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选必二第1单元备课交流 课件
展开
这是一份选必二第1单元备课交流 课件,共54页。
经济与社会生活选择性必修2概念阐释:经济与社会生活是两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概念。 经济就是人们生产、流通、分配、消费一切物质精神资料的总称。人们的经济活动包括人类社会的生产、储蓄、交换、分配、消费等活动。 社会生活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上的社会生活包括整个社会物质的和精神的活动;狭义上的社会生活是人们的物质生产活动和消费活动。 人们的物质生产活动和消费活动就是经济活动。经济活动是人类社会生活的基础,影响人社会生活的除经济活动外,还有社会政治、文化、心理、环境等因素。教学难点1、经济活动和社会生活是丰富多彩、风云诡谲和生动活泼的,但进入历史课后的内容却是枯燥乏味、食之无味弃则可惜的;2、专业名词众多,理解阐释困难3、材料解析不易、图表品读困难4、主题众多,梳理不易,因果分析,殊为困难5、中外相比,古今互较,考验耐性和细心 ……第一单元 食物生产与社会生活【课标要求】 通过本单元学习,了解人类从食物采集者转变为食物生产者的过程及意义;知道古代不同地区食物生产者的特点及其对社会生活的影响;了解新航路开辟后各大洲之间的食物物种交流及其对人类历史的影响;了解农业现代化的过程,感受人类在食物生产、储备等方面的进步,认识清除饥饿和食品安全对于人类社会发展的重大意义。【重点关注】 农业的出现对人类社会的革命性影响。 食物物种交流对人类历史的影响。 现代农业技术的两重性。一方面食物生产和储备技术的应用极大提高了食物的产量,延长了食物的保存期,缓解了人类的饥饿危机;另一方面一些新技术存在潜在的危险,有可能危及人类的健康及生命。 【单元逻辑结构】【单元学习目标】【课程标准】 知道人类由食物采集者向食物生产者演进的过程及意义; 知道古代不同地区的食物生产及其对社会生活的影响。【教学重点】 农业革命的意义; 古代不同地区食物生产的特点【教学难点】 农业革命的原因与影响 重要名词阐释:农业、大河文明、汉谟拉比法典、精耕细作、休耕轮作、村社制度第1课 从食物采集到食物生产 【课文知识结构】【课文逻辑结构】导入设计问题设计:从图片和文字可见三合潭文化有何特点?骨器(尖状挖掘器)石 球石锤、石砧1.采集渔猎 在几百万年的人类历史长河中,人类绝大多数时间是以采集、渔猎为生,这种智慧利用现成的天然产品的经济活动被称“攫取经济”。——李根蟠《中国古代农业》一、从采集到生产——人类早期的生产生活 在旧石器时代的几百万年中,男女之间的关系比此后任何时候都更为平等,其主要原因似乎在于当时的女性对于团体获得食物的贡献不说大于男性,至少也是同等的。——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从史前史到21世纪》 旧石器时代晚期狩猎虽然占主要地位,但因动物的活动受季节的影响很大,不能完全满足人类生活的需要,因而采集和捕鱼在人类经济生活中占有相当重要的比重。——林耀华《原始社会史》 为什么说“当时的女性对于团体获得食物的贡献不说大于男性,至少也是同等的”? 谈谈你的看法。这对当时女性在部族的地位有什么影响?一、从采集到生产——人类早期的生产生活2.农耕畜牧 早在农业革命之前,人们已普遍知道促进植物生长的方法,就像在哥伦布航海之前人们就知道地球是圆的一样。现已查实,现代的原始人对农业毫无所知,但对当地植物的特性和生长情况却非常熟悉。……有大量证据可相信,史前时期的人类是在与现代原始人相仿的环境下获得有关动植物的知识的。——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从史前史到21世纪》 如果有关动植物生长的基本原理早在农业革命之前的数千年人类就已经知晓,那为什么要推迟到大约1万年前才付诸实践呢?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历史的逻辑:从采集渔猎到农耕畜牧2.农耕畜牧世界主要农作物和驯化动物的起源与分布有什么特点? 结合原始人类社会生活的变化,你认为原始农业的出现对人类社会发展有什么影响?农业出现的革命性意义同样是1平方英里的土地,种植作物能养活的人口要比采集食物所能养活的人口多得多。因此,当我们看到人类总人口在距今10000年至2000年的8000年中,从532万直线上升到13300万,即足足增加25倍时,也不会感到惊奇了。——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人类从食物采集者变成食物生产者,改变了纯粹依赖自然资源的状况;增加了人类的食物供应,改善了人类的生存条件,加速了人口的增长。农业出现的革命性意义农业的出现促进了生活和生产方式的变化:定居和聚落的形成;一部分人开始专门从事手工业劳动;原始音乐、文学和宗教的发展。有了原始农业,食物来源较前丰富了,生活较前有了保障,这样人们才有条件从事副业生产,如:家畜饲养、原始手工业等,……由于人们从事农业生产,在一定程度上要附着于土地,同时生活又较前有了保障,人们不必总是随着动、植物资源的变化而漂泊流徙,所以人们开始过着相对定居的生活。——阎万英、尹英华《中国农业发展史》原始音乐的产生与集体的生产活动有着密切的关系。原始人在集体劳动过程中发出的有节奏的呼喊声,便是最基本的声乐因素。 ——王斯德《世界通史》(第一编)农业出现的革命性意义农业的出现推动了科学技术的发展:天文历法、数学等。在农业生产的基础上,人们开始对日月星辰的活动、对水土的特点、气候现象进行观察,积累经验,从而产生初步的天文地理和数学知识,把人类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推到一个新的高度。——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古代史》(上卷)原始农业和畜牧业产生以后,各项具体劳动,如动物的繁殖、饲养和农作物的播种、收割等,更是与气象变化息息相关,久而久之人们便形成了“季”和“年”的概念,在此基础上出现了原始的历法,即以物候定农时的自然历。——王斯德《世界通史》(第一编)农业出现的革命性意义人类社会的生产关系发生巨大变化,私有制和阶级出现,国家应运而生。私有制剩余产品掠夺 战 争奴隶阶级国家强制机关诞生 产生阶级差别战俘变成奴隶贫富分化出现男女地位变化二、不同地区的食物生产与社会生活世界古代文明分布有何特点?原因是什么? 出现在适合农业耕作的大河流域;早期人类对自然环境的依赖较强不同地区的食物生产与社会生活【自主梳理】阅读课本第二目,梳理不同地区食物生产和社会生活概况,完成下表。不同地区的食物生产与社会生活世界古代以农业为基础的多样文明 农业是人类文明的摇篮,人类文明具有统一性世界各地农业各具特色,人类文明呈现多样性第2课 新航路开辟后的食物物种交流【课标要求】 了解新航路开辟后各大洲之间的食物物种交流及其对人类历史的影响;【教学重点】 新航路开辟后,美洲和其他地区食物物种交流的表现和影响;食物物种交流给社会经济和人们生活带来的变化。【教学难点】 食物物种交流给社会经济和人们生活带来的变化。 重要名词阐释:哥伦布大交换、水土流失第二课 新航路开辟后的食物物种交流美洲物种的外传其他地区物种在美洲的推广食物物种交流带来的影响玉米、马铃薯在欧洲的推广 玉米、马铃薯、甘薯在中国的传播历程番茄辣椒粮食类水果类蔬菜类经济类畜禽类意义提高粮食产量,促进人口增长改变食物结构和饮食习惯推动经济和贸易发展负面影响:对当地生态环境造成一定影响【课文知识结构】【课文逻辑结构】哥伦布大交换食物物种交流带来的影响 这两种植物叫什么?它们分别在什么时候传入中国的?从哪儿传入?与之相关的历史事件是什么?你知道吗?导入设计一、美洲物种的外传学习任务:读书第一目,完成下面表格。学习任务:读书第二目,完成下面表格。二、其他地区物种在美洲的传播问题:根据地图并结合所学知识,新航路开辟后的物种交流有何特点?特点:欧洲处主导地位;交流内容具有丰富性;交流具有双向互补性; 范围具有全球性;时间具有长期性;结果具有两面性。三、物种交流的影响根据以下材料,分析新旧大陆间物种交流带来的影响。1.食物物种在全球范围的交流传播,提高全球粮食产量;玉米、甘薯引入中国,丰富了粮食种类;使世界和中国的人口激增。 材料:美洲的农作物,如烟草、玉米、马铃薯,甜菊、花生、西红柿传到欧洲、亚洲和非洲,增加了人类的食品种类,改变了人的饮食结构,欧洲的家畜,如马、牛、山羊则影响和改变北美印第安人的生活方式。美洲的烟草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欧洲人和土耳其人的生活习惯。 ——摘自周一良、吴于廑主编《世界通史资料选辑》2.物种交流改变了人们的饮食习惯,改变了欧洲和北美的食物结构,丰富了人们的食物种类。促进了畜牧业的发展,深刻影响着人类的日常生活。材料:在北美地区,水稻仅有3%供本地消费,其余全部用于出口。玉米、番薯的上市贸易,既增加了农民收入,又起到了平抑粮价的作用。材料:在中国,玉米等外来农作物因其高产而增加了粮食供应总量。粮食除满足生产者自身需求外,还投入市场出售,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3.不同物种的交流推动当地经济和贸易发展;玉米、甘薯等提高了粮食供应总量,并投入市场销售,促进商品经济的发展;促进世界经济联系增强。4.物种交流引发生态问题:①人口膨胀,不利于稳定;②过度开发,水土恶化; 材料: 清代以来,人口压力不断增加,原本人烟稀少的广大山区,因为“老林初开,包谷不粪而获”和番薯“备荒第一物”的特性,番薯等栽种遍野,“生齿日繁”。“棚民租山垦种,阡陌相连,将山土刨松,一遇淫霖,沙随水落,倾注而下,溪河日淀月淤,不能容纳。”——何炳棣、陈树平 材料:玉米、甘薯等耐寒、耐旱、高产作物不断推广,人们将林木覆盖的山地和草原广为开垦,人口从清初的1.8亿增加到鸦片战争前期的4亿之众,引起了一系列变化,一些地区“游手好闲者更数十倍于前”;“田地贵少,寸土为金”,水土流失和草原沙漠化现象凸显。第三课 现代食物的生产、储备与食品安全【课标要求】 了解农业现代化的过程,感受人类在食物生产、储备等方面的进步;认识消除饥饿和食品安全对于人类社会发展的重大意义。【教学重点】 食物生产的现代化【教学难点】 粮食安全与食品安全之间的关系; 重要名词阐释:传统农业、现代农业、设施农业、集约农业、冷链物流等【课文知识结构】【课文逻辑结构】 7月22日,随着今年第六号强台风“烟花”的逼近,玉环市龙溪镇梅岙葡萄园里,果农们正抢趁风雨的间隙,攀援在大棚顶上,抢着掀卸大棚薄膜,减小台风阻力,加固大棚设施,避免台风刮倒大棚的风险。 资料来自“玉环新闻网” 现代农业是现代科学技术基础上,以现代工业化、产业化为主要特征,用现代组织管理方法经营的社会化、商品化农业。请思考:温室大棚与传统种植相比有何优势?【导入设计】一、食物生产的现代化 传统农业的特点 特点: 粗放型。是指把一定量的劳动力、生产资料分散投入较多的土地上,采用粗放简作的经营方式进行生产的农业。或对一定面积的土地投入较少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实行广种薄收的农业。故称“粗放农业”。原始农业传统农业一、食物生产的现代化(一)现代农业的建立1、产生条件: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大机器生产的推动 ; 科技的进步。2、产生过程: 1、工业革命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 2、20世纪中叶:欧美各国建立起现代农业 3、20世纪下半叶:育种、化肥等发展 一、食物生产的现代化(二)现代农业的特点 特点1:机械化。农业机械化,是指运用先进适用的农业机械装备农业,改善农业生产经营条件,不断提高农业的生产技术水平和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的过程。 联合收获机 铧式犁 播种机一、食物生产的现代化(二)现代农业的特点 特点2:自动化和智能化。农业自动化是指农业机械或系统在无人直接参与下,能全部自动地按人预定的要求和既定程序运行,完成其承担的任务,并实现预期目标。计算机、人工智能的应用,使农业机器的自动化、智能化水平不断提高,推动农作物的播种、收割与加工等从人工化向自动化转变。一、食物生产的现代化(二)现代农业的特点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 特点3:杂交育种技术。杂交育种是将父母本杂交,形成不同的遗传多样性,再通过对杂交后代的筛选,获得具有父母本优良性状,且不带有父母本中不良性状的新品种的育种方法。一、食物生产的现代化(二)现代农业的特点 特点4:养殖业、畜牧业、渔业现代化。养殖场和牧场的各个生产环节,从给料、饮水到产品收集、包装、运输都实现了机械化和自动控制。水产养殖向工厂化、机械化、集约化经营发展。“浙玉渔冷66666”虾皮加工船。一、食物生产的现代化 (二) 现代农业的特点 特点5:集约型。是指把一定数量的劳动力和生产资料,集中投入较少的土地上,采用集约经营方式进行生产的农业。同粗放型农业相对应,在一定面积的土地上投入较多的生产资料和劳动,通过应用先进的农业技术措施来增加农业品产量的农业,称“集约农业”。荷兰集约型设施农业二、食物储备技术的进步 食物储备技术——粮食储备20世纪50年代美国机械通风储粮问题设计:从这四张图片中你发现了什么?为什么?二、食物储备技术的进步 食物储备技术-食品储备问题设计:你知道这三幅图分别是什么食品保存方法吗?为什么至今仍在使用?二、食物储备技术的进步可设计为分组讨论:冷链物流对人们生活有哪些影响?现代冷冻技术2020年10月16日是第40个世界粮食日中国宣传周主题 ——“端牢中国饭碗 共筑全球粮安”三、消除饥饿与食品安全粮食安全问题思考:《学思之窗》 粮食安全问题产生的原因有哪些? 我们应该如何应对粮食安全问题? 联合国粮农组织 1945原因:人口的激增;工业化、城市化加速,耕地面积减少;对农业与农村发展投入长期不足;经济与金融危机;粮食成为施加政治和经济压力的手段;气候变化;地区冲突等应对:国家层面:保障粮食安全和消除饥饿做为首要任务;改进技术,提高粮食产量(开源);厉行节约(节流) 国际层面:加强国家合作(联合国粮农组织)三、消除饥饿与食品安全(二)食品安全问题设计: 为什么会出现食品安全问题? 我们应该如何应对食品安全问题?“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 “舌尖上的安全”原因:农业生产过程中;食品加工过程中;国家监管。对策:最严谨的标准、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惩罚,最严肃的问责破难有招1、引入各类生动情境材料,如视频、图片、网页等2、与乡土史地相结合3、材料与问题设计相结合4、增加课堂活动设计5、准确理解与阐释术语名词6、及时进行主题梳理,理清发展脉络 ……谢谢聆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