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诗歌抒情手法赏析 课件
展开
这是一份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诗歌抒情手法赏析 课件,共32页。
诗歌抒情手法总结:一、直抒胸臆二、间接抒情:1、借助各种景物抒情2、借助某种物象抒情3、借助古人(事)抒情(不同于局部用典)4、借助各种典故抒情5、借助各种表达方式抒情6、借助各种修辞手法抒情。
诗词一、 南乡子·和杨元素时移守密州① 苏轼东武望余杭②,云海天涯两渺茫。何日功成名遂了,还乡,醉笑陪公三万场。不用诉离觞,痛饮从来别有肠。今夜送归灯火冷,河塘③,堕泪羊公却姓杨④。【注释】①杨元素:即杨绘,公元一零七四年七月接替陈襄为杭州知州,九月,苏轼由杭州通判调为密州知府,杨为之饯别于西湖上,唱和此词。②东武:密州治所,今山东诸城。③河塘:指沙河塘,在杭州城南。④《晋书·羊祜传》中:羊祜为荆州督。其后襄阳百姓于羊祜在岘山游玩休息之处建庙立碑,岁时享祭,望其碑者,莫不流涕。杜预因名之为“堕泪碑”。
直抒胸臆诗词一词的下阙如何抒情?请结合词句简要分析。直抒胸臆。“不用诉离觞,痛饮从来别有肠”,诗人直接抒写不用像世俗的样子用酒来诉说离情别绪,痛快的饮宴从来都另有缘由,来表现彼此的友情深厚和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诗词二 直抒胸臆请结合诗句分析尾联是如何抒情的。直抒胸臆。“过此不堪回首处”意思是,这样的事情已经过去了不值得回忆了。诗人伤感于历史的变迁和现实的荒凉:那些三国时代的英雄都已不在,就连那月夜泛舟,临风吹萧,放言宏论的苏轼和客子,也早已查如黄鹤。
间接抒情1-----借助各种景物抒情常用手法有:触景生情、寓情于景(融情于景)、情景交融、借景抒情、以景结情等。
诗词一 借景抒情词的下阙如何抒情?请结合词句简要分析。借景抒情。 “今夜送归灯火冷,河塘”这两句描绘了离别的夜晚灯火已残,天气寂静寒冷,营造出凄清的氛围,抒发了与友人依依不舍的情感。
诗词二、 赤壁 杜庠①水军东下本雄图,千里长江舳舻。诸葛心中空有汉,曹瞒眼里已无吴。兵销炬影东风猛,梦断箫声夜月孤。过此不堪回首处,荒矶鸥鸟满烟芜。【注】①杜庠:字公序,号西湖醉老,明朝诗人。曾任知县,不久罢归;不得志,放情诗酒。
以景结情诗词二请结合诗句分析尾联是如何抒情的。以景结情。末句以景结情,诗人将一腔忧思愁绪寄托给荒矶鸥鸟、哀草寒烟。作者的百般感触尽在不言中,也给全诗笼上了一层由历史的沧桑感、宇宙的苍凉感和人生短暂渺小的感谓相交织而成的凄恰意绪。
间接抒情2-----借助某种物象抒情常用手法:托物言志、借物喻人(己)
诗词三、 瘦马行 杜甫东郊瘦马使我伤:骨骼硉兀①如堵墙。绊之欲动转欹侧,此岂有意仍腾骧?细看六印带官字,众道三军遗路傍。去岁奔波逐馀寇,骅骝不惯不得将。天寒远放雁为伴,日暮不收乌啄疮。谁家且养愿终惠,更试明年春草长。
托物言志(或借物喻人)诗词三 本诗主要运用什么抒情手法?请结合全诗进行分析。本诗托物言志(或借物喻人),写瘦马实则是写自己。表现了诗人境遇的悲凉,无人赏识,一如瘦马被遗弃道旁;但诗人并非一味表达悲愤之情,还渴望着朝廷能重用自己,并且相信自己一定能如瘦被善待后,有一番作为,报效国家。
间接抒情3-----借助古人(事)抒情注意:它不同于局部用典,而是整首诗词写某古人(事)。常用手法:借古抒怀、借古讽(伤)今等
诗词四、 西塞山怀古 刘禹锡王濬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今逢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此诗主要运用什么抒情手法?
借古抒怀诗词四刘诗歌运用了借古抒怀的手法。刘诗首联“王濬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写出王濬的战舰沿江东下离开益州,显赫无比的金陵王气骤然失色,下联就单写东吴在战争开始的反映,苦心经营的工事被毁,直到举旗投降,步步紧逼,一气直下。通过写西晋灭吴的历史故事,表现国家统一是历史之必然,阐发了事物兴废决定于人的思想,属于借古抒怀的手法。
诗词五、 乌栖曲 李白姑苏台①上乌栖时,吴王宫里醉西施。吴歌楚舞欢未毕,青山欲衔半边日。银箭金壶漏水多,起看秋月坠江波。东方渐高②奈乐何③!【注】①姑苏台:在吴县姑苏山上,是吴王夫差为西施所筑。②高:同“皜”,白、明。③奈乐何:一作“奈尔何”。
借古讽今诗词五这首诗采用了“借古讽今”的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这首诗的主要内容是表现春秋时期吴王沉迷西施、昼夜寻欢的荒唐生活,以此来揭示吴国灭亡的原因,这是写“古”。其目的是给一样贪图享乐的当朝统治者以警醒,不要重蹈历史覆辙,这是讽“今”。
间接抒情4------借助各种典故抒情常用手法:用典抒情。
诗词六 西江月·渔父词① 辛弃疾【宋代】千丈悬崖削翠,一川落日镕金。白鸥来往本无心②。选甚风波一任。别浦鱼肥堪脍,前村酒美重斟。千年往事已沉沉。闲管兴亡则甚③。【注】①淳熙五年(1178),辛弃疾由临安赴湖北任转运副使,舟行江上,过采石矶时创作了这首词。采石为江防要地,历代南北战争,多于此渡江。②《列子·黄帝》:“海上之人有好鸥鸟者,每旦之海上,从鸥鸟游,鸥鸟之至者百住而不止。其父曰:‘吾闻鸥鸟皆从汝游,汝取来,吾玩之。’明日之海上,鸥鸟舞而不下也。”指人无巧诈之心,异类可以亲近。③则甚:做甚,做什么。
借典抒情诗词六赏析本词的抒情艺术。借典抒情。借鸥鹭忘机的典故,表达淡泊隐居,不以世事为怀的心志。
间接抒情5----借助各种表达方式抒情常用手法:借叙事抒情、借议论抒情等。
借叙事抒情诗词六赏析本词的抒情艺术。借叙事抒情。通过叙写任风波、品肥鱼、尝美酒等场景,表达对随缘、自在、闲适生活的追求。
借议论抒情诗词七(将进酒略)请简要分析李白《将进酒》中的抒情手法。借议论抒情。诗人用“莫使”“空”双重否定句式代替直陈,以“天生我材必有用”“会须一饮三百杯”等语句抒发自己的怀才不遇、用世渴望和自信。
间接抒情6-----借助各种修辞手法抒情
诗词八、 对 雪 杜甫战哭多新鬼,愁吟独老翁。乱云低薄暮,急雪舞回风。瓢弃樽无绿,炉存火似红。数州消息断,愁坐正书空。【注】①此诗写于安史之乱期间,长安失陷时,诗人逃到半路被叛军抓住,解送回长安。②书空:晋人殷浩忧愁无聊,用手在空中写字。
诗词八这首诗运用了哪些手法来抒情?试结合颔联和颈联加以分析。颈联采用借代的修辞方法,写出了作者生活的艰辛和内心的苦闷。“瓢弃樽无绿”一句用了借代的修辞,以“绿”来代指酒,写出了诗人在苦寒中找不到一滴酒的窘态,表现了诗人困居长安生活的艰苦。
诗词九、观大散关【注】图有感(节选) 陆 游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二十抱此志,五十犹癯儒。坡陁咸阳城,秦汉之故都。王气浮夕霭,宫室生春芜。安得从王师,汛扫迎皇舆?偏师缚可汗,倾都观受俘。丈夫毕此愿,死与蝼蚁殊。志大浩无期,醉胆空满躯。
对比诗词九请分析本诗是如何运用对比手法来抒情的。1、将崇高的爱国激情、强烈的报国宏愿与诗人穷愁潦倒的“癯儒”形象构成了强烈的对比,表达了对南宋最高统治集团的愤恨。原诗“二十抱此志,五十犹癯儒”,可知诗人年青时就有雄心大志收复中原,但五十岁了不料还是个瘦弱穷儒。2、把关中地区历史的辉煌和现在朝廷的不作为做了对比,抒发了诗人心中的愤懑之情。诗中“坡陁咸阳城,秦汉之故都”两句,可知诗人认为关中地区对于建立帝王之业的重要意义。遗憾的是南宋最高统治者已经没有秦、汉两朝开国皇帝的气魄。他们偏安江左,歌舞升平,完全无意于恢复中原,所以诗人不得不沉痛地发出了悲凉的哀吟:“王气浮夕霭,宫室生春芜”。
3、将战略意图实现后的胜利景象与当前处境的冷清失意做了对比,突出了当前的失意潦倒。诗中“安得从王师,泛扫迎皇舆”这两句是说,诗人十分希望随从王师攻入关中,进而收复中原,迎接銮舆回到汴京。“偏师缚可汗,倾都观受俘”是说被击败的金朝军队衰弱不堪,朝廷只需派出一支偏师便可把金朝最高统治者俘虏过来,于是一切都恢复了太平盛世的景象。但是目前“志大浩无期,醉胆空满躯”的冷清,抒发了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的情感。
诗词十、 御街行·秋日怀旧 [北宋]范仲淹纷纷坠叶飘香砌。夜寂静,寒声碎。真珠帘卷玉楼空,天淡银河垂地。年年今夜,月华如练,长是人千里。愁肠已断无由醉,酒未到,先成泪。残灯明灭枕头欹,谙尽孤眠滋味。都来此事,眉间心上,无计相回避。
夸张诗词十请简要分析下阕抒情所运用的艺术手法。1、夸张,写愁肠已断,且酒未到就已成泪;“愁肠已断无由醉,酒未到,先成泪”。运用夸张的手法,肠已愁断,酒无由入,虽未到愁肠,已先化泪。比起入肠化泪,又添一折,又进一层,愁更难堪,情更凄切。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诗歌鉴赏表达手法之抒情手法 课件,共28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抒情手法,直接抒情,此时无情胜有情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新高考语文2022届高考复习-诗歌鉴赏抒情手法和描写手法课件,共38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抒情手法和描写手法,表现手法,矛盾复杂,耳闻动景,目睹静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诗歌抒情手法鉴赏 课件,共16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题目形式,表现手法梳理,学习目标,常见的抒情手法,直接抒情,间接抒情,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借事抒情,借史抒怀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