. 海洋 ②. 城市
(5)西北风
【解析】
【分析】本题以大气的垂直分层示意图、某地的气压状况图为背景设置问题,涉及气温、气压值排序、热力环流应用、风向判断等知识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能力及综合思维能力,结合材料信息以及所学地理知识分析作答即可。
【小问1详解】
据图可知,A为离地面最近的大气层,为对流层,对流层大气主要通过吸收地面辐射而增温,地面是其直接热源,该层大气温度随高度升高而降低。
【小问2详解】
由所学知识可知,位于同一等压面的点气压相等,等压面向上凸出为高压,等压面向下弯曲为低压;同一垂直方向,海拔越低气压越高。据图可知,123气压相等,气压最高点为4,气压最低点为5。
【小问3详解】
由所学知识可知,近地面的气压状况与高空正好相反,由第(2)题可知,4地高空形成高压,5地高空形成低压,5对应的近地面甲是高压,4对应近地面乙是低压;近地面的气温高,空气膨胀上升,形成低压;气温低,空气收缩下沉,形成高压。则甲、乙两处气温较高的是乙,气压较高的是甲。
【小问4详解】
由所学知识及第(3)题解析可知,海陆间存在着热力性质的差异,海洋热容量大,升温慢降温也慢;陆地升温快降温也快。若图P表示海滨地区晴热白天,甲处气压较高,甲地为海洋;若表示的是城市和郊区之间的热力环流,由于热岛效应的影响,城市气温高于郊区,所以乙为城市。
【小问5详解】
同一水平面上,空气从高压流向低压。风由甲处流向乙处,据题意“该地位于北半球”,则受地转偏向力的作用向右偏转,结合图中方向信息,最终在水平气压梯度力、摩擦力以及地转偏向力的共同作用向偏转为西北风。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3阿克苏地区柯坪县柯坪湖州国庆中学高三上学期9月月考地理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2阿克苏地区柯坪县柯坪湖州国庆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含解析,文件包含新疆阿克苏地区柯坪县柯坪湖州国庆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含解析doc、新疆阿克苏地区柯坪县柯坪湖州国庆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无答案doc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3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2阿克苏地区柯坪县柯坪湖州国庆中学高三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含解析,文件包含新疆阿克苏地区柯坪县柯坪湖州国庆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含解析doc、新疆阿克苏地区柯坪县柯坪湖州国庆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无答案doc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7页, 欢迎下载使用。
![英语朗读宝](http://img.51jiaoxi.com/images/c2c32c447602804dcbaa70980ee6b1a1.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