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24.2.2 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教案
展开24.2.2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
一、 教学设计思路:
1、 教材的分析
(1) 教学目标
①让学生经历探索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的过程。
②理解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探索圆的切线性质。
③通过观察,比较和动手操作,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活动充满想象和探索,感受证明的必要性、严谨性及数学结论的确定性。
教学重点: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的性质和判定。
教学难点:用对称变换及反证法研究切线的性质。
(2)本节课与前后知识的内在联系:本节课内容是点和圆位置的延续,更是以后学习圆与圆位置关系及高中解析几何知识的基础。
(3)教法与学法
①教师通过课件演示,组织学生自主观察分析,引导学生归纳,概括。
②在教师的组织下,以学生为主体,探索性教学。
2、对学习者的分析
(1)学习本节内容的认知基础是前一单元所学的点和圆的位置关系。
(2)学生易出现的误区
相切是指直线和圆有唯一公共点,这与有一个公共点含义不同。
3、对“课件”的技术优势在本节课可以发挥作用的切入点分析:
为了运用课件来传递信息,它具有直观形象生动有趣的特点,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增大课堂教学信息量,提高教学效率。
4、教学的主要环节:
(1)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2)动手操作,合作发现;
(3)探索新知,引导归纳;
(4)师生互动,探索交流;
(5)质疑解难,自主反馈;
(6)巩固应用,链接生活;
(7)学生总结;
(8)布置作业。
二、教学过程
温故知新
直线和圆只有一个公共点时,这条直线和圆相切,这条直线是圆的切线;
数量关系:圆心到这条直线的距离等于半径(即d=r)时,直线与圆相切;
思考:如图,在⊙O中,经过半径OA的外端点A作直线 l ⊥OA,直线l和⊙O有什么位置关系?
判定定理:经过半径的外端且垂直于这条半径的直线是圆的切线.
巩固新知
判一判:下列各直线是不是圆的切线?如果不是,请说明为什么?
注意
在此定理中,“经过半径的外端”和“垂直于这条半径”,两个条件缺一不可,否则就不是圆的切线.
已知:直线AB经过⊙O上的点C,并且OA=OB,CA=CB.求证:直线AB是⊙O的切线.
证明:连接OC(如图).
∵ OA=OB,CA=CB,
∴ OC是等腰三角形OAB底边AB上的中线.
∴ AB⊥OC于C.
∵ OC是⊙O的半径,
∴ AB是⊙O的切线.
如图,△ABC 中,AB =AC ,O 是BC的中点,半径OE ⊥AB 于E.求证:AC 是⊙O 的切线.
证切线时辅助线的添加方法
(1) 有交点,连半径,证垂直;
(2) 无交点,作垂直,证半径.
要点归纳
判断一条直线是一个圆的切线有三个方法:
1.定义法:直线和圆只有一个公共点时,我们说这条直线是圆的切线;
2.数量关系法:圆心到这条直线的距离等于半径(即d=r)时,直线与圆相切;
3.判定定理:经过半径的外端且垂直于这条半径的直线是圆的切线.
1.切线长
已知⊙O 和⊙O 外一点 P,能够过点 P 画出⊙O
的两条切线。
折叠发现:(1)图中的线段 PA = PB
(2)∠APO=∠BPO
已知: 线段PA,PB切⊙O于点A,B,连接OP
求证:(1)PA=PB(2)∠APO=∠BPO
2.切线长定理
从圆外一点可以引圆的两条切线,它们的切线长相等,这一点和圆心的连线平分两条切线的夹角.
巩固应用
如图,P是⊙○外一点,PA,PB分别和⊙○切于A,B两点,C是弧AB上任意一点,过C作⊙○的切线分别交PA,PB于点D,E.若△PDE的周长为12,则PA的长为( )
A. 12 B. 6 C. 8 D. 4
切线长定理:
条件:从圆外一点可以引圆的两条切线
结论:①切线长相等
②这一点和圆心的连线平分两条切线的夹角
学生总结,谈收获。
布置作业。
初中数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24.2.2 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教案及反思: 这是一份初中数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24.2.2 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教案及反思,共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课前准备,知识链接,情境引入,自主探究,典例分析,拓展提升,当堂测试,布置作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数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二十四章 圆24.2 点和圆、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24.2.2 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获奖第2课时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初中数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二十四章 圆24.2 点和圆、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24.2.2 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获奖第2课时教学设计,共10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用具,教学过程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数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24.2.2 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获奖第3课时教案: 这是一份初中数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24.2.2 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获奖第3课时教案,共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用具,教学过程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