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10.1 比较 北京版 (1)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3/13655216/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10.1 比较 北京版 (1)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3/13655216/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小学数学北京版三年级下册1.比较教学设计
展开这是一份小学数学北京版三年级下册1.比较教学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 应用方法,谈收获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课题: 比较
课题:比较
教材分析:
等量代换是数学中一种基本的思想方法,也是代数思想方法的基础。本课利用天平的原理,通过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使学生初步体会等量代换的思想方法,为以后学习简单的代数知识做准备。如何让学生通过生活中容易理解的题材初步体会这种思想方法,并能够用自己的方法解决问题是本课教学的关键。
学生分析:
学生对比较的数学方法并不陌生 , 一年级上《数学就在我身边》《分类比较》认识了“远与近、上与下、高与低、多与少、快与慢、轻与重、长与短、薄与厚、相同与不同” , 学生不仅知道这些是数学要研究的问题 , 也认识到 “比一比” 的学习方法 , 更向学生渗透了 “一一对应”的数学思想 , 培养了初步的推理能力。三年级的孩子开始喜欢独立思考 , 进入了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过渡期 , 喜欢得到外在的肯定, 爱表现 , 爱表达 ,成功的体验积累逐渐形成对学习的自信心。但是审题习惯和有序思考的解决问题的意识还需进一步培养并形成习惯。因此 , 深入浅出的导入、开放的探索、自由的发现和表达 , 是他们喜欢的方式 , 适度地点拨与准确有效地评价是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索的动力, 研究问题的不断深入也是课堂活动波澜壮阔、学生思考起伏跌宕的源泉。
教学目标:
1.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能够运用比较的策略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经历比较的过程,加深对等量关系的理解,增强推理能力。
3.培养分析信息,寻找关系并根据等量关系推理、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体会数学的价值,感受数学的魅力。
教学重点:运用比较法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灵活运动比较策略解决问题,深入理解等量关系。
教学准备:PPT课件 学习单
教学流程:问题引入——深入探究——巩固练习——灵活应用——总结提升
一、 复习引入: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比较,在生活中两个同学经常比较高矮,比较胖瘦,比较年龄。这是生活中的比较。数学中也有比较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1、回忆比较方法
师:看到这个图你们陌生吗?谁来说一说?
师:你是怎么比较的?
预设:方块都有对应的好朋友
师:是的 一个方块对应着一个圆圈一个方块对应一个圆圈,这就叫做一一对应。
师:再继续观察,在看看屏幕,每行都这样增加下去,一直这样增加下去?圆圈比方块多几个?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学生读题:我和小红买同样的笔记本,我比小红多买2个,多花了4元钱,一个练习本多少元?谁来说一说你的想法?
师:我们继续看小红买了3个本,小明买了5个本,小明比小红多花了4元钱,一个练习本多少钱?
预设:一个练习本2元
师:你是怎样想的?
师:看来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找到同样多的东西,就能很快的对比较。今天我们继续用这样的方法解决新的问题。
二、 自主探知
师:这里有一个关于小动物的题,认真看图你都看到了什么数学信息?
(活动一):对比观察找不同
师:请你对比观察两幅图片,找出他们的相同和不同(标记)
预设:我发现左边有三只狗一只猫,右边也有三狗一只猫
我还发现右边比左边多两只猫
师:很好,你们他们看成一个整体进行的比较。左边的整体对应着右边的整体。还有其他的比较方法吗?
师:刚才同学们很好的运用了一一对应方法找到了相同的部分左边有三只狗一只猫(贴)同时也知道了不同的部分。继续观察,你还发现了什么?
师:不仅有两只猫的不同,两个数也不同,相差4千克。我们通过观察比较不仅能发现图的不同同时也能发现数的不同。你能根据这些不同求一求一只小猫的重量吗?一只小狗的重量吗?用你喜欢的方式列式计算。
(活动二):合作交流
- 学生自主探究
- 小组交流汇报
师:这两种方法都能算出小猫的重量和小狗的重量,对比观察你发现了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地方?
师:这两种方法,第一步都是30-26,先求2只小猫的重量,再求一只小猫的重量。再把小猫的重量带回到已知条件红。但是第二个要比第一个方法步骤多一步。
(三):总结方法
师:现在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我们在刚才这个问题的时候我们先做了什么?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观察图片找到不同,深入思考个数的不同就是数量的差额。教师通过问题链的方式帮助学生观察图片的方法)
三、 应用方法
1.
学生独立完成交流方法
预设1:(130-85)÷3=15(元) (85-15×3)÷2=20(元)
预设2:(130-85)÷3=15(元) (130-15×6)÷2=20(元)
同学们通过“比较”准确地找到了两组信息中相同与不同的部分,在抓住不同的事物与不同的数量,进而准确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也存在着选择,选择恰当的信息就可以解决问题的过程更简洁。
2.刚才我们通过比较,能够求出两组条件中两个不同的数量。在生活中有时候问题会比较复杂,你想试着解决吗?
从图片中你知道了什么?
这个问题中涉及到三种不同的物体,情况更复杂了,请你试着比一比、算一算。
学生独立分析解决
(设计意图:创设较复杂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灵活应用比较解决问题,帮助学生丰富对两组数量中“等量”的理解。进而解决另两种量的问题中,产生对新条件的需求,不断深化对“比较”方法的认识。)
四、谈收获
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比 较
30-26=4千克
4÷2=2千克
26-2=24千克
24÷3=8千克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小学数学北京版三年级下册1.比较教案,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北京版三年级下册1.比较教学设计,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问题引入,产生“比较”的需要,深入探究,感悟“比较”的策略,巩固练习,应用方法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1学年1.比较教案及反思,共4页。
![数学口算宝](http://img.51jiaoxi.com/images/b5b1d1ecde54d50c4354a439d5c45ddc.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