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第1课 文明的产生与早期发展 课件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8/13652066/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2021-2022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第1课 文明的产生与早期发展 课件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8/13652066/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2021-2022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第1课 文明的产生与早期发展 课件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8/13652066/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2021-2022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第1课 文明的产生与早期发展 课件第4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8/13652066/0/3.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2021-2022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第1课 文明的产生与早期发展 课件第5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8/13652066/0/4.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2021-2022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第1课 文明的产生与早期发展 课件第6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8/13652066/0/5.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2021-2022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第1课 文明的产生与早期发展 课件第7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8/13652066/0/6.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2021-2022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第1课 文明的产生与早期发展 课件第8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8/13652066/0/7.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1课 文明的产生与早期发展 教学演示课件ppt
展开
这是一份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1课 文明的产生与早期发展 教学演示课件ppt
第一单元 古代文明的产生与发展 第 1 课 文明的产生与早期发展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一、人类文明的产生1.原始社会发展漫长时间经历了二三百万年特点①生产力低下(采集、狩猎)②生产资料公有(土地、森林、沼泽、河流、海洋等)③人们在生产中结成平等互助关系(氏族成员共同劳动)④劳动产品平均分配(没有私有财产,也没有阶级)一、人类文明的产生采集狩猎食物的采集者 “未有火化,食草木之食,鸟兽之肉,饮其血,茹其毛。”——《礼记·礼运》一、人类文明的产生1、前提:农耕和畜牧的产生农耕畜牧食物的生产者 左边两幅图大约绘制于5000—6000 年前,反映农业和畜牧业刚刚产生时的情景。虽然原始时代的艺术家们采取了印象化的手法,但我们仍能清楚地发现,左上图的人们在放牧,左下图的人们在收割。人类文明的产生?采集狩猎农耕畜牧生产力提高生产力就是人实际进行生产活动的能力,也是劳动产出的能力。一、人类文明的产生2、基本标志:阶级的产生、国家的形成和文字的出现(1)阶级的出现社会分工的发展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剩余产品的出现私有制的产生 在有关原始社会后期的考古发现中,人们居住的房屋出现了明显区别,富人的房屋宽敞明亮,墓葬随葬品丰厚;穷人的房屋则矮小破旧,墓葬中随葬品很少或几乎没有。 ——《中外历史纲要》(下)P3统治者和被统治者出现农耕畜牧的产生一、人类文明的产生2、基本标志:阶级的产生、国家的形成和文字的出现(2)国家的形成农耕畜牧的产生分工的发展早期城市的出现(城市的出现,是国家产生的一个重要标志。)一、人类文明的产生2、基本标志:阶级的产生、国家的形成和文字的出现(2)国家的形成部落之间爆发战争奴隶反抗奴隶主的斗争政府、军队和监狱等出现原始社会部落战争想象图国家开始形成出现(原来的部落首领演变为国家的君主;最初的官僚形成。)一、人类文明的产生2、基本标志:阶级的产生、国家的形成和文字的出现(3)文字的产生 种植植物能养活的人口要比采集食物所能养活的人口多得多。……农业生产率增长使食物有了剩余,能够供养新产生的祭司阶级、士兵和吏。……文字就是祭司们出于记事的需要而做出的一大发明。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农耕畜牧手工业商业生产力提高生产效率提高剩余产品私有制阶级统治者被统治者定居定居点早期城市国家政府军队监狱文字2.社会分工及其意义①农业和畜牧业的产生(第一次社会大分工),使人类从食物的采集者变成食物的生产者。原始农业:西亚的大麦、小麦和豆类;南亚的芋头;中国的水稻和粟; 中南美洲的玉米和南瓜。原始畜牧:羊、猪和牛等动物。②农业和手工业的分工(第二次社会大分工,有人专门制作实用的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品)①促进了交换和贸易的产生,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②让一部分人能够脱离社会生产活动而从事专门的管理和文化创造工作③促进人们定居生活和早期城市的出现二、古代文明的多元特点1.早期文明12345①西亚:两河流域②北非:尼罗河流域③南亚:印度河、恒 河流域④中国:黄河和长江 流域⑤欧洲:巴尔干半岛 南部和爱琴 海地区2.多元特点类型大河文明:西亚、埃及 印度、中国海洋文明:希腊特点大河文明:以发展种植农业为主的农耕经济,一般都建立起 地区性大国,实行君主专制的政治统治海洋文明:以发展工商业和对外贸易为主的经济,适应这种 经济发展要求,通常建立起城邦民主政治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 世界上最早的文明诞生于西亚的两河流域、埃及的尼罗河流域、南亚的印度河和恒河流域、欧洲巴尔干半岛南部和爱琴海的部分岛屿上,以及中国的黄河、长江流域。古代各个文明基本独立发展,表现出明显的多元特征。1二、古代文明的多元特点1.古巴比伦文明 幼发拉底河与底格里斯河发源于小亚细亚东部(土耳其境内)亚美尼亚高原,缓慢地经过南部平原。在离入海口约190公里处汇合,注入波斯湾。两河带来的巨量泥沙在下游不断淤积,形成了辽阔的大平原。把一片干早贫瘠的地区变成了西亚唯一的沃土肥田。 “美索不达米亚”《圣经》称为“伊甸园”,古希腊语,意为“两条河中间的地方”,故又称为两河流域。古巴比伦文明两河流域大部分地区干旱少雨,但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提供了充足的水源。①古代巴比伦文明自然环境文明进程政治文明建立君主专制制度精神文明②古代埃及文明自然环境文明进程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埃及地处干旱地区,但尼罗河的定期泛滥,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尼罗河还提供了连通上下埃及的交通条件。最高统治者称法老,法老被视为神在人间的代表,掌握着政治、经济和军事等最重要的权力。法老之下,设有官员分别处理政府和地方事务。神话和文学故事象形文字太阳历金字塔莎草纸二、古代文明的多元特点2、东北非尼罗河流域的古埃及文明(1)公元前3100年左右:埃及初步实现统一,建立起官僚系统。(2)文明象征:象形文字、金字塔和狮身人面像埃及法老被视为神在人间的代表,掌握着政治、经济和军事等最重要的权力。法老图坦卡蒙安葬面具胡夫金字塔和狮身人面像 这段话表现了法老怎样的地位? 思考点 古代西亚的两河流域和埃及的尼罗河流域的自然环境如何影响了它们各自文化的特点?知识回顾古代中国文明自然环境文明进程政治文明精神文明?根据已学过的中国历史知识概括相关问题③古代印度文明自然环境文明进程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印度河流域的大平原,恒河流域雨水丰沛、植被茂盛,都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形成种姓制度(等级森严、贵贱分明、职业世袭、法律地位不平等:婆罗门主掌宗教祭祀;刹帝利主要由以国王为首的武士集团构成,负责统治和保卫国家;吠舍的大多数是普通劳动者,少部分是富有的商人;首陀罗地位最低,需要为前三个等级服务。婆罗门教的说教,为种姓制度提供了理论和宗教基础。后来,在四个种姓之外,还出现了“贱民”)佛教史诗《摩诃婆罗多》和《罗摩衍那》天文、历法、数学、医学创造了从1到9的数字,发明了“0”,提出了按位计值的方法二、古代文明的多元特点3、南亚次大陆的古印度文明(2)公元前6世纪:一些列雅利安人国家形成(位于恒河流域)①种姓制度形成二、古代文明的多元特点3、南亚次大陆的古印度文明(2)公元前6世纪:一系列雅利安人国家形成(位于恒河流域)②佛教产生创立者:释迦摩尼 创始人释迦牟尼主张众生平等,抨击种姓制度高下分明的等级体系,赢得了大批信众,对种姓制度形成了一定程度的冲击。④古代希腊文明自然环境文明进程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巴尔干半岛南部及周边岛屿,这里多山少平原,陆上交通不便,不利于地区性大国的兴起,但有利于发展工商业和对外贸易小国寡民、独立自治;斯巴达实行寡头政治(少数人掌握政权);雅典实行民主政治(奴隶制;公民;公民大会)神话、悲剧、喜剧“史学之父”:希罗多德;政治史奠基人:修昔底德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1二、古代文明的多元特点4.古希腊文明《荷马史诗》埃斯库罗斯(“悲剧之父”)阿里斯托芬(“喜剧之父”)1二、古代文明的多元特点4.古希腊文明希罗多德西方“历史之父”修昔底德政治史传统的奠基人苏格拉底(“美德即知识”)柏拉图(“理想国”)亚里士多德(我爱我师,但我更爱真理)课堂总结BCBCD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1课 文明的产生与早期发展 评课课件ppt
这是一份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一单元 古代文明的产生与发展第1课 文明的产生与早期发展 教课ppt课件,共1页。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1课 文明的产生与早期发展 教课内容课件ppt,共42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方法,课后作业,教学效果预测,感谢聆听敬请指正,第1课,文明的产生与早期发展,生产力发展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