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下+资本主义国家的新变化 教案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8/13652161/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必修下+资本主义国家的新变化 教案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8/13652161/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必修下+资本主义国家的新变化 教案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8/13652161/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19课 资本主义国家的新变化教案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19课 资本主义国家的新变化教案设计,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材分析,学生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分析,教学设计思路,教学过程设计,教学理念,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资本主义国家的新变化
一、教材分析
作为《中外历史纲要(下)第八单元第19课, 教材主要从四个方面向学生介绍了二战后,世界资本主义国家的新变化:1.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生产关系方面的新调整。2.二战后,生产力方面的新发展、新突破。(第三次科学技术革命)3.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社会关系新变化。4.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社会治理方面的新发展、新进展和新问题。
二、学生分析
高一的学生经过近高中一学期的历史知识的系统 学习,已经初步具备了用历史发展的眼光来分析、比较、归纳、概括历史知识的能力。但是,大多数学生在现行教育体制下,学习负担较重,无法做到历史学科的深入学习,历史知识储备和认知水平有限,本课我通过丰富的图片、生动的视频史料教学等符合学生认知的学习方式,呈现身边鲜活的历史,调动孩子学生的主动性,培养积极思维,从而让学生对 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的新变化形成深刻认识。
三、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
了解二战后资本主义各国宏观调控的主要措施、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的建立、宗旨及其影响。了解第三次科学技术革命的原因、内容、影响。理解资本主义国家阶级关系的新变化。认识福利国家的概念及评价。了解发生在资本主义国家的大规模的社会运动。
2.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历史资料和图表,唤起学生学习热情。
(2)通过对本课的阅读和学习,培养学生概括能力、自主探究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分析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的新变化,让学生再次感受到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原理、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关系的原理。(2)通过对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学习,让学生再次感受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基本结论。(3)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体会到不断改革和调整会促成资本主义社会的不断进步,说明资本主义制度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并非只有对抗,还有相互适应和可协调的一面。
四、教学重难点分析
重点 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的表现及原因
难点 对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原因和性质的分析
五、教学设计思路
1、突出唯物史观,以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成就来证明马克思说:“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这一论断的正确。
2、通过阅读史料,锻炼学生对历史事物进行理性分析和客观评价的态度、能力和方法。
六、教学过程设计
课程讲授
(板书)资本主义国家的新变化
一、国家的宏观调控
问题1:战后资本主义各国加强宏观调控的背景是什么?你认为该政策的理论依据是什么?(学生总结回答,教师归纳)
①自由放任政策的弊端:②二战的教训: ③社会主义制度的冲击:
④现实因素: ⑤凯恩斯主义的影响:
学生回答,
教师补充
课程讲授
问题2:国家宏观调控的措施有哪些?这些措施的本质是什么?
国内措施:①②③④
本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
学生回答,
教师补充
课程讲授
问题3:二战后为维护世界经济秩序,在美国主导下做了哪些制度性安排?对资本主义世界和美国的意义分别是什么?(学生总结,教师归纳)
问题4 IMF与WB的关系是什么?GATT与WTO的区别在哪里?
学生回答,
教师补充
课程讲授
二、第三次科技革命(板书)
问题5: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发生背景、出现时间、和代表性部门分别是什么?
学生回答,
教师补充
课程讲授
问题6:有人说每一次工业革命同时也是社会关系上的一场革命,请举例说明。
第一次工业革命: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的尖锐对立第二次 垄断资产阶级的壮大 第三次 白领工人、新中间阶层
学生回答,
教师补充
课程讲授
问题7:有人认为,白领工人和中间阶层人数的增加是资本主义社会的稳定因素。你是否同意这种看法?说说你的理由(学生总结回答,教师归纳)
(板书)二、“福利国家”与社会运动
学生回答,
教师补充
课程讲授
问题8:什么是“福利国家”?出现的原因是什么?如何评价“福利国家”?
学生回答,
教师补充
问题9:列举二战后著名的社会运动及其斗争内容,如何看待这些社会运动?(学生总结回答,教师归纳)
学生回答,
教师补充
七、教学理念(如为个性化教学所做的调整,为自主学习所做的支持、对学生能力的培养的设计,教与学方式的创新等)
1.采用多媒体教学和问题化相结合的教学方式 ,遵循兴趣教学的原则,力图改变学生被动学习的局面,充分调动学生自主探究的积极性。突出学主体地位和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的发挥,让学生在阅读史料的过程中形成认识、应用阅读方法和分析问题的思路。
2.尽可能尝试教师放权,将自己转变成课堂的引导者,交给学生更多的自主权,充分发挥学生合作的优势,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推动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
3采取穿越时空的教学法,让历史鲜活起来。组织学生对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组织和世界银行的贷款项目进行现场判定,加深对两个组织宗旨和职能的理解。
八、板书设计
资本主义国家新变化
国家的宏观调控
1、背景
2、国内措施及调整(1) (2) (3) (4) (5)
3、战后的国际经济组织
(1)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
(2)世界银行WB
(3)关贸总协定GATT(4)WTO
二、第三次科技革命
1、背景(1) (2) (3) (4)
2、代表性成就(1) (2) (3) (4) (5) (6) (7)
三、阶级关系的新变化
1、变化
2、影响
四、“福利国家”与社会运动
1、概念
2、评价
3、问题及调整
4、重大的社会运动及评价
九、教学评价设计(课堂练习)
1.工业革命开始后,亚当·斯密提出自由放任经济政策,在以后的100多年里,资本主义国家普遍奉行该政策。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凯恩斯主义盛行,资本主义国家纷纷加强对经济的干预,20世纪70年代后,面对经济“滞胀”问题,资本主义国家又减少对经济的干预,这反映出的本质问题是( )
A.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政策摇摆不定
B.资本主义生产关系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而进行相应调整
C.没有哪种经济政策可使资本主义经济持续繁荣
D.资本主义国家尝试建立计划加市场的混合经济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答案:B
2.20世纪,美、英政府经济职能经历了几次转变,以下比喻体现了70年代以来,两国政府经济职能定位的是( )
A.“守夜人” B.“大管家”
C.“中间道路”D.“甩手掌柜”
答案:C
3.(2018·衡水金卷模拟五)二战后,美国不断发生种族危机,这引起国际舆论尤其是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的强烈批评,这迫使联邦政府不断推进民权改革。同时,美国政府也利用改革的成果,向国外讲述了美国种族和民主的故事,宣扬民主是解决美国种族问题的唯一方法。对此合理的解释是( )
A.和平与民主成为时代的主流
B.美国民族问题的处理远远不如苏联
C.国际关系格局影响社会发展
D.美苏通过输出价值观争夺文化霸权
【答案】C
4.(2018·江苏南通三模)关贸总协定的缔约各方只是使用临时适用议定书和其他加入议定书,对于它在先天如此不足的情况下,仍然能够取得巨大的成就,世人几乎均有惊奇之感。关贸总协定能够取得巨大的成就应是因为( )
A.基本消除了世界各国的贸易壁垒
B.拥有强制解决争端的法制化框架
C.倡导的贸易宗旨得到缔约方认可
D.基本解决世界贸易中的各类争端
【答案】C
5.(2018·云南师大附中高考适应性月考九)克林顿执政期间,美国经济出现了前所未有的一系列新现象:创纪录的长期繁荣、高增长,通货膨胀率下降,就业率上升。1996年美国《商业周刊》主编斯蒂芬·谢泼德指出,美国已进入一个新经济时代。材料旨在说明( )
A.美国经济呈现虚假繁荣
B.凯恩斯经济思想作用凸显
C.世界多极化格局的保障
D.信息技术成为经济发展动力
【答案】D
6.(2017·江苏高考)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结构发生新变化。以下是1990年和2003年不同类型国家三大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表:表中数据表明( )
A.高收入国家越来越忽视农业生产
B.中低收入国家各产业间发展均衡
C.不同类型国家产业结构的变革呈现平衡发展
D.不同类型国家产业结构的变革趋势基本相同
【答案】D
农业(%)
工业(%)
服务业(%)
1990年
2003年
1990年
2003年
1990年
2003年
低收入
32
24
28
27
40
49
中等收入
14
9
39
36
47
55
高收入
3
2
33
27
64
71
7.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马克思说:“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的物质存在条件在旧社会的胎胞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大体说来,亚细亚的、古希腊罗马的、封建的和现代资产阶级的生产方式可以看做是经济的社会形态演进的几个时代。”
材料二 在《邓小平文选》第 3 卷的最后部分,有一段结论性的话:“我坚信,世界上赞成马克思主义的人会多起来的,因为马克思主义是科学。它运用历史唯物主义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封建社会代替奴隶社会,资本主义代替封建主义,社会主义经历一个长过程发展后必然代替资本主义。这是社会历史发展不可逆转的总趋势,但道路是曲折。”
请回答
1 请列举20世纪以来“资本主义发挥生产力”的史实
2、两则材料的共同观点是什么?
参考答案:
史实⑴罗斯福新政及影响 ⑵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系列政策调整及影响
共同点 ⑴ 都认为社会主义最终会取代资本主义,但不是现在。
⑵都看到了当今资本主义发展的巨大潜力。(经济、社会管理、文化思想等等方面)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19课 资本主义国家的新变化教案设计,共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课标要求,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法学法,教学设计思路,教学理念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19课 资本主义国家的新变化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历史第八单元 20 世纪下半叶世界的新变化第19课 资本主义国家的新变化教学设计及反思,共10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课堂导入,讲授新课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