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科学九年级上册 第2章 物质转化与材料利用 章节训练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5/13653906/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初中科学九年级上册 第2章 物质转化与材料利用 章节训练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5/13653906/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初中科学九年级上册 第2章 物质转化与材料利用 章节训练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5/13653906/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浙教版九年级上册第2章 物质转化与材料利用综合与测试测试题
展开
这是一份浙教版九年级上册第2章 物质转化与材料利用综合与测试测试题,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探究题,简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第2章 物质转化与材料利用 章节训练 一、选择题1.如图是中国人民银行发行的冬奥会纪念币。在选择铸造纪念币的材料时,不需要考虑的因素是( )A.金属的硬度 B.金属的耐腐蚀性C.金属的导电性 D.金属的延展性2.一定质量的M、N两种金属,分别与相同质量和相同质量分数的稀硫酸反应,生成氢气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分析图像得到的以下结论中,不正确的是( )A.两种金属的活动性:M>N B.两种金属生成氢气的质量:M=NC.两种金属消耗稀硫酸的质量:M=N D.充分反应后,得到溶液的质量:M=N3.下列属于金属单质的是( )A.锂 Li B.碘 I2 C.硫 S D.磷 P4.在氯化铜和氯化亚铁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向滤出的固体中滴加稀盐酸,没有气泡产生。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滤出的固体中一定含有铜,可能含有铁和镁B.滤出的固体中一定含有铜,一定不含铁和镁C.滤液中一定含有氯化镁和氯化亚铁,一定不含氯化铜D.滤液中一定含有氯化镁、氯化亚铁、氯化铜5.下列物质不可以还原氧化铜的是( )A.一氧化碳 B.氢气 C.二氧化碳 D.碳6.下列四个坐标示意图分别表示四个实验过程中的某些变化情况,其中错误的是( )A. 图①:加热一定量碳铵(NH4HCO3)的实验,试管中固体的质量变化B. 图②:等质量的稀硫酸和足量的镁条和铁丝反应,产生气体的质量变化C. 图③:向一定量二氧化锰固体中加入一定量的过氧化氢溶液,二氧化锰的质量变化D. 图④:向一定量的盐酸和硫酸钠的混合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钡至过量7.记忆合金可在一定温度下拉成矫形弓丝,用以牙齿矫形,这主要利用了该合金的( )A.导热性 B.延展性 C.还原性 D.导电性8.我国发明的新型钛合金,为“奋斗者号”下潜万米海底、从事科考任务解决了材料难题。利用镁和四氯化钛制取金属钛的化学方程式如下:,该反应的类型是( )A.化合反应 B.分解反应 C.置换反应 D.复分解反应9.下列各组转化中,一定条件下均能一步实现的反应组合是(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②③10.某固体由Ba2+、Cu2+、Na+、Cl﹣、CO32﹣、SO42﹣中的几种离子构成,取一定质量的该固体样品,进行如下实验:①将固体溶于水得无色透明溶液,加入足量BaCl2溶液,过滤后得到5克白色沉淀。②在沉淀中加入过量稀硝酸,仍有3克白色沉淀。③在滤液中滴加AgN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则该固体中一定含有( )A.Na+、CO32﹣、SO42﹣ B.Cu2+、CO32﹣、SO42﹣C.Cl﹣、CO32﹣、SO42﹣ D.Na+、Ba2+、Cl﹣11.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Cl既可以表示氯元素,也可以表示一个氯原子B.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原子不能再分C.石墨和金刚石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所以石墨和金刚石混在一起的物质是纯净物D.NO2中的“2”表示一个二氧化氮分子中有两个氧原子12.氢气还原氧化铜实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H2+CuOCu+H2O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发生的反应属于置换反应B.反应中氢气属于还原剂C.实验中是先加热,后通氢气D.可观察到氧化铜由黑色变红色13.下列有关材料的说法错误的是( )A.不锈钢是金属材料 B.保鲜膜属于塑料C.棉花、蚕丝属于合成纤维 D.玻璃钢是复合材料14.下列依据实验目的所进行的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选项实验⽬的实验操作A稀释浓硫酸将水缓缓倒入浓硫酸中B除去FeCl3,溶液中的CuCl2杂质加入过量的铁粉C鉴别盐酸和硫酸取样后滴加氯化钡溶液,观察是否变浑浊D制取硫酸铜向硝酸铜中加入硫酸 A.A B.B C.C D.D15.生活中有很多“禁忌”,即不能做的事情。下列“禁忌”与相关的科学解释相对应的是选项“禁忌”原理解释A用锡壶装醋酸活动性顺序:B煤气泄漏时,开灯检查电火花会点燃混合气体,发生爆炸C用稀除铁锈时,浸泡太久D浓硫酸洒在手上,直接用水冲洗浓硫酸具有吸水性 A.A B.B C.C D.D16.“五水共治”大大美化了河道环境某学校实验室排出的废水中含有Ag+、Ba2+”和NO3-三种离子。该校实验小组设计实验从该废水中回收银,并得到副产品碳酸钡固体,操作步骤和实验结果如下: 已知滤液B中只含有一种溶质,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蓝色沉淀是Cu(OH)2B.乙一定是氢氧化钡C.若丙是K2CO3,滤液C结晶后可以作为化学肥料D.若得到19.7g碳酸钡,则证明原废水中含有13.7g钡17.如下图所示甲、乙、丙、丁四种物质间相互关系中的反应,均为初中化学常见反应(“一”表示相连的两种物质能反应,“→”表示通过一步反应能实现转化),下列选项符合图示关系的是( )选项甲乙丙丁AH2OO2CaOCa(OH)2BH2SO4HClMgCl2Mg(OH)2CHClCO2CaCO3H2ODFeSO4FeCl2CuCuO A.A B.B C.C D.D18.用三块相同的铁片进行如下实验。实验1:取第一块铁片,放入稀硫酸中,产生气泡实验2:取第二块铁片,放入硫酸铜溶液中,铁片表面有红色物质析出实验3:取第三块铁片,放入浓硫酸中,无明显的现象对三个实验的分析,正确的是A.实验1的铁片与稀硫酸发生反应,生成硫酸铁和氢气B.实验2的铁片取出洗净、干燥后称量,其质量比原铁片小C.实验3的铁片与浓硫酸一定没有发生化学变化D.实验1和3,说明稀硫酸和浓硫酸的化学性质有差异19.用一种试剂就能直接区分KOH、H2SO4、NaNO3三种无色溶液,这种试剂是( )A.酚酞 B.氯化镁溶液C.紫色石蕊 D.稀盐酸20.归类是我们经常用到的一种学习方法。若用下图所示的形式对所学知识进行归类,则表中的选项与图相符的是( ) 选项甲XYZA常见的碱烧碱纯碱熟石灰B常见的有机物甲烷酒精脂肪C常见的合金铝合金钢氧化铁D常见的不溶性盐硫酸钡氯化银氢氧化铁 A.A B.B C.C D.D 二、探究题21.某兴趣小组为了解铁生锈耗氧量的情况,做了如下实验:①连接实验仪器并进行气密性检查。②称取一定量铁粉和2.0克活性炭粉,在研钵内混合均匀待用。将浸有饱和食盐水的棉花平铺在锥形瓶底部。③用纸槽将取出的铁粉和活性炭粉快速均匀平铺在棉花上,迅速把带有氧气传感器和气压传感器的双孔橡皮塞旋紧,如图甲所示。④持续采点。绘制氧气浓度的变化曲线,如图乙所示。并得到气压测量仪上数据,发现气压先升后降。手触锥形瓶外壁,有明显的发热现象。⑤将铁粉换成等量的粗铁丝,重复上述实验,刚开始无明显现象,几天后粗铁丝表面红色物质明显增多,氧气浓度不断下降。【查阅资料】采用活性炭可使铁粉疏松、透气;饱和食盐水可促进耗氧反应。请结合上述过程,完成下列回答;(1)实验中,该兴趣小组的同学用_________来反映耗氧量的多少。(2)铁粉比等量的粗铁丝耗氧量快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3)铁粉生锈耗氧量情况的实验中,气压先升后降。请解释气压上升的原因_________。 三、简答题22.某密闭容器中装有一定量的FeCl3和HCl混合溶液,向容器中分3次加入一定质量成分均匀的Fe、Cu混合固体,每次加入后都充分反应并静置,每次实验后气体放出并测量放出气体的质量(不考虑HCl的挥发),剩余固体仍留在容器中并测量此时所余固体总质量,每次实验后实验产生气体质量和容器内余下固体总质量如下表所示:(已知在溶液中Fe、Cu都能与FeCl3反应:Fe+2FeCl3=3FeCl2;Cu+2FeCl3=CuCl2+2FeCl2;且Fe、Cu优先与FeCl3反应)序号加入混合固体的质量/g此时容器中余下固体的总质量/g该次放出气体质量/g第1次93.20第2次99.60.1第3次915.80.1 (1)求原固体混合物中Fe与Cu质量之比(写出计算过程)(2)求混合溶液中FeCl3和HCl的溶质质量之比(写出计算过程)
参考答案:1.C2.D3.A4.B5.C6.B7.B8.C9.D10.A11.C12.C13.C14.C15.B16.D17.C18.D19.C20.B21. 氧气浓度下降量 铁粉与氧气的接触面积比粗铁丝与氧气的接触面积大 温度升高对气压的影响大于氧气浓度对气压的影响22.(1)Fe先与Fe3+参加反应,而Cu又不能置换出氢气,当有氢气生成时,Cu没有参加反应,当加入18g固体时生成氢气为0.1g,固体为9.6g时生成氢气质量增大,说明加入18g固体时Fe完全反应,则剩余的9.6g为Cu,18g固体中Fe的质量为18g﹣9.6g=8.4g,所以18g固体中Fe与Cu质量之比8.4g:9.6g=7:8,即原固体混合物中Fe与Cu质量之比为7:8;(2)9g原固体混合物中Fe的质量=,铜的质量为9g-4.2g=4.8g,设溶液中氯化氢的质量为x x=7.3g设与铁反应的氯化铁的质量为y y=24.375g设与铜反应的氯化铁的质量为z z=8.125g所以混合溶液中FeCl3和HCl的溶质质量之比为:(24.375g +8.125):7.3g=325:73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浙教版九年级上册第2章 物质转化与材料利用综合与测试当堂检测题,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探究题,简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科学八年级上册第2章 压力 压强综合与测试习题,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探究题,简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科学浙教版九年级上册第4章 代谢与平衡综合与测试一课一练,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探究题,简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英语朗读宝](http://img.51jiaoxi.com/images/c2c32c447602804dcbaa70980ee6b1a1.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