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第15课 货币的使用与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 说课课件第1页
    第15课 货币的使用与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 说课课件第2页
    第15课 货币的使用与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 说课课件第3页
    第15课 货币的使用与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 说课课件第4页
    第15课 货币的使用与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 说课课件第5页
    第15课 货币的使用与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 说课课件第6页
    第15课 货币的使用与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 说课课件第7页
    第15课 货币的使用与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 说课课件第8页
    还剩24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5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第15课 货币的使用与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说课课件ppt

    展开

    这是一份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第15课 货币的使用与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说课课件ppt,共32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首师大叶小兵教授,课标分析,教材分析,学情分析,学术动态,教学目标,教法学法,专业阅读,巧用大概念,创设新情境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新的课程方案)进一步精选了学科内容,重视以学科大概念为核心,使课程内容结构化,以主题为引领,使课程内容情境化,促进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实。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第4页
    大概念(big ideas)也被译为大观念、核心观念、核心概念等,依据所适用的范围不同,大概念有跨学科大概念和学科大概念之分。所谓学科大概念,是指能反映学科的本质,居于学科的中心地位,具有较为 广泛的适用性和解释力的原理、思想和方法,其主要特征为:(1)能反映学科的主要观点和思维方式,是学科结构的骨架和主干部分;(2)能统摄或包含大量的学科知识,具有普遍性和广泛的解释力;(3)能提供对于理解知识、研究和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或关键工具,可运用于新的情境,具有持久的可迁移应用价值。 ——顿继安、何彩霞《大概念统摄下的单元教学设计》
    “大概念”是既能反映学科本质,又能统摄大量学科知识的具有高度概括性的学科核心知识。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版2020年修订)》要求: 了解中外历史上货币发行和使用的情况,以及现代货币体系的形成。课标对本课知识点的要求有:①了解中外历史上货币发行和使用情况,特别是中国货币的使用情况; ②了解现代货币体系的形成,特别是二战后确立的布雷顿森林体系。
    (1)了解新课标对本课知识点的要求,分析这些知识点间的联系
    知识点间联系:从古代货币到现代货币,从个别国家的货币到世界货币体系。
    (2)了解新课标中可重点培养的核心素养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版2020年修订)》要求: 了解中外历史上货币发行和使用的情况,以及现代货币体系的形成。课标中可重点培养的核心素养:①中国货币的演变历程及其特征;②了解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与发展历程;③了解中外货币的发展史,感受中国货币演变的悠久历史,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同时打开国际视野。
    (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
    (唯物史观: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历史解释)
    (1)分析教材地位及可能存在的难点
    地位:对比初中和高中教材我们可以很明显的可以看出,本课内容在初中教材中较为零散,而且深度和广度都不及高中教材,所以高中教学的重点应该放在知识点的体系化、结构化和核心素养的渗透上。难点:1.本课的两个条目“中国货币的演进历程”和“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联系不够紧密,很容易上成两个无关知识的简单梳理。2.中国货币演进历程的内容较为庞杂,如何取舍,哪里详细讲哪里简要讲需要慎重考虑。3.货币历史的背后是经济、政治、文化的历史,如何挖掘其价值是一个难点。4.数字货币的发展、人民币国际化等相关问题是否要讲述,如何讲述也是一个需要思考的问题。
    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总共六个单元,各单元间没有非常强的递进或者因果关系,基本是处于并列的关系,都是从不同的视角讲述人类历史、人类文明的发展历程,所以本课没有必要过多的关注其他单元的内容,着重突显本课特色即可,从货币的视角了解人类文明的发展历程。
    (2)了解单元间的联系
    (3)了解单元内课与课之间的关系
    本单元内共有两课内容第15课“货币的使用与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和第16课“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这两课的联系并不紧密,如果非要说有什么联系的话那就是缴纳的赋税逐渐从实物发展为货币,但这并不是本课的主要内容,所以可以不用讲述。
    (4)了解课内各小标题间的联系
    一、中国货币的演进历程二、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
    初中没有相关的课程,但货币史与学生的生活联系非常紧密,所以学生虽然有一些相关的知识储备,但没有系统化和结构化
    钱币收藏、数字货币的发展、人民币国际化等都是目前比较热门的话题,很容易调动学生的兴趣。
    理解问题不够全面、不够深刻
    本课的主要任务是通过大概念让知识体系化和结构化,提升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培养五大核心素养。
    1.彭兴庭著:《不一样的极简货币史》,法律出版社2.刘精诚,李祖德著:《货币史话》,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3.李缙云,于炳文主编:《文物收藏图解词典》,浙江人民出版社4.何成刚:《历史课标解析与史料研习丛书: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复旦大学出版社5.千家驹、郭彦岗合著:《中国货币史纲》,上海人民出版社6.彭信威著:《中国货币史》,中国出版集团东方出版中心7.叶世昌、李宝金、钟祥财著:《中国货币理论史》,厦门大学出版社8.王道禹主编:《货币金融学》,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9.宋鸿兵编著:《货币战争》,长江文艺10.长恒编著:《中华人民共和国纸币图录》,中国艺术出版社11.王在帮著:《霸权稳定论批判——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历史考察》,时事出版社12.【日】宫崎正胜著,朱悦玮译:《世界史就是一部货币史》,浙江人民出版社13.【美】巴里·埃森格林著,麻勇爱译:《资本全球化:一部国际货币体系史》,机械工业出版社14.【以】荷尼夫著,李守旗译:《走向世界的人民币》,鹭江出版社15.【美】本·斯泰尔著,符荆捷、陈盈译:《布雷顿森林货币战:美元如何统治世界》,机械工业出版社
    彭兴庭的《不一样的极简货币史》一书打开了我的视野,让我把第一节“中国货币的演进历程”与第二节“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充分的联系到一起,形成了一个较为完整的知识体系。 何成刚的《历史课标解析与史料研习丛书: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一书,让我对整个的学术观点有了一个整体的认识。《文物收藏图解词典》、《货币史话》、《中国货币史纲》、《中国货币史》、《中国货币理论史》、《货币金融学》这几本书让我对中国的货币有了更深入的认识。《霸权稳定论批判——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历史考察》、《世界史就是一部货币史》、《资本全球化:一部国际货币体系史》、《布雷顿森林货币战:美元如何统治世界》这几本书再次打开了我的视野,把本课内容上升到货币史、世界史,甚至人类文明的高度。
    1.利用图表和史料,让学生了解中国货币的发行和使用情况,总结中国货币发展的特征,着重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和家国情怀素养;2.利用图表,梳理现代货币体系的形成与发展的过程(特别是二战后确立的布雷顿森林体系),了解货币发展的历程,打开学生的国际视野,增强唯物史观和家国情怀素养。
    重点为:(1)了解中国货币发行、使用情况及其特征; (2)了解现代货币体系的形成。难点为:(1)中国货币演进的特征; (2)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内容及影响。
    课魂:货币史:一部人类文明发展史。
    1.采用“时间轴”和“图示法”,梳理中国货币的演进历程,总结其发展特征。2.采用“图表法”,梳理世界货币体系发展过程,总结其发展特征。3.采用“史料解读”法,理解中国货币发展的特征。4.采用“情境创设”法,利用故事、图片和问题链创设情境,让学生更好的融入课堂,提升教学效果。5.采用“引导探究”法,设置三个任务,让学生在思考三大问题的同时加深对本课的理解,从而完成教学目标。
    第15课 货币史:一部人类文明发展史——货币的使用与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
    一、从实物货币到纸币——以中国货币的演进历程为例
    二、从纸币到电子货币——以人民币为例
    三、从一个部落到全人类——以金本位制为例
    导入:雅普岛石头货币(调动学生的兴趣,引出主题)
    中国货币的演进历程及演进特点
    人民币发行的原因和意义;纸质货币与电子货币的异同。
    世界货币体系形成与发展过程;形成原因、奔溃原因;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内容及影响。
    设计意图:以货币史这一个大概念为课魂,利用故事、图片、史料等创设货币发展史的情境,同时从三个不同角度梳理了货币的发展过程,使本课知识结构化。最后得出本课结论:货币史就是一部人类编织信用之网的历史,一部人类文明的发展史!
    设计意图:用太平洋小岛上的石头货币导入,既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很好的引导学生思考货币的本质,突出主题,并为本课后续内容做好铺垫。
    设计意图:让学生把书本知识整理成《中国货币的演进历程》时间轴,使学生对我国货币的发展历程有一个整体的认识,同时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和时空观念素养。
    任务一:1.根据时间轴及书本相关知识,简述中国货币的演进历程。2.概括中国货币演进的特点。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历代货币的图片和设问,引导学生总结归纳中国货币演进的特点,提高学生的归纳总结的能力,培养史料实证和历史解释素养。
    设计意图:对比中国古代纸币与近现代纸币的异同,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并引导学生思考货币的本质是什么。着重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和历史解释素养。
    设计意图:通过对《中国纸币》前言部分的梳理,了解了中国人民币发行的历程及意义,着重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和家国情怀素养。
    任务二:根据材料及所学,分析人民币数字货币与纸币的异同。指出人民币从纸币向数字货币发展的趋势反映了什么?
    设计意图:通过对数字人民币与纸质人民币的比较,让学生了解货币的发展趋势,加深对货币的认识,增强学生历史解释素养。
    设计意图:通过比较支付宝、微信、Q币、游戏币、比特币、以太币等不同电子货币的异同,调动学生的兴趣,拓展学生的视野,把历史与现实紧密相连,完善学生知识网络,同时提升学生历史解释素养。
    设计意图:利用图表梳理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与发展过程,并总结世界货币体系形成和崩溃的原因,特别是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内容及影响,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素养。
    任务三:根据书本及所学,把相关信息填入上表。总结世界货币体系形成与崩溃瓦解的原因。
    设计意图:引入热门话题“人民币国际化”,既可以调动学生的兴趣,又让理论与现实结合,把本课所学知识与现实实际相结合,锻炼学生的知识迁移与运用能力,增强历史解释素养。
    设计意图:再次利用雅普岛上的石头货币,让学生思考货币的本质,既是呼应前文,又升华主题,货币史就是一部人类编织信用之网的历史,也是一部人类文明的发展史。着重培养学生的唯物史观和历史解释素养。

    相关课件

    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第15课 货币的使用与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图文ppt课件:

    这是一份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第15课 货币的使用与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图文ppt课件,共38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一中国古代的货币,二中国近代的货币,课程小结,当堂训练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统编版第15课 货币的使用与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图片ppt课件: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第15课 货币的使用与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图片ppt课件,共51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课前预热,知识目标,课堂导入,合作探究,教师讲解,拓展延伸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历史第15课 货币的使用与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示范课ppt课件:

    这是一份历史第15课 货币的使用与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示范课ppt课件,共31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中国货币的演进历程,材料一,大明宝钞,明朝铜钱,人民的货币,历史纵横第88页,史料阅读第89页,YES,金本位,雄厚的经济实力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英语朗读宝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