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语言文字运用 课件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语言文字运用 课件第1页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语言文字运用 课件第2页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语言文字运用 课件第3页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语言文字运用 课件第4页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语言文字运用 课件第5页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语言文字运用 课件第6页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语言文字运用 课件第7页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语言文字运用 课件第8页
    还剩18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语言文字运用 课件

    展开

    这是一份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语言文字运用 课件,共26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修辞手法,补写句子,长句改短句,修改病句之搭配不当,角度搭配不当,搭配不当,修饰语中心语搭配不当,关联词搭配不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剪纸灯谜,描绘城乡风物;秧歌花鼓,传播时代精神。【答案】(1)构成特点:“剪纸灯谜”和“秧歌花鼓”都是并列式的名词性词组,对仗工整;“描绘城乡风物”和“传播时代精神”都是动宾式结构,其中“描绘”对应“传播”,“城乡风物”“时代精神”均为偏正结构、名词性质,对仗工整;可见字数相等,词性相对,意思相关,上下两句构成一组对偶。(2)表达效果:形式上,音节整齐匀称,顿挫感强。 内容上,点面结合,凝练集中,概括力强。突出了我国传统节日的内容和传统节日的价值。
    对偶的答题步骤:①对偶的构成从结构、字数、意义等角度去分析,即怎么运用对偶手法。②表达效果应结合内容从语言、节奏、感染力、思想内容、情感等角度进行分析
    排比答题套路:①采用排比的手法,由“”构成排比(句式),“”和“”写出了……(意义)②句式整齐,结构相同、有气势/表达强烈的感情(抒情)/有节奏感,读起来朗朗上口/内容集中、全面而充实(铺陈)
    设问答题套路:采用设问的手法,提出一个“”的问题,引起读者思考,自问自答,起到强调作用、引起读者注意。顿生波澜、避免平铺直叙
    要记得结合题目具体分析
    比喻的相似性1、找出比喻句的本体和喻体,明确相似性。2、找出句子的谓语和附加成分(修饰语),明确特征。3、从形似和神似(特征)两方面考虑相似性
    这条环路是北京塞车最严重的道路之一,白天黑夜,红尘万丈,车流缓缓,永远像一条黏稠的河。
    本体:环路 喻体:河修饰成分:北京塞车最严重的道路之一 黏稠 车流缓缓
    ①句中把塞车的路比作黏稠的河,体现了比喻的相似性;②路和河的形状相似,车流和水流相似;③塞车时汽车行驶缓慢,和河水固杂质多而黏稠时流动缓慢相似。
    第一次见到这么漂亮的花,我被格桑花的美丽惊呆了。美丽的格桑花,如天边的彩虹映 红了山岗,似下凡的仙女靓丽了江岸。此景只应天上有,人间能有几回见。格桑花为刚毅的雪山描绘出五彩柔美,增添了勃勃生机。我喜欢格桑花,也喜欢格桑花的故事。西藏历史悠久,丈化发达,格桑花演绎出许多美丽的传说。
    (1)找出本体和喻体,格桑花和山岗,明确相似性。(2)找出修饰语,美丽的,天边的彩虹,明确色彩相似性。【答案】①格桑花开满了山岗,与彩虹照耀下的山岗同样美丽,二者具有相似性。 ②格桑花色彩多样,与彩虹颜色的多样相似;
    【2022年高考全国甲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又是一年槐花儿飘香的季节,小伙伴们有没有想起儿时那些带有妈妈专属味道的槐花美食?不过,槐花①______。常见的槐花有三种:淡黄色的国槐花,夏末开花,可以入药②______;白色的刺槐花(也叫洋槐花),夏初开花,花香味甜,可食用但不可入药;红色的槐花(变种)仅供观赏,既不能食用,③______。也就是说,我们吃的槐花美食来自白色刺槐。白色刺槐是我国重要的蜜源、食花和景观植物,原产北美。而我国土生土长的树种,是国槐。国槐在我国不只是一种常见的良木,而且作为一种文化元素融入传统文化之中。比如被奉为“神树”,种植在敬神祭祖的社坛周围;作为吉祥的象征,种在庭前屋后。古代社会,槐树还是三公(太师、太傅、太保)宰辅之位的象征,并出现了一些由“槐”字构成的具有政治寓意的词,如槐岳(朝廷高官)、槐蝉(高官显责)、槐第(三公的宅第)等,槐树因此也受到读书人的喜爱。
    ①并不都是能吃的②但不可食用③也不能入药
    ①理清结构段落、划分层次②关注句式特点。前后文句式内容的对称、有仿写意味。③扣前后文中的关键词语、关键词就是得分点④关注关联词、⑤看标点符号。重视标点符号,尤其是冒号、分号和问号。如?对应的可能是疑问句
    为什么体力劳动代替不了体育锻炼呢?劳动的过程只是身体局部肌肉、骨骼在活动 ,如铲地时,主要是腰和手臂在活动;赶车时,主要是上肢在活动。一般情况下,运动消耗的能量会明显高于体力劳动。同时,长时间的重复动作,容易使人产生疲劳感,需要充分的休息才能恢复,这使热量消耗受到限制。 ② ,除了给身体局部带来疲劳外,还可能造成局部组织损伤。如采取站立位的售货员比常人更容易患腰腿病和下肢静脉曲张,从事搬运工作的职工比一般人更容易患腰肌劳损,电脑操作员比常人更容易患腕关节疾病或腰椎间盘突出。因此体力劳动者非但  ③ ,还应该更积极地安排出单独的时间参加体育锻炼。
    ①体力劳动者更需要锻炼身体 ②长期从事动作单一的体力劳动 ③不能用体力劳动代替体育锻炼
    整个团队按照先在陆上发射台发射、再把导弹装进发射筒以模拟水下发射环境、最后进行潜艇发射的规划开始了“巨浪一号”的研制攻关。
    第2步:长修饰成分拆成短修饰成分,修饰成分补主谓
    整个团队开始了(“巨浪一号”的)研制攻关。
    按照先在陆上发射台发射、再把导弹装进发射筒以模拟水下发射环境、最后进行潜艇发射的规划
    先在陆地上的发射台发射,再把导弹装进发射筒,模拟水下发射的环境,最后一步进行潜艇发射。
    1.整个团队开始了“巨浪一号”的研制攻关规划,先在陆地上的发射台发射,再把导弹装进发射筒,模拟水下发射的环境,最后一步进行潜艇发射。
    2.“巨浪一号”的研制攻关规划是这样的:整个团队先在陆地上的发射台发射,再把导弹装进发射筒,模拟水下发射的环境,最后一步进行潜艇发射
    注:前后文语意相关,注意衔接
    语言表达得体之谦词敬词
    语言表达要做到得体既要考虑说话者自己的身份、地位、文化素养、生活阅历等方面的差异,更要考虑听话者的诸多情况,并根据不同的场合,不同的目的,选择不同的表达方式来运用语言,做到有的放矢、准确得体、恰到好处。
    谦辞,即表示自我谦虚的词语;敬辞,即表示对别人敬重的词语。敬辞只能用于称呼对方,而谦辞只能用于称呼己方。还要根据自己和对方的身份、地位、职业等来选择词语。如对长辈、上级等多用敬称。
    谦敬辞可归纳为一句话——“家大舍小令他人”,①对别人称自家的长辈和年长的平辈时冠以“家”,如家父(家严)、家母(家慈)、家叔、家兄等;②对别人称自家比自己小的人时则冠以“舍”,如舍弟、舍妹、舍侄等;③称别人家中的人,则冠以“令”表示敬重,如令堂、令尊、令郎、令爱等。除“家”“舍”外,④谦辞还有“小”(如“小女”,称自己的女儿)、“拙”(如“拙见”,称自己的见解)、“鄙”(如“鄙见”,称自己的意见)。
    并列词语之间不能完全对应
    方法:主干成分检查法 抽出主干,看主谓、动宾、主宾搭配是否合理
    主要表现为谓语不能陈述主语,尤其要注意多个主语与单一谓语或单一主语与多个谓语搭配的情况。
    例①:张大海临危不惧、舍身救人的革命精神时时浮现在我的脑海中。
    主语的中心语“革命精神”和谓语的中心语“浮现”不能搭配,因为“浮现”的只能是具体的东西,不能是抽象的“精神”。可以将“革命精神”改成“英雄形象”。
    例②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我国人民的消费观念、消费水平和消费方式都有了明显的提高和转变。  
    “ 消费观念”和“消费方式”可以说转变,但不能说提高,“消费水平”可以说提高,但不能说转变
    一是当谓语动词和宾语中心语之间加了很长的修饰限定成分,谓语动词和宾语中心语间隔很远,这时宾语中心语往往会和前面的谓语动词不搭配。 二是当一个谓语动词后面带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宾语时,其中的一个宾语常会和这个谓语动词搭配不当。 三是动词是不及物的(不能带宾语)而带上了宾语
    (1)大会上,代表们认真地注视和倾听着总理的报告。  宾语中心语是“报告”,“注视”不能支配“报告”,而“倾听”可以支配“报告”
    小窍门:出现多个宾语与单一谓语或单一谓语与多个宾语搭配。
    动词和宾语要在意思上和语法上搭配。常见错误是:一是同一个句子的主语和宾语搭配不当;二是一个动词带两个以上宾语时,后面的宾语与动词不搭配。
    (1)秋天的北京是美丽的季节。 “秋天”是“季节”,“北京”是城市的名称。本句提取主干为“北京是季节”,不当。(2)有无正确的学习态度,是我们取得进步的重要条件。  删掉“无”或“有无”。
    (1)我们有一双聪明能干的手,什么造不出来?答案 “聪明”不能修饰“手”。(2)这次大会上,对工资问题交换了广泛的意见。答案 并不是意见广泛,而是交换的范围广泛,应改为“广泛地交换了意见”。
    关联词之间有比较稳定的组合,不同的关联词表达的意思有区别,如果随意组合关联词,就会造成语病。考试中常见的是关联词的错误搭配。(1)我们中学生如果缺乏创新精神,也不能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要求。答案 应将“也”改为“就”。(2)弟弟年纪很小,因此懂得许多深刻道理。答案 不合事理,“年纪小”不是“懂得许多深刻道理”的原因,将“因此”改成“但是”,使因果关系变成转折关系就符合事理了。

    相关课件

    高考语文复习--高考语文语言文字运用(修辞篇)(课件):

    这是一份高考语文复习--高考语文语言文字运用(修辞篇)(课件),共10页。

    高考语文复习--语言文字运用(词语篇)课件PPT:

    这是一份高考语文复习--语言文字运用(词语篇)课件PPT,共14页。

    高考语文复习--语言文字运用(图文转化)(课件):

    这是一份高考语文复习--语言文字运用(图文转化)(课件),共24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题点提要,说明流程图,巩固练习,解读词云图,赏析图片,解读徽标,赏析漫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