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全套中考语文复习专题阅读教学课件
中考语文复习专题阅读第三部分专题三说明文阅读课件
展开
这是一份中考语文复习专题阅读第三部分专题三说明文阅读课件,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说明文概念及类别,说明顺序,说明结构,支撑句,说明文语言,考点三把握说明对象,神秘的窑变美,晕化的流动美,发展的材质,考点四说明方法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江西10年中考记叙文考点与题型一览表
考查说明(1)10年中考是指2012—2021年。从2014年开始,江西中考施行说明文和议论文轮考,所以“年份”仅显示了5年。(2)阅读材料选择。纵观5年中考说明文阅读的选文标题和内容,出题者选择的阅读材料规范,注重文化内涵和科普知识,反映了时代特点;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现象,注重对学生在传统文化、科学精神、人生观教育等方面的引导。这些文章既能传递学生以丰富多彩的知识,又能培养科学的探索精神,给人以启发和教育意义。
(3)本册学辅资料将说明文阅读的考题归纳为7个考点和12个题型来梳理和讲解,这是遵循说明文文体特点和考试说明的一家分法,欢迎老师和同学们在使用的过程中指出不合理之处。(4)以★来统计考点(考题)出现的次数,更显直观。(5)重视重要考点和题型。从“一览表·星数合计”可以看出,说明文的提取信息、说明方法、理解内容等是重点考查的考点。我们在复习备考中也要重视这些考点,掌握答题技法,认真仔细地做对应的训练题。
(6)关注少考考点或题型。有些考点或题型,如“说明顺序”在今年中考中就出现了相关题目;所以只要是有关说明文的基本考点,我们都要关注。考点“拓展延伸”是与时俱进的,对于这类题我们也要留心,关注生活、科学探究的实际意义正是体现在这类题目中。
2.常见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一、(2021江西)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7分)
【材料一】2004年正式启动的嫦娥探月工程,计划通过“绕、落、回”三步走发展战略全方位研究月球。随着嫦娥一号、二号、三号、四号、五号T1试验器等任务的顺利实施,标志嫦娥工程成功完成环绕和着陆两大月球探索使命,并实现了人类首次软着陆和巡视月球背面的壮举。2020年11月24日,嫦娥五号发射成功。在经历了11个重大阶段和关键步骤后,2020年12月17日,嫦娥五号成功返回,最终收获了1731克样本,不仅时隔44年(上一次月球采样是1976年苏联的月球24号)为人类再次带回月球样品,而且样品量超过了苏联三次无人采样任务的样品总重量(301克)。嫦娥五号
还实现了中国航天五大技术突破:1.地外天体自动采样封装;2.地外天体起飞并精准入轨;3.月球轨道无人交会对接;4.携带月球样本高速返回地球;5.建立中国月球样品的存储、分析和研究系统。【材料二】2020年6月23日,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第55颗卫星成功升空,标志着历时26年研发、经历三代系统、共计发射59颗卫星的北斗系统,终于完成全部组网星座发射任务,正式建成!整个北斗建设过程分成了三步走策略,对应北斗一号、二号和三号系统。其中,一号主要为试验系统;二号为区域服务系统;三号为最终定型的全球服务并带有区域增强的系统。北斗三号系统的30颗卫星包括3颗GEO(静止地球同步轨道)
卫星、3颗IGSO(倾斜地球同步轨道)卫星和24颗MEO(中远地球轨道)卫星,是人类现有导航卫星系统中最独特的创新设计,能通过高轨卫星导航和短报文功能重点为亚太地区提供更高质量的服务。【材料三】神舟飞船是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的功勋飞船,采用三舱式(推进舱,轨道舱和返回舱)构型。中国航天人通过11次任务成功掌握了载人航天的各项核心技术。然而,面对未来“星辰大海”的载人探测梦想,现有载人飞船的不足愈发明显,如仅能运送3名航天员、货运能力有限、一次性使用、寿命较短、功能和拓展性有限,极有必要研究下一代载人飞船。
2020年5月5日,新一代载人飞船试验船随着长征五号B火箭成功首飞。它采用最新的两舱式(推进舱、返回舱)布局,效率更高,技术更先进,容量更大,最多能搭载7名航天员,拥有较强的货运能力,在太空中使用寿命更长。通过模块化和通用化设计,它可以通过更换隔热模块实现多次低成本重复使用。群伞气囊缓冲设计大幅提升了回收过程的舒适性和安全性。为适应不同任务需求,新载人飞船试验船设计了大、小两个版本。由于飞船整体隔热能力大幅提升,它足以适应包括载人登月在内的载人深空探测计划。这些优势远远超过了神舟飞船的核心指标,也使其成为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新一代载人飞船之一。(摘编自毛新愿《中国航天十大高光时刻》)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考点一:把握说明内容】A.上述材料介绍了2020年中国航天的三个重大事件,体现了中国对人类航天事业的巨大贡献。B.材料—介绍嫦娥五号实现中国航天五大技术突破时,运用了列数字、作比较的说明方法。C.材料二介绍了北斗系统的建设历程、策略,以及三号系统的构成、设计特点及服务水平。D.材料三介绍了神舟飞船的构型、现有载人飞船的不足和新一代载人飞船试验船的特点。
2.中国新一代载人飞船试验船具有哪些优势?根据材料三的内容概括。(4分)【考点二:信息的提取与概括】中国新一代载人飞船试验船具有以下优势:效率更高;技术更先进;容量更大(货运能力更强);使用寿命更长;成本更低,可重复使用;舒适性和安全性更强;有大、小两个版本;隔热能力大幅提升。
二、(2020江西)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15分)地表形态的塑造①地表形态是指地球表面的起伏状态,又称地形或地貌,是我们可以直接感受到的地球表面特征。②内力和外力是塑造地表形态的主要作用力。③内力作用的能量来自地球内部,主要表现为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和变质作用。变质作用一般发生在地壳深处,不能直接塑造地表形态,而岩浆只有在喷出地表时才可直接影响地表形态。因此,在内力作用中,地壳运动是塑造地表形态的主要方式。地壳的运动以水平运动为主,垂直运动为辅。水平运动是指组成地壳的岩层沿平行于地球表面的方向运动,它使岩层
发生水平位移和弯曲变形,常在地表形成绵长的断裂带和巨大的褶皱山脉;垂直运动是指组成地壳的岩层作垂直于地球表面方向的运动,即上升或下降运动。它使岩层发生大规模的隆起和凹陷,引起地势的起伏变化和海陆变迁。内力作用在地表形成大陆与洋底、山脉与盆地等,奠定了地表形态的基本格局,总的趋势是使地表变得高低不平。④外力作用是指地球表面的风、流水、冰川、生物等引起地表形态的变化。其能量来自地球外部,主要是太阳辐射能。它对地表形态的塑造主要有风化、侵蚀、搬运和堆积四种方式。在温度、水以及生物等的影响下,地表或接近地表的岩石发生崩解和破碎,形成碎块或砂粒,这种作用叫风化作用。水、冰川、空气等在运动状态下对地表岩石及其风化产物进行破坏
,称为侵蚀作用。外力通过风化、侵蚀作用不断破坏地表,并把破坏了的物质从高处搬运到低处堆积起来,总的趋势是使地表起伏的状况趋向于平缓。⑤在地表形态塑造过程中,内力和外力同时起作用,其结果也往往交织在一起。⑥地表形态的塑造过程也是岩石圈物质的循环过程,它们存在的基础是岩石圈三大类岩石——岩浆岩、变质岩、沉积岩的相互转化。在地球内部压力作用下,岩浆沿着岩石圈的薄弱地带侵入岩石圈上部或喷出地表,冷却凝固形成岩浆岩。裸露地表的岩浆岩在风吹、雨打、日晒以及生物作用下,逐渐崩解成砾石、沙子和泥土。这些碎屑物质被风、流水等搬运后沉积下来,经过固结成岩作用,形成沉积岩。同时,这些已经生成的
岩石又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下发生变质作用,形成变质岩。岩石在岩石圈深处或岩石圈以下发生重熔再生作用,又成为新的岩浆。岩浆在一定条件下再次侵入或喷出地表,形成新的岩浆岩,并与其他岩石一起再次接受外力的风化、侵蚀、搬运和堆积。如此,周而复始,使岩石圈的物质处于循环转化之中。⑦我们今天看到的山系和盆地,以及流水、冰川、风成地貌等,是岩石圈物质循环在地表留下的痕迹。⑧山地是陆地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山地有多种类型,如褶皱山、断块山、火山等,它们的形成和发展都与内力作用有关。⑨褶皱山是地壳运动的结果。在地壳运动产生的强大
挤压作用下,岩层会发生塑性变形,产生一系列的波状弯曲,叫作褶皱。褶皱的基本单位是褶曲,即褶皱的一个弯曲。褶曲有两种基本的形态,一种是背斜,一种是向斜。从形态上看,背斜一般是岩层向上拱起,向斜一般是岩层向下弯曲。在地貌上,有时候背斜发育成为山岭,向斜发育成为谷地,但是也有不少褶皱构造的背斜顶部因受到张力,被侵蚀成谷地,而向斜由于槽部受挤压,不易被侵蚀,反而形成山岭。褶皱山的规模有大有小,大规模的褶皱山系可以绵延数千千米,如纵贯南北美洲西部的科迪勒拉山系,以及横贯亚欧大陆中南部的阿尔卑斯——喜马拉雅山系等;小规模的褶皱山只有几十米。
⑩断块山是地壳运动过程中形成的一种分布十分广泛的地貌形态。当地壳运动产生的强大压力和张力,超过了岩石的承受能力时,岩体就会破裂。岩体发生破裂后,如果两侧的岩体沿断裂面发生明显的位移,就形成了断层。如果断层的位移以水平方向为主,则会错断原有的各种地貌,或在断层附近派生出若干地貌。如果断层的位移以垂直方向为主,则其中相对下降的岩体形成谷地或低地,如我国的渭河平原、汾河谷地等;相对上升的岩体发育成为山岭或高地,如我国的华山、庐山、泰山等。断块山的规模大的可以延伸数千米,如我国的华山等,小的只有几十米。
⑪火山是处于地下深处的岩浆运动的结果。在巨大的压力作用下,岩浆有时候会沿着地壳的薄弱地带喷出地表。如果岩浆沿着地壳的线状裂隙流出,往往形成宽广的熔岩高原,如东非高原;如果岩浆是沿着地壳的中央喷出口或管道喷出,往往会形成火山,如我国长白山的主峰。火山的规模大小不一,大火山的相对高度可达4000~5000米,火山口直径为数百米;小火山的相对高度不及100米。⑫河流地貌也是自然界常见的地貌之一。它们的形成和发展主要与外力作用有关。⑬河流地貌分为侵蚀地貌和堆积地貌。河流在流动过程中,会破坏和搬运地表物质,形成侵蚀地貌。在河流发育初期,河流落差大,流速快,能量集中,河流侵蚀作用以向下和向源头
侵蚀为主,使河谷不断加深和延长。这时的河谷深而窄,谷壁陡峭,横剖面呈“V”型。“V”型河谷形成后,河流落差变小,河流向下的侵蚀作用减弱,向河谷两岸的侵蚀作用加强。河流在凹岸侵蚀,在凸岸堆积,使河流更为弯曲,河谷拓宽。经过漫长的过程,河谷展宽,横剖面呈宽而浅的槽型。⑭被河流搬运的物质,在河流搬运能力减弱的情况下,会沉积下来,形成沉积地貌。冲积平原是比较典型的一种河流堆积地貌,包括洪积—冲积平原、河漫滩平原和三角洲三种类型。⑮地表形态与人类生活非常密切。山地相对高度大,地形崎岖,对交通运输方式的选择、交通运输线路的分布和延伸方向影响较大,山地地区的交通运输线主要以公路为主,主要
分布在山间盆地和河谷地带。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影响深远,世界上一些主要河流的两岸,常常布满大大小小的城市;越往河流中下游,城市也越密集。多数乡村的分布也与河流有关。河流的冲积平原为聚落的分布提供了多方面的有利条件。
★1.对于地表形态的塑造,文章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山地的形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方面进行了说明。(3分)【考点二:信息的提取与概括】★2.岩石圈物质是如何循环运动的?请概述。(3分)【考点一:把握说明内容】在内力作用下,岩浆侵入岩石圈上部或喷出地表形成岩浆岩;岩浆岩在外力作用下崩解成砾石、沙子和泥土;被风、流水搬运后形成沉积岩;在变质作用下形成变质岩。这些岩石在岩石圈深处重熔再生为新的岩浆,岩浆侵入或喷出又形成新的岩浆岩,并被再次搬运和堆积。
塑造地表形态的主要作用
河流地貌的形成与发展(河流地貌的发育)
地表形态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3.文章介绍山地的形成采用了怎样的说明顺序?试分析。(5分)【考点五:顺序结构】文章介绍山地的形成采用了逻辑顺序。作者先总体介绍山地的类型以及山地形成的作用力——内力,然后按照由主到次的顺序,分别介绍褶皱山、断块山、火山各自的形成过程与规模,条理清晰,层次分明,便于理解。
★4.文章多处运用了分类别、列数字的说明方法,试各找出一个例子,说明其作用。(4分)【考点四:说明方法】示例一:文章运用了分类别的说明方法,比如介绍山地的形成,按照山地的三种类型分别介绍褶皱山、断块山以及火山的形成过程与规模,条理清晰。示例二:文章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比如文章介绍“火山”的时候说“大火山的相对高度可达4000~5000米,火山口直径为数百米;小火山的相对高度不及100米。”给人以具体准确的印象。
三、(2018江西)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各题。(14分)廊·亭·桥陈从周廊“别梦依依到谢家,小廊回合曲阑斜。”一千多年前的唐诗,就点出了廊在庭院中的妙用。我国古代建筑的单体与单体之间,必依靠廊来作联系,才能成为一个整体。在园林等风景区,则更是因地制宜,巧于安排,构筑了曲直、高低、爬山、临水等多种式样的廊。
廊在园林中是游览线,又起着分割空间、组合景物的作用。廊引人随,水石其间,移步换影,幅幅成图。像驰名中外的北京颐和园的长廊,漫步其间,得以饱览昆明湖的湖光景色。而苏州拙政园的水廊,则轻盈婉约,人行其上,宛如凌波漫步。扬州西园前的香影廊,未至其境,名已醉人。至于苏州沧浪亭的复廊,用花墙分隔,使园有界非界,似隔非隔,令人遐思无限。扬州园林主体建筑用楼,其廊亦作楼式,即复道廊,形成了多层的游览线,寄啸山庄是为佳例。廊之运用得当与否,有关全局,高下得宜,曲折有度,尤其在可有可无之间,益见功力。即竹廊三折,雅素无华,亦必婉转宜人。至于千步长廊,闿爽平直,则又为别调了。
亭人们在旅途间,或在游览中,每见一亭,总想小憩片刻,借以恢复暂时的疲劳与观赏四周的景色,即“亭者,停也”。同时,因为它本身形式的丰富多彩,成为点缀风景的主要建筑小品之一。亭之美,除造型外,还在于所处之景与所对之景,水边亭、山际亭、林间亭、花畔亭、桥上亭、廊中亭,地位不同,景因而异。伫云亭、快雪亭、待霜亭、牡丹亭之类,又因时而殊。可见亭之构筑非孤立的一座建筑物。
亭在园林等风景区中,起着“点景”与“引景”的作用。北京的景山五亭,为城内的最高点,每到北京的人,常为它所吸引,必登高一快,以饱览首都景色。苏州拙政园的扇面亭,亭名“与谁同坐轩”,小亭临流,静观自得。笠亭如盖,半枕山腰。而网师园之月到风来亭又正点出此亭观景之妙。至于亭的形式,真是变化多端,可分方、圆、多边、海棠、梅花等等多种。按材料的不同,又有饶多野趣的茅亭、雅洁玲珑的竹亭、庄严凝重的石亭与翚飞多姿的木构亭,它在园林建筑中展示了最美丽的一页。
桥桥,古代称为“河梁”,是架在水上的行道,虽属解决交通问题的一项工程,但是聪敏的我国古代人民,总是设法把它和生活、感情、艺术结合起来,是那么富于诗情画意。“小桥流水”足以令人想望江南水乡景色,而风景区的“断桥残雪”、交通要道的“卢沟晓月”,又使人必与四周的风物人情联系在一起。而园林中的桥,正是建筑艺术中的精品。北京颐和园十七孔长桥卧波,陆水之间,平分秋色,为该园增添上几许光彩。晶莹如雪的玉带桥,一亭翼然的石桥,轻轻地划破了湖面的平整,淡淡地点醒了山影的静穆,又烘托了四时佳景。
江南园林之桥,以雅洁精巧取胜。玲珑空透的拱桥,崛起空间,人桥倒影,更显得山高水阔,而水平线条的梁板石桥,则贴水而过,观赏游鳞莲蕖,益得情趣。苏州拙政园是以动观为主的园林,曲桥不但使水面分隔空间,更与曲廊一样起着“桥引人随”的作用,其分庭妙运,思致相同。网师园园小而精,以静观为主,廉泉桥小小一拱,横枕涧上,隐处园隅,安排得那么妥帖,游者至此,往往留步。美丽的中国园林桥梁,形式丰富多姿,有梁式桥、拱桥、浮桥、廊桥、亭桥等,在世界建筑艺术上放出一种独特光彩。
1.根据文章内容,回答问题。(8分)【考点一:把握说明内容】(1)园林等风景区中的廊、亭、桥各有怎样的作用?它们在形式上有什么共同特点?(4分)作用:廊在园林中是游览线,又起着分割空间、组合景物的作用。亭在园林等风景区中,起着“点景”与“引景”的作用。桥将人与四周的风物人情联系在一起,使风景区更具诗情画意。共同特点:形式多样,富于变化。(2)廊的运用有哪些原则?亭之美体现在哪些方面?(4分)廊的运用原则:因地制宜,考虑全局,高下得宜,曲折有度。亭之美的体现:造型美,以及与所处之景、所对之景和谐相融之美。
2.文章多处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请选一处具体分析其作用。(3分)【考点四:说明方法】示例一:在介绍亭时,以北京景山五亭、苏州拙政园的扇面亭为例,具体说明了亭在园林等风景区中的“点景”与“引景”作用,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示例二:在介绍桥时,以苏州拙政园曲桥为例,具体说明“桥引人随”的作用,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3.文中大量的四字短语,不仅概括力强,而且使文章的语言典雅而富有韵味,试简要分析。(3分)【考点六:赏析语言】示例:如介绍廊时,用了“廊引人随,水石其间,移步换影,幅幅成图”等四字短语,准确地概括了廊在园林中所起的作用,用语典雅,富有韵味。
考点一 把握说明内容1.见前P100题(一)第1题。★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上述材料介绍了2020年中国航天的三个重大事件,体现了中国对人类航天事业的巨大贡献。B.材料一介绍嫦娥五号实现中国航天五大技术突破时,运用了列数字、作比较的说明方法。
常见题型:本考点以“内容概括与分析”和“内容理解概括”两种题型出现。
C.材料二介绍了北斗系统的建设历程、策略,以及三号系统的构成、设计特点及服务水平。D.材料三介绍了神舟飞船的构型、现有载人飞船的不足和新一代载人飞船试验船的特点。【解题思路】本题考查考生对文本相关内容概括和分析的能力。ACD正确;B有误,材料一中在介绍嫦娥五号成功返回时使用了列数字和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并不是在介绍实现中国航天五大技术突破时。故选B。
2.(八下《大自然的语言》·思考探究)本文题为《大自然的语言》,主要是讲物候现象,你能概括一下“物候”是什么吗?【解题思路】本题考查对内容的理解和概括能力。依据题干要求概括回答“物候”是什么。课文第3段的这句话“这些自然现象,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称它为物候”,可以成为我们思考问题的切入点,只要把“这些自然现象”具体答出就行了。
【解题技法】题型1 内容概括与分析解题步骤:(1)一找:找出与选项相对应的句子,注意有时不只有一句,有可能是由多个句子的组合。(2)二比:比对原文与选项表述是否严格一致,注意在概念的表述、陈述对象范围的大与小、事件因果的偏与全等方面。(3)三判断:根据比对结果确定答案。根据选项内容能一眼判断出正误的可采用排除法。
常见错误类型:(1)无中生有,即利用思维惯性,误导考生用想当然代替理性思考。(2)以偏概全,包括以部分代整体、以个别代一般、以特殊代普遍等。(3)增减扩缩,增加或减少某些字,扩大或缩小范围。(4)表述绝对,注意一些重要词语前面表修饰、限制性的词语。如时间、地点、范围、大小等,这类词语前面如果出现表示绝对的词语,就会与说明文语言准确性不符,一般表述错误。(5)因果混乱,注意诸如“说明了、体现了、是因为……”这样的词语,看看前后的因果表述是否颠倒。
其他常见的错误类型还有:偷换概念、混淆时态(已然与未然)、混淆状态(可能与必然)、正话反说、顺序错乱、答非所问等。注意事项:①每个错误选项都是可以从原文中找出依据排除的。②有些选项在原文中找不到相关的语句,需要仔细辨别是否无中生有。③对摘抄原文、结构形式类似的选项,不能盲目认同;对有些换了说法,换了表达形式的选项,不能轻易否定。
题型2 内容理解概括解题步骤:(1)审清题意,明白是概括内容要点还是解答“为什么”“是什么”之类的问题。(2)迅速浏览全文,对文章内容做整体上的了解,大致了解各段的基本意思。(3)快速阅读,确认筛选信息的区间,圈点勾画。①通过抓关键词筛选主要信息,如“首先”“其次”“另外”“还有”“也”“除此之外”等提示语。
②注意句中的指代词。如“这”“这个”“这些”是近指代词,指代的内容一般就是代词前面的话;“那”“那个”“那些”是远指代词,指代的内容一般离加点词语远一些,位于本自然段较前处或前面的段落。③通过抓关键句筛选主要信息。所谓关键句,就是指中心句、过渡句、定义句、段首句、文末点题句等,它们往往能给我们提供一些有效信息。(4)概括文章内容要点时,也要看赋分,分条答出要点。
(2021眉山改编)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考点一:把握说明内容】A.中科院《报告》指出,青少年睡眠不足现象日趋严重,时长不达标者占比高。B.青少年长期睡眠不足不仅会对身体成长有影响,还会对学习、心理等有影响。C.造成青少年睡眠不足的原因有课业负担太重、不良习惯、受负面情绪困扰等。D.中小学生睡眠不足不仅是家庭普遍面临的问题,也是一个深层次的社会问题。
【解析】C.有误,根据原文“而睡眠不足、睡眠质量差会对青少年儿童的记忆力、情绪等产生负面影响”可知,负面情绪不是青少年睡眠不足的原因,而是睡眠不足的影响。2.呵护青少年的睡眠“需要学校、家庭、社会等多方共同发力”。请结合上面材料,提出具体的呵护措施。【考点二:信息的提取与概括】①学校和教师要认真贯彻落实《通知》精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②家长少让孩子参加校外培训,多陪孩子锻炼身体,督促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③社会应规范管理各类培训机构,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1.(八上《中国石拱桥》·思考探究)文章为了说明中国石拱桥的特征,选取了许多例子。从课文中找出这些例子,提取关键信息,填写下面的表格。(节选部分)
常见题型:“信息的提取与概括”是“非连续文本阅读”的另一大考点,也是江西中考说明文的必考考点,常以填空和简要概括两种题型出现。
考点二 信息的提取与概括
【解题思路】根据题干、表格横向和纵向内容可知,该题是提取各类石拱桥的有关信息,包括名称、建造时间和特点填表。解答时,可根据关键词,锁定原文相关内容,据此提取概括相关内容即可。第一空根据“约282年”可知对应文章第三段,该段介绍的是“旅人桥”。第二空根据“赵州桥”“约605年”可知对应文章是四、五段,这些内容较多,但抓住第五段中的“(一)”“(二)”“(三)”“(四)”下面的内容,概括起来,再把两段的主要信息整合作答即可。
2.见前P100题(一)第2题。★中国新一代载人飞船试验船具有哪些优势?根据材料三的内容概括。【解题思路】本题考查考生信息提取与概括能力。由材料三中“它采用最新的两舱式(推进舱、返回舱)布局,效率更高,技术更先进”可提取关键词“两舱式布局”“效率更高”“技术更先进”;由“容量更大,最多能搭载7名航天员”可提取关键词“容量更大”;由“拥有较强的货运能力,在太空中使用寿命更长”可提取关键词“较强的货运能力”“使用寿命更长”;
由“通过模块化和通用化设计,它可以通过更换隔热模块实现多次低成本重复使用”可提取关键词“多次低成本重复使用”;由“群伞气囊缓冲设计大幅提升了回收过程的舒适性和安全性”可提取关键词“舒适性和安全性”。然后将这些提取出来的信息要点归纳整理,分点回答即可。【解题技法】题型3 填空填空类题型,包括横线填空和表格填空两种形式。其解题技法如下:
(1)首先要重点关注题目或表格中的已有信息(提示信息),分析提示信息确定答题方向。(2)根据已知信息,在文中找到与题干相关的语句,并做好标记。(3)把握文章内容,整理有用信息,剔除无用信息,进行分析归纳。(具体方法见下“简要概括类题型”第二步)(4)用准确简洁的语言,加工整合进行概括,然后对应填写。
题型4 简要概括简要概括类题型,是概括回答题目中“是什么”“为什么”等特指问类的题目。其解题技法如下:(1)根据题干信息通读全文,在文中找到与题干相关的语句,并做好标记。(2)把握文章内容,整理有用信息,剔除无用信息,进行分析归纳。具体可用以下方法:①摘抄缩写法。对有关内容、段落摘取关键词进行缩写,使表达内容言简意赅。②合并段意法。将不同段意合并,整理为一个表意完整的句子。
③提取中心法。在文(段)首或文(段)尾,提取中心句或中心段,常为概括性的句子,注意力求简洁准确。(3)树立“答案就在文中”的理念。用准确简洁的语言,加工整合进行概括。【答题步骤】(1)“是什么”一类问题:××是①……②……③……(2)“有什么”一类问题:××有①……②……③……特征(优势)(3)“为什么”一类问题:××之所以……原因是……①……②……③……
1.(八上《苏州园林》·思考探究)课文中哪一句话最能说明苏州园林的整体特征?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具体展开说明的?【解题思路】本题考查把握说明对象特征和概括说明内容的能力。解答此题,首先要理清文章是总分式结构,从总说的部分找到文章的中心句,即第2段的一句话“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这句就最能说明
常见题型:本考点主要以“概括说明对象特征”的题型出现。
苏州园林的整体特征。紧接着这句话讲了四个方面的特征:亭台轩榭的布局、假山池沼的配合、花草树木的映衬、近景远景的层次。这是分说的主体部分,依次对应3—6段,剩下段落是补充说明苏州园林其他方面的特征,概括时同样要注意抓住每段的关键性句子(一般在段首),把握具体的说明对象和特征。2.见前(2018江西《廊·亭·桥》)第1题的第(1)小题。★园林等风景区中的廊、亭、桥各有怎样的作用?它们在形式上有什么共同特点?
【解题思路】本题要求简答廊、亭、桥的作用和它们在形式上的共同特点,第2问考查的是概括说明对象特点的能力。答题时,先通读全文,分别找到说明廊、亭、桥的作用的句子,再对它们进行整理提炼,形成自己的答案。概括出它们在形式上的“共同特点”,也要先找出这类句子。如:廊——“在园林等风景区,则更是因地制宜,巧于安排,构筑了曲直、高低、爬山、临水等多种式样的廊”;亭——“它本身形式的丰富多彩”“至于亭的形式,真是变化多端”;桥——“美丽的中国园林桥梁,形式丰富多姿”。然后从中总结出共同点是形式多样、富于变化。
【解题技法】题型5 概括说明对象特征说明文对象包括事物和事理两大类,概括说明对象的特征有三种方法。(1)把握文章中心句及连接词。中心句往往有很强的概括性,它或提示下文说明要点,或归纳上文的内容。有的事物或事理的特征就包含在中心句中。连接词如“首先、其次、还、也、此外”等词语。(2)借助说明方法来捕捉说明事物的特征。说明方法的运用是为了具体说明事物的特征,因此说明方法也会体现事物特征。
(3)从内容上捕捉说明事物的特征。有些文章没有明显地概括事物特征的中心句,就需要自己进行分析、归纳、总结。注意事项:概括说明对象的特征还须防止事物的表面特征掩盖了事物的本质特征,须细读全文,作总体的分析和归纳。
2021南昌模拟 《中国三彩艺术》1.根据文章内容,回答问题。【考点二:信息的提取与概括】本文主要按照_______顺序,从_____________、温润的玉润美、____________、绚丽的多彩美、斑斓的绘画美、___________________六个方面介绍了中国三彩艺术的美。★2.从满足现代绘画的色彩需求方面来看唐三彩具体有哪些风格特征?请简要概括。【考点三:把握说明对象】①油画层次感;②轻盈透明的水彩感觉;③国画意象山水风格;④抽象作品风格。
3.文章第③自然段运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具体分析其作用。【考点四:说明方法】文中将三彩釉烧后的光润比作大自然中的绿叶焕发出由内到外的生命光润,生动形象地说明了三彩釉烧后有温润的玉润美这一特征。4.三彩艺术是中国的文化瑰宝,作为新一代的年轻人,在其传承与发展的过程中,我们应该做些什么?【考点七:拓展延伸】①了解它的发展历史;②学习它的制作过程;③学会欣赏它的美并传承和发扬它。
1.(八上《中国石拱桥》·思考探究)说明文中常用一些说明方法,如下定义、举例子、作比较、打比方、分类别、画图表、列数字、引用等。看看本文中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找出实例并说说它们的作用。
常见题型:本考点“说明方法”是江西中考说明文的重要考点,多以判断说明方法并分析其作用的题型出现。
【解题思路】根据题干可知,此题考查常见的说明方法及作用。解答此题,首先应该依据说明方法各自的特征,在文中分别找对应的句子。再依据说明方法作用的“答题模式”,回答其作用。作答时切记要结合文中的相关内容。如打比方:找到“石拱桥的桥洞成弧形,就像虹”,“桥洞不是普通半圆形,而是像一张弓……”这些句子,用“虹”“弓”作比,突出了石拱桥形式上的特征,富有形象性。
2.见前(2020江西《地表形态的塑造》)第4题。★文章多处运用了分类别、列数字的说明方法,试各找出一个例子,说明其作用。【解题思路】本题考查对说明方法及其作用的分析能力。题干已经明确:文章多处运用了分类别、列数字的说明方法;要求各举一例,并分析其作用。分类别,比如第③④段分别从内力和外力两个方面分别说明塑造地表形态的两种主要作用力,条理清晰。列数字,比如“大火山的相对高度可达4000~5000米,火山口直径为数百米;小火山的相对高度不及100米”,通过具体的数字准确说明“火山的规模大小不一”的特点。
【解题技法】题型6 判断说明方法及其作用采用一定的说明方法,是为了更好地说明事物和事理的特征。方法恰当,可使陌生的事物变熟悉,抽象的事理变具体,复杂的过程变简单,更易让读者了解和接受。1.判断说明方法。答题步骤如下:(1)锁定题干要求的句子或段落;(2)根据标志性语言(词语)判断所运用的说明方法。(具体判断方法见前“说明文文体知识梳理表2·常见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2.分析说明方法作用。答题步骤如下:(1)根据句子的具体说明对象或说明内容,与说明方法结合起来,联系语境进行作答。(2)要体现出说明方法作用的关键词,如打比方形象生动;作比较是突出强调××的特征。(说明方法的作用及答题格式见前“说明文文体知识梳理表2·常见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③不要把“举例子”写成“举列子”或“举例字”;不要把“列数字”写成“例数字”“列数子”;不要出现以修辞方法代替说明方法,如打比方写成比喻,作比较写成对比,甚至还出现拟人说明方法;尤其要注意下定义和作诠释的区分,不能混为一谈。(下定义和作诠释两种说明方法的区分见前“说明文文体知识梳理表2·常见说明方法及其作用”)考点五 顺序结构常见题型:本考点包括判断说明顺序和判断说明结构,考查形式多以填空和简答类题型出现。
3.注意答题误区。①注意审题,有的运用了多种说明方法,若题干点明列举“主要的”,不用将说明方法一一列举,只列举使用内容多的或使用频繁的一两种即可;若没有点明,就必须把所使用的说明方法都列举出来。②回答说明方法的作用时,不能照搬答题规范,必须结合句子本身和文本的语境来作答,具体指出说明方法的作用。
1.(八下《大自然的语言》·思考探究)第二题第2小题的第一问:第7-10段说明物候现象来临的决定因素,采用了怎样的说明顺序?【解题思路】本题考查说明文顺序。第7-10段说明物候现象来临的决定因素有四个,即纬度的差异、经度的差异、高下的差异和古今的差异。从“首先”“第二个”“第三个”“此外”词语可见四个因素的影响程度是按照由大到小的顺序,有条有理。前三个是空间因素,最后一个是时间因素,所以从空间到时间又是一种顺序。
2.见前(2020江西《地表形态的塑造》)第3题。★文章介绍山地的形成采用了怎样的说明顺序?试简要分析。【解题思路】本题考查对说明文顺序判定和分析能力。第⑧段首先介绍了“山地有多种类型,如褶皱山、断块山、火山等,它们的形成和发展都与内力作用有关”,然后第⑨段介绍“褶皱山是地壳运动的结果”和“褶皱山的规模有大有小”;第⑩段介绍“断块山是地壳运动过程中形成的一种分布十分广泛的地貌形态”和“断块山的规模大的可以延伸数千米”;第⑪段介绍“火山是处于地下深处的岩浆运动的结果”和“火山的规模大小不一”。是逻辑顺序中的由主到次的顺序。
【解题技法】题型7 判断说明顺序说明文的顺序有三种:即时间顺序、空间顺序和逻辑顺序。(三种顺序的具体解说见前“说明文文体知识梳理表3·说明顺序”)解题技法如下:(1)明确说明对象。一般事物说明文常用时间顺序或空间顺序,事理说明文常用逻辑顺序。(2)寻找语言标志。时间顺序有表朝代、季节、早晚等的标志性词语;空间顺序的标志是方位词;逻辑顺序的标志有“首先”“为什么”“原来”“因此”等。(3)分清主次,综合归纳。一篇说明文根据说明的目的和对象,以一种顺序为主,兼用其他顺序,一定要分清主要使用的是哪种顺序。
题型8 判断说明结构说明文的结构有三种:即总分式、并列式、递进式。(三种结构的具体解说见前“说明文文体知识梳理表4·说明结构”)解题技法如下:(1)看说明顺序。①逻辑顺序中从概括到具体或从整体到部分的说明文常用总分式;②从现象到本质的事理性说明文多用递进式;③时间顺序的说明文多用连贯式;④空间顺序的说明文多用并列式。(2)看段落层次。各层之间是平行并列关系,则为并列式结构;若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现象到本质,则为递进式结构。(3)看首尾。是总分关系时,分析文章的首尾段落或段落中的首尾句,从而断定属于何种总分。
(2021景德镇模拟)抖音为什么能火起来?1.文章分析了抖音APP火起来的原因有哪些?【考点一:把握说明内容】强大的运作团队和财力支持;市场定位明确;能满足人们在音乐文化层面和精神层面的需要。2.文章的第③自然段最主要运用了哪种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考点四:说明方法】列数字,准确具体有力地说明了musically这款音乐软件使用的广泛性,使说明更准确直观、更有说服力。
3.文章第⑤自然段“抖音的主要用户群定位是中国一二线城市年轻人群的短视频产品”的加点字能否删去?为什么?【考点六:赏析语言】不能;“主要”表限制,强调的大部分,如果删去就变成了用户定位就是那部分人群,太过于绝对,与事实不相符;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科学性、严谨性。★4.本文是一篇科普类小品文,采用了______说明顺序和总分总的说明结构。【考点五:顺序结构】
1.(八上《中国石拱桥》·积累拓展)第四题的(1)、(2)小题。结合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严谨。(1)《水经注》里提到的“旅人桥”,大约建成于公元282年,可能是有记载的最早的石拱桥了。(2)全桥只有一个大拱,长达37.02米,在当时可算是世界上最长的石拱。
常见题型:本考点是以“词语的表达效果”“品味语言特点”和“标题的作用”三种题型出现。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说明文句中词语的表达效果,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严密的特点。先锁定句中加点的词语,然后从词语的特点和作用两方面来分析。具体来说:第(1)题,“大约”“可能”都表示不确定,“有记载的”指出后面判断的依据,更增强了准确性。第(2)题,“在当时”是从时间上限定,“可算是”是从程度上限定,这样更符合实际情况。 2.见前(2018江西《廊·亭·桥》)第3题。★文中大量的四字短语,不仅概括力强,而且使文章的语言典雅而富有韵味,试简要分析。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品味说明语言特点的能力。题目已经给出了本文语言的一个特点:大量的四字短语,不仅概括力强,而且使文章的语言典雅而富有韵味。我们只要举出例子做简要分析即可。如“廊之运用得当与否,有关全局,高下得宜,曲折有度,尤其在可有可无之间,益见功力”,运用四字短语,高度概括了廊的运用原则;又如介绍廊时,用了“廊引人随,水石其间,移步换影,幅幅成图”等四字短语,准确地概括了廊在园林中所起的作用,用语典雅,富有韵味。
【解题技法】题型9 词语的表达效果解题步骤:(1)读题:锁定题目中要辨析的词语,若有问能不能删(或替换),则要表态,一般是不能删(或替换)。(2)释词:解释这个词语的本义及在这句话中的含义,看其是否在程度、状态、性质、范围等方面加以限制。若有问替换的词,则也要对替换的词进行解释。(3)比较:比较删掉(或替换)“××”词后与删掉(或替换)之前的句意区别,以此来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严密的特点。
(4)总结:结尾一般要有这样的句子:这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严密性、准确性与科学性。【答题模式】(1)“××”的意思是……说明……,这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2)用了“××”词生动地(准确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能够激发读者的兴趣/符合实际情况,具有科学性。(3)不能。因为……,若删去,就变成……的意思,显得太绝对了(不符合实际),用“××”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题型10 品味语言特点(1)准确严密性,这是说明文语言的第一大特点。①分析特点。明确说明文体现语言准确严密性的特点主要是句子中表修饰限制词语的选用,如表程度、表推测估计、表时间、表频率、表范围、表数量等的词语。(具体词语见P99“说明文文体知识梳理表6·说明文语言”)②表明效果。分析这些限定性词语的基本含义,并结合语境分析这些词语在句中的作用,在哪些方面起限制作用,是如何体现说明文语言的准确严密性。
(2)生动形象性,近几年江西中考的说明文选文注重文化类题材,其语言也多具有生动形象性特点。作答时先给出有关语言特点的表述,然后结合具体句子(或段落)进行分析。①运用修辞:运用比喻、拟人、排比、引用等修辞手法,使得文辞优美、生动形象,富有诗意、文化气息浓郁、有气势,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富有感染力。②表达方式:记叙、描写(准确形象生动的动词、形容词)使说明更具体、形象、生动,使文章充满情趣、富含诗情画意;议论、抒情则可以准确地概括说明对象的特点,突出全文(某段)的中心,加深读者对内容的理解,加强文章的感染力。
③表现手法:对比法、引用法、直接间接结合法、整体与局部结合法、多觉感受法(视觉、听觉、嗅觉、触觉、味觉)、形色结合法等,既使说明文语言形象生动,又可引发读者的丰富联想,充满了情趣和诗情画意。④选词造句:A.运用四字词语的,不仅概括力强,而且使文章的语言典雅而富有韵味;B.长短句结合的,读来引人入胜;C.有中心句(或独句成段)的,有提示重点内容、标示层次结构的作用,使文章脉络清晰,便于阅读理解。
题型11 标题的作用(1)内容上:①点明说明对象;②概括对象的特征;③揭示说明内容。(2)表达上,形式多样,具体分析如下:①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或化用诗句、成语等,形象生动、新颖、别致;②运用问句的句式(设问、疑问句,含“为什么”“什么”“为何”“?”等词语、符号)设置悬念,引发人们思考;③话题新鲜奇特,吸引读者,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④引用热门话题,贴近生活。
【答题模式】(1)本文以……为题,点明了本文的说明对象是……/概括出说明对象的……特征。(2)本文标题运用××修辞手法(引用或化用诗句、歌词、流行语),生动形象,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3)本文标题采用问句的形式,设置悬念,引人入胜。
1.(八下《阿西莫夫短文两篇》·积累拓展)恐龙灭绝的原因到底是什么?课文为我们提供了两种假说,其实还有多种相关的假说。课外搜集整理资料,写一篇小短文阐述你的认识,并相互交流。【解题思路】本题是引导同学们从课内向课外拓展,阅读探究,并书面表达,交流探讨。写的时候,观点要鲜明,有自己独到的、新鲜的观点更好,引用资料得当、准确,语言通顺。写好后和同学们自由交流。
常见题型:本考点“拓展延伸”考查形式灵活,在说明文的考查中出现较多的题型有:谈认识、看法,材料探究,提建议(方法、措施)等。
【解题技法】题型12 拓展延伸说明文本来就是与实际生活联系紧密的一种文体,拓展延伸类题目也是我们会经常遇到的。答题时要注意:1.首先要有时代精神,关注社会热点问题、焦点问题和科技发展的前沿成果,关注国家、世界和人类的发展。2.其次要善于从原文中找有用的信息。对社会和自然,我们要渗透这样的思想理念:“不仅要能认识它,还要能改造和利用它,让它能更好地为人民服务”。
3.几种题型具体答题方法如下:(1)谈认识、看法类:①准确把握阅读材料;②充分调动所学知识和经验,将其迁移到文段中来;③结合原文谈,结合实际说。(2)材料探究类:①析材料。明确材料和文章的关系,把握材料的个性与共性,抓筛选点、提炼点;②看原文。把握文章主要内容和主旨;③精表述。结合原文和材料的内容、中心写出探究结果。语言表述要准确、简洁明了。(3)提建议(方法、措施)类:①紧扣问题想办法、拟措施;②提的建议、措施等一定要联系生活实际,能切实解决问题,不能凭空臆造;③鼓励创新,想出新点子,找到新方法,提出新建议等。
《人的体质有酸碱之分吗》1.文章第①②段有什么作用?(2分)【考点:段落作用】引用罗伯尔特的错误观点吸引读者,引出本文说明对象——人的体质没有酸碱之分。2.第③段画线句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考点四】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举了胃液、肠液、尿液的酸碱度的例子,具体说明了体液的酸碱是根据特定器官所需要的环境决定的。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3.下面对文章内容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考点一】A.流遍身体每个角落的血液,是偏碱性的。B.中医理论认为,人的体质虽然先天决定已有偏向,但后天调理也可以做些改善。C.人在患了肿瘤之后,一定会导致病灶周围的酸性成分偏多。D.第⑤段画线句子承上启下,由对人的酸碱体质的说明转入对食物酸碱性的说明。【解析】C项是“可能会”,不是“一定会”,表述不准确,考查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4.小明的妈妈是一位忠实的“酸碱体质”理论信奉者,不吃酸性食物,只吃碱性食物。请结合全文观点予以反驳,使其健康饮食。(3分)【考点七】(1)人体是酸是碱无法测定,没有酸碱体质一说。__(2)人体拥有很强大的调节系统和功能,能够有效地控制调节体内各体液酸碱度,使之处于一种动态平衡(或“食物的酸碱性对人体健康没有影响”)。(3)酸性体质致病是种误解,疾病可能改变人体酸碱,绝非偏酸体质导致疾病。(意思相近即可得分)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安徽省中考语文第三部分现代文阅读专题三说明文阅读课件2,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目录安徽·中考帮,真题帮,通透灵动,优秀品质,颜色或“体色”,作比较,作诠释,知识帮,说明文概念,一按说明对象分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安徽省中考语文第三部分现代文阅读专题三说明文阅读课件1,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专题三说明文阅读,一按说明对象分,二按语言特色分,回归教材图解考点一,回归教材图解考点二,回归教材图解考点三,逻辑顺序,冬眠的奥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中考总复习语文(河北)阅读专题二 说明文阅读课件,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目录河北·中考,说明文阅读,二按语言特色分,抢分秘籍,说明方法及其作用,说明顺序,拓展延伸,说明文的结构,说明文语言,考点速览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