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通州区2022-2023学年高一年级上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试卷
展开通州区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高一年级期中质量检测
历史试卷
2022年11月
1.本试卷分为两部分,共8页。总分为100分,考试时间为90分钟。
2.试题答案- -律填涂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3.在答题卡上,选择题用2B铅笔作答,其他试题用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
4.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卡交回。
第I卷(选择题共60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下列各题均有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
目要求的。
1.下图为中国旧石器时代重要人类遗址分布图,观察图1, 你能获得的历史信息是
A.私有制已经产生
B.部落联盟战争频繁
C.早期国家开始出现
D.中国是远古人类的重要起源地
2.距今约5000年的新石器时代晚期,位于黄河中下游地区的代表性文化遗址是
A.大汶口文化
B.龙山文化
C.良渚文化
D.红山文化
3.以下是《世界史●古代史编》上卷第- -章目录。 其中“_________”处最恰当的子目是
A.氏族制度的形成
B.私有制和阶级的形成
C.王位世袭制的出现
D.采集和狩猎生活
4.何尊(如图2)是中国西周早期一个名叫何的西周宗室贵族所作的祭器。尊内底铸有铭文12
行,其中“宅兹中国”为“中国”--词最早的文字记载。铭文中提到周武王在世时决定建东都于洛邑,即“宅兹中国,自兹义民”(定都天下之中以统治万民)。这有助于研究
①"中国”一词的起源
②"中国”的地理概念起源
③西周的甲骨文艺术
④西周的分封制度
A.①②④ B.①② C.②③④ D.①④
5.周灭商之后,推行分封制,如封武王弟康叔于卫,都朝歌(今河南淇县);封周公于鲁,都奄(今山
东曲阜);封召公奭于燕,都蓟(今北京)。分封制
A.推动了文化的交流与文化认同
B.强化了君主专制权力
C.实现了王室对地方的直接控制
D.解决了贵族之间的矛盾
6.图3是西周著名的青铜器“大盂鼎”,它是研究西周分封制和社会状况的重要史料。那么“大盂:鼎”的史料类型是
A.文献史料.
B.实物史料
C.碑刻史料
D.口述史料
7.虽然西周后期有不少册封典礼,但是封赏的财物仅限于服饰、弓箭及仪仗等,以示荣宠而已,不再有周初封邦建国时赏赐大量山川土田和人口那样的宏大气魄。这一现象表明西周后期
A.血缘政治已经崩溃
B.土地私有制已确立
C.王室势力日益衰微
D.集权体制遭到削弱
8.成语“守株待兔”指“战国时宋国有一个农民,看见一只兔子撞在树桩上死了,便放下锄头在树桩旁等待,希望再得到撞死的兔子”。根据这则寓言蕴含的哲理推断,该故事最有可能出自
A.《老子》
B.《论语》
C.《史记》
D.《韩非子》
9.春秋战国时期,呈现出“诸子并立,百家争鸣”局面的根本原因是
A.铁器牛耕,经济发展
B.诸侯争霸,战乱频繁
C.礼崩乐坏,私学兴起.
D.周天子失去“天下共主”地位
10.“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华夏”连称,本义指衣冠华美又重礼仪。华夏作为文化、政治实体,在春秋战国时被周边民族认同。这说明
A.华夏认同观念在春秋战国时期已出现
B.血缘成为维系文化、政治认同的纽带
C.全国性统- -的多民族国家已形成
D.汉族和其他少数民族间的差别已消失
11.2022年北京冬奥会在构建冬奥会形象景观设计系统时,中国传统哲学思想____道法自然、天人合一成为设计团队的灵感源泉、文化根脉。主张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古代思想家是
A.孔子
B.孟子
C.老子
D.墨子
12.秦统一后确立的政治制度主要包括
①皇帝制度
②三省六部制
③郡县制
④三公九卿制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13.陈旭麓说:“自从有了民主政治的理想之后,官僚政治就一直成为人们憎恶的抨击的对象。这是理所当然的。但是,历史地看,官僚政治的出现也有过它的必然性和合理性。”下列历史现
象符合以上观点的是
A.郡县制代替分封制
B.察举制代替九品中正制
C.内阁制代替丞相制
D.王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
14.秦朝建立后,统-车轨、文字、货币和度量衡,修建驰道、直道,颁行法律,编制户籍,整顿社会风俗,并且迁徙六国贵族豪强到关中、巴蜀等地。这些举措
A.密切了南北经济的交流
B.加强了对基层百姓的控制
C.促进了边疆地区的开发
D.巩固了统一多民族国家
15.历史上经常出现主观动机和客观效果相背离的现象,即所谓“种瓜得豆”。中国古代下列政治;制度在实施过程中最符合这一现象的是
A.秦朝郡县制,
B.西汉郡国并行制C. 唐朝三省六部制D. 元朝行省制
16.汉武帝巡视地方时,发现地方吏治腐败情况严重,但是丞相史和监御史都没有向皇帝报告,这促使汉武帝寻求建立--种更完备的制度来加强对地方郡级官员和豪强势力的监察。这一“更完备的制度”是
A.盐铁官营
B.十三州(部)制
C.推恩令
D.均输平准法.
17.经过60余年的休养生息,西汉国力强盛。汉武帝继位后,进行改革并积极开拓疆域。下列各项,属于汉武帝改革揩施的是
A.采取“与民休息”政策
B.设直接为皇帝掌控的中朝
C.分封一批同姓的诸侯王
D.在乌垒城设置西域都护府
18.图4为中国古代某--历史时期形势示意图。图中“A”处代表的政权是
A.吴国.
B.西晋
C.东晋
D.陈朝
19.据《晋书●王敦传》记载:东晋谚称“王与(司)马,共天下”。这反映了
A.东晋统治者爱惜人才
B.士族门阀势力强大
C.东晋节度使势力强大
D.两晋时政治民主化
20.魏晋南北朝时期,朝廷要职多由世家大族担任,世家大族子弟依靠门第即可当官。这主要是因为当时实行了
A.分封制
B.察举制
C.九品中正制
D.科举制
21.魏晋南北朝时期,许多政治家儒玄双修,以儒学治国,以玄学自修;道教称“欲求仙者,要当以忠孝和顺仁信为本”,而不少高僧又有高深的玄学造诣。这反映了当时
A.儒家思想主导地位动摇
B.玄学逐渐成为统治思想
C.佛道思想社会影响扩大
D.思想文化领域碰撞交融
22.有同学以“科举取士”“三省六部制”“租庸调制”“两税法”作为关键词整理知识。据此判断,该同学的学习主题是
A.隋唐盛世
B.民族交融
C.制度创新
D.藩镇割据
23.“户无主客,以现居为簿,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居人之税,秋、夏两征之。其租庸调、杂徭悉省。”上述内容反映的是
A.均田制.
B.租调制
C.租庸调制.
D.两税法
24.图5是我国古代某一历史时期中原王朝及周边少数民族政权分布地图。该时期是
A.西汉初期
B.唐朝前期
C.北宋晚期
D.明朝末期
25.“方镇相望于内地,大者连州十余,小者犹兼三四。故兵骄则逐帅,帅强则叛上。或父死子握其兵而不肯代;或取舍由于士卒,往往自择将吏,号为‘留后’,以邀命于朝。”材料评述的是
A.春秋时期的诸侯争霸
B.战国时期的兼并战争
C.东汉的外戚宦官专权
D.唐中后期的藩镇割据
26.隋唐时期,中外文化交流频繁。下列史实属于这-时期的有
①张骞出使西域②玄 奘西行取经③鉴真东渡日本 ④郑和七 下西洋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27.有学者认为:“治天下犹曳大木然,前者唱邪,后者唱许。”在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发展变化中,治理天下与君臣关系的处理,尤以相权的调整为要。下列选项中属于相权调整的举揩是
A.设转运司
B.派文官任知州
C.强化“四监司”
D. 设置枢密使
28.古语“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与此相关的制度是
A.世官制
B.察举制
C.九品中正制
D.科举制
29.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两宋时期社会生活出现了许多新变化,包括
①门第观念淡化②政府对社会控制放松 ③男 女平等实现④民族歧视的现象严重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30.《辽史●百官志一》载:“契丹以国制治契丹,以汉制待汉....北面治宫帐、部族、属国之政,
南面治汉人州县、租赋、军马之事”。这一制度是
A.猛安谋克制
B.南北面官制
C.四时捺钵制
D.四等人制
31.“既是中央派出机构,代表中央,又是地方最高一级行政机构,代表地方,直接领有路府州县,
使中央权力下移了一个层次,地方机构上升一级,大大靠近中央。它的两重身份使上下紧密
结合,浑然一体”。这一行政机构是
A.秦朝的郡
B.唐朝的藩镇
C.宋朝的参知政事D. 元朝的行中书省
32.将以下地区首次划入中央版图的时间排序正确的是
①西域②吐蕃③西南夷
A.①②③
B.①③②
C.③①②
D.③②①
33.图6所示政治制度出现于
A.唐朝
B.宋朝
C.元朝
D.明朝
34.图7为北京紫禁城中一处机构的旧址,清末官员曾如此评价该机构:自设置以来“名臣贤相不胜指屈,类皆小心敬慎,奉公守法。其弊不过有庸臣,断不至有权臣”。由此推断该机构是
A.议政王大臣会议
B.军机处
C.总理衙门
D.外务部
35.雍正时期,部分官员向皇帝单独呈送密封报告,不经过其他中转、收发环节,形成了奏折制度。这一制度
A.导致了等级制度越加严格
B.体现了皇帝对地方的控制越加规范
C.弱化了宦官的权力
D.强化了皇帝对官僚机构的控制
36.下列历史事件和现象反映的明清时期的时代特征是
①统治危机初步显现
②孕育着向近代转型的因素
③科技水平领先世界
④对外政策由开放趋向保守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37.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清康熙帝时,中央政府在台湾设置的行政机构是
A.台湾府
B.台湾郡
C.宣政院
D.澎湖巡检司
38.下列各项叙述中,史实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39.科技进步是--个民族发展的不竭动力。下列古代科技成果按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孙思邈《千金方》
②郭守敬《授时历》
③徐光启《农政全书》
④裴秀《禹贡地域图》
A.①②④③
B.④①②③
C.③①②④;
D.①④②③
40.表1是《中外历史纲要》(.上)的中国古代史目录。可以提炼的主题是
A.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历程
B.传统经济结构束缚生产力的发展
C.科技成就居于世界领先地位
D.民族往来和对外交往的日益活跃
第II卷(非选择题共40分)
二、非选择题:共40分。
41.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发展。(本题共20分)
材料一战国中后期的孟子提出 了“定于一”的思想。成书于战国末年的《吕氏春秋》记载:
“乱莫大于无天子,无天子则强者胜弱,众者暴寡,以兵相划(chan,削去,铲平),不得休息。”
(1)阅读材料一,概括战国中后期的主流思想是什么?这一主流思想的提出有何意义? (4分)
材料二秦汉时期正是大一统理念完全定 型的关键阶段。秦汉时期的最高统治者,都对统治
思想进行了选择,用以规范、整齐全国上下的思想,并构筑了统一的制度文化。秦汉时期的思
想家也全力以赴地弘扬“《春秋》所以大一统者,六合同风,九州共贯也”。
——摘编自黄朴民《论秦汉文化的时代精神》
(2)阅读材料二并结合所学,说明秦汉时期为“构筑统一的制度文化”而采取的政治、经济及文化措施。(6 分)
材料三元朝同宋一样,把地方 分成路、府、州、县,而实际上元代的地方政权不交在地方,乃
由中央派行中书省管理。行省长官是中央官而亲自降临到地方......所以行中书省正名定义,
并不是地方政府,而只是流动的中央政府。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3)阅读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行省制度形成的积极影响。(4分)
材料四
观点①:明代的中国,从元代脱身以后,其实并未出现新的活力,反而自囿于空洞的天朝
大国框架,放下了元代曾接触的各种外来文化,一味保守中国文化,并且基于防御的心态,一
切定于一尊。
——许倬云《万古江河》
观点②:晚明的大变局不是中国内部悄悄发生,而是有世界背景的,或者说是在世界潮流
激荡下逐渐显现...一个启蒙时代来临了。
——樊树志《晚明大变局》
(4)阅读材料四,选择其中一-种观点,用一句话概括其核心主张,并结合相关史实予以阐释。
(要求:若选择观点①请用明代政治经济方面的史实加以说明;若选择观点②则请用明代
思想文化方面的史实加以说明。)(6分)
42.一部中国史,就是一部各民族交融汇聚成多元一体中华民族的历史,是各民族共同缔造、发展、巩固统一的伟大祖国的历史。(本题共20分)
材料一以下是历史 上有关民族关系的史料,请将这些言论与相应的时代对应起来。(填字
母)
①北人谓土为拓、后为跋,魏之先出于黄帝,以土德王,故为拓跋氏。
②匈奴入上谷、渔阳、杀略吏民千余人。遣将军卫青、李息出云中,至高阙,遂西至符离,
获首虏数千级。
③中国之一统始于秦,塞外之一统始于元,而极盛于我朝。
④楚日:“我蛮夷也。今诸侯皆为叛相侵,或相杀。我有敝甲(军队),欲以观中国之政,请
王室尊吾号。”
⑤“北有狂虏(辽),西有黠羌(西夏......二虏之势所以难制者,有城国,有行国......”.
A.春秋
B.西汉C.北魏D.北宋
E.清代
(1)①________②: _________③: _________④: _________⑤: ________ (5分)
材料二
(2)材料二最有可能是什么朝代的文物?对于历史研究有什么史料价值? (3 分)
材料三
表2清朝经略边疆的举措
(3)阅读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朝经略边疆的特点。(6分)
材料四中 国疆域由大漠游牧、泛中原农耕、东北渔猎耕牧、雪域牧耕、海上文明这五大文明板块构成,在历史长河中,这些文明板块彼此交流、渐次统合,最终构成了中国疆域。今天,面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基本国情,我们要坚持“四个共同”理念,即:各民族共同开拓辽阔疆域,
共同书写悠久历史,共同创造灿烂文化,共同培育伟大精神。在与各民族平等相待的过程中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陈永亮《“四个共同”:统--的多民族国家理论的多维解析》
(4)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认识。(6分)
2021年北京市通州区高考历史一模试卷: 这是一份2021年北京市通州区高考历史一模试卷,共28页。
北京市通州区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卷+答案: 这是一份北京市通州区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卷+答案,共10页。
北京市通州区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高三期末历史试题: 这是一份北京市通州区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高三期末历史试题,文件包含北京市通州区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高三期末历史试题pdf、2023北京通州高三期末历史试题答案pdf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0页, 欢迎下载使用。